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梦中国名著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中国名著《红楼梦》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名著《红楼梦》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名著《红楼梦》读后感1
中国上下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这渊远流长的历史中发光发亮的名著不计其数,但我认为其中秀的作品,当属于清朝时的《红楼梦》。因为每个人都可以从这些角色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感染着他的读者,使人感动,叫人沉默。
作者曹雪芹,在我看来他一生是凄惨的。少年时父亲被革职,全家北迁,生活贫困。后又流落到北京西郊,家徒四壁,爱子重病,却因无钱医治而身亡。在这无奈的一生中,他经历了人生百态,体会到世态炎凉,所以才能写出这样不朽的名著。
说到《红楼梦》,很多人都认为它是一篇以宝玉、黛玉、宝钗之间的爱情纠葛为主题的悲剧。但在我看来,它其实远远没有那么简单。作者通过各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各种复杂的.社会背景来写这个看似和平安宁,实则早已暗潮汹涌的贾府,也成就了很多经典文学人物,比如泼辣有心计的凤姐,老实懦弱的迎春,天真伶俐的晴雯,以及那位可笑的刘姥姥,但让我最难以忘怀又沉思良久的女子,莫过于黛玉和宝钗了。
薛宝钗,出身于豪门世家,所以具有浓厚的封建意识以及圆滑处事的为人。她对宝玉有着朦胧的爱情,所以最终他才愿意假扮黛玉嫁给宝玉,从而导致林黛玉死亡。当她在游玩时无意撞见两个丫头在密谈时,她为了脱身,居然可以把问题全部丢给黛玉,足见她的心计和城府。她劝宝玉去博取功名利禄,学习应酬世务以便飞黄腾达,可是宝玉一向是厌恶那些人,自然不悦,这其中也可以看出她与宝玉在思想上的分歧,所以她注定了不可能成为保育思想上的共鸣者。但是她的才干、能力以及出生都是最适合当宝玉妻子的人,而且贾薛联姻也可进一步扩大贾家势力。所以贾府的人为了自身利益,用一记偷梁换柱让宝钗嫁给了宝玉。
相比薛宝钗,黛玉的家世就略显清寒了。她出身于书香世家,早期丧母,随后父亲也身亡,寄居在贾府中,所以她有着极强的自尊心。她的性格与宝钗截然不同,她不会刻意讨好别人,不懂世故,她孤高自许,多愁善感,当她听到宝玉要娶宝钗时,气急攻心,最后身亡。但她和宝玉都是一样的,都是那个时代的背叛者,有这思想上的共鸣。但由于时代的局限,以及贾府人的自私,致使他们的爱情以悲剧收场。
在这两个女子身上也可以看出一个道理,人的性格会决定她一生的结局。宝钗能干,她成为宝玉的妻子,黛玉清高,成为了宝玉的恋人。如果将角色互换一下,那三个人都不会幸福的。
中国名著《红楼梦》读后感2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讲述上层社会中的四大家族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
独对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情有独钟。
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还真是不少。首先,就是宝黛的红粉痴恋。在红楼梦里要数这两个人的爱情最纯洁了。从两小无猜,青梅出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曹公简直就是顺水推舟,让读者感到,世间又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诞生了。它的出现是那么的自然,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它的出现是那么纯洁,纤尘不染。但是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
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
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
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红楼梦》巨大的社会意义不仅在于它写出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更在于它以这个爱情悲剧为中心,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向腐朽的封建制度敲响了沉沉暮鼓。同时,小说通过对封建叛逆者的歌颂表达了新的朦胧思想,也敲响了新世纪到来的晨钟。
在中国文学,还没有一部作品能像《红楼梦》这样把爱情悲剧写得既富有激动人心的力量,又能深刻全面地揭示出它的社会根源,从而对封建社会作出深刻有力的批评。
中国名著《红楼梦》读后感3
站在原野深吸一口气,无尽的允吸着这大地芳草的香味,埋头走进书的世界,驾一叶扁舟在这其间航行。 ---题记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说得对,对于现在的社会来说书的确太重要了,它似一片芳草传承着浓郁的幽香,它似一把钥匙打开人类文明的大门,似一架梯子将人类带往未知的世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不仅要读而且更注重于思考。只有眼脑并用才能读好书,正因为有了感人类才有了主观思想。
感悟人生,感谢这间万物界多么的美好,感悟痛苦,感谢它让平凡的生活变得快乐,感悟书籍,感谢它是人类进步。
《红楼梦》是曹雪芹呕心沥血所著,里面不仅体现了一个封建家族由昌盛走向衰败。更体现封建王朝不仅思想封建还有官场的黑暗,还有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红楼梦》的哀。《红楼梦》是一部悲情巨著。比如说林妹妹葬花,这一幕在现实生活中很少看到,像这样多愁善感的人,一遇到什么事就会哭成个泪人,遇事也没有主见。但这种人在当今社会中也只能当个贤妻良母罢了成不了什么大事。所以我们生活在当今这个平等的社会中要更加要努力的学习,用知识创造自己的未来,要自己把握命运,而不是听天由命。
《红楼梦》的尔虞我诈。在封建王朝不善于两面三刀的人是无法生存下去的`。王熙凤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虽然妖娆妩媚善于奉承见风使舵是一个两面派。可最终却也没落得个好下场。说明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真实性,人生在世还得诚心向善,不可“恶小而为之”。
《红楼梦》就像一滴春日里的甘露总能在悲怆的岁月里鲜活怀旧者的记忆;就像一片在夏日里的绿荫总能在炎炎烈日中,撑起迷茫者的蓝天; 就像一缕秋日里的阳光,中嫩在萧瑟的风雨中温暖失落者的心。它在激励人们努力前进走出阴霾的日子。
《红楼梦》有悲惨的结局,凄凉的过程还有封建的社会,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我们因该好好学习在这个光明的社会创造前景。
书是一盏明灯,给浪子回头照亮了路。给漂泊的游子一个平静的港湾。多读书会让我们最真挚,最热情的感情升华。――后记
中国名著《红楼梦》读后感4
《红楼梦》既是女子的歌颂,却又是女子的悲剧,它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不朽的巨著,在以往的中国你,古典文学中尽管有许多美丽的女子形象被塑造,但也不过像《牡丹亭》这类,敢于为自己的爱和幸福而斗争的“女子觉醒”形象,而红楼梦中却带来的是全新的也是前所未有的,那就是对女子的尊重,就像曹雪芹本人所说:“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比裙钗,我实愧则有馀,悔又无益,大无可如何之日也。”他依他所想而写,也因此写出了不朽。
《红楼梦》是对女子的颂歌,赞美黛玉“世外仙妹寂寞林”宝钗“山中高土晶莹雪”,湘云“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寄月光风耀玉堂”,妙玉“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孤僻世罕见。”但又是女子的悲剧,含恨结郁而死的是林黛玉,青春守寡的是史湘云,李执,出嫁一年就被丈夫折磨而死的是贾迎春,远嫁他方的是贾探春,对人生悲观绝望而出家的是贾惜春,跳井而死的是金钏,含冤而亡的事秦可卿和鸳鸯,被强盗强抢去的是妙玉……她们都是“红颜薄命”是注定没有好结局的人物。
《红楼梦》中的悲剧震撼人心,使人荡气回肠,不仅仅写了一群青年女子的毁灭,也写了整个贾府的衰落。许多人曾说这就是整个封建社会衰落的象征。但从精神上、思想上,却是因贾宝玉,这种新思想人的'出现,宣诉这个社会的不合理性,这才是封建社会衰落的真正预兆。
宝玉在作者笔下是一个封建社会末期孕育的一个“新人”,他尊重女子,爱惜女子,她从小就宣布“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他尊敬每一位女子。鲁迅就曾深刻的指出“昵而敬之,恐拂其意,意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甚也。”他爱惜他身边的每一位女子。把她们的悲欢哀乐,荣辱得失,都包括在自己的关心注念中,几千年来被否认的女子价值,仅在宝玉眼中充分反映,几千年来被遮掩的女子悲剧,也仅宝玉眼前展开,所以鲁迅又说;“悲凉之物,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着,独宝玉而已。”
中国名著《红楼梦》读后感5
有人说贾宝玉前世是一块“顽石”,而且说宝玉生下时嘴里所衔着的宝玉为女娲补天时遗留下来的石头。也许是这块石头的原因吧,家中的人都以为宝玉和这块石头是一条命,当玉碎了,宝玉也就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了。又因宝玉天生长相俊美,也就都更加宠爱他了。
当然,穿戴也更为华丽,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长得是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再一看又是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又由于宝玉生长在贾府,贾府中大部分都是女子,所以也就对宝玉的.性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红楼梦》中有贾宝玉说过的一句话:“女子都是水做的骨肉,男子都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子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就是体现了贾宝玉非常喜欢和女孩在一起玩耍,讨厌世俗的那些男子。
在《林黛玉进贾府》中有一段写“宝玉摔玉”,可见,宝玉“摔玉”这一举动是对天命的反抗,对世俗的鄙弃,表现了他追求平等,反对封建尊卑等级制度的思想,体现了他“行为乖张”的叛逆性格。
而且在历人《西江月》中有写道: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诋毁!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裤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揭示了贾宝玉叛逆的性格,不愿受封建统治的束缚,厌弃功名利禄,要求独立不羁,个性释放,不服从封建王权对他的要求,不安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
从《红楼梦》这篇小说中使我们学到了贾宝玉的人无贵贱之分,要敢于与现实生活中的不美好的事物作斗争,不能让不好的事物影响到我们,要分清真善美、假恶丑。勇于发表自己意见的美好品质。同时,也使我们懂得了人不能勾心斗角,贪图名利,要打败封建传统,使时代进步
中国名著《红楼梦》读后感6
一袭红袄,素挽发髻。如兰似桂,知性温婉。
望尽红楼,寻遍大观园,我独偏爱。袭卿。
她有大家闺秀的大方得体,她有小家碧玉的娴熟懂礼数,但她是个苦命的孩子,没有做小姐的命。为了爹娘不饿死,**到贾府当丫头,忍气吞声,任人使唤。这是她,袭卿。
我偏爱,她的忍。因为忍,她在贾府的地位青云直上,成为首席大丫鬟;因为忍,她独得王夫人喜爱,宝玉信任。有人说她世故,城府极深,但即便如此,我依旧偏爱。忍的世故,忍的城府,这多具现实意义。杜拉拉能够从职场新手一步一步走到CEO的位置,全也是因为忍。袭人,不过是心地更善良一些,性格更温顺一些。忍是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必备技能,是人与人和谐的缓冲剂和润滑油。忍一忍,便是海阔天空;忍一忍,就能拥有全世界。
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在贾府众丫头小姐中,她不及黛玉的娇羞与才情,不比宝钗的知书达理,不似晴雯这般刁蛮,不像平儿那般精干。她只默默恪守本分。“心地纯良,克尽职任”,这是曹雪芹给袭人最初的评语。也的确如此。伺候王夫人时,一心只有一个夫人;与了宝玉后,便又一心只有一个宝玉。这或许是封建思想作祟,但也无法抹去袭人那一颗忠诚的`心。
我偏爱,她独特的人格魅力。她的温柔和顺,最是符合古时那种妇道那种礼法。至少,孔老夫子应该会觉得她是个不错的女子。袭人常站在王夫人立场,对宝玉进行规劝,然宝玉吩咐的,也竭力做好。受嬷嬷欺负忍气吞声的是她,宝玉捅了篓子第一个挨骂的也是她。她承担的辛酸,化作无可复加的贤能,一点一滴的回报在了宝玉身上。这是她,袭卿。
只是袭人出嫁那会儿,真教人哭笑不得。王夫人要把袭人送出去,袭人知后便一心求死。但死在贾家便又对不起贾家,思量着回家再死;被哥嫂接回家后,又觉得死在哥哥家对不住哥哥嫂嫂;出了嫁了,见婆家对她如此之好,便又不忍心死在这儿。于是最终也没死成。这是软弱还是什么?连死都不行,袭人这一生也真是个悲剧了。
我感恩曹雪芹和高鹗允了袭人一个如此的结局。虽不遂袭人心愿,让她最后与宝玉渐行渐远,但她与琪官那好似神仙捉弄一般的汗巾姻缘,也终使她有个比较圆满的谢幕。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也许冥冥注定袭卿命该如此。但是袭卿,知足常乐,即便只是一簇鲜花,一床破席,也能够心甘情愿。这是我偏爱的。袭卿。
【中国名著《红楼梦》读后感】相关文章:
红楼梦中国名著读后感01-15
名著红楼梦读后感02-09
名著《红楼梦》读后感02-12
名著《红楼梦》读后感范文06-28
中国名著读后感03-02
古代名著《红楼梦》读后感02-10
中国名著读书心得06-20
四大名著红楼梦读后感03-20
中国名著《西游记》读后感作文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