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教学资源>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

幼儿园小班教案

时间:2022-01-02 18:46:17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幼儿园小班教案范文合集九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幼儿园小班教案范文合集九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要想在短短的时间里让个性迥异的幼儿融入一体,确非易事。他们会面临一系列的变化,需要学习独立做事,和陌生人交往,集中注意听讲,安静地坐一段时间等。让我们营造爱的环境,帮助他们愉快地走进幼儿园,说声:“幼儿园真好”,让幼儿园在幼儿心目中变得可亲可爱吧。

  幼儿喜欢一遍又一遍地听同样的故事,看同样的书:他们喜欢与自己熟悉的玩具、用品等“宠物”形影不离;他们喜欢知道接下来要做些什么,有规律的作息时间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保证。

  虽然到了陌生的幼儿园,但只要有爱的环境,有深爱他们且极富耐心的老师,我们坚信,幼儿会沉浸在有趣的集体生活之中,体验到另一群人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环境创设

  创设安全、温馨、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幼儿尽快与老师建立依恋关系。教师可经常抱抱幼儿,与他们交谈,参与他们的活动,等等。

  经常播放欢快的儿童歌曲,作为一日活动的背景音乐,死幼儿拥有愉快的心情。

  室内装饰色彩鲜明、形象可爱。多放置一些松软的布制品,营造家庭般的氛围。

  在主墙面上布置一副幼儿园的背景图,张贴每个幼儿的照片,题为“我爱你,幼儿园”以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归属感。

  在墙面上设置“我与好朋友手拉手”展板。每个幼儿的照片旁都贴有一长条皱纸,幼儿可根据意愿与自己的好朋友连“线”粘贴。

  在园内主要环境处贴上特征明显的标志,以便于幼儿认识幼儿园的环境。

  每个活动区域都有足够的材料能让几个幼儿同时活动,帮助幼儿熟悉每个区域的名称、标记及内容。

  请家长为孩子准备与家中相同的枕头,(最好有一些寄托美好住院的图案)以有利于幼儿安然入睡。

  家园共育

  1、入园初期,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关爱,使孩子有充分的安全感。

  2、帮助孩子调整好作息时间,使其逐步养成按时起床去幼儿园的习惯,不要迟到。

  3、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学名,鼓励孩子用语言告诉自己的需要,如喝水、入厕等。

  4、培养孩子饭前、吃东西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养成坐姿端正、正确使用餐具、细嚼慢咽的进餐习惯,以及每天定时大便的习惯。

  5、家长与教师之间加强沟通即使交流孩子的健康状况,睡眠时间、饮食状况等。

  6、在家让孩子尝试自己穿衣、穿鞋、整理玩具、逐步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7、多与孩子交谈有关幼儿园的事情,关注孩子的情绪情感。

  8、关心孩子结交新朋友的情况。

  主要活动:

  1、魔术师来了 2、扭扭虫的舞蹈

  2、幼儿园也是我的家 4、我带宝贝上幼儿园

  5、阿文的小毯子 6、走一走,瞧一瞧

  7、拍个好笑的你 8、我会唱的歌

  9、早晨多美好 10、早上好

  11、丁丁的一天 12、哈罗,我的朋友

  13、一对好朋友 14、鱼儿好朋友

  15、橡皮膏小熊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通过实验,知道哪些物体能浮在水面,哪些物体会沉到水底。

  2、 能用简单的方式记录自己在实验前的猜想和实验中的操作,并用较连贯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

  3、 对沉浮现象有兴趣。

  4、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认识有的物体浮在水面,有的物体沉到水中。体验玩水的快乐。

  物质准备:装满水的水缸每组三个;抹布;记录表(人手一份);图片(蚂蚁和池塘);积木、报纸、汤勺、泡沫、海洋球的塑封照片及实物(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认识各种材料

  看图听故事:有一只小蚂蚁,它在池塘边散步,走着走着,不小心掉在池塘里了。“救命啊!救命啊!”它在水里不停地喊。谁来救救它呀?“我来,我来!”看,谁来救小蚂蚁了?

  教师边讲述边展示操作材料:积木、报纸、汤勺、泡沫、海洋球

  师幼共同描述材料;这是长方形的积木、三角形的报纸、长长的汤勺、正方形的泡沫、圆圆的海洋球。

  二、看材料——猜想实验结果

  1、学习记录猜想结果

  教师继续讲故事:可是,它们怎么救小蚂蚁呀?它们说:“我们跳进水里后,只要我们浮在水面上,不沉下去,让小蚂蚁爬到我们的身上,这样就可以救起小蚂蚁了。”你们猜猜看,谁能浮在水面上,救起小蚂蚁呢?

  幼儿:报纸可以救小蚂蚁。

  教师:为什么呢?

  幼儿:因为它很轻,可以浮在上面。

  教师:那你把它的照片贴在水杯的上面。那谁会沉下去呢?

  幼儿:我觉的勺子会沉下去,因为它很小。

  教师:你认为小的东西会沉下去,那好,你就把它的照片贴在水杯的底部。

  教师:那还有其他材料能不能救起小蚂蚁呢?请我们小朋友们都来猜一猜,谁能浮在水面上的,就把它的照片贴在水杯的上面,沉到水底的,就把它贴在水杯的底部。

  幼儿用在水杯的水位粘贴实物照片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猜想。

  教师巡回指导,并了解幼儿的想法。

  2、交流猜想记录情况

  教师:谁愿意告诉我们,你是怎么猜的?为什么?

  幼儿:我觉得长方形的积木可以救小蚂蚁,因为它很大,

  幼儿:我觉得三角形的报纸会浮上来的,我猜的。

  幼儿:那个泡沫可能会沉的,因为它太小了。

  幼儿:汤勺和圆圆的海洋球不能救小蚂蚁,它们都要沉到水里去的。

  三、投材料——验证实验猜想

  教师:看来,我们每个小朋友的想法都不一样,那到底谁能救小蚂蚁呢,我们试了就知道。在你们的桌上,有几个大水缸,请你们把它们一个一个放进水缸里,仔细看一看,看看谁是浮在水上的?谁是沉到水底的?再看看你的'记录表,是不是和你刚才猜的是一样的,如果不一样,就根据你看到的情况重新贴好。

  幼儿实验,老师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讲述自己的活动。

  引导幼儿将实验结果和猜想进行比较,如不相符,及时调整。

  四、看记录——交流实验结果

  教师:(启发幼儿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刚才小朋友把它们都放进了水里,你们发现了什么呢?

  幼儿:我看到积木、泡沫、海洋球能浮在水面上。

  教师:是吗,刚才我发现他还在用手使劲地摁这个积木、泡沫、海洋球,你为什么要把这样做啊?

  幼儿:我想把它摁下去。

  教师:那摁下去了吗?

  幼儿:没有,我手拿掉,它又浮上来了。

  教师:真的吗?我有点不相信,你再试给我们看看,好吗?

  幼儿再次试验。

  教师:哇,原来积木、泡沫、海洋球,不管我们怎么用力摁,手一放开,就浮在水面上了,它们可以救小蚂蚁了。真是神奇。那你们发现谁不能救小蚂蚁呢?

  幼儿:我发现报纸也能救小蚂蚁的。

  幼儿:我发现报纸和汤勺不能救小蚂蚁的的。

  教师:是吗?看来两个小朋友的发现不一样,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试一试!

  教师将报纸和汤勺投入水中。

  教师:看看,它们怎么样了?

  幼儿:报纸浮在水面上的,汤勺沉下去了。

  幼儿:可是,过一会儿,报纸会沉下去的。

  教师:哦,他说过一会儿,报纸会沉下去的,那我们再耐心地等一会儿,我们来数数,看数到几,报纸会沉下去,1,2,3,……看,报纸怎么样了?

  幼儿:沉下去了!

  教师:你们看,细心的小朋友发现报纸先是浮在水面上的,可过了一会儿,它就沉到水底了,所以我们以后做小实验要耐心、仔细地观察,这样才能发现新知识。

  五、活动延伸——还有谁能救小蚂蚁

  教师:小蚂蚁被积木、泡沫、海洋球救起来了,特别感动。小蚂蚁说:“谢谢你们!” 积木、泡沫、海洋球说:“不用谢!要是其他朋友看见了,也会救你的。”咦!还有谁也能救小蚂蚁呢,我们小朋友回家再找找,再试试,还有谁也能浮在水面上的,好吗?

  让孩子自己寻找,然后来试试,看看他们找的东西谁能浮起来,还有谁能救小蚂蚁,也满足孩子想玩水的愿望。

  活动反思:

  一个故事:

  活动以救小蚂蚁的故事贯穿始终,可爱的蚂蚁形象和生动的故事,能激发幼儿思维的互动。

  两次记录:

  考虑到小班幼儿还不懂得运用符号、数字等其他方式记录自己的猜测和实验结果,所以我设计的记录卡充分体现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第一次记录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测,把图片贴到记录卡上,这样既直观又形象的记录为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经验奠定了基础。而带着自己的假设做实验,更能激起幼儿的探究动机和兴趣。第二次记录是幼儿按自己的想法作用于物体,真实地感受、记录实验的结果,验证自己的解释和猜想是否正确,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并初步懂得:要得出结论,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三处细节:

  一是在材料的选择上,我既渗透了图形知识,又体现了一定的难度,因为幼儿的沉浮经验会认为:重的、大的会沉、小的、轻的会浮,我将这些影响因素结合到所提供的操作材料中,以唤醒幼儿的经验,形成有效的认知冲突。二是在活动中,我抓住幼儿在操作中的一个细微动作:摁!通过“摁 ”这个有趣又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动作,让幼儿明白:不管用多大的力,当这个力移开时,浮的东西始终会浮上来。也通过这个动作,使活动显得更为生动有趣。三是在处理报纸沉浮的问题上,我以再次实验、耐心等待的方式告诉幼儿:要得出实验结论,必须细心仔细观察,培养幼儿这种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是任何一个科学活动的隐性目标。

  四点遗憾:

  一是选择了四种不同的材料,对小班幼儿来说,要操作、要记录、要讲述难度略大,可以去掉一种,如:泡沫,这样在活动时间上可以更充分些。二是在幼儿的表述上,沉浮有时还有点混淆,教师还需注意引导,尽量表述正确。三是幼儿天生爱玩水,在操作时,有些幼儿玩水的兴趣多于实验,所以往往会出现玩了水忘记了记录,幼儿记录的习惯还未养成。四是教师对幼儿不够放心,每每遇到幼儿不会说、不会做,急于解围、急于帮助,对幼儿留的空间不大。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一、目标:

  练习四散追逐跑,幼儿乐于参与体育活动。

  2.发展幼儿跑和跳的动作协调能力。

  二、准备:

  大蝗虫一只,假蝗虫若干,螳螂头饰人手一个,《螳螂拳》的音乐

  三、活动过程:

  1.热身:

  师:今天天气真好!小螳螂们跟着妈妈一起来活动活动胫骨吧!(教师跟着音乐带着幼儿跳螳螂拳。)

  2.基本部分

  (1)教师提问:蝗虫又来偷吃农民伯伯的庄稼了,我们应该怎么做?

  (2)有一只蝗虫出来了,让小螳螂们跟妈妈一起去抓住它。配班老师拉着有绳子系着的蝗虫,引导幼儿追逐跑,教师提醒幼儿注意速度。

  (3)哎呀!蝗虫可狡猾了,让它给跑了,我们现在呀,悄悄的去农民伯伯的庄稼地上看看,蝗虫们有没有偷偷躲在里面。

  (4)哎呀!小螳螂们看,这一次那边又飞来了一只大蝗虫了,哇,这一次它吃得这么大了,而且生了好多小蝗虫,我们一定要把它消灭!(玩法:教师示范将一只蝗虫踩住)使活动达到高潮,让幼儿拿到“战果”,体验成功。

  3.结束部分

  师:我们终于帮农民伯伯消灭了蝗虫,现在我们高高兴兴的回家吧(“螳螂”们跳起“螳螂操”)。 边念儿歌边做“螳螂”操

  上肢——“小螳螂,真漂亮,细细脖子能旋转。”

  头部——“东瞧瞧,西望望,害虫一个跑不了。”

  下肢——“一对大刀高高举,抬头挺胸气昂昂。”

  腰部——“瞪大眼睛四处找,蝗虫到底藏哪里。”

  跳跃——“跳跳跳,跳到东,跳跳跳,跳到西。”

  ——“小螳螂,真能干,消灭蝗虫保庄稼。”

  反思:

  本次体育活动我本想达到的目标是:

  1、练习四散追逐跑,幼儿乐于参与体育活动。

  2.发展幼儿跑和跳的动作协调能力。

  首先,活动开始部分,我先带领幼儿热身,让他们跟着我跳《螳螂拳》,活动了一下四肢。热身之后,我就以创设了帮农民伯伯消灭蝗虫的情景,让小朋友们自己说出游戏,接着,我让小朋友们分散开来抓蝗虫。等幼儿大致熟悉了这个游戏之后,也考虑到小班幼儿的体力,我开始让幼儿轻轻的走,四散开来寻找蝗虫,最后,以大蝗虫生许多小蝗虫的形式,让幼儿抓蝗虫在体验到游戏的`快乐之中,培养幼儿在跑和跳的协调能力。这个体育活动后,我对这个体育活动进行了思考,在玩“蝗虫末日”过程中,由于我都是让幼儿自己说为主,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所以在幼儿跑和跳的动作协调发展这个目标上还做的不到位,经过这个活动,让我深深体会到老师的示范作用还是很重要的。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学唱歌曲《蓝鸟》,学生能带着美好的祝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富有表现力地演唱歌曲《蓝鸟》

  音符mi——do’音程的音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音乐实践活动

  1.律动,听音乐《蓝鸟》伴奏,跟老师做动作

  2.做手势猜谜语

  (三)学唱歌曲。

  1.引出歌曲,学生聆听《蓝鸟》,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和内容。(师:蓝鸟高兴地笑了,哎,它来这里干什么呢……?哦,原来是美国的小朋友让蓝鸟把他们新年祝福带过来送给我们呢,听,是怎样祝福?)

  2.出示课题和拍号

  3.提问:情绪如何?

  4.出示歌词,跟师有节奏朗读歌词

  5.难点:音符mi——do’音程的音准把握。

  解决方法:老师可让学生通过聆听、对比、模唱的形式来解决。

  6.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7.多种形式演唱,巩固歌曲

  8.听老师唱某一句,学生找出老师唱的“很”不一样的地方,引出连线

  连线:标记在音符的上面,它有两种用法:(1)延音线:如果是同一个音,则按照拍节弹奏完成即可,不用再弹奏。(2)连接两个以上不同的音,也称圆滑线。要求唱(奏)得连贯、圆滑。

  (四)处理歌曲

  1.给歌曲加上音乐记号,从声音上表现歌曲情绪

  2.用“拉”哼唱旋律

  3.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师:我们的`歌声很美,为了更好地表达我们此刻愉快的心情,能否用这些打击乐器为我们的歌声伴奏,让我们的祝福更美?)

  4.创编动作

  5.合作展示

  (五)总结

  师总结:我们的生活是快乐的,让我们和歌曲中的蓝鸟一样,把祝福送给更多的亲朋好友吧,老师在此也把祝福送给大家:愿小朋友们天天快乐、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教学反思:

  幼儿音乐教育的基本目标是能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从教学以来,我在实践中经常反思、观摩、实践,但在自己的音乐教学中总感觉缺少了什么,整个活动下来觉得不论是孩子还是自己都觉得这个活动没有意思。但同样一个活动、同样的环节在其他老师那却能收到幼儿积极的反映。问题出在哪?作为教师的我肯定逃脱不了,是自己的积极性不够、激情没有,还是准备工作没做好……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说并掌握“好饿的小蛇吃了xx,身体也变成xx的了”的句子。

  2.能根据视频或实物,模仿、应用“好饿的小蛇吃了xx,身体也变成xx的了”的句子。

  3.感受故事的幽默和滑稽,具有想象和表达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学说并掌握“好饿的小蛇吃了xx,身体也变成xx的了”的句子。

  [教学难点]

  能根据视频或实物,模仿、应用“好饿的小蛇吃了xx,身体也变成xx的了”的句子。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已认识并能说出几种主要基本图形的形状

  2. 物质准备:自制绘本课件

  [活动过程]

  一、借助视频,激发兴趣

  1.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本有趣的图书,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绘本封面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

  2. 师:看,封面上画的是谁?小蛇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它是怎么走路的`呢?(引导幼儿用适当的词语来形容小蛇的形状,集体模仿小蛇爬行的样子)

  3. 师:扭啊扭,扭啊扭,小蛇们走累了要找个地方休息一下了!

  4. 师(按肚子状):咕噜噜咕噜噜这是什么声音?从哪里发出来的呢?咦,肚子怎么会响起来呢?(鼓励幼儿大胆想像)

  5. 师:小蛇的肚子好饿好饿啊!(出示树林的视频)瞧,好饿的小蛇来到了哪里?这是什么地方呀?好饿的小蛇来这里做什么呢?(找吃的东西。提醒幼儿完整讲述)

  6. 师:猜猜看,好饿的小蛇会找什么东西吃呢?(幼儿自由猜测)

  二、逐段理解,想象模仿

  1. 师:(出示香蕉)好饿的小蛇在树林里扭来扭去,它发现了什么?这个香蕉是什么样的呢?(弯弯的、黄黄的)

  2. 师:好饿的小蛇看见黄黄的、弯弯的香蕉后,它会干什么呢?

  3. 师:(出示“张大嘴的小蛇”的视频)小蛇要吃香蕉。(幼儿自由想象,学说“啊呜”、“咕嘟”)

  4. 师:(出示视频)咦,香蕉去哪儿了?(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看,小蛇的肚子变成了什么样子?

  5. 师(小结):好饿的小蛇吃了弯弯的香蕉,身体也变成弯弯的了。(请幼儿重复)

  6. 师:小蛇吃了香蕉后,觉得肚子还是空空的,它又去找吃的东西了。这次他找到了什么?(出示视频)这个饭团是什么样的?小蛇又会怎么做?(引导幼儿自由讲述,模仿小蛇“啊呜”、“咕嘟”吃饭团的滑稽动作,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7. 师:吃下饭团后,小蛇的肚子变成了什么形状?(引导幼儿完整表述)

  8. 师(小结):好饿的小蛇吃了三角形的饭团,身体也变成三角形的了。

  9. 师:好饿的小蛇吃了香蕉,又吃了饭团,它还是没有吃饱。(出示葡萄的视频)小蛇又会怎么样呢?咦,小蛇的肚子又变成什么形状了?(引导幼儿想象并完整重复“好饿的小蛇吃了xx,身体也变成xx的了”的句子)

  10. 借助“菠萝、苹果、大树”的视频,引导幼儿想象并模仿“好饿的小蛇吃了xx,身体也变成xx的了”。

  三、模仿应用,结束延伸

  1. 教师先后拿出鸭蛋、蛋糕、棒棒糖等食物,引导幼儿应用以上句子说话。

  2. 师:现在小蛇终于吃饱了,它开始舒舒服服地睡觉了。

  3. 师:今天我们听的这个故事就叫《好饿的小蛇》,它让我们学会了说“好饿的小蛇吃了xx,身体也变成xx的了”的句子,有趣吗?我们回去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正确掌握念白部分的节奏和歌词。

  2、能根据角色较准确地唱出歌曲中的接唱和齐唱部分。

  3、能根据歌词创编表演动作,并尝试替换歌词。

  活动准备:

  1、节奏:XX X | XX X | 。

  2、节奏:XX XX |XX X|。

  3、歌曲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运用不同的身体动作来练习念白的节奏。

  1、以去娃娃家来激发幼儿对节奏的兴趣。

  导入:师:今天我们要去娃娃家做爸爸和妈妈,不过,要想成为爸爸妈妈,必须要经过娃娃家看门熊的考试。

  2、我们一起开着汽车去娃娃家吧。(教师放音乐,幼儿跟着音乐做动作)

  3、爬拱桥(出示第一条节奏)XX X | XX X | 。

  4、 瞧,娃娃家的`门上有节奏,这是他家门铃的节奏,谁来吧这个节奏打出来,就能开门了。谁来试试?(我们一起来打一打这个节奏)XX XX |XX X|。

  5、鼓励幼儿把二条节奏都打出来。(拍手、跺脚、拍肩)

  二、学习歌曲

  1、分角色

  娃娃家里,爸爸谁来做?(男孩)我们大声地说:“我来做爸爸”

  女孩做娃娃家的妈妈,我们也大声地说:“我来做妈妈”

  我们一起来呀?来干什么?(娃娃家又可以说是玩扮家家。)

  “炒小菜、炒小菜,炒好小菜开饭了。娃娃肚子饿了,(怎莫办?)我们来喂她”

  师生互动:谁的肚子饿了?我们一起喂喂她!

  3、小熊在说什么?他想请我们听一首歌?太好了!

  4、音乐磁带一遍。

  5、我们和他一起唱好吗?

  6、幼儿跟着教师和录音唱两遍。

  7、分角色唱:请男孩坐爸爸,唱第一句。女孩子当妈妈,唱第二句。其他的地方我们大家一起唱和念。

  三、创编动作和替换歌词。

  1、引导幼儿边唱歌曲,边表演动作。

  小朋友,炒小菜这个动作可以怎么做?喂饭的动作可以怎么做?

  接下来我们一起边唱歌曲,边自己表演动作。

  2、请表演好的幼儿表演一遍。

  3、请自愿表演的幼儿来表演一遍。

  4、尝试替换歌词。

  小朋友,炒小菜还可以是什么菜呢?(花菜、芹菜等)

  那我们把它变一变。(教师示范替换)

  幼儿替换歌词,体验替换歌词的乐趣。

  5、一起把刚替换的歌词连起来唱一遍。

  活动延伸:

  小朋友真棒,我们一起去玩扮家家吧。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7

  活动名称:

  大家滚起来(科学)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尝试那些物品可以动。

  2、体验自己身体滚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球、瓶、纸盒、桶、积木、轮胎、圈、瓶盖等材料若干。

  2、 适合滚动的场所、垫子。

  活动过程:

  1、 探索发现会滚的东西。

  ① 玩一玩准备的东西,说说哪些东西会滚。

  ② 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东西会滚,交流找到的'是什么。

  ③ 找一找操场上有哪些东西会滚,交流找到的是什么,是怎么样滚动的。

  2、 探索身体滚动。

  ① 介绍游戏《乒乒乓》的玩法,将手臂弯曲,按儿歌节奏在胸前环绕边做边说“乓乒乓乒乒乓,轱辘轱辘一,轱辘轱辘二,轱辘轱辘三,辘轱辘轱四,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大家一起滚起来。

  ② 幼儿在垫子上尝试身体滚动的方法。

  ③ 跃然自由滚动,说说自己像什么。

  3、自由组合练习滚动。如:身体伸直向左右翻滚,抱着膝左右翻滚,像求、坦克、圆木、小蜗牛等。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道不要学习小象的坏毛病。

  能理解故事所讲的内容。

  教学准备《买玩具的小象》故事教学过程一、话题引入1、宝宝们我们今天来说说玩具吧!你们都有什么玩具啊?

  2、那宝宝们的玩具都是谁给买的.啊?

  3、宝宝们家里的玩具是不是有很多啊?如果我们看见新的玩具和家里的差不多,我们为你还会要吗?

  4、宝宝都想要啊!那我们都有这么多玩具了,还需要买吗?下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听一个故事吧!

  5、宝宝们我们来一起看看外婆讲故事又有什么样的新故事了。

  6、外婆讲故事给我们推荐了《买玩具的小象》,老师讲给你们听吧!

  二、讲故事《买玩具的小象》

  1、故事分为四部讲,买玩具前——买玩具后——象爸爸回来前——象爸爸回来后。

  2、在讲故事中教师要体现出小象一家三口的语气,并加上动作。

  3、用生动的形象语气,让幼儿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4、通过分部讲故事理解,让幼儿明白故事想表达的意义。

  三、提问1、宝宝故事里的主人公是谁啊?

  2、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啊?

  3、象妈妈为什么生气啊?

  4、小象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不了?

  5、最后,小象表达了什么态度?

  四、小结故事里是不讲了买自己不需要的玩具是一种浪费的表现啊!小象这个浪费的表现我们是不是不应该学啊!但小象表明会改掉这个坏毛病,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应该学习的,宝宝们还要买不需要玩具了吗?(不买了)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知道梧桐树的名称,通过观察了解其外形特征。

  2、学习远看整体、近看局部,能按树干、树枝、树叶的顺序有序地观察梧桐树。

  3、有观察的兴趣,愿意积极表述自己对梧桐树的想象和认识。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选择种有梧桐树的地方事先采集若干梧桐叶。

  2、教学挂图《高大的梧桐树》。

  【活动过程】

  一、根据叶片寻找梧桐树。

  1、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各自对树叶外形的认识,同时用类比的方式对树叶展开大胆的想象。

  2、引导幼儿根据树叶寻找相应的树,引起对梧桐树的关注。

  二、整体观察感知梧桐树。

  1、师:秋天里的梧桐树有什么变化?(感受秋天树叶枯黄、飘落的景象)

  2、引导幼儿整体感受梧桐树的'高大,帮助幼儿了解梧桐树的主要结构——树根、树干、树枝和树叶。

  三、有序的观察梧桐树。

  1、引导幼儿运用感官多方位感知树干的特征。

  2、启发幼儿用语言和身体动作来表现树枝的生长状态。

  3、教师带领幼儿有序的讲述梧桐树各部分的特征,丰富相应的词语“粗大的树干”、“茂密的树枝”、“枯黄的树叶”。

  四、师幼一起玩“找梧桐树”的游戏。

  1、师:看看周围,找找还有哪些是梧桐树?找到后站立在梧桐树下。

  (教师强调游戏规则,以稳定幼儿情绪,也便于教师检查幼儿是否找到梧桐树)

  2、师:你怎么知道这棵是梧桐树的?只要幼儿说出梧桐树的一个特征即可。

  五、欣赏教学挂图《高大的梧桐树》。

  教师出示挂图:看看这张图上是什么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百科:梧桐树,“中国梧桐”是梧桐科梧桐属的植物、别名青桐、桐麻,也属落叶大乔木,高达15米;树干挺直,树皮绿色,平滑。原产中国,南北各省都有种植。

【幼儿园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小班教案精选07-23

幼儿园小班教案06-13

幼儿园小班教案01-30

幼儿园小班体育教案03-21

幼儿园小班教案:海豚08-26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08-26

《上幼儿园》小班教案03-25

幼儿园小班教学教案02-22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02-15

幼儿园小班活动教案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