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后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后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案后的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和情感,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
2、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诗人苏轼
1、说说你知道的中国古代诗人苏轼。
2、了解诗人苏轼。(知道诗人苏轼苏轼吗?请知道的小朋友介绍)(1071年至1074年,这三年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他不是很忙,除了审案,便有很多时间在西湖中游玩。)
3、课题意思理解。(那天他又一次来西湖游玩,诗人苏轼就是诗人苏轼,每次的游玩都会带给他不同的感受,这回他写下了——,板示课题,齐读课题,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想从诗中了解什么?)
二、读解诗意,感受诗的语言美、意境美
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请默读诗,借助注释,读懂诗的意思。(提出自学要求)
2、交流诗意。(学了之后你读懂了哪个词?哪句诗?我们来交流一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水光潋滟、方、山色空蒙、亦)
晴天时诗人苏轼只写水,你还能想象到水以外的其他景色吗?(请用最简洁的词语表达出来。)
杭州原来是越国之地,属于江南水乡,南方的天总会下雨,下怎样的雨?微雨,轻雨,蒙蒙雨,牛毛细雨;也许是大雨,骤雨;大雨也好,小雨也罢都没有浇灭诗人苏轼的游兴,在他眼里,雨中的`西湖如此美妙,你听他说:“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欲、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与西子的相似之处)
诗之美,在于诗人苏轼独具匠心的描写,在于奇妙的想象,只有李白才能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只有苏轼才能想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初西湖与西子的名字的相似只是偶然巧合,但今天,西湖也叫西子湖,从这足见诗之伟大。
三、理解诗人苏轼,感悟诗情之美
1、读到这里你觉得诗人苏轼对西湖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介绍诗人苏轼与西湖的故事,加深学生对诗的感情的理解。)
2、让我们带着这种深情来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四、拓展学习,感受诗的魅力
1、让我们在苏轼的诗的魅力中感受西湖之美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上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2、总结
苏轼与西湖是密不可分的,当年的苏轼哼着小曲,品着小酒,在杭州的山水间流连忘返,西湖诗情画意只有苏轼的才思豪情才能写出她的美妙,而苏轼的才情只有遇到西湖的诗情画意才能尽展出来。让我们在音乐中再次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案后的教学反思2
活动目标:
1、通过玩纸杯电话发现声音是通过线绳进行传播。
2、能够看懂流程图,并按步骤制作。
3、能与同伴友好合作,积极动脑解决遇到的困难。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纸杯电话流程图。
2、纸杯电话、纸杯、线绳、透明胶、双面胶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纸杯电话,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教师:看,老师这里有一个纸杯电话,谁愿意来玩打电话的游戏呢
(2)哎,纸杯电话有趣吗
(评析:教师和个别幼儿玩打电话的游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为幼儿更好地投入到活动中做好铺垫)
2、引导幼儿学习合作自制纸杯电话。
(1)看后面的桌子上有一些纸杯电话,请小朋友去玩玩看看它是怎么做得
(2)谁来说说纸杯电话需要哪些材料
(3)纸杯电话怎么做呢
(4)那第二步做什么呢
(5)线穿进去后怎么固定呢
(6)小朋友真棒,在你们的指导下,老师一步步又做了一个纸杯电话,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看呢
(评析:幼儿在玩纸杯电话的过程中,探索纸杯电话的制作方法,寓教于乐,教师也给了幼儿充足的探索机会,让幼儿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学到纸杯电话的制作方法)
3、幼儿玩打电话,感知声波的存在。
(1)你的电话打通了吗
(2)为什么有些人的电话能听得清楚,而有些人的电话就听不清楚了呢
(3)线到底拉成什么样才能听得清楚呢
(4)现在和好朋友再去试一试吧!
(评析:幼儿用自己做的纸杯电话打电话,可以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在幼儿玩的这过程中,教师引导探索声波的存在,充分激发了幼儿探索欲望)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备受幼儿喜欢,在制作活动中,幼儿能始终保持饱满的情绪和极大的兴趣。在实践活动中,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更是得到升华。
1、本次活动的良好成效。
《纲要》指出,老师应该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在活动中我把能力强的和能力弱的幼儿分成一组,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和材料,让幼儿自己去操作,去探索,结果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处于积极的状态,就连平时很调皮的孩子也一直非常认真地在活动。
在活动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孩子的智慧是无穷的。在利用牙签尖穿线的'时候,由于牙签尖太细了,不容易把线穿过。结果有个别幼儿发现把牙签反过来,用粗的这头更容易把线穿过,而且他们还把这经验传给了其他小朋友。
在制作活动和实践活动中,从孩子们的笑脸上我能看出他们体会到了合作的愉快和成功的乐趣。
2、本次活动的不足
在准备材料时,我应该多准备一些长短不一,质地不一,粗细不一的线,让幼儿去探索线的长短、质地、粗细对声音的传递有没有影响。这样更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探索欲望。
教案后的教学反思3
1、记成功之举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3、记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记学生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5、记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教案后的教学反思4
一、课前反思:
明确教学目标,了解学生认知,左右相关教材,制定教学策略
1、研究教材,确定教学目标
我们总感觉新教材内容不多,却有说不完的话题,其一,如人教版《物理必修一》“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一节中关于“加速度的定义”,教材内容只有一段黑体字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我认为这一定义的内涵非常深刻,其中暗示了决定加速度大小的物理量是一个比值,不是速度也不是速度的变化量。其二,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在课本中以图1、5—2简要说明而已。但本节课最重要的理解就是加速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所以应将加速度概念的理解作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研究学生,制定发展目标
通过对学生学前学习的反思,在加速度第二个班教学中我以摩托车,赛车,飞机起步加速的实际视频引入教学。学生从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不但自己发现了几种车子起步的速度变化快慢不同引入了加速度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在未学习重难点之前先奠定了主动,渴望,愉快的基调。
二、课中反思:
注重学生反馈,控制教学进程,优化师生行为
1、营造学习氛围
加速度大小的教学,我把问题放了出来,没有直接告诉结果而是让学生组织辩论。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小组展开了如下讨论
问题1:加速度的大小与那些物理量有关?
问题2:速度大加速度大?加速度大速度大?
问题3:速度增大加速度就增大?会不会出现加速度减小而速度在增大
问题4: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就大?反之也成立吗?
问题5:如何理解比值定义?
通过以上问题学生开始了辩论,每组同学都举出了生活中的实例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证明同时也对自己的错误观点回归概念进行了说明。展示了自我,剖析了自我从而最终发展了自己
2、优化学习过程
我们还是来看《加速度》从v—t图象看加速度。学生在讨论中说出了很多想法和“高招”,有取相等时间看速度的变化量,有求相等速度变化看时间的等等,虽然不一定有代表性,但是他们能理解的,在一定时候去用也是有效的;可能也说不出什么道理,但经过教师的点拨他们会豁然开朗,你想这样的教学比说教不更有用吗?我在“从v—t图象看加速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强调“实践与讨论”,使归纳和总结赋予了活力。
3、发展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并且在教学中我们可能还会遇到“伤心”:学生不合作、不理会,启而不发是常有之事。但想想你的“说教”他又听了多少?而尝试着鼓励他动起来,从学习习惯让他变起来,终有一天会有突变。学生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实现学习主体各方面素质的主动、生动、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上,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基础。而创新力的开发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教师更应采用多样活泼的方式,借助多种媒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对标新立异的想法给予分析性指导和支持,以养成学生全面进取、不断创新的习惯。有时教师可有意识地提供假信息,从反面刺激学生的选择和判断能力,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论证的根据,在反复磨炼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新课程标准中的模块教学,使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给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想象。如在“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p27内容并参阅图1、5—2归纳总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并根据学生回答给了及时的肯定与表扬,可以说不深不浅的学习了知识,恰到好处的激励了学生。
三、课后反思:
小结教学得失,关注过程效果,提高师生素养
在第一个班教学后我及时写“教学后记”及时记录教学后的体会,及时修改教学过程设计,不但有效提高自身素质,重要的是改进了第二节课。教学后反思是积累教学经验,修正教学策略的必由之路。一节课下来想想有效果吗?你使用的教学方法是讲述还是探究,是将发展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吗?自我感觉好吗?自主学习安排了多少时间,学生得到充分的参与吗?我们有多少问题需要反思,有多少问题需要解决,从备课到上课,再到指导学生的学习,我们在观念上转变到新课程标准所需要的境界了吗?
【教案后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本学期教学反思教案后的教学反思简短模板10-30
培训后教学反思10-09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反思06-11
教案教学反思07-04
期中考试后的教学反思01-10
《识字》教案及教学反思识字教案活动反思03-10
秋天教案及教学反思01-17
教学四教案及反思09-19
邮票教案及教学反思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