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模板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知道物体遇水膨胀。
2、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
3、萌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知道物体遇水膨胀。
难点: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有膨胀的初步经验。
物质准备:
1、黄豆、黑木耳、白木耳、海带、香菇膨胀与未膨胀各一份。
2、面膜纸、小铁球、胖大海、核桃。
3、记录表一张。
4、微波炉、黄油、糖、爆米花专用玉米、纸袋或微波专用玻璃碗等。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察,感知物体的膨胀。
1.师出示未膨胀的黄豆、黑木耳、白木耳、海带、香菇,引出课题。"今天,老师从家里厨房里带来了一些东西给你们看,看,这是什么?"
2.师提出要求:"老师在小朋友的`桌子上也放了两盆这样的东西,请你们看一看、也可以轻轻地摸一摸,比较这两盆里的东西,有什么不一样?"
3.幼儿观察比较,师适当引导。
二、幼儿第一次实验,知道物体遇水膨胀。(9分钟)
1.集合,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它有什么不一样?"
2.师小结:"有的干、有的湿;有的硬、有的软;有的小、有的大。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吗?是怎么变成这样大大的?(启发放入水中)放到水中就能变大吗?让我们来试一试!"
3.幼儿第一次实验,集合。师:"变大了吗?原来白木耳吸水会变大,我们把这种变大的现象叫做膨胀。"
三、幼儿第二次实验,知道有些物体能膨胀而有些不能膨胀。(11分钟)
1.师引发:"是不是所有的东西放到水里都会变大膨胀?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面膜纸、小铁球、胖大海、核桃,请你们再去做实验。"
2.师出示记录表,请幼儿在实验前先猜测,并做记录,实验后,将实验结果记录。
四、幼儿吃"爆米花",享受膨胀食品的乐趣。(5分钟)
1.师出示玉米,问:"玉米能膨胀吗?爆米花怎么做呢?"
2.师将玉米放置微波炉,制作爆米花。(微波炉爆米花制作过程)
3.师幼一起吃香喷喷的爆米花。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教育幼儿爱护花草树木。
2、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能力。
3、了解树木和人类的关系。
重、难点分析重点了解树木与人类生存的关系;难点是树立幼儿的环保意识,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教学时间:
2教时
活动准备:
沙尘暴纪录图片;树木作用图片一组;树宝宝头饰一个。
第一教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观看纪录图片,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张图片,大家看里面介绍了一件什么事情?",提问:
你刚刚看到了什么?
沙尘暴是什么样子的?
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不便?
沙尘暴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会有沙暴尘?
(二)展开部分 介绍树木与人类的关系出示树宝宝,以树宝宝的口吻询问幼儿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树木对人类有哪些帮助吗?
结合幼儿回答情况,出示图片。
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我们会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很愿意与你们做朋友,大家又应该怎样对待我们呢?
教育幼儿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三)结束部分 教育幼儿树立环保意识人们不保护环境,会受到大自然的什么惩罚。
请幼儿讲一件自己亲眼所见或听说到的受到大自然惩罚的例子。
你打算怎样做一名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交流有关西瓜的经验和疑惑,对西瓜产生科学探索的欲望。
2.通过实地观察和询问,了解西瓜的一些生长习性,丰富感性经验。
3.产生科学探索的兴趣,养成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科学态度
活动准备
记录表人手一张(分为疑问、答案、新发现三部分)、笔、和常乐西瓜种植地进行参观前的联系。
活动过程
1.互相交流,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
师:西瓜是我们小朋友最喜欢的瓜果,那么,关于西瓜,你们知道一些什么秘密呢?
幼:西瓜有瓜皮、瓜瓤和瓜籽。
西瓜里面有白籽和黑籽,白籽可以吃,黑籽不可以吃。
西瓜有黄西瓜、红西瓜,还有无籽西瓜。
西瓜是长在地上,不是长在树上的。
夏天的西瓜最好吃,有的西瓜有催熟剂,不好吃。……
2.鼓励提问,了解幼儿想知道的。
师:你们说得真好!那么,有关西瓜,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幼:西瓜有没有根?
西瓜为什么长在泥土里,不是树上?
为什么西瓜里面有的籽是白的,有的籽是黑的?
为什么西瓜会有那么多的.汁?
西瓜的叶子是什么样的?
西瓜是怎么长出来的?……
师出示记录表,请幼儿用简单的图象、符号把自己的问题记录在“疑问”一栏中。
3.参观西瓜地,观察询问,丰富有关西瓜的经验。
教师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安排专人进行集体介绍,然后请幼儿自由观察农民伯伯(阿姨)的劳动,边观察边提问。
边观察发现,边完成记录表的另外两栏:答案和新发现。
专门的介绍员对他们的种植地(暖棚种植、西瓜的营养价值、西瓜的经济效益等)作了完整的介绍,幼儿边听边做适当的记录。然后请幼儿提问,介绍员做一定的解答。
接下来我们来到大棚里面,自由观察,这是幼儿最投入、最喜欢的,在这里,他们有了太多的意外发现和惊喜。
他们看到一个奶奶在剪枝,就连忙问:“绿绿的枝条长得这么好,为什么要剪掉呀?”奶奶告诉我们:“枝条太多了,会吸收掉很多的营养,所以要剪掉一些,这叫整枝。”这时,奶奶顺手把一个比拳头小一点的西瓜也摘了下来,正好被乐乐发现,奇怪地问:“西瓜怎么摘下来了呀,它还要长呢。”另外的孩子也凑过来说:“真是太可惜了。”奶奶笑笑说:“一棵西瓜上可以结出许多的西瓜,摘掉一些,另外一些就能长得又大又甜。”
一位大妈手里拿着花,正在那里摆弄着,洁洁大叫起来:“哎呀,怎么把花采下来了呀?”大妈一边说一边让孩子们围拢仔细看她:“这是人工授粉。”我假装惊奇地说:“原来花也分爸爸和妈妈,让他们相亲相爱手拉手,才会结出西瓜宝宝来。”
当他们发现西瓜一个个吊挂在那里,又争论起来:“西瓜不是长在地上吗,怎么长到树上了呢?”我引导孩子仔细看,到底是不是树,他们发现不是的,只是西瓜藤爬到了支架上,叔叔介绍说:“这样的西瓜长起来会很好看,而且不会被地上的虫子伤害。”
在另外一个暖棚里,几个农民正在采摘、装箱,我们赶紧跑过去,请他们介绍辨别西瓜成熟的方法。一位爷爷倒是很热心,很仔细地介绍了辨别的方法,最后,我想,反正接下来还要用西瓜开展活动的,还不如在这里买一些西瓜回家,于是,孩子们在这些农民的带领下,都去亲自弹瓜听声,采摘了一个西瓜,高兴、圆满地结束了这次参观活动。
4.互动交流,分享各自探索发现的结果。
利用记录表进行分组讨论交流。
回放参观时拍摄的照片,和幼儿一起回忆经历,帮助幼儿梳理获得的经验。
教学反思:
让幼儿说说关于西瓜的秘密和问题,幼儿就能更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因为经验和问题是孩子对科学的兴趣点,是科学情感体验的开始,是对科学本身探索的开始。
把幼儿带到现实生活中去参观、观察、询问,有利于拓展幼儿的学习空间,丰富他们多方面的知识,提高观察的兴趣,带着问题、带着记录纸去参观,使活动更具有目的性,这是一种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将更有利于开发孩子的潜能。
一次外出参观活动,解决了幼儿心中的许多疑问。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思考,在观察中学习,在探索中寻求答案。可见,教师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教育资源,开发幼儿的潜能。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了解花生的组成结构,认识花生的生长过程。
2。学习从内向外有序的观察。
3。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对花生的认识。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二、活动准备
每组准备一小筐花生、投影仪、花生的生长过程图片(发芽、长大、开花、结果)、铅笔、记录纸(每人一份)、各类花生制成的食品。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布袋):"我的袋子里有一样东西,我要让你们来摸一摸,看看你能不能猜出是什么?"
(2)个别幼儿上台隔着布袋摸一摸并说出自己的猜测。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猜测及理由。
(3)教师倒出布袋中的东西证实幼儿的猜测结果。根据幼儿猜测的理由初步印证花生的外部特征。如:硬硬的、麻麻得不光滑。等等。
2。幼儿进行探索活动。
(一)探索花生的外部特征。
( 1)每桌发放一筐花生。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拿到的花生的外型特征。幼儿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发现。
教师:"每人拿出一颗花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先看看花生长的什么模样?"教师:"花生摸上去有什么感觉?"教师:"最后我们来闻一闻,花生是什么味道?"
(2)教师小节:把幼儿对花生外型的感知进行总结。
把幼儿的观察结果对照投影仪上的实物说一遍。花生的外壳颜色是乳白色的,样子像麻花、摸起来麻麻的、不光滑。
教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摸到的都是花生最外面的样子。在花生的硬壳壳里是什么样子的呢?你想知道吗?"
(二)探索花生的内部特征。
(1)教师:"花生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回答)"是你猜的,还是你看到的?""怎样打开花生?"(幼儿说出自己的方法)
(2)剥开花生。
教师:"用你自己的方法打开花生,并把你的发现记录在纸上。"
(3)幼儿剥花生并观察记录。
教师巡视幼儿活动情况并给予适当指导。
(4)幼儿说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师把幼儿的观察记录放在投影仪上,让其对照自己的记录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观察结果。
(5)幼儿在记录方法上会有所不同,教师在引导幼儿说观察结果时可适度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的记录方法。
三、利用投影仪集体观察花生剥开后的各部分及生长过程。
(1)教师对照花生的实物从外向内介绍花生。
(2)教师:"花生是生长在哪里的?"(幼儿回答)
(3)教师把花生的生长过程的图片利用投影仪向幼儿呈现。
教师对照图片向幼儿介绍花生的生长过程。以及根据花生的结果实时的特点,向幼儿介绍花生又叫"落花生"。
四、讨论了解花生的用途。
(1) 教师:"人们很聪明,不仅知道花生可以吃,还把花生制成了各式各样的美味食品。你知道花生以做什么食品呢"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看到的、吃到的花生制品。
(2)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花生的药用价值。如:花生红皮可治疗贫血、胃不好的人常吃花生可以养胃等等。
教学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强调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和自身所从事的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操作和感知,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孩子在已知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断尝试中取得成功,最终获得知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勇于质疑,乐于猜想,勇于创 新的意识。
2、使幼儿感知油水分离现象及粮食在油水的沉浮现象。
3、初步学习记录实验结果,并培养幼儿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活动准备:
油水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游戏“你问我答”的形式,引入主题
二:基本部分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让小朋友猜一猜。
师:先让小朋友来提问问题?
幼儿:这个东西是什么颜色的?
师:黄色的.
幼儿:它是什么做的......?
2、油——像水一样流来流去,黄色的,爸爸妈妈炒菜用的
3、老师出示油,水,请幼儿每人拿一杯水,拿一杯油,让幼儿观察油和水到底有什么不同?(味道不同,颜色不同)
4、老师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
把油倒在水里,油会在水的哪边?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油再水的上面)
5、出示第二张图片,把油和水用小棒搅合一下,会有什么变化?让幼儿自己操作,然后把它画下来。
三:把幼儿的记录展示,让幼儿介绍一下自己观察的结果,结束活动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认真观察、大胆尝试,发现物体都有自然下落的现象。
2、通过对比实验探索“怎样让纸落得快”的方法,体验探索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3、通过实验发现同样的纸加重和改变形状后落下的速度不一样。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红绿纸,积木、橡皮泥、小石子、夹子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出问题,比较那张纸落得快?
(1)比较两张纸是否相同。
(2)小实验:两张纸是否落得一样快?哪张比较快?
(3)请幼儿用动作学一学纸片落下的样子。
2、自由探索,怎样让其中一张纸落得更快?
(1)提出问题:有什么办法能让绿纸落得比红纸更快呢?
(2)幼儿自由探索。
(3)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老师提问:你试了几种方法?结果怎么样?幼儿讲述示范。
老师教新方法:还可以用团的方法让绿纸落得更快。
3、自由探索,借助辅助材料,让纸落得快一些。
(1)讨论猜测:假如不团,不折,你还有什么好办法也能让绿纸落得比红
纸落得更快呢?
(2)自由探索。
(3)交流发现。
(4)引发思考:为什么纸上加了木头、积木,纸就落得更快了呢?
教师小结:原来用变形和加重的方法可以使纸片落得更快。
4、迁移经验。
那除了用这几种方法可以使纸片落得更快,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吗?
活动延伸:
探索使生活中本来落得很快的东西落得更慢。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活动准备的东西很简单,但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能力不同的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以生活中的“物体下落”现象作为原形,预设产生的一则活动,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取材于幼儿的生活,体现了“科学教育生活化”这一精神。整个活动我引导幼儿亲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较好地实践了《纲要》的精神。在“怎样使纸落得快”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我通过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使纸变形,进行实践操作、探索、交流,最后通过实验得出如何使纸落得快,我先让幼儿思考不用任何外加材料,通过改变形状来加快纸落下的速度,而后我又围绕“加重”这中方法展开,这样设计两个层次,充分体现了幼儿思维循序渐进,逐渐深入的发展过程。此外,我在一些游戏或操作活动中,发现学前期的幼儿活动目的性很差,针对这一问题,我在设想后加问幼儿“为什么”,让幼儿表述自己设想的理由,使设想后的实验成为幼儿验证自己的理由是否正确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增强了幼儿在实验中的目的意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01-09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2-10
鸟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02-04
《影子》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02-23
《风》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02-23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比粗细》01-16
幼儿园中班《空气的秘密》科学教案01-17
《声音》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01-12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植物》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