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蜀道难教学反思

蜀道难教学反思

时间:2024-11-03 10:52:5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蜀道难教学反思(通用3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蜀道难教学反思(通用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蜀道难教学反思(通用3篇)

  蜀道难教学反思1

  《蜀道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第二单元的第一首诗歌。教材按照时间顺序,从必修2引入了古代诗歌。所以这节课将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赏析,进一步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从而对学习这单元的其它诗歌以帮助,还为学习必修4中的宋词打好基础。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空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汪洋捭闽,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

  高一的学生,阅读的古体诗并不多,加上诗歌本身比较抽象难懂,学生可能会产生畏难心理,对课文不感兴趣,读不下去,或者虽能读下去,却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而已,难以抓住重点,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

  基于学生对诗歌的诵读及理解上的困难,我将这堂课定位为诵读教学课。决定从两方面来进行教学:一方面在于从把握情感、掌握停顿、理解内涵三个有着层层递进关系的角度指导学生如何诵读和感受一首诗歌。另一方面在于梳理《蜀道难》的写作结构和表现方式上的特点。而这两条线的交汇之处就是诗人“李白”。第一条线属于“表”,第二条线属于“里”,正是如此,让学生表里结合的去理解,去感受大诗人李白之“大”。在授课过程中,采取多样的诵读方式来把握诗歌,让学生从多方面接受朗诵这一艺术表现手法,进而能够主动的去诵读。这样既起到引导学生敢于诵读的作用,又能够有一定深度的理解诗歌。

  对教学流程、教学目标我觉得设计的'是较为合理的。从课堂气氛与学生反映上看,也能体现新课程的要求。在课堂教学后,我设计了一份学生调查问卷,对本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一次调查。问卷中我设计了如下问题:

  1、听课过程中能否领会教师的教学要点?

  2、通过教师的课堂分析及诵读指导,是否能把握诗歌的情感?

  3、配合多媒体(音频播放)进行诵读教学,是否有助于对课文的学习?

  4、结合实例讲解,引导同学感知,对古诗朗诵的学习是否有所进益?

  5、通过《蜀道难》的学习与作业,是否对李白形成较系统的认识?

  6、你对这堂课的整体评价如何?

  通过调查问卷及评课时其他教师的批评意见,我认为本堂课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课堂主线不够清晰,由于设计了两条主线,课堂时间又较紧,就使得一些内容教得不够透彻,欲面面俱到,反面面不到。二是,诵读教学使用的方式多样,但学生的诵读兴趣与诵读能力被调动得还不够,应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诵读。三是,对于诗人李白,在课堂教学中虽有涉及,但预期的作用没有很好达到,仅仅作为线索与材料来使用,学生对其整体印象不够深刻。

  蜀道难教学反思2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李白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象、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描绘了秦人入蜀道路上所见的瑰丽奇险的山川景色。全诗以强烈咏叹方式凭空起事,继以古代传说和险峻的山水景物。以大开大阖大起大落跳跃式的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流动之美,给人以涤荡心灵震撼之感。全诗风格豪放气势磅礴,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独特而丰富的.想象力。

  由于学生实际情况,学习本诗在诵读及理解上都有较大困难,我将这堂课定位为诵读为主讲授为辅的读讲课。着重从两方面来进行教学:一方面在于从把握情感、掌握停顿、理解内涵三个有着层层递进关系的角度指导学生如何诵读和感受这首诗歌。另一方面在梳理《蜀道难》的写作结构和表现方式的特点上着眼。两条线交汇于诗人“李白”,从诵读和理解方面进一步认识李白。第一条线属于“表”,第二条线属于“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表里结合地去理解,去感受大诗人李白之“大”之“奇”。授课时用各种诵读方式反复吟诵,把握诗歌的内在精髓,让学生从多方面感受其艺术表现手法,进而能够主动的去诵读。这样既起到引导学生敢于诵读的作用,又能够有一定深度的理解诗歌。

  总的来说,这堂课还是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从课堂表现和学生反映来看,也基本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但我觉得还存在几个问题:一是,课堂主线不清。采用了双线结构显得比较复杂,课堂时间有点不够用,一些内容很难深刻挖掘。二是,采用多种方式诵读,表面上丰富多彩,但学生却兴趣并不大,应给学生更多自己诵读的时间为宜。

  蜀道难教学反思3

  花了三个课时把《蜀道难》讲完了,回顾这几课时,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本文放在了诗歌单元,因此,鉴赏诗歌并把鉴赏的心得如何表述出来是学生学习本文的重点也是本文的难点。在此目标基础上,我确立了诵读——熟读——研读——分析艺术手法——扩展提高的教学模式,前两节课在内容研读上学生把握的较好,可是在让学生利用共同归纳出的艺术手法去解决问题时,就卡壳了。我要求学生试从内容或形式上分析一下几个问题:找出本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找出文中你认为在语言上最好的句子,找出表现手法上最好的句子,找出你认为最能说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句子。大部分学生能找出来,但在表述时却泛泛而谈,甚至有同学说“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确诗歌妙就妙在它的“意”上,可是在课堂上我们鉴赏诗歌带有很强的功利性,那就是向高考看齐。细细反思这堂课,我觉得或许这样上更好些:在第一课时让学生自由诵读时,在黑板上列出下列问题,让他们思考,估计会有大部分学生答不出,那么借此机会我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听课时,想必会多关注一些。

  “教学相长”,一个人的成长总是在不断的尝试中长大的。

【蜀道难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鲸》教学反思鲸鱼教学反思08-04

《学会反思》教学反思11-17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6-01

教学反思06-08

教学的反思09-22

经典教学反思07-15

教学反思05-25

《》教学反思05-16

《检阅》的教学反思 检阅教学设计及反思07-20

《白杨》教学反思 白杨教学反思简短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