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02 08:18:0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1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作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教育情景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深究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反馈等,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进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面对这样的教材,教师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需要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

  一、反思自己是否已经转变了角色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为此,课改后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如:每节课的开始,我总是对学生说:“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研究,一起探讨有关某某问题。”而课改前我们经常说:“这节课讲授或今天上第几章第几节……”,让人总感到有点居高临下,我教你们跟我学的味道,所以学生上课就是听讲,老师就是一个劲的满堂灌。课改后上课期间,我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碰出思想的火花;课堂提问也多说些:“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其他不同的想法吗?” “再想想看?”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也经常以“很好!”“太棒了!” “很有新意!” “你真会动脑筋!”等语气来及时赞扬鼓励。这样做,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记得有一次上课时,一位男同学突然举手问:“老师,你说海拔越高,气温就会越低,可我想,喜马拉雅山的海拔那么高,应该比别的地方离太阳更近,气温怎么会低呢?”气候一章刚刚讲完,这个学生却在几天后提出疑问,说明他上课时认真听、认真学,也认真想了,可总是解不开。在书上是肯定找不出答案的。我想了一下,用最浅显易懂的话解答了这个问题,并当众表扬他爱动脑筋,敢于提问。这件事提醒了我,书本没有讲到的知识,可能有的学生会去想,也可能有的学生心存疑问,苦苦思索又觉与书本无关,就算了。我很快在别的班级上课时举出这个事例,并鼓励同学们质疑问难。

  二、反思自己是否已经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3、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

  比如:班级有个女同学,平时性格内向,胆小,从来不举手发言,每当我眼睛注视她时,她就低下头,生怕我提名,常锁着眉头。有次我试着让她回答问题,可她说话时声音很小,邻座都听不清。课后我在想,这样的孩子今后怎么去适应社会……。一天上课时,同学们都在绘制降水柱状图,我轻轻地走过去,看见她的图画得挺不错,就笑着说:"你的降水柱状图画的真好!"然后举起她的图向全班同学展示,夸她的图画的准确、美观。她的眼睛立刻露出喜悦的神色。几天后,她主动举手发言了,并且声音响亮,我又表扬了她。一种莫名的欣慰涌上我的心头。原来她不仅性格内向,还缺乏自信。及时赏识她的各种变化,从此以后她有了明显改变,每次课后遇见我,总是一张灿烂的笑脸。还甜甜地叫一声“老师好!”这样的例子,我还可以举出一些,这使我感悟到:我们老师不要吝啬你的表场,学生的心灵是纯洁透明的,天真烂漫的,十分在乎老师那本来就不多的表扬,而伤心于老师的批评与指责。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努力作学生智能的催化剂。

  三、反思自己是否已经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长江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并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分工备课,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当老师,可以提问,可以补充,可以自由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做了充分准备,这从上课的情景就可看出。尤其是我的地理科代表同学,“老师”当的有模有样,他把长江水系图画在黑板上,边指图边讲,还画出长江流域一些大水电站的位置,并且编出顺口溜,形象、好记。真是出人意料!台下的同学也纷纷举手发言,班级反应强烈。我故意坐在学生中间,如果觉得某个问题答案不确切或占时间太多,不必重复回答,就举手站起来发言,以质疑的形式引入下一个话题。最初学生看我举手要求发言都笑了起来,但很快就接纳了我这位“老同学”。我以合作者的身份上完了这节课,每个问题同学们都完成的'很好。还有不少同学跃跃欲试,纷纷要求“黄河”一节还由他们自己上,真是“课已逝,趣尤存”。我又感悟到:学生需要的不只是我们被动的辅导,他们还需要什么?学生的本性向善,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有对其他同学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机会;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

  四、反思自己是否已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勇于创新的品格。

  记得前些时上“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一课时,我不仅仅局限于教材,而是让学生结合身边发生的一些现象思考,我们为什么需要洁净的空气?现在我市尤其是大街上空气如何?你有什么感受?我们能有什么好的建议来改变这一现状?经过一番热烈地讨论,“高招”出来了:大家一致认为应该使用无铅汽油,并大力提倡骑自行车,尽量少用汽车和摩托车来减少空气的污染;有的同学建议最好骑电动自行车,速度快,又没有污染;有的同学说国外对汽车尾气的排放都实行欧1、欧11标准,发达国家实行的是欧1标准,现在我国大城市北京、上海已实行欧11标准,假如超过这个标准就不准使用汽车,我们长春也应该执行这个标准;有的同学建议应该在汽车尾气排放管上面安装个过滤器,把有害物质都过滤掉……,学生的建议颇有创造性、这让我感到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已被动摇了。这一课还有一个课堂活动题,内容是这样的:有人想买新房子,有两处地方可以选择:一处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但是房价稍贵些;另一处虽然房价便宜些,但是离工厂区比较近,空气质量差一些。选择哪一处呢?不用说,教材的本意,是选价格稍贵但环境好的房子买。经过这课内容的学习、讨论,大家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一经提问,许多学生大声嚷嚷,应该选价格贵但环境好的房子,并纷纷说出理由:如果选价格便宜点的房子,虽然一时省了钱,可环境不好、有污染,人的心情也受到影响,以后生病,不知要花多少钱!说的很有道理。我相信就是成人一般也都会这样考虑。这时,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我选价格便宜点的房子。”班上立刻有同学笑起来。我没有马上否定他的选择,而是说:“谈谈你的想法,好吗?”他说:“我选便宜点的房子,是因为这样可以把省下来的钱买一些树苗,种在周围,这样树木可以净化空气,就能够改造这个地区的环境。“真是一个环保主义者!多有新意多有创意!”我当即竖起大拇指说:“太棒了!这位同学的想法真高尚!”究竟哪一个答案最好?我真为自己唯书为上的思维定势汗颜。我再次感悟:我们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自信敢为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以上反思似乎都是成功的例子。其实,每当空闲之时我还在反思:一些学生在上堂课的表现,思绪是否还游离在课堂之外?为什么个别学生上课时表情冷漠,眼神空洞,甚至上课经常不带书?曾试着和他课后交谈以示关爱,于是曾经,他听课认真,不再干扰课堂,而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样……或许是因为没有及时赏识他的各种变化?还是因为没有满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转化还有哪些好对策?我在思索,我在反思……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2

  21世纪向中小学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每个教师来讲是面临着新的开始。如何按新课程要求,在新课程理念下快速提升自己、引领自己?我想: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那么针对自己的生物学科要反思什么?怎样反思?反思的后续又该怎样?本文将结合自身实践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教学反思策略

  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有很多,笔者有意识地对生物教育理念、课堂教学设计、课后回顾以及学生评价这四个层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尝试,在具体的操作策略上分述如下:

  1、教学理念反思

  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当我们进行教育或教学反思的时候,不仅要对我们采取了哪些教育或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的思考,而且要对支配这些教育或教学行为的潜在的教育观念进行重新认识。教师的`反思是否全面,不能只看是否反思了教学问题,而要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否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是否努力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充分利用了学生身上的课程资源、是否努力在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不仅仅为了分数,即教师也需要对自己教学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评价观进行反思,从根本上说是对自己教育价值观的反思。只有这样,教师的反思,才能促使自己的观念不断更新与发展。

  2、课堂教学过程反思

  反思课堂设计模式成为教学行为记录反思策略的主要线索。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1)对象分析:学生预备材料的掌握情况和对新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2)教材分析:应删减、调换、补充哪些内容?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

  (3)教学顺序:包括环节、环节目标、使用材料、呈现方式与环节评价。

  (4)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

  (5)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

  3、课后反思

  每节课结束后,笔者常常从课堂的亮点和败笔两个角度去加以反思。

  (1)亮点反思——总结精彩,发扬光大。教师每上一节课总有精彩之处。经常反思课堂亮点,把亮点进行积累,在今后的教学中把亮点更好地加以运用,以更优化的教学模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必将提升课堂效率。

  (2)失误反思。教师在课堂活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达不成预期目标的环节。当出现失误时,教师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反思:①预设目标是否脱离了学生实际情况?②内容的安排是否妥当?③教学重点是否突出?④教学手段和形成与内容是否配套?⑤学生为什么没有兴趣?是内容本身还是教学组织的形式有偏差?⑥学生是否积极思维?如果教师在每堂课后都能仔细查找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对课堂教学失败的原因认真地剖析,多积累“病例”,同时对症下药寻找“疗法”,就会收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效果。

  二、反思效果

  1、教师方面

  (1)通过理念反思,提升了教学高度,明确了教学方向。通过理念反思,让我们在每上一堂课前明确了教学方向——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而非仅仅掌握知识点。我们在教学中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课堂反思,优化了教学设计,提高了课堂效率。通过课堂反思,让我学会了教学设计时如何让学生这个主体在课堂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不同的教学内容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生物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3)通过课后反思,积累了教学经验,增强了后续发展潜力。通过教学反思,每个教学设计的优化方案在课后反思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实现了对教学设计的二次设计,有效地提高了教师在下一轮教学的后续发展潜力。

  2、学生方面

  (1)通过理念反思,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密切了师生关系。由于知识的获取过程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使学生对学习的认识有了改观,是学生自己去学,而不是老师凌驾于学生之上牵着学生走,老师只是在学生快要跌倒时的搀扶者,从而使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融洽。

  (2)通过评价反思,改进了评价策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改进评价策略,每个学生都觉得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不论优生还是后进生都能在这反思性的学习氛围中展现自己独特的一面,因而学生的学习更带劲了。

  (3)通过教学反思,改进了教学方法,提升了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3

  本节课以《西游记》取经故事为线索,引入“古天竺”,配以较丰富形象的课件,能够激发学生探索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从而整体的认识南亚的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成功之处有:

  1、能够突出区域地理学习的重点——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图,让学生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锻炼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2、学生主动参与的较多,对于区域地理的基本知识点的概括,学生回答,教师给予点拨,这样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

  3、能够充分听取学生的心声,肯定学生。例如,在分析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年降水量多的原因时,虽然后面的学生,老师没有叫起回答,但他们也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老师也给予一定的评价,鼓动其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就想说,敢说。

  4、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体验法,培养学生的成就感,突出本节的重点,难点—南亚季风气候的成因和对农业的影响。

  掌握区域地理环境特征,这是为以后探讨区域发展打下基础。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影响该区域的生产(农业、工业、商业等)、生活(衣食住行),地理环境的变化也影响该区域的.发展方向、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实施。所以在区域地理学习初期就有所涉及,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不足之处:

  1、教学过程中整体的节奏较快,没有起伏,学生接受的弦绷得过紧,容易疲劳,积极性就会下降。

  2、重点的突破,花费的时间过长,前面的讲过的内容,其实没有必要再讲,完全可以让学生比较东亚南亚季风的不同之处。

  3、课堂上学生练得较少。

  4对教材的部分内容挖的不细,讲述时有一定的口误。

  课后与其他教师交流,第一感觉就是这节课的容量较大,担心我们的学生是否能够接受,仔细琢磨,还是自己对学生不够信任,其实课的内容并不是很多,但还是自己讲的过多,遇到的知识点就想说,就怕学生没听见,难点就想重复,教师说得多,给人的感受是容量太大,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

  课后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学生说上课教师讲的内容都能听懂、理解,但最重要的问题是自己记不住,遇到题翻书会,合上课本不会。有规律的地理原理题不会运用。如何将书本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学会知识的迁移,这是最大的问题,也是学生面临的最大的困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以前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区域地图,这样学生印象会更加深刻,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也较好,所以我们就一直沿用。还有的同学建议老师上课时留出几分钟,采用分组抢答的方式,激励他们上课记忆知识点,看那组记得多,抢答得多,给予鼓励。这种方法,在复习课中使用,效果较好。我们还在积极的寻找更好的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4

  教师结合自己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运用教学方法和观点,对将要进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情况,在教学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自己目前的教学状态等,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计划,为课堂教学实施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这种课堂教学前的反思能使教学有明确的目的,为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打好基础。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反思,即能及时、自主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反思、调整。教师要思考自己设计的问题能否与教学中的问题一致出现?如出现偏差原因何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使用是否合理?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指向是否与自己设定的计划有差距?自己的教学状态和教学过程的实施状况是否满意?课堂气氛、师生互动如何?能否达到师生共赢、共同成长的目的?如有问题该怎样改进?等等。教学中的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量高效地进行。教学过后的.反思,即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评判性地运用相关理论观点对教学实践过程进行总结,记录下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体会、教学的灵感、成功案例或失败案例的启示、学生的学习效果,等等。教学后的反思能使教师的教学经验理论化,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

  2教师运用反思性教学的策略

  2.1教学前的反思——反思性备课、反思教学对象

  1)反思性备课就是反思性地研究教材,仔细阅读、反复理解教材,在“懂”“透”“深”“熟”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性的反思。如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部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学习理论,这个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很抽象,不好理解。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围绕这个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如何通过案例或比较等方式的讲解,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深刻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概念。对于实践内容的备课,尽量避免“一刀切”,不能出现“一件衣服让人人穿”的情况。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引用不同的案例,如对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引用如何制作“古诗”的课件案例,对数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引用如何制作“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的课件案例。教师要通过准备多样的教学案例来丰富自身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反思教学对象。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来源广,基础相对薄弱,学生之间水平差异很大,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学生的多元性要求教师不断地反思教学对象,才能很好地进行因材施教。因此,教师在授课前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合理安排教材,在教学中注意使用教学策略,尽量用鼓励、表扬、关注的方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比如,针对语文教育和体育教育的学生,由于学生入学前的基础相差较大,学习方式、学习兴趣也很大不同。教师在教学中就不能对这些专业的学生同等要求,用同一个教学目标去要求他们,用相同的教学方式去对待他们。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跟学生聊天,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能及时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源。教师能否针对教材以及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是高职高专教师改善教学效果的关键之一。

  2.2教学中的反思——反思性教学实施

  教师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授课,它能使教师之前的备课转变成现实的教学质量。在反思性教学实施阶段,教学的各个阶段应及时反思并有效调整,因为客观来说教案再完美,也会有与实际不符的地方。因此,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能一成不变地、机械地讲授知识,而应在教学实施中“本土化”地运用一些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个性化地设计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不断研究教学对象,把握学生的多元性。在教学中的反思归纳起来有三点:1)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反馈意见;2)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教师要学会把握契机,引导学生自主、主动探究;3)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候过程比结论更重要。比如在讲解“教学设计”这一课时,课前计划是直接讲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可是在讲解过程中,发现学生不是很理解教学设计的过程,于是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安排,引导学生回忆平时学习中其他教师是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引导学生理解教学设计都包括哪些内容。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引导学生回忆哪些教师的课堂教学给自己留下好的印象,从而得出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

  2.3教学活动后的反思——概括总结

  教学实践结束后的反思是教师最常用的反思形式,也是教师的课后小结,是自我评价、自我提高的过程。教学后的反思一般都会思考这几个方面的问题: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学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样学到的?是不是还有别的方法让学生学得更好?比如在讲解实践内容“形状补间动画”这个知识模块后,教师应该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有没有理解什么是“形状补间动画”?它跟“动画补间动画”有什么区别?这个内容是通过什么案例讲解的?有没有比这个更好的案例?学生的操作能力如何?能否完成相关的实践要求?能否根据自己的专业来制作相关内容的课件?等等。教师在教学活动后反思自己预设的教学过程,反思教学过程的方式,反思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反思与学生的合作情况等问题,可以促使教师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为今后的教学积累更丰富的经验,以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3结束语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5

  一、实践教学中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而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是一个探究过程,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二、物理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如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随堂实验和分组实验,小实验和小制作,课本的封面、插图和漫画、想想议议、阅读材料、科学家的故事、教学挂图和模型带趣味性的物理问题去吸引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充满乐趣中掌握知识。

  三、新课改下物理教学反思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 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含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创新潜能的开发。

  2 探究课堂教学方式。

  (1)相互听课,提升课堂反思。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听课时,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6

  进入高三以后,学生的心情开始变得急躁,大家关心最多的就是采用什么样的复习方法才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或者尽量靠近既定目标?作为高三教师都紧紧围绕如何教学,如何端正学生思想,如何抓学生的身心健康三个方面进行教育教学。地理教学也不例外,本文就高三地理教学中如何教学和如何端正学生的思想两方面作几点思考。

  分析学情与考情,把握教学起点,教会学生学习

  教师的教学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学会获取知识、拓宽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适应高考,适应社会。

  1.认真分析学情

  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我们都要认真分析研究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教学。

  2.认真研究考情

  所谓研究考情主要是指研究高考题命题的思路和走向。老师只有知道了考情,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学习,教学、训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到高考时才能“命中目标”。

  (1)体验高考实战题,把握复习方向

  每年高三复习的第一节课,我都把当年的高考题发给学生,并引领学生一起分析试题的类型,以及各题是从课本上哪章演变来、考哪些知识点。这样做了以后,学生才会有比较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高考。

  (2)吃透《高考说明》

  首先要读懂《高考说明》。《高考说明》的内容包括: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题型示例、考试的知识范围。作为教师一定要认真阅读《高考说明》的每个部分,从整体上把握高考的大方向。

  其次根据《高考说明》明确当年高考的知识范围。《高考说明》对当年要考察的知识范围有明确的规定,而每年的知识范围较前一年都有所修订,所以,作为老师要留心《高考说明》对知识范围的修订,尤其是修订过的知识范围往往是当年考试率较高是部分,教师对此要心中有数。明确了高考的知识范围才能够集中精力地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在复习中也才不会产生遗漏现象。

  再次要正确认识题型示例。这几年文科综合的题型有两大类,即“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单项选择题的1至11题,非选择题的36题和39的综合题中的部分题是地理题。高考题中虽然只有两种题型,但是它们的变化是比较大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高考说明》的题型示例和历年的题型来引导学生掌握题型。掌握题型后学生可以通过题型来了解题目的形式,有助于备考和应考。我们只要能够合理地将题型与所学知识和能力要求相结合,就有助于梳理思路,深化对考试要求的认识。

  (3)关注有关专家、学者对高考的分析、讲解,把握高考的最新动态

  从各种报刊、杂志、互联网、参加省市的高考研讨会等渠道是获取当年的高考最新动态,最新信息的重要途径。

  高考研讨会和大家交谈是获取高考的最新动态,最新信息,也是提高自己师德的重要途径。参加高考研讨会,除了听取有关专家讲解外,还可以同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单独交谈,那样收获会更大,所以,每次高考研讨会我都会尽可能和主讲人单独交谈。有一次和中科院院士王极盛探讨了二十多分钟的“怎样把体育锻炼和心理教育结合起来,以及关于中学生脑神精衰弱的一些解决方法”。这对解决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作用是巨大的。

  3.教给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使教学真正回归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具体体现,是高三地理课教学的要求。如果高三还不会自己学习,在高考中注定是要失败的。如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呢?

  首先是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高考复习的内容多,时间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时间观念,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制定计划时,老师应该先把自己的总体计划先告诉学生,让学生的计划和老师的计划协调起来。

  在整个复习计划中,高一年级地理上下册是重点,因为高考许多题都是以初中知识为载体,用高中的知识点来回答,选修课本是把高一知识加宽、加深。

  其次是引导学生认真按照备考的基本环节进行。“预习、听讲、复习、作业、考试、总结”是学习和备考的六个基本环节。尽管这六个环节是老掉牙的东西,但是,真正掌握的学生还不多,而且,无论哪种方法,它肯定要回到这些老掉牙的东西上。但是,在高三讲这六个基本环节的时候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上,要拿到高三的高度来讲,这样才能够被学生所接受。

  学生学习方法

  (1)预习

  高三的复习备考阶段,每一节课的容量都比平时大得多,如不预习,学生可能会在速度、思路都跟不上老师,一堂课稀里糊涂的,如过眼云烟,收效甚微。据调查,的学生会预习的不足六分之一,这应该引起教师足够重视。

  (2)听讲

  到了高三复习阶段,有部分学生认为大部分知识是老师过去讲过的,不必再跟着老师复习了。其实地理老师都只专门研究自己所教的地理教学,对地理高考怎样考、考些什么是比较清楚的,老师在讲课之前还要精心的备课,认真组织复习的内容,制定教学方法等,而且复习时,很少是停留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而是要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升、挖掘其中所蕴藏的高考信息,所以不但要引导学生听好课,老师更要讲好课。

  (3)复习

  复习是咀嚼、消化、吸收,把课堂内容真正拿到手的过程,是透彻理解课堂上所学的概念、原理、公式掌握老师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过程。尤其是地图,只有反复看,把地理知识拿入图中才可能记住。

  为了能够较好的进行复习,我的做法是除每节课都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复习。同时和地理科代表商量制定出复习每个章节的间隔时间,并且过一段时间,又通过练习、提问等方式检查一下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

  (4)作业(练习、做题)

  做地理作业时,一定要训练学生一看到题目就能尽快搜索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库,找出本题是应用课本中的哪部分知识。

  做题要有足够的量,但是也要精选题,我们应该让学生做“以一当十”的题。历年的高考题目、高中四册地理课本中每个单元后的“练习篇”都应该作为典型题来处理。历年高考题既反映了高考的范围、重点,又展示了题型特点,成了复习的“无形指挥棒”,所以,应作为经典题来处理。最近几年高考地理题目,有许多题是从高中四册地理课本中的每个单元的“练习篇”中的题演变出来的,所以,一定要引导学生分析透课本后面的“练习篇”,而且应该把它们作为每类题的典型题来对待。<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7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笔记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如果能够养成学习、笔记的习惯,将笔记活动日常化、制度化,在教学工作结束后撰写教学随笔,写下自己的经验、教训或困惑,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头脑中生成新的认识,积累新的经验,并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反馈实践结果,将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极大的促进意义。配合以学校或个人定期组织与其他教师交流分析成败得失,对笔记进行再分析研究,让教师处于积极碰撞、积极竞争中,达到资源共享、教师互动,也能很好地树立榜样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一批思考型、研究型教师必将从这种不断的笔记、积累、探索的教学实践中产生。那么“什么是教学笔记?”“怎样进行教学笔记呢?”

  所谓教学笔记,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笔记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在近一年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要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笔记需要具备这样的心理:

  首先要有“关怀的准备”。这是教师成长的原动力,它既表现为对学生的关怀,也表现为对自己的关怀。笔记型教师要主动去关注学生,关心学生的发展;也要时刻关心自己,关心自己的成长,关心自我的完善。

  如果说以上是纵向笔记的话那么横向笔记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也是有重要意义的,即要有构建的学习观。笔记型老师一般把学习看作是一个主动建构、社会建构的过程。他们努力做一个主动的学习者,不仅仅停留在静的个人笔记方面,他们还会积极争取他人的帮助,形成一个合作研究的团队,把个人笔记升华为“集体笔记”。“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借助于同事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一人提出问题,众人参与,使得原来为各人所有的经验、观点,成为一种共享的资源。

  另一方面体现了“创新性教学的教学观”。如果说以上两点还处于运筹帷幄的.准备阶段那么这一步则是笔记型教师厚积薄发的展现时期。笔记型教师都十分重视教师在学生学习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大纲》指出,“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并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要成为一个研究者,研究自己的教育过程,研究学生的反应,将孩子们的反应看作重要的教学评价信息,并根据这些反馈信息改进、调整教学。并在自我笔记中把这些已解决好的问题鲜活地认真记录下来,作为自己的财富永远保存。

  调查中我们总结出了教学笔记需要的以上心理状态。除此之外我们发现青年教师若要“有效”的进行教学笔记还需要以下外在的条件:

  第一,丰厚的知识储备。这个知识不仅包括坚实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甚至鲜活的生活常识和时下流行的文化元素。有了这两点,笔记才会深刻、丰富,成长才会永不止息。但只有这两方面,青年教师的笔记和成长就会失去方向并且会走很多弯路,事倍功半。所以,科学的理论教育知识是我们必备的笔记指导,有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我们才会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高级教师、名师、特级教师的成长无一不说明了这一点。

  第二,独特的创造性人格。不断更新理念,大胆尝试敢于创新,在传授知识育人第一的理念下改变自己的认同观,与学生共进步,共成长。教学手段和方式实现多样化,真正做到“常教常新”。

  第三,高超的教学艺术和出色的科研能力。善于运用语言、情境、动作、表情等各种手段启发学生,挖掘自己的潜能把课堂带入鲜活的情境里。对于成功与失败的尝试要笔记沉淀,敢为人先,做大胆尝试。

  做好以上几点,青年教师就会:

  第一,认识和改变自己

  这种学习方法的提出本身就是在如何改变性格这个议题基础上思考的,通过对思想的追本溯源可以达到认识自我和改变自我的目的,集体笔记学习最终就是要改变我们的思想、行为和性格。集体笔记学习的方法可以实现这个过程,让优秀变成一种习惯。

  第二,培养良好思维模式

  集体探讨是打破思维定势、突破思维局限的有效方法,我们每个人的思维都有局限性,这是由我们的成长、教育、经验、学习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而且一旦拥有就会固化从而变得根深蒂固。通过笔记学习可以修正我们的思维模式和心智模式。世界应该是多元的,也允许不同的声音,我们应该包容各种思想和思维。

  第三,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这种解决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做法可以锻炼和提升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循着这种思路可以彻底找到问题发生的根源以及找出预防问题的有效方法。

  可见,进行教学笔记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直至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笔记中,已有的经验得以积累,成为下一步教学的能力,日积月累,这种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将日益形成。所以我们只有通过教学笔记,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之,教学笔记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也是回顾教学――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教学笔记这一重要环节。教学笔记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主动性,不断的笔记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等。

  参考文献:

  教学反思是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观念、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进行创造性劳动和超越自我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上海教育研究所顾泠沅老师也说过:“反思三年成名师”。教师要不断进步,就要不断反思、反省,让教学感悟、研究反思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和生存方式,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特质和职业尊严。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8

  经过半个学期的教学,有得有失,感触颇多,但始终不断地在反思着,以期待自己的工作能有所进步。高三学生的学习生活是以“学习为中心,思想为先导,身心为基础”的过程。因此,作为高三教师都应该紧紧围绕如何教学,如何端正学生思想,如何抓学生的身心健康三个方面进行教育教学。地理教学也不例外,本人就高三地理教学中如何教学和如何端正学生的思想两方面作几点思考。

  一、分析学情与考情,把握教学起点,教会学生学习

  教师的教学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学习,加强获取知识、拓宽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适应高考。

  1.认真分析学情

  在教学中,我们都要认真分析研究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教学。从生源看,我们的学生并不是最优秀的,学生大多数基础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面对这样的生源,我们的教学就只有降低难度,放慢速度,稳扎稳打,打牢基础。

  2.认真研究考情

  所谓研究考情主要是指研究高考题命题的思路和走向。老师只有知道了考情,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学习,教学、训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到高考时才能“命中目标”。

  (1)体验高考实战题,把握复习方向

  每年高三复习的`第一节课,我都把当年的高考题发给学生,并引领学生一起分析试题的类型,以及各题是从课本上哪章演变来、考哪些知识点。这样做了以后,学生才会有比较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高考。

  (2)吃透《考试说明》

  首先要读懂《考试说明》。《考试说明》的内容包括: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题型示例、考试的知识范围。作为教师一定要认真阅读《考试说明》的每个部分,从整体上把握高考的大方向。

  其次根据《考试说明》明确当年高考的知识范围。《考试说明》对当年要考察的知识范围有明确的规定,而每年的知识范围较前一年都有所修订,所以,作为老师要留心《考试说明》对知识范围的修订,尤其是修订过的知识范围往往是当年考试率较高是部分,教师对此要心中有数。明确了高考的知识范围才能够集中精力地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在复习中也才不会产生遗漏现象。

  再次要正确认识题型示例。这几年高考题型有三大类,即“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和综合题”。高考题中三种题型,变化不是很大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考试说明》的题型示例和历年的题型来引导学生掌握题型。掌握题型后学生可以通过题型来了解题目的形式,有助于备考和应考。我们只要能够合理地将题型与所学知识和能力要求相结合,就有助于梳理思路,深化对考试要求的认识。

  3.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使教学真正回归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具体体现,是高三地理课教学的要求。如果高三还不会自己学习,在高考中注定是要失败的。如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呢?

  首先是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高考复习的内容多,时间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时间观念,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制定计划时,老师应该先把自己的总体计划先告诉学生,让学生的计划和老师的计划协调起来。

  在整个复习计划中,必修部分是重点,因为高考许多题都是以初中知识为载体,用高中的知识点来回答,必修课本是把初中知识加宽、加深。

  其次是引导学生认真按照备考的基本环节进行。“预习、听讲、复习、作业、考试、总结”是学习和备考的六个基本环节。尽管这六个环节是老掉牙的东西,但是,真正掌握的学生还不多,而且,无论哪种方法,它肯定要回到这些老掉牙的东西上。但是,在高三讲这六个基本环节的时候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上,要拿到高三的高度来讲,这样才能够被学生所接受。

  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调整好学生的心态

  老师的教学要能够被学生接受,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调整好学生的心态。魏书生说:“在我的生活中,教书是第三位的,育人是第二位的,而自强才是第一位的。”可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是何等重要。

  要激发学生的上进心,首先还要先激发教师自己的上进心。学生的许多思想是从教师这里接受的,是老师的思想传给了学生

  最后,我想谈谈要用研究的心态去来对待高三教学。教书是辛苦的,高三教学更是辛苦的。但是不能因为辛苦就不用心去研究。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只有找到了其中的窍门,工作起来才会相对轻松,学生的成绩也才会不断提高。

  为了使工作变得更加轻松,为了提高学生成绩,我除了坚持不断地学习和总结外,平时只要一有什么新的想法我都要立即用笔记下,作为资料。等有时间和有精力时,再把他们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再根据需要进行复制、粘贴,再加些连接词语,这样某方面的心得就出来了。

  当然同时本人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本人在教学中应用大量的案例,但有些案例并不典型,应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身边的例子,要贴近生活,地理教学更是如此。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处处可见,学习地理知识,运用地理知识,用此来解决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地理问题,才是学习的关键所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兴趣,体现地理教学的价值。

  2、教材中一些简单易学的知识,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教师可以加以引导。因此,我认为要相信学生,相信自己,该放手时就放手。

  3、课后学习没有跟上,当然这也是与地理学科的现状有关,只能在课堂上做好文章。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只要一直坚持以这种研究者的心态去对待自己的教育教学,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探索,相信在新课程改革思想指导下,自己的教育教学肯定会不断提高。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9

  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教学反思能促进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这不仅包括教师个人对教育理论经典的研读和思索,还包括教师带着反思中遇到的困惑与同事、专家进行交流。其次,教学反思能开拓教师思维。有教学反思习惯的教师比一般教师更爱“琢磨”。最后,教学反思能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美国学者波斯纳曾对教师成长总结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经验+反思”的公式,意思就是日积月累的实践经验加上有意识、经常性的反思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和理论水平。

  当今的高校教师易陷于这样一种困境:忙科研,轻教学;忙单干,轻交流。对他们而言,科研似乎比教学更关乎个人前途和利益,因此,笔者认为高校教师应自觉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并终身受益于这种利校、利己的好习惯。

  一、撰写教学反思日记

  教学反思日记记录教师的教育实践和独特感受。教师可以围绕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自己的感受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写作。教学反思日记注重“有感而发”,没有固定的写作内容与风格。教师可以忠实、客观地描述刚发生过的教学事件,或反思课堂,提出问题,抑或更进一步,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只要教师能够抓住教学反思日记的“针对性、具体性和探究性”,写自己感受到的困惑,写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等,教师就能轻松掌握这一改进教学的有用工具。

  二、以其他教师为镜

  听课是“以其他教师为镜”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经常进行学习性的听课,特别是听一些优秀老师的课可以使自己有意识地与他人对照,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也要邀请同事来听自己的`课,这样可以及时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有效改进教学。另外,评课是必要的补充。面对面的评课有助于把问题分析得更清晰、透彻,使被听课人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况。此外,同行教师或听课专家的意见往往让人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对被听课人以后的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笔者所在的院校非常重视听课与评课,每学期都举办相关的活动。通过系层面每个教师说课,专家与教师评课,再到学院层面优秀教师上示范课,笔者学习到了同行与专家们的先进理念与经验,也感受到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压力和动力。

  三、鼓励学生反馈

  学生的发展是教师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学生的发展情况也因此成为衡量教师工作质量的标尺。我们鼓励学生反馈,实际上也是促使教师以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为镜,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

  笔者所在的学院每次期中考试后会组织师生座谈会,充分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意见,再传达给各个任课教师。学期末学院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学生网上评教。通过细化的课堂评价标准,学生可以客观、全面地评价每一门课程及教师,而教师也能从评价结果中汲取意见和建议。

  除了学院统一组织的评教活动,笔者自己也十分注重学生反馈。在教英语专业国际外贸函电课时,我要求学生在期中考试后无记名写出自己的课程反思。根据反馈,笔者积极调整后半学期的教学内容,最终在学期末的评教中发现学生的满意率有所提高。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我们只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并在反思中做到勤学习、多积累,才有可能改变目前高校教师中某些差强人意的现状,才有可能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实现自身的职业成长。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对教师职业发展意义重大。通过撰写教学反思日记、以其他教师为镜、鼓励学生反馈三种方法,高校教师可以积极养成教学反思习惯,提升教育教学效果,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省、教学体验、教学监控等方式,辩证地否定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学行为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具体而言,教学反思具有实践性、主体性和创新性,即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创新性的反思,从而促成自身的职业成长。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10

  顶岗实习的教学生活马上就要接近尾声了,从2月份的迷茫、害怕甚至不知所措到5月份的习惯、熟悉甚至淡然自定,变化很大,收获很多。

  实习期间,如何能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是我一直以来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在大学所学的知识与方法是否可以原封不动的照搬进真实的课堂?我们所学习的教学理念是否与当地实习情况想符合?我们该如何根据当地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这些问题接二连三的出现在我的脑海。有句话说的很对,只有反思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途径,教育教学更是如此。如果能不断反思自己,反思课堂,多多吸取他人的意见,我想以上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作为师大的学生,是以优秀的高考分数考入的,我们大部分来自家乡县或市的重点高中,高中学习的环境让我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了自我学习,自我约束。当我面对现实中我的学生,他们的最好成绩只有300左右,和我的预想产生了巨大的相悖。这种不由自主的内心想法会阻碍我的教学,阻碍我正确分析学情。这是我实习中首先反思到的问题。这个问题体现在开始的教学中。比如在讲授“城市空间布局”这一节中,阅读中的内容出现了河流沿岸城市应把码头建设在河流的凸岸处,凹凸岸的知识属于必修一自然地理的内容,我在这里选择了一笔带过的讲述,没有做出任何的解释,从我的角度认为他们已经掌握了,不需要我在重复赘述了。下课后,有几个学生分别来问我什么是凹凸岸,我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潜意识里认为学生已经学过,已经掌握了,并没有去实际询问学生是否真正的掌握,没有考虑到实际的学情。在课后的反思中,我明白了不能以自己上学时的标准去要求我的学生,要真正的走进这个实习学校。了解这里的学生的基本情况,尽量在上课时点到每一个知识点。

  然而当我知道了学生的基础比较差,我却更加小心翼翼了。刚开始是忽略掉知识点,改掉这个问题后,却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麻烦。在课堂上,我更愿意采取满堂都是我在讲授,即使有些很简单的问题,我也怕学生自己学不会,总要去干涉一些,不太重视学生的反馈,总认为我提出的问题,他们不会答上来,不敢放手。这是我第二个大问题。当师大的连老师来到我们学校做指导,听完我讲的课后,明确提出了学生活动太少,老师更倾向于全部的传授知识。我也向老师说明了我内心的想法不是不想,而是不敢或者不信任他们。“不能因为学生基础差,就放弃了学生自学,课堂要始终记住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作为我们地理教学,要想办法鼓励学生回答问题,不是学生基础差,是教师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去引导”连老师为我举了一个地理教学的例子。“比如在学习什么是农业,农业的定义。可以告诉学生在课本第几页第几段第几句是农业的定义,让学生去找,把问题以及答案明确化,学生只需要自己去找就可以了,可以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慢慢往需要思考的问题发展。”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又进行了自我反思,老师提出的意见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帮助,是自己的原因,自己没有找到适合学生的引导方法而却将责任怪到学生头上。从那以后,在课堂上,我先从一些概念性的问题入手,发现学生其实还是很积极配合的,之后逐渐设立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结果学生给我的反馈也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如果教师都不相信的自己的学生,那么还有谁去愿意相信他们?

  除此之外特聘名师韩老师、连老师对我提出的意见,也帮助我在地理教学中更上一层楼。结合他们的评语以及我本身的教学反思,我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上课要注意语速,注意观察后排学生,上课的声音要让最后一排的学生听见等等需要注意的事项。

  我们可能在以后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学生,他们的情况有好有坏,不能用自己的看法去应对所有的学生。不同程度的学生要不同对待,采取不同的方法,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11

  十月末高一进行了期中考试,主要是对高一新生入校以来的两个月的学习进行评估检测。根据本学科的教学安排,这次地理考试内容主要为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单元《行星地球》,多通过景观图、表格、等值线图以及各种统计图等形式考查。共分为选择题和综合题两大部分,其中选择题30道(60分),综合题4大道(40分)。学生成绩如下,总人数253,最高分77分,平均分42.76,整体成绩不理想。 作为一名地理学科的教师,很多教学环节都存在很大的不足,需要在今后的不断反思中学习、进步。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结合洋思中学的.成功经验,我对期中考试进行了如下反思。

  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理念

  洋思中学最独到的做法是不选择学生。因为他有一个让每一位家长都满意的办学理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一理念引领着洋思人不断探索前进,走出了一条独特新颖的办学之路。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从起始年级抓起,从起始学科抓起,敢收没人要、没人管、没法管的孩子,并把他们当作重点关注的对象。学校在表彰奖励后进生时对帮助他们的尖子生也同等奖励,这样既鼓励了后进生,又鼓励了尖子生,还培养了学生平等互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实现了教育教学的双赢。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的教学模式,实行“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切实转变了教师角色。整个课堂在老师的引导下,放手让学生自觉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真正把课堂变成了学堂、把教室变成了学室,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先学”不是预习,它比预习更有效。“先学”之前教师明确地提出学习目标,并出示自学指导,使学生明确自学的方法、目标、要求,让学生很快地通过引桥,走上自学的快车道。在“先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板演、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认真分析,为“后教”作好准备。

  “后教”教的内容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老师始终起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实质上还是学生讲、学生互相教。老师主要对规律、方法、注意点等进行点评。

  “当堂训练”不仅仅是考试。当堂训练可以是测试,也可以是动手、动口的训练。对于当堂训练,是让学生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这样高强度的综合训练,全面提高了学生素质,减轻了学生课外过重负担。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12

  一、讲什么?

  1.讲“审题”讲'审题'首先要讲出命题意图。无论是客观性试题,还是主观性试题,都有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只有审出这一点,才能明确答题的方向。在高考中,学生在答综合题时,还没有看出考题的命题意图就急匆匆地开始答题,结果答非所问,成绩不理想。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就是平常教学中进行审题的训练。

  (1)选择题的审题主要是“二审”:一审材料,从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二审题问,明确答题要求和限制条件。

  (2)综合题中的读图分析题的审题主要是“四审”:一审,定地理图表类型及承载的知识信息;二审,定解答对象;三审,定限制条件;四审,定学科之间的契合点。

  2.注重讲“思路”和“方法”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答技巧与方法。讲评时,要结合题型及学生的答题情况有机地讲解答题思路与方法。

  (1)选择题的解题思路一般为:在全面、正确把握题干的基础上,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找准“题眼”,首先运用排除筛选法,将表述不科学的错误题枝排除掉,另外还可根据具体题目要求运用直接判定法、分析推理法、借助图解法、读图分析法、逆向思维法等。不论运用哪一种方法,关键是给学生讲清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

  (2)综合题种类齐,数量多,注重考查学生动手(绘图)、动脑(计算、想象)能力,这类题目往往分值多,综合程度强,答题要求高,但再特殊的题目,都是知识和材料的巧妙结合,表面看来出乎意料而又实际却在情理之中,即“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因此,这类题是有章可循的。在讲评试卷时,必须给学生讲清解题的基本流程。

  第一,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思路一般为:①认真阅读题目所给材料,正确全面地理解材料含义,包括材料本身、注解、图表及一切文字说明,任何一项不可遗漏。②仔细分析题问,准确把握题问的要求;根据题问的要求分析材料,并将其回归到教材系统和教师的教学中去,找准和课本内容相结合的切入点;进行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③归纳、整理以简炼准确的文字表达。

  第二,读图分析题的解题思路一般为:①仔细观察地理图表,正确把握图表类型,弄懂图表的主题内容,挖掘其隐藏的已知条件。②根据题问的要求,正确、有效地从图表中获取信息。③概括提炼,归纳整理,以简洁准确的文字表述。

  3.讲“误区”讲评时,教师要结合有代表性的试题及学生的典型错例,有理论,有实际地逐一分析讲解,由表及里,追根求源,使每个出错失分的同学,都能从较深层次上推究出自己失误的原因,明确自己的主要缺陷和今后复习的方向,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搞好复习。

  4.讲“拓展”每一种题型甚至每一个题目都代表一定的知识层面。讲评时,不能就题论题,要力争“一题多变”“一题多练”,引导学生扩展思路,纵横联系,由此问题联想到若干相近相关的彼问题;由此知识点联系到许多相同相似的其他知识点。这样的讲评,才能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达到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目的,进而保证取得最佳效果。

  5.讲“规范”加强表达能力的培养,注意表达语言的要点化、层次性、逻辑性和完整性。少过失性失误。具体要求有:要点全面、层次分明,有条理、分要点;表述完整、逻辑清晰:因→果、大→小、前→后、总→分;语言规范、言简意赅:用词恰当、表述准确、用地理术语、少举例、少形容;填图准确、作图规范:填图字迹工整到位,绘图准确、规范书写清晰、卷面整洁。

  另外,对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问题要找得准,敲得狠,如麻痹大意、看错题目和设问、书写潦草、卷面差、答非所问等。

  二、谁来讲?

  试卷讲评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切忌教师一言堂。要调整教师的角色和行为,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合作者。试卷讲评课同样要体现“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不能上成教师的一言堂,而应是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群言堂。要给予学生表述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讨论问题的时间,允许学生对试题“评价”做出“反评价”,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得到相互启迪,使整个讲评过程学生情绪亢奋,思维得以激活容易接受大量的有关知识及解题的信息,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提高。

  三、课后巩固阶段:注重试卷反馈和评后反思,实现锦上添花

  这一阶段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

  (1)强化学生的学习习惯。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需要的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2)注意答题规范。试卷讲评后,我们找出最好和最差的试卷,让学生展览参观,目的是培养学生答题必须规范的良好习惯。答题规范其总的要求是“条理清楚,逻辑严密,语言精炼,书写规范,恰当使用地理术语。”就综合题来说,作答时应把握答案的方向,注意答案的全面性、完整性、逻辑性,避免失分。一是要求学生用精炼的地理语言回答问题。二是要不说废话,不离题。试卷讲评完之后,可以让学生针对自己的试卷“规范”上的得与失,充分把握自己的“不规范”之处,提高学生对解题规范性的认识,提高在以后的考试中的得分率。

  (3)关注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因为课堂讲评是面向全体的,尽管教师讲评得很细,不免有个别学生掌握不了,所以要及时地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

  (4)整理知识反思成长。大多数学生的毛病,往往是课堂上记住了,弄懂了,课后又忘记了,下次练习或考试又犯同样的错误。所以试卷讲评完毕后,我们要留一定时间让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错题,真正理解解题的思路。同时,还要要告戒学生不要把考过的试卷束之高搁或丢之弃之,而应督促学生整理语言知识笔记,建立起自己的错题档案和题库,使学习成为他们的自我需要和自觉行动,提高学习效率。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13

  高二地理教学复习实践中,我们有时会发觉由于学生对所有基础知识已经学习过,如果老师只是照本宣科,没有一定的新意和难度,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就会有较大差异,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有自己的智能弱项和智能强项,也有与此相适应的独特的认知方式。学生知识面有宽有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认知能力有强有弱。教师必须正视学生之间的这种个体差异。比如可以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进行认真的构思和设计,文字材料,图像信息,多媒体等等,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要求。

  例如在高中地理主干知识的复习中,大气环境是个难点,而其中的有关天气、气候、季风等内容更是难中之难。如果还像讲授新课那样复习,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学生也提不起兴趣。于是我在教学设计时做了精心准备,试着编写了典故,通过典故教学法来突破难点。这样通过典故将要学习的内容转变成一个个小问题,教师只提供背景资料,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这样不仅复习了天气、气候、季风等知识,并了解形成该气候的'地理因素,同时拓展地理能力,事实证明,这样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将抽象的原理转化为直观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输的效果要好的多。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14

  对于今年初次接任新教材高一地理教学的我,在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既碰到了教学中的一些困难,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但同时也收获了很多,学到了以前没有过的东西。下面,就是我对这个学期教学过程的一些深刻反思。

  一、新教材的优点

  1、新教材更加简洁、生动。人教版的这套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较旧教材而言,做到了文字更简洁、生动,图文并茂,呈现形式活泼多样。与以往的教科书比较,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文字篇幅明显减少,图幅数量增多(如第一章共有31幅图),甚至许多地方采取以图代文,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

  2、新教材更加注重对事物和现象的分析过程。课文编写加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析过程,突出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的训练,有意识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教学过程中倡导师生互动,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第一章“活动”中,专门设计了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内容。动手:引导学生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解释地球运动规律;画图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计算两地的

  时差等。动口:引导学生说明生命出现应具备的条件;分析归纳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的规律;分析判断太阳黑子的活动规律等。动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总结九大行星的运动规律和结构特征;分析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用科学的术语解释四季的形成原因和过程。

  二、近一个学期以来教学工作上的困惑与反思

  1、新教材的知识结构与旧教而言更加不系统。这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广度,如何处理好教材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在教学内容方面虽然做了适当的删减,删除了一些较难于理解的知识点,图表,但课堂活动量明显增加,教师如何有效的组织好这些活动,而且高一地理课在课时安排上由原一的每周三课变为两课时,如何安排好教学进度,这些都为我们每一位高一的教师提出了挑战。

  2、新教材中的诸多的不配套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一是教材与教辅资料明显不配套。新的教材还没有相应的教辅,现有的教辅资料还都是以旧教教为蓝本,许多新教材中已作了相应的修改和删减,但在练习中出现,如新教材中的地转偏向力的内容已作了删除,但在教辅中都出现了这些问题,在下一单元大气的运动又出现了这一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该不该讲,应讲到什么程度,教师难于把握。二是学校在教学资源、教学管理工作上与现行的高一地理新课程的要求严重置后。一些规章制度与新课程改革之间也存在不协调。高一地理新教材的文字表述,结论性的东西减少了,但学生的活动增加了,动手、动脑,动眼观察的实际操作的内容明显增多,但学校在

  教学过程中这些必要的教学辅助工具不足,有的甚至缺泛。如教师手中没有挂图,上课只好图手画,这一方影响课堂效果,同时也浪费时间,影响老师教学进度。缺少应有的实物模型和多媒体演示实验,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以此产生的时差和太阳高度的变公等难以理解,这些都对新课改教学带来困惑。

  3、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要求不一至,出现严重脱节。新课程改革的初中地理,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低,教材内容过于简单,而高中地理在难度和要求方面上升辐度大,这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无凝一下难于适应,这对教师的教学带来更大的难度。许多学生连经线、纬线都不懂,这样对于地球的运动、时差的计算、季节的形成等问题的理解更是水中望月。正是这些多方面的原因,使得高中地理让许多学生感到难学,倒至兴趣渐无。如何更好的转变学生现有的学习状态,困惑着许多教师。

  4、新教材将来怎么考?在今天的中国,考试仍然是一根指挥棒,怎么考试将影响着我们的教学过程,我们练习册里的内容仍然难以摆脱旧教材的“阴影”,练习中包含大量的旧教材的题目,以至于不知怎么取舍,也不敢取舍。所以非常希望教育部下的各级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新教材的考试要求,希望出题目的老教师们一定要认真研究现教材,对你所出的每一道题目均要慎之又慎,误导别人的教学可不是小事。现在可以等着看看明年各地的高考题目怎么出了,一般情况下高考题目能较好体现对地理教学的总要求。因此对教师来说,我认为平常不必拘泥于某一道题目,包括高考复习,要有敢于“扔掉”的勇气,让自己的教学更超然些,可以多研究一下各地高考试卷和对试卷的评价。

  5、新教材中“活动”怎么处理? 教学大纲指出:地理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初步掌握必要的地理观察、学习、调查、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等基本方法和技能;学会运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为此,教材在每节课后安排了“活动”,“活动”中牵涉到的内容很多,对绘图、填表、读图分析、阅读思考、研讨等内容可以当场解决;对需要进行外出调查、参观、采集标本等活动,由于时间、安全、距离等的限制,几乎无法做到,大多还是纸上谈兵,而这些却是地理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学科特色,不能不让人感到深深的遗憾。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15

  关键词:摇高中物理;教学反思;新课程

  新课程的理念下对教师的要求也有所提高,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善于研究和反思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逐步成为研究者、反思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与教学水平,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本文重点从教学反思的角度对高中物理进行探讨。

  一、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从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分析、思考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并加以记录,从而达到激活教师教学智慧的目的就是教学反思,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总结的一种重要的教研方式。对探索教材的内容与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教学反思,能够从中获取宝贵的经验与教训,从中找到解决教学过程发现的问题的方法。

  新课程的实施,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怎样才能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呢?教学反思可帮助教师。首先,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更加深入地研究物理教学。教师即研究者,教师通过对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教学现象进行分析检查,进行不断的分析,从中发现并解决教学当中所存在的问题,逐步优化教学活动、教学行为,从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促进自身专业的成长。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的专业成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课程下高中物理的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其次,教育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教学是教师实践智慧的过程,教师应加强教学反思,提高自身的`专业成长,逐步适应新课程下的教学模式。

  二、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的操作性

  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反思可从教学理论、专业基础和教学方式方面开展。

  1.教学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

  教学具有复杂性,物理教师要以一定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基础为前提,结合自身在教学实践当中积累的经验进行教学反思,这样能更详细地剖析自身,从中得到提高。

  (1)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式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思考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创建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课堂。

  (2)丰富物理方面的专业知识。物理的专业知识对于教师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物理教师应不断学习,从学习当中丰富自身,从而提高专业素养,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教师的成长是在不断地学习当中逐步提高的。同时,教师还应多阅读一些物理学方面的名著与学术论文,从中了解最新的教研成果,从而学习借鉴,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2.教学方式的反思

  教学方式的反思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

  (1)物理课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是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组成部分,案例研究就是用案例的形式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事件真实地展现出来,并对教学过程中的细节与问题展开分析、探讨。从真实的教学过程中反思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案例研究当中,可使用自己在教学实践当中所积累的教学案例,也可是其他教师所写的案例,或通过观察其他老师的教学课堂从中抓取案例,还可以搜集书面教材中的案例。总之,案例研究中,不同的案例具有不同的现象存在,发现的问题也更全面。

  (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听课普遍存在于教学当中,同事间的相互听课自由度较大,不存在考核的成分,便于观察。教师通过听课的方式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方式,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在听课过程中听课者应进行详细的观察,并将学生的听课情况与教师的互动等进行详细的记录。进行课评。课后再与授课教师进行及时的交流,加以分析,最终达到共同进步,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目标。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能力,推动教学改进。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把教学当中的问题、感触或好的教学构想以课后小结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不断的积累,进行教学反思,分析教学实践中的现象,形成反思笔记,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三、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的启迪性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有很强的启迪性,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物理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构建高效的物理教学课堂。

  1.优化物理教学的内容

  新课程下,构成教学内容的三要素为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学实际。教学内容综合的动态的概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授给学生的知识,提供给学生的各种信息,教学内容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现有教学内容较为繁杂,合理的删减、改造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内容,是构建高效物理课堂的需要。

  2.优化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06-17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优秀11-29

(必备)高中地理教学反思07-06

最新高中地理教学反思06-21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合集(12篇)04-25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反思04-21

(优)高中地理教学反思13篇12-18

高中地理教学计划12-12

高中地理教学计划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