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作文大全>读后感>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时间:2024-10-17 15:27:2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的细节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1

  朱永通先生新作《教育的细节》这部作品是一个独立教育研究者在常识的框架内的平实述说,说出了教育的本质,是以敏锐的眼光,透视了教育行为中的真善美和虚假丑。整本书没有高深的理论,抛却新潮的术语,瞩目于教育的小事、细节,带你抵达教育现场,为教育做最真实、深刻的“侧写”——这些书评都极为中肯。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还有一百种聆听问题的方式,惊讶和爱慕的方式。一百种欢乐,去探索,去发现;一百个世界,去发明;一百个世界,去梦想。他们告诉孩子,不需用手操作,无须用脑行事,只要听,不必说,理想世界不必伴随快乐

  他们要求孩子,去发现只存在的世界,在孩子一百个世界中,他们偷去了九十九。朱永通先生指出:“我们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也极有可能存在诸多可怕的盲区,比如,无视过程,无视原理,无视他人的情感和感受,遇事不及思索,甚至随心所欲”。于一些随意的.教育细节中灭失了学生的天知,我与此有着很深的共鸣。我在想教师本位先入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如何形成的,指出首要原因是缘于对儿童的误读——儿童是什么?“语文界先入为主派的教师用他们的教学行动确认儿童就是一张白纸。儿童天生应该什么都不知道,一切问题理应由老师先来发问。那么,儿童真的是一张白纸么?”其实,儿童天生会学习,儿童的学习力几乎与生俱来。可是,对儿童的误读使得教育者对此视而不见。面对这样的窘态,《小学语文教学》会刊主编李红云曾撰文呼喊:“哪一个孩子生下来,对世界不是睁着一双好奇的大眼睛呢?哪一个孩子不是急切地想探索未知的世界呢?是谁把孩子的求知欲望销减了?是谁把孩子的求知火苗扑灭了?”

  回想起传统的语文课堂:使用精美的语言导入新课,解读文本由教师率先发问,迫使学生跟进。教师上课讲究起势、勾连、承转、收合,教学预设程式化,追求教师表演严丝合缝、至臻至美,“三维目标”精准达成,师生课堂表现常常“精彩纷呈”。这类课堂,教师课前对教学设计往往苦心孤诣,对文章内容、特色已然凝练概括,对作者生平、写作动机更是反复推敲,课堂上只几下“蜻蜓点水”,便极为轻巧地“帮助”学生清除了阅读障碍,省时、高效、创境、激趣,一举数得,教师显得游刃有余,学生的学习也似乎顺顺利利。但这样的课堂真的可取吗?

  20xx新版《语文课程标准》(部颁)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语文课程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中,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新型学习方式的形成”。显然,新的语文教育思想并不支持这种课堂上以教师为本位,强调教师引导先入为主的做法。但是,现实中我们发现,以教师引导先入为主为范式的教师本位课堂在当今小语界的教学中仍比比皆是,是主流的教学样式。为何迟迟不见变革?教师本位课堂,以及教师在小语课堂上先入为主的引导底气从何而来?

  现在读读朱先生的作品,我发现,这个问题其实也体现了很多老师,平时对一些教育细节的忽视,其中包括对儿童的仔细观察,渐渐的导致自己累积了一些教育的“恶习”,生出许多“反教育”的行为,灭失学生的天性,这其实是极为可怕的,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很多时候取决于对细节的观察与领悟!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2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礼貌用语一直是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习惯用语。一个人是否有礼貌也是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一个标准。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知识懂礼仪的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目标。可是在现在校园里,总是会出现一些不讲礼仪的学生。面对这些学生,我们总是教育他们要讲礼貌。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如何去教他们。前些天看了克拉克先生的《教育的55个细节》感触很深。该书主要从教育教学的一些细节入手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从而培养一批批有礼、有序、有理的学生。古人说于细微处见精神,教育就是需要日积月累、点滴成型的,细节在所有领域都是重要的。教育是对人的活动,马虎不得。克拉克先生是快乐的、幸福的,因为他独到的运用了他的55个细节教育学生,并取得了成功。读罢克拉克先生的“教育的55个细节”,回味多多,其中体现出的'用心,尤其重要。

  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如果我是孩子,如果是我的孩子。这是我校著名班主任老师黄老师的一句话。一句话点出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对孩子充满爱心,就象爱自己,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克拉克老师在书中写到的一些做法也体现了这一精神。,“当她对我撇嘴、翻白眼时,我用手把我所有的头发弄到头顶,像鱼一样嘬着嘴唇,然后马上对她翻白眼。安托肯娜当时像石头一样地定住了,我也确实吸引了她的注意力,她呆呆地看了我一分钟,然后我笑了,她也笑了,接着我们一起大笑起来。

  ”克拉克老师这个时候,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方法来给孩子建议,看似稚嫩的做法,却透露出他别具匠心的教学艺术。

  对学生要有责任心。教育工作是一份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工作,但也是一个很容易“对付”的工作。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影响的是许多学生的一生,面对这样一个神圣的任务,我们不能对工作有半点的懈怠。克拉克先生认为,和孩子打交道是一件耗尽精力的工作,无论多么训练有素、经验丰富,也总会担心,甚至害怕出现失误,这一点不难理解,因为世间责任最重的事情莫过于教育孩子。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教育工作中只有怀着一颗负责任的心,才能真正做好工作,对得起这些孩子们。

  对学生要有耐心。许多时候,老师会对学生提出的幼稚的问题感觉很不耐烦,“这个你也不会呀”“你怎么这么笨”“你上课的时候听什么了”这些语句可能随口而出。这些话语老师可能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对于学生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也许下次他(她)有问题的时候就再也不敢来找老师了,因为他怕挨骂。许多学生可能在学生时代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克拉克老师不但要求自己耐心,更是在日常教育中,训练自己的学生也学会对别人耐心。对你的同学对你的朋友对你的父母乃至对所有的人都要耐心。

  《教育的55个细节》里面的每一条都是那么平常的事情,但却是我们在日常的教育中往往忽视的事情。仔细的阅读了《教育的55个细节》,感觉是在照镜子,照出了自己许多平时工作中的不足与疏忽,感觉《教育的55个细节》是灯塔,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感觉《教育的55个细节》是冬天的阳光,温暖了我的心房。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更加注意工作的细微之处,这样不仅仅会收获快乐幸福,我们的国家还会收获崭新的未来。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3

  “老师,我翻汤了”、“老师,我筷子坏了”,每当发生这种状况的时候,有的孩子会立刻去拿抹布拖把、换筷子,有的孩子坐在那里等老师帮忙。或者,班上孩子轮流做值日生时,有的孩子不需要老师提醒就把事情做好了,有的孩子在提醒下还做不好。我认为这些现象和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让孩子参与家务,其实也是父母给孩子的一种陪伴,并且是一种高质量的陪伴。因为劳动会给亲子双方都带来滋养,更会让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皮皮一岁多的时候,他就开始跟着我一起洗衣服了,所谓的洗衣服,其实就是玩水、玩泡泡。实际上,我们两个人一起洗衣服花费的时间要比我自己一个人洗衣服多的多。因为我们常常把衣服都弄湿了,再换再洗。但是,在这过程中充满了欢声笑语,这是弥足珍贵的。

  对孩子来说,厨房也是一个充满魔力的地方。家里的锅碗瓢盆都是他的玩具,当然也闯过不少祸:厨房淹了、碗碎了、盘碎了、勺子弄断了、有次还把我心爱的'玻璃锅盖弄碎了……但是,我没有阻止过他的行为,我认为他是在学习,不是在捣乱,我相信,正确的引导会带来更好的效果。小的时候,我保证他能碰到的东西都是安全的,可以任意探索,我们父母应该为孩子准备一个自由地、安全地探索环境,而不是用“不可以”来制止孩子。

  孩子都有好奇心,“不可以”只会激发孩子更浓厚的兴趣。等皮皮长大一些,我就把他的专用刀子放在了他可以拿到的地方,我觉得与其阻止孩子玩刀,不如教他正确使用。现在,每天晚上他都自己削水果、切水果、摆盘,甚至还会帮我和他爸爸削好水果。我记得第一次在朋友圈里发皮皮削的水果,点赞的人很多,但是担忧的人更多,问题很一致:不怕削到手吗?我可以很肯定地说:不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学习,一定会削到手。炒菜、煎鸡蛋、洗碗、做蛋糕…….这些事我们都会一起去做,常常有人开玩笑的说我虐待儿童。真的是这样吗?我想肯定不是的。

  除此以外,书房和皮皮的卧室是他的包干区,我从来不插手这两个房间的卫生工作。虽然有时也不够干净整齐,但是我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因为,我要锻炼他的能力,让他自己意识到房间需要收拾了。而一旦意识到了,结果绝对是让我大吃一惊,也是欣慰无比,我再鼓励一下,收拾房间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这不就达到了我的目的的了吗?是不是要比家长跟着后面收拾,可能还会伴随着抱怨:“哎呀,你的房间怎么这么乱?你就不知道收拾吗?”好的多呢?

  其实,孩子天生是爱劳动的,只要家长给孩子机会。但是,现在太多的家长在让孩子劳动的事情上走向了极端。要么什么都不让孩子做,要么强迫孩子必须做,要么金钱利诱孩子做,比如洗一个碗多少钱、洗一双袜子多少钱,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孩子是家里的一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应该的,应该有这个责任。真正的劳动会让孩子体验到劳动的乐趣、成就感、价值感、责任感,家长只需要做好安全保障和榜样引导。

  最后,我分享一下蒙台梭利的名言,她说过:“儿童对劳动从不厌倦。劳动使他们成长,让他们更具有活力。儿童从不要求减轻他的劳动量,他喜欢独自完成某件事。甚至可以这样说,不劳动,儿童的活力就会走向衰竭。”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4

  自从开展了“读书让我更有魅力”活动后,感谢园领导为我们选购了《幼儿教师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这本书,这本必读书籍它让我学到了很多,我是一名工作2年的年轻教师,缺乏教育上的经验,不关注细节问题,不能很好的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合理的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上,这本书举了很多的例子,让自己受益匪浅,下面就是我看了这本书后的感想:

  一、如何减少新入学幼儿的离别之苦

  我所在的班级是中班班,孩子的年龄较小,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身边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怎样让幼儿尽快的适应幼儿园,喜欢上幼儿园和老师。刚开学时,我们会提醒家长下午起床后就来接幼儿回家,以后的几天,每天增加半个小时,让幼儿慢慢的适应新环境,看了这本书后验证了我的做法是对的,逐渐增加幼儿在幼儿园的时间,让幼儿轻松的适应幼儿园的一个途径就是制定一个时间表。循序渐进的增加幼儿接触新环境的时间,与其把孩子们强行的'留在幼儿园太久使他们以后都不愿再来上学,还不如适当减少时间,让他们回家时面带微笑,盼着以后再来。

  二、鼓励幼儿开口说话

  宝宝是一个比较内向害羞的孩子,在平时大家在一起可以大胆的唱歌说话,可是当上亲子课时,确不敢上小舞台上表现自己,我会笑着走到他的面前拉着他的手鼓励他大胆的走到小舞台表现自己,当他站在小舞台上时,我会拉这他的手,给他鼓励给他安全感,表达自己对他的肯定,相信他一定会做的很棒!这样反复几次下来,宝宝已经可以大胆的到小舞台上表现自己,而且还可以自己独自去跟小朋友拉手点数,一共来了几位小朋友上亲子课,丰丰的表现越来越棒了,所以细节的关注可以改变孩子,让他变的勇敢越来越棒!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不仅仅需要言语,一个会心的微笑或是一种舒缓的语调对他们来说都没有着吩咐的含义,对于任何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身体的触碰和其他肢体语言都是交流的重要方式,在日常活动中,我们可以不借助语言就表达自己的赞成和肯定,或者抱抱,拍拍他或者轻轻的抚摸都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

  三、对于教师自身的形象

  幼儿教师工作室穿的衣服和鞋不仅要让自己能很轻松自如地坐在地上,还要注意色彩的搭配,我们不是在银行或公司上班,那里的员工制服都是深颜色或是灰色,我们的“顾客”是小朋友,因此我们的着装就应该让这些小朋友感到赏心悦目,光鲜亮丽的色彩就是我们应该呈现在他们面前的形象的组成部分。我是一个在于穿着时比较喜欢暗色,例如:黑色,大部分时间都是穿黑色的衣服,看了这本书让我感受到,可能自己的穿着也会影响孩子对颜色的感知和搭配,所以以后我会尝试更多的颜色合理的搭配,呈现给孩子们一种光鲜亮丽的样子。

  读了《幼儿教师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这本书,真的让我学到了很多,作为教师是多么地不容易,处理事情要拿捏适当、哪怕一件小事情的处理也要体现出正确的教育观。孩子就是孩子,我们成人不要用过高的要求来对待他们。威廉。詹姆士说过:“智慧就是懂得应该忽略什么。”我相信,细节决定成败,不要放过日常工作中、与孩子们相处中、处理事情过程中的任何小细节,用心对待与孩子们的每一天,走向成功的职业人生。我会根据书中的实例合理的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工作,加油!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5

  最近,阅读了《教育的55个细节》一书。该书主要从教育教学的一些细节入手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从而培养一批批有礼、有序、有理的学生。我也看了很多老师们在仔细研读该书的基础上,写下的感受。它们抓住一个方面来重点剖析的真切生动的教学随感。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一种敬业,一份执着。下面我也谈谈读了该书后的一些感受

  古人说于细微处见精神,教育就是需要日积月累、点滴成型的,细节在所有领域都是重要的。教育是对人的活动,马虎不得。克拉克先生是快乐的、幸福的,因为他独到的运用了他的55个细节教育学生,并取得了成功。 读罢克拉克先生的“教育的55个细节”,回味多多,其中体现出的'用心,尤其重要。

  一、 爱心——教育的根本

  因为有爱,克拉克先生这样解决了学生的麻烦,“当她对我撇嘴、翻白眼时,我用手把我所有的头发弄到头顶,像鱼一样嘬着嘴唇,然后马上对她翻白眼。安托肯娜当时像石头一样地定住了,我也确实吸引了她的注意力,她呆呆地看了我一分钟,然后我笑了,她也笑了,接着我们一起大笑起来。” 轻轻松松,没有批评,没有惩罚。

  因为爱之真切,克拉克先生认为,“和孩子们一起度过的教学时光是快乐的,而且我现在也很难想象还有什么比教书更有意思的事了。”“我感到很幸运,因为我能为孩子们工作。”

  二、 责任心——教育的保障

  克拉克先生在教书7年后的日记中写到,“我无法入睡,明天是开学的第一天。现在是凌晨3:30,我心情紧张,难以入眠。即便睡着了,我也许还会继续做梦。我梦见我不知把我们班丢到学校的什么地方,找不着了……”

  克拉克先生认为,和孩子打交道是一件耗尽精力的工作,无论多么训练有素、经验丰富,也总会担心,甚至害怕出现失误,这一点不难理解,因为世间责任最重的事情莫过于教育孩子。正好应证了中国的一句话,责任重于泰山啊。

  三、 耐心——教育的策略

  为了训练学生在书面回答问题是句子要写完整,克拉克先生制定了如下计划,“第一步,重复问题,并给出你的答案。第二步,给出你为什么这么认为的理由。第三步,支持你的答案。第四步,复述问题并下结论。”并根据上述要领,在做了大量的练习之后,不久学生们就可以写出答案了,学生们学会了复述问题、得出结论、写出支持答案的论据、最后重复问题结尾。他甚至让一年级的孩子都通过这样的考试。

  四、 细心——教育的技巧

  从“回答大人的问话要有礼貌”到“尽你所能成为最出色的人”的55个细节,细到学习的方方面面,细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细到行为的方方面面……

  克拉克先生用55个细节成功地教育了学生,尽管它们都是一些细节,不仅适用于孩子们,其中绝大部分都适合每一个人,从年轻人到老年人,从家庭主妇到医生,从政治家到伺者,以及其他所有的人。

  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强盛,如果我们教师都具有爱心、责任心、耐心、进取心、细心……我们不仅仅会收获快乐幸福,我们的国家还会收获崭新的未来。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6

  阅读朱老师的这部专著,是我们的学习任务。我一直是个乖巧的学生,好好读了,再写点,算是作业。

  我理解的这本书的核心就是一句话:如何对治我们石化的观念。文本叙述会有个视角或者叫切入点也可,此书定位在学校教育语境里。

  观念石化绝对是一件坏事,会害自己。同时由于我们每个人都处在社会网的某个位置上,你的石化又会因为你所站立的位置辐射出去而造成相应的危害。朱老师在教育言教育而已。没有痛心疾首的呼吁,只有娓娓道来的温和的理性。

  教会一个老师做老师的是学生,教会一个母亲做母亲的是孩子。大凡我们能以开放的心面对学生或者孩子这一面镜子,从全面到具体,你会有不同层次的看见,而且看见会越来越多。譬如定睛凝视镜子你会看见额头被刚才圆珠笔不慎滑过留下的一条线,擦拭。有看见就会有行动。这是自然的事。唯一怕的是我们不肯看不肯直面。

  秋阳·创巴仁波切在阐述禅修概念的时候说:禅修表示自己面对现实的意愿。我花了一年半的时间阅读灵修类书籍以及尝试着在生活中贯彻,逐渐明白的所谓禅修不关宗教信仰,不是教会顽石,恰恰说的是我们如何活的问题。如何活?保持觉察的心,面对当下,直视自己心智的活动,观念即在心智里。

  禅修既是一个决定,一个开始,也是无比漫长的过程。从不再逃避,回过头来面对自己面对现实,禅修开始。然后看见心智里无数的念头如风起,如云涌。有些来来去去,有些盘桓得久些,但总归会消散会离开。但不止这些,远远不止,禅修就是面镜子,仅仅是面镜子,越看眼睛的透视力越好,越看见问题,不回避去面对,解决一次就多增加了一点觉察力。仅此而已,仅此而已。禅修不是修仙成佛之路,只是不断地和自己过不去。甚至没有成为更好的自己的许诺,别信张德芬的.那套。没有完满,完满在远方。远方,除了遥远,还有什么?

  还是回到朱老师的这本书上。说教师和教育的事。很简单,我们选择教师这个行业,就将自己放在这个职业所有的关系网中。

  首先整理,以求认识。师生关系,也即教和学的关系,是核心关系,至于其他关系不过是这组关系的派生。然后是一个恰好做了老师的人如何在这些关系中面对现实,修炼自己。克里希那穆提在《论关系》一书中曾强调了关系之于修炼的意义。我所认识的那些证悟了的人,没有一个是避世的,反而活在最红尘之中。而且很有意思的是,无论是最初接触但很快就抛掉的德芬,还是后来的江本胜、胡因梦、源淼、肯·威尔伯夫妇、荣格、希阿荣博堪布、沙吉难陀、索甲仁波切……叫得出或者已经叫不出名字的,有意思的是大家不约而同地走向了教育这一块,不止学校教育。也就是创巴所说的造福众生的大乘佛法的精神。而克里希那穆提更是连宗教佛法信仰都不提了的,他有个观点是:教育就是解放心灵。教育工作者尤其不能是心灵禁锢之人。

  朱老师叙述的就是心灵解放之途——保持对细节的觉察能力,同时迎来“非常开阔、非常美丽且大有可为”的教育境况。

  上述这些,就是我解读的《教育的细节》的内容,抛砖,期待玉来。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7

  我读完朱永通老师的《教育的细节》,感受到朱老师伟岸的身躯内藏了一颗敏感细腻的心。《教育的细节》中有许多处说出了我的心声,说出了我想表达却表达不清的东西,引起我极大的共鸣。为此我做了大量的摘录,比如:“学校的风格是一种说不出的味道,一个人的品位就是这种味道长时间培养起来的。有时候,一所学校的味道有可能在学生的记忆里嵌留一辈子。”“任何一所学校的细节,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往往和它的文化有疏密不一的联系。看一所学校是否有人文气息,不用去琢磨那些贴在墙上给人看的标语或理念,也不用费心去加减乘除一个个考核指标的得分,有时一个细节,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前段时间,电视剧《太阳的后裔》成为热门话题,剧中传递了许多正能量的东西。剧中有一个细节对我触动很大,就是余震发生时,年轻的李医生为保全自己撇开一时半会儿也救不了的伤员而逃离废墟。事后这件事一直折磨着他的内心,在地震过后他不仅没有向家人报平安,连即将临盆的妻子都没有联系,他一脸愁苦抑郁地不断投入更危险的工作,在工作中寻找救赎,直到那位伤员原谅了他,他才解脱,心灵如释重负,微笑重返脸庞。这个细节没有明显的说教,而是通过人物的自责、内省、自救而诠释人生的意义。正如《教育的细节》中所说:“坚持一厘米之变,即从能改变的地方开始,一厘米一厘米地努力去改变。小如一厘米的'改变,如果它挑战了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中反教育的‘习惯无意识’,积少成多,就能引发更多更大的改变。在我看来,与其整日期盼外在强有力的制度变革来改变一切,不如向内求和向外做,秉持一厘米之变的信念和行动。”一部充满正能量的电视剧可以赢得那么高的点击率,对年轻人的影响那么大,不得不让身为教育者的我们反思: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应该如何进行才有效?

  学生的成长是如此的美妙和神奇,它不仅愉悦着教师的心灵、推动着学生自己的发展,也带给家长们信心和希望。学生是成全和成就教师的贵人。所以我特别认同永通老师所说的:“好的教育,一定是让人如沐春风的情感教育。教育的人间情怀,胜过无数的教科书和僵硬的规章制度。它是教育者伴随自身的生存状态而来的人生体验和生命感悟,是教育弥足珍贵的精神资源。”

  《教育的细节》是一本好读的书,符合崇尚简单质朴的我的胃口。书中无论理和例都通俗易懂,很接地气。看得出身为编辑的作者是真正热爱教育,真正走进了学校、走近了教师,不仅为中国教育的前途忧心忡忡,也设身处地地在为教师的发展着想。如同他在书中所写:“事实上,在今天中国僵硬的教育体制下,不管是谁,都只能在体制的隙缝间做一些细小的尝试和努力。如果你想跟游戏规则说‘不’,争取一点个人自由呼吸的空间,结果可想而知:你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正因此,那些穿越俗世利益的拒绝声,自然多了些许悲壮美。”经典的教育范例值得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反复咀嚼和回味。知微见著,守正待时。本书中,作者精心选择的范例,无论从教育性、哲理性、典型性等方面来看都堪称经典,相信阅读此书的每一个读者都会从书中得到启发,激起对教育现状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相关文章: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03-27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05-30

读《教育的细节》有感06-21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8篇03-30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15篇【经典】06-29

《幼儿教师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读后感范文02-29

细节营销读后感10-16

细节记叙文11-21

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