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教学反思
《詹天佑》教学反思1
《詹天佑》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是德育教育的好教材。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很能说明问题。而开凿隧道,只选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和长度长的八达岭记叙,很有代表性。
教学本课,为了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围绕中心词,主动探索的学法;画一画,浅显明白;演一演,生动有趣等教学方法。例如:课文写“勘测线路”这一段,由于内容长,我先让学生自学:这一段重点表现了詹天佑哪种品质?再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又如在开凿隧道时,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然后,引导学生画出两种开凿方法的草图。讲解“人字形”线路时,我在黑板上画出草图,用粉笔刷当火车,请学生示范开火车,讲述情形,然后让大家用橡皮当火车在文中插图上试开,边读边理解。这样,学生对詹天佑的“人字形”线路设计心悦诚服,不住地称赞“詹天佑的确是个杰出的工程师”。
学生通过读书、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有了较深感悟,从而体会到了在生活中、学习中处处都需要创新精神,使学生得到了启发,对学生起到了导行的作用。
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情感体验还不是很深刻,学生的回答也还是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谈得也比较泛泛。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尽管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但读的遍数和时间还不是很充分。
2、 教学修筑京张铁路那一部分是时,没有以理解社会环境中的.困难为铺垫,导致学生谈起来苍白无力。
3、 在处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时,尽管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但对于詹天佑的设计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赞叹之情。我想如果结合“连外国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这个内容以及当时的施工条件来看詹天佑的设计,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就会水到渠成。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我明白了每仪篇课文的教学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要针对文章特点选择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有效的方式,唤起学生的精神世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
《詹天佑》教学反思2
这篇课文以人物姓名为题,重点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主持修筑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说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表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并且让学生知道课文是怎样一层一层把詹天佑修筑铁路的经过写出来的。在教学中,我围绕文章的中心词“杰出”、“爱国”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索,并充分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这样在学生的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探究的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在学生互相讨论、合作、欣赏中增强学习自信心。 教学完了这一课,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1、大胆放手让学生品读文章,踊跃谈出自己的体会。
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来进行阅读理解、感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使詹天佑这个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越来越丰满,受到其人格的熏陶。 文中有一句明显的核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因此在教学中我就大胆让学生阅读课文,感悟从什么地方体现出詹天佑的杰出、伟大。学生充分阅读,对于文中的描写进行品味,同时也理解了课文的难点“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 “竖井开凿法”,“人”字形线路。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引导学生把“杰出”与“爱国”整合起来理解,正是因为他对祖国充满热爱之情所以他才有这样杰出的贡献。让学生在认识詹天佑的过程中,多次地读,多次地感悟,多次地提升自己的情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更在朗读与感悟中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最后,学生在文本内容的感悟中,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本文教学中理解“人”字形铁路是一个难点,我请学生们自己先当工程师设计线路,然后请一位同学上前演示,接着让学生交流回答这样设计的优点在哪里,以及当时世界上有这样的设计吗?学生通过思考与寻找文本的内容,找到了答案,也体会到了詹天佑的精神,感动了学生。有些学生在阅读后仍然在理解中存在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及时进行了生动的动画课件演示,让学生一目了然,加深了理解,同时更增添了对詹天佑的敬佩之情。
2、教学媒体使用适时、有效。
在一堂离学生实际生活年代比较远的课堂中,老师能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显得尤为重要。在多媒体的使用上,内容不多,但有节有序。如,教学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时,我采用动画进行演示,学生看的真切、理解透彻,远胜教师枯燥的千言万语。教师的友情提醒更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最后的“人”字形铁路,让学生做工程师,多媒体演示火车的`行驶过程,学生能够看得真切,感得真实,更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
3、教学各个环节联系紧密。
我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每个环节之间采用合适的导语将整堂课紧密的联系起来,为接下来学生的学习做了铺垫,创设学习情境,加深了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使学生在充满创意与激情的表现里,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课尾,我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外宾来到中国,看到詹天佑以及他的工程之后,会说些什么?不仅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给他们一次练笔的机会,还让学生感受了詹天佑为国争气的作为等。
4、情感朗读指导到位。体现了多种形式的读。
例如对于“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这句话,我为学生创设了三种情境进行情景体验。对于“遇到困难,他总是想……失掉信心。”这句话又让学生体会:你想强调哪个词?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理解的角度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通过多次感性的朗读,内化为学生的内心体验。如,教师在指导课文最后一部分的时候,当学生为詹天佑修筑成功时,面部都呈现出自豪的表情,我及时指导,慢慢地学生读出了韵味。并多次使用充满智慧的评价语,学生在不露痕迹的指导中,掌握了朗读的技巧,加深了情感的体验。
5、讨论热烈、互动精彩。
在课堂上,即使是平时很少发言的同学,也能说上一两句。特别是当谈到设计“人”字形线路时,许多孩子上台充当了讲解员,又是比,又是画,又是当火车演,通过他们生动的讲解,形象地演示了火车爬上青龙桥的情景……不时,有同学质疑,马上有同学为他解答,从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知识,孩子们交流着彼此的情感和经验,学得不亦乐乎。在这堂课上,人人是老师,人人是学生,我,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了。我不敢说,这就是一堂成功的课,但我却十分肯定地知道,这堂课充满了感情的交流,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在这堂课上,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孩子需要这样的课堂,因为,在这里,他们个性飞扬!
当然在教学中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1、课堂上,注重挖掘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卓越才能,但是没有延伸到对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崇敬。
2、在处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的两部分内容时,我尽管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学生也理解了设计的巧妙,但是对于詹天佑的设计,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赞叹之情。在教学“设计人字形线路”时,学生并没有提出,为什么要设计人字形线路?设计这个线路有什么好处?要是能结合“连外国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这个内容,以及当时的施工条件来看詹天佑的设计,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就会水到渠成。
3、最后的创意表达,拓展思维,由于时间的关系
《詹天佑》教学反思3
1.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为主线,贯穿整堂课。在教学中,紧扣“杰出”和“爱国”两个点,通过反复朗读中心句,层层深入,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
2.我采用了画示意图、Flash课件辅助等方法,帮助学生体会詹天佑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对詹天佑在开凿隧道时,能根据不同的地形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对青龙桥附近“人”字形铁路的设计啧啧赞叹,对詹天佑的杰出才干敬佩不已。
3.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例如在让学生读“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这句话时,我启发学生用相关的词语送给詹天佑。于是孩子们妙语连珠似的说出了一连串的词,如“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不分昼夜、起早贪黑”等。积累就是为了运用,这样的训练,较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注重对学生进行写的训练。在学生充分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之后,我把全文提炼成一首小诗,配乐朗诵,把全课推向高潮。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难度的要求:或续写这首诗,或写几句给詹天佑的心里话,或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从学生的'练习反馈来看,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诵、富有创意的诗文、发自肺腑的心里话可以充分证明,这个训练是有效的,一方面检验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一方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朗读与写作能力。
然而,由于詹天佑所处的时代已经久远,所处的特殊的历史背景学生难以理解,因此大大削弱了学生对詹天佑“爱国精神”的深刻体会。在教学过程中,我自我感觉没能让詹天佑走入学生的心里,有些教学设计只是浮于表面,没能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崇拜詹天佑是个“爱国”的工程师。这一点让我深感憾,同时也非常困惑。课后,教研员以及兄弟学校的老师也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也有不少老师提到了这一点。这段日子以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但始终没有解决的良策,让我很是苦恼,并一度在潜意识里很“抗拒”詹天佑,甚至有了消极放弃的念头。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12月31日,我校邀请了苏州市名教师、常熟实小的洪溜老师来上示范课。她上的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我被她对教材的深刻理解所打动,被她的诗情画意所吸引,被她的精妙点拨所折服,被她的激情朗读所震撼。课后的闲聊,竟让我茅塞顿开……
洪榴老师告诉我,她刚开始备课时,毫无头绪与思路可言。头一回试上,被人全盘否定。在难过之余,不服输的性格支撑着她坚持下去。她苦苦钻研教材,还从网上搜索《呼兰河传》细细阅读,想在书中寻找突破口。
洪榴老师又接下去说:“我终于知道我要给予学生的是什么了!”课堂上,在一段凄婉又悠扬的音乐声中,教师激情朗诵。我感觉洪老师不仅是在读课文,更是在读萧红,在读萧红坎坷的一生;不仅是在教课文,更是在用课文教学生怎样阅读,怎样品词析句,怎样面对人生……洪老师的朗读,使萧红的形象以及她的人生态度牢牢地刻在每个人的心坎里。
洪榴老师对教材的正确把握,以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我深深地折服。作家萧红坎坷的人生经历,以及她所处的动荡的社会环境,都是现在的学生所难以理解的。但洪老师通过引进《呼兰河传》的片段、剪辑切合主题的音乐等方法,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作者的世界,走进她和祖父共有的园子,走进作者与祖父的爱与欢乐中。如此,课文的难点,也就不攻自破了。
反思我在备课时,仅仅局限于文本、教参,我对詹天佑的了解也仅仅是课文中的描写,对詹天佑的爱国精神与杰出才干知之甚少。试想,如果教师都没有深刻地理解把握教材,又怎能让学生深入地感悟品味人物呢?如果现在再让我重新备课,我会利用一切资源,通过多种渠道,去真正“认识”詹天佑,了解詹天佑的生平事迹,从他在接受修筑铁路任务时的义无反顾,去感受他的“爱国”精神;从他在勘测线路中的一丝不苟、亲历亲为,去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从他在修筑过程中克服困难的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中,品味詹天佑的“杰出”和伟大的“爱国”情结。我深深地明白了:教师只有自己被打动,才有可能让学生受感动。我想: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补充一两个真实的、感人的故事,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到詹天佑的崇高品质,让学生真正动之以情。此时,洪溜老师的话又索绕在我的耳畔:“多少次啊,我在电脑前热泪长流,萧红坎坷的人生经历深深打动了我。她一生久经磨难,但在她的文字当中,却洋溢着幸福与快乐,充满了爱与亲情。根本找不到丝毫的悲伤与愤世嫉俗。她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怎么不值得我们学习?我想用这种思想,来感染我的孩子们,这一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不错,在课堂上,学生们禁不住热泪盈眶,这正是深深打动他们的地方。
《詹天佑》教学反思4
《詹天佑》这篇课文以人物姓名为题,重点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主持修筑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说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表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学习文章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
在课上,我围绕文章的中心词“杰出”、“爱国”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索,让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这样在学生的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探究的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在学生互相讨论、合作、欣赏中增强学习自信心。
在课堂上,我力求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与参与者。比如在与学生探讨两种开凿法时,既注意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又注重适时的点拨,学生在读读、说说、画画、看看中明白了两个隧道的掘进方法,体会到了詹天佑工作的细致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他深入实践、新的.思维。
通过画图,再现了火车在“人“字型线路行驶的情形。就这样,学生的疑难全在读书和动手实践中水到渠成地解决了,课文的重点也得到了突出。在第四自然段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边读边做标记,用“当我读到________,我感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进行回答。在读中理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质疑、解疑的能力,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这一课教学我的重点是:
1、生字、新词。
2、重点语句的理解。
3、背诵4、5、6自然段。
《詹天佑》教学反思5
《詹天佑》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主要写了詹天佑主持修筑第一条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才能。
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完这篇课文后,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 声形色并茂,情景意交融
电子白板走进小学语文课堂,确实给一支粉笔一张嘴,上课从头讲到尾的小学语文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我们学校地处偏僻,在兰州城的最西头。学校这块电子白板,还得益于远程教育项目的落实才安装上。作为电脑爱好者的我,同时又管理学校网络,上部分信息技术课,还是高年级语文老师,我特别喜欢使用白板。不仅是因为它很清晰,更主要的是它的交互性让语文课堂可以更加生动多彩,情境横生。去年8月,我又有幸参加了省电教中心在省党校组织的全省数字
化教学系统培训大会,在会上明博集团和科大讯飞公司为我们配发了优课数字化教学系统和畅言数字化教学系统,并进行了培训。这两套系统结合电子白板以后,可以实现很多功能。可以说真正实现了电子白板的一板多用功能。使小学语文课堂声色并茂,情意交融。回来后我及时对本校青年教师和周边教师进行了培训后,便在平时的教学中在电子白板上探索使用这两套数字化教学系统。今天《詹天佑》一课我就主要使用了这两套系统,再加上白板自带的一个软件,我20xx年自己制作并获全国一等奖的flash课件《詹天佑》,使这一课真正脱离了多少年来一直使用的黑板,实现了白板的一板多用。我有意识地将电脑显示器关闭,所有的操作:课文出示、生字学习、情境朗读、动画播放、板书、评价等全部在白板上操作并实现。这可以说是我一次大胆的尝试,是一次对多年依靠黑板教学方式的颠覆,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二、 紧扣文本,自读自悟,使用白板,交流所得。
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变教师的讲为学生的练,而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唯有多读,才能理解,才会运用,才能潜移默化地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坚持让学生在“读中去理解,在理解中去读”。这样一读,不仅大大节省了教的时间,而且增加了学生自己读课文,体会文中思想感情的机会。通过
推敲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边批注,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画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白板上勾画谈感受,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充分体现了白板的交互性和优越性。本节课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白板上紧扣文本,画重点词句,谈自己理解。以往我们采取的方式都是学生在书本上画,这样有一个缺陷就是自己画的词句别人看不到,闭门造车。想法与别人交流时,别人看不到你抓的是哪几个重点词,哪个重点句,所以会形成交流的障碍。现在有了白板,彻底改变了这一情况。本节课开始学生较为拘束,后来放开后,很多学生都愿意上白板把自己的学习成果画出来、谈出来与大家交流,因为白板对他们是一个新鲜事物,对他们有吸引力。有些学生还及时补充了别人画的句子中理解不到位的地方。整堂课随意、灵活,很有新意。
三、 数字化教学系统使白板如虎添翼。
本节课电子课本我使用了优课数字化教学系统中预置的电子课本资源。之所以选择它的原因是,优课的电子课本可以随意放大、拖动、而畅言的电子课本单击的默认操作是点读,课上我主要是让学生在电子课本上勾画重点词、句,然后谈理解和感受,不需要点读。而在调入图片,画隧道示意图时,我使用的是畅言数字化教学系统,畅
言的白板界面友好,操作简便,资源扩展性强,特别适合语文学习中交互使用。在板书和小组合作评价打分上,我使用了畅言数字化教学系统的随写板功能,畅言的随写板一共设计了三块,分别在白板的左、右和下面,而且互不影响,书写内容也可一直保留,写不下时可以放大,写满一板后还可以再接着写第二板。所以在上课中,我用时调出,不用时及时隐藏,特别方便。在操作白板的过程中,我将用过的资源直接关闭或最小化到桌面任务栏,白板上只留下我当时需要的,如果不需要就只留白色,这样就不会使个别自制力差的孩子分神。这使我想起传统的黑板,往往在上面写什么东西都需要提前想好,写多了你写不下,写少了学生理解又不行。板书写在黑板上,不能隐藏,整堂课都挂在上面,有时还干扰学生的注意力。最让老师伤心的是,擦除黑板上粉笔字时,粉笔灰满天飞,很多都被我们可爱的老师“吃”了,长此以往,对身体很不好。所以白板的运用真的是一种进步,值得推广,值得大力倡导我们大家都用起来。
四、 生字学习找到新途径、新方法。
本节课我在导入新课后安排了一个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生字环节,复习时我请一位同学上台,使用白板自带的软件书写了“庸”字。写之前在学生考虑的时候,我很快从白板自带的资源库中拖拽出一个田字格来放大,挪动到屏幕的中间。就这一点传统的黑板是无法做到的。
这个字第七画学生容易先写成竖,在李梓涵同学写完后还有很多学生认为她写的是错的。在她写的时候自己的身体遮挡了写字的笔顺,大部分学生没有看清楚。有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更是连看都没看。写完后我使用白板的回放功能播放了刚才李梓涵同学书写的过程,有意思的是她在写第三笔时中间停顿了一下,也被白板敏锐地抓住了,在课上还引起了一阵偷偷的.笑声。将同学写字的过程瞬间变成孩子们爱看的动画,即有趣又起到了复习的作用。然后我用畅言数字化教学系统的划词搜索和自动识别功能,很快调出“庸”字的正确笔顺,给学生一个正确的知识。生字笔顺基本上都是用flash制作出来的,如果平时做一个字的生字笔顺,是比较费事的,但畅言数字化教学系统内置了大量的汉字笔顺,基本上涵盖了小学语文的生字教学。传统的黑板上要讲这样一个字的笔顺,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枯燥乏味。畅言数字化教学系统中还预置了大量生字的读音、组词等知识,因为这一课重点不是学生字,所以我只是牛刀小试地展示了一下白板功能强大的生字教学。
五、关键问题的解决在白板上更是如鱼得水,轻而易举。
本课的难点在于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的开凿,以及人字形铁路的设计。它是詹天佑智慧的结晶。文中只是只言片语的几个字,但真正理解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很难的。
《詹天佑》教学反思6
《詹天佑》这篇课文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课例。课文内容丰富。叙事较为简炼,虽文章开篇点题,中心思想一读便知,但由于文中所写的事件距今天已将近一百年,学生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是十分陌生的,对居庸关、八达岭、青龙桥附近的地势,也只能借语言文字去想像。所以如何使学生动情,受到詹天佑爱国思想的熏陶,激起爱国情感,形成立志学习的动力,就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育家叶圣陶说:“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因而,教学本课第一步可以顺着作者的思路读,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之情,把课文读通读熟;第二步指导学生“美读”课文,积淀情感。即理清思路,美读熏陶。
一、顺着思路读,读熟课文
(一)整体初读,读通课文
这一步的学习形式为自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可思考下面的问题,初探作者的思路:
①课文主要写詹天佑的什么事迹?②先画出最能概括中心思想的句子,再完整地概括出中心思想。③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修筑铁路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④在修筑过程中,詹天佑是怎样克服困难的?
(二)部分精读,读熟课文
这一步指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中心思想的,顺着作者的思路精读重点内容;结合朗读,体会詹天佑的思想感情。
1、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思考:①帝国主义国家要挟清政府的目的是什么?②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以后,国内外的反映怎样?谈谈你对不同反映的看法。
2、指导朗读下列句子,让学生深入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①“帝国主义者完全想错了……詹天佑就是他们中间的一个。”“完全”、“中间的一个”可重读,整句话语气稍重,语速适中,要读得铿锵有力,以回击帝国主义者的要挟。②“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咱们”、“争了一口气”重读,整句话读得可稍轻快,表达出全国人民的喜悦、自豪之情。
3、默读第4、5、6自然段,思考:①勘测线路时,詹天佑是怎样克服困难的?②针对居庸关、八达岭的地势特征,詹天佑是怎样采取施工方法的?③青龙桥附近的山势坡度特别大,詹天佑是怎样解决火车爬上陡坡的?
各自然段重点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
〈1〉“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失掉信心。”这是第4自然段中的'句子。可抓住“第一条”、“一定”、“失掉信心”这些词语,指导朗读,整句话要读得坚定有力,由于是“想”的内容,声音不宜过高。
〈2〉默读第5自然段,可先理解“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中部凿井法”的意思,再启发学生想像居庸关,八达岭的地势,画一画各自不同的施工方法,体会詹天佑敢于创造的智慧,最后朗读。
〈3〉看插图叙述第6自然段的内容,启发学生画“人”字形线路,想像运行情况。
二、指导美读,积淀情感
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是课文的重要部分,其“美读”训练如下:
1、老师可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塞外恶劣的天气、险象环生的地形,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动之以情,引起情感共鸣,然后让学生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就会体会到有关詹天佑的情景: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在油灯下绘图、计算;遇到困难,神情严肃而又充满必胜信念。
2、在朗读课文第5、6自然段之前,可针对居庸关、八达岭、青龙桥附近的地势,让学生想像坐火车穿越隧道、运行在“人”字形线路的情景。“带头”、“常常”、“一起商量”包含着对詹天佑工作精神的赞扬。读到这些词语,学生对詹天佑的敬爱之情就会油然而生,语气随之加重,语速随之平缓,达到声情并茂的境界。 精 品 资 源 下载
《詹天佑》教学反思7
《詹天佑》一文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
在教学本文时,我着重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感悟描写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教学的重点,把理解两种开凿隧道方法的好处以及体会“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妙处作为教学的难点。目的就是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因为课文讲的是清朝末年的事情,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因此,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课前,我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或看相关的课外书籍,以便对詹天佑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有较多的了解,同时也考虑到有些学生条件有限在学案上为学生准备了有关詹天佑的资料和修筑京张铁路的背景资料。上课开始时,我首先让学生交流詹天佑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接着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詹天佑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接受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然后,着重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开展讨论:一个中国工程师在自己的国土上主持修筑一条铁路,为什么会引起国内外的轰动?通过讨论,让学生充分感悟到:詹天佑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顶着重重压力,不怕种种困难,毅然接受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是受命于危难之际,为中国人民争一口气的壮举,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最后,引导学生了解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为了方便学生理解这个问题我把它分解成以下三个小问题让学生思考。
(1)在勘测线路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他是怎样说、怎样做的,为什么能这样做?
(2)在开凿隧道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
(3)在青龙桥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在让学生理解、思考以上三个问题时,我采用了朗读和画示意图的方法,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施工的情况,同时,在黑板上画出施工的示意图,边画边向学生讲解,让他们思考和讨论个中的妙处,这节课在我的带动和引导下,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高涨,特别是学困生,他们对示意图充满兴趣,然后,我有意请平时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孩子上讲台,到黑板上再次画出示意图,并向同学们讲解图意,让他们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这节课,他们学得非常高兴,学得非常主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虽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学得非常高兴,但是在完成“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个问答题时,学生不能将自己的理解组织好语言流畅地表达出来,教会学生组织语言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方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要把教课文变成教语文,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詹天佑》教学反思8
《詹天佑》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是德育教育的好教材。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很能说明问题。而开凿隧道,只选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和长度长的八达岭两处记叙,很有代表性。
执教了这篇课文之后有这样的几点反思:
一、开头,在音乐的渲染下,在教师语言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对于教学难点的处理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这篇课文理解的难点就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这两部分内容。这两个技术性比较强的问题教师采取了直观教学的手段,让学生画示意图和观看课件动画。
三、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情感体验还不是很深刻,学生的回答也还是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谈得也比较泛泛。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尽管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但是读的时间和遍数还不是太充分。阅读教学还是应该以读为本,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前提下,去感悟,去体验,学生自然容易“书读百边,其义自见”。
2、在处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的两部分内容时,我尽管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学生也理解了设计的巧妙,但是对于詹天佑的设计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赞叹之情。在教学设计人字形线路时,学生并没有提出,为什么要设计人字形线路?设计这个线路有什么好处?要是能结合“连外国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这个内容以及当时的施工条件来看詹天佑的设计,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水到渠成。同时这到激发动机时入情。而且在整堂课中教师都很有激情,在语言上努力打动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四、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课标中强调的以学定教,通过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从而达成共识、共享、也是教给了学生一种读书的方法,即联系上下文。
最后的创意表达,拓展思维,没有给学生很多的时间去思考,去讲,学生的情感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我明白了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独特之处,要针对文章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
《詹天佑》教学反思9
本文是写了中国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事迹,学习本文,资料的收集很重要,因为詹天佑所处的年代很特殊,所做的'事情也很特别,要突出本文教学重点:了解到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就不能不提一提当时的背景,而这是理解上的难点,光靠文中第二自然段所提到的内容是不够的!当时课堂上有学生提出这个问题,幸好京张铁路不满四年竣工,否则清政府都被推翻了,那该怎么办呀?
这是一个附带的小问题,反映出学生常识知识不够,首先推翻请政府的是什么人?铁路对谁有益?其次不论上哪个政府都不可能做一件违背于国于民有利事情的!通过老师这么一点拨,学生经过这么一个过程,使得他们进一步明确了资料搜集工作的重要性!当然收集信息很重要,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很重要,在今后教学中也要注重这方面的培训!
【《詹天佑》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詹天佑教学反思09-28
《詹天佑》教学反思09-25
《詹天佑》教学反思(精选)07-10
[精]《詹天佑》教学反思07-06
(精)《詹天佑》教学反思07-10
詹天佑教学反思15篇09-01
《詹天佑》教学反思(15篇)10-04
詹天佑教学反思(15篇)10-20
《詹天佑》语文教学反思09-19
《詹天佑》教学反思(经典12篇)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