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历史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社会第三册第五单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第一课《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秦始皇、汉武帝。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秦始皇、汉武帝对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所做出的贡献。并让学生了解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时代。
重点是两位先人对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做出的贡献;难点是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
本节课由两部分组成;1、秦始皇统一中国;2、汉武帝开拓疆域。秦始皇统一中国,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课文主要讲了三个内容;1、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重点是要交代清楚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背景是在七国并立、连年战争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开始的。2、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巩固统一的`措施。讲授时介绍秦始皇从政治、经济、所采取的措施。3、修筑万里长城。讲明修筑万里长城的原因及有关事情,和在现代的功用。
汉武帝开拓疆域,是本课的又一教学重点。介绍本课的又一教学重点,主要讲三个方面的内容:1、汉武帝统治时期国家的情况。安排这一内容有两个目的:1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汉武帝及其统治时期我国的情况。汉朝,尤其是汉武帝统治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的一个高峰。所谓“汗堂盛世”的“汗”,主要指这一时期。学生了解这一内容,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为将来学习历史奠定基础。2、为了面讲汉武帝组织反击匈奴的战争作铺垫。
历史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且对教学活动起着明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因此,备课时,教师要依据新历史课程目标和课程标准,根据学生个体的情绪、兴趣、思维、意识等方面的差异,准确把握教材,制定出适合本节课有效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1、注重三维目标的设计。
历史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与有效性教学的关系如下: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是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核心;把握过程与方法是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保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体现,三者不可偏废。分割了就不是那个完整的“整体”了,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整体”意义。是否全面、整体地落实三维目标,是新课程背景下评价一堂课有效与否的重要标准,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
2、依据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及发展要求。
因年龄和心理原因而没有发展成熟的青少年。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充满着对一切事物的好奇心、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但他们已有的知识准备还不丰富,已有的知识大多是零散的、感性的、具体的,还没有形成可以认识更复杂事物的知识体系,还很难形成抽象的理论认识。由于年龄和心理等方面的原因,他们还无法在学习上保持长时间的有意注意,因此,他们的好奇、探究、学习热情和学习的注意力等,都还需要更多的间接兴趣来提供维持的动力,如学习内容情节的生动、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等。
在这种情况下,适当降低课程目标要求的难度、相对减少要求学生记忆和掌握的.知识内容和理论内容就变得十分必要。因此,潜心挖掘符合学生发展要求的新教学目标。这一点可以说对历史教师的要求很高,要求教师不但要深入研读课程标准,同时还要利用自身掌握的知识和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挖掘那些隐性的教学目标。
3、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新课程下的初中教学设计,要求贯穿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全面分析教材和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制定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和策略,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教学主体,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教学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需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因素,是行为的动力,而动机又产生于人的兴趣和需要。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所追求的教学目的要求,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来实现。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充分分析和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把学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等实际情况,灵活、恰当地采用讨论、座谈、表演历史剧等多种形式,有效地营造宽松、和谐、舒展的学习氛围,从而来激发、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兴趣,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这一教学反思,来自网!
历史教学反思3
民族融合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由50多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国。中华民族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彼此融合而成的。
在历史上,各族人民互通有无,平等互利,这是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基本因素。民族融合经历了原始社会末期、西周至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至辽宋夏金元和明清等七个历史阶段,而三国两晋南北朝和五代辽宋夏金元则是两次民族大融合时期。
民族融合主要有六大途径:一是生产斗争促进融合,二是阶级斗争促进融合,三是社会改革促进融合,四是“和亲”和册封促进融合,五是战争促进融合,六是国家统一促进融合。民族融合的主要特点是:落后民族在征服先进民族后反被先进民族同化,落后的少数民族吸收汉族先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及文化知识,大都是非强制性的',汉族也是在不断吸收兄弟民族的长处和人口的过程中发展着。
历史教学反思4
在学到中日友好关系的史实时,我让学生根据日本重视唐朝文化、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中日友好交往中人物三个方面来讲述。由于是学生讲给学生听,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全神贯注的听,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师充当‘导游’角色,在教室里巡视、指导每小组需要质疑的地方,教得也轻松。我觉得这样太能真正体现课改的`要求,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学生才真正把课本上的知识变为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如果在课堂上这样的‘小老师’多起来,教师会轻松、愉快很多。
寓教于乐,让学生走上讲台,改变一下角色,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我想我们的历史教学会走进一片天地,成绩也会提高。
历史教学反思5
本课的设计线索脉络清晰,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把教材内容分解成三部分:一、草原帝国的兴起。二、草原帝国与西汉王朝的和战。三、草原帝国的消失。以匈奴政权的兴起、发展、消亡为主线串起全文。以汉匈的“战—和—战”为中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教学过程宏观设置合理,能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第一环节【设置情景点拨导入】约三分钟。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合作掌握】约三十五分钟,其中一、草原帝国的兴起约十分钟。二、草原帝国与西汉王朝的和战约二十分钟。三、草原帝国的消失约五分钟。第三环节
【本课总结】约两分钟。第四环节【自我检测巩固提高】约五分钟。
3。教学设计平稳扎实,知识脉络构建系统清晰,能用学生喜见乐闻的形式,把握重难点适时形成课堂高潮。如:问题二(3)观看《漠北战役》视频再用上节课总结的学习史实的`方法概述漠北战役的经过和影响(时、地、事)。问题二(4)你赞同这时再实行“和亲”政策吗?(创设汉元帝朝辨情景,学生分文武大臣两组辩论)假如你是王昭君,你愿意出塞吗?这使大部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出现有效知识生成,达成教学目标。
4。能挖教材,找立意,联系生活,关注社会,引导学生扩散思维。如:问题二(2)结合史实比较一下,汉初对匈奴的政策与汉武帝时对匈奴的政策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请用史实说明(政治、经济、军事)。———关注社会:放眼当今世界,你认为中国立足于世界取决于什么?。问题三(1)天56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吗?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问题三(2)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拥有56个民族,那么今天民族与民族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呢?。
5。但是,总的来讲这一节课我仍然没有改变对知识点处理面面俱到的习惯,所以受时间限制,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这一部分的拓展还是有所不足。我是应该打破体系,还是坚持风格呢?
历史教学反思6
本课的教学活动设计思路为: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得知识,了解基本的历史线索,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有一定的情感体验。为此,我设计了教学活动。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方式是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归纳,多启发式设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采取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参与的方法,对北魏孝文帝在民族大融作用进行探讨,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
本节课学生气氛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在教学环节设计上应该更细致些,有些问题的探讨不够充分。知识巩固的时间较少,语言不够精炼等。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能发挥长处,补上不足。使我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在课堂中进行更加有效的教学。
历史教学反思7
一、教材地位:
本课在中国古代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原始社会,下启奴隶社会。主要介绍了夏、商、西周的兴亡交替过程及西周的分封制。重点是理清朝代更替线索,难点是分封制的`理解。
二、学习目标的制定:
本课学习目标分为(1)知识目标:记住夏朝的建立和西周分封制;(2)过程与方法:概述夏、商、西周的兴亡过程;(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商汤攻夏和武王伐纣获胜的原因,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三、教学流程:
1、复习旧知,通过设问“禹建立夏朝标志着什么?”试图通过此题,即复习旧知,又使学生学会简单归纳知识;再由夏朝建立的标志引出奴隶社会四阶段,由此导入新课。
2、结合教师列出目标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学找出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大事、暴君、灭亡时间,短暂巩固后让学生进行概述,出示动脑筋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
3、分析课题中的“兴亡”引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找出“兴”的表现和“亡”的原因,突出关键词“记住、概述、知道”。
4、指导分析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进而分析这几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最后得出结论:暴政必然灭亡,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和谐社会是我们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
四、几点不足:
1、准备仓促,对教材挖掘不够深刻。
2、和学生互动场景较少,分析问题引导不够,且分析不透彻。
3、在讲分封制的时候,稍微有点乱。没有按预案进行教授。
五、反思:
上一堂满意的课不容易。
历史教学反思8
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了!不为别的,只为完成了我心中的”大课“。讲这颗之前我是恐惧的,因为不知道如何有效率、有效果地将这个千古名篇呈现在学生面前。很郁闷!
有一天下班回家,在公交车上听见两个小学生饶有兴趣地交流着本周话剧的表演,突然灵机一动,我们也来演演历史大戏《鸿门宴》,让同学们在演绎的过程中熟悉人物的'复杂关系,掌握曲折的故事情节。带着兴奋和激动我回家迅速搞定了第二天的教学设计,自己很满意呢。同学们一听到要演古装大戏,很是兴奋,积极报名参演,私底下认真主动啃这篇又长又难得文言文。最后的展演效果也是很不错的,以后还可以创造这种机会让同学们积极参与,快乐中学习有何不可呢!
对于我个人来说,收获不仅仅是教学方式的改变,更多的是被历史人物所吸引。我佩服范增的深谋远虑,惊叹项伯的为人善良,张良的重情重义也令我动容,樊哙的勇猛洒脱也不逊色,项王的英雄气概更令人折服……历史长河中的无数英雄神勇盖世又显露着智慧的光芒!真想回到古代一睹他们的风采!提及项羽,脑子里便出现,千年前的古沙场上旌旌战旗猎猎作响,霸王英姿飒爽、金戈铁马的样子;便想到,霸王豪气万丈中的刻骨柔情;便看到鸿门宴的磊落与遗憾,也看到乌江之畔最心痛的那一幕。他,楚霸王项羽,给中国的历史留下了最有气质,最英雄,最磅礴的篇章!
气吞山河破秦乱,勇抵万夫力拔山。
破釜沉舟诛秦王,火烧阿房为红颜。
顶天男儿重情义,鸿门一宴放虎还。
中原之战势难回,乌江河畔舞剑叹。
欲以神力挽狂澜,一代霸王难胜天。
饮剑乌江别爱姬,天下之势已归汉。
成败自有后人评,宁死不屈志不凡。
生亦人杰死亦雄,霸王英明万世传!
历史教学反思9
一、 试题概况
本次中考,政史合卷,开卷考试,全卷满分为80分(政治、历史各占40分)。其中思品考试内容1-15题和33题34题。历史内容为16-32题。
1. 考点分布情况:
2.试题特点
①试题考点,充分体现课标的纲领性与权威性。课程标准是教学与考试的基本依据,历史学业考试命题应该客观反映考生对历史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把握的水平。因此,考试内容与要求只能依据课程标准,而不是依据某一版本的教材确定。试题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以上表格非常清楚说明了这一点。
②地方史资料随处可见,体现浓郁的乡土性与情景性。如第16题《武汉赋》“壮哉,武昌首义”,第20题武汉开办西藏中学,第30题跨国企业落户武汉,武汉农产品走出国门等等。
③难易有度,体现基础性与发展性。试题在体现基础性的同时;努力做到识记与理解、探究与创新同步,加强对考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思考现实问题能力的考查,彰显学生个性。新课程理念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但同时学业考试又要具有一定的选拔功能,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试题的基础性与发展性特点应该很好的处理了这一矛盾。
④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查,体现考查模式的立体性与综合性。重点知识的考查强调基础。如31题第一问,32题第一问。基本能力的检测适度,主要包括阅读和理解简单历史材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迁移和整合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及评说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与历史现象的能力;典型方法的引导有效,侧重强调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有机结合。如31题第二问,32题第二三问。相关情感的考评,重在反映考生对历史的感悟与认识。如31题第三问,32题第四问。
⑤关注社会热点,贴近生活实际,体现社会科学的时代性与人文性。试题反映出这样一些热点问题如邓小平逝世10周年、香港回归10周年、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第三次科技革命等。
二、反思
1.我们的成功之处
①电子化办公,。一年来,九年级历史的所有种计划小结论文等文字资料全部实现了电子化!刚开始这样做所花的时间比纸笔要多的多,然而随着熟练程度的加深,你会发现它不仅节约时间,变得易如反掌。她更大的优越性还在于让你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课堂上看到一张张整洁规范充满油墨香的备课纸,打开电脑浏览着凝结自己辛勤劳动的电子文稿,这种感觉会更加强烈,上课的激情与信心也就油然而生。
②制定详实细致的教学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明了计划的重要性。九年级历史组除按规定在学期初制定计划外,当然更重要的是一旦计划制定就按计划执行,否则就是一纸空文。进入初三总复习阶段我们制定三轮完整的复习计划,每轮复习侧重点不同练习难度也就有区别。第一轮复习重在梳理教材将考点条理化线索化,以《能力要点》为练习。第二轮复习重在攻坚将中等成绩的学生向前推进,遴选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材料题)作为专题配套练习。第三轮复习综合复习,重点在选择题的突破、资料的整理及后进生盯防。
③优化课堂教学。历史科的地位及现实决定了历史教师基本不可能要求学生在45分钟之外学习历史,事实上也没有这个必要。因此课堂的45分钟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重点优化课前准备优化教学时间,让45分钟得到充分合理的分配,完成预习讲授新课练习处理全部环节,从而达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④和谐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但她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和谐的教师关系。试想教师之间互相猜忌斤斤计较能搞好集体备课吗?我们的集体备课也许不如语、数、外、科能集更多家之数长。我们的劣势也正好是我们的优势,由于人少又相对集中,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的交流各自的想法,将集体智慧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特别是综合复习阶段,某时政热点,某专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成共识。相互信任形成合力,1+1大于2!
2.需要改进之处
①努力实现教学手段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刻意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及创新思维。尽管我们对课件制作等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技术操作层面上以不成问题,但在过去的一年历史教学中我们的授课工具依旧是粉笔
加黑板,教学手段十分单一。课堂教学的形式也主要是问答式讲授式也显得单调。这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浓,缺乏创新思维,对开放性较强的新课程试题难以应付。我们将尝试着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积极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例如: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举行历史故事会,举办历史讲座;观看并讨论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仿制历史文物,撰写历史小论文,写家庭简史、社区简史和历史人物小传,编辑历史题材的板报等等。
②要注意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特别要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历史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等。
③加强七,八,九年级教师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基于九年级教学的特殊性及即将面临中考的严肃性与权威性,七八年级教师在教学要求难度标高等方面尽量与九年级保持一致。
④研究新中考,反思新教学。新课程改革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因此我们对新中考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武汉市这个范围内,而应站在全国的高度,研究全国各地的中考,让考试这个指挥棒更有效更全面更真实的指导教学。当然这就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精力与心血。
历史教学反思10
总的来说,本课以自主学习和问题探究为主要模式,积极开发和利用了学生课程资源,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尊重和发挥,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再现历史和分析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情感体验和思想认识的深化,教师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也能很好的体现,师生积极互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三维教学目标能够顺利落实。
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新时期教师的基本素养,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效整合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开拓课程资源和信息渠道,还能够有效地创设课堂情境,使教学内容变的直观形象,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感知和理解,使历史课堂教学发挥事半功倍的效用。本课教学中,我以实效性为原则制作教学课件,力图发挥以下辅助作用:⑴图文结合,开发课程资源。搜集整理教材、图书和互联网上有关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图片、视频、音频资料,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帮助学生在众多的资料积累中提取有效信息,更好第理解课程内容,为问题探究做好铺垫。如图片《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国际联盟》、《巴华盛顿会议》、视频《巴黎和会》、《五四运动》等
历史教学反思11
首先,利用网上资源可以大大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上网看看,可以发现网上的资源浩如烟海,五花八门,虽不能说应有尽有,但可以说极为丰富。例如历史时空网站就设了“网络极速导航”,列出了210个网站的名称。从这些网站,还可以再查到别的网站,找到想看的内容。
其次,利用网上资源可以学到很多历史教学的方法,下载很多教学用的`图片和课件。很多网站都有关于历史教育的内容,有些网站,是专门登载图片的,例如“中国百年史图片展”,就收集了大量的中国近现代史的图片。有的网站,则不仅有图片,还有现成的课件等内容。
历史教学反思12
自从实行新课标以来,我总是坚持一个原则——新课本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本。我每堂课里都会有十到二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新教材所提供的资料很丰富,有导入框、楷体字、文献资料、自由阅读卡等,这里面有故事,有知识,通过阅读会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
让他们有目标地阅读,在阅读中品味历史学习的趣味性、哲理性,实践也证明初中学生丰富知识、提高思辩能力的.愿望非常强烈,每次让他们看书,他们都非常认真。在阅读过程中我指导阅读的方法,一是快速阅读,二是有效阅读。
历史教学反思13
第一、在知识传授方面。
总体看较好,但也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具体来说,一是在贯彻整体知识结构的教学方面,教师应注意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尤其还要重视对内容的深广度作出恰如其分的规定,便于有的放矢地教学;二是要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转化,即将教材的基本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
第二、在学生的智能培养方面。
虽已有所侧重,但与素质教育的智能培养目标尚有很大的距离。这也是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要想使智能培养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应从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入手,具体说:一是教师应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并进行思辩性的.讨论;二是教师讲授的侧重点应从历史过程为中心转向历史发展的逻辑联系为中心;三是历史教学要联系实际,要谈古论今,发挥历史的明理、鉴今、育人的作用。
第三、在思想教育方面。
总体看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是个普遍现象,当然学科的思想教育的阵地作用也就远未得到充分地发挥。思想教育的内容笼统地讲,在中国史教学中要着重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尊心及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在世界史教学中主要是审美观、世界观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相比之下,中国史的思想教育要好于世界史部分。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与应试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历史教师应引以为戒,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予以重视和进一步地落实。
历史教学反思14
本课主要介绍了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和拜占廷帝国的灭亡。本课教学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西欧封建制度是中古欧洲历史的一项核心内容,而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在整个中古时期,罗马天主教在经济上占据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文化方面形成一元垄断,可谓是处于一种万流归宗的.地位。城市是文明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根源因素有很多就是城市造成的。拜占廷帝国是一个曾经辉煌的古老文明,在如何面对新的环境挑战方面,拜占廷帝国的历史命运具有重大的典型意义和启示价值。
本课教学难点: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的意义;拜占廷帝国衰弱的原因。
1.指导学生读历史地图,使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识别历史地图的方法。
2.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从中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
3.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强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力。
本教学设计最大的特点是对教材有所调整,对西欧封建社会分成三个模块进行学习,分别是政治上的封建等级制度,宗教上的罗马教廷控制西欧和经济上的西欧城市的复兴,这样就使学生对西欧封建社会的了解比较直观且全面,易于学生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主性,根据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整合,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本课教学中最大启示。
历史教学反思15
一个学期的时间过去了,本学期教高一年历史,如何把新课标的精神贯彻到具体的历史教学中,对我来说压力大,俗话说有压力才有动力,所以在这一学期除专业知识的不断学习积累外,教学工作中我倍加努力,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得到了一些体会,同时也找到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确定了今后的努力方向.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是教师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手段。是教师从“会教”到“会学与会教”结合起来的过程。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重要过程。
我们知道历史新课标讲究的是教学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知识与能力是指: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们这里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基本上是空白的,所以按照新课标的这种教法显然是不符合我们这里的实际情况的。那么,在学生没有任何历史基础的情况下,我们来如何开展历史教学?这就是我现在面临的问题。
一,自己在教学中得到的体会
1,在教学中我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对于刚步入高中的高一新生来讲,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对感兴趣的事情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表现出心不在焉.显而易见,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学,就很难培养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所以,我努力让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中一直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就结合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将激发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2,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高一一年教下来,我认识到不能再同我上学时那样教学了,现在应该教的不是书本上死的东西了,那些学生都能知道,"读史可以明志,学史可以鉴身"现在教给他们的是就某个知识应怎样分析理解,使从中得到启发.所以我努力改变学生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答案由自己归纳得出.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让他们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从而达到所预期的学习目标.
二,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我没有足够的经验,不能教给每个人最有效的方法.
2,对于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没有采取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三,今后努力方向
我在今后课堂教学中还将努力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学习的发展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促进他们去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并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学会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并且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尤其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历史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历史教学反思03-09
历史教学反思05-18
历史的教学反思07-23
历史的教学反思03-31
优秀历史教学反思04-06
学习历史教学反思04-22
历史教学反思【热门】04-10
历史教学反思【热】04-10
【精】历史教学反思04-10
历史教学反思【荐】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