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逍遥游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逍遥游读后感1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在庄子眼中,如果做到这样,就达到了绝对的真正的自由。然而,且不说人是否能达到这一境界,就算达到了,也是要服从"天地之正",服从于并非出自内心的规则,这怎能是绝对的自由呢?
可见,绝对的自由是绝对不可能达到的。人生在世,就一定要有所依托,有所服从。不然,连使自己活下去的自由都没有,又怎能追求人生的自由呢?但是,自由在我们生活中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不然,说出"不自由,毋宁死"的人岂不是没了活下去的理由?那么,这自由又是什么?从何而来?
答案是:这自由是一定范围内的自由,来自于自律的自由。
当然,这种自由在老庄学说中难以找到它的踪迹,我们只好回头来看看孔子老人家是怎么说的。《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所欲,从中似乎品出了自由的味道。可这个自由,是与限制自由的规矩相共生的,但却可以做到"不逾矩".正是自律,使得这水火不容的两种事物能够和谐共处。
借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我们一个人可以看作是自我、本我、超我的复合。自由,即是物质的.我能够服从"自我"的所思所想。而"自我"的所思所想,又收到"超我"的影响——即那个道德理想中的我。而自律,正是"超我"对"自我"的掌控,是通往自由的道路。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当一个人自律了,他的所思所想都将是从超我的角度出发。而超我的需求,往往不会逾越法律道德的底线。也就是说,内心所想,即为我之能做,也就达到了自由的境地。
就我们学生而言,我们的"超我"很有可能是通过勤奋努力获得高考优异成绩的高中生。如果自律,我们所想要的便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那么,我们便不会认为诸如不准使用手机等等规定而感到受限感到不适,因为它们并不是我们内心的渴望。只有当我们不再能够学习,不能去追求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们才会感到自由受挫。所以可以说,如果这样,我们就实现了自由。
自律,使我自由。
逍遥游读后感2
逍遥,似乎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仰慕的词语,它似乎是象征了思想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又或是灵魂上升到了俯视他人的地步,以来显示自己鹤立鸡群。这种观点是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以特立独行,标新立异,故作惊人语的方式来显示自己“逍遥”的事例不计其数,但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仅以庸俗的方式来“反衬”自己灵魂的浅陋罢了。
那对我们来说,是否还有逍遥一说?实际上是有的。学校生活也堪比一处小型社会,也有难以言语的烦心事,每到这种时候,在我们摆脱不了的时候,我们都会自然地想到要做个逍遥的人,想要脱离这些“世俗的枷锁”。在遭受误会之后,在身陷囹圄之后,或在困于风口浪尖上时,逍遥,总是那么神圣而美好。
但我想说的是,我们能拥有的这种逍遥,是超然,但绝不脱俗。于我而言,逍遥是释放灵魂的行为,在苦于学习或生活时,我会自己游于湖边,在宁静安和的湖风里,释放自己的灵魂,让自己穿着莲衣,赤脚立于无边浩瀚的冰面上,寒风中,白茫茫的世界里,内心的苦郁无处遁隐。在内心像湖一样平静后,逍遥缘于苦困,苦困则生于尘世,在逍遥之后,我们必将继续面对那些烦忧,绝不可能也不可能逃避,所以对我们来说,逍遥是给我被拘禁的灵魂一个抚慰自己的旅店,绝不是一处前往他乡的车站。
就像《逍遥游》中所暗示的一样,我们都不能做到真正的逍遥,我想,庄子也不是一个真正的逍遥者,因为真正的逍遥者不会屑于留下这篇文章,也就是说,庄子也并非超然于世,在他蝶游之后,他仍得继续身体力行,以宣扬思想和价值观来引导,救济那个混乱年代饱受灾苦的灵魂。所以说,逍遥赋予我们的是自然、坦然、超然的权力,让我们能在苦难中让灵魂羽化成仙。但事实是,我们仍是继续面对现实,因为绝大多数事情,我们都不能仅以逍遥一说可以规避。只有认清现实,但不为之所苦,所忧,并勇于去解决它,才能得到那种“无所困”、“无所忧”,那种让你陷入俗尘的`黑手抓不住你的自由逍遥。
每个人都不必在乎别人的闲言碎语,也不必担忧自己面对不了什么而恐惧。尘世、苦困、逍遥这过程,我们将重复面对很多次,而每一次经历,我们却将有灵魂上的愈加纯净和自由。终有一天,当你觉得生活中接下来的只有阳光,没有能让你烦心的事情时,那才是上天能给予我们的最好的逍遥。
逍遥游读后感3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题记
夜雨潇潇,伏案静读。当看到乌鸦羡慕老鹰,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山羊背上,却被牧羊人抓住时,怎能让我不想起你,对自我有着清醒认知,不为物役,不为名累,逍遥红尘之外的庄子。
今夜,透过薄薄的夜色,我在想你。想起你梦中化蝶飞舞,想起你小濠梁与鱼对语,想起你指挥庖丁批大隙导大窾怡然养生……你是个真人,你是大自然的赤子,全真贵性,天人合一,不为俗世。你不埋怨,不夸耀,不妄求,不因事情顺利而自鸣得意,不为事情受挫而追悔丧气。你内心平静,不以物喜,不以物忧,更不会像乌鸦那样做出超越本我的事。你告诉人们,人生只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只有生命,和生命有任何抵触的行为都是有悖天道的`。
然而,滚滚红尘,有几人能像您一样认准自我,把握生命的真义?学鸠笑大鹏:“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殊不知大鹏若像他那样枪榆枋而止,不只压折榆枋,也会伤害自己;而他若学大鹏那样之九万里而南为,也会演出乌鸦扑山羊那样的悲剧。物各有性,顺性而为,便得逍遥,何必盲目攀比,盲目自大,盲目自卑,盲目效仿;违背规律,既伤害别人,又伤害自己。
我又想起了王勃,恃才傲物的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绝世的才情怎不让人惊叹,然而又何必拘执一物?“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我们自己可以悲叹自己,自己可以拯救自己,当一扇门为我们关闭时,我们为什么不学着推开另一扇门?污浊黑暗的官场也许真的放不下你傲岸不屈的灵魂。认识自我,随物而化,人生也许就会云淡风轻,别具一番洞天。26岁就溺水而亡的王勃啊,在战乱频仍的年代,却逍遥洒脱活了83岁的庄周不该让你惊醒吗?
山风吹动,一望无涯;林涛摇响,碧空万里。可敬可爱的庄周先生,你同于天,看苍穹间云卷,云翻,涤荡心灵,有仙韵,有诗意;你同于地,任哭、任笑,任啸,与野鹤作伴,鱼虾为舞,有情调,有幽蕴。在这样寂静的夜里,我仿佛又看到了两千多年前的那个下午,落日在你的身后,似如血之辉,你依然一个人踽踽独行,正穿过薄薄的花香和厚厚的风尘,缝合一颗颗如乌鸦如王勃那样的悲苦灵魂。
逍遥游读后感4
近读《庄子逍遥游》,有些感想。
在这部分的几篇文章中,庄子的思想主旨是说人应当脱离外在束缚,让精神处于优游自在、毫无挂碍的境界(即他所说的“至人无己”、“圣人无名”、“神人无功”)。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庄子杜撰了“鲲鹏与小鸟”的故事做铺垫,来证明“小知(智)不及大知(智)”,也就是俗人与圣人在境界上的差异。又在《限制与自由》一文中把俗吏、宋荣子、列子的境界进行了比较(胜任一官之职而自以为了不起;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乘风而行犹有所待也),指出“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彼且恶乎待哉?”,继而指出他认为最高的境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并且用“尧让天下许由不受”来说明“圣人无名”(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用“藐姑射之山上的神人”来说明“神人无功”,用“去除成见”的.故事(惠子与庄子关于用大的对话)来说明“至人无己”。
那么,人真的能让精神脱离物质的束缚日达到逍遥之境吗?
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物质和精神相互依存,这是毫无疑问的,过分强调哪一方面都是形而上学的错误做法。不知道当庄子穷困潦倒之际,连吃饭都成了问题的时候,他还能逍遥得起来吗?他的这种理论,只是一朵不结果的花,“看上去很美”,对芸芸众生是没有什么实际用处的。在他看来,人只要有精神就行了,一味地追求精神上的自我陶醉就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由此观之,其主观唯心主义的本质一目了然。
无己、无功、无名之论,说穿了,是庄子消极遁世的一种借口。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自私自利的表现,是“有己”。是只追求自我精神享受而不管众生疾苦的“不作为”行为,是极端个人主义的集中体现。就因为自己不愿意当那个漆园小吏,而把自己的想法让天下人接受,那可能吗?
当然,我们还是要感谢庄子。他为我们芸芸众生的人生修为指出了方向——尽量不要因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而损害自己的精神世界,以防人的异化。当今社会,物质极大丰富。多少人因过分追求金钱、地位、名气而好大喜功,私欲膨胀,甚至铤而走险,锒铛入狱。这些年,许多官员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我们应引以为戒。
逍遥游读后感5
听过于丹教授讲《庄子》心得,今天没有午休,也找来一篇庄子的《逍遥游》翻看一番。
我为这位两千多年前先哲精辟深邃的思想,不得不由衷的赞叹:化蝶飞身去,九天梦中来,一日游万仞,纵横五千年。
遥想春秋时代,只做过几天漆园小吏的庄周,有时无米下锅,但是快乐与思想从来没有停留过。想想当今,物欲情欲横流,人们被利益,金钱,地位,名誉所困扰,每天都在紧张的重复者昨日的生活。前几天我看网上做一个调查,说是周末有六成白领选择在家睡觉,两三成人在家做家务。物质是越来越丰富了,但是快乐好像离人们越来越远。在世俗的困顿中,人们失去了最根本的“快乐”。
很多精神病人,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想那个世界一定是一个充满欢乐,没有哀愁的世界。不知道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非要让他们离开那个只有幼时童话里才有的世界?
人活在世间,也就是几十年,最多也就100年,“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仔细想一下:不要说有地球以来,即使说有人类社会以来,据考证也有七八十万年了,一个个的`勇士,一个个的帝王,最后还不是被雨打风吹去?想想自己,不过是草民一个,不会留下什么名声,更不会留下什么万世基业。想想已过而立之年的自己,老婆是自己的,孩子是自己的,父母是自己的,生命是自己的。自己别的还有什么呢?自己小楼?还是自己微薄的存款?股神巴菲特,盖兹不是要裸捐吗?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与自然”是老子《道德经》的开篇,“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这是庄子《逍遥游》的开篇,这是多么大的境界?这是有什么样心胸的人才有的思想?
庄子一篇逍遥游,上天入地,纵横古今,穿越生死,看透名利,让今天的我佩服的五体投地。一个游字,把人世的沧桑,世间的真谛说的是那样干净明了。每个人在人世间只不过是一个游客,看的淡然一些,会是一片海阔天空。如果再加上逍遥二字,人活在世间就会洒脱不羁,愉悦的面对日出日落。
每个人要遵循大地的法则,大地遵循上天的法则,上天遵循自然的法则,顺其自然才是人生大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渺小,但是自己心胸都可以无限的扩大。所以说我希望:闭上自己的眼睛,宇宙就在自己的胸中!
【逍遥游读后感】相关文章:
《逍遥游》读后感04-17
2022逍遥游读后感04-18
庄子·逍遥游读后感06-05
逍遥游读后感13篇07-01
逍遥游读后感8篇04-08
草房子读后感读后感读后感01-17
定位读后感_读后感11-04
青鸟读后感青鸟的读后感12-11
枫叶船读后感-读后感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