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作文大全>读后感>读《傅雷家书》有感

读《傅雷家书》有感

时间:2023-06-27 16:21:3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傅雷家书》有感集合15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傅雷家书》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傅雷家书》有感集合15篇

读《傅雷家书》有感1

  当要回头写读后感时,我觉得很不容易。因为全书收录的这些家书,可谓篇篇精彩,字字珠玑,很难写出一些实用的感想。所以,在这里我只是记录一些读该书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达的重要思想。

  首先,从形式方面看,《家书》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细致入微,无微不至,严谨认真……

  相信所有读过家书的读者对这些特点都深有感触吧。根据自己很少的经验,我觉得,之所以能够如此,很大程度因了书信这种表达、交流或写作方式。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广泛、自然舒畅的作品诞生。他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也正是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论文,译作),使得我们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学问的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作风。如果说《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经典的“教子篇”,那么,我想首先而最具这种意义的应当是这种态度和作风。但绝不仅限于此,还有,傅雷先生由于自己的学识、思想而能将任何大事小事阐发出深刻但绝不艰涩的道理,从而给人以启发。

  除此之外,其他比如,关于感情(激情)和理智的关系,应当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际或宇宙的视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局限性,等等,皆为真知灼见,无不闪耀着理性的灵光!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

  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读《傅雷家书》有感2

  俗话说的好:“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读完了《傅雷家书》本书后,我充分感受到了父母对儿女的爱。信中的傅雷流露出对儿子的深情,同时也不乏有着不可抗拒的威严。信中的父子,似乎已成了朋友。他们谈论着艺术、生活、学习、做人修养等。一封封的书信,一次次的爱,作为父亲的傅雷用父爱影响了傅聪的一生,为傅聪以后的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会了他如何在这世上生存。

  在信中,傅雷传输给儿子这样的道理:一、父子也是朋友,重大的'事要与朋友商量,对音乐的理解也该与朋友分享、交流、讨论,这样才可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二、写信可以促使傅聪加强对自己文笔的训练,记录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思,从而激发艺术的才智。正是由于傅雷要求儿子一直写信。这本《傅雷家书》以日常之事见教育之伟大。这使我想起了当前的许多父母的家长制的作风是多么得不明智,没有与孩子朋友相待,以诚相见,怎么能换来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呢?

  《傅雷家书》中的每一篇,都经过历史文化的积淀。这是一本“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术修养读物”,更是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我们可以像傅雷一样从中体会做人、学习的道理。优秀的父亲,出色的儿子,不平凡的家书。

读《傅雷家书》有感3

  一封封质朴的信,蕴含着父子间最真挚的感情;一句句感人至深的话语背后,是父亲包容又严苛的爱;一次次不厌其烦的教诲,是父母望子成龙的殷切希望。这就是钢琴家傅聪与父亲傅雷书信的点点滴滴。这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的教子,一部呕心沥血的成长记录。

  《傅雷家书》是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期间傅雷夫妇与在波兰求学的长子傅聪的书信。记录了傅聪由钢琴学童到世界瞩目的钢琴家的成长过程。书中有傅雷夫妇对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千个叮咛万个嘱咐,有亲情间的心灵沟通,是傅雷夫妇留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当时,通讯根本不发达,远隔重洋的他们,只能凭家信慰藉思念之情,“家书抵万金”,见字如面,书信让他们近在咫尺。这些纸上的家常话如涓涓清泉,滋养着这个学童;如冬天的阳光,温暖着这个学童。让身在异乡的他,感受到亲情的温度。

  提起傅雷,我们的'心情是沉重的。在那一场浩劫的开始,这位有个性的翻译家,孤傲倔强的傅雷,在被误判为“右派”之后,不堪其辱,撇下了那个叫他心碎的世界,夫妇双双撒手人寰。杨绛说:“傅雷爱吃硬饭,他的性格也像硬米粒儿那样僵硬、干爽;软和糯不是他的美德,他全给朱梅馥了。”傅雷为人耿介,以秉性乖戾著称。但他热爱祖国,嫉恶如仇。抗战爆发时,傅雷身处孤岛上海,他立下“东不至黄浦江,北不至白渡桥”的规矩,不能消灭敌人,他连看都不想看到日本人。1955年,傅聪在第五届钢琴大赛上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成为第一个在国际性比赛上获奖的新中国音乐家。傅雷给傅聪的信中写到:“但愿你做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在傅雷的影响之下,少年傅聪就有一颗赤诚中国心。在波兰钢琴独奏会之后的傅聪写信给父母:“能够让人家对我最爱的祖国产生这种景仰之情,我真觉得幸福。”傅雷给傅聪的做人原则是:“先要学做人,次为艺术家”。《傅雷家书》突出体现“傅雷精神”,傅家门风,是傅聪成长必要的精神钙片。在这样的家风中,走出了一位世界级钢琴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严苛的家庭教育让傅聪养成勤奋的好习惯,同时他也有常人不具备的品德和毅力:一个人独自在海外生活,每天坚持练琴至少十二小时;在荣誉和成功面前,不骄傲自满,所以造就了这位世界级的钢琴家。

  傅雷夫妇也是典型的“中国式家长”,他虽然没有像郎朗的父亲那样坐在孩子身边陪伴孩子弹琴,但精神上是陪伴的。他隔空跟孩子探讨音乐、艺术以及为人处世等问题,书信中细致到跟孩子探讨舞台上应该保持什么样的面部表情。更能以“真诚待人,认真做事”的“傅雷精神”去影响孩子。以他的才智和博学,深刻的思想,让孩子“取法乎上”,用心亦良苦矣!所以《傅雷家书》成为素质教育的范本,傅雷夫妇成为中国父母的典范。

  成功的家长家家相同。每一个优秀的孩子后面都有一双默默奉献的父母。我们周围有一大批父母舍弃工作,舍弃舒适的环境,奔波在另一个城市,陪护在孩子身边;也有一些年轻妈妈,栖居在两个城市之间,平衡孩子与工作,事业与家庭。中国式家长在孩子教育的层面上,真的做到了可谓“鞠躬尽瘁”、“呕心沥血”了。如果说傅雷对傅聪的所作所为,是中国家长的典范,那么当今中国式家长面临挑战更大了,包括学识与才华、精力和阅历,还有财力与实力。中国式家长实为难矣!

  不管我们的父母是多么平凡,抑或普通,他们一生都在勤勤恳恳地为孩子们付出。寸草难报春晖啊,你看,每一个热气腾腾的早晨,每一桌丰盛的晚餐,每一次披星戴月的上下学接送……都有父母忙碌的身影。作为孩子,我们能做的就是要理解并接受父母的唠叨。

  也请父母相信:您付出了,定会创造一个世界。

读《傅雷家书》有感4

  每一次的阅读都让我更上一层楼,书里的知识让我收获满满。不知道读了多少本书,但有一本书让我感受到父爱之深和爱国之深。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傅雷家书》,里面有个善良的父亲叫傅雷。傅雷很爱自己的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傅聪,小儿子叫傅敏。因为在他出生时的'年代,是一个处于复杂混乱的时期,他们俩一直在混乱中长大,父母决定把傅聪送到波兰去留学。

  傅聪从小就受父亲的影响,学习了艺术,他也一直把艺术作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一直努力的他从小就拿了很多艺术奖,有了自己的目标。在波兰生活,他与家人一直以书信的方式来了解彼此。每次的获奖与愉悦、难过的事情,傅聪父母就写一封家书。记得傅聪拿了一个钢琴的优秀奖,父亲就在书信中写道:“艺术虽好,但也不要忘了自己的品质、素养和爱国之情,你虽在异国他乡,但你的人格更能表现你的爱国之情。”这段话让我感受到了父母的伟大。

  记得我小的时候,有一次感冒了,父母为我操了不少心,每天起早贪黑,忙前忙后地让我心疼和难过,因为我不想让父母变得比以前更累,有时我会因为一些小事与父母争吵,但我知道父母一直是为我们好,就像傅雷对傅聪一样,不是真正的责备,因为在责备当中,父母比我们还要难过。我们不能怪父母。要爱父母,要为他们分担家务,让我们的家像傅聪家一样充满和谐与温暖。

  母亲孕育了我们的生命,父亲为我们撑起了家,让家充满幸福和爱,同时引导我们走正确的道路,我们要感恩国家,感恩父母。

读《傅雷家书》有感5

  《傅雷家书》这本书是傅雷写给自己孩子的信为主要内容的一本书。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傅雷对孩子的关心与嘱咐,从而突出傅雷作为父亲的伟大形象。这本书值得注意的地方有很多,但我还是觉得书中大部分细节都来自于傅雷告诉自己孩子该如何一个人生活。

  对于《傅雷家书》,这本书我最喜欢傅雷对儿子读书求学的一些建议,人这一生过得很快,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时也要懂得珍惜时间,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但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保证自己的生命安然无恙的情况下去求知,去学习。人们常说一生不停的学习,其实这句话很真实,真热爱学习的.人,他对新知的渴望与解疑后的开朗是一般人体会不到的。

  同时,作者傅雷也告诉自己的孩子,艺术的重要性,让孩子进一步了解艺术,去体会它的美,去喜欢艺术。而且这本书一提到艺术大部分都举一些艺术家的例子,比如贝多芬莫扎特,肖邦与舒伯特等等。作者举这些例子,还是为了让孩子结合他们的人生经历,多一分感受,多一分经验。然后傅雷又重点提了一下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无论做什么事情态度是最主要的。态度要端正,大家都会来让你做事,因为你一直有这个积极向上的态度,所以大家都愿意让你去做。

  勤学好问也是一种传统美德,要善于向身边的人发问,从而来解开自己很多,对自己来说的疑惑,还有助于自身的进步,所以傅雷真是十分用心,把学习方面该注意的地方都提到了,说明傅雷对儿子期望很大,希望他变得更加优秀。

读《傅雷家书》有感6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题记

  古镜以铜为材,制作精良,但无法较完整反映事物。现镜以玻璃为材,反映事物非常清晰。但要论最好的镜子,那就莫过于傅雷。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最重要是做一面忠实的“镜子”。而事实上傅雷确实做到这一点。

  他先通过对自己的写信习惯与傅聪的,让傅聪理解仅仅一件小事,一点细节在生活中是不可忽略的。

  不仅仅在生活,在人际交往,在读书求学,甚至在感情处理上,傅聪都会从傅雷那得到许多,也会以傅雷的所作所为与自己对比,发现许多需改进之处。傅雷这面忠实的'镜子名副其实。

  对某种事物熟悉久了,便有特殊的情感,傅雷这面“镜子”也不例外。他对儿子的情感,却始终把舔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把做人和艺术永远摆在首位。每封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做人的问题,傅雷以自己为例,教导傅聪: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不气馁,获奖不骄傲……

  傅雷不但拿自己当例子,还列举其它各种名人,如莫扎特,萧邦,巴尔扎克等艺术家,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谈艺艺修养,不管是傅聪去波兰留学,获得国际大奖大奖,还是后来赴各地演出,傅雷如终关注儿子在音乐艺术道路上的成长,不时给予指点。

  无论从什么角度出发,从什么事件上看,傅雷这面镜都尽职尽责,在傅聪的路上,傅为他打好了基础,并在其身后时时刻刻注视着他。

  以傅雷为鉴,可正傅聪之衣冠。

读《傅雷家书》有感7

  翻开《傅雷家书》,一封封深情的家信映入眼帘,父母的谆谆教导、孩子的感恩之情,不觉已流入心间。

  傅雷先生对古今中外绘画、音乐等方面的知识在这部家书中汩汩地流淌,润泽的不仅仅是他的孩子,而且是万千读者。作为教师的我,边读边用卡片摘录其中精华片段,以用来细细品味。如:

  〈一〉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

  〈二〉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

  〈三〉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四〉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解脱。

  〈五〉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六〉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七〉……多思考人生问题,宇宙问题。把个人看的渺小一些。那么自然会减少患得患失之心。结果身心反而会舒泰,工作反而会顺利。

  《傅雷家书》连同卡片一直放在我的床头,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都会拿出来翻阅,仍会有新的启迪。我觉得:人是为社会之人,当以服务社会为己任。傅雷以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为己任,这种走出“小我”的心境值得效法。

  看傅雷怎样培育他的孩子,从家书中显而易见。他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其他各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谊,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父母爱子女是天性。自己做了母亲,也真真切切体会了“心疼”一词的滋味,自以为母爱炽热,然读《傅雷家书》而知不足。与一些有“责任心”的家长一样,或期望值过高或急于求成,记得我的孩子刚刚进入青春期,逆反心理逐渐的凸显,出现偏离的时候,我就小声告诉自己,要冷静,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要与孩子进行心与心地交流。这样无数次的下来,我的性情逐渐变得温和,处理亲子关系也变得巧妙。虽然只有周末的陪伴,孩子内心强大的独立学习能力与生活能力令人欢喜。我想这就是《傅雷家书》给与的智慧吧!

  天高任鸟飞,读《傅雷家书》懂得了对孩子既要定位高远,又要量力而行,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我根据孩子的特点,让其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器乐。平时不轻易增加孩子课外作业负担,每逢假日,带孩子参观革命英雄胜地,让他对中国历史有更加清楚的认识,同时开拓视野,并向孩子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提高其文学素养。今年六月孩子已经初三毕业,毕业的同时,发现了他的变化:无论在学业上还是做人处事方面拥有了更多的责任与担当。让我欣喜的是,六年后的他,也将成为我们教师队伍的一员。

  我成为了母亲的同时,我还是一个教师,对待自己的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十分注意学生的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惯及学习习惯,要求他们生活俭朴,学习专注,充分挖掘他们内在的潜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教育教学中,关注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恰当的时候,在他们犯错、矛盾、成功、喜悦的时候,我会运用小纸条、小奖励、小短信形式给与鼓励与劝慰,甚至是一个微笑的'眼神、一个不起眼的小动作,这些小小的举动,我想都是莫大的欣慰!孩子毕竟是孩子,需要有指引人,需要有支持鼓励他的“父亲母亲”。

  《傅雷家书》不仅仅是书信,还是傅雷和傅聪交流艺术的平台,处处可见深厚的艺术功底。在一篇篇清新的文笔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即使相隔万里,依然不减。

  读傅雷的父亲,我想起我的父亲对我的教导,我的父亲是土生土长的农民,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父亲在部队呆过八年,因此在他身上总可以感受到军人所特有的精神与毅力。部队复员后,父亲和母亲共同经营一家生活用品店,也正因为诚信经营,口碑极好。如今商店已经经营有38年了,父亲常年的打拼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在打拼的同时,父亲把教育我当成首要任务,他在我身上耗费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从小学到初中,父亲对我的生活、学习习惯以及做人方面给与我很多的教导,但父亲对我的成绩并不是很注重,反倒更注重我为人处事的原则和做人的道理。在那时,父亲常常给我讲起以前的故事,虽然我不是很能理解父亲苦苦婆心的教诲,但是我知道父亲只是想让我做一个真真正正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父亲并不是什么伟大的人物,但是父亲丰富的人生阅历是我这个年龄没有经历过的。所以一直以来,父亲的教诲铭记于心,身体力行的去实现。他虽然不是像傅雷一样伟大的人物,但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个值得我一生去敬仰、佩服、学习的人。

  《傅雷家书》是我最为欣赏的一本书。傅雷写给儿子的不仅仅是家书,而是一个个人生哲理。书中时时给人深刻的教诲,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给我们带来的爱与精神,永远影响着下一代。

读《傅雷家书》有感8

  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在儿子傅聪留学海外的过程中,先后写了近百封家书给他,教导他立身行事、爱国成才,把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融入了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中。其声殷殷,其意绵绵,其情拳拳。由这些信件汇集而成的《傅雷家书》曾先后再版五次,重印19次,累计发行超过100万册,数字虽不能说明太多,但时间足可以证明一切:《傅雷家书》自问世以来已畅销18年。

  一部家书受到如此广泛的欢迎,其意义是多方面的。探究其原因,除了有傅雷作为我国著名的文学艺术家和翻译家其本人所具有的渊博思想和高尚人格的感染力之外,亦有家书中所蕴含的为艺、为人,涵养品格情操、锤炼修养气质等方面的卓绝见识和肺腑之言的吸引。无论身为子女还是父母,都能从中领略人生的境界,接受人生的教益。

  傅雷一生奉行德义具备、人格卓越的德行,在对儿子傅聪、傅敏的教育上,傅雷处处不忘言传身教,让自己的这一优良品德薪火相传。这些,从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一百多封家书里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无论是艺术修养还是为人处世,甚至演奏姿势和生活细节方面,傅雷都要求儿子规范严谨。傅雷做事为人均认真细致,对子女的要求就是他对自己的要求。儿子傅敏在回忆父亲时曾举了这样的一些例子:”50年代,他有一阵子迷上了摄影,显影药、定影药,父亲都是一克克称准,照片要放大,父亲就用尺子细细地量。父亲爱养花,他对待每一盆花,都很认真细致,看到有嫁接的介绍,他就自己去实践。父亲就是这样,哪怕一点点小事、小细节,他都很认真地对待。他要求我们做到的,绝对是他自己做人的风格原则。这是我们兄弟两个成长中得到的最大的教益。“在这里,父亲的言行已经成了子女们的一杆标尺,既标示高度,又衡量进步。

  家书里的傅雷既是严父,又是慈母,在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心背后,站立的是一个严厉的'父亲形象。父亲的严,严在对做人原则的坚持,严在对艺术人文的理解和投入,严在对儿子纯粹品质的要求。着名学者楼适夷先生在为《傅雷家书》作的序言中这样说:”大器之成,有待雕琢,在傅聪的长大成才道路上,我看到作为父亲的傅雷所灌注的心血。在身边的幼稚时代是这样,在身处两地,形同隔世的情势下,也还是这样。“也正是这样的严格,成就了儿子日后为艺、为文,爱国、爱人等方面的高尚品格。

  对子女的严格要求并不能通过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实现,这或许是《傅雷家书》留给做父母的读者们的又一启示。在教育中,傅雷坚持循循善诱,鼓励、启发孩子们自己思考去解决问题,教育他们要有自己的思想,继而形成人格中独立的精神和独立的思维。

  家书中,傅雷敞开心扉,向孩子们传授为人的道理和生活准则,嬉笑怒骂都毫不隐瞒。从一封封信里,傅雷清澈的心灵、不泯的童心跃然纸上,我们仿佛是在听一个可爱的大孩子倾心长谈。傅雷用理解、用年轻而纯真的心、用这样一种平等的姿势消弥了父子间的代沟和距离,让父子之间的书信往来情意交融,形成共鸣和互动。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满腔期望化作细雨,”随风潜入夜“,滋养儿子的心田。

  打开《傅雷家书》,就是走近一位父亲,聆听他”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诲“。不知道天下有多少曾经的子女、现在的子女和将来的子女受益于这个亲切而严厉的父亲!

读《傅雷家书》有感9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与家人失散分离之际,发出了“家书抵万金”的感慨,在我看来,父母对孩子的那种深情更是比什么都要珍贵!《傅雷家书》就是一本包含父母对孩子厚重情感的书。

  傅雷是一个十分精益求精的人,他对儿子的教育非常严格,从傅聪的行为举止、礼貌规范到学习方法、计划等都有要求和教导,还告诉儿子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

  起先,我读到这些,心里不免有些厌烦:怎么这个都要管?这个还用说吗?怎么这么啰嗦……后来,我才惊觉,傅雷在家书里写的这些琐碎的小事,不就是平时父母教导我的吗?哦,因为我平时对我父母就是一副不耐烦的样子,所以才会读《傅雷家书》感到厌烦的。从前,我以为就我的父母管得宽,哪想到名人的父母也是如此。“可怜天下父母心”,虽然我的父母没有傅雷那样伟大,但他们对我的那颗心一点也没有少。我不应该埋怨父母,为什么没有把我培养成一个像傅聪那样优秀的人,而是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平时,我没有端正我的态度,我没有认真听他们的教导,我不赞同他们的'意见,甚至觉得他们就是不够爱我!这样的我,怎么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呢?

  在很多时候,傅雷和傅聪就像一对认识了很多年的挚友,他们一起谈天说地,比如关于艺术方面;傅聪可以大胆告诉父亲自己感情的事,傅聪也会给他许多建议和劝导……这样的相处模式让我十分羡慕,也不禁思考为什么我和我的父母做不到这样呢?印象中,我的父亲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特别是小时候,那种如冬天里的寒冰一般的感觉令我害怕,所以,那时候我就没有跟父亲有多亲密。可是现在,不知是父亲年纪越来越大了,他饱经风霜的脸上多了些慈祥,他会跟我多说说话,会对我多笑笑,有时也会夸赞我。但在学习紧张的我看来,他只是换种方式督促我,他对我的好,反而让我倍感压力。但这就是我跟父亲做不了朋友的理由吗?我好像也没有多关心他,也没有多理解他,我从没尝试过跟他吐露心声……我没有迈出这第一步,怎么就好像知道了结局呢?为什么我自己把所有的可能斩断了,还要指责父亲不好相处呢?我应该反思,我应该行动!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这是傅雷对儿子的深切期盼。我刚看到的时候,心里自嘲道:我孤独了,最多只能欣赏一下赤子创造的世界。所以,我与赤子的差距到底在哪呢?他们说,赤子指刚出生的婴儿,后比喻热爱祖国的人。赤子之心呢?以下是傅雷的见解“所谓赤子之心,不但指纯洁无邪,指清新,而且还指爱!”而赤子孤独了,指心里平静下来了,可以清楚认识自己了,就可以取得伟大成就了。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充满了形形色色的诱惑。若要剔除杂念,保持自我,不轻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实在不是一件易事。但我想,我们可以尽全力去努力,去坚持,去奋斗……

读《傅雷家书》有感10

  谁都说它是关于教育,父子情的著作,果然名不虚传。傅雷,傅聪虽身隔万里,但父亲却通过儿子的信,深入地了解儿子,写下感人的信。信中有对儿子学业的指导,更多的是对儿子人生的指引。信中的话充满着父爱,蕴涵着真理。《傅雷家书》用词十分朴素,平平的语言何以使人读出这么多东西?我想,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每个人都时时感受着父辈的爱,也付出自己的爱,对傅雷的家书自然有同感。我的经历有一段与傅聪更为相似。我的抽屉里也珍藏着几封家书,不同的是那是我遵照老师吩咐写的作文,给爸爸的一封信。打开信纸,你会看到刚入三年级的我拼音加字胡乱一气的的书信。在这些家书中,一切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没落下。即使是在校被老师表扬一句,我也在信中写明六要素,但即使我那时再小,也懂得报喜不报忧,也知道不让出门在外的爸爸替我担心。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样的家书不会再有;取而代之的是我对父母的保证,有时,父母不理解我,我也会写下来,然后一把火烧了,这样就没事了。《傅雷家书》不知何时会再次光顾我的书桌,但两代人间的感情永远那么深厚,永远是享用不尽的财富。

  每一封家书都是文化遗产,《傅雷家书》更不用说了。家书,顾名思义,是指家人、亲人之间往来的书信。大约在文字产生后,家书就出现了,可以说是源远流长。随着文字语言的逐渐丰富,纸张的发明,家书逐渐流行起来,一直到今天,家书都是维系亲情纽带之一。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以《傅雷家书》来说,傅雷所写下的近百封家书,总的`主题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华文明为准;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务。整本家书,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阐释。

  傅雷家书给我们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很好地为我们保存那个时代的记忆,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阐释出来,它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傅雷家书除了教人们立身行事,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透露的亲情令人感动。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不是伟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出让人立身处事的大道理,但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我考虑,为我打算。傅雷家书中有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样讲道理,然而他们总是为我好。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大道理,还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并会一直珍惜这美好的亲情。

读《傅雷家书》有感11

  有这样一本书,由一封封书信组成,承载的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与教诲,从琐碎小事到人生大事,从小规矩到大道理无所不谈,被人们称为教子的典范,这就是著名的《傅雷家书》。

  当我翻开这本书,仿佛看见一位父亲在灯下对远在异国的儿子倾吐心声。信纸上写下了说不尽的关怀与教诲,笔尖流淌的是对远方儿子无尽的思念。傅雷以知心朋友的身份与傅聪交流,在儿子遇到困难时,他给予引导;在儿子取得成绩而骄傲时,他给予警示;在儿子人生失意时,他给予鼓励。他无微不至地塑造着儿子的性格品行,从礼仪规矩到行为心智,他倾尽心血造就了儿子的刚正、坚毅与忠诚。

  这本书朴实无华,没有华丽的辞藻,而是用真诚的.语言去娓娓道来。书中有些话也令我感同身受,比如:取得成就时不要过分骄傲,在经历不顺时不要自暴自弃。我的父亲也常常这样教育我,当我取得不错的成绩时,父亲会告诫我:"不能满足于现状,不要轻视他人,大家都在伯仲之间,或许这次只是运气好,别人没有发挥好。不要太关注名次,你要将目光放得更长远些,要注重思维习惯的培养,文化知识要掌握牢固,为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当我失利时,父亲也会安慰我:“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要过度在意,要调整好心态,不能灰心,更不能懈怠,查漏补缺继续努力,学习是个长期过程,拼的是持之以恒,要有智慧有勇气有力量咬牙坚持下去。"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感受了亲情,学会了为人处事与学习的方法。读懂这本书,可以使人的心智变得更加成熟与稳重,让人多一份担当与责任,学会包容、理解与自省。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亲教有如阳光,善听有益成长。让我们在书籍的引领和家长的关爱下茁壮成长吧!

  评语:读书而不思考,无异于两脚书橱。两位小作者的可贵之处正是边读书边思考,她们有自己的见解、联想和提升。读书之后的再升华、再创造、再发现,甚至再争论,都是读书之于我们的乐趣。

读《傅雷家书》有感12

  信一直都是我们交流的一种方式,每一封信都承载着一种深情,《傅雷家书》是傅雷和儿子傅聪之间的书信集,是一位父亲对远在欧洲的儿子的谆谆教诲。

  傅雷,字怒安,号怒庵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他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打开书,序幕就说到:“做人第一,其次再是做艺术家,再其次再是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钢琴家。”这句话一直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作为我的人生格言。

  读了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一位严厉父亲对待自己儿子的深厚的爱。尽管傅聪远在千里,但傅雷的心一直在他身边。写信对我们来说也就是小事儿,傅雷为了详细的了解到儿子的生活情况,就在信中就写到:“来信潦草不妨只求详细些,望你能拿着我的信,在回信时一个一个照着写。”一个简简单单的写信,态度就这么认真。在想想我们之间糊弄写作业的样子,真是有所羞愧。我相信世界上每一个父亲都对自己的孩子疼爱有加,但是傅雷在疼爱孩子的同时,也不忘对他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全方面的教育。他即使再忙再劳累,也都不忘给傅聪写信。每当听到傅聪的演奏时,他就会发自心腹感到无比的.骄傲。

  读了这本书我也学会了调控“空”和“忙”均匀,把这个方法用在学习上,会发现学习变得更加有效率,不出现加班加点的情况。

  每当自己在学校疲惫时就会想到傅雷说的话:“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没有perfect一天,人生也没有perfect的一天,唯其如此,才需要我们日以继夜,终生的追求,苦练;要不然大家做了羲皇上人垂手而天下治,做人也太腻了。”一想到这儿,我仿佛打了鸡血。身体又充满了一股热劲。

  另外,最让我感动的是傅雷夫妇的品行。到最后读到他们的遗书时,不禁红润了眼眶,他们的遗书中都是关乎他人的事情,即使在自己离世的前几天也不忘记别人嘱托的事情,安顿好自己去世后给别人带来的影响。

  孩子们在父母爱的包围下成长者,在父母似春雨般的谆谆教诲之下才能由小树苗长成挺直的参天大树。

读《傅雷家书》有感13

  当我最初翻开《傅雷家书》时,草草扫阅几眼,只觉枯燥无趣,乏味不堪,一时大失所望——它不具有同为八大推荐书目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情节起伏,扣人心弦,甚至触目皆是夹杂着洋文的絮叨,皆是近代的知识分子们让人觉得一时晦涩难懂的思想。

  哪知一行行啃下去,竟愈品愈清香。它看似难懂,难懂是因字里行间藏真理;它看似啰嗦,啰嗦是因事无巨细含浓情。一开始,我被其诸事俱涉的特点所吸引,本以为只会是些知识分子间学术交流云云,不想他们会在书信中谈及音乐——谈莫扎特,谈李斯特,论诗词,谈李太白谈苏东坡。甚至于贵妃鸡之类菜式的做法、讲究、均有提及。而国家形势之类的大事,亦可在书信中见得他们对其上心。世事如珠,被笔墨作线一串,便串着了满腔细腻的关切与温暖。这样不论事涉哪一方面,都绕之畅谈,难道不恰似一家人用罢晚餐后一齐谈天论地、无所不言么?哪怕十几年的分隔,使一切只得寄于家书,但那亲情的味道,若细细品味,却是一分不减的。甚至乎含于字里行间,令无数读者为之动容。

  作为心灵沟通的'桥梁的家书,几时不抵万金。而渐读渐深,让我流连于书中间,更是无处不在的哲思—傅雷先生留给孩子的如斯丰富的精神财富,我竟可稍得一二,此乃何等的幸事呐!尤其是书中对理性和感性的看法,实在颇为高明。一个有才的人也有另一个危机,就是容易自以为是地钻牛角尖。所以才气越高越要提防,正是如此往往感受快的,不能沉浸的深,沉浸得久,而只有通过人的头脑运用分析,综合,对比等等的方法,把感受到的现象加以研究,抛开事物的虚假现象及其他种种非本质现象才可以找出事物的来龙去脉。由此可见理性与感性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过多的感性会蒙蔽万物的真面目,过多的理性却又会叫生活少了几分味道,只有用理性过滤了感性,亦或在理性的棱角上包上感性,让两者得以平衡,才能了解万事本质,才能溯至上千个念头的根源,才能做到知行合一,自知自强。一封封尚含温暖的家书,藏了万千的关切,含了由衷的教导,忽而间,自云中,锦书来。

读《傅雷家书》有感14

  听我的语文老师说过《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

  在寒假中读了这本书之后我觉得傅雷夫妇的教育理念真的很棒,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傅雷家书给我们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很好地为我们保存那个时代的记忆,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阐释出来,它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傅雷家书除了教人们立身行事,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透露的亲情令人感动。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不是伟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出让人立身处事的大道理,但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我考虑,为我打算。傅雷家书中有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样讲道理,然而他们总是为我好。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大道理,还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父爱就是一本书,一本饱含生活哲理的书!(袁裕钧)

读《傅雷家书》有感15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这也许是这十年对她子慕不减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善良,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

  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读《傅雷家书》有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03-27

《傅雷家书 》教学反思03-19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02-28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04-20

读《傅雷家书》有感09-03

读傅雷家书有感06-26

学生读《傅雷家书》有感03-24

读《傅雷家书》有感15篇06-18

读《傅雷家书》有感(15篇)06-26

读《傅雷家书》有感精选15篇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