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反思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教案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教案反思1
设计意图:
在今天的信息时代里,广告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而又非常喜欢的一个内容。在陶行知先生看来,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在新《纲要》中,有多处强调,幼儿园的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去进行,“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因此,幼儿园的课程不仅应选择幼儿的生活作为教育的内容,而且应通过幼儿的生活来进行教育,生活既是教育的内容,又是教育的途径。而广告就是来源生活,对于幼儿来说有一定的直接经验,容易进行交流。但他们对广告的了解是无意识的。通过活动能帮助幼儿认识广告与现代生活的一些关系,并可以培养幼儿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广告,使他们对周围事物产生兴趣。
2、初步了解广告的一些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外出参观,和家长共同收集各类广告。
2、部分广告宣传单、录像、报纸、画等。
3、幼儿熟悉和喜欢的玩具、食品。
活动过程:
一、观看超市广告宣传单
1、幼儿各自观看广告宣传单。
2、问:你们看到了什么?为什么要有这些广告?
3、小结:看了这些广告后,我们就知道商店里有什么商品可以买。广告能使所有人知道,这些商品都是怎样的商品。
(评:以观看超市广告引出交流的主题对幼儿来说既熟悉又新鲜,激发了他们对问题提出有关经验的联想及主动思考的积极性。)
二、了解广告特点
1、幼儿观看广告。(观看若干广告录像片段)
2、问:看了广告,你想去买什么商品,为什么想去买?
你记住了那个广告?为什么记住它?
3、小结:广告还能让大家都知道商品好在那里。一个好的广告能让大家都喜欢它,记住它,想去买它。
(评:借助媒体这一动态情境使幼儿更富有充实感地去接受新的信息,唤起幼儿积极地用已有的经验去理解和把握新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并产生好奇、疑问,进而使他们勤想、好问、乐于交流。)
三、说说我知道的广告
引导幼儿交流有关广告的各种经验。
1、问:除了能在这些广告宣传单以及电视里和收音机里看到或收听的广告以外,你还能在哪里找到广告。
2、幼儿相互交流广告的种类。
3、幼儿集体交流信息,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各种广告。
问:“谁向大家介绍,你在哪里找到广告?它告诉大家些什么?”
4、小结:其实能在很多地方找到广告,报纸上、杂志里、车厢中、街上、灯箱广告、商店门口……这些广告能让大家随时随地了解到商品的信息。
(评:这一环节注重了信息交流的双向性,即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信息及时得以回收、整理。同时在这充满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进行交流讨论,让每个孩子都有独立思考和讨论的空间。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和幼儿主体的'关系。教师对孩子的启发引导方面把握的很好,切合幼儿的实际水平,让孩子敢说、敢做,探索欲强,激发了幼儿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新纲要》的精神。)
四、设计广告语
1、为了设计出更好的广告,就出现了一种新的工作———广告设计
2、现在,我们也来做广告设计师,用一句好听的话来介绍商品。让大家一听就喜欢它,记住它,想去买它。
3、幼儿设计广告语。
选择一件自己感兴趣的实物,观察后,为它设计广告语。
4、请几位幼儿向大家介绍他们自己的广告语。
(评:幼儿在创编和设计广告语的过程中,将所获得的知识经验信息再一次进行整理和回收,促使幼儿在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等个方面形成整合发展的动能,全面提高幼儿的各种素质。)
五、延伸活动:
1、带领幼儿外出寻找、观察。
2、准备各种材料,幼儿自发画、编、创作广告。
活动反思:
孩子生活的社会系统为孩子提供了多样的让孩子有机会成长的刺激,而这一交流型教学内容的选择正是来源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而又非常喜欢的素材,幼儿有一定的直接经验,容易进行交流。但他们对广告的了解是无意识的、片面的、不完整的,因此选择此教材内容能使幼儿有机会完成其所参与的活动,完善已有的知识经验,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
在交流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逐层深入的提问,向幼儿展示新的交流信息,使幼儿思维具有连续性、开放性,如:“为什么要有这些广告?”“你记住了哪个广告?为什么能记住?”“你还在哪里看到过广告?”等等,通过逐步扩展幼儿的信息交流,给幼儿提供了学习运用新的信息交流经验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幼儿主动思考的积极性。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还注重了信息介入的多样化、信息交流的多向性,如借助已有的经验、借助图像、借助媒体的动态情境及教师互动、生生互动的交流氛围帮助释疑,从而使幼儿思维的深刻性不断提高,主动获得科学知识经验的能力不断加强。同时,本活动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得到了整合,全面提高了幼儿各方面的素质。
幼儿园教案反思2
这段时间总是会下雷阵雨,孩子们都非常兴奋,有的孩子很高兴得告诉我:“张老师,今天我又是打雨伞来幼儿园的哦!我的雨伞可漂亮了!“看到孩子们对雨伞产生了兴趣,我结合本月的主题活动,准备了这个《好看的伞》托班的科学活动。让幼儿能从众多的伞中找到自己的伞,并说出其特征。并会使用自己的小伞。
活动分析:
本次活动我将教学重点放在幼儿知道伞的特征,并会使用自己的小伞。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伞”让孩子感受美,欣赏美,并将“伞”贯穿于整个活动。
在引导幼儿认识伞的.结构时改变了以往直接“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上面有什么?”的方式,而是根据幼儿介绍的“喜欢的伞美在哪里?”随机的进行伞面、伞柄、支架的介绍,利用“下雨了”的游戏引导幼儿进行正确开收伞的练习,幼儿兴趣较高。让幼儿在了解伞的用途的同时知道伞能遮阳、遮雨,还有美化生活的作用。孩子们从欣赏、观察、到自己动手亲自尝试,完全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满足了他们的不同愿望与发展。整个教育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教育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效果。
活动措施:
1、大多数孩子都能认出自己的伞,能说出自己伞的颜色及特征等等,带儿童伞的孩子大多能自己撑开来,收起来就比较困难,带成人伞的孩子基本上不用使用!
2、在学习伞的正确开收方法时,教师应该结合进行安全教育。提醒幼儿:“小伞要怎么样打开才安全呢?你们看这样打开可以吗?“教师可以示范错误的开伞方法(伞柄直对别人、伞面支架靠近眼睛),告诉幼儿这些方法是不正确的,并引导幼儿尝试发现手举高,伞柄朝上的正确开收方法
幼儿园教案反思3
科学意图:
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善于观察和发现。自己实验,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让孩子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适合班级:
小、中、大班
材料准备:
塑料瓶、彩色图钉、硬吸管(或筷子)、橡皮筋。
制作方法与步骤:
(1)在塑料瓶体上剪出一个方形或圆形。
(2)在塑料瓶的底部和瓶盖的上面分别钉上3个彩色图钉。
(3)将硬吸管切割为合适的长度,粘贴在瓶子上部,使橡皮筋不会紧靠瓶子。
(4)把橡皮筋缠绕在图钉上,调整成不同的松紧程度,以形成不同的音高。(见“皮筋吉他图1”)
实验操作:
幼儿用手拨动皮筋,会听到不同音高的声音。
教师指导建议:
● 引导幼儿仔细倾听,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是否一样。
● 引导幼儿再加上一根硬吸管,使橡皮筋分成长度不同的两部分,分别拨动橡皮筋的`两部分,倾听声音的变化。(见“皮筋吉他图2”)
拓展与替代;
◆ 用纸盒、铁盒、木盒等制作皮筋吉他自由演奏。
◆ 有条件的幼儿园请吉他手为幼儿演奏,感知吉他的发声原理。
小知识
吉他是靠琴弦的振动发音,可以用手按和弦来控制琴弦的长度。琴弦的长度不同声音也就不同。当我们演奏橡皮筋吉他时会感知到:橡皮筋绷得越紧,橡皮筋越短,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也越高;反之,橡皮筋绷得越松,橡皮筋越长,振动的频率越低,发出的音调也越低。
活动反思: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注重幼儿的探索方法和情感态度。在教学活动中,一步一步激发幼儿尝试探索的欲望,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在这次活动中,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亲身经历真实的研究过程,让幼儿真正地作科学。
幼儿园教案反思4
活动目标:
1、 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桃花,萌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 养成保持画面整洁干净的良好习惯。
活动重点:
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桃花。
活动难点:
五个圆点围成一圈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桃树背景、水粉颜料、棉签、皱纸、树枝等,每张背景上做好一个桃花的范例。
活动过程:
一、回忆讲述,说说观察桃花的快乐心情
1、 春天来了,桃花开了,前几天我们一起去看桃花开心吗?老师把开心的情景拍下来啦!想看吗?(看课件 2、 问:你和桃花姐姐说了什么悄悄话,做了什么游戏?
3、 教师:我们小二班的朋友小嘴真甜,都和桃花姐姐成了好朋友,说悄悄话,做游戏,桃花姐姐心里可开心了。看,桃花姐姐来看你们了!
二、欣赏与示范
1、(看课件)仔细观察桃花长得什么样?五个花瓣,粉红色,象五角星,中间有一根根的花心,这朵桃花在干什么?(笑眯眯)那这朵呢?(很害羞)这朵花象什么?想蛋,它是一个花苞苞,就象宝宝在睡觉。师小结:桃花有五个花瓣,中间有一根根的花心,桃花有的笑开了脸,有的'很害羞,有的还是花苞苞。
2、这么漂亮的桃花怎么请到我们教室里来?(幼儿讨论)教师出示范例,让幼儿仔细观察:请你们找出喜欢的桃花,仔细看看是用什么东西做的,怎么做的?(提供:手指点、棉签画、纸揉、贴花瓣)
3、说说你喜欢的桃花是用什么做的,用什么办法做的?
4、师小结提炼:有的是用颜料手指点画的;有的是棉签画的,有的是用皱纸揉成的,还有的是把花瓣贴在树枝上做成的。
三、教师介绍材料,幼儿选择操作。
我们选一种喜欢的办法请出桃花姐姐。
四、交流互动,欣赏拍照
1、向朋友介绍自己制作的桃花,说说用了什么材料,用什么办法做成的。
2、摆个好看的动作,和自己的桃花一起留个影。
五、结束:
我们一起听音乐,用动作把桃花姐姐请出来吧!
幼儿园教案反思5
5月13号我开展了全园活动大班语言《粽子里的故事》。
活动一开始,我引导幼儿观看粽子图片,通过抛出问题”什么节日吃粽子“”你吃过什么馅的粽子“,帮助孩子们回忆有关粽子的相关知识。并以“今天的粽子里包的是什么呢"揭示本次活动的主题,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大大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接着讲故事,如果配上背景乐就更好了,这样可以摆脱语言教学中我们边看图边引导孩子讲述的教学方法。讲到故事中间转折处,我引导孩子思考故事内容,“老奶奶会请谁来吃粽子讲故事?”(“吃粽子讲故事”便是老师在活动中贯穿的语言,反复重复这句话,强调故事的中心句。)孩子们猜测完之后,我依次播放课件”小狐狸“和”小松鼠“,请孩子边看图片边猜测内容。在引导幼儿猜想故事内容中,我将几张图片设置在一个页面上,请孩子按照顺序讲一讲,大大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让孩子爱说、抢着说。在理解完故事内容之后,我以真的粽子作为“诱饵”,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听句子重复、词语接龙),这两个游戏与故事内容并没有什么大的联系,却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有趣的游戏,使活动氛围更活跃、趣味性高。选出游戏中玩的最好的孩子去老奶奶家吃粽子,巧妙地将孩子带回到故事中,接着配乐讲故事。这样整个活动就充满意境,环节过渡自然。
整个活动中,由于真粽子的介入,孩子们的积极性都很高,效果也不错。由于自己发烧,所以上课的节奏稍微快了一些,时间的把握上出了点偏差。
幼儿园教案反思6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是主题活动“垃圾知多少”中的一个小活动,主题活动源于生活中多数幼儿出现了把厕纸垃圾、骨头倒进了纸张垃圾桶的现象,并且不知道为什么要分开放这些垃圾。所以我们一起了解了许多关于垃圾的初步知识:垃圾的产生、垃圾的种类、垃圾的处理方法、分类垃圾桶的作用与类别。本活动在了解垃圾分类的基础上,幼儿按照类别分组设计垃圾桶标志,并以游戏的形式将周围的垃圾分类投放。让幼儿把学到的垃圾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把垃圾分类意识、环保意识植根于幼儿心中。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垃圾桶的分类标志,增强幼儿将垃圾分类的意识。
2、给生活中的垃圾分类,让幼儿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并运用到一日生活中。
3、在设计垃圾桶标志的过程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班级里的三个垃圾桶、四种垃圾桶的图片、黑色笔、“可回收的垃圾”“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的字条以及白纸若干、实物垃圾(易拉罐、牛奶袋、树叶、铅笔头等)。
2、经验准备:
(1)幼儿有初步的垃圾分类的知识,并了解“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意义。
(2)初步感受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把垃圾分类与幼儿的一日生活联系在一起。
难点:分组进行垃圾桶标志的设计。
活动过程:
1、结合生活经验,导人活动。
回忆去过的师大校园内的垃圾清理站,并说出师大院子里有哪些类型的垃圾桶。出示垃圾桶标志的图片(可回收、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电池垃圾桶)。
教师: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
幼儿:因为有的垃圾是可回收的,有的垃圾就直接埋了。如果不分类,可回收的也就不能用了。
教师:教室里每天都会产生许多垃圾,我们把教室中的垃圾进行分类,应该用几个垃圾桶?
幼儿:三个,有放厨余垃圾的,有放可回收垃圾的。
幼儿:还需要一个其他垃圾桶,放卫生纸、扫地时的渣子、灰尘。
2、设计垃圾桶标志。
(1)利用墙饰中展示的分类垃圾桶图片引出问题: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垃圾桶?
共有三种类型的垃圾桶:厨余垃圾(水果皮、骨头、鱼刺等);可回收的(废纸张等);其他垃圾(厕纸、擦鼻涕纸等)。
教师:三个垃圾桶容易混淆,怎样来区分它们呢?
幼儿:它们的颜色不一样,绿色作厨余垃圾桶、红色作可回收垃圾桶、蓝色作其他垃圾桶。
教师:这样可以,可是我们的弟弟妹妹不知道垃圾中有哪些可回收垃圾,我们怎样让他们一看就明白放什么垃圾?
幼儿1:画出来。
幼儿2:可以把垃圾的照片贴上去。
教师:贴照片也是一种办法,今天我们来试一试用画的`方式。
(2)幼儿设计垃圾桶标志。
①介绍材料、合理分工。
教师:有三个垃圾桶标志要设计,小朋友有十二个,怎么来分工呢?
幼儿l:几个人设计可回收垃圾桶,几个人设计厨余垃圾桶……
幼儿2:正好十二个小朋友,分三组,四个小朋友一组。每组幼儿是否又有分工?
教师:每组有四个小朋友,怎样分工来做呢?
幼儿:有的来剪字、有的来画画就行。(教师引导幼儿协商分工的方法)
②动手设计垃圾桶标志。
引导幼儿根据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垃圾进行有目的的设计,进一步巩固垃圾分类的知识。
幼儿在设计标志过程中,有的剪字,有的绘画,一边做一边讨论着教室中经常会产生的不同种类垃圾的画法。
3、做好垃圾桶标志后,玩“垃圾分类”小游戏。
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易拉罐是否要扔?铅笔头属于什么垃圾?
教师:易拉罐是可回收垃圾,那我们把它扔到可回收垃圾桶吧!
幼儿:可以,我来扔。
教师:你们舍得把它扔掉吗?
幼儿:咦,舍不得。我们还做美工呢!
教师:铅笔头是什么垃圾?
幼儿:有毒的。
教师:铅笔外面一层是木头做的没有毒,但是把铅笔芯和外面的木头粘在一起的黏合剂是有毒的,而且在最外面刷得油漆里有大量的铅。
幼儿:铅多了对身体不好,应该扔到有其他垃圾标志的桶里。
4、延伸活动。
给幼儿园的其他班级的小朋友们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宣传,鼓励幼儿将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带回家里,在生活中运用。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1)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又回归到幼儿生活。活动产生于幼儿生活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对有关垃圾知识的了解及垃圾分类标志的设计与运用,解决了遇到的问题,并在实际使用时不断修正、巩固与完善。例如,幼儿每次扔垃圾都会看自己设计的标志。有一次,我准备扔废纸,傅弘毅还提醒我:“老师,纸要扔到可回收垃圾桶中。”说明垃圾分类的意识已自然地植根于幼儿生活中。
(2)在目标和活动形式的确定上,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的内容符合幼儿兴趣,同时又具有一定挑战性,有利于幼儿动手动脑。
2、活动中的不足:
(1)进入垃圾桶标志设计的环节有点急,对垃圾桶标志的分析不够深入,造成刚分组后孩子们不知如何人手,思路不够清晰。
(2)活动在星期一进行,周末没有提示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垃圾问题,让幼儿对上周的活动有所遗忘,也为幼儿的设计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主要内容:
1、活动目标明确,教师指导重点突出。活动过程的展开有层次性,从前期铺垫,到设计标志以及在生活中运用,活动层层深入,教师能够比较明晰地把握每个层次活动的重点并给予幼儿相应指导。
2、注重发挥墙饰的支持作用。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不能判定某物品是属于哪一类垃圾时,能够主动参照班级的墙面布置帮助自己判断,从这点来看教室内的环境布置起到了很好的隐性教育作用。
3、教师对幼儿的已有经验把握得不够充分。活动中幼儿不是很清楚地知道不同类的垃圾具体有什么,因此在画垃圾标志时幼儿的速度有。白慢。同时,在设计好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认识不同类垃圾的图形标志。巩固幼儿获得的新经验。
4、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口语化。教案上的文字不适宜直接作为教学语言,对于幼儿来讲比较难懂,教师应该使自己的语言更好地为幼儿接受,为教学服务。
5、建议教师在选择活动材料时关注幼儿已有经验。活动中铅笔芯的仞子难度大了一些,类似这样容易引起争论的材料、没有定论的材料尽量才要提供给幼儿。可先引导幼儿探究更多的、分类明确的垃圾材料,可以翅渐拓展到生活中常见的、不仅仅局限于教室中的物品。
综合评析:
1、活动产生于幼儿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最终又自然地走向生活实现了“生活教育”的理念。教师能够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西时地引导幼儿进行相关经验的拓展,并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幼儿将获得雕相关经验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之中,真正体现了《细则》中提出的“教荫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的精神。
2、在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目标明确、条理清楚,当幼儿郇表现出乎教师的意料时,教师能够及时进行调整,引导幼儿运用已有丝验自发地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能够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将幼儿收集的资料以及在每次活动中积累的经验呈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梳理学习经验,而且能够将小组的学习经验传递给班级中的其他幼儿使同伴之间的学习资源能互相分享。
3、在小组合作反思中,要聚焦于活动中的某一关键问题进行反思。如在设计垃圾桶的环节,教师个人反思时认为该环节时问安排有点急,对垃圾桶标志的分析不够深入,造成刚分组后孩子们不知如何人手,而小组教师发现幼儿设计的速度较慢,其实二者所言为同一现象,应该共同深入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产生的实质即教师未能把握幼儿的已有经验,没有给予幼儿充分的经验支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出适宜的教育调整策略。
幼儿园教案反思7
“花手帕”是湘版小学美术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十课,本课的设计吸取了染缬这一民间艺术的营养,并将其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巧用身边易取之材料,仿民间艺术染缬一方手帕。
在上这节课前,我做了很多的课前准备活动,尝试各种纸材的折叠染色效果,我发现生宣纸在染色干透后色彩会变淡,而皱纹纸吸水性较差,纸面不平整的缺点,就想到了用餐巾纸试试,不料效果非常好,干后色彩丝毫没有变淡,再说餐巾纸在学生身边随处可取,失败了还能反复尝试,所以我让学生多带点餐巾纸和少许的生宣纸。
在让学生了解纸手帕的步骤有哪些时,我采用了与学生一起合作演示的方式:首先我很随意的'拿出一张纸巾折叠了几下,请一位学生上台随意用彩笔水染制。通过明显的分工,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先折后染。
纸手帕的制作步骤我一开始没有具体讲解,而是通过与学生合作演示,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看到演示,很轻松地就了解了制作纸手帕的制作方法。
启发学生有哪些折法时,问学生除了老师折的这种方法外,还有其他折的方法吗,学生分组讨论折的方法并试着折叠。有的学生反映非常快,说:老师,不用折可以吗?我直接把餐巾纸的当中和两端用手捏紧,这样也可以染出很好看的花纹的。我向他竖起了大拇指,他很开心的制作起来并且做的很认真。其实这学生已经把后面一部分的扎染、夹染的制作方法在制作纸手帕中很好的运用了。学生创作出来的方法新颖、巧妙,为后面的染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我认为在美术课中,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以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这样的效果我想应该会更好一点。
幼儿园教案反思8
科学意图:
自由翱翔的愿望来源于人类摆脱自身的局限、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的渴求。飞向天空是人类一直以来的愿望。在这一愿望的驱使下,人类不断探索、不断实践,逐步实现了自由飞翔的理想。此次科学活动《火箭上天》。让幼儿的创造想像以及如何实现理想的现实认识都获得发展。
适合班级:
中、大班
材料准备:
纸筒、塑料袋、纸。
制作方法与步骤:
(1)将一张纸卷成一个尖筒,制作成火箭的样子。
(2)在纸筒一端套上一个塑料袋并用皮筋扎好,做成发射器。(见“火箭上天图1”)
实验操作:
让幼儿通过纸筒向塑料袋内吹满气,并把塑料袋口用手攥紧,防止空气外泄。然后,让幼儿把火箭放在纸筒的'另一端,并向上托着塑料袋,随后挤压塑料袋并放开塑料袋口,利用空气的冲力把火箭发送上天。(见火箭上天2)
教师指导建议:
(1)提醒幼儿火箭发送时要向天空发射,不要对着小伙伴。
(2)引导幼儿发现用力大小、袋内空气多少与火箭升空的高度的关系。
拓展与替代:
可以用矿泉水瓶、牛奶盒等材料做发射器,用力挤压塑料袋促使火箭上天。
小知识
当用手挤压塑料袋时,袋中的气体猛地向上喷出,产生的力量推动火箭飞上天空。袋内的气体越多,用力越大,火箭飞得越高。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孩子们都沉浸在这有趣的情境实验之中,他们始终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动积极投入到了活动中。他们从被动的学习开始转向主动的学习,观察引发幼儿的兴趣点,是活动成败的关键。让幼儿在制作中学习了动脑能力,又不知不觉的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本次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幼儿园教案反思9
活动目标:
1、懂得预防溺水的相关知识。
2、增强安全意识,预防溺水事件发生。
活动准备:自制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二、了解令人心痛的溺水事件?
讨论: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三、看相关图片,体会失去孩子后父母的悲痛
讨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四、学习《中国儿童意外溺水调查报告》
五、教育幼儿如何预防溺水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库、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
2、必须要有组织并在老师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如果集体组织外出游泳,下水前后都要清点人数、并指定救生员做安全保护。
3、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镶有假牙的'同学,应将假牙取下,以防呛水时假牙落入食管或气管。
4、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
5、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六、教育幼儿遇到他人溺水时如何施救
教学反思: 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课件演示、学生讨论、角色扮演来完成,使学生认识到了在河道、水渠、池塘、水井、水池、水库中嬉水落水的危险;知道了在路上的井盖以及开放性水域无明显警告标志和隔离栏的地方危险性大;不会游泳,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在水中突发病尤其是心脏病,盲目游入深水漩涡很容易造成溺水事故。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溺水自救与预防知识,达到了教育的目的。但是,安全教育不是一二节课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将安全工作细致化、常态化。生命安全,警钟长鸣!
幼儿园教案反思10
【设计意图】
“大”和“小”是通过比较得来的一组相对概念。幼儿不仅要在学习中获得这些相对的概念,还要让“大”和“小”的概念应用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本设计以系列游戏的活动,使幼儿在“大”和“小”的惊喜探索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的方法。
【活动目标】
1、学会目测有明显大小差异的物体,懂得物体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来认识的。
2、通过游戏使幼儿初步体会到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之间的转变,初步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
3、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硬纸鱼20条(有大小差别)、钓鱼竿若干、用大积木围搭成一个“池塘”。
2、吹泡泡用具:装有肥皂水的塑料瓶人手一份,吸管(单孔、多孔、粗细不一)数量多于幼儿人数,气球若干。
3、可变大或变小的食物若干种,如饼干、水果、青菜、木耳干等。
4、照相机、白纸和画笔,幼儿自带小时候的照片和近照。
【活动过程】
游戏一:钓鱼
1、每次请一名幼儿来钓鱼,要求钓“池塘”中所有鱼中最大的一条和最 小的一条。鱼钓上来后,分别放在大鱼筐和小鱼筐里。
2、尝试:请幼儿自由地钓鱼,仍旧要求钓最大的和最小的鱼。
游戏二:超级比一比。
1、请幼儿将手放在眼睛前当望远镜,大家一起来找找教室里的“大”和“小”。
2、将幼儿分成两组,玩超级比一比的游戏:比比谁的鞋子最大?谁的头最大?谁的嘴巴张得最大?谁的手最大?谁穿的衣服最大?……
游戏三:大人和小人
1、教师讲述故事《大人国小人国》。
2、照片分享:小时候的我……(小手小脚,坐在推车里,不会自己穿衣裤和穿鞋袜、吃饭。)
3、提问:如果有一天你变大了,你是什么样的?(个子高了,胖了,力气大了,穿大鞋,跑得很快,可以做许多的事情,上学等。)
4、启发幼儿运用想像力随意表现身体某部位的变化。将幼儿表现的身体轮廓印在纸上。(可将胳膊伸长,两脚分开来表示大人;用蹲下,胳膊、腿、脚收紧或绻起来的动作来表示小孩。)
游戏四:吹气球
1、引导幼儿想一想:有哪些能够变大和变小的物体?(游泳圈、气球、蹦蹦床、折叠床、扇子、被子、雨伞。)
2、幼儿尝试让气球变大的方法。
(1)、请几名幼儿用口将气球吹大。
(2)、用口吹难度太大,可以用气筒打气。
3、思考用什么方法让气球变小。
(1)、用自己的身体部位(用手戳破、用脚踩爆、用屁股压破)。
(2)、借助外力的方法(用针刺破、用锤子或砖头砸破、用钉子戳破)
(3)、将绑紧气球的绳子解开,直接放气。
4、幼儿自由地到户外玩气球。
游戏五:食物变变变
1、大家围坐在桌前,观察饼干、水果、青菜、火腿、干木耳、面粉等食物。
2、提问:怎样使食物变大、变小?:
(吃一吃、炒一炒、切一切、剁一剁、摘断、真空包装、晒干、浸泡、油煎。)
3、分享食物,把好吃的东西变小、变没有。
【活动延伸】
1、继续收集如望远镜、放大镜、充气椅、蹦蹦床、吹泡泡等材料,让幼儿主动探索以进一步加深对大和小变化的认识。
2、展示如蝴蝶的成长变化过程等各种动物的成长资料(书、图片、录音故事),帮助幼儿初步理解“长大”的概念。
3、充分挖掘一些潜在的、隐性的游戏。如从“拔河”可了解力气的大和小、从“独木桥”可比较胆子的大和小、从“大雨和小雨”可体验到声音的大小。
幼儿园教案反思11
活动目标:
1、通过小实验,培养小朋友慢慢吃,细嚼慢咽的文明进餐习惯。
2、通过情景表演,培养小朋友正确的进餐姿势,饭前洗手,保持小手干净,桌面清洁、卫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3、在游戏情景中引导小朋友积极参与游戏,培养巩固文明进餐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米饭、饺子、玻璃管、塑料袋,草莓、菠萝、苹果等胸饰若干,饼干、水果、盘子若干,智慧帽。
活动过程:
1、念儿歌《吃饭时》、《小瓷碗》,激发小朋友的.兴趣。
2、小实验(1)把面包渣放进"食道"(玻璃管)里。
(2)怎样才容易把面包块放进"食道"(玻璃管)里。
(3)让小朋友比较,面包渣和面包块哪种更容易进入"食道"。
(4)小结:所以我们吃东西的时候,一定要慢慢的吃,通过牙齿把食物磨碎嚼细,也就是细嚼慢咽,这样才容易消化。
3、情景表演:小动物"进餐"(1)小兔和小猫表演"进餐时",小朋友们仔细观察。
(2)小朋友们说说小兔和小猫进餐时表现一样吗?
小兔是怎么表演"进餐"的?
小结:小兔:餐前没有洗手,大口大口的吃,跪在凳子上,还用手抓食物,米饭、饺子撒在桌子上,到处乱跑。
(3)小猫是怎么表演"进餐"的呢?
小结:所以我们进餐时应该像小猫那样,做到餐前洗手,保持小手很干净、卫生。坐在位置上,左手扶碗、右手拿勺,不撒饭粒,保持桌面清洁。
4、观看小朋友进餐画面小朋友们互相讨论、交流。
问: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哪些小朋友做得对?
哪些小朋友做得不对?为什么?
小结:我们小朋友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都要养成文明,卫生进餐的好习惯。
5、玩过家家的游戏(1)分角色(五个家庭)(2)过家家、吃点心。
(3)比一比哪个家庭进餐习惯最好,最讲文明、讲卫生。
(4)评选出表现最好的家庭,并颁奖。
【幼儿园教案反思】相关文章:
幼儿园教案及反思05-15
幼儿园优秀教案及反思06-12
[经典]幼儿园大班教案及反思05-27
幼儿园教案含反思05-22
(精华)幼儿园教案及反思10-20
幼儿园大班教案及反思【经典】07-06
幼儿园小班教案及反思10-30
(经典)幼儿园大班教案及反思10-23
(必备)幼儿园教案及反思10-18
幼儿园防震教案及反思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