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教学资源>教学计划>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1-12-26 18:14:45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了。那么教学计划要怎么写才能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本人执教的七(3)、(4)两个班共85人,根据分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总体的水平一般,尖子生少、低分的学生较多,而且学习欠缺勤奋,学习的自觉性不高。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学生大多存在学习粗心,作业马虎,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的整体弱点,学习习惯差。

  在知识结构上:

  学生在小学已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相应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本学期将要学习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

  在数学的思维上:

  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目,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另一方面关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活跃性和敏感性。

  在学习习惯上:

  部分小学的'不良习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等,都应得到强化。

  一般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感兴趣的,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信心不足,因此开学初要给学生树信心;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根据上述情况本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抓优扶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二、教材情况分析: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本期教材知识内容为“基本的几何图形”、“有理数”、“有理数的运算”、“数据的收集与简单统计图”、“代数式与函数的初步认识”、“整式的加减”、“数值估算”、“一元一次方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必要的有理数和代数式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运用有理数,代数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有理数的代数式来进行描述;了解开方和乘方是互为逆运算,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会解一元一次方程,能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在经历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认识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进而认识角、相交线和平行线,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推理技能;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的全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形成对统计与概率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学会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代数式刻划事物间的相互关系。

  ②学生通过在探索图形(点、线、角、相交线、平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平面图形与窨几何体的相互转换(三视图、展开图)等到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能在说理的推证过程中,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③学生能在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中,学会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并能用实例进行检验,从而增加可信度或否定。

  ④学会能结合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⑤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对比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⑥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习,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学生通过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乐于接触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参与数学话题的研讨,从中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②学会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勇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③学生通过学习,体验到数学中的有理数、代数式和几何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这些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而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④初步认识到数学活动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的探索过程,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

  ⑤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虚心听取、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⑥通过阅读学习,了解我国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杰出贡献,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上述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否则它们的实现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有理数的概念、分类及运算。

  2、代数式的概念及分类。

  3、对函数的初步理解与认识。

  4、整式的加减运算。

  5、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求解过程。

  三、教科研课题:

  课题名称:怎样学好数学?

  研究步骤:1、研讨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老师认真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研究怎样教的问题。

  3、探讨让学生怎样学习数学及学习的方法。

  4、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具体措施:首先是全体数学老师共同研究,然后老师与学生相互交流,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展开讨论具体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数量

  1—2周基本的几何图形7

  2—3周有理数5

  3—5周有理数的运算11

  5—6周数据的收集与简单统计图6

  6—8代数式与函数的初步认识9

  8—10整式的加减6

  10—11数值估算5

  12—14一元一次方程13

  15—复习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人本学期担任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本学期将要学习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在数学的思维上,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小学的不良习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习等,都应得到强化;通过前面几天的观察,大部分学生对数学严重丧失信心,谈数学而色变,因此要给这部分学生树信心,鼓干劲;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迅速适应初中生活,对于学习新教材,学生仍然感到有一定的困难,对于我自己,也有一个研究新教材,新标准,扩充教材的过程,对于我仍然是一个挑战。

  三、学期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德育并重,以科学的方法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学风,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四、具体措施:

  1、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发展学生的素质。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4、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五、教学进度计划安排如下:

  周序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第一周

  9月1日至9月7日

  正数和负数及有理数

  5课时

  第二周

  9月8日至9月14日

  有理数的加减法

  5课时

  第三周

  9月15日至9月21日

  有理数的乘法

  5课时

  第四周

  9月22日至9月28日

  有理数的乘方

  5课时

  第五周

  9月29日至10月5日

  第一单元复习及月考

  5课时

  第六周

  10月6日至10月12日

  月考测试质量分析及月考小结

  5课时

  第七周

  10月13日至10月19日

  整式-----单项式

  5课时

  第八周

  10月20日至10月28日

  整式----多项式

  5课时

  第九周

  10月29日至11月2日

  整式的加减

  5课时

  第十周

  11月3日至11月9日

  期中复习及段考

  5课时

  第十一周

  11月10日至11月16日

  段考测试质量分析及月考小结

  5课时

  第十二周

  11月17日至11月23日

  从算式到方程

  5课时

  第十三周

  11月24日至11月30日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5课时

  第十四周

  12月1日至12月7日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5课时

  第十五周

  12月8日至12月14日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5课时

  第十六周

  12月15日至12月21日

  第三单元复习及月考

  5课时

  第十七周

  12月22日至12月28日

  月考测试质量分析及月考小结

  5课时

  第十八周

  12月29日至1月4日

  多姿多彩的图形及直线

  5课时

  第十九周

  1月5日至1月11日

  射线、线段、角

  5课时

  第二十周

  1月12日至1月18日

  期末复习及考试

  5课时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3

  一、学生知识情况分析

  本学期所教两个班超过100人。在这100人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大约30~40人,多数同学基础不好,但在这两个班中,大部分同学学习积极性较高,热爱学习。

  二、本学期教学主要任务和要求

  (1)指导思想和基本任务:

  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方针,以贯彻落实数学课程标准为契机,领会精神实质,转变观念,以学生为本,以质量为魂。

  (2)学生知识能力所达目标:

  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

  (3)教研教改项目及目标:

  学习数学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深入课堂教学研究,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认真研究教材及考纲,明确教学目标 ;

  (2)上好课,上好每个40分钟,提高40分钟效率;

  (3)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

  (4)批好每一次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及家庭作业;

  (5)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好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

  (6)及时指导、纠错,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

  四、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教学计划进度(教学内容)

  备注

  周次1

  相交线

  教学重难点(知识能力): 相交线、垂线的性质

  课时 4

  周次 2

  平行线及其判定

  教学重难点(知识能力): 了解平行线的关系

  课时 5

  周次 3

  平行线的`性质与平移

  教学重难点(知识能力): 平行线性质的探索

  课时 5

  周次 4

  平面直角坐标系

  教学重难点(知识能力): 理解有序实数对的意义和作用

  课时 3

  周次 5

  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教学重难点(知识能力): 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课时 3

  周次 6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教学重难点(知识能力): 三角形的三边的关系

  课时 3

  周次 7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教学重难点(知识能力): 三角形的内角、外角

  课时 3

  周次 8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教学重难点(知识能力): 多边形内角和外角和的推导

  课时 3

  周次 9

  期中考试备考

  课时 5

  周次 10

  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周次 11

  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重难点(知识能力): 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及解的含义

  课时 3

  周次 12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重难点(知识能力): 体会消元的思想

  课时 6

  周次 1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重难点(知识能力): 为判断“估算”的正误如何确定解的策略

  周次 14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教学重难点(知识能力): 合理选择消元法和消元对象

  课时 3

  周次 15

  不等式

  教学重难点(知识能力): 正确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义

  课时 3

  周次 16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教学重难点(知识能力): 列不等式的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 5

  周次 17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教学重难点(知识能力):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和解法

  课时 5

  周次 18

  统计调查、直方图<>

  教学重难点(知识能力): 会画统计图

  课时 5

  周次 19

  期末考试备考

  周次 20

  期末考试,阅卷、学期工作总结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4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期我担任的数学教学工作。七(3)班共有49名学生,通过小学的升学成绩来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好,不及格的同学较少;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学生的不良习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习等,都应得到强化。在近日的学习中,后面的.学生掌握的非常不好,可能是刚开学还没有完全适应过来,或初中知识比小学的难度大一些。总之,我会和孩子们共同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二、教材基本结构分析

  本学期初一数学教学工作共分为6章。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第三章代数式

  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

  三、教材的重点、难点

  1、利用图形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认识并能字母表示算式,初步认识角并解决实际问题。

  3、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消元”思想初步理解化“未知”为“已知”和化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的化归思想。

  4、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总之在每一章中都要与学生一起认真的来研究学习。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5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第五节内容。这是新教材改版之后出现的一节内容,是几何部分初步知识,包括了多边形和圆的两部分内容,本部分内容较少、较简单。而探索多边形对角线的总条数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采用观察、归纳、推理、验证的过程,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对现实图形的探索活动中去。多边形部分主要是对之前所学过知识的一个归纳总结,而圆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是为九年级的后续学习做铺垫。

  (二)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本节课是一节平面图形识别课,由于学生在小学已认识了许多平面图形,本节课难度不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简单的已知事实出发,先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推理.

  活动经验基础: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他们将会进一步积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在活动中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情感与态度,具备了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多边形、正多边形、圆、扇形;能根据扇形和圆的关系求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丰富的活动中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多边形扇形。

  难点:探索分割平面图形的一些规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图形,养成把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问题的习惯。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类比、合作交流法

  学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走进情景,启动思维

  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图片,请同学们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漂亮的图片开头,马上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动脑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思维,也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内容:

  1、先独立阅读课本122页内容,然后小组交流.

  (1)说说哪些图形是多边形.

  (2)试着说说多边形的定义,及对角线的概念.

  (3)指出图4-22多边形的边、角、对角线。

  2、先独立阅读课本123-124页内容,然后小组交流.

  (1)试着画一个圆.

  (2)试着说说圆的定义,圆心、半径、圆心角、圆弧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学的方式来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既能够开发学生动脑的能力,又能很好的完成知识记忆的目标,使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产生过程,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当堂检测:

  内容:

  1、从十边形的某个顶点出发,连出的对角线的条数是多少?

  2、过某个多边形一个顶点的所有对角线,将这个多边形分成5个三角形,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

  3、若点P在多边形的一条边上(不是顶点),再将点P与n边形各顶点连接起来,可将多边形分割成多少个三角形?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练习题,分了不同的层次,这样会尽量照顾到所有的学生,是学习吃力的学生也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同时又让优等生在知识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巩固。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6

  4、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4、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

  5、在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全面发展。

  6、在教学中注意既要使用好教材,又要走出教材,同社会实践相结合。

  7、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发现中学习,在合作交往中学习。

  8、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9、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获得知识。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关注学生会不会提问题,会不会思考,是不是在学习方法中获得情感体验。

  10、关注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提倡和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并且对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做太多的限制。

  11、转变过去只看学生测试成绩的评价制度,建立开放的、多元化的评价制度。

  12、注重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时间,次数,认真程度,行为表现等进行评价。

  13、注重对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极其对探究结果的表达来评价。

  14、重在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所蕴涵的潜能,所表现出来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的一点小进步。

  15、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互相合作学习,根据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评价。

  16、用哲理的高度,站在系统的高度,思如泉涌的精神状态,八方联系,浑然一体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得松。成绩好,发展学生的素质。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第二周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第三——————七周

  第三章:字母表示数 第八——————十周

  期中考试第十——周

  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第十————十三周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十四-十六周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第十七周

  第七章:可能性第十八周

  总复习、期末考试第十八—二十周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7

  一.教材分析

  为了实现《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教科书力图突出如下特点:

  1. 为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景引入学习主题,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以展开数学探究。

  2. 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以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包括归纳法则与方法,描述概念等。

  3. 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增强学好数学地信心。力图采用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展开。

  4. 立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课本中的习题分为两类:一类面向全体学生,为他们熟悉和巩固新学的数学知识,加深对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所设;另一类则面向更多数学学习需求的学生,即试一试中的题目,不要求全体学生都尝试完成。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第三章 代数式 第四章 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第六章 生活中的数据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第三章 代数式

  第四章 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四.教学措施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课堂上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的容易,学的轻松,学的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布置作业做到精炼,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及时认真批改,同时注意分层教学。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学好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规律,并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对于规律,应引导学生搞清它们的来源,分清它们的条件和结论,弄清抽象、概括或证明的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以及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对于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有计划地进行。并要随着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不断加深,逐步提高对基本技能和能力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8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自己担任七年级数学,该班共有学生46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

  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

  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 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 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9

  学习者分析

  1、该班级学生基础较差,教学中应给予充分思考的时间,谨防填塞式教学。

  2、该班级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气氛,可以充分发挥合作的优势,兼顾效率和平衡。

  3、学生已经有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故此节课应该是在加深对等腰三角形从轴对称角度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着重探究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美,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2. 通过小组折叠协作活动,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采用合作学习、分组学习和讨论的方式。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3.学生动手操作,帮助理解。

  三、知识与技能

  1. 学生通过动手、观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两个定理的理解及应用。

  2.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对称思想的使用,学会运用对称思想观察思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思想整体观察对象,总结一些有益的结论。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等边对等角”的理解和使用。

  2.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具体应用。

  教学资源

  剪刀、圆规、直尺在、A4纸

  教学过程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学活动过程的描述

  教学活动1

  (一)复习联想,情境引入

  1. 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2. 请你举出生活中的几例轴对称图形。

  学生作品呈现:多彩的脸谱,美丽的蝴蝶、飞机……,一片迷人的景色。

  出示课题:《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一) 》

  教学活动2

  (二)探索1:角的对称性

  按下面的步骤做一做:

  ⑴在一张纸上任意画一个角∠AOB,沿角的两边将角剪下.将这个角对折,使角的.两边重合.

  ⑵在折痕上任取一点M;

  ⑶过点M折OA边的垂线,得到新的折痕MD,其中,点D是折痕与0A边的交点,即垂足.

  ⑷将纸打开,新的折痕与OB边的交点为E(教师做出示范,并适时的引导,学生的动手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概括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问题思考:

  ⑴角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

  ⑵在上述的操作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相等的线段?哪些相等的角?说说你的理由.

  ⑶在角平分线上另外取其他点,再试一试.

  学生的结论

  相等的线段:OC=OD,MC=MD,OM=OM;

  相等的角:∠COM=∠DOM,∠OMC=∠OMD,

  ∠MCO=∠MDO=90?.

  实验结论:

  ⑴角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它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⑵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教学活动3

  (三)探索2:探索线段的对称性

  活动内容:

  按下面的步骤做一做:

  ⑴在纸上画一条线段AB,对折AB使点A,B重合,折痕与AB的交点为O;

  ⑵在折痕上任取一点M,沿MA将纸折叠;

  ⑶把纸张展开,得到折痕MA和MB.(教师演示)

  问题思考:

  ⑴MO与AB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⑵AO与BO相等吗?MA与MB呢?能说明你的理由吗?

  ⑶在折痕上移动M的位置,结果会怎样?

  实验结论:

  ⑴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有两条:一条是线段AB本身所在的直线;另一条是CD,它垂直于AB又平分AB,称作AB的垂直平分线.

  ⑵无论M点取在直线的何处,线段MA和MB都重合.

  ⑶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垂直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⑷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教学活动4

  (四)探索3:等腰三角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活动内容:

  指导学生做一做,要求:在事先准备的纸上,画一个腰长为a的等腰三角形,并将它剪下来,与组内其他成员的作品放在一起,并观察和回答问题。

  ⑴观察所剪得的三角形形状是否相同,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画几个不同类的等腰三角形。

  ⑵将这些三角形放在一起,并且使顶点重合,观察另外的一些顶点,看看有什么特点和发现。

  教学活动5

  (五)完成例题:

  建筑工人在盖房子的时候,要看房梁是否水平,可以用一块等腰三角形放在梁上,从顶点系一重物,如果系重物的绳子正好经过三角板的底边中点,那么房梁就是水平的,为什么?

  学生在自己剪得的等腰三角形上画上已知条件,并且观察是否相等,然后进行相应证明的思考,并积极讨论。

  教学活动6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体会到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后发言。)

  教学活动7

  (七)课后有益的思考: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方法判断剪得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0

  一、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的学习中可看出,这批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不一,成绩悬殊较大。有的学生智力较好,自尊心强,好动。有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纪律涣散。教师要关爱每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从本学期开始就应抓紧,抓扎实,重视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端正学习及生活的态度,迅速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转轨,进入初中阶段的新的学习生活。

  二、教学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初中阶段七年级数学新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获得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学会将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来解决实际问题。认识自然界中的各种图形发现它们的广阔的应用。初步体验并学会全面地进行推断和预测。

  2、初步具有数学研究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的习惯。

  3、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4、初步形成数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5、树立学生“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意识,让学生乐学、爱学、助学,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让学校成为学生的“天堂”。

  6、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文明礼貌等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学习态度。

  三、教材分析

  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加体验各种学科探究活动,而不仅仅是被动地学习知识,因此摆脱“以学科为中心”和“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被动式学习转为主动探究式学习。这是这次教材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点,从这点出发,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有如下特点:

  1、承上启下,立足发展

  本书力求成为一面“镜子”,反映知识的来龙去脉和思想方法的深刻内涵,不仅引导学生现在的学习,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所启示,既有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背景的历史资料,又有揭示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联系的内容,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作铺垫。

  2、体现过程,反映规律

  学习数学是循序渐进、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过程,粗略、定性和直观的认识往往是创新的火种,本书力求在重视知识结论的同时,体现数学学习的过程和规律,从能启发学生的粗略、定性、直观认识的问题说起,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等,逐步引导出精确、定量、抽象的认识。

  3、注重基础,突出重点

  现代社会要求学生具有相应的基本数学素养,七年级数学课程应更着重于基础性、普遍性、通用性的内容,本书就是力求注重基础,突出重点。强调解方程中的化归思想,以及消元、配方、降次等基本方法;用框图方式分析问题,体现程序化、机械化、算法化的思维方式;习题设计“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等不同层次。

  4、内容安排

  ㈠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本章使学生了解在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相交与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研究了两条直线相交时的形成的角的特征、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所具有的特性、两条直线平行的长期共存条件和它所有的特征以及有关图形平移变换的性质,利用平移设计一些优美的图案。

  重点:垂线和它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它的性质,平移和它的性质,以及这些的组织运用。

  难点:探索平行线的条件和特征,平行线条件与特征的区别,运用平移性质探索图形之间的平移关系,以及进行图案设计。

  ㈡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本章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确定位置的重要性。并让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有序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内容,最后通过“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将坐标与地理位置相结合,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位置变化之间的关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本章关键是掌握好“平面直角坐标系”定位法。

  重点: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难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实际运用。

  ㈢第七章:三角形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需要的必要的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养成这种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重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

  难点:三角形三边之间关系的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应用。

  ㈣二元一次方程组

  本章通过实例引入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培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完整性和深刻性,使学生掌握好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种解法。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㈤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使学生掌握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解集同解不等式同解原理、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比赛等知识。

  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其简单应用。

  难点:了解不等式的解集,不等式组的解集,准确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㈥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本章是统计的最基本的内容,是有关数据分析的开端,让学生了解如何处理数据,加强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为今后的统计的学习打好基础。

  重点: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难点:数据的描述

  四、具体措施

  1、深钻教材和新课程教学大纲,加强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数学的基本素养。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数学教学计划02-08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数学教学计划02-08

七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03-30

七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03-22

七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03-18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03-18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03-18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04-04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