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迹读后感

时间:2024-08-18 09:04:1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爵迹读后感精选3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在写读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爵迹读后感精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爵迹读后感精选3篇

  爵迹读后感精选篇1

  这应该是《最小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连载,一部魔幻大制作,因为它的漫长。从未有过的首印量,从未有过的宣传力度,让它本身之外像是一个巨大的引擎,无论是对出版社,还是它本身的魔幻写作。

  《临界。爵迹》从第一部开始,我就被这个庞大的世界观给过往了,每一个人物,它们的魂兽,武器,攻击方式…让我觉得这不是一部小说,而是既像一款制作成熟的游戏,又像好莱坞的奇幻大片,有着史诗般的气势。

  阔别十年,《幻城》到《临界。爵迹》,在我们的校园时代即使没有看到,却都听说过这个名字,它就像是个标志屹立在那是的`天空中,其中转到如今《临界。爵迹》十年,重回魔幻,优势那些在书凤上离我们很近,却又未在这个现实空间中存在过的人物,他们的追寻,拼杀,炽热,逼真的情感,却又在那个我们永远也无法去到的世界里——想在很多画面就像电影,一帧一帧在脑海里闪过。一身银白的男子亦然的脸,早已没了眼泪,柔软内心里最后的一丝温度,年少懵懂的麒麟扎着小辫,从一棵被阳光照的金光灿烂的大树上跳下来,这都是他们的片段,十年变得好短暂,就像一瞬间。

  还是那句话“用成熟的文笔挑战《幻城》”,必然是成熟的,也必然战胜了,或许在记忆中,或许时间的流失,它们只是两岸相互照应的两个个体,没有可比性,也无法比,但无论如何,《临界。爵迹》还是毫无悬念的掀起新了《幻城》的记录。

  十年《临界。爵迹》轮回纪念一点点变强的麒麟还在路上,没有间断,变得更强,停在前方的,永远都是下一个十年。

  爵迹读后感精选篇2

  在朋友乔世豪的推荐下,我买了《临界爵迹》这本书,书的作者是郭敬明,他的作品大都是以悲剧为结局。刚开始读这本书,我有些不喜欢,读完《临界爵迹》后,我逐渐感受到他的作品挺不错,也不怎么排斥郭敬明的小说了。我看着看着,读着读着,就被小说中故事情节打动了,仿佛和小说中的主人公麒零一起,跟随着王爵银尘去探寻那个神秘的魂力大陆,与他们出生入死。

  当初,我以为银尘是一个清高独傲的人,并且对麒零也不怎么好,所以有一点点“鄙视”他。后来,我看见他得知麒零误入魂冢后,这个清高独傲的人竟然给天束幽花下了跪,并且没有一点的耻辱感,我就开始有一点感动了。最后发现他居然是那么的善良,让人感动呀!

  麒零,我对他同情和感动外,还带一些嫉妒。同情,是因为他一开始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店小二,忽然成为了银尘的.使徒。一点魂力之类的东西都不懂,经常被银尘嘲笑和说教,有时候会被银尘弄得嘴里吐冰碴。感动,是因为他的善良和单纯,在魂冢里,他因为苍雪之牙(也就是他的魂兽)受了重伤,居然打败了上古四大神兽之一。还有当鬼山莲泉被推入死亡的棋子的时候,他果断的也进去了,真是让人感动。嫉妒呢,是因为他从店小二一跃变成了王爵使徒,这可是人生的一次质的飞跃呢!

  我喜欢《临界爵迹》这本书。

  爵迹读后感精选篇3

  看了《爵迹》,比当年的《幻城》带给我的震撼力更大,当一个个聂人心神的秘密抽丝剥茧般裂开,似乎一切又回到了起点,犹如水上涟漪,一圈一圈荡漾开来……其实这本书我也仅仅看到十几章,但那真的是一个纯粹的原始的感动。里面的人物层出不穷,但每个人不尽相同的天赋和性格,标志着每个人的独到之处,除了王爵和自己的'使徒。王爵和使徒之间的情感是沁人心扉的,他们身心相犀,而这种情感也是现实生活中一种非常温暖的人性。

  很喜欢银尘这个角色,无论是小四对他的人物刻画,还是覆盖在他身上一个个令人惊喜故事,从他开始出现的时候,就觉得他是非一般的人物,但通过一些旁白得知他只是七个王爵中魂力最弱的一个七度王爵,而这也仅仅是小四在此埋下的一个伏笔,银尘终究是不负重望的,包括他的使徒……

  我读过的奇幻题材的书不多,我接触的奇幻启蒙之作也就是《幻城》,而《爵迹》又刚好是第二本,或许在这类题材上有些资深的前辈觉得这些还不足挂齿,但我相信自己的感觉,那种在内心里波动滋生的纹路。

  今天写下这些不足以说是文章的文字,也仅仅是抒发己感,没想过去感染谁,牵动谁,只是内心的那些感动漫延开来,滨变成现在的这些文字…

【爵迹读后感】相关文章:

爵迹读后感05-16

爵迹读后感(精选2篇)02-02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月迹》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02-11

草房子读后感读后感读后感01-17

定位读后感_读后感11-04

路遥《人生》读后感 读后感03-04

朝花夕拾读后感 读后感03-04

繁星春水读后感 读后感03-05

读后感: 《爱上浪漫》读后感02-06

枫叶船读后感-读后感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