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作文大全>读后感>读书心得体会

读书心得体会

时间:2023-06-17 09:27:5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推荐】读书心得体会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推荐】读书心得体会

读书心得体会1

  《简爱》是19世纪英国最出色的小说之一。它描述了人一生中最渴望得到的几样东西,那就是勇气、爱与尊严。,那时女主人公简。爱从小失去父母,寄养在舅母里德太太家里,那时小小的简。爱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百般努力去做个好孩子,仍难以讨舅妈的喜爱。她为此迷茫,痛苦,后来,她得知有个进学校的机会,便努力为自己争取,尽管这意味着10岁的她将孤身上路,独自奔赴渺茫的前途,但对学校和对新环境的渴望让她不再畏惧,是勇气为简。爱赢得了人生的第一次转机。

  简。爱所上的罗沃德慈善学校实行所谓惩罚肉体,拯救灵魂的残酷教育,生活及其艰苦,但简爱忍耐了下来,努力学习知识,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段生活给了简爱丰富的才学,也奠定了她坚持一生的简朴生活方式和纯真的思想境界。

  毕业后的简再次鼓起勇气迎接新生活的挑战。她应聘到桑菲尓德庄园当家庭教师,在那里,她感受到了爱的力量。不同于平等、温暖的友情。这份突如其来的爱情曾经因为两人地位的.悬殊,让简。爱既兴奋又焦虑,但她相信在真爱面前,地位和虚名都不值得一提。然而命运开了个残酷的玩笑,就在简。爱答应了罗切斯特先生的求婚时,一桩隐瞒了十五年的秘密使婚礼成为泡影,感到被欺骗、被剥夺尊严的简痛苦万分,毅然出走异乡。

  在故事的结尾,简。爱重新返回爱人身旁,并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幸福。是什么令她忘却了痛苦?难道她最终放弃了坚持?不,缺乏关爱和尊重的生活从来不是简。爱想要的。无论是孤苦的童年,还是在富贵生活的诱惑面前,简。爱从未放弃过自尊自爱,但不同的是,童年的她只会倔强地守卫着自己,而成年以后,经历了人生不恸的她,已经学会了宽容与施与,这是比自尊自爱更广阔的爱,是除了能带给自己尊严,也能温暖他人的博大的爱。

  你是否也如同简。爱一样,曾经感受到生活中的痛苦,成长带来的迷惘?是否也渴望拥有简。爱所获得的幸福?那么就别畏惧对自己信念的坚守,勇敢诚实的面对自己的内心,在你的关注下,每一步成长的足迹都可能带给你新的启示。无论是挫折,还是成就,无论是喜悦,还是忧伤,点点滴滴,对于心灵的成长都是弥足珍贵。记录下这些心路历程,你会发现,故事里的人生,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的人生,而在我们自己的人生之中,同样有那么多精彩的故事,深刻的感悟。

  让我们携手简。爱,一起成长。

读书心得体会2

  童话故事,在我们的固定的思维中,似乎大多都是国外的比较流行。《安徒生童话》更是一代代人童年的美好回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也常常忽略了我国的一些优秀的童话故事。

  叶圣陶先生写的童话,与国外童话相比,自然有许多相似和区别。作为童话,叶圣陶先生所写的,语言朴实、童趣、吸引人,每篇童话,都有深刻的意义。这与国外优秀童话不相上下。而显然区别在于,国外童话多以美好的结局结尾。而叶圣陶的大多童话,结局虽不如国外童话那般美妙,但却是朴实、深刻、更贴近生活。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总能在童话中寻到现实的缩影。

  关于结局的深刻,我自认为《玫瑰和金鱼》是全书最有代表性的一篇。年轻的玫瑰和金鱼,或许是因为年轻或是天真,对别人的赏赐总是感激不已,自认为是世上最幸福的。然而在别人看来,它们只不过是一文不值的玩物罢了。正因为它们盲目的乐观和沉醉于那短暂和幸福,最终那悲惨的结局虽令人遗憾,却也在情理之中。这篇童话的含义,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世界上没有不望报酬的赏赐,也没有单只为了爱的爱护。”这句话放在今天,对很多人来说,仍然有警示作用。

  当然除了这篇,本书还有一篇“悲剧性童话”——《稻草人》。很多人都觉得童话都是美好的、理想的。然而,叶圣陶先生给我们的确实否定的答案。《稻草人》,细细看过的话,其实不应该用看童话的心态来理解。在一夜之间目睹了三起悲剧,或许有些夸张。然而最为讽刺的是,目睹了这三起悲剧的人竟是没有生命的稻草人。其实,我认为稻草人才是最为悲剧的人。若是一个普通人,可能会避免杯具发生,然而稻草人哪会动,单靠扇子发出的声音又怎会被人听见?即使听见了,人们又怎么会理解它的意思?稻草人是善良的,可当善良的'人面对一起起悲剧的发生,明明可以避免可他却什么也不能做。这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痛切感受相信只有稻草人能够理解。也正是因为在这种煎熬下,哪怕再坚强的人,也可能支撑不住,何况是一个稻草人?稻草人的善良,固然值得称赞。可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像稻草人一样善良的人们,目睹了一次又一次的悲剧,却对此无能为力。这是对善良的人们的不公,可也是现实的无奈。

  从这个角度来看,《稻草人》的却可以称之为悲剧而非童话。也只有怀着看悲剧的心理去读它,才能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

  看完这本书,我对童话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童话,并不是单给孩童消遣时光的,当我们有分辨是非的能力时再去读童话,一定会有更深刻的启发。就如叶圣陶先生的童话,竟能够把悲剧和童话结合起来,读起来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读书心得体会3

  “一切文化都沉淀为人格”,这是近读余秋雨先生《何谓文化》一书中对荣格名言的引用。从这句话的角度,我做两种理解,

  一是社会文化的熏陶和传承塑造了一个类型的人格群体。

  二是个性的人格形成是和他成长过程中的文化氛围密不可分的。

  由此可以推论,文化其实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群体和个体人生的成长与人生观的形成的。在文化相对缺失,但渴求程度却空前高涨的现代社会,如何使文化指导人生,进而由正确的个体世界观、人生观汇集为正能量的群体社会人格就成了一个硕大的社会学命题。我学识尚浅,不敢轻动如此大的课题,只妄图从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中尝试解读一个自认为正确的文化与人生态度。

  首先是文化的概念,从理论上言,这个概念很广,又可以夹杂若多定语,比如社会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等,且众说纷纭。从实例而言,去年曾做过一个民营企业文化的调研,也总结了很多实证。应该说两者综合会有个清晰的脉络和概念了吧,恰恰不是!如此多的东西塞在脑海里,犹如掉进了五彩缤纷的万花筒,瞧这个也好,那个也妙,就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也是文化,那也是文化,到底那个才是文化!?其实概念也是一个积累和顿悟的过程,积累到一定程度,醍醐灌顶般的一记重锤下来,才会豁然开朗。开朗后才明白,没有明确文化概念的原因恰恰在于没有坚持自己对文化的思索思路,往往被一个个花哨的说法和好听的口号带到了歧途。想想看,这些企业的文化,有那些是完全相同的?又有那个不是坚守坚持才成型的呢?这些文化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共同词汇:特点和积累。综合其它方面的理解,我大胆给文化一个自己的定义:文化是长期积累汇集,具有符合自身独特特点的,能引导群体精神和行为方式趋同的总结。解决了文化概念的问题,就要分析文化对人生影响的问题了。这个方面,不用假装学术,只直接说理解就好了。

  我们应该怎样面对人生?我想先要问自己的是需要一个怎样的人生。是活出自己还是随波逐流,是真实简单还是伪装繁复,是直截了当还是隐忍融合,等等。因为不同的追逐目标决定了不同文化方式、行为方式的存在,不同文化和行为的影响又造就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和结果。再请注意到文化的定义,并没有正面、正确、正能量一类的词汇。这是因为,是有负面文化的,但负面的也是文化,也是很多人孜孜不倦追求执行的,能引导群体行为趋同的东西。这种文化是很危险的,因为它会扭曲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和社会群体的正确视角。比如余秋雨先生对文化表述里面所说的民粹文化,虚假但又惑众,让人误读民主,追捧错误。当功利、扭曲、目的性强的思维模式遭到认同趋同,歪风邪气压倒正气的时候,文化就成了负面的文化,参与到其中的人也形成了负面人格。最危险的是,这些人有的绝然不知,有的假装糊涂,把不正常现象当成正常现象,把歪门邪路当成阳关大道,把负面人格当成正面人格,还跳梁小丑般表来演去,钻到小众的圈子里以慰快感,博得圈里人的表面喝彩和暂时支持。殊不知这种民粹文化的最终结局还得归落为低俗的热闹散去,悲凉的人生到来。推而广之,我理解民粹文化的概念可以演绎为一切看似正确实际却错误的逻辑,比如好人文化,其实是会混淆试听,不分黑白的;又比如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文化,其实是会剥夺一些不哭闹守规矩孩子的机会,而且间接鼓励所有的孩子都哭的'。还有类似余先生提到的文化弊病,如疏于公共空间的文化,疏于实证意识的文化等等。一个人的人生若是始终被这些若有心,若无心的负面文化包裹,始终被它们所指引,可谓悲哉!

  我们应该追逐的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文化和人生?从个体而言,就是善良和爱。这也是余先生所阐述的大文化的终极目标,我非常赞同。只有有了善良和爱心,才能从急功近利、物欲横流中解脱出来,个体解脱出来,群体才能解脱出来,反过来影响其它个体,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同样,国家要富强,也要有文化的凝聚力,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上就是购买国货、热爱公共空间、互相关爱赞美、摒弃对谣言的爱好等,这也是爱国心的映射与爱国文化的趋同。从行为方式上,我们完全可以不走邪路文化和守旧文化而得到自己想要的真实人生。我相信简单和真挚的追求,是不用委屈自己屈就那些负面文化的,当明确自己的正确理想和追求之后,我们就可以从容的对待工作和生活的关系,清晰的处理同事和朋友的关系,擎着真正的文化大旗,打开全新的处世模式,活出真我的快乐空间。

读书心得体会4

  读罢余华的《活着》,一种莫名的感觉涌上心头。我无法猜测当时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的这部作品。但我作为一个读者,在读这个作品时候,深刻的觉得《活着》对于我来说是一次残忍的阅读。面对那黑色的书皮简洁的名字。更是给我一种沉重和沧桑的感觉。

  在作品中,作者以第一人称富贵的形象,平静地讲述了他这一生的故事。用近乎冷漠的语调,编织了一幅人性的挂毯。作品的语言风格简洁而有力,直戳人心。让读者走进主人公富贵的世界,同他欢喜同他忧愁。

  人生是一场奔向美好的,走向光明的,充满希望的旅程。可是书中的主人公福贵的.命运却截然不同。他出生在地主家庭,命运却一次次与他开玩笑。他的顽劣使他的家庭败落在他手中。最亲密的人一个个离他而去,他承受着一个又一个的痛苦。可就算是这样,命运依旧没有放过他。悲剧一个接一个,整本书的故事很压抑。但也有转折,富贵的聋哑女儿凤霞托人找了一个对象。对象二喜出现后,富贵以为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会走向好转。可是最后就连他的聋哑女儿也因为生孩子大出血失去了生命。命运到最后,只有老黄牛陪伴着他。

  每个人内心都有着纠结和挣扎。一方面是对于残酷现实的不满。一方面是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渴望。而正是在这种纠结和挣扎中,人们变得或勇敢,或懦弱,或消沉,或积极。就像这本书序言所说的那样,做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而是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

读书心得体会5

  读完《护理札记》,内心是深深被触动的,感叹先人的智慧,给我们留下了如此珍贵的东西,而且至今很多还为我们深深受用,记得牛顿有一句名言:“如果我所看见的比笛卡尔更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一个人的进步,一个行业的发展,一个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历史的积累。南丁格尔的成就是永恒的,对护理事业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她的毕生力作是值的我们深深借鉴的。

  今天我们的医疗与护理硬件设备是日趋完善的,我们拥有了更先进的通风设备,更良好的隔噪音系统,建造了更合理的病房,拥有了更温暖舒适的床和被褥等等,拥有这些,我们可以更方便快捷的解决很多外在因素引起病人不舒适的问题,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外在因数的制约对护理的发展的影响是越来越少了,评估外在因数是否是影响着病人不舒适的原因成了我们护理应该探讨的问题,有一件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在中午例行体温普查的时候,一个刚刚做完化疗的病人对我说她睡不好,我安慰她打化疗是会影响睡眠的,叫她放宽心,别想那么多,离开病房的时候顺便把房间的窗帘给拉上了,等我回去收体温计的时候,我发现她已经睡着了,醒来后她对我说,中午我把窗帘给拉下来了,她睡的很好,说她一直都不知道窗户上边还有窗帘可以拉下来,我们都习惯以惯性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而往往忘了最基本的东西,忘了最基础的.护理,读完这本书,我了解到,所谓精细的护理大多都体现在最基础的护理上,读这本书,对现在轰轰烈烈开展的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秀服务示范工程是有重要意义的。

  护理是一门精细的艺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护理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倡导“精细的服务艺术”,才能被公众,为病人所接受,作为临床护理的一员,我深刻的体会到单有娴熟的操作技能对现在的护理服务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好的护士必定具有丰富的知识面,一双敏锐的,善于观察的眼睛,善于与病人交流与沟通的技巧,这一切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实践,学习,积累知识会让我们拥有更多的思考能力,怎么样给病人做精细的安排,如何提供给病人最合理的膳食,如何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这些都与我们掌握的知识是息息相关的,对知识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判断能力,著名文学家加里宁说过:“我们必需向上代人学习,必需掌握人类已经取得的最优秀的成果,然后推陈出新。”不断探索是重要的,在护理工作中,没有可以照搬照套的东西,因为护理的工作是灵动的,是时刻存在变化的,在工作中,如果经验没有得到很好的护理效果时,我们是需要去发现,去改变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护理工作完善的过程是实践的过程,拥有满脑的护理计划,不懂的或不愿意去实践的都是无用的,对护理工作的发展没有实际的意义,也不能为病人谋福利,非常喜欢谷歌中华区总裁李开复先生说的一句话:“从思考中确立自我,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验自主,从实践中赢得价值”,我们需要做护理的有心人,用心去学习,去思考,去实践,这样我们能更好的去护理病人,做一名更好的护士,也能更好的体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做护理的有心人,细心做好基础护理,关心患者的心理健康,乐心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用心学习充实自己,恒心于自己的护理事业,开心体验自身的价值!

读书心得体会6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在讨论问题、交流问题、回答问题时,却出现了不会“倾听”的问题:在老师还没有将问题讲清楚前,就抢着回答,导致所答非所问;其他同学在回答问题时不认真听,将前面同学回答过的答案重复一遍,而不是对已有答案作补充;还有的学生在其他同学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或思考的过程中就打断,特别在实验室里学生对实验器材相当的感兴趣,导致不会集中精力听老师对实验操作的要求和探究的目的,在我讲授《点亮小灯泡》一课时,课前我把实验器材放在了桌子上,让学生动手操作连接使小灯泡发光,探究连接方式,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一个同学在演示时出现了错误,下面的同学就嚷了起来:“老师他连错了,我来连”导致在前面演示的同学都没有心思去思考怎样改正了,这种现象在我的科学课上经常出现,我经常思考在课堂上怎样既不打消孩子们的积极性,又能让他们去倾听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发言呢?

  倾听的重要性:通过倾听习惯的培养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构成一种学习资源,在相互倾听中了解其他同学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于自己的理解,有利于摆脱自我的思维倾向。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学生可以将各自的想法、思路清晰化,在倾听中学生可以不断反思,深化各自的'认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德育教育方面可以使学生形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需要注意的地方:

  1、引导倾听,明确目标

  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在课堂上表现,而没有耐心去听别人的发言,因而在课堂上常常出现某个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学生在干别的事情的状况,他们觉得不管自己的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明确目标,告诉他们“听”的目标,细化“听”的要求,让学生在“听”中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还要强调“听与说”的重要性,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说要大胆,听要专心,要经常在课堂上说:“请其他同学认真听,思考他说得怎么样,比较与自己的答案有哪些不同,你对他的回答有哪些补充?”

  2、创设情境,乐于倾听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是不可能的,因此注意力的保持时间与学生感兴趣的程度有关,兴趣永远是最能调动学生主动去倾听的,在课堂上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是每节课讲授知识的重要前提。

  3、鼓励倾听,适当评价要让学生体会到倾听的妙处,除了他本身能从其他同学的发言中学习到一定的知识外,对于活泼、好动的学生特别要给予适当的评价,让学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满足感。

  培养学生好的倾听习惯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在课堂上逐渐去浇灌,让学生养成倾听的能力,有益于学生一生。

读书心得体会7

  20_年5月份,我荣幸地被建议为广东省骨干教师,6月底在华师第一阶段的培训期间,第一次领略了刘良华教授那幽默、睿智的讲演风格。因为很喜欢他的课,所以当我看到一位素未谋面的教师手里刚好捧着刘教授的一本叫《教师专业成长》的书时,我情不自禁地跑过去冒昧地问他借看了5分钟(不好意思让人家等着我看书)。然仅此5分钟,“专业素养”或叫“专业智慧”和“人格魅力”这两个概念就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因为刘教授在书中说这两样东西塑造了我们心目中所期待的好教师的形象。也许自我正是很想做一名真正的好教师,并且一向在努力着,所以我十分赞同刘教授的这个观点。

  20_年10月份,当我们兴奋地来到深圳沙头角中学李绍平名师工作室参加第二阶段的跟岗学习时,没想到李教师送给我们的第一份礼物竟然就是刘良华教授的.这本《教师专业成长》!当有机会再度拜读刘教授的大作后,我对他的风格越加喜欢了,读他的讲演录,仿佛就在听他现场演讲,语言很朴实,案例很详实,语句中透露着幽默、饱含着真情,一个个的理念不断地飞入我们的脑海,一口气看完整本书,越是对刘教授个人渊博的学识、教学的智慧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不就是我心目中的一位好教师么!虽然我根本无法与他相比,但我觉得我也适合构成跟他类似的教学风格,所以我会一点一点地慢慢地学习,经过自我在教育教学上的行动研究,促进专业成长,所以我一向在学习、我此刻正在行动、不久的将来我还要发表!

读书心得体会8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心中的理想课堂,它应该是这样的:寓学于乐之中,即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乐于学习,把学习当作是一件玩的事。

  在我们的印象中,说起上课,没有多少人的第一印象会是上课是有趣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它给我们的启示是:知识是在枯燥乏味的课堂上由老师反复告诉我们和在课外由我们经过不断的反复作业练习而得到的。

  那么,怎样的事是我们都愿意主动做、乐意做的呢?那一定是从中可以获得乐趣,获得成功的事,这是人的天性。如果一件事是自己发自内心厌恶的,那就算勉强完成,也不会有多高的质量。学生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而我们现在看到的现象却是他们对学习的厌恶,对学习的害怕。

  为什么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对学习内容的不感兴趣,可能是觉得学习任务过重,也可能是对教师教学方式的不适应等等。所以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我们首先要改变的就是他们的学习的态度,变害怕学习、厌恶学习、逃避学习为好学习、乐学习、主动学习。那如何做才可以让学生真正从心里爱上学习、乐于学习呢?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改变。

  一、让所有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品尝成功的滋味。记得有句格言: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自信,而是因为我们失去自信,有些事情才显得难以做到。由此看来,启动学生自信心理系统是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愿意去学的基础。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育当中应经常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战胜挫折和困难的勇气,给孩子们灌输一种信念:相信自己,正视自己,努力进取就能成功。每个人都是期待获得他人肯定的,成长中的孩子更是在乎家长、教师、同学对自己的看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想方设法的'给孩子创造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习中获得教师的肯定、家长的肯定、同学的肯定。

  二、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充当的总是课堂里被动的观众,欣赏迎合着教师的表演,他们在自己的课堂上没有自己的话语权,没有自己的选择权,没有自己的挑战权,知情权而教师总是把已经嚼得又嚼,没有任何味道的知识强加给学生,让他们装进脑子中去。在这种教学水平指导下,学生只是充当了知识的储存器,而且不善运用,最终导致思想僵化。所以,要想学生发自内心喜欢这样的课堂确实强人所难。要改变这一现象,教师的改变是关键。让教师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让教师把话语的权力换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自己课堂的导演、演员,参与集体的表演;让更多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走进课堂让我们打破那个成人化的课堂,还一个童趣的课堂给学生。

  三、让学生爱上自己的教师,亲其师信其道。每一个教师都不应忽视自己的人格魅力。一位学生爱戴的教师,她的言传身教胜于千言万语、苦口婆心。一位学生喜爱的教师,学生乐于走进她的课堂,乐于与她相处的四十分种,乐于与她进行学习上的沟通,生活中的交流。

  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位为高尚的智者交谈,使人受益匪浅。《做卓越的教师》就是这样一本充满智慧的好书。在这本书中,,彭兴顺大师从做卓越的教师、做幸福的教师、做会育人的教师、做会上课的教师、做会写作的教师、做会当家长的教师等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做卓越的教师,为教师专业发展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寒假里拜读、品味《做卓越的教师》,我对教育、对教师的工作有了更深更新的认识。

  做卓越的教师强调:教育是打造卓越灵魂的事业!让每一个学生都渴求事业的成功、渴求人生的卓越、渴求生命的辉煌,这才是我们教育所终极追求的目标,这才是把我们国家和民族引向腾飞和强盛的教育!能够从学生长远来分析考虑,真正体现了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要培养卓越的学生,就必须有卓越的教师!卓越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境界。追求卓越是教师体验职业幸福的过程,是对人本质的弘扬和价值的升华。要想走向卓越,必须自觉从六个方面进行修炼:差异有限,潜能无限;不能离开,好好爱她;勇于实践,善于积累;博览群书,以书为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加强研究,勤于写作。书中列举了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讲述了一个个富有哲理的故事,彭老师深入浅出的对这六个方面作出生动详尽的讲解。

  一个人想要自己成为怎样的人,他就能成为怎样的人。今天做事的态度,决定了明天存在的状态。做教师,就要努力做卓越的教师,这不仅仅是教师个人事业的追求,更是更是一份责任,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今后,在自己的教学中,我将会按照书中讲的六个方面修炼自己,更加热爱教育事业,爱我所选终不悔;多读书、读好书,腹中有书气自华,以书为友,不断丰富完善自己;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更加注重教研与反思,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注意多磨斧子,在反思实践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登新高,走向卓越。

读书心得体会9

  人们颠沛流离的心酸和身体之外的皮囊、残忍的病痛,出乎意料的死亡,梦想破碎的绝望……这却是现实!

  《皮囊》是一本好书,作者蔡崇达通过成长的痕迹串起一个个故事,对自己小时候的追忆与后来工作中的九年发生遇见、别离和反思,毫不掩饰地写下了他要告诉人们的话语,以及追寻皮囊之下的灵魂。

  蔡崇达正少年时代,经济来源的短缺导致贫穷,十一岁那个年纪已经在思考人生的方向,总想有一天能够改变家庭的困境和自己的命运。

  改变命运,我们要竭力反省和调整自己,做真诚的人,求真,求实,求力度,去华而不实的东西,去浮嚣的东西。与此同时,在我们青少年时代,一定要紧密注意身边的朋友与一个优秀、上进的同龄人在一起会受到亲密影响,甚至胜过父母的说教。它好比是你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盐,增加你骨骼的钙质成分,也保证了你血液的纯度。因此,有几个像李大人这样的朋友,是幸运的,也是值得珍惜的。他聪明而不过分自负,有胆略而不莽撞冲动,傲气而能厚道待人。

  人活着要做个有皮囊的高尚人,没有皮囊也要留下令人尊敬的灵魂。九年的时间:工作狂好友陈刚因心脏病突然猝死,追梦者文展自杀,阿太、父亲纷纷离去……

  阿太曾说:“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阿太几次把舅公扔进水里,逼着他学会游泳。还将一只没有割中动脉的鸡摔死。她说:别让这肉体再折腾它的灵魂。阿太坚硬的像块石头。

  缠过小脚的`阿太九十二岁还攀到屋顶要补一个窟窿,一不小心摔了下来,躺在家里动不了,两周以后她倔强地想落地走路,然而没走几步又摔倒了。后来的后来,阿太终究因为岁数大了,一天不如一天直到死亡。死前阿太还丢下一句话——死不就是脚一蹬的事情嘛,要是诚心想念我,我自然会去看你。因为从此以后,我已经没有皮囊这个包袱,来去方便多了。阿太她爱自己的生命,但并不怕死的精神是蔡崇达一辈子尊贵的遗产。

  母亲为了家庭默默埋头苦干。拼命地平复内心的波澜。父亲生病后,母亲实在熬不过选择去死。她将面前摆了一碗瘦肉人参汤,这是她最喜欢吃的汤。每次感觉身体不舒服,她就清炖这么一个汤,一般喝了这个汤第二天身体也就恢复了。可是这一次机敏的儿子发现这碗汤与平常浓稠得不一样,他猜出了大概,那是一碗放了老鼠药的汤,并走上前去把汤端走倒进下水道里。母亲嚎啕大哭:“我还是不甘心,好不容易都到了这一步了,就这么放弃,太丢人了。”那一晚,深藏于母亲和我心里的共同秘密被揭开了:父亲得病和家庭困难想一死了之的念头在缠绕着母亲。父亲得病、在病痛中挣扎,家庭的瘫痪令一个历尽沧桑的少年一夜长大,困境使蔡崇达过早的成熟。他想早点走出去改变家庭的困境,或者写一本畅销书,或者拼命工作赚钱带父亲去美国治病……

  阿太、母亲让我想起马尔克斯笔下的老祖母——乌尔苏拉。原本很务实、很有上进心的布恩迪亚婚后很快就变了,变得异想天开,不务正业。乌尔苏拉看着嗷嗷待哺的孩子,她只能用自己瘦弱的臂膀撑起这个家。所有的母亲几乎都是这样吧。

  流泪、流血、结痂、留下疤痕,然后依然敏感着,让每一次疼痛和跳动都如同初心;一颗活着、醒着、亮着的心无法拒绝皮囊,皮囊标志着生命的限度,生活的限度,生命和生活之所以值得过,也许就因为它有限度,它等待着、召唤着人的挣扎、愤怒、斗争、意志、欲望和梦想……

读书心得体会10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世界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她独创的“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方法”也深深地影响了全世界。

  最近,我还仔细阅读了她的经典早教书籍《发现孩子》,这本书揭示了理解和爱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孩子都需要观察、反应、学习、专注,甚至独处。她描述了孩子的特点,以及如何更充分地激发和利用他们天生的学习热情。

  在这本书中,让我感受到的是“新时代教师”该如何做,作为一个初学学前教育的人,这正是我所需要的,不是夸夸其谈的长篇大论,而是贴近我们教育生活的实例,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有了这样的指引,就像在黑暗中有一盏灯照亮前方的.路。书中提到“教育应探索合适的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孩子自然学习。”虽然我们也潜心学习教学方式,但总是片面和肤浅的。当然,我们必须相信教育就是要找到正确的方法,我总是在抱怨今天的孩子们是多么的难教,因为我们没有为孩子们找到正确的方法。

  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能让孩子自发地学习,且是建立在孩子性格的基础上。缺乏教学经验的教师会把教育的责任定义为“教”。事实上,这一观点与事实大相径庭,因为每个老师的责任远比这更重要。教师有责任引导孩子的精神发展,所以他们在观察孩子的时候不应该局限于理解他们。教师的观察最终应该帮助孩子的能力呈现出来,这也是观察的目的。

  我认为在新时代当老师是不容易的。首先,我认为老师必须知道孩子的注意力在哪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完全正确。其次是尊重学生。对于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教师必须时刻注意观察孩子并谨慎安排学习环境。爱和洞察力无疑是教师的法宝。所以在活动中如果老师能尊重孩子的自由,对孩子有信心;如果老师能把他所学的知识暂时放在一边;如果老师能谦虚,就不要把他的教导当作必要;如果老师有耐心,他一定会在孩子身上看到新的变化。只有当老师等待孩子发现他自己未发现的潜力时,孩子的不安才会平息。

读书心得体会11

  《暑假里,看了《水浒传》的几十个章回。看原著的时候,因为是半古文的,稍有些吃力,但故事的精彩总吸引着我接着往下看,因此看的速度一直很快。

  小说着重描写了北宋末年,奸佞当道、民不聊生的黑暗社会。通过对一百零八个好汉的个人经历的描写,展示了当时不同阶层的人们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从觉醒到反抗的斗争过程。一百零八个好汉,他们的性格迥异,令人能清晰地分辨出来。书中有几个人物令我印象深刻。

  一个是“小旋风”柴进。他爱结识天下好汉,无论什么身份,他都会热情招待,林冲、宋江、武松等都受到过他的帮助。尽管他出身高贵,但他与众英雄惺惺相惜,同时也鄙夷那些以强欺弱、唯利是图的小人,是个性情中人。我觉得他是梁山泊好汉聚集起来的关键,我十分喜欢他豪爽的性格。

  还有一个便是“黑旋风”李逵。他性格火爆,往往做事不分青红皂白就动手,还经常赌博,因此令很多人对他唯恐避之而不及。不过有些时候,直爽的性子反而更好一些,没有什么隐瞒。在书中他就是一个喜剧人物,蛮横的可爱。有他出现的地方,总是令人心中一乐,令小说一下子便有了活跃的气氛。李逵一心一意的追随宋江,我觉得是因为只有宋江什么事都顺着他,也不责罚他。他对宋江的依恋,就像弟弟对哥哥的依恋。或许只有宋江,才能让他找到一种归属感。

  “豹子头”林冲也是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人物,他的忍耐性极其得强。记得在第七回中他的妻子被人在光天化日下调戏,他怒气冲冲的过去,结果发现是高衙内,怕得罪后会吃官司,顿时“先自手软了”,敢怒不敢言。当后来鲁智深要帮他,他却一味的阻止鲁智深。但鲁智深说的话却和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鲁智深说“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一个忍辱怕事,而另一个却仗义不平。刚读这本小说时,林冲的懦弱令我反感。他的弱点一开头便表现了出来。但当陆虞侯背叛他时,他生平最看重的讲义气致使他丢下了懦弱,拿着刀子要去杀陆虞侯,从这里,我感受到了他在逐渐变得坚强,变得勇敢。后来被他救过一命的李小二冒着生命危险告诉他高俅等人要杀他,这里又是可以充分体现出林冲的仗义,如若他平时不愿意帮助他人,又怎么会有人情愿冒着生命危险来救他呢?我对林冲的印象逐渐开始转变。林冲也便是在这许多的经历后逐渐开始转变。他的善良在当差点被陆虞侯等人放火烧死在草料场时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他杀了陆虞侯等人,然后造反上山。他从软弱到坚强,从屈辱到反抗。他的官职、家庭的失去,让读者看到了林冲性格的'巨大转变。他逐渐的变得越来越勇敢,就像是经过了一次蜕变。这也是我记住他的原因。

  《水浒传》这本书中的“忠义”尤其突出,林冲的妻子对林冲的忠,李逵对宋江的忠,宋江对朝廷的忠……而“义”更加重要。“义”在这部作品中引出了许多精彩的故事,好汉们为朋友赴汤蹈火、为百姓们除暴安良都是“义”也正是因为“义”,最终一百零八个好汉聚集在了一起。

  《水浒传》写出了一百零八个好汉的不同性格,不同的人生,却有着一样的目标:为国杀敌,令天下太平。《水浒传》是本值得一看的小说,同时,它也有着丰富的内涵。或许这也是它成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一个原因。

读书心得体会12

  对简爱,我有的是欣赏和赞美。她追求独立的人格,追求男女之间精神的平等。虽经历不幸却热爱生活,并把爱带给每个需要她的人。为了自己的爱的'信念,平等的真实纯粹的爱,甚至毅然放弃渴望以久的唾手可得的爱情,并最终也自己的爱人实现了精神上的平等,简爱的一生,虽谈不上轰轰烈烈,但却是平凡而不平庸。在我心中,简爱就像一个充满智慧、充满爱心并努力使自己生命得到最大张扬的精灵。她的生命,有如彗星的闪亮和美丽。

  然而,最打动我心的却是海轮,一个同样充满智慧和爱心的小姑娘。

  海伦——我心目中超凡美丽的天使。她超凡,是因为她完全放弃现世,达到了浩淼高远的精神境界,有着难以比拟的忍耐精神。她美丽,毋庸置疑,有哪个人心目中的天使不美丽呢?

  海伦的超凡是常人无法企及的,也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包括简爱。

读书心得体会13

  《故乡》中的人们麻木,迷信的形象更是在《药》中被表现的完美无缺。《药》,我认为是这本小说集中最能令读者悲愤与同情的.文章。什么“人血馒头”……听来就感到可笑,可是在今日看来可笑的事物在当时却成了可以治不治之症的良药,华老栓他有医不求信“馒头”,千方百计去找人血,拼命积攒铜钱,只想着尽快把人血馒头取到手,好医治儿子的病,至于流血的是谁?

  为什么被杀?他不用也根本没有想这些问题,什么“革命”“造反”就更没有关心的必要了。革命者被残害的时候,众人看热闹……都是因为长期在封建重压下生活的结果,他们一代人是这样,但是受残酷的封建制度的影响的国人可不只一代。

读书心得体会14

  清朝末年,中国仿佛被无边的黑暗笼罩着,伤痕累累,苟延残喘,慈禧太后专权,她挪用了海军的一半来重建颐和园,并在后来将光绪皇帝囚禁在此园内。

  行走在这规模庞大的皇家园林内,帝都遗存的斑驳在脚下掠过,一寸又一寸地被磨平。宫殿浮雕大都有些褪色,显露出岁月的痕迹。

  累于在人群中穿梭,我在昆明湖边找了块石头歇脚。湖边很是热闹,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川流不息,还有湖上不知名的鸟儿。享受着迎着湖面吹来的暖风,远处山上的佛香阁在朦胧的雾气和树木的掩映中,给人似近非近的'神秘感。环顾湖周,大小楼阁林立,配合着横跨水面的玉带桥和游船轻拍水花的声响,给人以一种美感。

  不远处林荫大道的尽头,便是当年囚禁光绪皇帝的“玉澜堂”。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被囚禁在此,不得与外界有所往来。迈过高大的门槛,能看到屋内极少的家具,可悲可叹一代帝王竟然被囚禁于此,哪还有一丝皇帝的威严,仅存的只有荒凉,如此,怎能不叫外国人轻视我国呢?小小的玉澜堂虽然禁锢了皇帝的脚步,但怎能阻挡中国人骨子里的自强不屈?

  与玉澜堂相比,慈禧太后居住的乐寿堂就多了几分祥和与奢华。清漪园内,被称为“败家石”的青芝柚屹立在园内,据说明朝太仆米万钟不惜代价想把这块石头搬入家中,却终落得个败家的下场。清朝乾隆不顾皇太后阻拦,执意将巨石搬入园内,但后来的清朝,不正是走向了衰败没落吗。这一块石头的背后蕴含着怎样的讽刺啊!

  昨日的皇家园林,今日的旅游胜地,颐和园承载了太多的荣辱兴衰。每一阵风吹过绿叶的沙沙声都哭诉着封建王朝的腐朽;每一寸土地都见证了苍白无力的过去,一切都在警示我们“勿忘国耻”。

  深吸口气,我踏出了颐和园大门。车行驶了好远却仍心有不舍,因为我在憧憬着灿烂辉煌的明天!

读书心得体会15

  看了此书后,本人感受颇深:

  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应当具有相对优异的职业素质,即职业道德、教育思想观念、专业知识与能力、教育能力、个性心理品质等几方面的素质都要在一般教师水平之上;应当发挥骨干作用,即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其优异素质,力争取得较为突出的成绩。

  正如书中所说,“骨干教师”是种修炼,敢于拼搏才有机会。如同一块好钢,需要千锤百炼,才能成为组织的有用之才;经拼搏才能成长。人的成功需要一种激情,在职业的道路上敢于不断面对挑战、善于挑战才会成功。企业基业常青的秘诀和制胜之道,都是把“修炼”“拼搏”作为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骨干的一种习惯。可以说,“修炼、拼搏”决定成败。对于普通教师来说,如何把自己修炼为一个出色的骨干呢?

  第一、用任务压绝知此事要躬行——长期、扎实的实践;

  第二、衣带渐宽终不悔——顽强、自觉的学习;

  第三、通不畏浮云遮望眼——联系实际的思考;

  第四、领导标新二月花——充满个性的创新;

  第五、胸有丘壑气自豪——多元、合理的知识结构;

  第六、茅檐常扫净无苔——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第七、好风送我上青云——巧借外力的综合素养。

  当然,骨干教师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积累期、成熟期和创造期这样一个辛苦而漫长的基本过程。

  读完这本书,从文中让我感受到了工作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恪尽职责是摆正职场的第一要务,对于一个参加工作不是很久的同志来讲,我深深受到其中这一点的重要性。

  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作好自己的事情,摆正工作中的角色,作为我来讲,首先是一名普通的教学人员,我会在自己的岗位中首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应该有全力以赴的心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有了这样的一个基础,才会在工作之外,有一个让自己更加优秀的基础。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我们的立足之本,自己在明确自己的'职责,作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中,无论是与自己的学生交往,还是作好自己的工作,甚至是在与同事交往的过程中,这种职业道德将会让自己受用一辈子,只有彼此之间有了这条底线,才会有彼此之间的信任。

  做正确的事,用正确的态度做事,用正确的方法做事,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蛮干并不是最好的方法,用最见解的方式解决最大的问题,才是应该要面对的,做事情之前,应该要有自己最明确的方案和解决办法,用最短的时间创造出最大价值,为工作创造价值的同时,也是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每一次都是一次经历,只要我们一直为目标一直努力着,为自己的将来积蓄着最大的力量,就会有属于自己的成功。读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潜力所在,只有自己不断的努力才可以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梦想,也是会在自己所在领域内作到一个最好的自己。

【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读书日读书心得体会04-10

读书心得体会06-12

数学读书心得体会04-01

庄子的读书心得体会04-01

小学读书心得体会03-29

围城读书心得体会04-01

亲子读书心得体会03-11

亲子读书心得体会04-26

《呐喊》读书心得体会03-14

寒假读书心得体会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