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作文大全>读后感>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传读后感

时间:2024-10-11 15:03:0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苏东坡传读后感(15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东坡传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苏东坡传读后感(15篇)

苏东坡传读后感1

  我非常喜欢苏东坡这个文学大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诗词作品让我陶醉其中,更重要的是这位大文豪身处高位却一直心系百姓,屡屡被陷害却并不抱怨,这种精神我们需要学习!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朝云临终所书,以这句话作为随感的开段最为恰当。苏轼一生跌宕起伏,年少时他神采奕奕,青年时他意气奋发,中年时他虽有失意坎坷但却实时放下执念,年迈之时他平和淡然。

  通读全篇的《苏东坡传》受益匪浅,漫漫人生路,面对屡遭迫害的境遇,苏东坡却能够在乱世之中,日趋温和厚道,修正其身,崇德礼贤,多行善举。苏轼一生所想所书都在传递着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我最为感动收获最多的`也是这样一份在芸芸众生之间独善其身,一直保持着一颗纯真乐观的心境。他热爱生活与自然,在冲突与矛盾间寻找平衡,在过程中不断自我觉知。

  读过《苏东坡传》后,我想我会将这份充实的内心放到生活之中,去真正体会人生的真谛。

苏东坡传读后感2

  可能是因为林语堂写的是英文本,没有自己写中文版,故而翻译的可能和作者本意有差,但大体不差。

  这是一本讲述苏轼生平的传记,并没有以作品为主述说。是事件,加上各种版本的记述。有人物,都是和苏轼相关的,有朋友,有对手,有先朋友后敌手,也有敌手中的善意者。苏轼对这些人都无恶意,均一心对待。可你无害虎意,虎有伤人心,所以苏轼在为政后期屡遭贬謫。贬黄州,惠州,儋州,越来越远,但苏轼都顽强地活下来了。却没想到,在遇赦而归途中殒命,时也?命也?

  本书对苏轼评传时,把王安石写的太黑了,可能政治家的王安石真的如此,但读的时候心里真不舒服。王安石可是写“春风又绿江南岸”“花木成畦手自栽”“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八大家之一”的人,我觉得是个可爱的'老者,还不至于一无是处。林语堂把他抹的太黑。

  总而言之,封建时代的为官生活,是你死我亡的斗争。平民生活,是水深火热的挣扎咕哝。还是现在这个时代不错,在做良民的前提下,至少能活过七十岁。人生七十古来稀,活过七十也就足够了。

苏东坡传读后感3

  中国自古以来评价一位文人,首先看的并非是成就的大小,而是人品道德的好坏,也就是他的人格。一个品格低劣的文人,即使文字再富有才华,也终归无用。所以,一个人的人格能够说是他的名气的骨干。

  苏东坡所处的时代与此刻已有千年之隔,而他的美名依然历代为人们所称颂,可谓家喻户晓。他之所以如此,我想也与他的人格魅力不无关系。苏东坡的'人格虽然复杂多面,然而我认为也能够用浩然之气四个字来概括。所谓浩然正气,就是正大刚直之气,也就是人世间的正气。

  苏东坡即具有此种浩然之气,它致大致刚,激烈冲动,不可抑制,这种力量若辅以正义和真理,便在天地之间无所畏惧。一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一天饭后,苏东坡捧着肚子踱步,问道:我肚子里藏些什么侍儿们分别说,满腹都是文章,都是识见。唯独他那个聪明美丽的侍妾朝云说: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苏东坡捧腹大笑,连胜称是。不合时宜正是苏东坡那坚执性格的体现。苏东坡坚执的性格集中表此刻了他的宦海生涯之中,那是他性格中最坚硬的一部分,正如暴风雨中的海燕,暴风雨越是猛烈,他就越是要激越地怒吼,高傲地飞翔。

苏东坡传读后感4

  看完王水照老师的这本《苏轼传》,感慨良多。东坡是中国文人中我非常喜爱的,可以说是最喜爱的一位,此次翻开这本传记,自然主要是因为对传主的爱戴,当然和优秀的文笔也是分不开的。

  那是一个初秋的早上,和煦的阳光洒满屋内,我从朋友的书袋内掏出这本书,赫然三个隽秀的字映入眼帘:苏轼传。朴素而清新淡雅的封面,良好的印刷,最重要的着者深厚的功力均深得我心,加上传主是我最喜欢的一代文豪,于是迫不及待地打开一睹为快。可以说书没有让我失望,我是一个队文字相当敏感的人,文字的质量会大大影响我对一书的爱恶,而此书于文字之流畅优美来说绝对是上乘之作,行云流水般的文笔娓娓道出东坡传奇的一生,跟随着着者的'脚步,我仿佛进入了那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川蜀大地,看到了稳健自信的明允公,乐善好施的程夫人,还有可爱的苏轼苏辙兄弟……我渴望看到的情节书中几乎没有遗漏,苏轼考进士、任徐州、杭州知州,乌台诗案,贬官黄州,写下一首首惊天地泣鬼神的诗词,一篇篇流芳百世万古不朽的美文,一页页通天地之气得日月之精的丹青墨宝……书中既有对人物生平流畅而传奇的叙述,精彩动人,跌宕起伏,又有对东坡诗文书画的专业性评论,高见迭出,云霞满纸,着实令人大呼过瘾,十分解渴。换句话说,这是一部能让外行看够热闹,让内行看够门道的大书好传。

苏东坡传读后感5

  我读了《苏东坡传》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了苏东坡的童年到流放岁月的事。我给你们说说我最喜欢的一章吧!我最喜欢《苏东坡传》第一卷第三章《童年与青年》。

  《童年与青年》大体内容是以前的`学生要把整本书背下来,背书时不仅要背书的内容、知识,连措辞也不可忽略。读书刻苦的苏东坡把整本书都抄了一遍,而且书没加标点符号,要学生自己根据课文的意思加标点。我觉的如果想学的知识有用,把它学透就可以了,没必要把整本书背下来,那个时代的教育方法有点不对,不过接下来几条我很赞同,学东西就要学透,不能半懂不懂,糊里糊涂的学过去。 而且最后一条我非常赞同:让学生自己加标点,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读懂书,读透书,更好的学以致用。

  我还喜欢《王安石变法》这一章,这一章讲到王安石定了一条“青苗法”,对穷人不利,而对朝廷很有利。苏东坡为了不让老百姓受苦受难,他和司马光等人一起阻止王安石变法,更让皇帝禁用了这一法,苏东坡让老百姓受了益。我觉得苏东坡很顾全大局,不仅顾着自己,还关照着老百姓,我很支持苏东坡这种顾全大局的品质。同时我对王安石新定的法律很不赞同,为了让朝廷受益而不顾老百姓的安危。

  苏东坡这个大江东去,浪涛不尽的千古风流人物会永远流传在人们中间。

苏东坡传读后感6

  首先林语堂写这本书肯定是下了一定的功夫的,从附录里这些资料的来源,可以知道他充分了解了他的诗集和文章。

  从小读苏轼的诗长大,一直对于这个人物非常好奇,对于宋朝年间的.一些事情也颇有兴趣。

  从这本书我了解到,苏轼的人生是非常坎坷的,特别是他中年以后,一直过着颠沛流离,在一个地方待不了多久,不知道自己在这的日子什么时候到头。但是他还是能从当中找到趣味,以一种超脱,乐观的精神状态融入到他的作品以及为人处世当中。

  苏轼当过很多地方的地方太守,而且当地的居民很喜欢这位太守。他很亲民,常常请别人或去别人家吃饭喝酒谈国事。他非常为百姓着想,他整治西湖,在谷物歉收时,拼命为百姓想办法,多谋取一点粮食,即便这样会让那些小人更讨厌他,但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做了。

  同样,他和他弟弟苏辙的关系以及相处方式非常让我羡慕。这样一对兄弟,相处如此融洽,分别时格外的依依不舍。他们在官场上的立场相同,可以随时为对方付出一切。他们俩的性格截然不同,但相处时却又如此融洽。在彼此遇到官场上的低谷时,会相互陪伴,相互帮助,相互安慰。每次苏东坡写完一首诗,总会把它第一个寄给他的弟弟子由,与他分享。

  虽然在这本书中,有很多政治方面的,比较难理解,但是这本书确实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到了那个时代以及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还如此乐观,还笑迎人生的这样一位特别时期的伟大诗人!

苏东坡传读后感7

  近日读了林语堂版的《苏东坡传》,不愧是语言大师,活现了一个更加真实、鲜活的苏东坡。大师为大师写传,这点很吸引人。

  中国自古以来评价一位文人,首先看的并非是成就的大小,而是人品道德的好坏,也就是他的人格。一个品格低劣的文人,即使文字再富有才华,也终归无用。所以,一个人的人格可以说是他的.名气的骨干。

  苏东坡所处的时代与现在已有千年之隔,而他的美名依然历代为人们所称颂,可谓家喻户晓。他之所以如此,我想也与他的人格魅力不无关系。

  苏东坡的人格虽然复杂多面,然而我认为也可以用“浩然之气”四个字来概括。所谓浩然正气,就是正大刚直之气,也就是人世间的正气。苏东坡即具有此种“浩然之气”,它致大致刚,激烈冲动,不可抑制,这种力量若辅以正义和真理,便在天地之间无所畏惧。

  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一天饭后,苏东坡捧着肚子踱步,问道:“我肚子里藏些什么?”侍儿们分别说,满腹都是文章,都是识见。唯独他那个聪明美丽的侍妾朝云说:“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苏东坡捧腹大笑,连胜称是。

  “不合时宜”正是苏东坡那坚执性格的体现。

  苏东坡坚执的性格集中表现在了他的宦海生涯之中,那是他性格中最坚硬的一部分,正如暴风雨中的海燕,暴风雨越是猛烈,他就越是要激越地怒吼,高傲地飞翔。

苏东坡传读后感8

  读完《苏东坡传》,在看到结尾处的“万古不朽”时,心中觉得怅然若失,竟真的有些舍不得,明明知道他早已作古,奇怪的是我到现在才真正认识他,并努力透过书去了解他,但故事就这样戛然而止。

  每个人的年少都怀着雄心壮志,可世事无情,梦想总被“雨打风吹去”。苏轼说“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但“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不如“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

  宦海沉浮,几近颠沛流离,最让我为之钦佩的是苏轼他的恬淡自足,似乎到哪儿都是家乡,一副乡土派头,融于山水之间。

  一杯茶,一幅远山的画,一个美好的.梦想,就不难感受到苏轼为之推崇,并躬行实践的清欢了。

  作文网专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一本书讲述一个生命,这个生命其实又活了,并随着每一个读者的阅读一次一次上演他的人生舞台剧,我们也随着他的心情跌宕起伏,感受一代文豪的人格魅力。

  当豪情经过磨练,渐渐转为平实,一颗心安静下来,开始着细小处为民造福,苏轼处处为民请命,囤积粮食,以抵灾荒。久旱降雨,他比谁都高兴,一州一民是他不可割舍的责任。

  我想,如今的社会有多少人抱怨这抱怨那,不如抬起头多看看身边的美好事物。人总要经过许许多多的磨练,重要的是自己的生活态度。

苏东坡传读后感9

  他是一个政绩卓著、爱民如子、文韬武略兼备的人,他是一个虽屡遭打击而乐观情怀不变的人,他就是豁达乐观的苏东坡。

  林语堂先生用英文写下了中外闻名的《苏东坡传》。在林语堂笔下,千年前苏东坡的故事娓娓道来,苏东坡是一位豁达乐观的智者,天才横溢,是一位乐天达观、随遇而安的伟人。随着林语堂的精彩笔触,一位生动形象的苏东坡出现在我们面前!

  所有的困难挫折在苏东坡眼里都是云淡风轻,一飘而过。在苏东坡晚年,他不幸被人控告,后受到牵连苦难,被贬谪不毛之地——黄州。当地气候变化无常,环境十分恶劣。但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苏东坡仍兴致极高地给老朋友章谆写了一封信,信中大致写了黄州的'环境气候很差,供餐简便,衣物朴素等。而几天后,苏东坡又兴致勃勃地写信给章谆表达自己对黄州的喜爱之情以及风景之美。

  如此恶劣的生活环境下,苏东坡仍保持着乐观的性格,这豁达乐观的天性真值得发扬光大!

  当我们学习时遇到挫折;当我们生活中遇到不顺的事情时;当我们被人讥笑时,我们都要学习苏东坡乐天达观、随遇而安的性格,不怕挫折,迎难而上,笑对人生!

  岁月失于道路,命运困于党争,生活寄于风雨,襟怀奉于苍生,这就是苏东坡大江东去、波澜壮阔的一生。

苏东坡传读后感10

  读完《苏东坡传》,在看到结尾处的“万古不朽”时,心中觉得怅然若失,竟真的有些舍不得,明明知道他早已作古,奇怪的是我到现在才真正认识他,并努力透过书去解他,但故事就这样戛然而止。

  每个人的年少都怀着雄心壮志,可世事无情,梦想总被“雨打风吹去”。苏轼说“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但“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不如“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

  宦海沉浮,几近颠沛流离,最让我为之钦佩的是苏轼他的恬淡自足,似乎到哪儿都是家乡,一副乡土派头,融于山水之间。

  一杯茶,一幅远山的画,一个美好的梦想,就不难感受到苏轼为之推崇,并躬行实践的清欢。

  一本书讲述一个生命,这个生命其实又活,并随着每一个读者的阅读一次一次上演他的人生舞台剧,我们也随着他的心情跌宕起伏,感受一代文豪的人格魅力。

  当豪情经过磨练,渐渐转为平实,一颗心安静下来,开始着细小处为民造福,苏轼处处为民请命,囤积粮食,以抵灾荒。久旱降雨,他比谁都高兴,一州一民是他不可割舍的责任。

  我想,如今的社会有多少人抱怨这抱怨那,不如抬起头多看看身边的'美好事物。人总要经过许许多多的磨练,重要的是自己的生活态度。

苏东坡传读后感11

  他将至情融化为笔端流淌的华彩;

  他用豁达凝练成笔上飘洒的旋律;

  他用痛楚压抑成意识奔涌的篇章;

  人如其文,苏轼是一杯清茶,他将伴我一生。苦涩中遮不住的淡香溢出翠玉般的碧壶,沁满心田,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也是“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的哀思。这种苦涩的思念被寄予给一杯清茶,被寄托给一轮明月。淡的相思,浅浅的哀愁无需言语,沉郁便是所有。

  苏轼是一江碧水,他将伴我一生。掩饰不住内心的寂寥,倾诉不尽“高处不胜寒”的`苍凉。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孤寂。在鬓发几百之际,故人不在,源于内心的寂寥。埋葬,便是所有。

  苏轼在他用文字编织的梦幻中遨游,在他用诗堆积的象牙塔中放纵。“浮游天地间”“放浪形骸外”是他全部思念的凝结点,是里程牌,是伴我一生的人生格言。

  回首苏轼,我无语。因为我正在用心和他作超然物外的风流。阅读苏轼,品位苏轼,我终于明白,一切痛苦只是过眼云烟,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如茶,伴我一生让我平淡;

  苏轼如水,伴我一生让我宁静。

  苏轼:我心中的永恒!

苏东坡传读后感12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首《水调歌头》我们耳熟能详,它的作者是苏东坡。而这本书写的正是他,林语堂搜集了大量的资料,读过他所有的著作才来写这本书。林语堂也非常喜欢苏东坡,我也不例外。

  拿到这本书时,以为这本书写的是苏东坡一些有趣的故事,没想到竟然写了苏东坡的一生。我一开始读这本书时,觉得有些枯燥,爸爸却说“开始时可能是有点枯燥,但读着读着就不会这样了,这才是正真的文学!”或许文学就是这样吧!苏东坡的一生很坎坷二度遭贬,颠沛流离,读到第四卷,第24章苏东坡二度迫害时,我心里怒火中烧,真想穿越时空为苏东坡辩解。

  有一回,我数学考试考的很差,我想回家给妈妈爸爸看卷子该怎么办啊!,我就伤心起来,不知不觉的就哭了起来,同学们都纷纷来安慰我,说“没关系的,下次你考好一点,就可以了呀!加油!”我现在想想实在是好笑,考差了又有什么关系呢!再努力一点就好了,做人就要像苏东坡一样要乐观面对。

  我一直想不通林语堂为什么要写《苏东坡传》、《孔子的幽默》等写中国古代名人的书,爸爸又告诉我“那时候林语堂在美国,他要在美国中国历史文化,所以才写的`!”原来是这样啊!我想林语堂肯定是个十分热爱文学、有热爱祖国的伟大人物。

  这本书让我彻底了解了苏东坡,又知道了一些做人的道理,为人要善良、乐观、宽容、还要关心他人。我现在甚至觉得苏东坡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

苏东坡传读后感13

  读了林语堂老师的《苏东坡传》,不禁想起苏东坡那一首豪放的《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东坡的一生,饱经忧患,几经沉浮,但苏东坡人性更趋温和厚道,过得快乐,无所畏惧。苏东坡是一位人格完整,可以驾驭自己心灵的高士。再加上他深厚的文学造诣,敢做敢为的正直作风,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造就了一个万古不朽的伟大人生。

  正如作者所言,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极令大众倾心仰慕的伟大文人,这不仅是基于他的诗歌和散文的魔力,更基于他总是英勇地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主张的'满腔正气,在苦难中寻找乐趣的罕见本领,以及由此形成的明亮的人格魅力。

  林语堂是这样结尾的:“在读《苏东坡传》时,我们一直在追随观察一个具有伟大思想,伟大心灵的伟人生活,这种思想与心灵,不过在这个人间世上偶然成形,昙花一现而已。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心灵的喜悦和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恰如其分的概括了东坡的一生。

苏东坡传读后感14

  想到宋朝诗人,首先选现在脑海中的必然是苏轼。苏轼的诗词中无时不透露出他看淡人生,虽一生被贬,依旧乐观豁达,从而洞穿世事。佩服他历经风霜,却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受到万人敬仰的苏轼,一生仕途坎坷不平,历经风雨屡遭贬低,不仅折服于他超凡脱俗的诗句,也从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中可看出,还有他那气度宽广,为人正直的'人格。王安石变法期间,苏轼被贬去黄州,在黄州,苏轼被叫为东坡居士,为帮助百姓解决吃肉的问题,在这里发明了一道千古流传的“东坡肉”。仔细想想,美食家与作诗一句兼备的诗人真不多,那苏轼便是居于首位的大家。苏轼的被贬之路似乎从未停止,但在被贬的日子中,苏轼,他愤骇世俗,不愿去流合污。被贬的日子,在山水美景中作诗,期间他写过“江上之清风与山中之明月,闲者得知。”

  苏轼的诗词可谓惊艳世人,如果李白被称为是“天上月”,那他便是“人间仙”。可让欧阳修用喜极而泪下来形容,使宋仁宗称赞不绝。每句诗中都透露着他对生活的态度。

  或许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个苏轼,面对一切挫折,仍有着乐观向上,越挫越勇的精神。

苏东坡传读后感15

  这本书时一个朋友推荐我看的,我是很少看传纪的,刚开始我真的是看不下去,两次看着看着就睡着了,慢慢的看,直到看到王安石那里,我才慢慢走近了这本书。

  这本书从多个角度描写了东坡先生的一生,有家庭,朋友,政治甚至人民。林语堂先生用苏东坡的诙谐乐观的心态来描写苏东坡的一生,但东坡的一生的确坎坷曲折,我羡慕他的这种面对世界的心态,他直言不讳,他无论身处何地都结交很多朋友。他活的'很快乐。其实在这之前我对宋朝是没多大感想的,现在我虽然觉得党派之争依然很可恶,他们的官员并没有明朝的那样可爱,可是那几个皇太后,和那些坚持己见,为国效力的官员真的很让我感动。看了这么久,从刚开始对王安石的痛恨,到最后也觉得他也是在为国服务,只是他太刚愎自用了。

  苏东坡的豪迈,苏东坡的乐观诙谐,苏东坡的嘲讽,苏东坡的坚持,苏东坡的真挚,都在林语堂先生下还原了。我看到了一个诗人的苏东坡,一个画家,书法家的苏东坡,一个体贴民情的苏东坡,一个脾气暴躁,而又逻辑清晰,才思敏捷的苏东坡。他是古今难见的奇才,也是个有喜怒哀乐的凡人。感谢林语堂先生,让我看见了一个真实的苏东坡。

【苏东坡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苏东坡传读后感08-09

《苏东坡传》-读后感01-16

《苏东坡传》读后感【经典】11-14

《苏东坡传》读后感09-03

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11-12

《苏东坡传》读后感[荐]01-15

《苏东坡传》的读后感范文03-07

【合集】《苏东坡传》读后感02-14

《苏东坡传》读后感(集合)08-28

(必备)苏东坡传读后感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