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叩问课堂读后感3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读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叩问课堂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叩问课堂读后感篇1
本学期借了一本书,书名《叩问课堂》,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但有些观点我却并不赞同。教育上的问题并不是选A答案或选B答案那么简单的。书中写到:课堂,犹如人的脸面,不能有丝毫污点。看了这句话感想颇深,心里不禁想我们的课堂又像什么呢?它能作为什么?看来确实需要好好“叩问”一番,看了此书不禁对自己的教学开始反思。
我个人觉得中小学老师看这本书的收获是各异的,由于书中观点较为偏激,但又能激起一线教师的共鸣,因而是否能够辩证地吸收专家的意见就看各位的出发点是什么了。
本书对课堂中“期望效应”、“学生差异”、“好生差生”等常见的问题加以思辨,给人启迪。本书有其独到见解。本书一共五部分。第一部分:莫把课堂当秀场。第二部分:让学生学习走出迷失之境。第三部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进退之道。第四部分:课堂教学何以为师生共享。第五部分:考试成绩究竟是谁的命根。
我们来看现实:课堂教学一定程度上是教师的的名誉、还是学生的名誉的出处,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脸面。正因为课堂教学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成为教师生存与否的决定性力量。正因为课堂教学如此重要,教师敬畏课堂教学,学校紧盯课堂教学。教育领导提出很抓教学质量,重点抓课堂教学效率、品质课堂,就深刻体现这一点。然而如何抓好课堂教学?在教室里虽然只有教师和学生,可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却是纷繁复杂的。教师拥有课堂,但他对课堂教学并没有绝对的主观决策权,因为教师必须遵守教学法规,得按照课堂标准来决定教学进程,得根据考试大纲来决定教学内容;特为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工作还得根据学校的成绩考核标准来决定。但不管有着怎样的外因与内因,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备课的具体实施和再现过程。它绝不是课本内容的重复,也不是机械地照本宣科,这是毋庸置疑的。教师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避免无效劳动,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那么我就不得不想到下面这几点了。首先,教师的教学思想要端正,教风要严谨,要正确处理教书育人、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教与学的关系。其次,教学目标要明确,要符合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教学活动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第三,教学过程要和谐,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课堂结构要合理,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疑点,深度适宜,衔接自然,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第四,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是精讲多练。实践证明,精讲多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关系,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有效地学习。
以上所谈只是说明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很重要的,不能看轻了课堂四十五分钟的质量。如果一味在课后补,不仅浪费学生时间,也是抹杀学生学习兴趣,那就是害人了。相信自己是爱脸面的,那就尽力去做吧。
叩问课堂读后感篇2
反复阅读周彬老师的《叩问课堂》一书,越读越有味,越读感触越多。因为我发现书中提到的问题,自己在工作中也不止一次的想过,深思过。如:“莫把课堂当秀场”“为什么学生不愿意读书?”
“学生到底喜欢什么样的课堂?怎样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这是我读书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这本书的封底有这样一段话,似乎与我有“不谋而合”之处。“学生喜欢的课堂只有两种:一是学生能够真切地参与课堂,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越深,就越喜欢课堂;二是学生意识到课堂是‘自己的’课堂,学生对课堂的主人翁意识越浓,就越喜欢课堂。”
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我的理解是一方面是从行动上参与,不是走过场。小组交流,小组合作学习,一定是真正的`合作,不是演戏给大家看,一定是有目的的,确实为学习而交流,去合作,不是为了合作而去合作。另一方面是思维上的参与。教师提的问题,能引起每个同学的思考,学生愿意思考,不仅仅是几个爱学习的同学在思考,不是为提问而提问。
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提问,针对文本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提出自己想不明白的问题,我想课堂上谁是主人?不问自明了。课堂上到底谁该向谁提问,这个问题,在我们的现实课堂上,一直是老师问,学生答。到底谁有不懂的问题呢?大家是否弄反了呢?
是啊,叩问我们的课堂,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深思。学生为什么厌学?好生与差生,只是教师的一种观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越读这本书,越觉得惭愧。平日备课,只想怎样教?这样教效果如何?学生乐于接受吗?这方面的问题“备”的太少!
“以学生主体”不仅仅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而应体现在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教师要为学生服务,无论是课堂还是课下。老师们,我们不能随波逐流,我们要从孩子健康成长出发,从孩子的未来出发,发挥教师的真正作用:传道、授业、解惑也!
叩问课堂读后感篇3
最近认真阅读了华东师范大学周彬教授的《叩问课堂》一书,感慨颇深,觉得很多话说到了我们一线教师的心里,所以决定一定好好地读读这本书。
仔细、认真地阅读了《叩问课堂》的一些篇章,心情也不断地变化:浅浅地一看,心情激动;仔细品味又一阵汗颜;认真反思,又有一种无奈的感觉。周教授在这本书中主要针对目前课堂上(以中学课堂为主)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批判,并表达了自己对真实有效课堂的理解。
作者从远离课堂的一个旁观者的独特角度解读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种种弊端。读后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该书从五个方面把课堂分析的淋漓尽致。
一、莫把课堂当秀场;
二、让学生学习走出迷失之境;
三、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进退之道;
四、课堂教学何以为师生共享;
五、考试成绩究竟是谁的命根。
既找出了我们现在课堂中存在的弊端,也告诉我们课堂今后的发展,以及老师和学生应如何来面对课堂,如何理解课堂。在这本书中,周彬老师对于课堂的认识谈得非常透彻。从教师到学生,从课堂上大的环节到小的细节,读后都让我受益匪浅。当今的课堂如何教,周老师的一句“莫把课堂当秀场”,直接明了地指出当今的课堂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课堂,真实是课堂的生命,师爱是课堂的灵魂,学生自主积极地学习是课堂的血液。
《叩问课堂》之叩问教师。作者告诉我们:课堂对于教师而言,犹如人的'脸面般光艳照人,如果仅从美化脸面上做文章,涂脂抹粉,而不顾及内在的品质,抛弃课堂背后的东西,就课堂论课堂,会渐行渐远。我们应该跳出课堂看课堂,让我们离课堂远一点,就能把课堂看得更清楚更明白,就会消除对课堂已充溢的感性,培育更多的理性。
可见,我们不要把目光局限于课堂,一定要把目光放开放远,从自身专业素养、外部条件等课堂外的宏观认识上去理性思考,这样也许你会对课堂教学问题认识得更深刻、更持久。对照自己的课堂不难发现:课堂上的问题只是冰山之一角,真正的根子其实还远远地躲在课外呢!
《叩问课堂》之叩问学生。周教授从“学生为什么无心于课堂”谈起,原因是有些课堂并不是真正属于学生的舞台,或者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课堂。让学生喜欢上课堂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学生能够真切地参与课堂,学生参与者课堂的程度越深,学生对课堂的喜欢程度就越大;二是让学生意识到课堂教学是属于“自己的”课堂,学生对课堂的主人翁意识越浓,学生对课堂的热爱程度就越大。从周教授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实质上,学生无心于课堂之责任还在于教师。我们的课堂就好比一个剧场,不管多么精彩的演剧,旁观者注定是要离场的。学生当不上导演,如果也无法成为主人公,甚至连群众演员也当不上,也就注定了他们离场的必然。尤其对于公开课的“作秀”作者更是分析得入木三分。
《叩问课堂》之讨伐分数。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对于考试分数,又何止是学生的命根;它还是教师的命根、学校的命根与家长的命根。正是考试分数主体多元化,考试分数功利化与教育教学眼前化等现象异化了当前的教育教学。我想:我们教师也许无力改变大环境,可我们完全有责任把我们自身做好,并潜移默化地调整学生的态度和思想,教师是一份良心活,我们既为人师,就要用心搞真教育,走真正的育人之路。第二辑当中“好生与差生:只是教师的一种观念”的观点最让我感触。什么学生是差生?在当今“分数高于一切”的指挥棒下,很多教育工作者认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是差生。那么,学生表现的好坏,也会在教师的眼中形成完全不同的观念。对学生的评价也有所不同。
学习不是人生的全部,“差生”不等于样样都差,成绩仅反映的是孩子的某一方面而不是全部。有些学生虽成绩不好,但大脑却非常灵活,交际能力强,善于处理人际间的关系。古今中外的事实证明,差生同样也可以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德国大诗人海涅是学校里众人皆知的后进生;数学家巴比基和文学家玛阿特因为成绩差常被罚站在椅子上任人取笑,但后来,却成为举世闻名的人物;达尔文读中学时,因成绩不良而被教师、家长视为“智力低下的人”;大诗人拜伦在小学读书时,成绩也是全班倒数第一;爱迪生在读小学时被誉为“爱捣蛋的孩子……”社会上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人才,每个人都应有各自的工作位置,学生也是如此,而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作为教师,我们在上好自己课的同时,还要时刻懂得如何关心差生、尊重差生和热爱差生。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必将使差生在学习过程有良好的心境、愉悦的情绪来激发积极认识和意志活动。教师要像爱护自己子女那样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们,和他们交朋友、鼓励他们大胆发问,不厌其烦地给予解答、从内心深处注意发现他们的难处和可爱之处,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及时地发现他们的进步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找回自尊、树立信心。
教师应该有一种观念:在任何一个集体中,所有的人都不可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总会有优、中、差的区别。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因材施教,树立每个学生能成才的观念,当尽一切努力教育学生。
周教授认为:真正要提高教学质量,应从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做起,让教师充满教学魅力,让课堂充满活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在课堂里,这才是真正能提高教学质量的课堂,才是我们所追求的课堂!
总之,这本书,耐人寻味,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是一把打开优质课堂教学之门的金钥匙。这本书,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行动上必然给我们每一位教师带来深刻的震撼和洗礼。
【叩问课堂读后感】相关文章:
父母课堂读后感09-22
父母课堂读后感08-05
《父母课堂》读后感10-08
《父母课堂》读后感12-22
[优]《父母课堂》读后感12-30
父母课堂家长读后感06-08
《父母课堂》读后感范文12-11
课堂风波日记10-23
《父母课堂》读后感15篇05-03
父母课堂中学生读后感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