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资本论》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资本论》读后感1
以下就《资本论》本书的基本前提和论点做三点简评:
一是关于资本利润的平均化,马克思的前提是资本家之间尔虞我诈的对立,而不是你死我活的阶级对立,这在当时马克思研究条件下的英国、欧美内部还是说得通,但不能放之四海皆准。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阶级对立并非最深刻的对立,资本主义,乃至阶级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在其生产方式产生之前,人与人之间,人群与人群之间还存在着更深刻的对立关系,譬如:宗教和种族的对立,这并没有因暂短和近晚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普及而消失,有些矛盾乃至贯穿人类迄今为止的历史和可预见的未来。此外,资本究竟是资本家意志的表现还是资本家是活的资本,马克思倾向于后者,即物是第一性的,这与唯物主义是一致的。然而资本,无论是货币、商品还是机器,它在循环周期中的任何形态中都是冷冰冰的,它不断增值的.欲望是从哪里来的呢?欲望是人所特有的,是活生生的,是目的论决定的。资本属性的本质背后是人的属性,人是有种族的、信仰宗教的、有国别和伦理道德的,代表人的资本也依其具有上述属性,这些属性阻碍了资本的一般无差别的流动,从而也就阻碍了社会利润率的平均化。
二是关于人性的恶,此书对资本家的道德负评是无比正确,但恶具有普遍性而非阶级性,它不以人的阶级属性而转移,被剥削阶级的人的恶只不过暂被剥削阶级抑制了。穷苦欧洲劳工、被迫害的清教徒到了北美就成了基本原始积累的野蛮人。人不会因一夜之间社会所有制基础改造完成而发生道德上的飞跃,人类道德的进化有其自身内在规律,经济基础的变化、生产方式的变化只是条件之一。
三是马克思的人口的相对过剩理论要有一个必要前提——市场规模的扩大,书中并没有提及。扩大再生产中,当新增一个单位不变资本时,如果伴随着可变资本比前一个单位不变资本有所减少,才是有机构成的提高,才是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的动力。可变资本(工资,进而代表雇佣工人数)的减少必然伴随着生产出一个过剩的产业工人后备军。资本论撰写的年代是英国资产阶级商品全球输出的年代,纺织工业的机器大生产是以武力开拓海外市场为前提的,也是扩大再生产的基本条件。然而,资本主义的发展环境并非总是如同19世纪的英国。生产资料对劳动力价值比例的提高也非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类社会也并非总能从人口密集的欧洲无限制地迁移到地广人稀的北美和澳洲,因此人口过剩从生产力不断提高的历史角度看是绝对而非相对。
上述三个问题将在王洋所著的《论按尊卑分配》一书中做进一步阐述,敬请各位读者给予关注。
马克思带有那个时代的局限性,它毕竟以斯密、配第、李嘉图和奎奈等人的理论为基础,也禁锢于西方浓重的社会契约论传统的窠臼。相对于西方社会学其它两位鼻祖,韦伯善以伦理角度去解释生产活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涂尔干善以分工角度去解释社会(《社会分工论》)。马克思长于揭示资本主义矛盾本质及矛盾运动发展过程,但讲矛盾对立多,讲矛盾转化少;韦伯则从一个角度揭示了资本主义滚滚洪流的产生原因与发展内生动力,希望大家阅读时要博采众家之长。
《资本论》读后感2
《资本论》写于1868年3月,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德国工人报纸《民主周报》所写。一直到今天,《资本论》仍有其理论和实践价值。《资本论》的研究已经引起世界范围专家与学者的广泛关注。马克思通过市场诸要素的观察,分析了剩余价值及其相关理论,揭示出资本主义的实质和发展规律,对以后的资本主义世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抓住重点
资本主义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当属资本和劳动,恩格斯指出:“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全部现代社会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得到科学的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做到。”可以见得,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再生产,尤其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成为关注的重要方面。
通俗易懂
用朴素的语言说明了深刻的道理,例如书中对利润的描述:“存在着一种积蓄的劳动,它把这种劳动叫作资本;它认为,资本这种东西,由于里面包含有辅助的资源,可以使活劳动的生产率增加几百倍、几千倍,因此要求一定的补偿,这种补偿叫作利润……积蓄的死劳动的利润,变得越来越大,资本家的资本也变得越来越大,而活劳动的工资,却越来越少,只靠工资为生的工人大众越来越多,越来越穷。”
勾画出《资本论》的脉络
这就是:劳动力→工资→必要劳动→剩余劳动→剩余价值→利润,指出在现代社会关系中,资本家在市场上找出了一种商品——劳动力。正如恩格斯所言:“假设一个工人一周的工资代表三个工作日,那么,这个工人从星期一开始工作,到星期三晚上,就把资本家所付的工资的全部价值偿还了。他就在这个时候停止他的工作吗?不,绝不是的。资本家已经购买了工人一周的劳动,所以工人在剩下的三天中也必须继续工作。工人这种超出补偿工资所必要的时间以外的.剩余劳动,便是剩余价值的、利润的泉源,是资本继续不断增大的泉源。”恩格斯仅以三言两语便解释清楚了《资本论》。
小开口,大视野
一针见血地指出劳动、工资、资本、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出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阐明必要劳动产生工资,生产的是工人的生活资料;剩余劳动产生的是利润,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资本的积累恰恰就是无产阶级的增加,揭示出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恩格斯的书评赏心悦目,教人看一遍就记得清清楚楚,经常会不断地进行回味。大家都知道《资本论》,然而真正懂得《资本论》的人却并不多。
想起历届历史老师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度评价,尤其是他们其中的许多数对《资本论》赞口不绝。在大多数人关注经济发展、享受现代生活的情境下,仍然有很多人不为名利所动,仍然执着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我为这一类人的品格而敬仰。
每一个被资本家雇佣的工人都在做双重劳动。他的工作时间的一部分用来偿还资本家所预付给他的工资,这一部分劳动,马克思称之为必要劳动。但在此之后,他必须继续劳动,在这段时间内,他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利润便是它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一部分劳动,叫作剩余劳动。
说到此,我们也就理解了《资本论》。有人说《资本论》难懂,实际上寥寥数语,恩格斯作了最通俗易懂的、高度的概括。
《资本论》读后感3
没有读过资本论之前,只知资本主义终将走向消亡,共产主义必将取得胜利,而不知为何如此。没读过资本论之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运作只知剥削的存在,而不知统治阶级的资本家是如何进行剥削的。
马克思的《资本论》给我打开了一扇窗,透过这扇窗,可以看到资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看到资本运作的龌龊,卑鄙,肮脏与可悲,看到共产主义的信仰的神圣,纯洁与科学。
在《资本论》(第一卷)中,从商品和货币的概念与关系开始,讲到资本与货币的转化,讲到剩余价值的概念以及资本家是如何利用剩余来剥削无产阶级,讲到协作,大工业,工资,生产力的提升,最终以严密的逻辑推导,说明资本主义由于自身的矛盾性,否定的否定,终将走向消亡被共产主义所替代,共产主义终将胜利。
资本主义社会的运作充满着工人与资本家的斗争,资本家处心积虑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工人认识到这一点之后,联合起来对抗资本家,限制工作时长,资本家又采用增大劳动强度的方法来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在限制工作时长,以劳动成果来评估工人劳动价值时,工人又不得不高强度工作,以不断获得更多的生活资料,在工人进行高强度工作获得更多生活资料的同时,资本家又能从中免费分得一份,无论工人如何工作,剩余价值不得不流入资本家的资本积累中,资本家资本日益扩大,从而主导了工人的生活,在将工人畸形化后,在用工荒时大量雇佣闲置工人,在正常时期,雇佣少量工人或雇佣工人妻儿等廉价劳动力,而失去工作的工人由于自身的限制(畸形化),没有独立生产的能力,被资本家以低廉的“救济金”“放养”在社会上,从而实现资本家资本的不断扩大。
资本家利用工资掩盖了自己剥削的本质,随着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在发达资本主义地区的剥削更加严重,虽然工人的生活水平在显式的提高,但是对于不平等的程度来说,这种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生活水平差距越来越大,而资本家的资本积累是私有的',所以势必造成社会的崩溃,无产阶级要联合起来,对抗少数的几个资本家。资本家依赖于无产阶级,又在对抗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在渡过青少年时期,步入成年,即将进入中年,最终走向消亡。而现金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做的,无非是减弱这种“年龄”上的增长,大把吞咽“保健品”来减弱这种趋势。历史的经验一再告诉我们,历史的趋势是不可逆转,任何对抗历史趋势的行为都将付出血的代价。
书中向我们阐述,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以破坏自然及人类的可持续来进行,榨取工人剩余价值,不惜缩短工人寿命,健康,破坏原始资源源泉,强迫私有生产个体或被迫走向无产阶级或加入资本家阵营,这与人类生来向往的自由是不符的,高歌自由的资本主义下隐藏着的是强迫与奴役,更可怕的是,这种强迫和奴役是自愿的,自愿知晓被压迫,被剥削,还是不得不去选择。
共产主义的必将依托高科技革命,科学文化的觉醒,当劳动不再是人类用来生存而出卖的对象,当劳动不再是套在人类身上的枷锁,当劳动是一个自我价值实现的必要途径,当劳动是可以与诗歌,自由,爱情相提并论,当劳动成为全人类向往的时候,共产主义也就来了。
共产主义的信仰是神圣的,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是一个人克服了千年前从树枝走向地面时所残留那种本性的丑恶的真实的写照。共产主义社会不是乌托邦国度,它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时代。上个世纪的伟人已经给人类指明了方向,这条路上行走的是为全人类未来奋斗的义士,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吧!
【《资本论》读后感】相关文章:
资本论读后感03-23
《资本论》读后感06-09
(优秀)《资本论》读后感08-04
关于《资本论》读后感11-21
最新资本论读后感范文08-30
《资本论》读书心得03-23
关于《资本论》读后感启发的作文11-04
资本论读书心得体会03-19
《资本论》读书心得体会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