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手工素材>手抄报>学习雷锋精神手抄报

学习雷锋精神手抄报

时间:2022-09-08 00:02:56 手抄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学习雷锋精神手抄报

  无论是雷锋的克勤克俭精神,还是中华传统“尚俭”的美德。我们要继承,也要发展,大家看看下面的学习雷锋精神手抄报吧!

学习雷锋精神手抄报

  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重性。我们在批判奢侈浪费的同时,也要积极引导消费。首先,要选择正确的消费取向,注意改善消费的质量和结构,使“吃饭讲营养、穿衣讲漂亮、住房讲宽敞、出行讲快畅”的消费时尚,逐步融入大众生活;尽可能增加有利于增进健康、提高素质、开发智力、培养后代的消费支出。其次,要防止陷入消费误区,坚决纠正和摒弃挥霍浪费、盲目攀比、愚昧花钱、畸形消费、暴殄天物等不良现象,使人们养成理性、健康、文明的消费心理和行为。

  雷锋精神 传统美德 批判奢侈浪费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共产主义光辉思想的结晶。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它从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性的统一、传统美德与时代风尚的结合、自我修养与自我超越多方面完成了传统民族美德与现实社会的融合。雷锋,作为一个典型产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但雷锋精神没有被岁月所湮没,反而更加熠熠生辉。

  雷锋是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生活在上世纪40-60年代那个生活物质相对贫乏的年代,但他的生活方式是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他对生活的态度体现了劳动与享受的统一,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崇高理想与自我超越的统一。这里我将从雷锋的消费观念与传统文化的渊源以及对现代消费的反思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雷锋消费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生活方式是一定社会形态中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形式与特征的总和。反映和概括的是人的全部生活形态。生活方式能最直接地反映人们的具体存在形式、生活状况,最直接地反映人们以什么形式存在于世界,以什么方式生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雷锋在消费生活领域的生活方式有如下特点:

  1、节俭。雷锋生活在上世纪40-60年代那个生活物质相对贫乏的年代。他有句名言:“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中,要向水平低的同志看齐。”雷锋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他勤俭节约,努力工作,不怕艰难困苦,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这种勤俭节约的精神曾影响了几代人。

  雷锋参加工作以后的消费来源主要依靠工资和津贴。我们都知道计划经济的那个时代个人的薪金收入是偏低的,他刚入伍时,每月的津贴费只有6元钱。除了留下买肥皂、牙膏和书籍外,他把其余的钱全部存入储蓄所。他穿的袜子补了又补,用了多年的搪瓷盆和漱口缸已掉了瓷,穿的一件衬衣还是从湖南家乡带来的,补丁落补丁。平时,连一

  瓶汽水也舍不得买。

  雷锋之所以如此克勤克俭,是因为他从小生活在贫苦农民的家庭,养成了节俭的习惯;长大后在党的艰苦朴素优良传统教育影响下,从自己做起,自觉为党为国分忧解难;另外,雷锋克勤克俭的精神也受我国传统文化以“食天求饱,居天求安”思想的影响。

  2、奉献。雷锋常常把节省下来的钱用来无私奉献,这是他“消费”形式的主渠道。1960年8、9月间,他先后从银行储蓄所取出200元钱,分别寄给抚顺望花区和平人民公社100元,辽阳市灾区人民100元,以此来支持抚顺、辽阳两市人民。一个每月只领到6元津贴费的新战士,在当时积攒200元钱是很不容易的。但雷锋却把它无私奉献给人民,可见其消费观念之高尚。(以上相关资料摘自中央党校出版的《学雷锋向导》一书) 雷锋的奉献精神是出自他善良的本性和乐于助人的品格,也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党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二、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消费观念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儒道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流,也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基石。可以说,今天绝大多数中国人的为人处世,基本上遵循的是儒道两家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中国人判断事物的价值标准、说话做事的原则,所参照的基本上是儒道思想。儒道思想对中国人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

  雷锋节俭的品格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节俭思想是相通的。

  《论语》述而篇中记载: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奢侈浮华,就会让人觉得缺乏谦虚忍让,如果过份节省,就会显得简陋草率,两相比较,与其不能谦虚忍让而凌人,宁可简陋一些」。老子则说「治人、事天,莫若啬」。意思是治理百姓,侍奉上天,没有比爱惜节俭更好的原则了。由此可见儒道诸家都提倡节俭,崇尚节用,反对暴殄天物,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崇尚节俭,反对奢侈一向是我国传统对个体消费的基本要求。对于个体而言,树立节俭的观念是与其劳动观念和勤劳观念相联系的,既勤劳又节俭,对于劳动人民来说是创造和积累财富的有效途径,这不仅是传统节俭观的核心观念,也应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观所应汲取的合理成分。从社会发展来看,过度的奢侈享乐、穷奢极欲,不仅是个体财富衰败的原因,也是关系民族兴亡的道德根源。特别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节俭观对于克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倾向是一剂最有效的良药。同时,尚俭的思想对于我们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对环境的掠夺、对生态的滥用也是最好的警示。

  三、现代奢侈浪费行为分析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无论是与雷锋生活的年代,还是2500年前孔子生活的春秋相比,在物质生活上都有极大的变化。现代的人们享受着高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捷生活中。但

  很多传统的美德却不能因为时代的变迁而被遗忘和抛弃。

  《光明日报》有一篇文章:餐桌上痛失800亿元。据某市环卫部门废弃物统计数字显示,近年餐桌上食品垃圾呈上升趋势,该市平均每天约产生1600吨的剩菜剩饭泔水,均占垃圾总量的17%。还有一个大都市的餐饮业每天产生泔水垃圾1100多吨。这是滤去液体后的“干重”,实际上,每日餐厨垃圾超过2000吨。不仅是大都市,各地中小城市、大批县城的饭店、酒楼等餐饮场所也是同样。餐桌上饭菜酒水的浪费普遍存在,只是在程度上有所不同罢了。

  西北某省大大小小宾馆饭店超过10万家,一天就浪费掉5000吨饭菜。去年上半年,该省餐饮业实现零售总额100多亿元,如果按浪费10%计算,一个省餐桌上造成的直接浪费就超过10亿元。

  记者在北京采访,在崇文门附近的便宜坊烤鸭店,记者看到许多桌上有剩余的饭菜———只动了几筷子的鱼,剩下三分之二的酱牛肉,还有剩了一碗的大虾,炒菜等等。在崇文门饭店5层生生海味餐厅的一个包间里,记者看到服务员正在收拾餐桌,可供8到10人用餐的饭桌上,有近一半吃剩的饭菜,没人打包带走。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餐桌上的浪费已经习以为常。在“世界粮食日”期间,某机构曾对京沪两地市民做过入户调查。结果表明,有45%的被访者对浪费粮食的行为持认可的态度。他们认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吃剩菜剩饭的年代早已过去了。而这种浪费现象不仅存在在餐饮业,在人们的衣食住行各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奢侈浪费现象。

  在我国,人们对奢侈消费的态度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已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前,人们还反对任何夸耀性质的消费,奢侈浪费被看作是一种铺张的行为,不受社会传统观念认可。但当今的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则喜欢以此炫耀他们的社会地位。

  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的奢侈消费者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富有阶层的消费者,他们喜欢避开人潮,追求个性化服务,经常光顾奢侈品零售商店,购买最新、最流行的产品,一般不会考虑价格问题。第二类是“透支”奢侈者,多为月薪数千元的白领上班族,他们会花上一整月工资甚至不惜透支来购买一件奢侈品。美国某调查机构认为“虽然我国人平均收入不高,相比美国属于较为贫穷的国家,但地位消费并不仅仅为富余阶层所特有。在今天的我国,只有一小部分雷达表是戴在真正的高收入白领的手腕上,而大多数雷达表则是被家庭相对富裕的青年学生(啃老族)、刚参加工作的国家公务员和成功的年轻创业者拥有”,“中国人在尚未完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衣食住行)的时候,就存在着炫耀消费的需求。”

  随着我国日益进入现代化,西方文化的影响使得追求财富和成就的价值观日益受到重视,这在改革开放前后出生的年轻一代里表现得尤其明显,决定了我国奢侈消费者的

  年轻化。相对于中老年人,我国高收入的新生一代年轻人更愿意尝试高档消费品给自己带来的物质和心理需求。在当代中国的年轻人中,追求财富和成就的观念日益被认同,取代了谦虚节约的传统价值观,对高质量和高品位的名牌奢侈品的顶礼膜拜引领他们走进了一个消费观念完全不同于上一辈人的时代,成为奢侈消费的主力军。

  同过去相比,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丢掉勤俭持家、勤俭办事的优良传统呢?绝对不是。恰恰相反,勤俭作为一种民族美德和高尚精神,非但不能丢掉,而且要发扬光大。这一方面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我国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城乡、地区差距还比较大,贫困人口的数字还不算少;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这些问题,都离不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在我国人民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观念中,人们总是把勤劳与创业、节俭与守成紧紧联在一起,把勤劳节俭作为人格修养的体现。无论在何种情况下,这都是不能忘记、不能丢掉的。

  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勤俭节约的理解也要与时俱进。在生产力发展到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的条件下,提倡节俭无非是反对过分奢侈,杜绝铺张浪费,决不是号召人们勒紧裤带过日子,饿着肚子搞建设。那样做显然既不合时宜,也没有必要。 我国传统“尚俭”的消费方式不仅影响了历代中国人,随着中国文化向世界的传播,也在逐渐被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

  新华社引述洛杉矶出版的《中华商报》发表题为《最需要变革的是美国生活方式》的评论指出,美国总统大选日益临近,美国民众的思变之心直接影响了选情,共和党和民主党两党候选人争相以“变革代言人”自居,他们列举了美国需要变革的各领域:医疗保健、移民、减少贫富差距、对外关系特别是伊拉克 政策等。 但评论指出,“与这些领域的变革主张比起来,更具根本性的是美国生活方式的变革”。评论说,从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基本方面来看,超前消费、放纵物欲是美国生活方式的基本特征。社论援引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一项调查报告说,大多数美国人不喜欢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步行或骑自行车出行,美国以世界5%的人口消耗着世界三分之一的资源,光是汽车消费就使美国消耗了全球四分之一的原油。美国年人均能源消耗量是全球平均水准的9倍,人均生产垃圾量则是全球平均水准的3倍,温室气体排放量是全球平均水准的8倍,造成“大量自然资源被美国人的日常生活所消耗”。评论说:“金融危机、能源危机、生态危机、精神危机,无一不在诉说着,美国过度消费的道路是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也逼迫着人们对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进行反思。”评论说,由于保持着“量入为出、勤俭节约”的传统观念,多数美国华人在此次危机中并未受到太大冲击。他们的消费观念被认为是渡过

  难关的有效办法,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美国华人的生活方式映衬出注重自控与调和、清静与自然的中华传统文化,也为美国生活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极好的镜鉴。

  总之,无论是雷锋的克勤克俭精神,还是中华传统“尚俭”的美德。我们要继承,也要发展。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重性。我们在批判奢侈浪费的同时,也要积极引导消费。首先,要选择正确的消费取向,注意改善消费的质量和结构,使“吃饭讲营养、穿衣讲漂亮、住房讲宽敞、出行讲快畅”的消费时尚,逐步融入大众生活;尽可能增加有利于增进健康、提高素质、开发智力、培养后代的消费支出。其次,要防止陷入消费误区,坚决纠正和摒弃挥霍浪费、盲目攀比、愚昧花钱、畸形消费、暴殄天物等不良现象,使人们养成理性、健康、文明的消费心理和行为。

【学习雷锋精神手抄报】相关文章:

雷锋精神的主题手抄报09-07

雷锋精神传承手抄报09-08

传承雷锋精神的手抄报09-08

弘扬雷锋精神的手抄报09-08

雷锋精神的手抄报大全09-13

雷锋精神的获奖手抄报09-13

关于雷锋精神的手抄报图片09-08

雷锋精神一年级手抄报09-07

雷锋精神手抄报二年级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