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作文大全>读后感>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传读后感

时间:2024-10-01 19:35:2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推荐】苏东坡传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东坡传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苏东坡传读后感

  之所以读这本书,一是因为想学习人物传记的写作方法,二是因为作者是林语堂,是一生三次被提名诺贝尔奖的《京华烟云》的作者。我想文学大师写出来的人物传记必定是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的。

  作者通过四部分来展现苏东坡的一生,第一卷:童年和青年;第二卷:壮年;第三卷:老练;第四卷:流放岁月。每一卷中按主要事件节点来分不同的章节描述,大的时间线里有时候会打乱年份的顺序,稍觉混乱,但是整个框架是清晰的。因为这本书是以英文写成再翻译回中文,所以可能会有些偏差,有的词语并不能完全表达作者的本意。

  总的来说林先生文采飞扬、文笔优美,想像力丰富,在结合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更丰富了事件的细节,把人物刻画得立体、生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苏东坡就是他脑中的形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当然作者也对王安石变法存在偏见,其实变法的初衷是好的,为增强国力,也是想要减轻农民负担,只是在执行过程出现了偏差。我们需要全面地看待问题。

  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于苏东坡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脑子里仅有的那几首诗中:“大江东云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大气磅礴,“……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款款;”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迷茫惆怅;”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恣意豁达。而对于他人人的经历、这些诗词的由来却知之甚少。读过这本传记后,了解到苏东坡少年时的才华横溢,书中评价他十几岁时已经是”雏凤清于老凤声“才气已经超过自己的父亲苏洵。二十一岁时中进士,盛名于天下。之后走上仕途,但因生性耿直、不畏权势、处处为民着想,所以在王安石变法时针对变法中出现的一些过激的作法,极力上书陈词表明立场,也因此得罪了当权派,而政治上的争斗从来是不会停止的,他如一棵无法决定自己命运的小草,在历史的洪流中漂泊,时而得势时而又被打压。但凡他改变一下自己的处事风格,命运或许就有很大的改变,像弟弟苏辙一样少受许多迫害与苦难,但性格是注定无法改变的,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遇有不如意之事,便如蝇在食,吐之方快“。一生中数次被流放,可能是被流放次数最多,流放得最远的官员了。反过来想也正是因为有这些经历,才能激起他丰富细腻的感受,才能写出如此多风格迥异的作品。

  1060年苏轼于福昌县开始起仕途的起点,任福昌主薄,1065年,苏轼入开封府判登闻鼓院,一年后苏洵去世,丁忧三年。1071年,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而自请出京,任杭州通判,时间为三年。1074年,苏轼升任密州(今登州)知州,第一次成为地方主官,不仅政绩斐然,还在密州留下了《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篇章。1077年,苏轼改知徐州,任知州两年。1079年,苏轼到湖州任知州,到任后不久“乌台诗案”爆发,上任不到三个月就被下狱,1079年底苏轼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这是苏轼仕途及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在黄州(今湖北黄冈)苏轼极度苦闷,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召赴汝州但并未就任,1085年改知登州(今山东蓬莱),但仅四个月就再还开封。1089年,苏轼再次自请出京,以龙图阁学士任杭州知州,第二次到杭州为官。这一次,苏轼在杭州疏浚西湖,设立三塔,建设苏堤,留下了深深的足迹。1091年,苏轼再次被召回朝,但不久就又被贬出京,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涯。1091年,苏轼任颍州(今安徽阜阳)知州,1092年改任扬州知州,不到一年又被召为兵部尚书,1093年9月又出知定州,1094年被贬英州(今广东英德),还未到任又降一级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安置惠州(今广东),苏轼终于被贬的远赴岭南。1097年,苏轼又被贬为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昌化军即今海南儋州。苏轼将儋州视为第二故乡,在此留下了“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的诗句,苏轼在儋州共三年时间,将人文与教化撒播到了海南,在他的教导下,海南出现了第一位进士。1100年,时年六十五岁的苏轼携家眷再次返回神州大陆,先为廉州(今广西合浦)安置,仅两个月又改任舒州团练使、永州安置,未到任即遇大赦为朝奉郎,1101年于北归途中去世。(这一节是网上找到的资料,读传记的时候因翻译问题有的节点不太清晰)总之,这是跌宕起伏的一生,也是灿烂辉煌的一生。苏东坡的学识名满天下,学生也满天下。

  在本书的原序言中,作者首先表明了自己对苏东坡的喜爱,为他写传记没有特别的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像苏东坡这样富有创造力,这样刚正不阿,这样放任不羁,这样令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摆在书架上,就令人觉得有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若一说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我想,写传记首先要因为对这个人物有热爱之情,这样才能有兴趣去全面地了解他,同时也要有客观的评价,不能全部以自己的感情来做评判,要公正、合理、尊重事实。

  喜欢一个人可以与他的作品共情,林先生说能“从他的笔端能听到人类情感之弦的振动,有喜悦有愉快,有梦幻的觉醒,有顺从的忍受“,你是不是也能从XZ的歌中感受到他情感之弦的振动呢?有怦然心动,有怅然若失,有相互拉扯,有会心一笑,有炽热、有平静、有得到、有满足。

【苏东坡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苏东坡传》读后感09-03

《苏东坡传》读后感09-22

苏东坡传读后感07-02

苏东坡传读后感08-09

《苏东坡传》-读后感01-16

《苏东坡传》读后感【经典】11-14

(热门)《苏东坡传》读后感07-07

《苏东坡传》的读后感范文03-07

【合集】《苏东坡传》读后感02-14

《苏东坡传》读后感(集合)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