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时间:2024-10-12 03:04:0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精选4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山中访友教学反思(精选4篇),欢迎大家分享。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精选4篇)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1

  小语六年上期《山中访友》是散文家李汉荣的一篇散文,作者所拜访的是一群“非人”朋友,它们中有庄严的老桥、挺拔的大树、智慧的悬崖、活泼的云雀,全文以拟人的手法,凭借清新的笔调,灵动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这么一篇富有新意的文章,我带着学生怎样去拜访这些老桥、露珠、山泉、小花等各个生命的化身,与他们相遇,与他们对话呢?

  通过备课,我发现这课的'语言极具诗的特质,言辞清晰而流畅,情感真挚而朴素,是引导学生感知汉语言文字魅力的绝好材料,学中的诵读为之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我注意学生朗读中的体验,帮助他们进入角色,感受那惬意,那快乐。

  一、有质疑地朗读

  当学生刚进入课文时,我是这样子提问: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跟他交流的?或提问: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的句子,体会当时作者是怎样的一样感受,我们该怎么读呢?学生各自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他们稚嫩的声音,反映了他们的朴素的情感。

  二、有品味地朗读

  文中的朋友很多,是否每个人讲话的口气一样呢?告诉学生可以根据人物的对象特点(年龄、身份、心情、环境),如见到老爷爷,心里充满着尊重和敬佩,读时应有不同的口气。为了让朗读焕发新的生命力,我设计了趣味诵读游戏,跟老师对比读,跟同学对比读,读读议议,再疑再议再读,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次尝试的机会,展示的机会和享受参与的机会,同时也是检验学生读出神采、读出韵味的机会。此时的读再也不是机械的张口,而是神采飞扬地读!

  三、有创造性地朗读

  学生有了朗读体验后,老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地朗读。如我对学生说:“其实在这山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朋友外,还有无数的朋友,请你逐个与他们打招呼好吗?”学生兴趣盎然,有的与一块普通的石头,有的与一片飞舞的落叶……学生大多数模仿课文中的句子,又增加了自己的想象。可谓精彩。可见,只要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他们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关键的是教师要用敏锐的目光去挖掘文本的字眼、词眼,而后找准文章的切入点,让学生扣开心灵之门后敞开胸怀地读。

  四、有配乐地朗读

  一曲悠扬的小提琴乐曲由远而近,小学生随着音乐朗读起这篇课文来,相信这时候激荡在他们心中的是丰富的情怀,浪漫的情怀,充满诗意的情怀,这时,是感情交融后震撼灵魂地读,人与自然已经水乳相融在一起了,相信他们将来去探访大自然时一定不会与这些朋友失之交臂的。

  实践证明,在课堂上让学生细细地读,理解地读,入情地读,不但有助于学习积极性地调动,还能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新课标明确指出:朗读的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它有诸多功能:包括语言的感知积累、理解靠读;掌握语言的规律靠读;情感的激发熏陶也靠读。

  总之,朗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点已经得到了我们语文教师的充分认识。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2

  《山中访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以感受大自然为专题。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教学完这篇课文后,反思自己的教学,有如下几点成功之处:

  一、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在交流中感知全文。

  课题《山中访友》既是全文的立意之本,又是以联想和想象构筑情境这一独特、鲜明的表现手法之凝聚。揭题后让学生猜测作者去山中访友的对象,然后让学生去文中找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在讨论交流中让学生明白了作者拜访的“朋友”原来是老桥、鸟儿、露珠……概括地说,这山中的一切都是作者的朋友。

  二、以读激情,交流明情。

  课文在叙述的时候很有特色,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娓娓道来,有时感情强烈了又用第二人称直舒胸臆。在第五自然段的学习过程中我采用了精读、品读等多种朗读方法,除了让学生读好作者跟老友打招呼,也让学生设想自己是山中的景物跟作者打招呼,老朋友见面后的亲切感学生们完全的体会到了,这样也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文章那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韵律,诗一般的情怀。

  三、放飞想象,学会表达。

  课文的另一特色就是大胆而新奇的想象,如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树的描写。“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再从三年级的课文《荷花》中的文段“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引导他们想象并写作。

  教学这篇课文,学生们较有收获,他们是快乐的。教学基本上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能力得到较全面的提高。但课堂还有很多不尽完美之处,比如课堂关节不够紧凑,有些环节间的过渡不自然,没能很好地照顾到后进生。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3

  教材分析:《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文章。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讲课过程中应着重调动起他们对于美好的自然景物、优美的语言的体验和感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让他们进入作者用文字营造的优美的自然世界中。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尤为重要。

  反思:我在导课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上课时,首先出示文题,让学生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合理想象、表达,从而引入本课。学生谈的丰富极了,有的认为去访问一位隐居的老人,有的认为去访问稀有动物,有的认为去访问某个建筑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引导其合理想象、表达。

  在分析课文内容时,我首先让学生到自然界结交一位朋友,然后想象想对这位朋友要说的话,学生有的把电线杆想象成五线谱,小燕子是音符,叽叽喳喳奏出美妙的音符,有的对树说:“你恨人类吗?人类制造出废旧污染空气,让你呼吸,人类还砍伐你,你为他们付出了那么多,结果遭此厄运,你不难过吗?”听着学生的表述、我感到很欣慰,同时也产生了幸福感。是的,学生的想象力真的很丰富,我们更应创设各种情境,让他们的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

  想象力是学生思维的翅膀,古今中外的事例证实,凡是想象力丰富的学生,大都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好奇心,有学习研究的热情,也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力,而且勤奋乐观,因此教学中,在强调打好基础的同时,应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伟大的爱因斯坦说得好:“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4

  一、发现美

  1、导课时从孩子的朋友入手,然后我把学生的思维从自己的朋友引到人类的朋友引到地球的朋友,又总结出,要学会发现另类的朋友,再具体的问同学“如果你们去山上游玩,你会发现哪些另类的朋友呢?”

  2、这就是我情景模式导入的尝试,我觉得散文是轻松,活泼的文学,那么上散文课也应该是轻松活泼的。而且孩子们对于山是那么的熟悉,轻轻一点,便引来同学们多少的共鸣啊!

  3、然后我让学生上来把自己读中想象到的景物画出来,一时间教室就沸腾了。我于是就有选择的抽了一些同学上来,画老桥、树林、白云、流水、小鸟、悬崖、雷阵雨、小花、树叶等。没抽上来的同学参照书。在本上画。一堂课需要兴奋点,就像一盘菜需要味精,而有创新的那点内容就是兴奋点。学生找到了美。

  二、感受美

  散文当然少不了读,一篇优美的散文更是能在读中吸引学生,于是我引导同学们,倾诉性的`,深情的读,轻快活泼的读,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读。看着同学们投入的读,我非常明显的体会到了,让学生好读不如乐读的教学理念。读是感情最好的流露,是内心和课文最有效的交流。

  三、展示美

  1、仿写是本节课学生展示的第二个展示,孩子们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亲近。在作者的亲切的呼唤声中,在作者热情的赞美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应呢,试着猜想一下它们的内心世界,试着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作者写一段回应的话吧。这里的设计开拓了学生思维,展示了他们的天性与灵性。

  2、批注是教学在本节可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我教孩子批注,并在本课作了很细致的讲解。感觉收获较大。

  三、不足

  1、六年级了有一部分孩子调动不起来了,发言面在缩小心情不好。

  2、批注时有个别学生做得不好。

  3、读时还有不到位的地方。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10-19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06-17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10-19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10-08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09-28

语文《山中访友》教学反思10-09

(通用)山中访友教学反思02-28

(实用)《山中访友》教学反思07-06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热门]07-07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15篇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