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教学计划集锦5篇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不如为接下来的教学做个教学计划吧。为了让您不再有写不出教学计划的苦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计划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教学部门将坚持“以人为本,质量兴校”的办学理念,认真领会市法制安全工作会议精神,以《中小学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以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为目标,以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出发点,以提高师生和家长的认识及广泛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为途径,强化教学工作全程管理,关注师生安全,加强安全教育,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学校的特色建设。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加强领导 明确责任
1.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2.明确责任
每位师生都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安全工作是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是确保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正常有序进行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全体教师必须提高认识,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到学校的安全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有人管,都有人负责。
(二)加强教育 增强素质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是一个不健全的人,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课由专职教师任教,任何人不能挤占健康教育课,健教教师要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身心均能健康发展。
2、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护自救的能力。
各学科教师要结合本学科的课程在教学时适时渗透安全教育。每位教师在备课时,学期教案里要体现安全教育的内容,每学期每个学科要上交一份相关的教案。
安全教育工作应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学部门将协助学校各部门根据学校周围和学生的特点对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一次专项检查。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安全教育。对学生进行各种事件的应急处理的教育,增强学生安全防范的能力。万一发生安全事故,做到不惊慌失措,并能采取有效办法保护自己。要使学生增加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了解,增强安全保护的意识,不做不利于安全的事,又保护自身的生命安全。
3、要教育学生家长做好监护工作。通过对家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和能力。学生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溺水和交通事故。
(1)要让学生家长明确自己对自己的孩子在安全方面应该做好哪些工作。安全隐患在哪些方面,应该重点做好哪些防范工作。
(2)了解和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为孩子安排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
(3)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要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告诉家长。家长会上,不要只讲学生的成绩,要通报学校的安全状况,要根季节的特点,把学生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告诉家长,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让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安全教育工作,让家长真正担负起自己应该担负的监护责任。采取家长所能采用的办法来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抓住重点 确保安全 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消除安全隐患。
教学部门要加强常规工作检查的力度,进一步规范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禁止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禁止男教师抚摸女生或带女生回家补习,体育教师在学生自由活动时要加强安全教育,不能随意“放羊”。绝不允许因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不规范,而发生安全事故。
2、要认真学习《学校安全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
建立教学部门事故处置领导小组,公布学校紧急联系电话,在教学中如发生安全事故要按照预案进行紧急处理,使处理工作规范化,使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3、认真执行上报制度。发现事故一定要及时上报,不能认为这是小事,我自己能够处理,而不上报。决不能因为不及时上报,而延误了处理的时间,造成被动。只有及时上报,才会有利于事故的处理。
安全无小事,在学校安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认真开展安全教育工作,确保师生能在平安和谐的环境中教学和学习。
教学计划 篇2
一、班级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初一年级十三个班的教学,从一周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整体的学风还是不错的,课上的气氛比较活跃。大部分同学能够做到合作配合,但是也有一部分自控能力差的同学课上的小动作太多。由于生物这门学科是初一学生新接触的一门学科所以本学期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自学习惯,最大限度的营造一个和谐奋进的课堂气氛。
二、指导思想
依据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把握好重点和难点,克服教学的盲目性,改进课堂上的教学方法,采取多媒体手段增加课堂新亮点达到吸引学生眼球和提升学习兴趣的目的。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团体合作精神。促进自身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最佳的结合,使得师生共同进步,提升生物学的教学质量。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和细胞以及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实验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真爱生命的热忱,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方式,树立建设家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成绩目标:力争期中期末考试学困生不超过5%,优秀率突破10%。
5、自学习惯:自学、精讲、以练为主的教学模式是我校的特色教学方式,所以从初一开始就应该一直把这样的教学理念贯穿始终,让每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在自学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四、教材分析
(一)内容选择和组织特点
1、突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
2、安排了系列化、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
3、注重科学方法教育。
4、重视能力培养的梯度设计。
5、注重对生物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适当删减需要单纯记忆的'知识。
6、注意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二)内容分析
本册书总共有三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的生物和生物圈、第二单元生物与细胞、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着重分析本册书的其中重点两章的内容:
1、第二单元,第二章细胞的生活
本章将围绕细胞是构成生物体功能的基本单位,讲述细胞的生活。细胞作为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具有与生物体相似的特征,这是生物体在不同水平上的一致性。从当代生命科学的发展来看,从细胞水平认识生命活动规律,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应该对细胞的生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研究细胞的生活还与人类以及动植物的健康密切相关,对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2、第三单元,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本单元从生物圈的角度扼要介绍绿色植物的类群、形态、生理和分布。特别重视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在教材的编排中改变了原教材过分强调学科体系完整性的状况,删减掉不必要的形态结构等记忆性知识,重在让学生理解和领悟有关的生物学原理。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是这样安排的。首先让学生了解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它们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五、主要措施和教学手段
1、解读教材
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同时要调整备课的重点,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
教师不要机械地“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对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加工和改造。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师需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向导。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能够精力集中、思路活跃、独立思考并善于发现自己的见解,就要看老师能否把教学意图转换成学生的行动。
2、改变教学手段
初中生物教学应该结合中学生的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教法,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实现教学过程智能化、现代化,使生物教学跳出文字和教室,使学习成为兴趣,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现代的探究型。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把文字教材转换成为图、文、声并茂,把教
师难以说清和教室里不好演示的抽象难懂的重点、难点,跨越时间与空间,跨越学科与领域的知识,形象、生动、有趣地向学生展现,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3、以学生为本
生物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科思维,完善学生的健康人格。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对整个社会发展的作用,使学生能从生物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中的有关问题。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让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看作是具有独立主体意识、有独立人格尊严的人,让学生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我,获得成功和生命价值的体验,并感受到人格的自主与尊严。
教学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继续把深化素质教育加快教育教学发展为主旨,以课程改革与实施为主线,以学校计划为指导,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化学学科的教学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二、基本情况分析:
初三级部共3个班,教师2人,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为此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加强教法改革,教书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三、教学目标:
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四、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
1、体验化学的奇妙,初步形成化学学习的兴趣。
2、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3、初步学会常用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第二单元:自然界中的水
1、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及水的天然循环,认识水的特性,理解状态变化这一类物理变化的本质;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对生命体的重要意义。
2、通过对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实验的微观分析,初步揭示化学变化的本质;了解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概念。
3、了解原子的构成,初步了解原子内部各种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知道原子内部电子的分布极其特征和作用。
4、学会正确书写常见的元素符号,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5、学习实验室和工业上净化水的方法;通过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学习分类的方法;了解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组成的方法;学会科学表示原子质量大小的方法——相对原子质量。
第三单元:溶液
1、通过对食盐等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的分析,了解溶液和溶剂的概念,理解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的基本特性——均一性和稳定性。
2、通过对食盐在水中溶解的微观分析,理解物质的溶解过程和溶液实质。
3、学会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方法——溶质质量份数。
五、教学措施:
1、加强教研,认真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备好课。
2、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培养优生,减少差生与优生的差距,做好差生转化工作。
3、认真上课,及时批改作业。
4、抓好单元过关,搞好信息反馈,查漏补缺,改进教学方法。
5、在教学中处理好知识、能力、技能间的关系。
6、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加强实验教学。
7、抓好课堂教学,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圆满完成每堂课的教学任务。
8、及时总结经验,学习一些先进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六、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共18课时
第二单元:共14课时
第三单元:共8课时
注:每一单元有2—3课时测试和2—3课时讲评
七、加强集体备课
每周一节,坚持四统一,即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统一;例题、作业、单元测试题统一;课时安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
集体备课的方式:一人主备主讲,众人参与讨论,主备主讲人实行轮流制。
八、教研课题:
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希望各位教师能够认真阅读最新一年初三化学教学计划,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学计划 篇4
(一)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个重点
(二)抓好以下工作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1)加强校本培训管理与监督,务实、高效有针对性地搞好校本培训,客观、真实地做好第二轮中小学继续教育终结性评价,迎接省级验收、检查。以培促学、以查促训,走“内涵式”培训之路,不断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和师德水平。
(2)抓好骨干教师培训,以创新模式、提炼培训成果为重点,拓展新思维,开创新局面。青年教师除参加校本培训外,重在自主学习、专业教师指导。指导教师对培养对象在教学及实践研究方面具体引领。师徒均做好读书笔记以及活动记录。
2、突出课堂教学规范化,教学管理规范化。
(1)建立健全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职责,进一步规范教育管理和教师的教学行为。
(2)强化教师的质量意识,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管理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3、加强校本研训,稳步实施我校校本研训方案。
(1)按照市教培院的要求,继续实行校本教研制度“七落实”和教师校本教研“七个一”要求;加强对校本教研方式的研究,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丰富研训方式,探索研训一体化模式。
(2)本学期校本研训的重点:研究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帮助教师从多角度反思,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帮助教师学会教学,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重建学校文化。
(3)遵循“三级培训,以校为本”的原则,把基地培训和校本研修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网上全员培训资源和远程教育手段。定期聘请专家、学者来校讲课,充分发挥校内名优教师的优势,开设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教师需求的培训课程,使广大教师都能在培训过程中有所获,学有所用。
4、加强课题研究,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1)继续加强对“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的指导与管理,做好“十一五”市级规划课题的中期检查评估工作。鼓励“小课题”或“个人课题”的申报,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课题申报质量。
(2)积极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合理利用网上资源,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渠道,以教研促进教师的成长,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5、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研究与管理
6、规范教学过程,建立网络教研激励机制。
(1)各备课组积极运用网络技术开展教研活动,放大教研功能,提高教研效率。充分利用学科博客群组,探索网络教研与传统教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新型教研方式。引导教师充分运用教育网资源,实现网上教研,利用网络开展专题研究与课题实验研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2)建立学科博客群组,对教学计划、备课、课堂教学、检测、高考、中考备考等实行同步指导,转变教研方式,提高教研效率,促进广泛交流,形成资源共享机制。
7、加强对本届中考、会考、高考的科学研究和备考工作,提高备考效率。
(1)认真分析在考试中所暴露出来的具体问题,找准原因,研究对策。
(2)各老师要在第一周内制定出学科复习计划。各备课组要发挥团队优势,认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应考计划,减少应考的盲目性、随意性。各科任教师要与一所重点校的同科教师联系,定期上门听课、取经、交流信息等。
8、抓实常规教学教研工作
(1)继续抓好教研组的规范管理。教研组长要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组织实施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原则上隔一周开展一次教学教研活动。要以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为主渠道,进行学法指导、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以及教学手段改革等方面工作,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2)加强集体备课制度。凡两人以上任教同一年级,同一科目的学科,都要成立年组备课小组,选定备课组长。备课组长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按备课要求,逐项落实,并认真做好记录,每二周送一次考勤。
(3)加强“三本”检查的力度。本学期将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三本”(即教案、学生作业批改情况以及教师听课本)。教案以及作业批改均按学校制定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执行。听课次数按教育局的要求进行。
(4)继续加强对生物实验室的管理和使用,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开足开好实验课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计划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人教社《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内容。
2)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属于电学基础知识。从教材地位上讲是电路的入门知识。电学内容相对比较抽象,是学习的难点,过去是放在力学学习之后。但是“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特别倡导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并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培养目标上走向多元化。因此教材从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不过分强调学科自身逻辑的体系和概念规律的严密性,对八年级学生来讲是能够接受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尽可能多地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这些知识跟生活很贴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认识到电是可操作的,并产生进一步探究其奥秘的兴趣。“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是本章的核心。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及电路图。②知道电源和用电器。③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①认识电路元件,并动手组装简单电路。②用电路元件的符号画出电路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动脑动手,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②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常见电现象,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所学过的电源、开关和用电器。
4)重点、难点的确定:
重点:电流的概念、电路的组成及正确连接电路。电流和电路的概念不但贯穿电学部分的始终,而且是本章的核心,电路的连接是初中学生实验操作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这些知识跟生活很贴近,而且很有用。
难点;电流的形成。画电路图。电流是导体中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它摸不着,看不到,应通过可感知到的现象来获得不可直接感受的信息。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初中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来支持,教学中应予重视。虽然“电”不是陌生的东西,但是它却让人感到神秘,初中生的认识是肤浅的,不完整的,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需要教师的帮助。电路的连接是电学实验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但初中生还没有真正地组装过电路;电路图看似简单,但比较抽象;这都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可以通过连接电路的操作性练习来认识电路,可以通过其他间接手段来认识电流,并设定情境让学生在练的过程中“悟”。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问题分析、电路组装、多媒体的直观动态教学手段,通过讨论、问答等一系列的师生活动展开教学。
学法:提倡多动手,增加实践机会,引导学生采用讨论法、问答法、练习法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四、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设计如下的教学程序:
问题分析──引出电流──启发探究欲望──动手连接电路──电路介绍──交流讨论──形成概念具体化──初步应用。
五、教具准备
课件,电路示教板。学生器材有±(两人一组)电池二节、开关、小灯泡(或小电动机、门铃)一个、导线若干。
六、教学程序
【问题1】分析P100图5.5-l问题。验电器点荷转移问题。(承上启下。既复习巩固了已学知识,又为引入新课做铺垫。引导学生认识电荷的定向移动。)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
【课件】原来金属导体中有大量自由电子,当接上电源后会发生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通过课件使学生形象认识电流的形成,激发兴趣。并为电流方向引出做准备。)
实际上形成电流的电荷有两种(正电荷、负电荷),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可能是正负电荷反向定向移动。
电流的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可简述物理学发展史)
【问题2】刚才的分析中,电流的存在是瞬间的,如何获得持续的电流昵?(讨论)
有电源,电路要闭合。(示教板演示,给学生观摩的机会,为下一步学生实验做铺垫。在连接电路时强调:开关要断开。)
【引导分析】按照电流方向的规定,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正极──用电器──负极。
【问题3】电流的作用是使用电器工作。如何实现呢?
【创设情境】播放录像。节日彩灯、家庭用电器、以及电力机车运行。(通过观看使学生明白一切复杂的东西都是由最简单的组合而成,进一步产生探究其奥秘的兴趣。)
【学生实验】桌上的器材怎样连接。使小灯泡亮、小电动机转、音乐门铃响。
两人一套实验器材,学生动手连接电路。实验警钟;“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 (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4】连接的电路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认识电路的组成及电路元件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电路的构成:(简要介绍元件的作用,学生凭生活经验也有认识。)
电源:供电的装置,把其它能转化为电能。如:电池,发电机等。
用电器:用电的装置,把电能转化为其它能。如:灯泡、电动机、电铃等。
导线:输送电能的导体。
开关:控制用电器工作。【引导】电路要通过设计来进行安装,遇到问题要进行分析并及时维修。为了设计、安装和维修的方便,我们要用统一规定的符号把它们的连接情况画出来,这就是电路图。
3、电路图:
介绍常用电路元件的'符号(在前面电路构成的四类元件旁画出元件符号。其余的在今后学习中陆续介绍,以减少信息记忆量。)
请同学们画出示教板上电路的电路图。(前后呼应,这是让学生从形象到抽象的过渡,教师巡视点拨,使学生初步感悟画电路图的技巧。)
【指导】电路图呈方块形,符号大小要适中,美观易分析;导线连接要到位,符号要准确,除开关外不留断口,规范;电路图与实物图要吻合,设计安装要一致。
电路图为了方便,往往要把具体问题抽象、概括、使其简洁明了。
【练习1】请你根据桌上的器材设计一个跟示教板电路不一样的电路图。并连接实物。(进一步训练学生的画图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师巡视点拨。点评。)
【练习2】P 105。3画出手电筒的电路圈。(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画图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巡视点拨。)
【创设情境】在刚才的实验中,有的同学满怀信心地连接了电路,并与电路图相符,应该是正确的,可是闭合开关后却发现用电器不工作,原因何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引出电路状态的介绍。)
4、电路状态:
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有电流,用电器可以工作。(闭合电路)
断路:某处断开的电路。无电流,用电器不能工作。(正常断路为开关断开)
短路:导线把电源的两极直接连起来了。危害大,电源烧毁,用电器不工作。(结合P104想想议议。又与实验前的警示相呼应,一节课前后连贯。)
综上所述,遇到电路中的用电器不工作,你怎样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电路问题的技巧。)
【练习3】(课件)分析电路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含有短路)。
5、课后练习1设计有两个用电器的电路,并使它们同时工作。(为下~节课做准备。)
【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教学计划06-24
《猫》的教学计划06-09
识字教学计划10-17
合作教学计划09-27
语文的教学计划08-14
生物教学计划06-09
钢琴教学计划10-10
《雷雨》教学计划09-04
关于教学计划09-26
写字教学计划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