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上下》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下》教学反思

时间:2022-01-09 09:37:4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年级数学《上下》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下》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数学《上下》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下》教学反思1

  在听课之前我看了教材和《课标》知道了《上下》是北师版第一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3、出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4、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密切,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夏老师上课情景再现:

  在上课之前呢,夏老师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在大森林里住着一位树爷爷,他善良慈祥,待人友善。在森林里有很多的好朋友。今天啊,树爷爷生日了,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来为树爷爷过生日了。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有谁来了,好不好?

  生:好。

  师:有谁来为树爷爷过生日了啊?

  生:小鸟,小兔子

  师:有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的观察力。请小朋友观察下它们站在哪里?在干什么呢?对自己的同桌轻轻的说一说,等下老师请一位小朋友来说一说。

  生:兔子站在树底下,它还给大树爷爷送来了红萝卜。

  生:小鸟站上树上为树爷爷唱歌。

  师:小鸟和小兔子一只站在树上,一站在树下。它们站得位置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认识位置与顺序中的“上下”。师:小朋友们,请你们再认真观察下小鸟和小兔子的位置。想一想:“小鸟在小兔子的哪面?小兔在小鸟的哪面?”这两个数学问题。然后轻轻地和自己的同桌说一说(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生1:小鸟在小兔子的'上面,小兔子在小鸟的下面。

  师:还有那些小朋友会说的?

  生2:小鸟在小兔子的上面,小兔子在小鸟的下面。

  在教学设计上夏老师安排了“我说你摆”这一游戏环节,师生互相配合,我说位置,学生摆,摆完后看看自己摆的,同学摆的,和老师说的一不一样。学生的积极性较高,这一环节是气氛最活跃的环节,学生在玩中体会上、下的位置顺序。本节课夏老师注重了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同桌互相观察同桌的身体,结合身体上的东西说说它们之间的上下位置关系。学生找的很准确,有的是我也没想到的,可见学生的观察能力强。我觉得这节课学生的状态比较好,数学语言准确。

一年级数学《上下》教学反思2

  本次磨课课例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上下》。初看教材,感觉内容比较简单,学生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及认知基础,教学应该相对轻松。但是通过不断地解读教材、上课议课、修改教案,发现看似简单的一节课,教师要想讲清楚,使学生真明白,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经历多次备课,反复磨课,使我意识到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就在于:对教材及学生的充分解读和了解。

  一、对教材的解读使教师明白教什么

  从表面来看,本节课就是让学生会用“上下”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师不教,学生也会。其实深入解读教材,发现简单的表面下面蕴含丰富的教学内容。

  在最初的教材解读中,我们对教材的解读有以下几点:

  1、《上下》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是小学阶段学习有关“位置”内容的起始课,根据学生日常积累的经验来看,在描述物体位置时“参照物”容易被忽视。因此,本节课让学生感受在描述物体位置时“参照物”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2、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及“上下”位置的相对性,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因此,在新授环节,设计让学生用“上下”说物体的位置,并关注学生用不同参照物说2个物体的位置及理解3个物体时“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我自认为对教材的解读已经够全面、深入了。但是通过第一轮的磨课,老师的指点,发现在对教材的解读中缺少让学生通过“同一参照物描述不同物体位置”的理解。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能“想当然”,必须塌下身子仔细研究、反复琢磨。因为教师对教材的解读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一个教师只有把教材吃透了,才能明白教什么,才能灵活变通教学方式,用最少的时间给学生以最大的收获,呈现一个饱满、有效率的数学课堂。

  二、对学生解读使教师清楚怎样教

  在对教材分析、解读的基础上,我对新授部分设计了4个环节,一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二是为了体现问题设计的层次性。

  第一个环节:说位置。让学生自由说说“南京长江大桥”图中3种交通工具的位置,主要为了让学生说清“参照物”,注意语言完整。第二个环节:同一参照物说位置。出示:( )在火车的( )面。让同学们都以“火车”为参照物描述了不同物体的位置。第三个环节:不同参照物说2个物体的位置。如:“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就在汽车的下面”。第三个环节:不同参照物说3个物体的位置,体会“上下”位置相对性。出示:火车在( )的( )面。使学生明白:因为比的参照物不同,火车相对于汽车在下面,相对于轮船在上面,位置是相对的。

  我设想的是将新授部分讲的细一点儿,让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逐步体会“同一参照物”“不同参照物”“上、下”相对性。使之,有条理、分层次,学生掌握的扎实一点儿。但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学生在教师没有要求的情况下,用“上、下”说交通工具的位置说的很好,虽然学生没有意识到什么是“同一参照物” “不同参照物”“上、下”相对性,但学生会不自觉的应用。如果一旦给学生架设问题的框框,学生并不能如我所愿。有的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并按老师的要求说出交通工具的位置,这样势必要加强教师引导的强度及学生反复说图的次数。使“南京长江大桥”图承受太大的`教学压力,教师引导的累,学生理解的累,拿着一幅图反复的描述,使学生逐步丧失学习的兴趣。

  一节课的落实,不是老师主观设计出来的。而是要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的。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让他仿照老师的例子按照“同一参照物”“不同参照物”“上、下相对性”来说图中物体的位置,他们感到很困难,不知道如何去说。学生并不能体会教师分层次的教学设想,他们只会感到:我刚才已经说出这3种交通工具的位置了,为什么还让我说。有的学生甚至怀疑我刚才是不是说错了,所以老师还一直让我说。

  在对学生充分解读的基础上,将新授环节的“南京长江大桥”图设计为通过学生的发言,教师帮助、引导学生提炼、小结,让学生初步感知“同一参照物”“不同参照物”“上、下”相对性,再通过后面的练习逐步深化学生认识。这样化繁为简,减轻了学生的压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参与数学学习。

  总之,教师对教学策略、教学方式的选择、设计,都要建立在对教材、对学生充分解读的基础之上。否则,我们的课堂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年级数学《上下》教学反思3

  《认识上下》这一知识点孩子们并不陌生,他们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这节课的重点是会用“上下”完整地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体会上下的相对性。难点是摆在中间的物体,如何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即某某在谁的上面,又在谁的下面。

  在课堂教学中,先是两只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树上的松鼠,地上的兔,描述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再教学三只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树顶上飞来了一只小鸟,训练学生完整地描述小鸟在谁和谁的上面,兔在谁和谁的下面,同时说清松鼠既在谁的上面,又在谁的下面。最后出示四只动物让学生同桌互相交流。特别提醒学生在表达位置与顺序时,要注意不能单纯地说谁在上面,谁在下面,应该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严密性。

  本节课我还注重了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教室中找一找上、下,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都很强,说得非常好。我又利用身边的素材,让孩子用文具盒、橡皮、铅笔和数学书进行物体的位置关系的交流,并组织我说你做的游戏加深理解,效果也不错。我觉得这节课学生的状态比较好,数学语言准确,教学目标达到了。

一年级数学《上下》教学反思4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前,大多数教师都会觉得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接触“上、下”的位置关系,应该都懂了,但学生对“上、下”的位置关系了解的并不如想象中的好,他们只是表面的感知,一种比较浅显的理解。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只要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积极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小游戏,如:摆一摆,拍手游戏等,教学中教师就会发现,学生非常喜欢这些小游戏。这些小游戏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更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又使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 事实证明,教师对任何一个知识点的教学设计,都不能掉以轻心,要持严谨的态度对待,即使是再简单的问题也要认真落实,否则会出现越是简单的问题越容易出错的现象,那样对今后的学习会造成更大的影响。

一年级数学《上下》教学反思5

  为了让学生比较深刻地认识物体的上下位置,我把本节课切入口放在了学生十分熟悉的生活习惯上。“我们吃饭时饭桌上放的是……。因为学生已经有了这些常见生活经验,所以与上下的认识结合起来就容易理解。然后我让学生指着五官说位置关系,学生们说眉毛在上面,眼睛在下面,但是还不能很好的.说出眉毛在眼睛的上面,眼睛在眉毛的下面。为了顺利引出学生会自己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我故意引出错误的语句,“眉毛在上面,你们听,眉毛在头发的上面”学生一听,就乐了,马上反应过来,“不对不对,眉毛在眼睛的上面”就这样,学生会自己说出“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这样设计能马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状态中,激发学生的思维。

  但在讲授主题图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一会儿说火车在上面,一会儿又说火车在下面。由这个问题导引导学生理解“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让学生体验由于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知道上下是相对的,有的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还需要进一步的辅导和练习。

一年级数学《上下》教学反思6

  教学内容:上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是重点;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是难点。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大自然奥妙无穷,发生了许多许多有趣的事情。松树林里有一棵茂盛的大松树,树上结满了松籽,饱满的松籽引来

  了一只可爱的小松鼠,它来采松籽。这时,从远处飞来一只小鸟,站在树枝上不停地唱歌,树爷爷问小松鼠:“你

  的上面是谁呀?”“你的下面是谁呀?”

  二、掌握新知、合作探究

  活动一:先出现小鸟和小兔图,把松鼠从情境中去掉,重点观察小鸟和小兔的上、下位置关系。

  (学生小组活动,充分自主地说出小鸟和小兔的位置关系)说出谁在谁在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1、再出现三个小动物的位置关系(电脑显示)。(通过小童话剧的情节揭示小动物位置关系的相对性,老师扮演松

  树爷爷说:“小松鼠,你的上边是谁呀?”学生扮演小松鼠说:“我的上边是小鸟”。(在这里老师要强调学生语

  言的完整性)

  “你的下边是谁?”

  “小兔的上面是谁,下面是谁呀?”

  “小兔在小鸟的哪面?”

  “小鸟在小兔的哪面?”

  “小松鼠,你在小兔的哪面?”

  “小松鼠,你在小鸟的哪面?”

  2、大家小组合作,在一起讨论一下,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如果小松鼠和小鸟交换位置,又该怎样呢?

  3、如果森林的医生啄木鸟也落在这棵松树上,该怎样描述这些小动物的位置呢?(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完成)

  活动二:摸鼻子,眼睛游戏

  学生用右手食指指住鼻子尖,老师喊让学生自己摸,喊:“嘴巴!”学生指嘴巴,老师喊“眼睛”学生摸“眼睛”

  ,摸完以后同桌说出“眼睛”“鼻子”“嘴巴”三者的关系。(自由发言)。

  活动三: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生活中的上、下位置关系。

  活动四:请同学们说一说教室中物品的上下位置关系。

  三、巩固练习、扩展思维。

  1、说一说65页3题(投影片)

  2、请你分房子(第65页的4题)(设影片)(要求把确定的位置与简单的推理结合起来)

  3、第59页的5题:小红住在小英楼上,小英住在小兰楼上,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观察”“说一说”“摆一摆”等活动,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小动物及其物体上下的位置关系,也已经

  体验到:一个物体的上下位置不是绝对真理的,而是相对的,并且还可以变化。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这样上下关系的例子,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我们身边的数学吧!

【一年级数学《上下》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04-15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03-08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05-11

数学教学反思05-03

数学的教学反思04-01

数学教学反思08-22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文04-14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04-0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