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数学广角-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

时间:2024-10-21 07:41:3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广角-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1

  本单元“数学广角”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借助线段图等手段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成功之处:

  总结归纳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例1的教学中主要学习两端都栽的内容,教材的安排是由一个男孩说出容易想错的想法“每隔5米栽一棵,共栽20棵”,接着引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由此渗透数学思想——化归思想,从而发现两端都栽的规律:棵数=间隔数+1,最后按照规律解决例1问题。在教学中要注意理解总长、间距、间隔数的意义及其之间的关系,要让学生发现总长÷间距=间隔数。

  在例2的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这类问题属于什么情况,然后放手让学生通过画线段图理解、分析、思考,进而发现当两端都不载时的规律:棵数=间隔数-1,由此来解决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学生会发现这类问题属于一端栽,一端不栽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并找出其中的规律,即棵数=间隔数。

  在例3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通过画图发现封闭图形中曲线上的植树问题,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找出其中蕴含的规律,即棵数=间隔数,并发现这与前面所学的一端栽,一端不栽的情况相符合。

  通过不同植树问题的方法的.总结,学生就会依据题目的特点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足之处:

  1.对于在路的一旁、两旁栽树强调不足,导致学生在练习两旁都栽的时候出现没有乘2的现象。

  2.对于逆向思考的植树问题练习量不足,导致学生出错。

  再教设计:

  1.注重把植树问题进行分类:如敲钟问题、爬楼梯问题、锯木头问题。

  2.对于封闭图形中的逆向问题要增强练习。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2

  《排队》是人教版教材第七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所涉及的是统筹学中的排队论,排队论是关于随机服务系统的理论,其中的一项研究是怎样使服务对象的等候时间最少的问题。本节课我通过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投入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去,自己研究、探索经历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体会到了排队论的应用与解决数学问题的关系。通过学习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我注重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注重学生之间交流,使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使学生的探究精神得到培养。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体验。

  本节课的教学的成功之处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学生清洁值日中的排队用水的情境,这个开课设计,不花哨,朴实平淡,却贴近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情境中的小红安排了用水顺序,并指出这样安排能提高效率,到教师提出小红说的有道理吗?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思维积极启动。很好的体现了情境的主要作用,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搭桥铺路,暗示主题,引人深思。接下来的新课教学中又来到码头上,解决了怎样安排货船卸货顺序等候时间的总和才会最少的问题。巩固练习中又出现了三位同学排队等候打针的事例。拓展应用中学生安排降落顺序,使四架飞机在空中的等候时间总和最短。这一系列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知道怎样使服务对象的等候时间最少的问题,就是统筹学中的排队论一项研究。这样拓宽了学生对于“排队问题”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了数学模型,掌握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体会了数学的研究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注重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各种能力。

  1.引导学生分析信息,培养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题目,了解题目的意图,挖掘出条件背后隐含的对我们解决问题有帮助的深层次的信息。如:学生初读条件,能够提炼出一个关键的条件“只能一船一船地卸货”。而通过对这个条件的剖析,学生体会出:“一艘船卸货时,它自己不能开走,要等着,其他的船也必须等着。”通过老师进一步讲授分析,学生感悟到等候时间包括等别的.船卸货的时间和自己卸货的时间。有了这样的理解,我欣喜地看到在后面研究怎样计算等候时间总和时,学生很顺利的理解了连加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乘加的方法。我想,这样的训练,对学生形成捕捉有效数学信息的灵敏性,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帮助的。

  2.培养学生开阔的思维,体现了人文关怀。在教学中,我有的放矢地把握了各个教学环节,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训练学生有条理地说明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计算等候时间总和时,我先以第一种方案为例,算三船等候的总时间。引导学生在连加方法的基础上学生得到乘加的方法。并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第一个的时间要乘上3,第二个的时间乘上2……这个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很困难,正是这一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总时间=第一个的时间×3+第二个的时间×2+第三个的时间×1。为后面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要使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就要按卸货时间从少到多的顺序来安排,认识到这样安排的合理性做了铺垫。接着,让学生自己计算出其它几种方案的时间总和。由于学生原有认知背景的不同,他们对解答本节课的题目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这时学生要选择用连加的方法还是乘加的方法计算出等候时间我并没有提出统一要求,允许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不同的学生在同一节课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样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也使得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获得了难得的体验,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3.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交流、概括等数学活动,培养了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活动的目的是促进思维的活动,当表格完成后我及时提出:“计算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通过观察表格比较计算结果,有的学生发现了有的等候时间是一艘船的时间,有的是两艘船时间的和,有的是三艘船时间的和;还有的学生发现第一个卸货的只用等它自己卸货的时间,第二个卸货的要等待第一个卸货的时间和它自己卸货的时间,第三个卸货的等待的时间就是三艘船卸货时间的和;当然也有学生发现了按照方案6的卸货顺序来安排,三艘船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到这里我又提出了“为什么这样安排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呢?”通过学生进一步观察表格,独立思考,在交流碰撞中学生明确了三艘船都要等待的时间最少,只要一艘船都等待的时间最多。也就是说小的数算多一点,大的数算少一点,最后的和就比大的数算得多,小的数算得少加起来的和要小一些。此时我又提出了“想一想要使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我们应该怎样安排呢?”有了前面的分析学生很快的概括出了把每件事情按用时由少到多的顺序排队,这样可以减少总体等候的时间。此时,学生很容易明确像此类问题,再也不用把每种情况都计算出来进行比较了,只要通过合理的安排就能使等候时间总和最短,并能算出这个方案等候时间的总和。数学活动追求的是思维的活跃,而不是表面上“热闹的课堂”。 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了思维能力。

  对于这节课,我还有一些遗憾。课堂上我让学生计算出了全部方案的时间总和,这样一来就消耗了大量的时间,之后再引导学生对填好的表格进行信息的分析和提练就显得时间有些仓促,本来学生可以从表格中发现很多有价值的问题,便于揭示出等候时间总和如何安排才会最少。可由于时间关系对于表格的观察没有完全展开。我想如果这一环节把握好了,我们在课堂上就能看到学生更精彩的表现,他们的收获也会更多。

  整节课,我注重了渗透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注重提供有效的探究材料。如果能注意到一些细节问题,该放的放,该收的收,随时注意课堂上学生的生成资源,这节课会更有数学味!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3

  “找次品”是五年级下学期数学广角里的教学内容,属于一节思维训练课,主要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掌握找次品的最优方法。教材的编排是先分析5个零件中找一个次品的方法和次数,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方法,然后再来分析在9个零件中找一个次品的方法和次数,这时进行优化,并且延伸10、11个零件怎么分?教材虽然给我们提供一个基本教学思路,但是教学过程如何展开;优化在什么时候妥当;这么多内容如何在40分钟得到落实;都是值得深思的。这节课我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并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式进行了设计,反思整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优点与不足。

  一、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首先,我以课题提问导入,抓住学生好奇心理(什么是次品?怎样找次品?等等一些问题。)课一开始,发挥学生对新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主体意识。而后又加以课件来解决他们心中的`某些疑问,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过程注重循序渐进

  然后,我让学生先从3瓶口香糖中找少了2粒的口香糖,在学生有初步体验的基础上,再过度到从5个,9个、12个。这样首先是一次验证,其次加深了学生的体验。为了解决概括需要例子的充分性和课堂时间的有限性的矛盾,本节课我还提供部分典型的数据的方法解决了这个矛盾,即节省了时间,有很好的提供了归纳优化的数据。其次,充分的动手操作和幻灯片直观演示是学生分析找次品次数的基础。本节课是属于思维训练课,所以难度较大,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会有困难,特别是对学习能力中下的学生。这节课我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学具,让学生借学具模拟称一称,并小组交流方法,同学间相互帮助,让学生都能理解了找次品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为接下来符号化分析称球过程打下了基础。

  三、结论注重猜测与验证

  猜测与验证是学生开展数学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波利亚认为:“参与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积极地参与发现工作,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猜测与验证来实现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常常从自由猜测入手(在得出从9个物品中找次品得出结论,把9平均分成3份后,所称的次数是最少的。然后我引导学生大胆猜测,是不是所有的3的倍数的数都把它平均分成3份后,所称得的次数是最少的呢?然后学生就会想到拿一个是3的倍数的数去验证。从而得出了结论。在课结尾时,我也让学生大胆猜测不是3的倍数的数你认为应该怎样分呢?这样学生有了刚才是3的倍数的数的分法的经验,也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猜想。)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活思维;继而利用合情推理或逻辑推理验证猜测,从而理解概念,把握规律,知晓原理;最后设计延伸猜测活动,启迪思维,鼓励创新。

  四、拓展开启学生思维

  在得出待测物品是3的倍数后,我适当将知识进行了拓展,(当待测物品是27个、81个、243个、729个、2187个,你们能不能很快说出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到次品。)学生经过观察后,很快地分别说出了所要称的次数。这一拓展,有效地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当然不足之处也有很多:1、本节是思维训练课,但最终是不是所有的同学的思维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呢?现在反思一下,确实课堂上还有一部分同学一直很“安静”,那就是他们的思维根本就没有调动起来。2、所用的图示的办法,应该多做讲解,要让每一位同学能熟练的运用它。3、没有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不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上存在的种种不足,我认为上好这节课应该从以上几点进行调整。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4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主要内容是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教材通过呈现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向学生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将学习活动置于模拟情景中,给学生提供操作和活动的机会,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排列与组合和概率统计奠定基础。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简单的排列组合已有不同层次的接触。因此,在设计教学时,应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灵活地处理教材。

  我结合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课堂教学中的几个片段,来谈谈:

  片段分析

  片段一

  出示1、2、3三个数字。

  师:你能用这三个数字拼成两位数吗?

  生1:12、13、21、23、31、32。

  生2:12、21、13、31、23、32。

  师:说一说你看懂了什么?

  生3:第一种方法是先确定十位上的数字,再将另外两个数分别写在个位上。

  生4:第二种方法是选择两个数字,然后个位和十位交换位置。

  生5:这两种方法都很有规律。(板书:有规律)

  师:有规律地思考有什么好处?

  生:不会遗漏,也不会重复。

  片段二

  出示4、5、6、7四个数字。

  师:四个数字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生1:7个

  生2:12个

  生3:8个

  师:你能有规律地写出来吗?

  学生尝试写出两位数

  生1:45 46 47

  54 56 57

  64 65 67

  74 75 76

  师:你们认为写得怎么样?是怎样的规律?

  生:每行十位上的数字一样。

  师:先确定一个数字在十位上,个位上有几种可能?

  生:3种。

  师: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3×4=12

  生2:45 46 47 56 57 67 54 64 74 65 75 76

  师:你更欣赏哪一种写法?能提出什么意见?

  片段三

  师:握手里面有没有数学规律呢?

  出示问题:三个小朋友,每两个人只能握一次手,一共能握几次手啊?

  学生的回答有3次、6次。

  师:有争论怎么办?到底是几次呢?

  四个小组合作,一人观察,三人握手表演。

  请握了6次手的学生上台表演,在表演中体验。

  师:为什么只有3次呢?

  生:如果把三位小朋友分别看成1号、2号和3号,1号和2号握手就是2号和1号握手,教师板书:

  比较:3个数和3个小朋友为什么结果不同?

  两个人相互握手,只能算一次,和顺序无关。排数时,交换数的位置,就变成另一个数了,这和顺序有关。

  教学反思

  一、注重已有经验,建构数学知识

  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师作为不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有效地建构数学知识。本课例主要采用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前两个数学片段中,考虑到简单的'数字组合对于学生没有太大的挑战性,因此,设计了将4个数字组成两位数这一环节,通过猜测、讨论、交流、归纳等活动,展开对问题的探究,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直观的数字排列转化成了抽象的乘法运算,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创设生活情景,发展数学思维。

  数学学习要体现生活化。在第三片段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分别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作为数学活动的素材,将生活经验和学习内容有机结合,把直观形象的生活素材和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充满兴趣、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构建了和谐音数学课堂,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让每一位学生的思维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三、体验探究方法,渗透数学思想。

  在数学学习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的不同,各自的表达方式也有差异。

  总之,在本教学案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形式,让学生充分体验“排列与组合”这一数学知识的构建过程,尊重学生多样化的独立思维方式,符合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5

   核心提示:陶行知先生说:“在‘做’上教,乃是真教;在‘做’上学,方是真学。”“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本节课我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力争让学生成为...

  陶行知先生说:“在‘做’上教,乃是真教;在‘做’上学,方是真学。”“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本节课我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力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问题情境,设置认知冲突。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师教学中成败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的浓厚兴趣。当学生解决喜欢这两个项目一共有多少人时,由于直观思维,跳入了教师有意设置的“陷阱”,都回答出有 人,而教师适时指出不是 人,答案有了争议,学生的认知出现了冲突,学生都想正确的答案是多少,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提倡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独特体验,用自己的方法来发现创造。学生在一次次的.肯定中,学习动机得到激励,进而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

  二、让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而对同一个问题每个学生有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他们的自主建构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在设计教案前,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如何使让学生水到渠成地去解决重叠问题,使学生不是在模式上会做,而是在理解上会做。如果学生头脑中没有经历建模的过程,没有很好的直观依托,强塞给学生的东西也就形同如空中楼阁了。让学生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并充分感知体验集合图的作用,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学”、在解决问题中“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意识,使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思维也更加活跃。

  三、把评价和优化的权利还给了学生。

  多次试讲我总是迫不及待地作出很主观的并且带有某种权威口吻的断定,这是很不科学而且也很不民主的,评价应该更多地让学生自主进行,如果过多或过早地进行评价会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本节教学,我注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任知结构、已有经验和自己的个性喜好来自评、互评,教师只做适时的引导、点拨。他们在一次次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认知的能力。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6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0页的内容

  知识目标:

  通过开放题的教学,培养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细致严密地考虑问题;

  能力目标:

  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实验,得出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教(学)具准备:

  长方形泡沫塑料板(每小组一块,正面画圆,背面画其他的封闭图形),牙签,画有长方形的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一些植树问题,现在我这儿有三棵小树,要把它种在公路的一侧,想请你帮我想想有几种种法?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说出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两端都种只种一端两端都不种

  棵数=段数+1棵数=段数棵数=段数-1

  请你把这个规律跟同桌说一遍;教师在黑板上贴示。

  二、引入新课:

  前几节课我们考虑的都是在直条线上种树,都可以找到线路的端点,可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在湖的四周植树,在花坛边缘种盆花

  这些你能找到它的端点来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来讨论的'内容封闭路线上的植树的规律

  1、湖、花坛等等,它们的外围线路都是封闭的。它和不封闭路线上的植树规律是否相同呢?我们自己动手种一下就知道了。

  1)、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用牙签当树苗,在泡沫塑料板的圆上种几棵数(棵树任你自己决定),边种边数:种了几棵,把圆分成了几段?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操作;

  3)、交流:你们小组种了几棵,把圆分成了几段?

  4)、初步概括: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在圆形路线上植树,棵数=段数)

  2、是不是每种封闭路线上的植树规律都是这样的呢?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

  1)、出示长方形空地题目

  我们学校5号楼的东面有一块长方形空地,要在它的四周种树,每边种3棵,四个角上可以种也可以不种,有几种种法?

  2)、四人小组讨论,并把种的方法在练习纸的长方形上表示出来(建议:公共角上的树用圆点表示,其他的用长点表示);

  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种的?种了几棵?把长方形分成了几段?

  得出:种植路线是长方形的,种植棵数与种植段数是相等的。

  4)、出示教科书第120页的例3,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讨论解决。

  5)、展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集体讨论判断正误

  3、研究在其他封闭图形上种树:

  A、你还想在什么封闭路线上种树?(指名回答)

  B、学生在泡沫塑料板的各种封闭图形上种树,边种边数:种了几棵?分成了几段?

  C、小组交流。

  4、得出规律:在封闭路线上植树:棵数=段数(板书)

  5、联系:它和非封闭路线上的哪种情况相同?

  (告诉学生事物就是这样相互联系的!

  6、质疑问难: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

  如果在不规则的封闭路线上植树,棵数和段数是否相同?

  三、尝试练习:

  练习第121页的做一做上的习题

  学生尝试练习,交流,指名板书解题方法。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第三课时课题:围棋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第120页例3及部分练习。

  教学目标:

  1.借助围棋盘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从封闭曲线(方阵)中探讨植树问题。

  教学难点: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与人合作,从不同角度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

  教具准备:33格、44格、55格方格纸、围棋子若干粒、44格条形吹塑纸贴在地下。

  课前准备:课桌围成回字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

  猜谜:十九乘十九,

  黑白两对手,

  有眼看不见,

  无眼难活久。(打一棋类名称)

  [设计意图:用谜语引入,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

  二、探索新知

  1.教学每边摆放3粒棋子的方法。

  (1)课件出示围棋格子图,最外层每边能放3个棋子。最外层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2)抢答:读题后,让学生口算出答案。(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答案。)

  (3)动手验证:请学生分小组按要求摆放棋子,验证刚才答案。

  (4)汇报交流(着重请学生说出方法。)

  可能会出现以下方法:

  32+2=824=8

  33-1=834-4=8直接点数。

  教师表扬学生的创新摆法,并奖励智慧星。(教师随学生回答,用课件出示摆放方法。)

  2.教学每边摆放4粒棋子的方法。

  (1)课件出示围棋格子图,最外层每边能放4个棋子。最外层可以摆放多少棋子?

  (2)动手操作:请学生分小组按要求摆放棋子,写出算式。

  (3)游戏:让一学生当小老师,其余学生当围棋子,请小老师邀请围棋子按上题要求站在老师设计的大棋盘上。

  [设计意图:这一游戏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摆放方法,让每个学生参与活动,把所学知识运动到游戏中。]

  (4)汇报交流(着重请学生说出方法)

  教师随学生回答,用课件出示摆放方法。

  (5)你们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3.教学每边摆放5粒棋子的方法。

  (1)课件出示围棋格子图,最外层每边能放5个棋子。最外层可以摆放多少棋子?

  (2)动手操作:请学生分小组按要求摆放棋子,写出算式。

  (3)汇报交流。(教师随学生回答,用课件出示摆放方法。)

  (4)你们最喜欢哪种方法?和同桌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活动,通过抢答、验证、分析、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借助围棋盘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实现知识能力乃至生命的同步发展。]

  三、总结规律

  (1)师:你觉得再用棋子摆,方便吗?你能根据前面我们摆放的方法,填写下列表格,总结出规律吗?(小组合作完成)

  每边放的个数最外层总数

  3

  4

  5

  6

  18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学例3:出示围棋格子图。问:围棋盘的最外层每边都能放19个棋子,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2)总结规律::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

  间隔数边数=最外层的总数

  (3)学生根据规律,独立完成例3。

  三、运用规律

  1.如果最外层每边能放100个,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如果最外层每边能放200个,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如果最外层每边能放300个,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拓展思维:如果一个五边形,怎么算?一个三角形呢?(集体口答)

  2.做第121页第三题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7

  数学广角——重复现象”是人教版数学3年级下册新增设的一个内容。“重复现象”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教材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集合思想方法。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学反思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学反思。集合是一种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而教材例1编排的意图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这与实际参加这两个课外小组的总人数不相符合,从而使学生学会利用集合图来解决这个问题。在此基础上,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计算方法及含义。

  教学设计上,我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在观察、交流、反思、体验等数学活动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中初步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从而真正落实在自主探究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以提升的目标。

  集合思想对3年级的学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学生在3年的学习过程中,其实早就已经在体验和运用集合的思想了。例如,学生在学习分类时,学会将同一种物品圈在同一个圈里;在学习数数时,学会将5棵树、6枝笔、8只小鸟圈在一个封闭圈中,其实这些都蕴涵着集合思想的原型。陌生,是因为学生此前对集合从没有主动、充分地感知过,教材中的集合图也仅仅是以单个圈(或框)的方式来呈现的,而本节课学习的却是含交集的集合图。因此,针对3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中,侧重亲自去感知、体验韦恩图的优势,对比中提升思维,进而明确本节课的目标是借助直观的韦恩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重复问题。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8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七单元《统计与广角》的教学,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注意以下四点,收效甚佳。

  一、注意统计图的合理选择

  1.厦门20xx年12月上旬10天的气温变化情况。用( )统计图

  2.一天当中图书馆,《小说》、《儿童文学》、《科技教育》、《语文学习》借阅情况。用( )统计图

  3. 岳海一个学期6个单元的`成绩变化情况。用( )统计图

  4.蔬菜基地,白菜、花菜、萝卜、四季豆占总数的百分比。用( )统计图

  二、注意扇形统计图与百分数应用题的结合P107(扇形统计图)

  兴趣小组,参加足球的人数比参加乒乓球的人数少8人。

  (1)这个兴趣小组有多少人?

  (2)参加跳绳的人数有多少?

  三、注意鸡兔同笼的三种解法(教学重点)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数,有8头,从下数有26脚,问鸡兔各有几只?

  ▲法一:列表法(从中数切入)

  鸡

  4

  3

  兔

  4

  5

  脚

  24

  26

  ▲法二:假设法

  假设全是鸡

  脚共有:2×8=16(只) 脚少了:26-16=10(只)鸡脚比兔脚少:4-2=2(只)

  兔只数:10÷2=5

  ▲法三:方程解(用大数假设)

  解设:兔有x只,则鸡有(8-x)只

  4x+2×(8-x)=26

  四、注意突破学习难点P116第4题

  智力竞赛,答对一题加10分,答一题扣6分,一号选手抢答10题,最后得36分,他答对多少题?(注意:学生往往会错在相差数)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9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要求孩子们能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接触和运用连线法。教材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简单事例,运用猜测、操作、验证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二年级的孩子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他们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尤其是让他们参与活动,他们的积极性都会很高。在开始时通过猜两名学生手里分别拿的是什么小动物,挖掘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从最简单的随意猜测到简单推理,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本节课设计时,注意选择合作的时机,让学生合作学习。

  在教学关键点时,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我选择了让学生小组合作。在学生合作探究之前,都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让学生知道合作学习解决什么问题。如在教例1时,在学生充分理解题意之后,在老师给出了提示条件后,有少数学生很快就能推出小丽拿的是《品德与生活》书,但这只是学习能力较强的个别学生,并不代表全体学生都能真正明白,所以这时,我并没有指名立即让学生在全班上说一说,而是让他们按着老师的学习要求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别的组员听,然后动手试着摆一摆,最后才让小组代表汇报说,这样就保证了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探究的学习。让学生人人都能在课堂上有思考,有动口,有动手的机会。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最后设计形式生动的练习,如电脑单价连线的.练习,及时巩固连线法在简单推理中的运用,体验连线法的简洁性,猜图形和猜三只小动物赛跑的排名等等的练习层次分明,有坡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练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地完成练习,既巩固了新知又拓展学生的思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本节课基本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面比较广,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我在执教过程中发现了以下几点不足和感到困惑的地方:

  1、课前导入猜一猜的游戏时间把握不好,花的时间过长,影响了新课的学习时间,造成了拖堂。同时学生猜完后没有很好进行小结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瞎猜”很难猜得到,启发孩子发现要想猜得准需要借助一定的条件,使学生感知并明确有依据的猜才有效。2、在学习例1时,除了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在组内尝试摆一摆、说一说外,还可以让学生上台分角扮演再展示汇报一下可能学习效会更好。3、在学生进行口述合理的推理过程时,老师只是追问得到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什么,认为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有依据就行,而没有做到及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规范化的叙述,放松了学习要求。导致后面出现明明是依据已知条件推理出来的结论,但说理由时又说我是猜出来的。应该给学生一个推理叙述范本,然后多让学生依照这个范本来说说推理过程,可能就能避免以上现象的发生。4、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与激励做得不够,缺少学生的互评互动活动与老师的课堂激情。对学生的引导不到位,关注面不广。对课堂突发事件处理缺少耐心。5、困惑:①本节课的学习到底是老师给学生一个统一模式来让学生模仿说说推理的过程,还是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行,是要让学生思维模式化,还是让学生思维多样化?②在猜一猜活动时,明明是有两种可能的情况下,学生却坚决肯定的说自己猜的是一定对的,而且恰好他真的又猜对了,面对这种情况老师该如何处理?③本节课的板书如何设计才更加规范?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10

  反思:这节课从写教案到最后上课,经历了组内老师反复研讨和磨课,也得到了邓校和天元区考研室李芳老师的指导。通过痛苦的磨课,我感受到了成长的快乐。

  我从老师们的交流和评课中,学习到了如何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最开始的教学设计中,我没用立足学生的基础,以为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组合知识,其实,在二年级学生已经接触了接触了组合知识,已经能够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而三年级教材重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并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交流用连线记录的体会。通过组内老师的分析,我及时调整了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体会组合思考,在师生互评中体会连线记录的.好处。

  我从李芳老师的指导中,体会到了活力课堂的好处,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汇报展示”一系列活动,充分把发言权交给了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

  令人遗憾的是,虽然李老师对“汇报展示”环节给出了具体的指导,但是我觉得在上课时,还是做得不好,分析原因可能是每个班的展示情况不同,出现的问题各不一样,老师的限处理能力不强,没能在师生互评环节将重点有序的搭配讲清楚,因为怕学生讲不清,所以老师没有把过多的话语权给学生,这也给这节课留下了遗憾,同时觉得在这个环节也是很考验教师教育机智的地方,这也是我以后要努力学习的方向。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11

  《数学广角——田忌赛马》是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中的例3,“对策问题”是数学综合实践与应用领域的内容。本节课从同学们熟悉的故事入手,借助小组合作,在自主探讨应对策略中,发现数学知识就在生活中。通过游戏,激发了学习热情,加深知识的理解。反思本节课,我觉得是成功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情景,从故事中寻找数学知识

  激趣,学生课前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引入“对策论”应用问题。这个课前导入,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有良好愉悦的学习情绪,接下来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动态的故事情境,让学生感受田忌赛马中的对策问题,引出探究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由自主的进入了探索“最佳对策”的思索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感到亲切易懂。同时,也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初步体验对策论的'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自主探究,从数学知识中寻找数学思想方法

  对策本身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只有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建够新的知识体系。所以解决问题时,给了学生充分交流和研讨的时间和空间,而且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也参加到了学生小组活动之中。积极思考的主动权也完全掌握在学生手中。教师能引导学生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学会了在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地发挥了他们的才情和智慧。课堂上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会和理解统筹的数学思想方法,逐步形成优化的意识。

  三、应用练习,感悟统筹优化数学思想方法生活化

  在课堂上我设计了一个拿扑克牌的游戏:一共有10张扑克,每次最多拿两张,谁拿到最后一张牌谁就获胜?通过这个游戏使学生明白——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我们可以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游戏中学生学会了分析问题,学会了在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体会了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

  整堂课下来给我的感觉是学生学习的效果比较好,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讨、解决问题,他们身上有很大的潜力有待挖掘。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12

  1、通过我对教材的认真学习和虚心请教,本节课我将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做了如下安排:

  (1)通过“猜一猜”的游戏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感受推理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活动中有“数学”,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浓厚兴趣,逐步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而教学教学重难点则是使学生能清晰地、有条理的表达推理过程。

  2、设身处地、分析学情

  教师如果只关注自己如何教,不关注学生如何学那是不可能上好一节课的。因此在学习分析完教材内容后,关注学生的学就因从现在开始。

  本节课所面对的是刚刚又一年级升入二年级的学生,他们争强好胜,求知欲高,但这帮学生自制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要想整节课都能让孩子跟着教学节奏,兴趣盎然参与学习活动。只有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心情愉快是学生顺利认知的心理基础,而愉快的心理因素往往是由情境引发的,如愉快的.数学游戏、动态的教学图片、生动的数学故事、欢乐的数学比赛、形象的电教演示等。为学生创造两好的学习精神环境。

  3、抓住本质、定教法、学法

  李老师常和我们新老师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是因为需要学”。道理等同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做为现代的教育工作者思考更多不应再是怎样教会学生知识,而是怎样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因此,上课的教师除了对教材、学生清醒的认识、分析外。如何选用合适的教法、学法,这个问题也是需要反复度量的。

  本节课学生需要经历一个直观猜想、有序思考、简单推理、验证结果的过程,因此这节课主要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法、实验法。学法则主要采用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

  4、实践建构、 精啄语言

  《简单的推理》一课是李老师实践过不下5次的课,因此在教学准备这一块我的资料是很齐全的,整节课以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贝贝、乐乐、欢欢”三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事情为主线,创设了“猜兄弟关系”、“猜花”、“猜球”、“猜数”、“脑筋急转弯”等一系列含有数学问题联起来的情景。以实现从书本情景到实际生活情景的过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强化学生的知识体验过程的目的。

  在这样的结构安排下,我每次试教磨课后形成的教案,一次又一次的被推翻,主要问题出在这是一节逻辑推理课,学生的说在整节课占了相当大比重。如何引导学生严谨有序的说清推理的过程,教师的语言准确性、条理性、逻辑性要求甚高,并且本节课让学生体会推理三种物体只要把已经知道的先确定,其实和推理两种物体的方法完全一样。这一难点,我在教学例2时,前面3次的试教都没能突破,艾校从充分理由律谈到与本节课的联系,从结构谈到操作,从学习目标谈到教学目标,在这样的微格评课,我才有所领会,《简单的推理》就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从可能性到确定性的过程,有条理的根据条件进行思考作出判断,并对自己得到结论的合理性做出解释的过程。

  《数学广角推理》的教学反思6

  二年级简单的推理是学生以后学习数学推理、分析问题的基础,因此,这个内容显得很重要,既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进一步提升,又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做准备。这节课有优点,也有不足的地方,使我产生以下几点想法。

  好的方面:

  1、采用游戏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合学生的年龄要求。

  2、教学设计采取层层推进,由两个事物,知其一个推出另一个的,到三个事物的推理,在教学中善于制造矛盾,让学生产生知识的冲突,继而引导学生进行推理。

  3、练习设计的比较好,练习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始终让学生保持好的精神状态。

  4、板书设计好,设计简单明了。

  不足的地方:

  1、激励的手段还不够多样。

  2、引导学生说得不够清晰。

  3、对问题的预设准备不充分

  课还有许多地方要改进,但这是一节成功的课,只要不断改进,课会上得更出色。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13

  《节约用水》是一节数学活动课,在这节课上,我尽量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展示和发展,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首先,我在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本节内容的有关资料,如:水的重要作用的表现、水浪费的事例、家庭用水调查和生活中节水知识等等。全班分成12个小组,每组6人自由选择项目进行搜集、调查工作。上课前由小组长组织整理各组员所收集的资料,由于是几个同学共同努力来做这件事,虽然所花时间不多,但他们收集的资料还是挺全面的。学生搜集到的有:各个家庭每月用水量、每吨水的水费,学校一共有多少个水龙头;有的.小组还测量洗一次手大约要用多少水,洗一次澡大约要用多少水,模拟一个损坏的水龙头10分钟滴了多少水,以及附近地区的水浪费情况等等。学生在收集整理资料、测量的过程中,既培养了他们的归纳、动手操作能力,团队精神,又让他们在与人合作中发展了交往与交流能力。

  教学反思:

  《数学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本节课的主题是教育学生节约用水,并要学生付诸行动。根据这样的目标,放手让学生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对水资源状况有了充分的认识,明白了节约用水的意义。同时培养课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及小组合作的能力。实践证明: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14

  《排列与组合》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在教学本课的过程中,我不仅能融合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关注、鼓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中,了解了简单的排列、组合的知识,并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评价鼓励,获得有效的数学活动经验,渗透数学思想:

  1、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本节课以聪聪过生日时一整天的活动为线索,设计了帮聪聪搭配衣服、吃早餐、邀请小朋友、选择路线、趣味朗读及拍照等六个情景串联起整节课的内容,以儿童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融入教学中,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表明,学生对情境中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

  2、关注学生思维过程,顺利实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

  教学时,我把例1设计成实物连线,在紧接着的练习中,课件出示了食物图片,却没有给学生提供可以连线的内容,迫使学生不得不思考:该怎么办?用什么方法表示更合适?让学生被动的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在路线选择问题上不再让学生画或写,而是让学生说,在“说不清”的情况下主动地用数字、字母或符号表示,让学生主动完成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并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不同的方法,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此过程中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本身,更多的是能力、情感。

  3、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在处理教材时,没有直接呈现排列组合原理,而是从排列组合的基本思考方法入手——科学枚举法。因为学生只有按照一定的.顺序将事情的各种情况一一列举出来,才能够保证计数时不重复不遗漏——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怎样才能既不重复又不遗漏是学生必须面临的问题。学生的思考过程就是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过程。对小学数学课堂,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本节课在这个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15

  “数学广角——田忌赛马”是根据“田忌赛马”的故事,让学生探究田忌是用什么对策赢了齐王的。教师一出课题,学生便站起来举手争相讲解“田忌赛马”的故事,讲完故事后便在小组内热烈探讨起田忌所有可能的对策,并一一列举出来,最后确定了田忌可以取胜的对策。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对所学知识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学生也显得格外聪明可爱。在这里老师不用担心学生有学不会的知识,与学习正常的数学内容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每个数学教师的反思。

  反思之一:改进教法,注重学法

  要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达到与“数学广角”同样的教学效果,数学教师首先要加强新课标的学习,在教学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的学习。教师还要做到多与学生沟通,在教法上要多听取学生的建议,每天都要进行教学反思,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处处以学生为主体,语言要做到生动、幽默,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要处处尊重学生,不伤害学生的自尊,每节课都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始终做一名教学的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研究的参与者,将因材施教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思考,使知识的学习和问题的研讨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反思之二:在数学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学习的最佳动机是对所学材料本身产生兴趣,浓厚的好奇心是引发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动力。学生一旦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他的思维就会处于活跃、愉快而富有创新的最佳状态,会有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在上述“数学广角”中,学生在学习时为什么会有超常的学习效果,答案就是学生对“数学广角”所设计的问题感兴趣。要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让学生达到同样的效果,教师必须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反思之三:在教学中要灵活使用教材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根据课标要求,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地理解教材,灵活地把握教材,巧妙地挖掘教材,有效地使用教材,要将枯燥的教材内容精心加工转变成学生喜欢的内容。“数学广角”所设计的内容,学生既喜欢,又是学生身边的事。要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达到如同“数学广角”的教学效果,应做到知识结构化。教师设计教学内容时,可做知识结构性调整,将知识相近或学生容易混淆的'内容放在一起学。如:第八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十二册正、反比例的意义,把正、反比例应用题放在一起对比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激励学生积极探究,不断反思,不断创造,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其次,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做到知识内容问题化,在设计每节课的学习内容时,都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让学生既能明确学习目标,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会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问题。再次,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做到知识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实现学习内容经验化。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尽量挖掘类似于“数学广角”中的问题,贴近学生社会与现实生活的素材,实现教材由素材文本向生活文本的转化,注重体验性。如:学生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可让学生测量砖、冰箱的长、宽、高来计算表面积、体积和容积,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搞一份自己家铺地、粉刷墙壁简单装修的预算。让学生既能掌握所学的知识,又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总之,通过“数学广角”的教学,使我体会到在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要想尽一切办法,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努力探究,不断创新,想学、会学,乐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新课标落实到整个教学之中。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03-22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04-06

数学广角的教学反思07-25

《数学广角——推理》教学反思04-07

《数学广角—推理》教学反思06-23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15篇)03-23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15篇03-22

《数学广角》“烙饼问题”教学反思04-07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通用21篇)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