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心得集合15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读书心得,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师读书心得1
近期我拜读了由彭绍东教授撰写的《信息技术教育学》,该书共十三章六十多万字,从一个全新视角建立了信息技术教育学的理论体系,该书知识体系全面,逻辑体系严密,读后让我了解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论、发展论、课程与目标论、过程与原则论、方法与模式论、人本论、技能论、资源论、病理论、实践论、未来论等理论,对我的教育教学帮助很大,让我受益匪浅。
一、该书具有五个特点
其一,体系较完整。该书的概念体系明确,技能体系有序,教学体系灵活。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与课程体系。
其二,原创性比较好。该书的许多章节都有其独到见解。其中,关于信息素质的界定与信息技术教育本质的探讨,有一定深度;关于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教材、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与模式的思考,有一定前瞻性;关于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论、人本论、资源论、病理论、未来论的研究,为我们开辟了新领域。其第十三章第三节内容,属我国教育界在机器人教育领域的首次理论探讨。
其三,理论价值较大。该书提出的学术观点以及应用的理念、方法、模式都较科学、先进。明确指出,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促进学与教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信息技术教育现象、本质和规律,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育效果的科学。它是信息技术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进一步深化的产物,是现代教育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属学科教育学性质。书中关于我国网络教育发展战略、智能学件、教育技术命题、广义蒙太奇、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已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及有关杂志上发表、交流,产生了良好影响。
其四,实用性较强。该书作者在湖南师大率先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学》本科必修课和校选修课。教学中他特别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深受学生欢迎。书中关于信息技术教育技能论、实践论的阐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该书的实用性还表现在,不仅适合用作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计算机专业教材,也可用作其他专业及在职教师培训教材。
其五,拓展面较宽。该书的研究,为我国走出了一条信息技术教育的探索之路。
读完本书,具备了相关的理论知识,才能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让我付诸于实践,使自己的教学游刃有余。
二、对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新思考
新学期开始,我拿起教材翻阅,惆怅不时泛起。且看我们的教材:要求学生按照标准指法练习键盘,学习用Word编排一篇漂亮的文档,学习用PowerPoint做几页幻灯片等等,所有的目标都是学习操作!满足于完成一个文档的编排!我教信息技术已经几年了,深知信息技术应用的奥妙所在,如果仅仅是学习操作,我决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在这方面花费时间的,我的同行们也都是这个观点。现在我要教别人的孩子学习信息技术了,如果跟随教材这样去教学生,我是决不情愿的。因而我不得不思考,信息技术课程该教学生些什么呢?
于是我检索了一些发达国家如美、英、澳等国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做法,其中给我印象较深的是美国的国家教育技术标准,该标准在对小学五年级学生应达到的标准中列出了10条,但有7条是关于利用工具干什么的,而不是说要学会什么技术操作。
教师读书心得2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以为是纯粹的理论性的书。但细细品读,发现这正是我迫切想要的理论加实践的书。我刚刚参加工作,在大学里老师讲的各种理论都想尝试一下,急切地想要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但往往就像俗话说的那样“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书中提到的有些例子,我在一年的教学工作中也碰到了。一年级的数学基本上都是讲算法,这种类型的课本来就是枯燥的,但学习的对象又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在课堂上,我感觉自己要像一个魔法师,时不时要带给他们一些感观上的刺激。因此在算法课上,把小朋友喜欢的喜羊羊和灰太狼搬到了课堂上,显然这个情境的创设和本节课的内容无关。郑老师在书中提到当没有找到更好的‘替代’时,还是应当‘返回’教材。立足于教材,挖掘教材。
在探讨算法时,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但学生在列出算式的时候,也会将这道算式的答案说出来。换句话说,老师还没有开始讲,学生已经会算了。但课还是要继续下去,有时我对学生的答案视而不见,继续我的教学流程,在等于号的后面打上问号,并提问“你能想一个办法算出结果吗?”有时我会对直接说出结果的学生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通常会愣住,接着说“我算出来的”。面对这样的回答,我哭笑不得。是呀,他们说的没错,的确是算出来的呀。在这部分的处理上,我明显感觉学生的回答已经超出了我的教学预设。现在想来可能是自己的教学模式过于刻板,一味地想要学生跟着自己预设的流程走,即使学生的回答并没有我想要的',也要牵强附会地往那个方向引,这让我想到书上的一句话:“做这位老师的学生可真不容易呀。”
所以教师要加强学习。通过学习可以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从而防止重复别人已犯过的错误。许多错误,屡屡犯过,懂得先前的事情,起码不至于轻信,不至于盲从。加强学习可以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不要迷信专家”,而应依靠自己,依靠自己的独立思考。做到“年年岁岁花想似,岁岁年年花不同”。
往往我们数学教师都把教会学生做数学题目放在首要地位,忽视了数学教育的社会功能。纵观社会现状,整个呈现出一种浮躁的状态。人们做事没有了耐心,什么都想着抢在最前面。所以各种提前教育的盛行,家长和老师们都变成了“拔苗助长”里的农夫。教育是一项慢慢的艺术,只有放松心情,放慢脚步,放长眼光,才能以诗意的眼光,发现教育生命之美。所以数学教育对学生成长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学会忍耐,学会坚持,学会承受挫折和失败。我们要真正理解“慢”对于教育的特殊意义:慢意味着尊重,慢意味着等待,慢意味着享受,慢意味着生活。
教师读书心得3
阅读篇目:《我的阅读"行为教育"》
感悟:以前总觉得只有在学生时代,自己才能静下心来阅读;毕业了,成家了,又总爱为我自己找"不去阅读"的理由:家务重,工作忙,以致心灵逐渐浮躁,落寞。读完此文,才骤然醒悟:书是心的需要,活着的.需要,就让阅读拯救我的心灵吧。
教师读书心得4
近日,我读了《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感到这本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中,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罗林博士,收集了教师们回忆的近200个在孩子时代所经历的最不愉悦,且记忆犹新的事件。这些事件,涉及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大学的孩子生活,包括班级管理、孩子活动、课堂教学、成绩评定、师生交往等等方面,内容丰富,举例生动形象,真实地反映凝固了教师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现的种种错误。读着这本书,如身临其境,从所举教师的错误当中,思索着,对照着,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特别是从这些案例中进一步理解了孩子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孩子的视角审视我们的许多教育现象和处理方法。
这本书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个案例后都有“处方”的形式,对发生的事件给予分析,帮助读者找出问题的根本。这些分析根据人的心理发展的理论,提出许多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了对孩子的尊重、理解,关注、欣赏、支持、帮助,突出了作为教师应有的对孩子真诚的爱。诸如:“当你身处一个手指责别人的`时候,剩下的四个手指其实在指责自己”,“优秀的教师,善于挖掘不擅长表现的孩子其他方面的优点”,“通情达理的老师会注意黑板礼节——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上黑板做题时的感受”等等。
做教育教学工作十几年来的我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孩子还是批评孩子,促进孩子进步还是抑制孩子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想想自己也许在不经意间我的言语伤害了孩子,我却不知道。这本书中介绍的知识能让我恢复平静,保持心理平衡。
教师读书心得5
读《蜗牛的悲剧》有感-教师读书笔记
不妨也做一只蜗牛——读《蜗牛的悲剧》有感
本出于教学的需要,重新翻阅了搁置许久的《鲁迅作品集》,同时查找了一些相关资料。不想,因为一篇老课文却让我有了新的收获。
提到鲁迅,人们往往会说他的文字像刀、像剑、像匕首,狠狠地刺向敌人的心脏;像鼓、像炮,像春雷,唤醒了国民沉睡的灵魂。我们必须承认其文字的犀利与力量,思想的深刻与高度,却也因为仰视从而生出了距离。直到,真正走近鲁迅,了解他的'生活,他的家庭,他的婚姻。
像大多同时代的年轻人一样,鲁迅也没有逃脱包办婚姻的命运。只是那个传统而又守旧的小脚女人朱安费尽心力、终其一生也没能得到丈夫丝毫的爱怜。最后只能凄凉的感叹”过去大先生和我不好,我想好好地服侍他,一切顺着他,将来总会好--我好比是一只蜗牛,从墙底一点儿一点儿往上爬,爬得虽慢,总有一天会爬到墙顶的。可是,现在我没有办法了,我没有力气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是无用。“这番朴实而悲惨的言辞让太多人流泪唏嘘。可是,除了深深的同情,我也实在想不出朱安还有怎样更好的出口,因为她所处的环境,更因为她的性情,注定会成为时代的牺牲品。当后人太多的言辞指责鲁迅的薄情与自私,我却有了不一样的感怀。
诚然,没有感情,没有爱意,也完全可以像所有的旧式婚姻一样维持表面的正常,起码能够满足自己和对方血气方刚的需求。可是,鲁迅没有,他甚至不愿给名义上的妻一个孩子。他冷漠对方,也苛待自己,孤独着、寂寞着,一下就是二十年。据说,鲁迅在寒冷的冬天也只穿单裤写作就是为了自我克制、自我压抑。这种”苦行僧“的生活于身心无益鲁迅并非不知道,然而,无情无爱不相投让他终究无法亲近。其实,鲁迅何尝不是一只蜗牛,只不过他坚持爬行的路线是他渴望完满的方向。这样的坚持有错吗?况且,有多少人能如此坚守呢?
突然就想到两个人:一个是同时代的金岳霖先生,一个是隔着时空的影视人物--《冷山》中的逃兵英曼。
教师读书心得6
当我拜读完《做不抱怨的教师》这本书,受益匪浅。书中的感人小故事、名人的经典话语,在使我受到鞭策、警醒的同时,又给了我一次灵魂的洗礼、心灵的净化,使我不得不再重新审视我的职业与正确的人生态度。每天面对繁忙与琐碎的工作,总会不自觉地发出一些牢骚和抱怨的声音;对学生的不听从教导而愤怒;对他人的不满而耿耿于怀。每每想到这些,心里就非常懊悔、沮丧,难过。但今天读完这本书让我的心灵仿佛释然了许多。这本书就像一剂良药慰藉了心灵,我将用它的理论在今后的教育之路上践行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下面,我就谈几点我的学习体会:
1、放下压力,获得前进的动力。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需要一颗强大的内心,因为我们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比一般人还要多,如果没有与之对抗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只知道一味地抱怨和苛刻自己,那么在面对诸多问题时,只会束手无策。“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压力是一把双刃剑,要么让你一败涂地全军覆没,要么让你一鼓作气地扶摇直上。作为一名现代教师,我们应该及时调整心态,寻求排解压力的方法,以更加从容的姿态积极面对自己的人生,进而追求人生更高层次的发展。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时刻铭记身上的重担,把埋怨的时间和心思都用到提升自身素质上,让我们以书中的事例为借鉴;以书中不抱怨的心态为行为准则;以书中改变抱怨的方法为思路,做一个不抱怨的践行者。
2、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
十个手指有长短,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也没有一个人会让自己完全满意。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应该教学生做人的道理。可能某个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但总有他闪光的一面,我们要善于发现挖掘。比如某学生热爱劳动,就让他担任劳动委员,充分调动他的积极性,培养其组织劳动能力。某某生在音体美方面有特长,可为其提供他的展示机会等等。相信任何一个学生在爱的教育下都会有所收获,健康成长。
3、让宽容与我们相随。
俗话说:心宽,天地就宽。在工作中,无论是与同事、还是家长相处,都难免会有些磕磕碰碰、或小矛盾的出现。这时,我们必须学会换位思考,善待他人,让自己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包容、善意和尊重。正如书中所云: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别人,其实也是给自己的心灵让路。只有在宽容的世界里,才能远离偏见,也才能奏出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生命之歌!
从今以后,努力做个不抱怨的老师,不抱怨工作的繁重,不抱怨孩子的犯错,不抱怨家长,不抱怨自己的选择!常怀一颗宽容的心,静静等待孩子在跌跌撞撞中成长!
教师读书心得7
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因为教师这个职业能够获得千万人的信任,拥有千百人的爱戴,因为教师能够真正体验到人生历程中最宝贵的真情。
十年的教学生涯,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让我体味到了当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成功的真谛――走近书本,就是完善生命。教师的快乐,来自读书。
古代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最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最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韩愈以“业精于勤”、“师意不师辞”为宗旨,著《师说》,驳“道统”;还有柏拉图用“音乐是求心灵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写了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从“理论理性”的学说出发,提出了“文雅”之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资料丰富,高瞻远瞩;而杜威的学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更加前卫;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灵的艺术”。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每当接到学生的喜报时,或者看到学生的进步时,我就有一种收获硕果的快慰。特别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齐做同样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比如我的倾情的示范朗读,我的感情丰富的下水文,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
虽然此刻的我还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种拼命的工作热情,没有苏霍姆林斯基的那种敏锐的眼光,更没有孔子的聪慧心智,但我已尝到了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真谛!读书是一种精神上的陶冶。
教师读书心得8
“请别摘走那朵向您微笑的小花,她还要向别人问好”、“一棵大树,可以制造千万根火柴,一根火柴,可以毁掉千万棵大树”,“请让绿水长流,请让绿树常青”等,这便是最近看的一本书《旅游心理学》中关于景区景点服务心理的一段阐述,这些在景区里本没有生命的文字标语,而被赋予人情后,既让游客感觉到人格受到了尊重,又能让其领会到景区景点的善意提醒,从而自觉遵守景区的管理,做文明游客。与此同时,这些人性化的新鲜标语构成了景区旅游文化建设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诚然,这就是心理学中细微服务在旅游服务各行业的运用及其所带来的连锁效应。
旅游心理学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应运而生的,是对旅xxx为心理、旅游服务心理等进行研究的一门边缘学科。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开展对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工作,目前正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读了全国高职高专旅游专业规划教材《旅游心理学》之后,体会最深的就是旅游服务心理中一些彰显细节过程的实际操作问题,以前只听说旅游服务无小事,现在却深深地体会到小事做到细微处的困难。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认识及其在教学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感悟。
一、细微服务的理念及其特征
细微服务,是对传统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的扩展和深化,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1。要注意细节。细微末节往往被人忽视,也往往是容易出纰漏,使服务质量大打折扣。
2。要注意从小事做起。服务过程的大事大家也想到了,也都有人做,只有那些不起眼的小事人们不关注,不愿去做,或不想去做。
3。要亲历亲为不想当然。如在客房服务中,每个电器的开关要天天检查。不能认为这个灯昨天还亮,没坏,懒得动手,有时恰恰是这种想法会出现问题,引起客人的投诉。
4。以人性化服务为基础。中国有句老话:“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人的性格是千差万别的,每个人的喜好、需求都是不同的,现在的客人更喜欢符合自己个性的服务产品。有了个性化的需要,就应有相应的个性化的服务。细微服务正是个性化产品中所必须体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通过细微服务来满足客人个性化的需求,使其需求得到满足,心理得到尊重,从而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对企业的忠诚之心,维持和扩大企业客源。
二、尊重是搞好旅游细微服务的重要基础,也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求尊重的心理是马斯诺需求理论中的一个高层次的要求,也是旅游服务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平等与自由是人人所向往的。人们常说:“客人是上帝,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感谢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负义是恶习中最不好的”。可见,尊重客人在旅游服务中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笑脸迎客,礼貌待客。让客人处处感到温馨,处处得到尊重,即使是景区里那些没有生命的文字标语,我们也要赋予人情,体现对人的尊重,游客既能感觉到人格受到了尊重,又能领会到你的善意提醒,自觉遵守景区的管理,做文明游客。
满足游客求尊重的心理,让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去,同样也适用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和与学生相处的每一件小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浓厚的师德、师爱。对所有学生都要一视同仁,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充分发掘出其闪光点将会对学生的心理和人生的态度产生重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在每一个细节问题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如课间情绪的低落、某次课上的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完成质量的不高、甚至是迟到的理由等这些细小的、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学生只有在这些小事上感受到老师对他的重视,其受尊重的心理才会得到满足,才会向教师敞开心扉,从而学会去如何尊重他人。
三、细微处的尊重是优质服务的体现,也是教师授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游客的需求日趋个性化,只有从小处着手,从细微入手,在服务中真正做到“无微不至”,才能及时地、准确地为客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反之,忽视了服务中的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使服务质量大打折扣,导致优质服务的失败。模拟导游课授课过程中涉及到许多关于导游服务心理方面的细节,如不能为了一己私利带客人进黑店或用隐语来向客人索要小费;导游应忌讳当着客人的面议论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情;谈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用手指点人等等。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这些细节的细致分析与生动讲解,让学生意识到细微处的尊重在旅游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使其始终本着细微处体现尊重这一原则来为游
客服务,从而使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情操。教师尤其要注意以下具体操作细节的讲授:
1。接机——提前到达,体现礼貌与尊重
从迎接客人开始,导游一定要有时间观念,比如飞机7点30抵达机场,但是导游一定要早到半小时,绝对不能让客人等。导游在下车时还应特别嘱咐司机不要在车内吸烟,原因是外国游客对烟味非常反感;此外,导游的穿着要正式些,特别是第一次接机一定要给外国客人留下一个可信的、职业化的形象,这也是一种职业礼仪。当然,这也要因不同的团队而有所不同。如果接待的是美国团,在随后的游览中就可以穿得随意些,因为美国客人不太讲究服装;如果接待的是日本团,就需要每天都穿得十分正式,因为日本客人认为讲究的穿着是对他们的尊重。而且在带团的几天里,最好每天都要换一套衣服,这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在这个环节的讲授中,要让学生充分感觉到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的守时性以及在生活中时间观念的重要性。
2。迎客——默点人数,尊重信仰
客人出关后,主动上前迎接并把客人引导到相对空旷的地方开始清点人数。最好大拇指朝上,一边从客人身边走过,一边自己在嘴里默数。清点人数时,最忌讳用手指直指对方或用手指着对方的后背一个个的数,因为一些外国客人有宗教忌讳,例如穆斯林客人最忌讳用手指指自己或被触摸身体。另外,由于外国客人对中国的交通也会感到不习惯,如不习惯走人行横道,因在他们的国家只要有行人,机动车会主动停下让行人先过。他们也理所当然地认为在中国如果他们过马路时司机应该停车,所以导游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应走到马路中间将过往车辆拦下,向司机说明情况,请求先行通过,哪怕只是在机场出口到旅游大巴的短距离过程中,也要这样做。教师应通过这些细节问题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文明礼节中的每一个细节所体现的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及其在职业生涯和生活中对人际关系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3。游览——轻声讲解,显示修养
中国国内团的导游一般都用喇叭大声向客人介绍,如果喇叭的质量不好,导游的声音听起来就有些像噪音。而对于外宾来说,一般情况下是不能用喇叭进行讲解的,而且在介绍景点时还要特别注意音量的大小,因为外国游客会认为大声讲话是不礼貌的。在这个环节的授课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做正反两方面的示范,然后让旁观的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以培养学生在课堂或者其它公共场所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良好职业道德的意识。
4。小费——得体接受,体现尊重
西方一些国家有顾客给服务人员付小费的'习惯,以对其提供的服务表示感谢,在有的国家的一些行业,小费甚至被看作是服务人员的一部分固定而且是重要的收入。虽然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东方国家一直没有给付或收取小费的习惯,但是随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很多西方游客也把付小费的做法带到了东方国家。我国的涉外服务员一直是明确不收取小费的,但是当客人真诚地以小费向服务人员表示感谢时,服务人员应做到得体对待。既不能因为游客付了小费,就兴高采烈;也不能因为小费的数目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而冷眼相对。正确的做法是礼貌地收下,并以理智又不失真诚的微笑予以感谢,并热情地欢迎对方下次再来中国做客,体现了对对方的尊重。因为此时如果拒绝,游客会觉得是不是小费给少了,心里会感到不舒服。此外,在接受小费时需要注意不可以当着客人的面清点小费。这个环节的授课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四、细微服务在涉外旅游服务中体现了国家形象和公民素质
据北京市旅游局公布的预测信息显示,到xxxx年,北京入境游客将达440万人次,而预计在奥运会期间北京入境游客人数将达到80万人次。导游、翻译、酒店服务员、家庭旅馆主人等这些直接为外国游客提供服务的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将会影响到世界对北京、甚至是中国的印象。导游是一项接触外宾较为频繁的工作,涉外服务人员应该把自己的工作提升到爱国主义的高度来看待,每一位导游都应该是不同文化交流的媒介,都应该将本国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通过自己优质的服务传达给外宾,如与外宾的谈话中一定不要批评长辈、身份高的人,不要议论当事国的内政,不要耻笑讽刺对方或他人,不要随便议论宗教问题,并且要尊重各国文化习俗上的一些禁忌等。这些细节上的尊重在很大程度上会提升一个国家在外宾心目中的形象。
目前,很多省份都在开展旅游细微服务年的活动,这是旅游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诚然,也只有在每一件小事上下功夫,才能把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古人云:“知微见着,可见天下事,必要于细。细则成,细则胜”,这是历史的证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在细微
处尊重学生外,更应该以自己的讲解和行为来培养学生的细微服务的职业素养和意识。凡事无小事,简单不等于容易,应做不一定会做。每一个旅游从业人员都要立足本职,着眼当前,考虑长远,花大力气做好小事,把小事做好做实。这样,建设一个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社会便指日可待。
教师读书心得9
书,宛如神圣的殿堂,那么令人心驰神往;书,好似一叶小舟,载着我们驶向浩瀚的知识海洋!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宋代文学家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一个不爱读书的教师,绝对谈不上有什么高雅的气度。"气"是包装不出来的。现实生活中,不管你是大学生,还是研究生,学到的知识只是知识海洋里的一滴水,何况当今社会新知识不断涌现,知识的陈旧率和淘汰率速度日益加快。当今社会上浮躁之风盛行,功利之心蔓延,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最有文化的校园这一片土壤,也沾染了这样一种风气。作为一个校园,它应当是文化的沃土,文化的沃土离不开读书,"藏金藏银不如藏书,酒香花香不及书香",教师只有读书,他才不会落伍。
读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老夫子读《周易》,至于韦编三绝;西汉学者匡衡,少时为借书,宁肯给别人白白干活不要工钱;刘向曾说"书犹如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大诗人陶渊明更是"开卷有益,便欣然忘食";战国苏秦"头悬梁,锥刺股";晋代孙康"如囊萤,如映雪"明末顾炎武"白头至老,未尝一日废书";等等,这些都让人钦佩不已,古人的治学精神实在让人感动,就是在近代史上,大凡有成就的人也无不重视读书和学习。
与其用华丽的外衣武装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知识就是力量",教师博览群书,定会受益匪浅。读西方的名著,可以体味其中博大的人文关怀和自由思想:读铸之金石的典籍,可以品味它的情辞并茂和垂之久远;读教育教学刊物,可以发现促进工作的隽永小语。腹有诗书,其品自高,腹有诗书,其德自谦,腹有诗书,其身自正。作为我,我心向往大自然的安排,静看、行吟、卧观,青灯读书万卷,布衣行路万里,成为智慧的女教师:拥有优雅的气质,脱俗的情味,伶俐的谈吐,灵慧的头脑,秀外惠中,别有魅力。
然后,用自己的学识、智慧、德行、教养、个性、气质等等烩成一锅心灵的鸡汤,脯育我的学生做一个真真正正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少年君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个手不释卷的.教师,肯定会在学生中产生极大的影响,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理想的教师,因为这样的教师,已经送给了学生一份人生的珍贵礼物————终生喜欢阅读的好习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人生当自强,生命应无悔。有人说,世界有十分美丽,但如果没有女人,将失掉七分色彩,女人有十分美丽,但如果远离书籍,将失掉七分内涵。作为教师应"读"占螯头!通过读书你可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通过读书你可以仔细观秦砖汉瓦,领略唐风汉韵;通过读书你可以,你可以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通过读书你可以踏遍红尘紫陌,感喟世事沧桑;通过读书你可以烛古鉴今,昭示来者,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通过读书你可以播种阳光,挥洒青春,启迪愚昧,创造文明……
各位同仁们:让我们静静的读吧,读风也萧萧雨也潇潇,读绿了芭蕉红了樱桃,读梨花院落黄花满地,读水瘦山寒雨恨云愁,读秦砖汉瓦唐风宋韵,读剑胆琴心金戈铁马,读陌上花开阶前叶落,读云卷云舒花开花谢,读西山长雪寒江孤舟,读十里长亭芳草连天。总而言之,一句话:发愤识尽天下字,立志读遍人间书!
教师读书心得10
最近,一直在读雷夫或有关雷夫的一些书籍。《第56号教室的奇迹》、《第56号教室的故事》、《成功无捷径》。说实话,真心佩服这个美国“老教师”!他曾经这样评价自己“我不是英雄,我只是个普通教师。我的失败多于我的成功,但我从来不放弃。”这就是雷夫,最朴实,最真实的一名教师。在读者眼里,他始终是一位从教三十余年的老教师。
然而,就是这名看似普普通通的一线教师却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的伟大的教育事业。很多时候,他的'教育故事好像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发生在我们身上,而他却成功了!在这里摘取了一些雷夫成功的经验来时刻提醒和帮助自己。
一、认识学生道德发展的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孩子们之所以完成家庭作业或者安静地上课是因为他们担心如果不这样做会惹麻烦;
第二阶段:你做某件事情是因为你希望得到回报;
第三阶段:你做事是为了取悦别人;
第四阶段:遵循规则,用规则来管理学生;
第五阶段:我做事会考虑别人;
第六阶段:要求学生形成一套自己的行为规范,而且始终遵循,即使父母,老师不在身边,他们也总是与人为善,因为这是他们的内在天性,他们就是这样的人。
毋庸置疑。我们都愿意让我们的孩子们成为第六阶段的人,但我们是否想过我们是否是第六阶段的人呢?
也无需多说,只要我们做到了,我们的孩子也一定会做到的!
二、学习是为了在生活中运用。
“我们要时刻铭记:孩子们一直在注视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如果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和气待人,那我们自己就必须始终和气待人,即使在我气得想把那个孩子扔出去的时候,依然要和气地对待他。我不是要求学生认真勤勉,而是让他们看到老师就是认真勤勉的。”
“如果我学会了这项技能,我的生活就会变得美好!”
做好学生的榜样,让学生明白“我的学习是为了什么”。诠释了雷夫这两段话的核心意思,也是雷夫始终在努力遵循的两个教育准则。
三、如何与孩子建立信任关系。
“如果你们希望孩子信任你,那你就必须让他们了解你,你也必须做真实的自己,保持本真。”
“我们都希望孩子们能信任我们,能向我们提问,于是我就总是给孩子们做榜样,说‘我不知道怎么做这件事,我得先请教一下别人。’孩子们看见后,就会说‘既然雷夫老师都要找别人帮忙,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呢?’这样就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我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对我的学生来说,我是第一个愿意倾听他们说话的人,我总是对他们很有兴趣,始终如一的善待他们。因此他们信任我,无论什么时候都信任我。”
真的是这样!只有和自己的学生真正建立起信任关系后,你的任何困难都不是问题了。
四、一辈子,一件事,不放弃!
雷夫说:“有耐心的人生活得会更美好!”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这样,专注做一件事,认准了,永不放弃,我们就一定能够把这件事做好!
五、教育家可以是人。
“教育家可以是人”这句话是李振村先生与雷夫在“中国名师”对话(20xx年3月6日)后,这样评价雷夫的。
“雷夫的到来让我们知道,只要你能够用朴素的教育行为影响孩子的命运,你就是教育家。用这种标准来看中国的教育,我们有千千万万的教师教育家,校长教育家。”李振村这样说。
是时候了,是“石头愿意开花”的时候了,是让教育家从云端走向大地的时候了,是让教育家沾染一点人间烟火的时候了,是让教育家成为是实实在在的人的时候了。
让我们从学习雷夫开始,让每位教师都成为教育家!
教师读书心得11
曾经很喜欢读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道是没有时间读了,还是心中的那份情感丢失了,很久很久没有好好的读一本书了,似乎有一个世纪了。这次是教研室组织的读书富脑活动让我再一次拿起了书,真真切切的读了下来,读完之后,心中的感动很多,触动也很多。
曾经以为教师的素质就是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能够教好自己所任教的学科,但是在读了张思明的《用心做教育》之后,我的触动很大,师德才是教师素质的根本,它是灵魂,而师爱又是师德的灵魂,用心做教育,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师的素质。
用心做教育,它的根本体现就是要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学生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爱的,而且他们正处于发展中,所以更需要呵护和尊重,生活中,宽容他们的缺点,宽容他们的偏激,宽容他们的.错误;欣赏他们的优点,欣赏他们的个性,欣赏他们的特长,欣赏他们的进步,欣赏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这样你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从而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爱你,就会喜欢听你的课,也就能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教师的关爱中体味到学校生活的乐趣。
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可是张思明认为,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开凿一眼清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够真正做一名让学生满意的教师。对此,我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它一方面告诉我们:作为教师必须多读书多学习,使自己的知识储备由“一桶水”变成“长流水”;另一方面还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只有教师思考的大脑才能教会学生大脑的思考,只有爱好学习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喜欢学习的学生。小学生他们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试想如果他的老师都不爱读书学习,那么我们怎么要求学生也喜欢呢,所以做为教师我们首先要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做学生的楷模。
教师读书心得12
我认真读过《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之后才发现,非常多时候我们对幼儿的生活并不是真正的了解。其实,读过此书之后感受颇深。非常多时候成人自以为是按照成人世界的法则教导孩子,而我们并没有发现是我们有意识的闯入了他们的世界,破坏了儿童世界的法则,还沾沾自喜的认为我们是为他们好。其实,作为“异物”闯入幼儿的和谐世界的我们所做的不是按照成人社会的日常规律和相关法律教导幼儿要怎样做,而是要认真了解孩子的世界,读懂他们的内心,当孩子们能够安心放心的敞开心扉接纳你的时候,你才能和他们成为朋友,开始发挥你来此世界的引导者的作用和目的,而在这之前,一切都是徒劳无功。
孩子的敏感期即为关键期,而幼儿关键期的发展是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幼儿各年龄层发展关键期的方面的同时,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注意正确的引导幼儿,最大限度促进幼儿更快更好的成长。幼儿的不一样年龄阶段有着相对应的发展关键期。
0——2岁:新生儿从刚刚出生就开始敏感的对待这个世界,无论从视觉、听觉、口腔、手、还是行走和语言方面,都是幼儿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关键期。当新生儿睁开眼睛的那一霎那他们就从视觉开始观察这个充满阳光的世界,这时的我们要为幼儿带给科学的视觉环境,这不仅仅仅单纯的是为幼儿锻炼眼睛的潜质,更重要的是在视觉敏感期的阶段的幼儿的视觉与大脑发育与治理的发展都有务必的关联。视觉是人脑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能显著影响脑部发育。这一时期的幼儿开始用口认识外部世界,因此吃手指的现象不断出现。当我们发现吃手指的现象在幼儿生活中发生的时候,要正视这个问题,而不是绝对性的禁止。幼儿在不会用语言表达的阶段,他们用口去探索这个未知世界,从口到手这需要一个时刻过程。当我们在安全的条件下,采取满足孩子口腔的味觉和触觉,给孩子带给较硬的食物的科学方法并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手及其他器官也会出现敏感期,到那时,孩子用口探索世界的方式就会悄悄的`退居二线了。相反,非常多幼儿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还是出现“吃手”这一现象,这非常大一部分因素是家长的制止的原因。
2——4岁:这阶段的幼儿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由独立个体成长到群众生活。非常多时候,我所在的小班经常会出现“抢玩具”、“在椅子上爬来爬去”、“从衣服、鞋子上扣亮晶晶的小亮片”的这些现象,最初的我是采取制止的方法告诉孩子们这些行为时不正确的,而不没有深刻的反思到这些正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在自我意识的产生、空间感、和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方面的发展。对待“什么都是我的”的幼儿,我们要给他们充分的选取,不好谴责还自己的行为,若是强迫孩子归还属于自己的物品给别人,孩子会丝毫感觉不到安全感。在正确引导幼儿的同时,要给他们足够的权利自己决定。而幼儿对细小事物的观察,皮亚杰认为:儿童首先是透过简单图式发展认知和认识外在世界的。因此,儿童起初对世界的认识务必是从微观开始的,并且外在世界在他们眼里也是微观的。“亮晶晶”这一现象几乎在我所在小二班每一天都在上演。从开始的制止到此刻的别随意丢弃孩子收集的小玩意儿,我深刻体会到观察细小事物对孩子的重要性。为孩子“创造”一些小玩意或是带领幼儿进行一节对“亮晶晶”的观察教育活动课远比经常制止孩子在生活中“玩亮晶晶”要更科学、实际且更能解决问题。针对每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的发展状况和哪些关键期在这阶段发展对幼儿进行了解,是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幼儿发展的一项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环节。不仅仅仅如此,非常多时候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还会出现“排斥一些幼儿”的个性现象,原先这正是孩子处在人际关联的敏感期。这时我们要正确认识到幼儿的人际交往关联的重要性。人际关联非常好的幼儿和人际关联非常差的幼儿的区别不是在他们喜不喜爱交往,而是在于他们的个人心理品质和社交潜质。行为表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表现友好、用心的交往行为就会受欢迎,而那些抢夺玩具、推打小朋友的孩子就成了受排斥的儿童。这时候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行为指导便显得至关重要。但非常多时候,这两种幼儿都会受到老师的关注,而经常会不记得“受忽略儿童”,不受欢迎,也不受排斥。这时,我会经常发动全班幼儿进行“记名字”的游戏。那些孩子们都不记得名字的幼儿在某一阶段我会采取着重让他们进行表演、回答问题等方式使其受到关注。虽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的人际交往技能,但至少用科学的方法正确的解决幼儿之间出现的问题。
年纪再大一些的儿童,比如4——5岁的中班幼儿会出现一些关于婚姻和性别方面的问题等,5——6岁的大班孩子会在秩序方面、文字符号和数的排列组合等抽象方面产生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最为儿童导师的我们在生活中认真观察、正确指导幼儿走出困惑,不进如此还要重视家园教育,幼儿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是孩子成长的沃土。但只依靠幼儿园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家长的紧密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非常多时候,孩子常常不明白自己犯了错误,但是当他们一旦意识到就会自己反省,他们有自我反省的潜质,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耐心的等待幼儿改正错误,这是每个孩子在成长中的必经过程。老师的耐心教导,家长的支持配合,家园携手共同教育为孩子顺利透过敏感期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师读书心得13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各种新的理念、方法成为教师的追求。在追逐的过程中很多人觉得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甚至有人感叹“语文教学像雾、像雨、又像风。”应对种种困惑和疑问,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伴随对新课标的`深入解读。我觉得上简单的语文课是正确的选取。
一、简单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实施教学任务前务必有目标意识,目标就是要求,目标就是方向。因此,教学目标要简明。在一堂语文课上我究竟要让学生获得什么知识、提高什么潜力、关注什么情感体验,教学目标中要明确体现。充分发挥目标在教学中的导向、调控、检测的功能,让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二、简洁明了的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要有一条线而不是一大片”。诚然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字、词、句、篇,积累运用千头万绪,“工具性”与“人文性”争论不休。但扎扎实实的语文课堂就如同张庆老师讲的“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落实在教学设计上就是一个实字,让语文课上讲语文的东西,不要出现关于语文和非语文的东西。
三、简约明晰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改革要求评价的方式多样,构成性评价和终结评价结合,在语文教学中认识到教学评价不是一个纯技术性的问题是对被评价对象的价值或特点做出决定。就应有一个教学目标相对应的评价。
教师读书心得14
关于《新时代的教师》这本书,我读完以后,我觉得它对我的指导意义并不大。这本书前部分1-4章以及第六章和第八章的内容,就是教育学心理学的浓缩精简版,第五章讲到了儿童,有一定的实操性。纵观整本书,对我来说启发意义最大的就是《总序》的那两页内容,读总序的时候,我是热血沸腾的。
总序中有这样一段话:教师们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改革的脚步越来越快,实践成果越来越多,一路狂奔似乎停不下来,在狂奔过后的路上,是迷茫。新课程理念与价值观和现实的教育教学中一些新方案、新做法似乎又成了两张皮,教师依然很难告别“工具理性”的“技术熟练工”的身份,很难逼近“反思性实践家”的“境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仍然是带着镣铐跳舞的教书匠,教师徘徊的灵魂,已经跟不上脚步……
是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谁又来拯救教师的灵魂呢?
学校在热衷于维护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学业成绩,以及提升教师技术能力所进行的教育改革,而忽略教师职业的伦理道德,以及当前社会各个层面普遍伦理价值的缺失,我认为这是导致教师灵魂在痛苦徘徊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总序中提到了本书中我认为最有价值的一个词“教师的教育力”,这就跟学共体课堂改革中提到的“学生的学习力”一样,教师的教育力就是教师本上,学生的学习力也是学生本身,是内发的,是灵魂的,是需要激发的。书中说到,教师的教育力集中体现于教师对教育及教学的道德责任,渗透于教师工作的各个层面,是教师职业的“灵魂”。从某个层面来说,教师的教育力就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理念和价值观。三观正了,灵魂就是轻盈的,三观不正,就一辈子都戴着镣铐跳舞。
我接着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我们如何在现实面前让灵魂跟上脚步,不再徘徊。这三点呢,书中没有直接说到,但都是我观书后结合自己的经历引发的思考。它们还很浅薄,不够成熟,可能有失偏颇,甚至偏激,所有的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所有的想法都是真实的想法。
第一:关于工作、职业与事业
简单的来说,工作是用来谋生的;职业不仅可以解决谋生的问题,还可以解决未来发展的问题;事业则不仅仅可以解决谋生的问题和发展的问题,更加具备了各种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事业伙伴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
对事业来说,可能一份工作你很喜欢,但可能没有报酬或不赚钱,即使一天工作十二个小时,但你仍然愿意做,因为这是你喜欢和愿意从事的,这就是事业。事业是对你个人而言的。而职业则不一样,即使你不喜欢,但你还要来做,因为这是你谋生的必需。职业解决的是你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而事业则关注于最本质或更高层面,主要是精神层面。
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初来乍到的,都是为了一份谋生的工作,而工作了三五年后,就进入职业阶段了。但这个职业阶段是伴随你一辈子,还是让职业一步一步向事业靠近呢,完全取决于自己。因为教师这样一份事业,注定是清贫的,你如果选择了,意味着你接收了在这个行业内大部分人无法用丰厚的物质条件来满足你想要跳舞的灵魂。我想说的是,唯有热爱,不计回报的热爱,你才可以让这一份稳定的可以干一辈子的职业,成为你一辈子的事业。唯有这样,唯有当成自己人生中的一份事业来做,才不会徘徊迷茫,抱怨倦怠。
第二:关于一般行业与教师职业
关于这两者,我认为一般行业更容易获得成就感,而教师职业更容易获得价值感。
好的公司会有一套完善地激励制度、个人成长指标,也就是说只要你有能力,并且有意愿,你就有提升的可能,职位上的升迁或者物质上的提高等,这是与个人能力和付出相匹配的,你因为你的能力和付出获得相应的报酬,得到相应的提升,从而富有成就感。但教师的职业却不一定能做到,它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投入。要知道评一个职称是很难的,而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后,你的工资提升的空间是变化不大的,你的生活也许还是这样。教师这样一种情感的投入,在短时间内很容易让我们获得价值感,让我们觉得自己的付出是非常有意义的,但久而久之,这种付出的意义这种价值感就会开始渐渐消退,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个行业这么容易有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吧。如果一个不擅长自我提升,或在这方面消极应对的人,他的灵魂就有可能是无趣甚至痛苦的。
第三:关于教育教学的技能与情感
首先用一个简单的'图表来呈现他们的关系。
技能 ——回报成就感(物质上)
情感 (基础)—— 回报价值感(精神上或心理上)
内在(对自身)
外在(对学生)
技能上的强大,能够快速的祝你成名,更有成就感,但光有技能而少有情感,那就是一架教学的机器,教出来的也都是灵魂在游移的躯体。
而技能不够强大,但情感够真挚,我认为关系没那么大。用真情育出来的孩子,会拥有健全饱满的人格,会有丰盈生动的灵魂,他的学习力也不会差,因为其实孩子本身都是会学习的。
所以,我认为两者之间情感是基础,是教师灵魂的基础。
而情感又有外在和内在两方面,内在的情感主要是自身修养和自我的提升,外在情感就是对学生的情感,培育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内心。这两者也没有绝对的界限,都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
教室职业是与人的成长相关的专业,即教师不是单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培养学生的个性、社会性等丰富的人性。教师自身的性格、价值观、信念等对学生的人格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自身修养非常重要。
“专门的技能”和“做人的修养”是教师拥有完整地身体和灵魂的两个比不可少的因素,我们能够对自己日常教育实践进行有意识的反思和调整,并对自己的价值观、态度和观念进行不断的挑战,把这一份职业当成个人事业来经营,就可以慢慢摆脱束缚灵魂的枷锁,让灵魂跟上脚步……
教师读书心得15
我觉的自己一直就是一个自信的人,但工作以来,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渐渐的丧失了信心和勇气,内心也产生了巨大的痛苦和恐惧感,所以当我看到“教学勇气”四个大字的时候,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这本书,这是一本直面那些为恐惧所纠缠的痛苦的心灵的书,作者帕尔默是一个诚实的勇于自我解剖的人,在这本书里,他讨论了产生恐惧的原因,探讨如何走出恐惧,获得一种真正的勇气来直面职业生涯,重新获得职业幸福。
在导言部分,作者帕克帕尔默提出:“这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仅仅源自于其所爱,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我觉得作者认为只有热爱自己事业的教师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才能和他产生共鸣。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是热情百倍,极有耐心,对待学生和颜悦色,极富亲和力,真正和学生达成了一片,成了学生的知心朋友,到现在,过去的那些学生遇到我,谈起话来还经常聊起我们师生过去的快乐时光。
那时候,看到办公室里有的老师对学生动不动就厉声呵斥,声色俱厉,我常常替学生感到委屈,常常想怎么不对学生的态度好一点,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也渐渐地对学生失去了耐心,虽然心里总想和学生在一起聊聊知心话,和学生在一起玩一玩,可总觉得没时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每天却总觉得很忙很忙,累得不行。
我也常常为教学而痛苦,为教学设计时无法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点,为课堂上无法激起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教学时不能作出迅捷的明智的引导,为苦心孤诣的教育却看不到相应的效果……
幸好我遇到了这本书,我庆幸与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相遇,看作者从关注教师心灵的`角度来解读教师,解读教学,解读教育,让我有豁然开朗。
帕尔默告诉我,核心问题是“认识自我”,是自我认同和自身完整。他说:“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就不了解我的学生们是谁。……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也不能够懂得我的学科。”优秀教学需要教师的内心世界资源,因此,我们要去探索教师的心灵世界。这是帕尔默独特的眼光,崭新的视角。
在反复阅读《教学勇气》一书的过程中,我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感动,惊奇于这本书丰富的资源。我会继续阅读,继续发现,也希望更多的朋友去探索其中的宝藏,共享这美妙的教育经典。
【教师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教师的读书心得03-25
教师读书心得03-29
教师读书心得06-15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03-14
美术教师读书心得04-06
教师论语读书心得04-06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04-06
教师假期读书心得04-03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06-12
教师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