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网络课堂教学反思
网络课堂教学反思1
片段一:
3.2.1,直播开始:
“请还没有进入直播的孩子抓紧时间进入课堂,我们的直播马上开始。”疫情期间,这句话时常作为我的开场白,每天下午4:30准时出现在我们六三班的直播课堂里。
“好,下面我们先连麦试一下今天的直播语音效果怎么样?连麦中,李老师有一个要求,把你此时此刻最想说的一句话告诉李老师。好,开始……”
“李老师,我想你了!”
“老师,我昨天晚上好像看见你给妈妈发的信息,明天可以到校上课啦!”
“李老师没想到这次疫情会这么严重,听妈妈说这次要比我们没出生那一年(20xx年)非典严重地多的多。”
“……”短短5分钟,4个孩子的申请连麦不间断地打进来。他们的话语很真诚,但从话语中,我感受到,我和孩子们虽然身处一座城市,但却好似相隔千里,隔海相望,内心真的很期待与他们拥抱的那一时刻。
片段二:
“孩子们,下面请你思考两个问题:1、 每天的你都干了什么?2、开学来你的学习会是怎么样的?”连麦的声音瞬间无声。
接下来李老师说说老师的每一天都是怎么度过的?“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的我都是忙碌的,每天清晨老师不敢有一丝懈怠,早上早早起床,和你们一起看课本、看网络升旗,一起听省名师课堂的课,记听课记录,然后和六年级同组老师一起研讨当天的作业如何布置,编辑作业,利用下课时间,钉钉提醒你们完成各种网上打卡上报,然后就是进行我的二次备课,做PPT课件;下午我会梳理直播内容,之后和你们在钉钉群进行长达40分钟有余的直播和线上互动,直播结束后,进行各种数据汇总并上交学校,每天电脑前工作至少5小时,老师批改你们作业的时间经常会到晚上10点左右,因为那时夜深人静,是老师心里最静的.时刻,也是老师最享受的时刻,我可以通过网络和你们每一个人传递最想说的话语。
直播开始:“……”
直播像往常一样顺利地进行着,孩子们打字中的互动内容一个个也是有序的出现在电脑屏幕上:张灯结彩、行善积德……
很欣喜!今天的直播课堂,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努力,看到了他们的参与度,看到了充满学习劲头儿的学子们,疫情防控目前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作为郑州人,目前我们还看不到复课的希望,接下来的日子我会和学生一起努力,共渡时艰,走好脚下的路,带领孩子们去看世界的路!
网络课堂教学反思2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改革要有现代意识,要引进现代教育技术。而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给我们转变教学模式带来了契机,计算机网络在改变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悄悄地改变着传统的语文学习。通过把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和手段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使计算机与学科课程整合,能把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保持协调一致,产生聚集效应,从而深化学科教学,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性发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丰富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积累,为知识经济时代培养适应科技高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高素质人才。
在《蓝鲸》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们制作了相应的多媒体课件,把局域网引进课堂,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和探究,充分体现了"教师轻轻松松地教,学生快快乐乐地学"这一教学理论,通过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使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融为一体,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一、 利用多媒体渲染环境,激活学生的思维
课前,准备好音乐、画面同步的大海图,(附加教室的环境布置),教学时,我首先以“同学们,走进教室你们想说什么”一问让学生进入情境。逼真的画面、丰富的资料、优美的音乐使学生们兴味大增,不时倾吐着自己的真情。这样的教学氛围,不仅有利于实现学生自主化学习,而且能够激发个人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当老师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关于鲸的知识和交流海象知道蓝鲸的其他知识的时候,学生无拘无束,充分交流或发表收集到的信息或自己的见解。
二、利用网络激发读书兴趣
在整体感知课文时,充分利用网络环境这一优势,一改传统的初读方式,,让学生带上耳机自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可通过网络请求其他同学的帮助。这样,既避免了其他同学读书带来的不必要的干扰,又充分地利用了网络环境下特有的生生互动方式,激发了学生初读的兴趣高了初读的`效果。
三、 利用专题站延伸学习
课文中对于蓝鲸的大是从它的体长、体重、嘴巴、鲸须等几个方面,并运用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进行说明的,而这些知识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其中的说明方法却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因此从学生主体出发,教师课前收集了有关蓝鲸的其他知识,并制作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网页,在教完这一段时,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有关蓝鲸大的其他知识,并想想网上的资料是通过什么说明方法让你感受到蓝鲸的大的,学生通过查阅,激发起极大的兴趣,对蓝鲸的大有了更深的体会,学到的说明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为运用说明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再用网络进行拓展学习
在课文学习结束进行“介绍熟悉事物的特征这一练笔时,由于练笔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的难度,因而课前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收集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制作成网页,并带领学生熟悉这些事物,练笔时,让学生在网上搜索,查找自己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以唤学生对自己熟悉的事物了解和回忆,结果学生很快找到了相关网页,获取到丰富的资源信息。学生们兴致高涨,不断地交流着自己的搜寻结果。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学到的说明方法写自己熟悉的一种事物,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各小组认真选择自己喜爱的写作对象开始练笔,由于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不少小组学生的习作写得相当详细生动。教师因势利导,当堂交流学生的作品,让全班同学共同学习。
从《蓝鲸》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出,网络语文教学利用校园网和局域网所提供的多媒体环境,以创造性思维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积累、能力提高为目标,再加上教师运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和对学科知识的宏观把握指导学生将零星的知识点串接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达到了语文教学的一个新境界。
结合实践认为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具有以下优势:
1、 提供丰富多彩的资料。它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为师生双方都提供了很大的选择余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语文教学。网络语文教学将教室扩大到了有信息海洋之称的网上,学习时图文声并茂,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络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一中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语文教学。
3、充分发挥和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网络语文教学选定局域网或校园网的某一资源库作为学生取舍的素材来源,而对素材的选择、组拼、融合、消化、转换则是通过学生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完成的,因而有利于充分发挥和体现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性。
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的思考:
丰富的信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阅读对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培养与发挥,可以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阅读,拓宽了“大语文”教育的天地。但信息的丰富对教学来说并不一定是好事。巨量的信息旁斜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容易使学生养成浮躁的心态,这些让很多教师无所适从。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需要语文教学工作者不断探索,尝试,寻找更有效的方法,克服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的弊端,更好地发其优势,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资料提供者:
网络课堂教学反思3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藕塘中心小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改革要有现代意识,要引进现代教育技术。而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给我们转变教学模式带来了契机,计算机网络在改变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悄悄地改变着传统的语文学习。
通过把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和手段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使计算机与学科课程整合,能把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保持协调一致,产生聚集效应,从而深化学科教学,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性发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丰富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积累,为知识经济时代培养适应科技高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高素质人才。 在《蓝鲸》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们制作了相应的多媒体课件,把局域网引进课堂,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和探究,充分体现了"教师轻轻松松地教,学生快快乐乐地学"这一教学理论,通过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使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融为一体,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一、 利用多媒体渲染环境,激活学生的思维课前,准备好音乐、画面同步的大海图,教学时,我首先以“同学们,走进教室你们想说什么”一问让学生进入情境。逼真的画面、丰富的资料、优美的音乐使学生们兴味大增,不时倾吐着自己的真情。这样的教学氛围,不仅有利于实现学生自主化学习,而且能够激发个人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当老师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关于鲸的知识和交流海象知道蓝鲸的其他知识的时候,学生无拘无束,充分交流或发表收集到的信息或自己的见解。
二、利用网络激发读书兴趣在整体感知课文时,充分利用网络环境这一优势,一改传统的初读方式,,让学生带上耳机自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可通过网络请求其他同学的帮助。这样,既避免了其他同学读书带来的不必要的干扰,又充分地利用了网络环境下特有的生生互动方式,激发了学生初读的兴趣高了初读的效果。
三、 利用专题站延伸学习 课文中对于蓝鲸的大是从它的体长、体重、嘴巴、鲸须等几个方面,并运用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进行说明的,而这些知识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其中的说明方法却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因此从学生主体出发,教师课前收集了有关蓝鲸的其他知识,并制作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网页,在教完这一段时,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有关蓝鲸大的其他知识,并想想网上的资料是通过什么说明方法让你感受到蓝鲸的大的,学生通过查阅,激发起极大的兴趣,对蓝鲸的大有了更深的体会,学到的说明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为运用说明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再用网络进行拓展学习 在课文学习结束进行“介绍熟悉事物的特征这一练笔时,由于练笔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的难度,因而课前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收集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制作成网页,并带领学生熟悉这些事物,练笔时,让学生在网上搜索,查找自己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以唤学生对自己熟悉的事物了解和回忆,结果学生很快找到了相关网页,获取到丰富的资源信息。学生们兴致高涨,不断地交流着自己的搜寻结果。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学到的说明方法写自己熟悉的一种事物,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各小组认真选择自己喜爱的写作对象开始练笔,由于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不少小组学生的习作写得相当详细生动。教师因势利导,当堂交流学生的'作品,让全班同学共同学习。
从《蓝鲸》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出,网络语文教学利用校园网和局域网所提供的多媒体环境,以创造性思维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积累、能力提高为目标,再加上教师运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和对学科知识的宏观把握指导学生将零星的知识点串接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达到了语文教学的一个新境界。 结合实践认为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具有以下优势:
1、 提供丰富多彩的资料。它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为师生双方都提供了很大的选择余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语文教学。网络语文教学将教室扩大到了有信息海洋之称的网上,学习时图文声并茂,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络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一中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语文教学。
3、充分发挥和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网络语文教学选定局域网或校园网的某一资源库作为学生取舍的素材来源,而对素材的选择、组拼、融合、消化、转换则是通过学生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完成的,因而有利于充分发挥和体现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性。
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的思考:丰富的信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阅读对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培养与发挥,可以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阅读,拓宽了“大语文”教育的天地。但信息的丰富对教学来说并不一定是好事。巨量的信息旁斜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容易使学生养成浮躁的心态,这些让很多教师无所适从。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需要语文教学工作者不断探索,尝试,寻找更有效的方法,克服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的弊端,更好地发其优势,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网络课堂教学反思4
20xx年公布的《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课程目标上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新的课改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即:还时间、还空间、还工具、还提问权、还评议权。怎样才能实现呢?只有把信息技术融入到物理课堂教学中──使教师和学生使用相关信息技术手段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改变课堂教学形式。可以肯定网络技术是改进课堂教学设计的切入点。
一、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两种教学的比较
一般认为,课堂教学分为以“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和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前者主要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后者主要是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前者是通过教学分析进行教学事件的设计及呈现教学事件的教学策略的设计,后者主要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中,选用学习资源或外界帮助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例如,高中物理课本中《楞次定律》一节的教学,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在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手段上就有明显的不同,下面予以比较:
“教学目标”的比较:
[传统]1.知识能力:①掌握楞次定律内容,能初步运用楞次定律判断电流方向;②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直接参与物理规律的创建过程,使他们尝试了一次自然规律发现过程中的乐趣和美的享受,并在头脑中进一步强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一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网络环境下]1.知识能力:①通过自主观察、自主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并理解掌握楞次定律内容: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②能初步运用楞次定律判断电流方向;③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直接参与物理规律的创建过程,使他们尝试了一次自然规律发现过程中的乐趣和美的享受;②培养学生之间融洽相处的感情,乐于合作、积极探索、动手动脑的品质。
“过程与方法”的比较:
[传统]讲授启发式。通过教师讲解、演示,学生观察得到实验现象,在教师的帮助和启发下由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教师给出题目,学生练习应用楞次定律内容。
[网络环境下]自我探究、合作学习。通过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以及自己详细反复观察电脑动画课件得到实验现象,在网页中设定的“导学”的帮助下,由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或小组合作归纳得出结论(在需要的情况下教师给以讲解)。学生利用网页中设定的“练习与反馈”栏目自主练习、同学间讨论交流、电脑反馈和指导。
“使用教具或媒体”的比较:
[传统]灵敏电流计、线圈、电阻箱、条形磁铁、电池、电键、导线等一套。
[网络环境下]灵敏电流计、线圈、电阻箱、条形磁铁、电池、电键、导线等一套;大屏幕实物投影;计算机多台(每人一台)。
在内容和要求水平一样的情况下,媒体选择及使用情况就体现出了以“学”为中心,比以“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优化程度。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组织本身是线性的(从开始到结束),但内部教学资源的使用不再是线性的,学生可任意在各个区漫游,学生自主学习在一节课中占了90%的时间,学习过程的意义建构绝大部分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教师的定位,网络环境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除了主要起到教学资源的组织(包括教学资源的设计、制作、整合、试验、测试等)作用外,还在教学当中起到辅导个别、督促个别、察看全体的作用。
尽管传统的课堂教学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可能完全被网络教学取代,但网络进入课堂已经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网络教学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思想,特别是教学模式等方面正在冲击和改变着课堂教学。
二、网络环境下的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
本人以高中物理《自由落体》一节课教学设计为例谈谈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以及通过实践所引发的几点思考。
1.认真选择适合网络环境下教学的章节
网络环境的优势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与同伴交流合作研讨的能力,加强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在物理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章节都适合网络环境下进行。在实践中选用有下列特点的课题:
(1)网络环境有较多信息,而书本的信息远远不够的;
(2)有大量音像资料和模拟实验资料便于在屏幕上建立情景,适宜自学、适宜合作学习、适宜进行探究性学习的;
(3)时空上需要扩充、深入,而学生无法或无条件在课堂上动手完成操作实验的;
(4)应用性强,较多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知识的;
(5)动态过程比较繁杂,需要对录像或模拟动画认真仔细观看、分析、独立思考的;
(6)课堂信息量与课时安排上应是比较适合的。显然,课题《自由落体》具备上述大部分特点,适宜进行教学实验。
2.精心制作、收集网络课件,创设数字化学习环境
制作网络环境教学课件的目的是要创造一个有利
于师生协作、促进学习的软件环境。包括:
(1)搭建一个有利于网络媒体开发的基于Web界面的协作学习数字平台;
(2)提供一个原创性资料库。在设计《自由落体》一课中,我除了使用平时积累的视频资料外,还用flash软件制作了大量的动画资料。此外,还从国内乃至国外网站上下载了大量图片和文字资料,并对它们认真地挑选、剪辑和编辑,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选择学习需要。
(3)设置导航提示。其目的是:
①便于构建知识的框架体系;
②便于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学习。在《自由落体》的课件中,我将页面制成框架网页,按主学习教区上方的引导旋钮可随意进入载有各认知要点、导学学探教材的学习模块,按有关文字链接所需的学习材料(文字、视频、动画、图片),按资料区上方的引导旋钮,可进入对应的资料区,并找到呈现所需资料的窗口;
(4)准备必要的`导学说明。为杜绝盲目上网,学生学习区呈现的教师导学资料要建议学生沿正确的途径搜寻,启发学生总结、概括、讨论,使学生能够参照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主动探索、思考和建构,使网上协作学习过程能随时得到教师的画龙点睛的引导;
(5)设立广泛的交流空间。课件的界面应设立E-mail信箱和BBS互动讲座区,对各种观点,老师、学生都可以发表见解、进行评价,实现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协作;
(6)能对学习效果在线评价。《自由落体》一课中,我精心设计了五个问题,对上等生要求解决综合性较强、较复杂、难度较大的问题,学习总是以有效地促进各层次,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为目标。
3.实例《轻重物体同时下落谁先着地?》──谈自由落体运动。
(1)教学目标。
①知道在物体下落的过程中,导致快慢不一样的主要因素是空气阻力,了解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关于落体运动的争论和伽利略正确的逻辑推理方法。
②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并知道它是一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③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2)教学策略。
①首先由“轻重物体同时下落谁先着地”引出问题,为学生创设一个探讨的情景。该部分以实验为主线,环环相扣,以故事吸引学生,以问题启发学生,并辅助以网络手段对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故事加以了解,引导学生注重伽利略的思维方法。
②先猜想自由落体运动是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引导学生想出验证的办法,利用网络教材给出两种类似的办法──频闪和打点计时器,并利用计算机自动处理数据,在网络上共享数据,从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本地重力加速度的值。
③搜索并给出在tom上有关高空坠物的新闻。以新闻中给出的信息计算出高空坠物时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高空坠物的危害性。讨论在校园里还存在某些学生将喝完的空饮料瓶和钢笔等小物品随意抛出窗外的害处。
④利用FLASH、ASP编写程序(或者使用应答器)制作一个可以交互的练习软件,让学生可以分层次练学习和了解自己对本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⑤将本节课的网络课件放在物理“未来 ”主页上,让学生在回家后还可以利用网络复习今天的内容。
4.课堂教学后的调查和思考
[调查]本节课后对学生进行了相关的调查问卷(见附录),在对48名学生调查以后,统计结果。
[发现]①有52%的学生认为“相比较以往教学过程,在理解课本知识方面能更好!”,14.3%的学生认为“还不如以往!”。
②有52.1%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式非常值得推广”,只有2%的学生认为“不值得推广”。
③影响本节课对知识的理解或掌握的原因是:23%的学生认为“注意力易分散”,只有23%的学生认为“面对丰富的资料,提取有效的知识的能力不够”。
[思考]
①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自学能力是关键。
大部分学生认同并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方式,同时有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对计算机应用能力不高或主动性不强,暂时会影响学习效果。但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适应后,学生会更有效地掌握新知识、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
②要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注意力
有教育者称,教育的艺术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的注意点只有一个,就是教师,教师的行动和语言。学生的注意力源于教师,所以作为教师,只要有办法吸引、牵着学生围绕教师的思路走,就能取得不错的课堂教学效果。而在互动课程教学模式中,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两个:一个是教师,一个是电脑,学生需要在二者之间来回“切换”注意力。学生可能因为电脑和网络的吸引,专心玩电脑,甚至不去学习。教师能否监控学生,能否掌握学生切换注意力的时机,能否让学生适时切换注意力,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仔细考虑调控学生注意力的方式和方法,使学生能自然、自觉地在二者间切换注意力,这也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③应该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为了保证学习效果,应该对互动课件的使用作简单说明,作为“操作指南”提醒学生,并下发“学习任务单”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课后的教学效果证明这个做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课后有老师和学生说,学习任务单“设计非常实在且具有操作性”,“在让学生自主理解概念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将教学过程控制得体”,课件操作指南“非常必要”。
④加强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正确引导和网络环境下的情感交流
在合作学习中个别学生存在着合作不主动、不充分,存在消极、自私、依赖和缺乏责任感等不良心理,使合作学习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和了解学生,注意用适当的表扬和鼓励,纠正不良心理。
另外,注重加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间的情感交流。学生在发帖子时,有多少学生“倾听”和“考虑”了别人的观点?可以说现在的状况是多数学生的讨论是一家之言,多数观点是未经过认真思考后得出的,其实并未达到理想的“互动”效果。
网络教学的一大优势是可以突破时空限制,让学生自己选择和决定学习内容和时间,从而拓宽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渠道,使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更加多样化、平等化。不过,这种平等而双向的交往主要是通过“人机”的对话来实现,这样就会造成认知、情感的缺失及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减少,会失去传统课堂教学的某些优势。例如在传统课堂上,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哪怕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会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绪活动,唤醒学生积极的情感状态,从而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这种情感暗示在网络教学中是难以实现的。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把如何有效实现情感交流、情感互动作为一个重要任务。
⑤正确处理好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实现各种教学优势的互补。网络(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创设的教学情境各有各的长处,网络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但传统教学手段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许许多多宝贵的经验,应该继承和发扬。因此,在设计网络页面(多媒体教程)时,要把握好使用时机,正确处理网络与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
三、我校采取的措施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学生为了学习必须要掌握计算机这种认知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为此,我校对新入学的学生采取了强化性的培训手段,主要是基本内容的普及;充分利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课,对学生进行网页制作、网络浏览、邮件发送等方面的教学;通过“科技节”中组织网页制作大赛、建立班级网页的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能力;通过“校本课”的选修学习,学生掌握了一些较高级的应用和操作,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100%的学生能上网获取资料,能下载网上学习资料,能通过网上资源处理信息;55%以上的学生能进行电脑制图,能编制电脑小报。
附录:“网络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课调查问卷(学生)
亲爱的同学:
你觉得今天的课如何?请根据下列各类选项将认为适合你的感受选择出来,将相应的字母填在括号内(或横线上):
1.活力:( )
A──我总是轻松、活跃、精力充沛。
B──我绝大部分时间显得轻松、活跃、精力充沛。
C──没把握。
D──我没把许多精力投入到学习上。
E──我感到没有活力,忧虑、消沉、紧张。
2.意识:( )
A──我总是明智和机灵。
B──我大部分时间明智和机灵。
C──没把握。
D──我经常感觉厌倦,反应迟钝。
E──我很少留神注意,我感觉到特别厌倦。
3.相比以往教学过程,在理解课本知识方面我认为本节课:( )
A──能更好
B──与以往差不多
C──还不如以往
4.类似这样的教学方式,
我认为:( )
A──非常值得推广
B──可以偶尔试一试
C──不值得推广学
5.作为学生,上这节课时你觉得自己是哪点影响了你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A──注意力容易分散
B──应用电脑的基本能力不足
C──应用互联网搜索知识的能力不足
D──面对丰富的资料提取有效(有用)的知识的能力不足
E──填上自己的见解。比如(以上答案都没有,“我能应付自如”、“自觉性不好”等等。)。
6.对于这样的课你给老师提出些建议好吗?老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强?
【网络课堂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课堂教学反思09-11
课堂教学反思07-04
课堂教学反思09-07
(精华)课堂教学反思07-09
高效课堂教学反思06-17
课堂教学的有效反思05-30
高效课堂教学反思08-16
《雨后》课堂教学反思05-27
高效课堂教学反思(精选)11-05
小学课堂教学反思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