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自然教学计划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写一份教学计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相信大家又在为写教学计划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自然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自然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任课教师:邰情刚
1、在知识方面,划分为六个教学单元:
(一)水的三态变化:包括第1、2、3、4课。在低年级学生认识了水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水的蒸发、沸腾,水蒸气的凝结、凝华,冰的融化、升华,以及露和霜的成因;进而指导学生认识水在液态、气态、固态之间是可以相互变化的。
(二)空气:包括第5、6、7课。在低中年级学生认识了空气的.物理性质、空气的热胀冷缩、大气压力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热空气的性质、风的成因及风的观测。
(三)植物:包括第8、9、10、11课。在低中年级学生认识了根、茎、叶外部形态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根、茎、叶的生理作用。
(四)力:包括第12、13、14、15课。继“平衡”、“轮子”、“压缩空气”之后,指导学生认识弹性、摩擦力、反冲、学习使用测力计测力。
(五)热:包括第16、17、18、19课。指导学生认识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以及保温和散热的方法。
(六)水:包括第20、21、22课。在学生认识了水的三态变化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云、雾、雨、雪的成因,以及水在海洋、天空、陆地之间的循环运动。
2、能力方面
(1)、实验能力:实验操作方法、对比实验、模拟实验。
(2)、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制作能力、创造能力。
3、德育方面
(1)、通过讲述我国的珍稀生物、我国古代在天文科学方面的成就,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自然知识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自然变化是有规律的、人可以了解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从上学期开始,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所以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各单元都要求学生亲身经历过程,这一过程也将延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难点。
四、相关措施任课教师:邰情刚
1、根据自然学科的特点和高年级学生的特点,自然课仍然要加强直观,重视课本上的图画和实践操作。
2、重视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化规律和原因。
3、不同的课型用不同的教学思路。如探究各种自然变化规律、原因的采用“问题——观察实验——思考——结论——应用”或“问题——假设——观察实验——结论——应用”的结构;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课多采用“认识构造、原理、方法——分步操作——反复练习”的结构。
4、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与生活生产社会的联系。
5、注意发展儿童智力、培养能力。
6、注意与其它年级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
五、基本活动: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自然教学计划2
一、基本情况
六年级学生多数对自然这门学科较喜欢,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是副课,不够重视。针对上述情况,本期我在教学时除了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外,将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多做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综合素质较强的有用人才。
二、目的要求:
1、通过学习各种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启发学生探究自然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独立思考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2、通过学习各种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勤于动手勇于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3、通过说明光反射和折射的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使学生学习一些实验操作方法。
4、通过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对比实验,说明颜色不同的物体反光颜色不同的对比实验,近视成因的对比实验,使学生学习应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一些自然现象的规律原因。
5、通过模拟眼球作用的实验、地球自转、月相成因、日食和月食成因的实验,使学生学习用模拟实验探究一些现象的原因。
三、教学重难点
第一课光的传播,使学生初步学会做小孔成像的实验和光是直线传播的对比实验。
第二课光的反射和折射,初步学会光反射和折射的实验。
第三课平面镜,学会做平面镜成像实验。
第四课凸透镜,学会做凸透镜成像实验。
第五课眼睛的科学,初步学会做眼球成像及近视病理的模拟实验。
第六课彩虹的秘密,初步学会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
第十二课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学会做昼夜成因你的模拟实验。
第十三课月相成因的模拟实验。
第十四课日食和月食的'成因的模拟实验。
四、教学方法措施
1、教师端正教育教学思想,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实验教学过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实验质量。
2、教学中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特点,新课标要求,要由浅入深,有利于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3、实验中,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实验仪器,还应尽量创造条件,自制器材,努力按计划、按要求完成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实验
类型
备注
1
2.10~2.14
光的传播
分组
2
2.15~2.21
光的传播
分组
3
2.22~2.28
光的反射与折射
分组
4
3.1~3.7
光的反射与折射
分组
5
3.8~3.14
光的反射与折射
分组
6
3.15~3.21
平面镜7
3.22~3.28
凸透镜
分组
8
3.29~4.4
眼睛的科学
演示
9
4.5~4.11
6、彩虹的秘密
分组
10
4.12~4.18
矿产(一)
演示
11
4.19~4.25
矿产(二)12
4.26~5.2
动物的进化13
5.3~5.9
动物的驯化14
5.10~5.16
生物的启示15
5.17~5.23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6
5.24~5.30
月相的成因17
5.31~6.6
日食和月食18
6.7~6.13
太阳系19
6.14~6.20
无限宇宙20
6.21~6.27
复习21
6.28~7.4
写总结
小学自然教学计划3
告别了难忘的旧岁,迎来了充满希望的新春。伴随着新春的来临,新的一学期有开始了,为了确保自然教学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特拟订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课程标准为精神,以教材为依据,以实验教学为重点,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为目的。
二、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46人,女19人,学生来源于居峪、标湖、前湾四个村。通过上学期的教育、要求,次班学生对自然这一学科比较感兴趣,参与实验探索的积极性比较高,认识事物、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有所提高。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因学习方法不对头,对一些自然现象弄不明白,死记硬背,其结果是张冠李戴,造成成绩不够理想;还有少数学生因接受能力差,学习任务总是拖拉,失去了学习的信心。鉴于上述情况完成以下任务。
三、任务目标
1、使学生知道什么是人体的骨骼以及骨骼的作用。
2、使学生知道人体的6大关节,并知道关节的作用。
3、指导学生知道人体的正面和背面7块大的`肌肉,知道肌肉的作用。
4、使学生知道完全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构成。
5、知道植物的种子由种皮,子叶,胚根,胚芽四部分构成。
6、使学生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建立初步的“溶解”概念。
7、使学生知道影响溶解快慢的三个条件。
8、观察蚕的生长发育过程,知道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9、指导学生初步学会用干制法制作昆虫标本。
10、使学生知道合理的体育锻炼,对身体的积极影响作用。
1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水域的污染”,了解水域污染的危害和原因以及保护水域的意义和方法。
四、方法措施
1、课前依据新课程标准精神,结合学生实际,深钻教材,认真备课。
2、课中以学生为主体,教给学生学自然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愉快中获知。
3、课后加强练习,及时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弥补。
4、注重实验教学,课前做好实验准备,让学生积极投入实验过程的探究,努力提高学生动手、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上课听讲的习惯,回答问题的习惯,动手操作习惯,完成任务习惯。
6、加强辅导,使优生不骄,差生不馁,中等生积极进取。
教学进度时间完成的任务
1——4周
第一单元3——5周
第二单元6——8周
第三单元9——12周
第四单元13周
第五单元14——17周
第六单元19——结束复习、考试
小学自然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1、在知识方面,划分为六个教学单元。
(一)水的三态变化。包括第1、2、3、4课。在低年级学生认识了水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水的蒸发、沸腾,水蒸气的凝结、凝华,冰的融化、升华,以及露和霜的成因。进而指导学生认识水在液态、气态、固态之间是可以相互变化的。
(二)空气。包括第5、6、7课。在低中年级学生认识了空气的物理性质、空气的热胀冷缩、大气压力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热空气的性质、风的成因及风的观测。
(三)植物。包括第8、9、10、11课。在低中年级学生认识了根、茎、叶外部形态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根、茎、叶的`生理作用。
(四)力。包括第12、13、14、15课。继“平衡”、“轮子”、“压缩空气”之后,指导学生认识弹性、摩擦力、反冲、学习使用测力计测力。
(五)热。包括第16、17、18、19课。指导学生认识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以及保温和散热的方法。
(六)水。包括第20、21、22课。在学生认识了水的三态变化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云、雾、雨、雪的成因,以及水在海洋、天空、陆地之间的循环运动。
2、能力方面
(1)、实验能力。实验操作方法、对比实验、模拟实验。
(2)、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制作能力、创造能力。
3、德育方面
(1)、通过讲述我国的珍稀生物、我国古代在天文科学方面的成就,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自然知识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自然变化是有规律的、人可以了解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从上学期开始,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所以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各单元都要求学生亲身经历过程,这一过程也将延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难点。
四、相关措施
1、根据自然学科的特点和高年级学生的特点,自然课仍然要加强直观,重视课本上的图画和实践操作。
2、重视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化规律和原因。
3、不同的课型用不同的教学思路。如探究各种自然变化规律、原因的采用“问题——观察实验——思考——结论——应用”或“问题——假设——观察实验——结论——应用”的结构。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课多采用“认识构造、原理、方法——分步操作——反复练习”的结构。
4、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与生活生产社会的联系。
5、注意发展儿童智力、培养能力。
6、注意与其它年级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
五、基本活动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自然教学计划5
学生现状分析:
六年级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生的纪律、学风都表现良好。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浓,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很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教学效果较好。但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存在偏见,升学考试没有任务。因而,只在课堂内完结成学习任务。课后很少有同学去探究、去思考自然界中存在的奥秘。另外,绝大部分同学在温室里长大,社会阅历、实践、生活等能力较差,很难发现生活中、自然界中的一些简单道理,实践动手能力极差。
课程标准解读:
知识:了解生产生活中一些简单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天文等知识,为初中教学奠定基础。
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
情感受、态度、价值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科学自然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独立思考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主要任务:
1、完成动物与环境。植物与环境的教学。
2、完成人的神经系统;人的生长发育;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教学。
3、完成秋、冬星座的教学。
4、电学知识认识电磁铁。
5、完成简单机械及地球内部、外部运动的教学。
教学要求:
1、弄清掌握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
2、了解认识人的神经系统、人的生长发育、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3、了解秋冬季显著星座。
4、弄清简单机械的作用及纲器的组成。
5、认识地球内部的运动。
教学重点:
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神经系统的组成。人的生长发育。人体的构成。
2、认识仙后座、猎户座及寻找北极星。简单机械的作用及用途。地球的内部运动。
教学难点:画出包括人在内的.食物网。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实际中认识秋冬星座。电磁铁的性质及用途。地球的内部运动。
考点:广义的环境所包括的内容。神经系统在人体中所担负的作用。认识秋冬星座的显著标致。电磁铁的性质及运用。简单机械的概念及作用。地球内部运动的方式——火山、地震。
提高质量的措施:不断学习,多看多学先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学科教学水平。克服困难,想尽办法完成实验教学。趣味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动手、动脑,活学活用。开展课外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使课堂教学形象生动。引导学和生留意身边的事物,捕捉动物世界的奥秘。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稳定学生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介绍全书内容。
第二周:学习动物、植物和环境的关系。
第三周:了解食物链;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第四周:保持水土;保护大自然,
第五周:神经系统;人的生长发育
第六周:细胞;秋冬星座
第七周:
电磁铁 第八周:信息的传递
第九周:杠杆
第十周:复习迎考
第十一周:斜面
第十二周:滑轮
第十三周:机械
第十四周:卵石的形成
第十五周:地层的形成
第十六周:火山
第十七周:地震
第十八周:检查基训
第十九周:复习考试
小学自然教学计划6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22课,其中第九课是选学内容,分为六个单元。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在学习了生物的形态构造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生物与无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第二单元:人类,指导学生认识人的神经系统、人的生长发育、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三单元:星座,指导学生认识秋、冬季节的显著星座。
第四单元:电,指导学生认识电磁铁,了解电磁铁的原理。
第五单元:机械,指导学生认识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的作用,以及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
第六单元:地球,通过研究卵石、地层的形成过程,指导学生认识地球外部的运动;通过研究火山、地震的成因,指导学生认识地球的内部运动。
二、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2、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使他们受到科学自然观、科学态度、爱家乡、爱祖国、爱大自然等思想品德教育,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3、指导学生认识自然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它们的运动变化规律,以及人类对自然界的利用、保护、改造和探索。
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习模拟实验和设计简单的实验。
5、着重培养他们的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制作、栽培等动手能力。
6、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精神。
7、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保护生态平衡的行为习惯,并向学生进行自然界的物质是相互关联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自然教育。
三、本册教学重点难点:
a)认识生物与无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b)认识人的神经系统、人的生长发育、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c)认识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的作用
d)研究卵石、地层的形成过程
e)研究火山、地震的成因
四、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学生16人,学生思维较为活跃,课堂较难驾驭,作业要及时督促,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加强鼓励引导,作业要加强督促管理。本册实验19个,其中还有难度较大的化学实验,对于六年级大部分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五、教学措施
1、难度大的化学、物力实验采取演示,对学生讲清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做实验时,要进行安全教育和爱护仪器的教育。
3、采用多种活动类型:
4、采用多种导学方法:
六、本册单元课时分配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共6课时
第二单元:人类,共2课时
第三单元:星座,共1课时
第四单元:电,共2课时
第四单元:机械,共1课时
第四单元:地球,共4课时
进度表:
9月份:
生物与环境
10月份:
人类
11月份:
星座
12月份:
电、机械
1月份:
地球
【小学自然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大自然小学日记07-04
小学教学计划06-23
小学教学计划06-28
小学体育教学计划06-28
小学教育教学计划10-13
小学英语的教学计划08-16
有关小学教学计划10-04
小学音乐教学计划09-11
小学写字教学计划08-15
小学教学计划【精】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