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教学资源>课件>《蝉》语文课件

《蝉》语文课件

时间:2022-01-15 10:44:25 课件 我要投稿

《蝉》语文课件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课件编写工作,课件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应当如何写课件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蝉》语文课件,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蝉》语文课件

  教学目标:

  一、学习作者为了获取第一手材料,认真的工作精神,全面、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

  二、注意文章中的人文主义关怀。

  三、使学生掌握科学小品的基本特点,体会运用文艺性手法写科学小品的用意。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

  二、生字新词,下面的字词要会写并懂得意思。

  窠——鸟兽做的窝。涂墁——这里指幼蝉带着黏液涂抹、平整地穴。纤——细小。蚋——一种小昆虫,体长二三毫米,头小,色黑,胸背隆起,吸人畜的血液,幼虫栖于水中。鳍——鱼类的运动器官。曝——晒。喧嚣——声音杂乱。欢愉——欢乐而愉快。顾忌——行事之前对某些外加的行为规范有所畏惧。寻觅——寻求,探索。不怀好意——意思是没安好心,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心动。

  三、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然后思考问题:本文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主要写什么?

  请3—5名学生讲。

  教师明确:本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作者有个很好的研究蝉的习性的环境,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部分:(第2至11自然段)写蝉的地穴及蝉从地穴出来脱皮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12至24自然段)写蝉的成虫产卵、卵遭遇的破坏及幼虫落地的情况。

  第四部分:(第25至26自然段)写出未知的蝉的地下生活以及对蝉的成长过程的感叹。

  四、精读课文。

  本文读起来像小故事,是带文学性的说明文。我们读这篇文章时,一要感受其中的趣味;二要关注作者是如何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客观地记录蝉的习性与成长规律的。

  (一)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

  1、蝉的窠与其他掘地昆虫的窠有什么不同?作者是怎么知道这种不同的?(蝉的窠周围一点儿土都没有,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

  2、“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句中的“大多数”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因为“大多数”是限制性词语,表示多数掘地昆虫的窠外面有土堆,只有少部分的掘地昆虫没有土堆,删去之后就变成掘地昆虫外面都有一堆土,与文意不符,它体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3、“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句话运用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将“蝉”的地穴与“金蜣”的地穴相比较,说明“蝉”的地穴周围一点土都没有的特点,使读者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4、第11自然段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试品析其好处。

  (这一段是动作描写,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蝉“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用了一连串动词,如“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钩住”等等,把蝉从壳中脱出的艰难过程具体、生动、准确地写了出来。)

  (二)学习本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1、准确性。如“小孔成为狭窄的小径,一个个斜下去。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2、生动性。如“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3、通俗性。如“它必须先知道外面的天气是怎样的,才能决定可以出来晒太阳的日子到了没有”;

  4、多运用拟人化手法。如“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

【《蝉》语文课件】相关文章:

《螳螂捕蝉》语文课件06-01

《过秦论》语文课件06-01

《心声》语文课件06-01

《成功》语文课件06-01

《北京》语文课件06-01

《宽容》语文课件06-01

《试飞》语文课件06-01

《杞人忧天》语文课件06-01

《白杨》语文课件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