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教学资源>教案>幼儿园数学教案

幼儿园数学教案

时间:2024-11-29 08:02:10 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数学教案(经典)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数学教案(经典)

幼儿园数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观察理解图片内容,尝试编题并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2、幼儿会根据图片用三句话讲出图意,学习看图列应用题。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画册》第3册第55页。

  活动重难点:

  用三句话讲出题意,尝试用原来有几只、又来了几只、一共有几只完整讲述。

  活动过程:

  1、碰球游戏,复习6、8的分解组成。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8的组成。

  教师:“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嘿嘿,你的1球碰7球。)……

  2、引导幼儿看图说出图意及数量关系。

  出示图片一,提问:

  原来草地上有几只小鸡?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又走来了几只小鸡?引导幼儿尝试用“一共”来提问。我们一起来说一说现在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鸡呢?

  教师分析:(结合图)这道题叫应用题,在这道应用题中,必须要有两个已经知道的条件,这两个条件是:原来草地上有2只小鸡以及又走来了4只小鸡是已经知道的条件,最后还要提出一个问题,一共有几只小鸡呢?

  教师:“现在我们把三句话连在一起说一遍”

  教师:那怎么来列算式呢?请一个小朋友来试一试。

  (幼儿列算式,教师出示2+4=6)

  总结:我们一起说说这个加法算式中的每一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2表示原来草地上有2只小鸡,4表示又走来了4只小鸡,也就是2和4是已经知道的条件;6表示一共有6只小鸡;用算式:2+4=6)

  2+4=6这道算式还可以说哪些事呢(引导幼儿仿照图一的例句生活中其它关于4+2=6的事例)?

  3、出示图片二

  教师:“图上有什么?”(图上有1只蝴蝶)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又怎么样?(又飞来了7只蝴蝶)

  引导幼儿尝试用“一共”来提问。

  教师:谁能看着图再提个问题?(一共有几只蝴蝶?)

  教师:“现在我们把三句话连在一起说一遍”

  教师:谁来列算式?列出算式1+7=8。

  4、教师点击课间出示图片三,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池塘里有什么?”(池塘里有4只鸭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又怎么样?(又游来2只鸭子)

  引导幼儿尝试用“一共”来提问。

  教师:谁能看着图再提个问题?(一共有几只鸭子?)

  教师:“现在我们把三句话连在一起说一遍”

  教师:谁来列算式?(幼儿列算式,教师出示4+2=6)

  5、给你一道算式题,你能编出应用题吗?(引导幼儿用提问的方式提出应用题的问题)?

  教师:请看图片上的这道加法算式,刚才小朋友们都学会了看图编加法应用题,那你们能根据加法算式编出相应的应用题吗?和你的伙伴说一说,(2分钟)

  教师:谁想好了?(老师重复)xx小朋友编的这道应用题讲了一件什么事情?xx表示算式中的4,xx表示算式中的1,问一共有……表示算式中的xx?(教师边指图边讲)说的真好表扬他。

  教师:还有谁想出了不一样的?(请多位幼儿尝试编应用题并检查纠正不正确的。)

  6、教师指导不会提出问题的幼儿,先让他们和老师一起说题意并提问,帮助他们掌握应用题的`句式结构,而后逐步让他们自己学着编应用题。

  7、我们的书上也有这样的算式,我们一起来说一说,练习一下吧。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幼儿园数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幼儿在了解“家”的基础上,尝试用寻找、记录的方法,了解家中各种物品的数量;

  2、进一步理解6以内的数字的实际意义,并能将数字从小到大排列。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张记录卡;家里的数字

  2、课件:我的家(厨房、客厅、卧室。)

  活动过程

  一、认识数字,理解6以内各数字的实际意义。

  1、幼儿交流记录卡,说说在家中发现了哪些数字?

  (1)直观的数字(数序):

  如、电话上的数字、钟上的数字、电器上的数字;

  (2)数量:如家中有6把椅子、3只沙发等

  (3)小结:小朋友记录了很多数字符号,这些数字有的在家中直接就能找到,而且排列是有顺序的。

  而有的.数字是我们数出来的;如家里有2张桌子、3双鞋等;

  2、家里有很多物品可以用数字表示,现在请说说家里还有哪些物品也可用1――6的数字来表示。

  3、教师出示数字,幼儿说出物品的名称。

  如:家里有2台电视机可用数字来表示、家中有6只杯子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

  此时教师还要注意幼儿量词使用的正确性。

  二、继续理解6以内数的实际意义并尝试将数字从大到小排列

  1.看图:说说都有哪些物品

  (鞋、桌子、椅子、茶杯、玩具、电视机等)这些物品各有几样?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2.看图:物品归类;

  (1)画面上是家里的什么地方?(厨房、客厅、卧室)

  (2)想一想刚才我们看到的物品都放在哪里?为什么?

  (如:碗和匙我们可以放在厨房,玩具可以放在客厅,也可以放在卧室里等)

  (3)数一数每个房间共有几样?哪个多哪个少?

  (4)引导幼儿将数字从小到大排列。

  (5)小结:今天,我们小朋友交流了家中很多物品可以用数字表示,也知道家中的物品要分类摆放。

  这样家里才能既美丽又整洁。

  三、延伸活动:记录班级里的数字。

  幼儿可以运用操作卡,继续将各种物品分类摆放,并用数字表示。

幼儿园数学教案3

  设计思路: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各种植物都成熟了,并留下了结实的种子,留待来年再播种。我们班开展了"收集种子"的活动,小朋友们都带来了自己收集的种子:蚕豆的种子、玉米的种子、葵花的种子、黄豆的种子、赤豆的种子……小朋友们围在一起,讨论着谁带的种子是最大的?谁带的种子是最小的?谁带的种子颜色是最好看的?还有小朋友在用种子做着排队的游戏……大班幼儿对比较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都有一定经验,但对物体的大小、排列长短与数量的.关系,却不是很清晰,于是我设计了《种子排队》这一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引导幼儿通过两次不同的要求给种子排队,第一次用同样数量,不同大小的种子进行排队;第二次给大小不同的种子排一样长的队伍,幼儿探索、讨论得出结论:一样多的种子排队时,大种子排得队伍长,小种子排得队伍短;排的队伍一样长时,大种子用的数量少,小种子用的数量多。

  活动目标:

  1、学习将收集的种子进行排列,并做记录。

  2、通过探索、讨论,初步感知物体的大小、排列长短与种子数量的关系。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探索中的发现,并与老师、同伴交流。

  活动准备:

  蚕豆、瓜子、玉米种子若干,记录表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观察活动材料,引发活动兴趣。

  提问:篓子里有什么?(蚕豆、玉米、瓜子)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今天我们要来玩一个给种子排队的游戏。

  2、幼儿进行探索活动。

  探索活动一:用同样数量、不同大小的种子进行排队。

  (1)明确探索活动的要求,并做记录。

  出示记录表1:我们应该怎样给种子排队?(蚕豆排在有蚕豆标记的一排、玉米排在有玉米标记的一排、瓜子排在有瓜子标记的一排。)怎样才能排得整齐呢?(每一排都要从红线这里开始一个紧挨一个排;种子排队的时候要像种子标记一样站着排队)

  (2)请幼儿帮种子排队。(同样多数量的种子进行排队)

  (3)请个别幼儿讲述排列结果。(蚕豆排得最长,玉米第二,瓜子排得最短。)

  (4)讨论:为什么蚕豆排得最长,瓜子排得最短?(蚕豆最大,瓜子最小。)

  (5)小结:相同数目的种子,颗粒越大排列越长,颗粒越小排列越短。

  探索活动二:给大小不同的种子排一样长的队伍。

  (1)出示记录表2:我们应该怎样给种子排队?

  (2)小朋友想一想,这三种种子排一样长的队伍,哪一种种子用得最多,哪一种种子用得最少?

  (3)交代探索要求:请幼儿用不同的种子分别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排好后数一数蚕豆、玉米、瓜子各用了几颗?并作记录。

  (4)请幼儿讲述自己用不同的种子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所用种子的数目。

  (5)发现、讨论:在排一样长的时候,哪种种子用得最多?哪种种子用得最少?为什么瓜子用得最多?而蚕豆用得最少?

  (6)小结:队伍排一样长时:大种子用的少,小种子用得多。

  总结:相同数目的种子,颗粒越大排列越长,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队伍排一样长时:大种子用的少,小种子用得多。

  3、延伸活动:

  同样的种子,在不同的线条上排队,看一看哪种线条用的种子多。(直线和曲线)在区域活动中进行。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采用幼儿自己收集的种子开展活动,熟悉又亲切,幼儿参与积极性高,兴趣浓厚。整个活动,充分体现孩子的主体作用,老师始终在后面引导幼儿主动去观察、去探索、去操作、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开始部分,教师通过两个问题:我们应该怎样给种子排队?怎样才能排得整齐?引导幼儿明确给种子排队的规则,为下面两次操作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接下来的两次操作活动中,幼儿通过两种方式给种子排队,总结出不同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幼儿创造了很大的操作空间和思考空间,教师没有急于告诉幼儿答案,而是让幼儿在操作中通过观察、对比、讨论、得出结论:相同数目的种子,颗粒越大排列越长,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队伍排一样长时:大种子用得少,小种子用得多。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思维的活跃性和多向性得到了很好地培养,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碰到类似的问题能多一些思考,能尝试透过一些表面现象去发现本质问题。但在具体操作中,还有部分幼儿不能按规则排队,如不能像种子标记一样站着排队;种子排队时没有一个紧挨着一个。这就给下面的探索活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还是要不断强调给种子排队的规则。

幼儿园数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能迅速并正确地默数6以内实物或圆点。

  2、激发幼儿数数的兴趣,锻炼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1、有实物的泡沫骰子或转盘。

  2、点子卡10套(1—6)。

  幸活动过程:

  一、抛骰子,或转转盘,选卡片

  1、教师抛骰子,或转转盘,看上面的实物,幼儿数出上面的个数,记在心里。

  2、幼儿从桌上选出与刚才个数相同的点子卡,随意贴在身上,并报出此数。

  3、反复多次,待幼儿身上已贴有数字1—6的点子卡片后,进入下一个环节。

  二、抛骰子,或转转盘,拍卡片

  1、教师抛骰子,或转转盘,幼儿数出上面的个数,并迅速找出自己身上相同的点子卡,拍一下。

  2、游戏反复几次,教师或同伴相互检验。

  3、交换身上点子卡的位置,再进行游戏。

  三、抛骰子,看谁拍得快

  1、教师抛骰子或转转盘,幼儿数出上面的个数,并迅速找出同伴身上相同的.点子卡,拍在点子卡上。

  2、拍得对则取下贴在自己身上。

  3、反复多次,互相抽查,看谁的身上点子卡片多。

  游戏规则:选择拍的数要与骰子或转盘上的数字相同。参与此游戏的幼儿不要超过10位。

  今天、明天和后天的菜肴均不相同(每种菜的数量为10)。

  玩法三:时令菜肴。添加时令菜肴,选择两种不同的品种的菜肴混合放人锅里,如:先投放竹笋6根,用接着往下数的方法投放4条鱼,数量仍保持为10。

幼儿园数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了解数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复习10以内的组成。

  活动准备:

  教具:小猪木偶一个、磁铁教具猫一只(身上标有7元)、磁铁数字卡片若干(1、2、5);

  学具:贴有价钱的玩具若干,游戏用的硬币和纸币若干(元)、挂袋人手一只。循环游戏的作业单若干(作业单里的不同)。

  活动过程:

  1、复习数的概念。

  (1)拍手数数:一个一个数~两个两个数一五个五个数;

  (2)复习顺数、倒数游戏“打电话”;

  (3)复习lO以内数的组成游戏“碰球”。

  2、学习用几个小数组合成大数的方法付钱。

  (1)情境表演“小猪买玩具”,提出问题,启发幼儿思考

  ①出示木偶小猪,创设情景,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挚热。

  教师边操纵木偶小猪边说:“我是小猪,自从上次小我卖掉旧玩具,我就经常卖掉旧玩具,去买新玩具。瞧,了,我去买新玩具啦!”

  ②设计小猪遇到困难的情节,激起幼儿积极思考的:

  买卖对话:

  “卖大狗,我的大狗9元一只。”(卖方配班老师)

  “这只狗我喜欢,我有钱,我买了。”(买方小猪)

  “这是1元,这是2元,这是5元,嗳,怎么没有9元起,我没有9元钱,便宜点卖吗?”(买方)

  “不能便宜,你的口袋里有九元钱,你动动脑筋想一想?

  老师:“小猪口袋里的钱够吗?它应该怎么付钱?”

  ③个别操作,集体验算。(引导幼儿思考几种不同法,如两个l元、一个2元和一个5元合起来是9元等。)

  (2)出示磁铁教具猫(标有7元)、数字卡片(标有1的圆形卡片若干,代替钱),和幼儿共同讨论并演示数的分的关系。

  提问:“买价格7元的玩具猫可以怎么付钱?”(鼓励多种组合的方法。)

  重点:理解总数都是由几个部分组成。

  (3)幼儿玩循环游戏。

  教师讲解游戏的要求及玩法:“你们想去买玩具吗?要买玩具首先要学会算账。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材料,有的需要你右分合里添数字,有的需要你根据玩具的价格在要付的'钱上打勾,小朋友要仔细想一想,算一算,比如作业单左边的玩具卖多少钱,如果你要买,应该怎么付钱呢?你就在右边要付的钱上打上勾。”

  3、尝试用组合付钱的方法买玩具。

  (1)“现在老师是营业员,你们想来买玩具吗?”(请3~4个幼儿尝试买玩具。)

  (2)“你们想当营业员吗?这次,不仅买玩具的小朋友要算账,卖玩具的小朋友更要动脑筋,可不能收错了钱。”(将幼儿分成两组,轮流买卖玩具。)

  (3)交流付钱的经验,体验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数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操作中发现物体不同的组合方法,发展幼儿的初步推理能力。

  2、感知数学活动的有趣。

  活动准备

  1、动物头饰小猴、小松鼠各一张。

  2、每组一个小筐,每人10颗纸糖。

  3、3个果冻壳、4张糖纸、5个饼干袋。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小猴。

  1.教师:小猴弟弟过生日,要请好朋友来做客,准备了许多糖果。

  为了让每个朋友都可以吃到,它为每一位客人准备了一个或者两个糖果。

  朋友来了,小猴真开心!可是直到朋友走了,它也没有搞清楚今天来了几位小客人,它在整理房间时发现,小客人在废物筐中剩下10张糖纸。

  2.提问:客人一共吃了几个糖果?

  3.帮小猴弟弟算一算,今天可能来了几位小动物?请小朋友想想?

  4.如果每个客人只吃一个糖果,那来了几个客人?

  5.如果客人每人吃两个糖果,那来了几个客人?

  6.如果每个客人可以吃一个糖果也可以两个糖果,那来了多少个客人?

  7.幼儿操作。

  请小朋友每人拿10颗纸糖,算一算来了几个客人?

  8.比较三种分法,最多来几人,最少来几人?

  二、再次出示图片

  1.现在小松鼠也要请客了。它为每一位客人准备了两个或者三个食品,直到客人都走了,小松鼠也不知道来了多少客人。在收拾屋子的'时候,它发现废物箱里有3个果冻壳、4张糖纸、5个饼干袋。

  2.现在请小朋友猜猜看来了多少客人?

  3.客人一共吃了几个食品?我们一起来数数?

  4.如果每个客人只吃两样食品,那来了几个客人?教师操作。

  5.如果每个客人都吃三样食品,那来了几个客人?我们也来算算,请幼儿操作。

  6.现在请小朋友想想还有没有有另外的分法,如果每个客人有的吃两样有的吃三样食品的话,那来了几个客人呢?现在请小朋友动动脑,算一算。请幼儿上前操作。

  7.请小朋友比较一下,最多来几人。最少来几人?

  三、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帮小猴和小松鼠解决了难题,他们都夸小朋友聪明,下次有困难还请你们来帮忙,如果小朋友遇到这样的困难,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算。

幼儿园数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能叫出球体、圆柱体的名称感知它们的外形特征。

  2、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发展其观察、比较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能滚动及不能滚动的物品。

  2、表面平滑度不同的木版若干。

  活动过程

  一、找出能滚动的东西。

  1、每位幼儿自由选择一样物品,要求在玩的时候想一想:

  自己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样玩的?还发现了什么?

  2、幼儿选择空地玩玩具,教师细心观察幼儿的各种玩法。

  3、提问:

  你玩了什么东西,是怎么玩的,有什么新的发现?

  (幼儿根据自己的玩法回答,如:“我玩的是可乐桶,我一推它,它就向前滚。”

  “我玩的是方积木,我一推它,它就向前滑。”等)

  4、分类:

  请幼儿分别将能滚的和不能滚的玩具放在两个筐中,并请能力强的幼儿检查是否放对了。

  二、区分能滚的东西有什么不一样

  1、让幼儿再玩一玩能滚的'物品,玩的时候向不同的方向滚一滚、挡一挡,将各种能滚的物品比一比,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带着问题自由操作,教师从旁观察,并适时给予指导)

  2、提问:

  在玩会滚动的东西时,你发现了什么?

  (如:“我玩的是小球,一推它就向前滚,一挡,它就向别的方向滚,我把小球放在地上,它站不住总向周围滚。”又如:“我玩的是可乐桶,一推,它就向前滚,一挡,它就停下来。

  我把小可乐桶放在桌上,它能立住。”等)

  3、分类:

  请幼儿分别把能向不同方向滚的玩具和只能向前后或左右滚的

  4、丰富幼儿有关知识:

  能向不同方向滚的叫做球体,两端是圆形且一样大,中间一样粗,只能向两个方向滚动的叫圆柱体。

  5、请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讲一讲:

  还有什么东西是球体?圆柱体?

  三、实验活动

  1、幼儿用球体和圆柱体分别放在不同的木板上滚一滚,看有什么不一样?

  2、老师和幼儿共同小结:木板表面平与不平,东西在上面滚的速度不一样;

  木板放置的斜度不一样,东西在上面滚的速度也不一样。

幼儿园数学教案8

  活动目标:

  1、能从画面中,对应出每个人钓鱼的数量,并转换成数字。

  2、让幼儿练习多少关系的比较以及10以内的减法列式计算。

  活动准备:

  1、图画纸、回纹针、磁铁、竹筷子、蜡笔、毛线、海报纸、笔、大水盆。

  2、1-5数字卡三份,减法卡、等于卡。

  活动过程:

  ㈠引起兴趣

  1、问幼儿有没有看过钓鱼?告诉幼儿我们要自己来做一些鱼,这样就可以准备进行钓鱼比赛了。

  2、教师示范一次钓鱼道具的.制作:

  ⑴用图画纸画鱼,并用剪刀剪下来,再用回形针夹在鱼的嘴巴上,一只鱼就完成了,鼓励幼儿制作不同种类的鱼。

  ⑵接着,利用竹筷子、毛线、磁铁制作钓竿:将毛线的一端绑上竹筷子,另一端绑磁铁。如果担心不牢,可用胶带固定,不要缠太厚的胶带即可。

  ㈡团体活动

  1、将幼儿制作的鱼,全部放在一个在水盆里面,让幼儿可以尽情地钓鱼。但同时要告诉幼儿,现实生活中钓鱼,不能钓太多,够吃就好。

  2、教师限定时间,时间到后,请幼儿收竿,带着钓到的鱼,请教师帮忙把数量记录在海报纸上。

  3、教师回收所有的钓鱼道具,请幼儿集合,让幼儿专心于学习数学活动。

  4、教师随意举两个人为例,提问:这两个人谁钓得多?谁钓得少?多多少?少多少?并问幼儿怎么判断多多少?少多少?

  5、引导幼儿以算式表达数学概念,教师用数字卡、减法卡、等于卡,进行示范。

  6、在黑板上,以图卡排出表达式,并用口语表达,例如:强强钓了五条鱼,珊珊钓了两条鱼,谁钓的比较多?多多少?幼儿可能会以手指头或自己的方式找出答案,教师可加入表达式,让幼儿学习抽象符号,并说明,强强比珊珊多钓了三只鱼,五减二等于三:5-2=3

  7、让幼儿运用上述方式,任选两位同伴钓鱼的数量做比较。

  8、请幼儿将自己练习的成果与同伴分享。

幼儿园数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减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关系。

  2、培养幼儿积极的思维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过程。

  活动准备

  1、教具:七座房子、三幅画、数字1-6、符号、-、=。

  2、人手三幅图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开火车

  1、教师:以前我们玩过数字4、5的开火车游戏,今天老师带大家要玩数字6的开火车游戏。

  2、嘿嘿!我的火车一点开,你的火车几点开?嘿嘿!我的`火车5点开。(集体、个别)

  二、情境感知

  1、看图学习6的第一组加减法

  教师:你们看,火车已经把我们开到新建的小区里,一共有7个小区,有1号、2号、3号、4号、5号、6号小区,听说小区里有许多美丽的花,这么漂亮的小区你们想不想进去参观参观啊?

  2、这7个小区里分别有三副图片,请我们小朋友分别用三句话来讲述图上的事情,要是谁能正确的说出这事情的话就能顺利的进入小区。你们愿不愿意来说一说?

  3、幼儿第一次探索操作---看图讲述

  (1)提问:请你来说一说,你选择到几号小区的?里面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花盆里有5朵红花,1朵白花、花盆里一共有6朵虎)

  集体验证,并集体把这件事讲述。

  (2)分别请到其他小区的小朋友来讲述

  (得到大家验证后,再集体讲述)。

  (3)小结:呀,我们小朋友真能干,一下子就能把7个小区里的事情讲的很清楚了,赶快表扬表扬自己。

  4、幼儿第二次探索操作---边讲述边列出算式

  教师:刚才是让小朋友分别讲了7个小区里的事情,现在让小朋友根据刚才讲的事情

  分别用一道算式题把它记录下来。

  (1)交代幼儿操作要求

  (2)提问:这件事你用一道什么方法的算式记录下来?为什么用加法算式?

  (3)请一位小朋友上来边讲边记这道加法算式。

  (1+6=7)大家一起把算式读两遍。

  (4)除了用这3数字列出一道加法题,还可以用这3个数字列出其它题目吗?

  幼儿依次类推,分别得出其他三个算式。6+1=7、7-1=6、7-6=1。

  再次把算式认读两遍。

  三、体验理解---互换规律

  1、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题,他们有个小秘密?看谁先能找出秘密来。

  2、小结:1+6=7、6+1=7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总数不变,所以看到1+6=7,马上就想到6+1=7。我们把它称做为朋友题。

  同样看到7-1=6,马上就想到7-6=1。我们也把他们称做为朋友题。

  3、练习互换,老师拿出题卡。

  请我们小朋友马上说出他的朋友题是谁?

  1+6=7(6+1=7)、7-1=6(7-6=1)

  四、活动结束

幼儿园数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1、学会根据两个骰面上的点数写出相应的合成式.

  2、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大骰子两个;小骰子,笔,记录纸,五角星若干.

  活动流程:

  一、看骰子

  1、小朋友看一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东西?(小骰子)在哪里看到

  2、我们一起来看看骰子由几个面组成?每个面上的圆点都一样吗?(每人一个)

  二、玩骰子

  1、老师拿出一个大骰子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几点?是怎么看的?

  2、老师把两个大骰子一起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多少点?(是把两个骰面上的圆点合在一起数出来)

  3、老师示范写出合成式。并告诉幼儿几和几合在一起是多少。

  4、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象刚才老师一样掷骰子并写出合成式

  5、老师交代操作要求后幼儿进行操作,老师巡回指导。(操作要求:两个人一组,其中一个小朋友把两个小骰子拿在手上,然后轻轻的掷在桌子上,请另一个小朋友写出合成式。掷骰子的小朋友检查他写得是否正确,正确的话就奖一颗五角星。然后换一个人掷骰子,继续操作。)

  6、请小朋友把他们的记录纸拿上来,老师把它贴在黑板上看看谁奖到的五角星最多。

  三游戏:掷骰抱团

  老师掷大骰子,小朋友根据骰面上的点数几个人手拉手站在一起。

幼儿园数学教案11

  活动目标:

  1、认读加法算式题,初步理解算式中“+”、“=”和三个数字的实际意义。

  2、比较、分辨灯笼的特征,学习将灯笼与算式题配对,体验加法算式题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幼儿剪纸灯笼、5以内加法算式题。

  活动过程:

  一、谈话

  在中国的许多节日里,大家都喜欢挂灯笼,红红火火,特别热闹。我们小朋友也剪了许多不一样的红灯笼,把它们串成一串灯笼。今天,我们将这些灯笼和算式题做朋友。

  二、认读加法题

  1、认读加法题:1+4=5,4+1=5,2+3 2 5,3+2 2 5

  这些算式题上有什么?有数字、有符号排列出来的叫算式题。

  认读数字:每个数字和符号都有名字的。幼儿认读算式题中的数字。

  符号:“+”名字叫“加号”,“=”名字叫“等号”。在算式题中“+”读“加上”,“2”读“等于”。

  认读每一道算式题:1加上4等于5.1、4、5各表示什么意思?

  2、共同选择一串灯笼,请幼儿找一道算式题,说说算式题的意思。例如“一盏红灯笼加上4盏绿灯笼,等于5盏灯笼”,“4盏小灯笼加上1盏大灯笼等于五盏灯笼”等。

  三、看灯笼找算式题

  1、我们剪了许多灯笼,每一串是几盏灯笼?找找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能不能用这些加法算式题和灯笼做朋友?

  3、幼儿操作:观察各串灯笼,分辨它们不同的特征。寻找可以匹配的`算式题,对应地挂在一串串灯笼下面,说说自己所表示的意思。

  四、认读交流:

  1、认读每一串灯笼下面的算式题。

  2、找一找一串灯笼下不同的算式题,说说它们不同的意思。

  3、找一找两串灯笼下相同的算式题,说说它们不同的意思。

  4、寻找不同灯笼下挂着的相同算式题,体会相同算式题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例如:3+2=5既可表示3盏大灯笼加上2盏小灯笼,也可表示3盏圆灯笼加上2盏方灯笼等。

  延伸:

  生活中的算式题。

  思考:3+2=5还可以表示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事情?

  算式题的用处很大,能帮我们许多忙,我们平时可以用它做什么事呢?

幼儿园数学教案12

  活动目标:

  1、 通过玩玩、做做纸盒,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发展空间知觉。

  2、 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活动准备:

  1、 幼儿每人从家中带来纸盒。

  2、 制作纸盒的各种材料:废旧纸盒、挂历纸、水彩笔、剪刀、夹子、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一、 让幼儿观察自己带来的纸盒,进一步感知立方体。

  1、小朋友今天从家中带来了不同的纸盒,请你仔细看一看,你的纸盒是什么形状的?(是个长方体)

  2、长方体有几个面?(6个面)请你把这6个面找出来并标上数字。

  3、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长方体由6个面围合而成,有的长方体有的面是正方形,有的面是长方形,有的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

  二、 拆一拆纸盒,初步感知立体与平面之间的关系

  1、 拆纸盒

  请小朋友把纸盒拆开来看一看,会变成什么样子的呢?

  (让幼儿从容易粘合处开始拆)

  2、 纸盒还原,反复感知并讨论平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改变关系。

  谁会把手中的图形变回原来的样子?

  重复还原几次。

  平面的纸为什么会变成纸盒?

  3、 引导幼儿发现并了解没有标数字的面(粘合面)的.作用。

  观察拆开的平面图形:大家找一找,刚才我们小朋友写的数字都在哪里?除了有数字的面外,你还发现了什么秘密吗?这些没有标数字的面刚才躲在哪里?它们有什么用?(重叠、粘贴、封口)

  三、 讨论如何制作纸盒。

  小朋友想自己来制作纸盒吗?那我们该怎么来做纸盒呢?大家先讨论一下。

  1、幼儿自由讨论制作的方法。

  2、教师帮助幼儿总结制作的方法。

  3、幼儿制作纸盒。进一步感知平面与立体的关系。

幼儿园数学教案13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探究精神。

  2、发展幼儿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认识球体的特征。

  活动准备:圆圆世界(内有圆圆的会滚动的物体)白纸 篮子 胶泥 表格40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老师带领幼儿复习圆的特征,并请幼儿进入圆圆世界。

  (二)展开活动

  1、幼儿第一次尝试。

  2、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观察,比较所拿物品特征,逐步归纳,提炼球体特征,并用记录的`方法展现球体特征。

  3、教师小结球体特征。

  4、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再次选择所拿物品。

  5、教师指导幼儿再次感知球体特征,并帮助个别幼儿分析所选物品是否球体。

  6、请幼儿想一想,并说出生活中的球体 。

  活动结束

  请幼儿用橡皮泥给圆形娃娃做一份是球体的礼物。

  活动延伸

  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表格。

幼儿园数学教案14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坐标找到家,并有一定的空间位置对应能力。

  2、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感受数学活动的魅力。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能根据坐标,找到对应的位置。

  【活动准备】

  平面楼房、动物卡片、数字卡片、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你家住在几单元几楼呢?请跟旁边的小朋友说说。”

  师:“小动物新建一栋楼房,要请小朋友去参观(教师出示平面的楼房),这里就是小动物新建的楼房,我们看看这栋楼房有几个单元,几层楼呢?”

  (二)复习巩固

  1、教师与幼儿一起帮小动物认识自己的家住在几单元几楼

  师:“刚才小朋友都帮忙数了数这栋楼一共有4个单元,4层楼,现在我们来看看里面都住了哪些小动物,看看这些小动物它们住在几单元几楼?”(宝宝兔的家住在1单元1楼(1,1);贝贝羊的家住在2单元3楼(2,3);胖胖猪的家住在3单元3楼,(3,3);嘟嘟牛的家住在3单元4楼(3,4)吱吱鼠的家住在4单元2楼(4,2))

  师:请幼儿说说理由,帮助幼儿学会看坐标,快速地找到房间。

  2、教师带领幼儿游戏,找找自己的家住在几单元几楼

  (1)教师与幼儿一起认识房子的结构,看看这栋楼有几个单元几层楼。

  (2)发房间卡给幼儿,请幼儿说说自己拿到的房间卡是几单元几楼。

  (3)请幼儿拿着自己的房间卡自由找到自己的房间,教师个别指导。

  (4)请个别幼儿说说你是怎么找到房间的。

  (5)游戏:幼儿站在房子外面,幼儿在音乐开始后,开始找房间,看谁又快又准确的找到自己的房间。

  (6)请幼儿到好朋友家做客,跟好朋友交换房间卡,根据自己手里的房间卡找到好朋友的家。

  (三)幼儿操作练习

  1、教师与幼儿一起看看还有哪些动物没有住进新房子,它们分别住在几单元几楼。

  2、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图卡帮助小鸡、小鱼、小猫、小刺猬、小乌龟找到家。

  (四)交流与分享

  教师请幼儿到前面来和其他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帮助小动物们找到家的',先找到它住在几单元,再找到她住在几楼。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充分体现了数学教育生活化的理念,理念正确;设计程序生活化;教学形式生活化。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很不错,沉着、不慌张,亲和力强。此次活动中教师的思路很清楚,教育目标达成很好,幼儿反应活跃,但是在游戏环节幼儿等待时间过长,显得拉杂。游戏的环节一可以和环节三整合,环节二可以设计2座房子,避免幼儿的等待。在教师示范时,应进一步强化,先找几单元,再找几楼,可帮助幼儿思维清晰。幼儿自主操作练习中,可增加难度,如将房子增加为5个单元5层楼,更能充分体现教学的坡度,层层递进,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能挑战自己。

  推荐理由:

  在幼儿已有的经验基础上选择了“空间对应”这一内容,然后以“你家住在几单元几楼”为切入点开始,让孩子在游戏中感知空间位置对应,以帮小动物找家的方式将数学活动生活化,情景化,能进一步的加深幼儿的空间位置对应能力,能够帮助幼儿学会按房间卡找到自己的房间。

  小百科:空间是与时间相对的一种物质客观 存在形式,但两者密不可分,按照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从奇点爆炸之后,宇宙的状态由初始的“一”分裂开来,从而有了不同的存在形式、运动状态等差异,物与物的位置差异度量称之为“空间”,位置的变化则由“时间”度量。空间由长度、宽度、高度、大小表现出来。通常指四方(方向)上下。

幼儿园数学教案15

  活动目标

  1.学习按运算方法和得数的数目将算式归类,继续学习二次分类。

  2.复习10以内的加减,能迅速、准确地进行加减运算。

  3.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算式宝宝搬家)。

  2、加减算是若干。

  3、幼儿操作纸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今天,算式宝宝要坐着火车去旅游了,小朋友,你们愿意来开火车吗?

  2.现在请第一排的小朋友每人拿一张算式,请你算一下你是几号车厢,好吗?

  3.幼儿“报得数”。

  教师出示算式卡片,粘贴在房子里。

  二、算式宝宝,搬家归类

  1、火车宝宝排着队出去旅游了一圈,真累呀!来到了家里休息。

  可是这么多的算式宝宝住在一个大家庭里,太挤了。它们很想分开住,但是可以根据什么来分呢?(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1)小朋友说对了,可以按照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来分。

  于是,算式妈妈又为算式宝宝们找了两座粉红色的房子,看一看,粉红色房子上发现了什么?

  (2)有"+""-"号,那说明"+"号的房子里要住谁?"-"号的房子里又要住谁?

  小结:有"+"号的房子里面应该住加法算式。有"-"号的房子里面应该住减法算式。

  2、算式宝宝,搬家归类

  (1)算式宝宝根据"+""-"的`符号,分别住进了有"+""-"符号的房子里。可是宝宝们住在平房里面看不见远处的风景,于是,算式妈妈又为宝宝们造了楼房。

  (2)小朋友看一下,在楼房上你又发现了什么?

  (3)这些数字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对了,如果算式宝宝的得数是6,那么它就应该住在第6幢房子里,以此类推。)

  3、教师小结:通过为算式宝宝搬家,让我们知道了,算式宝宝可以根据运算的方法和得数进行了两次分类。

  小朋友你们学会了吗?老师这儿还有很多的算式宝宝,它们也想分家,小朋友你们想帮助它们吗?

  三、幼儿操作,巩固分类

  1、请小朋友把你面前的作业纸上的算式宝宝根据运算方法和得数将它们进行分类在相应的房子里。

  2、幼儿操作,教室巡回指导。

  四、活动评价

  今天小朋友们完成的都很好,算式宝宝们谢谢小朋友们的帮助。它们希望下次搬家时还要请小朋友们帮忙搬家,小朋友们乐意帮助它们吗?

幼儿园数学教案16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区别远和近,并学习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

  2、初步感受同样的距离,因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得的数值也不同,感受测量的相对性。

  3、能与同伴合作,准确、细致地进行测量并记录。

  活动准备

  1、画有线条的活动场地。

  2、等长的短绳、小木棍、纸条、铅笔等测量工具,粉笔若干,纸、笔、画板人手1份。

  活动过程

  一、游戏:看谁跳得远

  1、幼儿两两结伴,进行跳远比赛。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自己与同伴跳得距离的远近。

  3、引导幼儿思考:

  除了用眼睛看,能不能用一种方法证实比赛结果,知道自己跳得有多远?

  引导幼儿观察桌上的小木棍。

  二、学习用小木棍测量远近,验证并记录自己跳远的距离。

  1、幼儿用小木棍测量自己跳远的距离,并记录结果。

  2、教师带领大家观察幼儿的记录,并请个别幼儿再现测量的过程,集体验证。

  3、幼儿再次跳远。幼儿自由选定一个固定点,画线记录起始和落脚处,用小木棍进行测量,并记录自己跳远的结果。

  4、鼓励幼儿将测量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

  5、展示一组幼儿的测量记录,引导幼儿观察。

  三、测量某一物体,感知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1、引导幼儿观察所提供的测量工具并讨论。

  2、介绍测量任务。

  3、教师指导幼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

  4、展示幼儿的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5、教师小结:测量相同的物体,由于使用使用的测量工具长度不同,测量得到的数值也不同,测量工具长的测量数值要比测量工具短的测量数值少。

幼儿园数学教案17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掌握运沙的科学方法。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用大小不同的工具来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3、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沙、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记录单、铅笔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运沙游戏,你想用什么工具来运沙?

  二、幼儿第一次运沙

  1、提出要求:

  两人一组轮流运沙,并记录运沙的总次数。

  2、出示统计表格

  记录每组幼儿运沙次数,并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

  (每组两人使用一个工具运同一堆沙,为什么次数不一样。)

  3、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方法运沙:

  每一次要运得一样多,通过讨论、示范明确运沙的`具体操作规则。

  (满杯后用工具刮平)

  四、幼儿第二次运沙,验证。

  1、统计运沙次数

  2、引导观察数据,得出结论:

  同一堆沙用同样的工具,都装满抹平了来运,运的次数是一样的。

  四、幼儿第三次用不同工具运沙。

  1、幼儿预测大工具来运刚才的一堆沙,运的次数会怎么样?

  2、幼儿操作

  3、统计数据

  4、幼儿通过观察数据得出:

  运的次数不一样;大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小,小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大。

  五、教师小结

  教师:用大小不同的工具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六、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想想,如果用小碗来运沙,运的结果又会怎么样?下次我们再来试一下。

幼儿园数学教案18

  活动目标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理解并能说出多1或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课件-数字图卡

  2、1-6的大点卡和数卡一套

  3、幼儿数卡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1、请幼儿做成一排,说一说和你挨着坐的是谁?

  2、和挨着坐的幼儿拉拉手。

  二、出示图片,教师讲述

  1、讲述并表演故事后提问:

  (1)熊猫说2号有两个邻居,它们都是1和3.

  (2)小兔说它的家是4号的邻居,是3和5以此类推。

  2、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在蘑菇房子上贴数字卡片,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告诉幼儿相邻数的定义。

  (1)2的邻居是谁呀?(1和3是2的邻居,也叫做2的相邻数。)

  得出结论:2有两个相邻数是1和3;5有两个相邻数,是4和6。

  (2)提问:a、那么3有没有相邻数,它们是谁?4有没有相邻数,它们是谁?

  得出结论:每一个数都有两个相邻数。

  3、幼儿自主探索3、4、5的相邻数(部分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进一步推理说出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三、复习数字1-6。

  1、请你说得比我多1(少1)。

  (小朋友,我问你,比2多1就是几?)

  2、接着往下数,一直说到数字6。

  四、总结评价幼儿操作的结果,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1、教师:你帮2找到了哪两个相邻数?

  为什么1是2的相邻数,3是2的相邻数呢?

  引导幼儿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2、发放幼儿数学操作板及操作点卡,帮助幼儿理解相邻数间多1少1的关系。

  教师:你找出比2多1的点卡,请你找出比2少1的点卡。

  依次找出比3、4、5多1或者少1的数,引导幼儿依次说一说3、4、5的相邻数及其之间的关系。

  五、结束部分:游戏中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游戏:给屏幕上的数字找相邻数。

【幼儿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数学教案09-30

幼儿园数学教案09-03

幼儿园数学教案01-28

幼儿园儿童数学教案11-10

(优)幼儿园数学教案05-31

幼儿园蔬菜数学教案07-23

幼儿园数学教案【合集】05-26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08-27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