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作文大全>读后感>读《官渡之战》有感

读《官渡之战》有感

时间:2024-06-29 08:53:5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官渡之战》有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官渡之战》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官渡之战》有感1

  今天我读了《官渡之战》的故事,深深地为袁绍的兵败感到可惜,十万大军、粮草充足,却败给了当时实力不如他的曹操,仔细品读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不要太骄傲了。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看完这个故事我不明白:为什么袁军那么强大,人力足,财力足,粮食也足,为什么被曹操这么一点点兵打败了呢?原来一切都是因为袁绍太骄傲了,不听大臣劝说,独自进攻,结果导致曹操胜利。

  而他失败的原因只有两个字--骄傲,要是他不那么骄傲,那天下还不一定是谁的呢,历史也有可能因此发生大变化。一切都是由于骄傲。

  回想起来,我以前也有骄傲的时候,三年级下册的时候,期末考试成绩发布下来,我都不敢相信我自己的眼睛,天哪,99.5分,这可是我有史以来考的.最高的一次分数了!于是我到处跟同学们炫耀,结果下学期期末考,我的语文分数只有可怜的90分,这时候,上学期被我嘲笑的小刘走过来,问:你考几分啊,我考了95分!我当时恨不得找个地洞钻下去,早知道就别那么骄傲了。

  俗话说得好,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没有人是完美的,所以我们要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才能成为明日更好的自己!

读《官渡之战》有感2

  《官渡之战》,深刻地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争权夺利。

  曹操,一个智慧的才子,愿听取他人的`建议,认真分析,作战勇猛,豁达大度,却误杀了忠义之士沮授。袁绍,虽说拥有雄兵猛将,但仍难取胜,他猜疑心重,又缺谋少断。在官渡之战,因为不采纳谋士许攸的建议,怀疑暗中有勾结,而错失良机,全军溃败。许攸一气之下投奔曹操,袁绍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两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各的短处。曹操须做事三思而后行,唯恐后悔莫及。而袁绍猜疑心太重,自己要冷静地分析是对是错。

  我觉得这篇短文,告诉人们:在生活中、工作中为人处事都必须谨慎,不能粗心大意,草率行事。如学习,即使做完了也需要仔细检查、字字不漏,如果到发现错误时也无能为力。特别是在考试中,千万不能松懈,做完后要细心地反复检查,哪怕一个字也可能造成很大的失误。但也不要太过紧张,这样反而不好,放着平常的心态,严谨细心,处世公心,待人善心。

读《官渡之战》有感3

  官渡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的战例。曹操以七万军队打败了袁绍七十万大军。为什么袁绍七十万大军却敌不过曹操的七万人马呢?

  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粮草是否充足,士气是否高昂,军队人数的多少,地理环境的优劣。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主帅能力的强弱。

  许攸是袁绍的一位很好的谋士。一日,曹军的粮草吃完了,曹操写信并派人去许昌催督粮草。不料这封信落入许攸之手,他十分欣喜,急忙拿信来见袁绍。袁绍却不以为然,说曹操诡计多端,怕这信中有假,竟不听许攸建议。还说许攸和曹操是同窗,这次和曹操里应外合来算计他。许攸一气之下离开了袁绍,去投奔曹操。

  当许攸来到曹营的时候,曹操正在睡午觉。曹操忽然听到帐外许攸的喊声,知道许攸来投。曹操非常高兴,急忙起身出帐相迎。由于走得太急,以至于连鞋子也没有来得及穿,就迎了出来。这令许攸大为感动,便帮助曹操出谋策划,终于打败了袁绍。

  袁绍轻贤漫才,刚愎自用;曹操尊贤重士,求贤若渴。袁绍虽兵多粮足,手下谋士如云,而他不肯听取别人的意见,处事不当,以至于处处失误。曹操虽兵稀粮少,但他能明辨是非,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手下人心团结,军心稳定,往往能化险为夷,事事主动。因此官渡之战,在决战之前,胜负就已经决定了。

  这种以少胜多的`战争事例,在历史上也不是绝无仅有的。如赤壁大战,孙刘联合总共不过十几万人,却大败曹军八十三万人。再如毛泽东面对蒋介石发动的五次围剿,都能从容应对,并且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这些都是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例子。

  于是,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不在于军队人数的多少,而在于统帅能力的强弱,其中包括他所采取的政策和策略。

【读《官渡之战》有感】相关文章:

读《赤壁之战》有感04-29

写景作文:风之谷之战01-15

读《舐读》有感01-02

读《窃读记》有感01-07

读窃读记有感09-16

读《窃读记》有感02-06

读《经典品读》有感03-16

读《儿子》有感03-17

读论语有感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