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教学资源>教学计划>四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四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2024-10-06 01:56:58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关于四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模板汇总五篇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四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模板汇总五篇

四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主要以科学现象和科学事实为依据,遵循“问题引领下的科学探究”及“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过程”的理念,围绕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方法、步骤”的目标,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融合,以学生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建构了《我们吃什么》、《水里有什么》、《植物的生活》、《空气和水的力》、《热的传递》、《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24个课题,32课时。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吃什么》单元从吃饭入手,由食物到营养,在延伸到饮食与健康,通过对食物进行分类、检测并进行营养搭配,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使学生感悟到科学可以服务于生活、服务与人类,生活处处皆科学;《水里有什么》单元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引领,让学生针对现象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在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寻问题的答案,对现象进行科学的解释。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基本的方法、步骤,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植物的生活》单元以身边常见的植物为观察点,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精心做科学。引导学生借鉴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解暗箱”的方法对植物的内部结构进行猜想与假设,再通过直接与间接的科学实验,认识植物身体的构造功能。通过对植物生活的研究,让学生体验到直接与间接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掌握从事物的表象探究其内部构造的方法,对植物各个器官的功能有较深的了解;《空气和水的力》单元以“力”为探究点,展开观察、实验、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做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关注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时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的力量,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融合;《热的传递》单元以“热”为载体,展开观察、对比实验等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热在不同物质中传递的方法,验证太阳能热水器所选用的材料、摆放的位置与热的关系,体会到利用科学知识的重要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探究方法,具备独立做科学的能力;《研究与实践》单元,选用与本册研究密切相关的“食物”与“太阳能”知识,引领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科学知识,让学生走入社会生活,深入探究生活中的问题,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目标

  1、认识食物的主要种类,了解人类需要哪些营养;知道人们需要的营养物质大致包含在哪些食物中,懂得营养合理全面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做到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会从合理、全面饮食方面考虑设计食谱等探究活动,可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深入探究人类生命活动中一些有意义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对生命的本质上升到新的高度。

  2、以水为研究对象,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认识水对其他物质的作用,引领学生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使他们逐步养成关心科学、认识科学、主动探究科学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你。

  3、研究植物各种器官的作用,使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借助学生也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亲近自然、亲历探究的过程。

  4、能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力,如压缩空气的弹力、反冲力、大气压力、水力等;知道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性质,了解人类对空气和水的力的利用。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乐于试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5、知道热总是从高温物体转向低温物体;知道液体和气体主要靠对流传递热,了解热对流的应用;了解保暖和散热材料的性质和用途;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知道太阳能热水器吸收利用太阳能的特点;了解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设想,愿意合作与交流,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6、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探究方法 和科学知识,通过调查研究,揭示生活中的`现象,发现科技产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与人合作、交往的胆量与能力;增强自主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重点、难点

  1、水能溶解物质。能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2、常用的传热和隔热的方法。

  3、制作小火箭,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5、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

  6、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食物提出问题。

  7、能用放大镜对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主体性、探究性原则。要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要学习活动,设计典型的探究内容、过程和方法,为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提供有利的指导和帮助,真正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材料。

  2、突出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3、科学、技术与社会有机结合。引导儿童关注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生命群体的生存与发展,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人类、社会环境的影响,使他们学会把科学即使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反洗、解决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4、趣味性。对学生学习活动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感受科学学习活动是妙趣横生、乐趣无穷的科学的活动。

  五、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我们吃什 么

  1、我们的食物 1

  2、我们的营养 2

  3、饮食与健康 1

  第二单元 水里有什 么

  4、水变咸了 1

  5、怎样加快溶解 1

  6、做一杯饮料 1

  7、水里有什么 2

  第三单元 植物的生活

  8、植物的身体 1

  9、植物的根 2

  10、植物的叶(一) 2

  11、植物的叶(二) 1

  12、植物的茎 2

  第四单元 空气和水力

  13、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1

  14、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2

  15、小火箭 1

  16、瓶“吞”鸡蛋的秘密 2

  17、水流有力量 1

  第五单元 热的传递

  18、杯子变热了 1

  19、水变热了 1

  20、它们会生热吗 1

  21、谁热得快 1

  22、太阳能热水器 2

四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以体现与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共有三个单元,分别为:《生活中的消费》、《生活中的习俗》、《安全的生活》。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以体现与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行为与能力目标:

  (1)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3、知识与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逐步建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知道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是一个人的良好品德的体现,并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承担义务,了解家乡环境问题,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了解民风民俗及对人们的影响,抵制不良风气和迷信活动,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了解交通发展的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电视、网络等媒体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办一张报纸的基本方法,学会合作办小报,了解通信的发展,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常用的通信方法

  四、教学措施:

  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一.要变“目中无人”为有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形成。第二,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

  (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4、改革教学方式

  教师要注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用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

  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五、学困生帮扶措施:

  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讲,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中的一切。”学生透过老师的行为来判断老师的人格,一旦他认可了老师的人格,他就会接纳之,从而完善自己的人格。只要我们用一种合理的、民主的鼓励和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用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用满腔热情和期望去塑造学生的性格,相信耕耘就会有收获!

  1、课堂内外尊重个体。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这种爱又必须是真诚的。打开孩子心里的那扇门,当我们与学困生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时,他们就会主动向我们吐露心迹,敞开心扉地与我们交朋友,这样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师,喜欢听教师的课,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也乐于接受。马克思曾说:爱需要用爱来交换,心灵需要用心灵来塑造。我们不能把学生培养成一模一样的人,也不应该这样要求学生。因而,尊重学生,还表现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又具个性特征的人。

  2、点燃自信、磨砺性格。

  自信是成功的保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战胜自我很重要,要让他们明白老师心中永远有他们的位置,老师永远都在关注他们,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让他们在黑暗中看到希望。在困境中重拾信念。

  教师要创造、利用各种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使一些观念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也就是形成性格。在劳动实践活动中,体验困难,让他们亲身经受一下艰难的磨练及痛苦的洗礼。

  3、欣赏、鼓励、张扬优点。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性深处,无不渴望被赞赏。”激励永远是教育的态度。给学生一些鼓励,可以唤起后进生的上进心,张扬他们的优点,从而感受到成功感。针对学生发展倾向方面的特点,积极鼓励引导,奖励学生发展中的优势倾向,发展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个性特长,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和长处,都能保持强烈的自信心和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教育是一个长期、反复的教育过程。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因势利导,使学困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在教育过程中让我们永远记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尊重学困生,就要让他们在接受教育和参与学习的活动中享受平等的待遇。

  六、学科实践活动安排:

  1、开展一次超市购物活动。

  2、开展一次“我家喜事”交流会。

  3、收集生活中有关交通安全的实例,开一次“交通安全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

  七、教学进度安排。

  每课二课时。

四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教材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进行编写,以“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原则,力求使话题、功能、结构和任务四个方面在比较真实的情景中紧密联系,融为一体;本教材提倡“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本教材共有12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主要有A、B、C、D、E、F、G七个板块构,以下主要分析新授单元各板块。

  A情景对话教学。本板块除了仍然有对话理解的背景材料外,对话篇幅明显增长,难度也增加,主要出现的语法有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作主语)、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情态动词结构等等。通过该板块的教学,着重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和会话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交际活动的情景,增强语言实践的真实感,并采用“先听说、后读写,先整体、后局部”的方法,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语言实践活动。

  B词汇教学。主要按话题归类和图词结合的方式呈现新的词语,有名词、动词、短语或他们的混合形式及过去式。在这些词语中,有的在前面已经出现过,但有的是第一次出现;有的只要求“三会”,有的却要求掌握。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用学生已知的情景引出新的词语;并与句型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在情景中学习和运用词汇;不能盲目提高要求,应承认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性。

  C句型的口语训练教学。本板块以图为主,提供了主要句型,旨在通过比较真实的语言情境滚动的方法操练本单元和已学过的内容。学习句型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句子结构,以便在适当的交际情景中运用这些句型去表达思想,因此句型应放在情景中操练,力求使学生通过操练学到现实生活中有交际价值的语言。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减少机械操练,创设较真实的情景,以小组活动为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要给予肯定;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并进行语法现象的归纳和总结。

  D阅读教学。本板块为语篇的听力理解和对话的阅读理解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理解和书写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课本所提供的材料,为学生营造较为宽松的环境,进行由浅入深的训练;要把握好听的时机,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多听的机会;要利用讲评为学生提供再次练习的机会。

  F口语练习。本板块是课文学习的延伸,练习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展示的`机会,为学生提供看图说话或文字材料复述的机会。

  G本板块是趣味性的综合练习。通过游戏、调查、唱歌等活动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注意、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动手等能力。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些活动,让他们通过模仿、体验、实践和合作等方式发展能力和智力,感受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要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做到有详有略,合理安排;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总之,英语活动课的设计一定要以语言的运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英语仍然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但有少数学生由于遇到困难,学习兴趣开始减退。因此,这个学期在教学中,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扎扎实实地从每个学生抓起。教师在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的同时,充分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在知识的复现中做好及时补差工作。充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加强识读,拼写的能力。重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同步培养。重视英语作为语言的交际功能。

  三、培养的学习目标

  1按四会与三会要求掌握所学的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的句型。

  3能运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并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所用话语与场合符合。

  4能在图片、手势,情景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与录音。

  5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书写规范整洁。

  6培养良好的听英语、读英语、说英语、用英语的习惯,能自觉的模仿语音、语调,逐步培养语感。

  7能在任务型学习的过程中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完成某项任务,并促使语言能力的提高。

  8能演唱以学过的英语歌曲,朗诵已学过的歌谣。

  9能渗透给学生良好的自学英语的方法。

  四、教学措施

  1、课堂上尽量使用英语组织教学,做到持之以恒,由少积多,以助于创造英语气氛,养成学生听英语,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2、可将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重新组合,科学合理的把单词教学,对话操练,复习巩固融为一体。

  3、多以图片、手势呈现英语单词及对话情景,图片呈现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将该单元所学的内容柔和在一起进行综合操练。如师生快速问候和介绍、学生间连续的相互问候和介绍,创设情景进行表演等,让学生将所学的对话用于不同的情景。采用先听说,后读写,先整体,后局部的方法教学。

  4、教学中,尽量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教学,活跃气氛提高兴趣和学习效率。

  5、词汇教学上,尽量利用实物和图片,增加复现次数,反复循环,循序渐进,注重师生操练、生生操练。

四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一、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现有三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他们普遍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虽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1、本册内容情况: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有生命的物体”、“溶解”、“天气”、“磁铁”和“声音”五个单元组成。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2、本册的主要活动:

  (l)、对有生命物体的与研究。

  (2)、从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溶解现象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之中。

  (3)、对天气的观察与测量从天空中云的形状和变化开始,对构成天气的四个要素分别进行观测。

  (4)、对磁铁的观察与实验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开始,用实验的方法观察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磁铁各部分磁性的强弱,磁铁的两极,两极的相互作用。

  (5

  )、对声音的.探究从倾听周围的声音开始,通过对发声物体的观察的实验,研究的探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以及如何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

  3、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三、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四、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点

  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例如,对于空气是否热胀冷缩,要求学生想出一些观察的方法。包括用什么方法把空气装起来,怎样才能不使空气跑掉,怎样才能看到空气遇冷或遇热后的体积变化。在探究活动中,要求小学生自己想出观察的方法是需要一定条件的。他们要在积累和掌握了对这一事物的有关知识和一定的观察经验之后,才可能做到。由于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空气”单元,并已经掌握了观察液体热胀冷缩的方法,所以在这里对学生提出这个要求是适时的。我们希望在其他活动中,也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自主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三年级的观察认识活动以定性为主,很少涉及物质的量。在本册的活动设计中,不仅要求学生更为准确和细致地观察物体,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要求使用测量的方法,并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述物体和有关现象。例如,云量和雨量、气温、天气、磁性的强弱、声音的高低等。在溶解、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等活动中,也对学生的观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要求学生不仅观察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这也是本册教材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方面提出的新要求。观察和收集事实上只是探究活动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事实进行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的认识才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全部。“有生命的物体”单元就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要求学生广泛收集事实,尝试着进行加工和整理,并运用抽象概括的方法最终形成生物的概念。

  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对科学的理解是渐进的,需要我们引领他们经历一个又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才能逐渐获得发展。在新学期的教学中,希望老师们勇于探索,积累更多的经验,将以探究为核心的小学科学教学提高到一个?碌乃平?BR>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日期 课题 备注

  1 8.30-9.4 准备

  2 9.5-9.11 《动物怎样生活》

  3 9.12-9.18 〈形形色色的动物〉、〈植物怎样生存〉

  4 9.19-9.25 〈植物的根和茎〉、〈形形色色的植物〉

  5 9.26-10.2

  〈动物和植物〉

  6 10.3-10.9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7 10.10-10.16 〈怎样加快溶解〉、〈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8 10.17-10.23 〈分离盐与水的方法〉

  9 10.24-10.30 《观察更多的溶解现象》、《云和雨》

  10 10.31-11.6 〈风的观察〉、〈气温的变化〉

  11 11.7-11.13 《我们关心天气》

  12 11.14-11.20 〈磁铁的磁性〉

  13 11.21-11.27 〈磁铁牧郊〉?

  14 11.28-12.4 〈做一个小磁铁〉、〈指南针〉

  15 12.5-12.11 〈听听声音〉

  16 12.12-12.18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7 12.19-12.25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8 12.26-1.1 《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

  19 1.2-1.8 〈制作我们的小乐器〉

  20 1.9-1.15 巩固评价

四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5

  1、指导思想

  以《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为依据,树立"以人为本、培养能力"的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方法,积极营造&“和谐、平等、轻松&”的教学氛围,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长期的健康成长。

  2、现状分析

  (1)学生分析

  学生是非常喜欢《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的,但由于家长对它不够了解,所以重视不够,这样影响了一些家庭作业的完成,以及一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对本课程的学习也会受到影响。教师力争减少一些负影响,努力提高活动质量,提高课堂效率。

  (2)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三个单元组成。教科书在设计上力求贴近儿童的生活经验,贴近现实社会,将品德教育的内容和儿童的社会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消费》是四年级上学期的第一单元的主题,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消费知识。教学方式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主,目的是通过这些活动让学获取消费的初步感受。

  第二单元《生活中的习俗》单元以燃放礼花,悬挂彩灯的情景为背景,其目的为烘托节日的喜庆氛围。让学生通过探究节日的习俗,感受到人们节日中享受到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第三单元《安全地生活》是让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学生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如何使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每一天,是家长,学校,社会一直关注的问题。设计本单元让学生在以有的安全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理解,系统地掌握一些面对突发事件的自救自护本领,为他们今后更好地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各单元的设计围绕课程标准的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本教材以学生生活为主线,设置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主题,体现教科书内容的生活化和综合性。主要有学生的家庭,学校和社区生活的内容,家乡,世界的民族风情,习俗和传统节日等内容,让学生加深对社会的认识,有利于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能力的和谐发展。

  3、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消费

  第二单元生活中的习俗

  第三单元安全地生活

【四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四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03-08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计划03-14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04-02

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2-19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计划03-29

四年级上册英语教学工作计划03-20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3-17

四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15篇04-03

【荐】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计划01-08

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反思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