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读书心得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育》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读书心得1
卡尔·雅斯贝尔斯——德国著名哲学家、精神病理学家,是公认的西方“存在主义”大师之一,他主张“人的灵魂的教育”,他所著的《什么是教育》便是他对当时德国教育的反思,在书中,他提出了很多自己的见解,对于现代教育仍然有着启发意义,下面,我来谈一谈我读完这本书后的一些感受。
一、教育需要平等
雅斯贝尔斯在书中提到“教育者不能无视学生的现实环境和精神状况,而认为自己比学生优越,对学生耳提面命,不能与学生平等相待,更不能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这样的教育者注定是失败的”,的确,身为教育者,想要教好学生首先就需要了解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只有这样老师才能教好学生,才能让学生轻松地学习。书中一个很明确的观点是平等,教育应该是平等的,无论是施教者还是受教者,这两者都应该平等的对待彼此,教育的过程也应该是相对的,并不是一方的绝对正确一方的绝对服从。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在教育的过程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拥有自己的个人意志以及自己对于所有问题的思考,同样应该保持自己那份对于真理不懈追求的心意。在古代,曾推崇过教师就是权威,学生必须对教师无条件服从,这其实是一种扭曲的教育,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教出来的学生往往不会自己独立地思考问题,当然也不会在社会上有很大的成就,因此,现代教育更多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在教学生的过程中也得到自身的学习,二者是一个学习的'平等体,这样学生才会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创新。
二、此刻的你才是你
书中提到“当下的生活是缺乏自身的在的,只有经由回忆,当下的生活才有了在的折光,回忆是本质的,是使当下成为可能的东西,而我所理解的过去仅仅是达到学会领悟我是当下的自我主场,未来看见本然的过去,我必须成为现在之我”“过去和未来都在现在之中,我要达到现在的深度就必须装备历史的传承和学会如何记忆”,时间每分每秒都在变,我们也一直在变化,每一秒都会有一个新的你出现,那么旧的你又是什么样的呢?这就需要记忆了,记忆会告诉你过去的你的样子,但是记忆不会有误差吗?可信度又有几分呢?教育也是如此,过去的知识其实都是通过先辈的记忆传下来的,但是记忆又是不完全可靠的,那么我们所研究的过去是真正的过去吗?教育也是如此,我们不能一味的相信过去的教育,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教育也是需要与时俱进的,只有当下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三、教育即精神成长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反复谈及,“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创建学校的目的,是将历史上人类的精神内涵转化为当下生气勃勃的精神,并通过这一精神引导所有学生掌握知识和技术”,“我们要想振兴,就必须让教育的内涵超越实用的技术教育和宗教限制”,“专门技术训练将人制造成最有用的工具”,虽然教育离不开知识,但真正的教育是用知识来充盈于人,服务于人,启迪人心,而决非把人变成贯彻某种知识的工具教育离不开必要的技术技能的训练,但训练是为了涵养人的整体智慧,而不是把人当作训练的机器,使训练成为与人的心灵隔离的异己的活动。尽管在教育中,知识的传授必不可少,但是教育必须超越于此,上升到精神的境界。
四、什么是教育
这是书名,也是一个古往今来一直在思考的话题,对于“什么是教育”,不同的教育家有不同的见解,爱因斯坦说:“什么是教育?把你受过的教育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陶行知认为,教育是依据生活,主张“生活教育”,教育就是为了培养有行动力和创造力的人。雅贝尔斯认为,教育就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的活动,真正的教育不容许死记硬背,也不期望每个人都有真知灼见,成为教育家,教育只是一种灵魂的教育。每个教育家都有他们的见解,在我看来,教育就是发展,就是人在家庭、社会、学校中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不断发展的过程就是教育,教育是终生的,正因为人的发展是在持续不断进行的。
总之,什么是教育,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准确的解答,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对于这个话题都有自己的见解,虽然目前还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但是身为未来教育者的我们,也要不断的思考这个话题,希望能找到一个更好的答案,因为教育是立国之本,是核心问题,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收获颇深,在未来的教育生涯中,我也会带着这个问题继续思考,与学生更好地交流,我们互相成为彼此的老师,互相学习,希望他们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更多的是认识教育本身,未来的我也会继续探索教育的意义!
《教育》读书心得2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交到了一个好朋友”。近日,我拜读了李镇西教授的《爱心与教育》,顿觉受益匪浅。这是一本成功的“实例教育学”,李镇西教授对“逆境”学生的关怀,对“后进”学生的转化,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对“心理”教育的尝试,无不渗透着智慧的光芒,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一读。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懂得了一切爱心教育都源于尊重学生。
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尊重和被尊重的需要,都需要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地位。小学生正处在发展阶段,他们更需要尊重和肯定。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应该特别注意尊重学生。自尊心是一种高尚的、纯洁的心理品质,也是小学生积极进取的动力,向上的“源泉”。如果一个教师不珍惜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就会失去最好的教育机会。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老师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也可能会扼杀一个人。正如俗话所说:“树怕剥皮,人怕伤心。”就是说,一个人就怕别人不尊重他,挫伤他的自尊心。因此,尊重学生,爱心教育才会成为可能。
我在班级工作中曾遇到这样一个学生。他叫王帅强,听着名字一定会觉得他是一个聪明活泼、学习上进的孩子。恰恰相反,帅强同学是一个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孩子,各门功课都不及格,有时还更差。行为习惯也不好,经常惹是生非。同学们经常嘲笑他,都不愿意和他玩。因此,他的心里是自卑的.。由此我想到:一个总是低着头、弯着腰走路的孩子,他的身体是不会健康的。同样,一个自卑的孩子,在人前抬不起头来,他的心灵也必然是扭曲的。我很同情帅强同学,但我心里明白,他需要的不是同情,他需要的是尊重,是能昂起头来走路,昂起头来做人。课余,我找他谈话,告诉他,让他首先学会面对现实,在这个基础上,发扬自己的闪光点,找到自信。
为此,我专门召开了主题班会:“谈谈老师眼中的每个学生。”就这样,除了王帅强,我把其他每个孩子优缺点说了个遍。见我没提到王帅强,他紧张极了,脸上冒出了汗,他觉得老师一定会把他说的一无是处的。在我把他的罪状一一列举之后,我话锋一转:“帅强同学虽然有很多缺点,但他热爱劳动,爱帮助别人。有时不该帅强同学值日,他却会主动帮值日同学打扫卫生。连同学们一句谢谢都没有得到,可他从无怨言。在课堂上谁忘拿笔了、帅强总是第一个伸出手去,把自己的笔借给同学。每次遇到捐款的事,他总是我们班捐的最多的同学。可见,帅强同学身上的优点还挺多,在这些方面,我们班的其他同学都应该向帅强同学学习。对于他的缺点,我相信帅强同学,也希望全班同学相信他一定能改正的。”学生似乎被我的话打动了,一个个低下了头,似乎都在为自己以前做过的事感到惭愧。
我看到帅强同学在偷偷地抹眼泪,后来一段时间,通过观察,我发现,他真的变了。每天都能看到他阳光、快乐地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再也不是孤独、自卑的丑小鸭了,学习也比以前有进步了。
这让我想起了英国著名哲学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所写的:所有有实际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教育是一个一分钟一分钟、一小时一小时、一天一天耐心地掌握细节的过程。教育及文明都是建立在细节之上的,在看似微不足道的地方稍加点化便可能点石成金,在常人不屑一顾之处匠心独运便可能峰回路转。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门外满是阳光!
李教授的教育方法进一步说明了爱心教育就是尊重学生。千万不要让自己的学生弯着腰走路。教育是七分等,三分教,尊重学生,树立威信,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豪情,最终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我想这位特级教师已经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
《教育》读书心得3
再次捧读完玫瑰的《玫瑰与教育》后,我再一次掩卷沉思。在读窦老师的《玫瑰与教育》时,我感觉就如同与一位亲近的朋友谈心,亲切,自然,娓娓道来,引人入胜。《玫瑰与教育》这本书真的让我感触颇深。在细细品味《玫瑰与教育》时,我总会在不经意间被玫瑰的文字所吸引,被玫瑰坚持真教育的信念所折服。
《玫瑰与教育》这本书,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因为真,所以爱。当然,这本书不局限于谈教育,还谈友情、谈人生、谈读书,可谓一本杂书。书中对我最有益的莫过于她有关教学的感受,她的一些思维的火花也引起了我对自己工作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无风格何以立身”一文中,玫瑰说到,“有特色的老师往往容易被学生记住。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除了要排除外部环境的不良干扰,教师自身的素质更为重要,教师要能够找到独特的自己。教学有特色的教师不一定就能成为有风格的教师。一个有特点的教师,能赋课堂以智慧,融教学以自己的独特思考,这样才能拥有风格。”对于这点,我深有同感。我认为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学有风格,最基本的是要找到自己,找到自己内心涌动着的智慧和激情。在形成教学风格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好好地读书,结合实践,深入思考,把“自己的心”放进教学中,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一个没有风格的教师就像吴非老师所形容的那样——如泥胎木偶。如果说自己以前还是一个“机器人”,现在,我在努力创造自己的风格。
玫瑰老师是一个爱心的老师,所以她深受学生的爱戴。我认为,玫瑰老师不仅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教育方法,更重要地是她掌握爱的艺术。
“现在的学生不好教,好话听不进去,好心不接受,真是没良心……”我们常常以“我是恨铁不成钢”来宽容自己在教育方法上的简单甚至粗暴,认为只要出发点对,就是爱学生,是为学生好,方法上就可以不去计较。其实我们应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我的话是否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我的“爱”是否能被学生欣然接受,自己对学生的爱是否缺乏了“爱”的艺术性。在我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学生调皮、不听话时,我会显得有点急躁,开始对他严加管教,冷眼直对,指名批评,甚至实在忍不住就会大发雷霆。很快,学生确实“老实”了,刚开始我还会暗暗自喜,后来才知道那其实这有可能是一种假象,学生只是迫于我的权威,嘴巴不敢说,内心却不服气。再从其他渠道获知学生心里的真实感觉后,我反思了很久。后来,通过实践证明,我切身体会到,对学生的爱一定要掌握“艺术”才能达到好的成效。正如玫瑰老师所说,我们的教育必须从爱出发,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从心底里关心爱护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付出百倍的耐心、细心和同情心。对学生的爱也要顺应童心,别具匠心,震撼人心,讲求爱的艺术。这样,许多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读罢《玫瑰与教育》,我感受到玫瑰是一个酷爱阅读的人。书中,玫瑰老师写到,“写作,记录着我教育生命一次次开花的轨迹。”当我读到这样的文字时,我也开始不断地反思自己。虽然我平时有积极记录和反思的意识,可能坚持不了记录自己的教学点滴和反思。我是一名音乐老师,不属于文科老师,如果平时多反思,多记录,我想一定可以更好地提高我的文学素养和职业素养。我曾下定决心要坚持反思和记录。“当我开始真正要写作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文字是那么笨拙,有时心里的感受很强烈,可倾吐出来的文字去很“蹩脚”。”这是玫瑰老师写的话,可是这句话怎么和我心里的感受这样贴切呢?简直是写到我的心坎上去了!在阅读后全书后,我知道了写作的功夫是需要积累的,就像玫瑰老师学习鲁讯称自己的文字是“硬写”出来的,写作需要漫长的、艰苦的修炼。那么我是不是也可以强迫自己“硬写”啊!我也可以从“硬写”开始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今后,我要一路走来,一路书写,一路成长。
《玫瑰与教育》,着实让我浸润在玫瑰的芬芳气息中,沐浴在教育的阳光下,让我看到了一朵真正的成熟魅力四射的玫瑰,她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她付出的太多太多。她的毅力,她的好学精神,她的孜孜以求,她的激情梦想,无不散发着玫瑰独特的芳香。浸润在玫瑰的芬芳中,我自知自己还不是玫瑰,只是一棵无名小草而已,但当小草有着玫瑰之梦时,草儿也会溢出一丝芬芳,也一定会绽放出属于春天的花朵!我在为我的春天而努力,我在为我的芬芳而奋斗!
《教育》读书心得4
《爱的教育》,当我看到这本书时,心中便会有一种暖暖的感觉,感觉身边充满了温暖,大家都是互相帮助的好朋友。
书中的那些同学们,让我感到他们是那么可爱,可敬,让人感觉到这个世界是多么温暖。真高兴我能认识你们,虽然只是在书中。真想跟你们交朋友,和你们畅谈。
亲爱的罗贝蒂,你真了不起,不愧是一名军人的儿子,我为你叫好,为你感到自豪。虽然你为了救那名即将要被碾于车轮下的学生而失去了自己的脚,因此而不得不拄着拐杖走路。但就是你,挽回了一个鲜活的生命。你,是伟大的!
英勇的伦巴第小哨兵,你真是好样的。你能像猫一样敏捷,你的头发像金子一样闪光,而你那英勇无畏的精神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畏。
坚强的马尔科,你真棒。只有十三岁的你为了寻找日夜思念的母亲,孤身一人离开家乡前往遥远的美洲,在大海上漂泊了27天,历尽千辛万苦,度过了一个个难熬的日日夜夜。钱被偷,流落街头,脚上磨出了泡,你没有停下脚步;他人的折磨和欺辱没有让你停下,寒冷、饥饿、病痛和精神上的折磨更是没有让你停下寻找母亲的脚步。这是怎样一种钢铁般的意志啊。这种意志让你一路追寻着母亲走过的足迹。你经历的痛苦、失望和恐怖也都被都被你这种钢铁般的意志战胜,一次次地重新燃起走下去的希望。正是这种意志让你最终找到了千思万想的母亲。
这本书里的小主人公们都是那么令人敬佩,他们善良、勇敢、坚强、热情,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挚的爱国情感让我久久回味。
《爱的教育》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如果你做错了,要有勇气承认并承担责任。发现不公平的事,要见义勇为、打抱不平等等其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撒丁岛的.小鼓手了。
库斯托扎战打响的第一天有六十人在楼房里被敌人围攻。指挥这六十人的是一个上尉和两个下级军官,小鼓手和上尉形影不离,他们成了好朋友。围攻了几天,他们快坚持不住了,上尉就问小鼓手有没有胆量,小鼓手自信的说:“有”。上尉就让他去找人求救,小鼓手顺着窗户下去就向前飞快的向前跑去。突然,小鼓手的腿被子弹打住了,可是小鼓手忍住伤痛一边继续向前跑,一边想:“我一定要坚持住,一定要找到救兵。”正当上尉说援兵来不了要自尽时,下士匆忙赶来说:“援兵到了,援兵到了”。他们又重新振作起来,把敌军打败了。上尉在医院看见小鼓手说:“你肯定也流了许多血。”小鼓手微笑的回答:“岂止流血,你看!”小鼓手掀开被子,上尉惊呆了,小鼓手的左腿从膝盖上面截掉了。一位军医走过来说:“这孩子太不幸了,要不是他硬撑着跑,他的腿可以保住的。不过,这孩子是好样的,一滴眼泪都没有流,一声也没有叫唤,我真为有这样的意大利孩子感到骄傲。这孩子真有种。”
看到这我真为小鼓手感到骄傲,并为自己感到惭愧。想想自己曾经为手上腿上受了一点点伤而娇气的不得了。小鼓手虽然中了枪,可是他仍然想到的是大家,想到的是国家。想想电视上那些叛徒,敌人的皮鞭一举就把战友、国家抛到脑外,真的连小鼓手都不如。小鼓手这种舍身为国、坚强、勇敢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教育》读书心得5
《爱的教育》一书讲述了安利柯在老师、父母、同学的引导和帮助下变成了聪明善良、富有同情心的阳光男孩。让我们体会到爱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世界上的爱如空气,遍布着每个角落,无论在哪里都能感受到爱的情意。比如说安利柯的老师不对学生发脾气是因为他太爱安利柯他们,想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像在家里一样的温馨与和谐。
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这一切的情与爱,让我感觉到充满情与爱的世界是幸福、友好的。在别人爱你的同时,可别忘记关爱别人哟!让我们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在这爱意盈盈的环境里再多制造些爱的芬芳!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儿童文学作家亚米契斯写的,它还有一个副题《一个小学生的日记》。这本书通过一个小学生记日记的'形式,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人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对各种事物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感情与不同的处置方法,它用朴素平淡的语言,塑造了一个个貌似渺小、但实际上却很不平凡的人物:马尔可、老铁匠、铁匠的儿子、卖菜的妇女、少年鼓手……这些感人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是多么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啊!而这种关心、理解和帮助,都离不开一个最基本的东西——爱。
让我最感动的一个故事就是《万里寻母记》,这个故事讲了13岁的马尔可为了寻找外出打工的母亲,用双脚走出了万里长路,最终他找到了母亲,但母亲生了重病!马尔可用自己对母亲的爱,“救活”了生病的母亲!
看到这个故事啊,我想到了自己,想到了爸爸妈妈对我无微不至的爱,而我还老是嫌他们这儿不好,那儿不好的,所以我感到十分惭愧!我取得的所有成绩,都离不开平时爸爸妈妈对我的关心和教诲。这点点滴滴都体现出他们对我无私的爱!
因为爱,我们在成长;因为爱,我们懂得感恩;因为爱,我们选择坚持;因为爱,让我们有支撑生命的力量!
《教育》读书心得6
这本书主要讲了安利柯与家人和同学的生活。安利柯的爸爸妈妈都是富有爱心的人,他的姐姐也很善良。
安利柯的同学可多了,有宽宏大量的`卡罗纳、活泼开朗的柯莱蒂、弱不禁风的纳利、聪明的德罗西、残疾的科罗西……
他们的生活纷繁多变,每天的坏事情让他们心烦意乱,不过,他们总能坚强面对。每天的好事情又让他们喜上眉梢,更加热爱生活。
在这本书中,有正义和邪恶的较量;有快乐和悲伤的情感;又成功和失败交替。每当一件事从我们身边走过,我们会感到时光流逝,当每一件事迎面而来时,我们又会感到高兴。
其实,用爱来播撒希望的种子是我们每个孩子的愿望,我真希望我也能变成安利柯,感受一下大家庭的爱。
读了这本书,我最大的感慨就是:其实每个人都有爱心,只是没有更多的表现出来罢了,只要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点爱,整个世界就会拥有庞大的爱!
《教育》读书心得7
作为一名教育者,往往面对的是人心月人性的考较!记得哲人康德曾说过这样的名言:“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总是以时时翻新、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星。”康德不仅将“在我心中的道德法则”与“头上的星空”亦即无限的宇宙相提并论,甚至认为道德法则要高于自然法则。
教师时常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局面,那么,在目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道德愿望与行为、道德投入与产出相差甚远的情况下,怎样的道德教育才能让道德律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呢?读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书,让我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中对道德教育的阐述,用的标题虽然是“教化的困惑”,体现了作者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思考的审慎,但实实在在是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们解了惑。在“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想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内容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特别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被故事浸润着的。阅读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掌握知识,获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够拥有的情感体验,同时,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的熏陶。
一个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学爱好者,没有读过多少成人的名著,可是他不会不知道安徒生、格林兄弟、王尔德??一代代儿童通过阅读童话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长,而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们的阅读中成了经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恒。正如刘教授所说的:“美德故事也许不如道学家的‘道德推理’来得严密、系统、深刻,但却能够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当、更简明易懂、更亲切可心。”“优美叙事的.伦理是让人去体验、感受、关切于一种真实的伦理境遇,而不是如规范的伦理让人被动地接受道德律令。”
置身于多元时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样走出现实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断前行,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而其中的关键,应该是让德育从神坛走向下界,回到人间,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美丽温情的美德故事,应该是这路途中的一把钥匙。因为,任何一个人,或许会反感以讲道理为主的规范德育,但却无法拒绝美德故事对心灵的关照和沐浴。
逃就是爱,爱就是教育。爱心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但是又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互关联。“爱心育人”不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让我们把对孩子发自肺腑的爱寄托在故事中,让孩子去触摸、感受这个世界的美丽、快乐与芬芳,从而成长得更健康、更茁壮吧!
《教育》读书心得8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一名小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在我读过的书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书是《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的作者是亚米契斯,这是以日记形式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少年成长经历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爱的教育》让我明白了宽容之心:卡罗菲在一次和同学打雪球的时候,一不小心打中了路旁的一个行走的老人,把老人的眼睛打伤了。他为了表示歉意,把自己心爱的集邮册送给了老人,老人并没有要,反而将自己珍藏的三张珍贵邮票送给了卡罗菲,卡罗菲很感动,被老人的宽容之心所感动,我也被老人的宽容之心打动了。
《爱的教育》让我懂得了爱国之心:书中的巴杜亚是个爱国少年,小时候父母把他卖给了戏班子,戏班子老板为了让他学会唱戏,不给他吃饭,不给他喝水,他只好逃出来向警察求助,他拿着警察写的一封信上了一艘船,在船上有人给了巴杜菲一些钱,然后臭骂意大利,巴杜菲听了把钱往他身上一扔,说“我不要你们的臭钱。”因为他不允许别人辱骂自己的国家,这表现出他的爱国之心。
《爱的教育》还让我知道了善良之心:波列科西和卡罗纳到艾利克家作客,由于波列科西家里很穷,从未见过火车,很喜欢那个小火车模型,艾利克大方地将小火车送给了波列科西。这表现了艾利克的善良之心,这也让我觉得人与人之间这种善良之心的可贵。
《爱的教育》让我明白了宽容,让我懂得了爱国,让我知道了善良。这本书太好看了,以后我要多读这种书!
《教育》读书心得9
朱xx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他指出:教育就是为了人,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为了一切的人,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师,要关注一切的人,帮助校长,帮助家长,帮助社会上所有的人去发展。无论他是贫困的,还是富贵的,还是愚昧的,还是智睿的,无论他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都应该为了他们,同时教育为了人的一切,这是我们的核心理念。
朱xx新教育的目标:新教育的目标追求就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认识态度,才能真正地做到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我们认为参加我们实验的所有的学校的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有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有一种超越自我的一种精神。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都要成功,每个学生都要找到成功的感觉,相当部分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够成材,最后有大的成就。每个老师都要成长,相当多的人能够成功,有一部分人能够成材,成就。所有实验的人都要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在成长着,成长并快乐着。这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境界。
教育家朱xx的新教育思想,触发我们去思考,我们在县教育局的极力倡导下,这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朱老师的《我的教育思想》,体味了朱老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建设书香生活环境"等教育内涵。
一、朱xx新教育思想给我的触动
1、朱老师认为,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他的新教育思想,引人深思,令人深受启发。
2、朱老师的新教育认为,理念: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也是对当下畸形教育提出疗治的愿望与计划。新教育实验提出"教育幸福",应该是针对现在的一些教育的不良现象和一些"畸形"的教育提出的。
朱老师新教育理念表明:教育既要满足学生最基本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与被爱的需要等,更要促进学生萌发高层次的需要,如爱他人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社会认可的需要等等。新教育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和谐的成长",能够让每个受教育者获得成功的智力,整合的智慧,高尚的德性,丰富的情感。在这样的基本理念下,新教育实验提出了让师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相信教师与学生的潜力,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强调个性发展。
3、朱xx曾说:"我过去是研究教育的。在研究人类教育史的过程中,我发现不管教育怎么变,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阅读都始终没有变过。阅读是教育中最本质的一个活动,那些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毫无例外地都推崇阅读。通过阅读可以获得终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拥有了终身学习的兴趣和习惯。
朱老师认为:阅读是教育最重要的活动,新教育将"营造书香校园"列为首要行动,将阅读细化为若干具体的子项目,有效地解决了不同年级、性格与性别的学生,不同水平与学科的教师分别该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通过建设浓郁的阅读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社会的形成。这无疑是对传统教学的一次提升。
学习朱老师《我的教育思想》,走近他倡导的新教育并作思考判断,愈发增强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感。
二、朱xx描述的三重"理想境界"对我的启发
1、理想课堂第一重境界为:落实有效教育框架,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朱xx认为:这成为新教育人进行课堂框架研究的起点。"我们希望这个框架,可以成为我们理解课堂的一个工具。"朱xx还认为:这个框架分为教学目标、预习作业、个体学生学习清单和教学板块。"预习"被朱xx称为这个框架的一大特色,"预习是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不应只是为课堂教学做一些准备工作,而应尽可能地针对所有教学目标,是真正的自主学习。"这就重新确立"教为学服务,让学生的学习成为课堂的真正核心"的思想。要让每一分钟都有所计划、富有成效。
2、理想课堂第二重境界是: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
朱xx所讲的"知识",不能理解为静态的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要视为一个动词、一个有待重新发现的事物奥秘,以及发现这种奥秘的方法和过程。朱xx认为:优秀的课堂教学,就是要重现这一神奇的发现与创造的过程。核心是智力挑战、思维训练。
3、理想课堂第三重境界是: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朱xx认为,理想课堂不会停留于人与知识的对话这一维度,而要展开三重对话:人与知识的对话、人与他者的对话、人与自己的对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课堂教学不仅实现了知识的复现,而且也实现了人的复活——师生生命的复活"。
三、朱xx新教育思想对我的又一启示
1、新课程改革和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今天的教师应该有自己独特教学个性。那就是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思路和主张。老师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个性和业务方面的独到优势,在夯实自己教学能力的基础的同时,培养出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个性,要求老师对于自身要有清晰的认识,并善于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在学校环境和个人条件之间寻求平衡。当今教育,教师最缺少的就是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导致培养出的孩子千人一面,缺乏创新能力和独特气质。教学个性本身就意味着创造力。
2、教师对学生要真正做到一视同仁。一个老师通常要面对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学生性格有好有坏,成绩有优有劣,能够关注每一个学生,并爱护每个学生,是这一类老师所具备的能力。把学生当学生看,把人当人看,不惟成绩论素质,不惟喜好论好恶,不惟家境论高低。有人说,关注每一个学生,就是要做到关注成绩最差的学生。我想补充一句,关注每一个学生,也要做到关注你最讨厌的学生。
3、教师应该对学生严而有度。只有这样才能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有一整套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并善于进行总结和反思。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难免犯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所以必须按照学生的言行规范来严格要求他们,又正因为这些缺点错误是难免的,所以对他们的要求应该有度,按照他们的成长规律,给与他们改正缺点错误的时间和机会,不能一味的批评和指责,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老师的管理应该得到学生的尊敬,使学生心服口服,从心底里得到学生的认同。
总之,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的教育思想也得到了一次深刻而重大的洗礼。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以朱xx的新教育理念和思想为我所范,努力学习,进一步学习"我的教育理想",使自己的思想不断进步,工作也有更大的起色。
《教育》读书心得10
读完了《爱的教育》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自己该怎样来完善自己的责任,因为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们,将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不过想要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教师……以及他们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读者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这本书里充满了爱。充满了让人羡慕的爱。在我们的教育中,“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是何等的困难!首先,在大多数人的脑海里没有“爱的教育”这个概念。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少有真正的爱的教育。正因为我们缺乏爱的教育,才使我们的生活里少了一些爱。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这是我们缺少的,这是我们需要寻找的。有了这些爱,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了爱。
师爱最为公众期待的。作为教师就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要尊重学生,不得变相体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热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爱的教育有很多很多,而我们教师要做的远远不止这些。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孩子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孩子们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不断的调整心态和做法,也为孩子多付出一份关心与爱心与真心,发现孩子们总会相对的给予“回馈”。因此有“爱的教育”,才有“美”的回忆。
《教育》读书心得11
同学们,大家盼望已久的暑假又要开始了,请大家在暑假期间注意安全。认真完成作业,然后在家长的陪同下读完《爱的教育》,再根据这本书写一篇读后感老师终于说完了。
暑假刚开始,我不怎么想写,在爸爸的陪同下我极不情愿地开始读了起来。读着读着觉得这本书挺有趣的。时常笑出了声音,就这样一天又一天的过去了,也就读完这本书了。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有:安利柯、甘伦、柯利智、那格等等。他们都生活中得到爱和给别人爱,尤其是他们在四月的一节体育课上。老师要教他们爬杆,那格身体不好,妈妈担心他吃不消。他想和同学一样站在平台上,最后那格通过自己的努力真的站在平台上,他得到了老师的'爱、同学的爱和家人的爱。
现在的我们生活在爱的海洋,爱的世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点爱你,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精彩!
《教育》读书心得12
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一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不说操劳奔波,单是往书架上新置一本孩子爱看的书,一有咳嗽,药片就摆放在眼前,临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深深的爱。当我们陷入困境,没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边,晚上不忘叮嘱一句:早点睡。读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
如果说爱是一次旅游,也许有人会有异议。但爱正是没有尽头的,愉快的旅游。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们为了某一天刑满释放,得到超脱而干沉重的活儿;那么这样的生活必将使人痛苦厌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游,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教育》读书心得13
在教育中,针对“三观”还未成熟的孩子而言,我们需要的是有关善良、正义、美好的教育,但在教育之镜的另一面却总有着狰狞的面目,可憎的神情,有人把它称之为“残忍教育”。
今天读野夫的一篇名为《残忍教育》的文章,让我对教育有了一个反思的认识,同时也加深了我对人性的思考。整篇文章记述的是在一个特殊的年代里,经历的多个有关残忍教育的故事,在拷问人的本性和人类的传统,让人读起来有一种悲怆的感觉。
文中开头讲述作者的女儿,用滚烫的开水,残忍的烫死正在鱼缸里游走的鱼儿。让作者想起自己的童年里也有曾经相似的经历,那就是用石灰包裹住癞蛤蟆,然后残忍的浇上冷水,看着冒着高温蒸汽的青蛙死去。
这让作者想起了自己在六岁的时候,在一个政治导向左右不定的年代,老师将大家召集起来,将一个大的竹子笤帚分开,每人发一只竹条。然后告诉大家,今天大家要怀有对阶级敌人的痛恨,一起上街去惩罚“小偷”。在大街上人们看到了这个可怜的男人,被人们团团围住,痛下狠手,打的遍体鳞伤,最终晕厥过去。但是施暴者不依不饶,一定要将他打到,永世不得翻身。作者说这可能就是残忍教育的起点。一群刚刚开启智慧的孩子们,在亲身经历着怎样残忍的教育。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中学的时候,一个长相漂亮的女生,学习成绩在班上也是出类拔萃,当时有很多男同学暗恋,在班上是供人的“班花”,可谓一枝独秀。可能是遭人嫉妒或是女生之间有一种猜忌,在一次班主任调查学生的婚恋情况时,她被人告密,说是正在和某某男生恋爱。在那个明令禁止恋爱的环境中,女生倍感压力,在班主任的班会上,脸一会儿白,一会儿红,终于没有忍住的在班里痛哭一场。在那样一个仅有十三四岁的敏感年龄,被最好的朋友出卖了。最后,这个女生感觉自己受不了眼前的`环境,最终选择了早早的退学。然后早早嫁人生子,提前结束了自己的青春和想象。我认为这样的结果很残忍。
很多家长都喜欢对孩子产生让人窒息的爱,有一个家长,孩子一个举动做不好,挥手便是一个耳光,看着孩子哇哇大哭,她给孩子解释道,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这种面目可憎的爱,孩子会混淆视听,难道只有这样“大棒”之下的言行,才能称得上爱?
作者最后写到,自己所经历的启蒙教育都是一种培养让人生“恨”,在“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的口号中成长,人人都变得“仇”踌满志。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家庭,婆媳矛盾日益深甚,是否就要将这份所谓的“仇恨”延续给下一代,让孙子对爷爷奶奶产生隔阂?有很多家长,对待这样的问题,就有一种隔辈记仇的思想对孩子进行灌输,殊不知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
教育不要残忍,其实说到这些残忍教育,都是一种在特殊年代,特殊环境中,有一定的生长空间。时过境迁,在当今这样教育开放包容、繁荣发展的历史最佳时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够对这样的残忍教育熟视无睹,而是要用自己所思所学,培养自己的学生学会有关爱、善良、美好和阳光的教育。让孩子内心光明,怀有对自然的怜悯和对他人的慈悲。
《教育》读书心得14
根据自身学习的需要我放假时间,静下心来,脚踏实地地学习了《教育新理念》等书籍,冬天气温虽然很冷,但我能克服一切困难,仍持之以恒地有计划的进行学习。经过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新理念的学习与反思,我的大脑又一次的受到了前首未有的洗礼,并对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了更扎实的基础。
对创造始于问题的认识
我个人认为:一是教师的新理念、新教法与学生的实际、课堂教学要求相脱轨;二是在备课的过程中,不能真正体现出备学生的过程,在教师的教案里,更难找到与教学环节、教学资料和切合学生实际的提问。没有提问,哪有问题;没有问题,哪知学生学得如何?这样做的关键是教师为了图省事或认为学生文化基础太差,根本不值得一问,或借口课堂时间十分有限,怕提问后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所以认为,多一事还不如少一事。经过认真学习,我真正认识到了课堂提问题的重要性,缺少了这一环节,课堂教学无论多完美、多动听,总会让人觉得少了灵性和缺乏现实意义。因为有问题意识、问题本事的课才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本事的素质教育。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找到独立思考途径的可能。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提倡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并带着更多问题走出课堂。这就是所谓的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这种教育,教师并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进取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异常是构成自我对解决问题的独特见解为目的,使学生终身受益为目标。
对过程教学比结果教学更重要的认识
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认为,只要课前认真备课、上课环节比较完美、课后布置一些作业就是一节好课。至于学生能否学到多少有用知识、本事能否提高却不在思考之列。若按这种教学,表面上看是素质教育,但实际上仍是“应试教育”的翻版,只可是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正所谓拉“素质教育”之大旗,做“应试教育”之虎皮。为此,我经过不断的学习,才真正的认识到过程教学比结果教学更重要的含义。因为知识才是人们真正的认知的结果。而知识的.学习和教学无疑是必要的,但大多数教师往往太注重认知结果的教学了。如果在知识发展缓慢的时候,有这样的想法还有情可原,那么,在知识和信息快速发展的今日,这就不能容忍了。因为学生学到的仅是知识大海的一粟,而缺乏实际问题解决的本事,跟不上快速更新时代的步伐。简单地说,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教学比结果教学更重要,因为知识才是真正启发学生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教学中能够把结果变成过程,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才能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本事。
对文科教育过程是体验和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的认识
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不少学生因为芝麻大小的事,大打出手,甚至致人非命;有的学生对花草树木的随意攀折不以为然;对弱势群体逞强、嘲讽;对可爱的小猫、小狗生命的不屑一顾等等。从学生身上暴露出来的缺点,不难看出在他们的身上难以体现人的生命价值观。这不仅仅说明当今的教育确实存在必须问题,更说明一些学生的素质低下,仅有看到这些学生的不足,才能深刻地反思当今的教育。这让我想起,为何国外也把保护动物写进本国法律中,并进取倡导保护动物的生存权,创立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让动物成为人类的真正朋友,以此来加强国民的素质教育、爱心教育和关心弱势群体教育。这种教育的效果十分明显,国民素质大大提高。所以,在这种教学中,要大力倡导人的真、善、美的一面,极力反对暴力和战争,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关爱生命。为此,在文科教学中,要把文学、哲学、道德所表达的对生命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生命价值的尊重成为教学的重点,使学生真正感悟到人的生命价值得以实现,才是人的这种独特的生命感受。让学生在这种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生命的跳动、感受到这种生命价值的升华,这才是文科教育的真正任务和真谛的体现,也是文科教育的基本使命和基本教育的功能。
对网络时代教师的认识
在逐步实现网络教育的今日,我们还有部分教师满足“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的陈旧教学方法。因为这种教学既简单,又省事。但殊不知,这种简陋的、过时的落后教学,是在万不得已的情景下,也就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方可使用。而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哪个学校没有一到几个多媒体教室,可这些配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多功能教室却完全成了摆设,像装有漂亮鲜花的花瓶,仅供人欣赏而已,没有更多的使用价值。当然,多功能教室也有发挥作用的时候,那就是上级主管部门来现代化验收时,学生才有可能在现代化的教学中欢乐地学习、才能感受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导致这种不良现象的原因有多方面造成的,如多媒体上课,制作课件是一件繁而难的事,或部分教师不求上进,不能利用有限的业余时间学习电脑的操作,而是把主要精力用于家教或在“围城”里面酣战,可对课件的制作却一窍不通。导致这种对多媒体教学不感兴趣的现象,造成有限的教学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充分使用。这种结果要不了几年,设备老化,教学质量低下,学生素质下降,最终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作为一名网络时代的现代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信息化知识,以此适应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以,信息技术为现代教育的新飞跃供给了平台,提高了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根本的严峻挑战,信息技术呼唤新世纪的教师,新世纪的教师要有不断学习的意识,最终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飞速发展。
总之,经过暑期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我感触很深,体会颇多。我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仅有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才能真正体会教育教学新理念对现代教育的重要作用,才能真正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和生存,才能紧跟时代教育发展的步伐,才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育》读书心得15
读完了《爱的教育》,我深深得陷入了沉思,爱的教育是什么?我在书的封面找到了答案:素质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质的基础。
《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教师以及他们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读者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这本书里充满了爱。充满了让人羡慕的爱。
在我们的教育中,“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是何等的困难!首先,在大多数人的`脑海里没有“爱的教育”这个概念。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爱的'教育。正因为我们缺乏爱的教育,才使我们的生活里少了一些爱。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这是我们缺少的,这是我们需要寻找的。有了这些爱,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了爱。
在《爱的教育》中,我走入了学生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他们的爱里有宽容,有谦让,有亲情,有友谊。《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
年轻出任教职时,满腔热诚的爱,希望能够全心全力扮演“为人师表”角色,然而在专业经验不足、缺乏教学经验、也没有好的方法之下,曾经以“教师的权威”,用教鞭管教学生,以致伤了学生的心。也曾为了虚荣,逼迫学生在各项比赛中斤斤计较分数,以争取许多“虚伪的荣誉”。甚至以“分数”来看待孩子,也以“外表”来衡量孩子,更以“听话与否”来评价孩子,每每忆及此事,不禁全身颤抖,惭愧不已。
教师要不断的调整心态和做法,也为孩子多付出一份关心、爱心与真心,发现孩子们总会相对的给予“回馈”。因此有“爱的教育”,才有“美”的回忆。
【《教育》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教育读书心得03-24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03-19
爱心教育读书心得02-02
《爱的教育》的读书心得03-19
有关教育的读书心得01-06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03-27
《教育风暴》读书心得03-28
爱的教育的读书心得03-24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