[必备]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
《西门豹》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味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课文按照事情发生发展顺序,先写了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后,通过调查研究,弄清这里贫穷的原因;随后重点写了西门豹是怎样巧妙破除迷信的;最后略写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使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
课文大量运用人物对话,展开情节,表现人物,因此,我紧紧抓住分析体会人物对话,激发学生想象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而感受人物的特点及品质。
首先,对话了解表达需要。当西门豹刚来到邺地,看到土地荒芜,民不聊生,进行调查时。请学生读“四问四答”,看看这些问答和其他课文中的问答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很快就知道,西门豹和老大爷之间的四问四答没有繁琐的叙述交代,而是干净利落,直入主题,显得真实可信。这让学生也明白为了简单明了的叙述是表达的需要,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需要详尽生动的叙述。
其次,对话激发学生想象
一、西门豹弄清了邺地田荒人少的原因后,说“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河伯这么说是什么意思?想象一下,西门豹是怎么想的呢?引导学生走入西门豹的内心世界。学生有的说:“这么说巫婆和官绅就会以为西门豹也是支持他们的,为了降低巫婆和官绅们的警惕性。”有的说:“其实他是想等到那一天好好地惩罚巫婆和官绅。”有的说:“他不想过早把自己的计划泄露出去,免得打草惊蛇。”
二、”西门豹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这句话让学生边读边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很快明白:西门豹并不是真的要为河伯重新选媳妇,只是以让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为借口,把巫婆投入漳河,从而达到破除迷信,教育群众,惩治巫婆的目的。紧接着充分利用书本插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中巫婆当时的神态、动作,想象巫婆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学生仔细看图,同桌交流,有的学生说:“巫婆慌乱极了,嘴张得大大的,好像在说:‘大人饶命,大人饶命……’”有的说:“巫婆手伸得长长的,似乎想抓到一棵救命草。”……通过想象,使学生明白西门豹聪明过人,将计就计,不动声色地惩治了邪恶,为老百姓报了仇,出了气。同时也让学生想象,当时的老百姓会怎么想呢?学生想象“为什么巫婆这么害怕见河伯?”“她难道回不来了吗?”“她为河伯办事,为什么要这么害怕呢?”
三、”西门豹对官绅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这句话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就会懂得西门豹并不是真的在等巫婆回来,而是做样子给官绅们和围观的百姓看。提出问题:围观的群众会有怎样表现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有的学生说:“啊?他们这么怕,是不是有诈?”有的学生说:“哎呀,我的孩子啊,可怜的孩子啊,你死的太冤了……”有的说:“看来巫婆是假的,太坑人了……
通过对话想象,学生很自然感悟到了一个胸有成竹、不露声色实施诚挚恶人、教育百姓、破除迷信的地方官形象。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2
记得,我曾写过的一篇题叫《走生活之路,写生活作文》的论文。我觉得这堂课一个整的教学思路与教学预设效果与我论文中提出的想法是相吻合的。我先不说,在这堂课教学过程出现的中林林种种的得失,单提课后学生在写作上取得的成绩,分别发表在《宁波晚报》及《未来作家报》上的两篇学生观察日记。(一篇题为《韭菜和葱》,另一篇是,《我陪外婆去看病》)我认为已经实现备课时提出的目标。(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仔细观察、虚心求教的习惯,培养热爱自然、观察动物的兴趣,具有热爱生命的情操。)这堂课教学应该是成功的。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实践“生活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的大语文教学理念,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们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和生活亲切握手,调动学生观察、探究和练笔的积极性。现在的孩子所处的时代于我们乃至我们的前辈所处的时代是完全不相同的。他们的吃穿住行,样样俱备,有的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他们所处的环境,所关注的事情,所玩的玩具、游戏也是大不相同。可不像我们小时候每天可以在外面疯玩,农忙时还要帮大人在地头干活。本说城里的`孩子区分不出稻子、麦子,韭菜和葱,现在我们所处的城镇、农村的孩子,能认出来的也是寥寥无几。所以,在第一课时,结束前,我所布置的作业里,就体现了这样的意图,我们的课堂不仅仅要学习课文的知识,更要结合生活实际,把目光投向社会,投向生活,投向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告诉学生,我们必须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因为“咱们平时的学习,总是为了实际需要”。
《不合群的小蝌蚪》这篇课文我是按照“发现疑问-探究疑问—查出原因-回答疑问”这条主线索来展开的。抓住文中的重点字词、重点句式,通过学生质疑、答疑、说话、朗读体验等系列训练,解决了小蝌蚪为什么不合群,不合群主要体现在哪里,为什么不合群,等问题。课文浅显易懂,既是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也是非常熟悉的内容,却又容易被我们忽视,其中又蕴藏着我们不知晓的知识,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具体环节的成败,都已写在旁注上,在此不再重述。在教学结束时提出一个目标,就是“要仔细观察,善于做生活的有心人”。其实这也是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要表达的意图,所以在布置课堂作业时,我是有意设计这样的题目。目的就是告诉学生,只要我们热爱生活,拓展学习空间,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发现,一定会发现我们的生活真的很精彩。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3
温泉、奇松、怪石、云海是黄山的四绝,《黄山奇石》这篇课文为我们展现的是其中的一绝——怪石,它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散文,具体介绍了黄山的四种奇石。学习课文时,我选择的.自读,自悟的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读一读,然后指名为大家讲一讲自己读到的,没有讲到的再由别的学生补充,由老师总结,最后在小组中当当小导游为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喜欢的那块奇石。当然朗读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学生的学习兴趣浓,热情高,所以为朗读增添了不少色彩,一块块本是无生命的石头在学生的出色朗读和描述中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当我们被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惊叹与折服时,便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我们似乎不是在欣赏课文,而是站在黄山的一个个观景台上,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因此,为了学生能更好地学习课文,对课文有更强的探知欲,在课前我先让学生观看了有关黄山的一些图片,特别是黄山的“四绝”,再把自己在黄山看到的秀丽风景讲给学生听,让孩子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同时也产生了对进一步了解和欣赏课文的强烈欲望,这样学生就能带着浓厚的兴趣对新知识进行探索了。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4
《珍珠泉》这篇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珍珠泉水又绿又清,水泡既美丽又有趣,表达了作者对珍珠泉、对家乡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研读,我设计了了解美景中悟情的教学思路:
1、泉水的特点。特点:绿、深、清。
我让学生充分的想象:
那样清,清得能倒映出 ( )。水是那样清,清得就像 ( )。从而让学生感受泉水的美,为进一步的朗读做基础。具体感受完三个特点后,我创设了让学生给老师们介绍珍珠泉的水有多美,为学生感情朗读提供了语言环境。
2、有趣的水泡。
课文从水泡的形、动、色三方面介绍了水泡的有趣。在学习水泡的形时,我采用了评读的方式,让学生在相互的朗读之中感受重点。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接着我借助学生的表演,让学生感受到了水泡的形成过程的有趣。在这我为学生表达的训练创设了一个情景:“小水泡们,你扑哧一笑想说什么?”为学生的朗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学习水泡的颜色时,我让学生自己去找读懂了什么?但我发现平时教学中多次强调的标点的问题学生病没有真正得到重视,所以耽误了时间。设计时可以改为找了两个同学读,在第二个同学读时我告诉了它读的技巧,一方面是为引起其他同学的重视,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水泡的五颜六色。
3、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已深深的感受到作者是多么喜欢珍珠泉,同时我也感受到学生也已经深深的爱上了这眼清泉,在他们心中有了一种表达需要。
这时我设计了:你想对珍珠泉说些什么?作者说了什么,找到文中的话,读出自己的`感受。在这一部分中学生强调更多的是前半句。为此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个重走作者童年走的小路去打水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水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从而达到赞美家乡的情感。这一部分中学生的情绪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顺理成章的设计了一首小诗,让学生尽情的表达。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5
《掌声》这篇课文写的是残疾小女孩小英经过同学们给她的两次掌声,从一个内心自卑的人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应对生活”。课文经过小英的变化表现了同学间的鼓励和关爱。文章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
《掌声》这堂课我主要用比较的教学方式:如原先的小英和之后的小英比较,第一次掌声和第二次掌声比较,由浅入深,从而使学生理解“掌声”的意义,从而理解课文资料,受到思想教育。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儿童的情感容易激发,也容易变化,所以,在生情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把情感的体验上升为理性认识。从情到理是认识上的升华。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随着教学资料和教学实际的.需要,给学生进行场景的描摹,或情境再现,或传递情思,或渲染气氛,力争让学生如临其境,沉浸在那感人的故事情节之中。这样,既丰富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语言,使其心灵产生感应,加深对文本主旨的理解。教学中,我以“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会说……”、“如果你是小英,你会想……”、“如果你是小英,你想说……”等问题引导学生进入主角,使教材描述的客观世界成为学生自我的主观感受,融入情境之中进行推测、想象,探索文中人物情感变化的轨迹,在主角参与、主角转换中不但丰富了想象,加深了对课文资料的理解,还增进了情感体验,升华了思想认识。
教学中更存在许多遗憾,让学生经过朗读品读感悟到小英的前后变化,从自卑、忧郁、胆小到开朗、自信、勇敢,在朗读指导上,品读上做得不够到位,对学生回答的评价也不不够及时与机智。作为低年级的学段,识字写字教学时间不够充分,受限于文本教学任务的完成,对于识字写字教学的力度还不够,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学生书写的指导并有效的落实。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6
上次,我们学校开展了“绿色教育”特色课展示活动。我执教了小学语文《桂花雨》一课。亲身经历此次活动,收获颇丰,感慨也颇多。
首先,是对“绿色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绿色”是什么?是一种理念,一种追求,更是一种境界!“绿色环境育人,全面持续发展”的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或渠道。
学校开展“绿色教学”活动是将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理念,力求具体地、实在地落实在一个个的预设教案中,一节节的课堂教学上。从而,提升或扩展到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以及人与发展相和谐的高度。基于这点认识,在制定小学语文《桂花雨》课堂教学设计时,我尽量使课堂充满智慧、充满和谐、充满人文气息……当然,这只是我对追求。
其次,使紧扣“绿色教学”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本文的美。
《桂花雨>是现代女作家绮君的名作.它主要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作家对家乡亲人,对美好童年生活的眷念.这是一篇很优美的文章,读后使人觉得童年生活是那样纯洁美好。对故乡的怀念是每一位游子的心灵鸡汤,精神慰藉.
在教学的开篇,我几乎运用了催眠术,利用文本的插图,根据查阅的很多资料,精心设计了导语:这是一幅定格在作者脑海中的永远也挥之不去的画面.尽管时间空间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对童年,对家乡的怀念,作者却永远难以忘怀......此时,学生眼前是大屏幕彩图,耳边使老师深情的叙述,他们脑海里一定是浮想联翩。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很快地接受文本,感受文本的`美。
接着,我提出问题:“我”为什么喜欢桂花?学生很快的找到答案,并进入感情朗读,在教学文本中最精彩,也是最优美的“摇落桂花”的情景时,我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再利用评读来渗透“注重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从中感受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的学习方法,这也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然后找出欧美怀旧经典名曲《昨日重现》作为背景音乐,范读课文,同时大屏幕上出现了作者小时候摇落桂花的动画等等。我想:此时学生一定是全方位地感受美、感受和谐。此刻,作者、编者、学生、教师、音乐、画面构成了立体的课堂,形成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怀念童年,热爱家乡,这浓浓的思乡情绪就是美!
在突破教学难点,理解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我让学生读中体会:一读,体会母亲话里的意思。二读,思考这里的桂花为何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三读,联想思乡的古诗。我当时认为母亲对故乡的热爱与怀念,学生还是能体会到的,但评课的专家认为此环节还未到位,可能是缺少了点睛之笔吧。古人说:书到用时方恨少。我说:“课到上过才知憾!”又是汗颜的“汗”。
在教学最后的教学迁移上,我利用一组:春游、运动会、旅游等照片,激发学生说一说童年生活的趣事。评课时,专家认为此环节额落脚点是思乡,并非童年趣事。而我对专家的看法持有异议。十来岁的学生,身在家乡,如何思乡?没有生活积淀!童年趣事就是热爱家乡的最好体现!也是美的回归。
最后,是“绿色教育”与日常课的冲突。
我对“绿色教育”的认识还很肤浅。课堂上存在着许多问题,尽管在努力实践中。平时,日常的语文课很耗费课时;一篇阅读课文要二、三课时;一篇非阅读类课文,要四、五课时。不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不知如何提高本人课堂教学艺术水平。
学无止境。教学也是如此.。渴望专家、领导引领导航,让我们共同建构语文“绿色”课堂新境界吧!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7
《鸟岛》这篇课文主要写了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春夏两季的景象和鸟儿活动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了对鸟岛的喜爱,初步进行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全文叙述条理清楚,语句流畅,文字优美,很适合朗读。教完这篇课文,我有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本课开始时我就创设要带领学生去旅行的情景,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接着又请小导游介绍鸟岛的地理位置,在看完大量鸟岛的图片之后,再请游客(就是学生们)来谈谈所见、所思、所感,教师营造出一副真去旅行了的氛围,于是学生就入情入境,仿佛真正做了一次心灵旅行。学生继而发出的感慨,都是真心话、真感受,都是从心灵深处发出的声音。不仅课的开始用旅行的方式,而且在后来的学习环节中,我的问题还是让学生始终处于游客的状态,仿佛置身于鸟岛,课的结束以旅行结束为终点,我把学习课文当做到鸟岛旅行贯穿于整堂课的始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我从学生的眼神里发现学生愿意、也喜欢做这样的心灵旅行。
二、从重点问题入手,牵一发而动全身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在备课的时候就考虑到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在备课时我寻找到了课文的一个重点问题——鸟岛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课文中是怎样写鸟多的呢?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的2—4小节,边读边用笔划出你认为写鸟多的句子或词语。原本我还有些担心,不知道学生能否理解并找到写鸟岛的句子,后来我在行间巡视时发现学生远远超出了我的估量,他们的理解能力还是很强的。本节课我的主要设计就是围绕这个问题,根据学生的交流来相机学习课文的内容。虽然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但是对教师的要求也就更大,要能够认真的倾听学生的回答,发现学生语言中的亮点,灵活地处理课堂上发生的生成。总体来说,这节课学生在这个中心问题的指引下,读懂了课文,读出了情感,读出了个性。
三、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更细致
在学生交流所找到的课文片段时,主要是抓住“一群一群”、“陆续”、“各种各样”、“聚”、“鸟的世界”、“密密麻麻”等词让学生从中体会鸟儿的多,教师没有过多的讲解,始终用简单的语言来“引导”着学生,让学生的心思变得更细致,情感更丰富。词语教学的目的`在与帮助学生理解所读课文的内容,丰富他们的词汇,从而提高他们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进行有效的想像说话训练
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对语文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让学生进入角色体验语文,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准确理解课文语言所蕴含的情感,透视课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进入角色,注重自身全面的体验,对于整体推进和拓展语文能力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平时我的课堂始终都会充满着想象的空间,这篇课文也不例外。课文多处进行了想像说话训练。比如:在教学时我设计了:鸟儿们飞来这里,看到鸟岛春天的景象,它们一边飞一边会说些什么?平时什么时候会让你感觉到热闹?六月的鸟岛成了鸟儿的世界。你看,鸟儿的姿态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 “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是什么样的感觉?这么多游客来到鸟岛,你又什么要提醒他们的呢?你现在就是一名小游客,你会怎样玩?这些想象说话的练习,既让学生学习在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这些重点词语,又帮助他们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更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想象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8
本堂课,我上后的体会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他们才愿学、乐学。本课的故事由于发生在久远的抗日战争年代,内容与今日孩子的生活相距甚远,有些词语,如:“放哨、顺从、埋伏圈、扫荡”等,学生不容易理解。文本理解不透彻,就不能很好地领悟小英雄机智勇敢的行为,激发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所以我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播放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利用音乐的渲染、投影的出示,背景的简介,让学生在接触文本前就有了情感的激发。从而愿学、乐学。
二、优化设计,读文感悟
(一)把握词句,想象读悟
本课的情节比较简单,没有很多激情的句子,如何激发起孩子们对小英雄王二小的崇敬之情,如何指导孩子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个难点。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本课利用低年级学生充满童趣,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充分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激发朗读兴趣,效促进朗读能力。
比如:在看图、想像中理解“扫荡”。让学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在脑海里形成栩栩如声的立体画面。从而体会并读出敌人凶狠的语气。
又如:理解“顺从”时,我就启发学生想象:为什么王二小要“装着顺从”的样子?假如你是王二小,你当时会怎么想?学生在丰富的想象说话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了王二小的机智勇敢和内心世界,自然而然地用上喜悦的语气来品读这一段。这里如果能让学生演一演,可能理解“顺从”时更到位一点。
(二)多种方式,激趣品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经历感知、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进而有所感悟和生成。
我采用范读、配乐读、学生自读、出示读、交流读、赛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指导学生的朗读语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朗读、评议空间,让学生在评读中体会课文所蕴涵的情感,总结出读文的方法,从而让学生习得读书的方法。
三、提问统领,开启思维
课堂提问方式的优化,才能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堂课有的地方提问过于笼统,缺乏方向性。如: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得散而乱。又让学生自主质疑,可是,大部分学生提不出问题来。有一位学生有疑问但表达不明确,当时我也没有对生成及时地加以引导。总之在如何把握放和领的度上留下了遗憾。还有一边---一边的句式训练应放在讲读课文句子之后,这样才会真正落实语言训练。
四、延伸课文,升华情感。
在孩子们被王二小的精神所感动的基础上,我适时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王二小是小英雄?这个环节上,孩子们的回答比较精彩。从而进一步感悟了人物品质,领会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9
《天游峰的扫路人》,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十分细致。
首先谈话揭题,让学生知道本文写的是天游峰的扫路人。接着,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想想“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老人?”通过学生质疑讨论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默读课文,梳理课文层次,并指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武夷山第一险峰的险峻”的教学也尤为重要,我先让学生读读这一段,用笔画出有关语句。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像一根银丝”、“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等词句边朗读,边想象一根银丝在云雾中飘飘悠悠的险。最后练习朗读,读出巍峨险峻的天游峰的陡峭美,为后面理解老人扫山路的艰辛作好铺垫。
“我”与扫路人的对话描写特别细致,表现了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性格,这是教学的重难点。我让学生走进对文本的研读,认真自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并在有感受的`地方写上批注,引导学生通过老人朴素的话语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找出描写老人语言的相关段落。主要围绕“想想老人扫路到底累不累?”、“老人扫山路真的很轻松吗?”这些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从课文描述的语句中去寻找事实依据。从天游峰的险峻中体会老人上山扫九百多级、下山扫九百多级是多么的不容易!以及“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等语句来体会老人扫山路是十分艰辛的。接着,我进一步引导,“既然扫山路是一件很艰难、很辛苦的事,那老人为什么说不累呢?”再次引导学生抓住老人的语言:“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等语句,朗读感悟老人乐观的生活态度,体会老人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最后,联系课文最后一句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来理解体会老人那令人敬慕的豁达的人生态度。指导学生用自信、爽朗的语气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再次体会老人热爱生活、豁达自信的性格特点,表达对老人的敬意和赞美。另外,对老人外貌的描写,从 “瘦削”“黝黑”“慈善”“炯炯有神”等词语中朗读感受到这是一位身体健朗、和善可亲的老人。
我始终以“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为什么?”为主线展开学习,通过读读、画画、议议,让学生各抒己见,当学生感受不到位时,我适时点拨;当学生理解出现偏差时,我顺势引导,从而正确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0
一年级学生要在短时间内掌握汉语拼音,难度极大。为了教好拼音,我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使得学生愿意叫我“拼音老师”了。在这一个多月中,我一边组织课堂纪律,一边领着孩子们一起学习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我真的感到难度很大,有时一节课学习3个字母都困难,尽管我也用了各种激励语言来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可是有的孩子还是没有兴趣,掌握不了课堂所学的知识,但是汉语拼音教学是孩子们学习的基础,不管有多大的压力,让学生必须掌握好汉语拼音,我用心去领会孩子们的心声挖掘孩子们的潜能。
声母是拼音的开端,为了让学生对学拼音产生好印象,在学声母时,我让学生们带着快乐的心情学唱了声母歌,使得学生能在快乐中认识23个声母,而且对拼音留下了好印象。在复习声母时,为了学生能够区分容易混淆的声母,我根据学生愿意动口,不愿动手这一特点,让学生自制声母卡片进行玩卡片的游戏,在整个游戏中,我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兴趣,减少重复机械的发音练习。
复韵母是拼音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复韵母极容易混淆。如:复韵母“ui和iu”,在教学中,我有意让学生们说说你怎么样区分这两个复韵母,但是学生还是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采用记忆图画和左右边写法来记,这两种方法未尝不可,但成效不是很大,经过点拨,终于有一名同学举手说出了老师想说的话,那就是要用读音和拼音的写法来区分。ui:发音时,要先发u的音,口型滑向i的口形,因此,学生看见ui,除了可以想象课本上图画小女孩的围巾形状外,按复韵母的发音方法来记更准确和直接。iu:发音时,也是要先做好发i的口型,嘴巴扁扁的,发音结束时,口形要停留在u的口型上,这样,孩子们看到iu,就会知道要先看站在前面的拼音是哪一个。除iu和ui本身不好区分外,给他们两个标调号也是很容易带给学生们错觉的。课堂上,我曾经编过故事,大意就是i和u为戴帽子争争吵吵,于是拼音国王说,谁站在后面呢,帽子就给谁戴。当然,除了讲故事外,标调歌可是一定要唱的:有a先找a,没a找oe,iu并列标在后。
韵母发音较难,特别是鼻韵母。鼻韵母分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大部分学生发音时前鼻音不像前鼻音,后鼻音又不像后鼻音,导致前后鼻音根本分不开。
在教学前鼻音时,我特别关注学生发音的准确性,前段时间都是利用课文的插图来教学拼音,后来,我让学生根据韵母组成的'字母来尝试发音。
如教学an,an是由a和n组成的,发音的时候由发a的音转向发n的音,anan学生由慢变快,最后滑向an的音这样教学有助于学生记注an的形和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比直接教给学生读音效果要好的多。
在尝试成功后,我以此类推,让学生用以上方法学习eninunün。由于事先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所以许多学生非常兴奋,争着,抢着发给我听,当然有许多是不正确的,但一经提醒,学生还是能够发准的。
为掌握好复韵母,在复习过程中,我注重了进行训练,设计了三步:让学生发现——探究——实践,使学生发现复韵母的发音和它组成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复韵母的发音方法,突破教学难点,我还运用了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学习复韵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寓教于乐,运用各种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达到乐学、爱学。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1
1、 草原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课前准备:
1、草原风光图。
2、蒙古族音乐和民歌。
学习时间: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想象美丽的草原:
1、出示课题:草原。介绍作者老舍。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学生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获得这样的印象。比如:
(1)草原是辽阔的,一望无际??
(2)草原是美丽的,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野花??
(3)草原是充满生机的??
二、初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
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让学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
(1)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
(2)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
朗读相关的句段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语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理解草原的“绿”。
◇说说“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意思。
◇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出示草原风光图片,看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2
自从我校提出了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活动以来,我个人认为高效课堂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出发点:
一是如何遵循教学规律,回归教学本质,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二是如何落实新的课程理念,是否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不能遵循自己的意志讲,而不注重学生的多种学习方法的体现;三是学生目标达成度检查的方式,信息的反馈方式。其次,评价一堂高效课的标准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容量要大;
二、目标达成度高:包括过程达成度,结果达成度;
三、看学生的参与面。提问时看学生的参与面,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小组交流时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主动性。以下是我在平时课堂教学上的一些体会和几点做法,跟大家交流一下,敬请批评指正: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数学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螺旋式方向前进的,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手段是逐渐积累的,因此课堂上对简单的内容应少讲,应更多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己吸取知识的习惯,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对数学的兴趣。通过对问题的引导讨论,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有效地调动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生
学习兴趣。
其次,少讲大多数学生不能接受的内容,许多数学教师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津津乐道地将一些综合性强,技巧性高的习题讲给学生听,至于有多少学生能真正接受,则考虑的很少,这种处理教学内容的方法脱离了现状,给大多数学生带来的是苦恼,有些学生正是在这种不科学的处理数学问题的挫折中,产生
了害怕数学的心理,把学习数学当成了沉重的精神和心理负担。最后,在课堂上要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根据教学内容、课时要求,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和安排新颖别致的课题导入方式,激发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数学课堂教学注重题组教学
所谓题组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某一方面的目的,根据学生的接受知识的规律,合理有效地选用一组数学问题组织教学,并且在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除了解决单个的数学问题外,通过几个问题的前后联系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的.变化,形成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方法。
三、提高课堂提问效果
目前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对课堂提问重视不够,表现为提问目的不够明确,所提方式随心所欲,提问效果不尽人意。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相互
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步骤。
1.提问要有序
问题的设计要按照课程的逻辑顺序,要考虑学生的认识序,循序而问,步步深入。前后颠倒、信口提问,只会扰乱学生的思维顺序。
2.提问的内容要有度
浅显的随意提问引不起学生兴趣,他们随声附和的回答并不反映思维的深度。超前的深奥提问又使学生不知所云,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3.提问语言要有启发性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形式符号化,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用自然语言表达要准确、精炼,若用符号语言提问要辅以适当的解释。
4.要给学生思考时间
提出问题后适当的停顿便于学生思考,学生答完问题后再稍微停数秒,往往可引出或他人更完整确切的补充。几秒钟的等待可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可忽视。
四、重视小组合作教学
小组合作的形式主要是四人一组或同桌二人小组,小组合作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3
今天我很幸运的教学了《寻找幸运花瓣》一课的第一课时,课上得并不出色,但是,因为很珍惜这次授课的机会,也觉得自己在授课的过程和其他老师评课的过程都收获了很多,所以,我也及时反思自己,记录下了自己反思之后所得。
一、教学目标把握不够明确。
因为是要教学第一课时,没有太多第一课时授课模式的积累,所以,也一直在思考,到底第一课时给怎样教,教些什么?怎样把握?尽管想了又想,也根据自己的一些想法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但是,在后来的授课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目标还是过多地从自己教学的角度出发,没有更好地把握《新课标》中年级段的教学要求,也没有真正站在五年级学生的学情角度来制定和推敲,以至于在授课过程中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了孩子们自己就能过解决的生字新词问题上。而后来的读课文,整体的感知课文便显得非常的仓促,整堂课上下来,层次结果也不够清晰。我想,如果在我的备课过程中,如果再更多地考虑一下学生的学情,问问自己,本课中,哪些是学生自己能吃透的,哪些是真正需要我的帮助才更透彻理解的',可能,在今天的教学中,孩子们学到的东西会更多些吧?
二、教学重点难点不够突出。
就像张老师说的,不光课堂的整体环节上要有重点和详略,其实,每一个小环节的设计上,都应该有一定自己的侧重点的。今天,我在教学《寻找幸运花瓣》第一课时的时候,教学字词部分时,没有更好地把握本课生字的重点,如字形的重点,字音的重点难点以及字词含义的重点,片面的,泛泛的来抓,例如其中的“着实”“究竟”等词语,都反复利用一种方法,让学生找到文章中的句子,指名读句子,分析意思等来理解,虽然面面俱到,但是,其实这些词完全可以放到第二课时,学生感悟到这一部分的时候再来进行理解的。所以,在字词教学这方面没有重点难点的区分,在读课文时,又因为时间的不足,使得这一环节虽然发现了学生的不足,却没有紧紧抓住,指导学生真正的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所以,整堂课下来,自己也觉得课堂的点很散乱,教学重难点不够突出。
三、语言仍需更加细心,规范。
在这堂课中,我觉得自己在提问题的时候,很多语言不够规范、清楚,常常要说好几遍。如:让孩子们看着题目质疑,我先问了“你想提什么问题?”(不够明白)然后又接着问了“你有什么疑问?想知道些什么?”还有在引导学生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时候,我问“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其实,学生当时的回答是正确的,只因为我所提出的问题不是很明确,所以,我才又问“谁来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继而加以引导。这样的情况反思起来还是很多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要不断的规范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争取能更加准确、细致地提出问题,更加规范自己的语言,使课堂变得更加的流畅、紧凑。
这堂课今天结束了,留给我的反思和收获却仍在继续,我在想,也许,就像课文《寻找幸运花瓣》一样,我们每一位老师不断教学研究,不断反思总结的过程,都像是在寻找自己的“幸运花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有“兴致勃勃”“兴奋不已”也会有“悻悻离去”“怀疑”“失望”,但是,我们还是“乐此不疲”,因为我们都相信,满怀希望寻找之后,我们也会得到“发现”的惊喜与快乐。就像金波老先生在《寻找幸运花瓣》的结尾写道的“幸运也许是一种心灵感受。当你心中萌发了一个希望的时候,与此同时,你又有了一种实现这一希望的力量,继而你为之努力,终于把希望变成了现实,这时候,你就可以对自己说:我,是一个幸运的人。”所以,今天,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您呢?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4
阅读是人们重要的活动之一,它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让人身心愉悦,每一个有时代感、责任感的教师都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如何才能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从而适应时代的要求,就成了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紧迫问题了。
所以我们所提倡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有着现实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联系阅读教学,就是要提倡自主性阅读、交流性阅读、创造性阅读。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主动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相信学生在学习性阅读中应该而且也可能进行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阅读创造,就其结构,包括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就其过程,包括理解中的创造和运用中的创造;就其层次,包括原创和仿造;就其核心,包括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在形成良好阅读习惯上,要让学生养成阅读行为定势;但在训练创造性思维和想象时,却要突破阅读思维定势,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探究。在阅读探究中如果小学生能有一点独特体验,哪怕是肤浅的,但确实是自己在读中悟到的见解,都应热情鼓励。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5
课文描述了一个生命从衰老到死亡的过程。文章让我们感受到的不是悲凉,而是温情。这情一方面来自老黄,它对生活的留恋让我们感受到生灵有情,生命美丽。另一方面来自全家人,他们关照老黄像对待一位老人,让我们感受到尊重生命的浓情。
由于城市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水泥楼房丛立的城市中,每个家庭很少有养小动物的,很难体会与动物和谐相处后建立的深情,更难体会农民对为一家的生活奉献一生的老黄牛的朴实真诚的感情。我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所以在讲课之前首先给同学们讲述了真实的农村生活,让同学们真实地感受到老黄牛在农村家庭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这样为后来更深地理解家人对待老黄的称呼及态度做了铺垫。
学生对家人与老黄之间的深厚的感情有了一个理性的认识后,就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了。我在教学这一课时,便让学生抓住这两条感情主线认真朗读课文。从文中描写的每一个画面感悟眷恋生命,尊重生命的美丽。全文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动物与人的.平等,家人与老黄的和谐。同学们在品读的过程中,都能从文中所描绘的画面、具体的语言动作中感悟到这一点。这一节课上的很成功,同学们都被老黄牛那种对生活的眷恋之情所感动,被家人对老黄牛的尊重和爱所感动。同时也意识到了动物是我们人类忠实的朋友。这个世界因为有了动物才更美丽,我们的生活才更丰富多彩。我们今后要善待我们的朋友——小动物。我想这也许就是编者将这篇文章选到教科书上的目的吧。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4-24
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5-15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反思06-11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精选)07-05
小学语文《燕子》教学反思04-21
小学语文单元教学反思06-17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06-23
小学语文下册教学反思04-13
小学语文拼音教学反思04-01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反思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