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精]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国演义读后感1
一本好书给了我一个世界,一篇好文章就像一位良师益友,引导我成长。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让我大开了眼界,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罗贯中。书中主要写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三国鼎立的历史格局——魏、蜀、吴之间政治和军事的斗争,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刘备,因为他宅心仁厚、重情重义。赵子龙从敌军包围之中救出了刘备的儿子——阿斗,把阿斗带到刘备面前时,刘备一把接过阿斗,重重地把他摔在地上,并说:“为了你差一点损失了我一名大将!”有人说这是刘备在收买人心,因此就有了“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的歇后语。可是我不认为这是在收买人心,我认为这是刘备对他的将士们的爱护、关心。当关羽败走麦城,遇到埋伏被擒,后被孙权杀害,斩下他的'头献给了曹操。刘备得到消息,他大哭了一顿,不惜一切代价要征讨吴国,给关羽报仇,于是他亲自率领大军去攻打吴国。这两处可以看出刘备对兄弟、将士的重情重义,关怀备至。刘备的宅心仁厚的品德令我佩服。
生活中,也有很多像刘备一样的人,在我身边就有很多同学,看见别人需要帮助,都会挺身而出给予帮助。我也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每当朋友有困难时我都会伸出援手,如:同学遇到难题,正好我会,我就会耐心地教;下雨天同学没带雨伞,我会把她送回家。
读了《三国演义》之后,我知道了当向刘备学做人,仁德得人心,这样的人去到哪里都熠熠生辉。
三国演义读后感2
前半部分很带劲,被曹操这个奸雄所折伏,胜不骄败不馁,的确实真英雄。与之后的衰败形成对比。很多落泪的地方,比如郭嘉死,曹操三哭~再比如诸葛亮长叹曰:“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可歌可叹。也有很多有趣的'地方,比如诸葛亮气死周瑜,骂死曹真、王朗,羞辱仲达,再比如司马懿见到“死而复生的”诸葛亮,吓到用手摸头曰:“我有头否?”
听着张卫健的《真英雄》,观三国,很多感概。人生只不过一场厮杀,若是真英雄,怎会怕?成王败寇,一念之差,生死一霎那,豪气永放光华,江山如此大,何处是家?
后半部分略仓促,很多英雄仓促死,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评三国“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着实透彻。
摘录最喜欢的一段 诸葛作书痛斥曹真:
其书曰:“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致书于大司马曹子丹之前:窃谓夫为将者,能去能就,能柔能刚;能进能退,能弱能强。不动如山岳,难测如阴阳;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浩渺如四海,眩曜如三光。预知天文之旱涝,先识地理之平康;察阵势之期会,揣敌人之短长。嗟尔无学后辈,上逆穹苍;助篡国之反贼,称帝号于洛阳;走残兵于斜谷,遭霖雨于陈仓;水陆困乏,人马猖狂;抛盈郊之戈甲,弃满地之刀枪;都督心崩而胆裂,将军鼠窜而狼忙!无面见关中之父老,何颜入相府之厅堂!史官秉笔而记录,百姓众口而传扬:仲达闻阵而惕惕,子丹望风而遑遑!吾军兵强而马壮,大将虎奋以龙骧;扫秦川为平壤,荡魏国作丘荒!”曹真看毕,恨气填胸;至夜,死于军中。
三国中的恩怨情仇,战乱纷争,何其悲壮!需仔细体会。
三国演义读后感3
今天我和爸爸、叔叔一起又下了一盘三国演弈棋,在棋盘上回到了三国时代,高二读后感:三国演义的读后感。下完棋后我意犹未尽,忍不住又拿起读了三遍的《三国演义》翻看了起来。
《三国演义》真是一部百看不厌的经典小说,我觉得小说最吸引人的是对于魏国、蜀国、吴国英雄人物间棋逢对手的描写。三个国家中都有各自杰出的谋略家、军事将领和治国能手,在人才方面达到了平衡,读后感《高二读后感: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在智谋人才方面,魏国有郭嘉、荀彧、贾诩、程昱、司马懿等人,蜀国有诸葛亮、庞统、法正,吴国有周瑜、鲁肃、陆逊,这些人都可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们之间的能力都是势均力敌,是当时杰出的人才。
武将方面,由于《三国演义》的描写,我们熟知了蜀国的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五虎上将。实际上,魏国的武将也不逊于蜀国,夏侯渊、徐晃等将领也都是智勇双全,张辽在逍遥津之战中显示了超强的作战能力,张郃也在对蜀国作战中屡立奇功。只不过《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以蜀国为正统,才着重刻画了关羽、张飞等蜀国人物。吴国方面,吕蒙、甘宁、太史慈等人也是一时的豪杰,还有吴国老将军黄盖,赤壁大战曾向周瑜献火攻之策,以苦肉计诈降,率船火烧曹操水军。
三国的人才旗鼓相当,才让三国如此富有魅力。
三国后期,魏蜀吴三国间人才对比不再均衡,魏国由于地域广阔,政治上实行好的人才制度,出现了邓艾、钟会等人才,但蜀国和吴国的人才制度比较落后,优秀的文臣武将少于魏国,这也是蜀国和吴国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三国演义读后感4
我相信,你一定看过《三国演义》这本书吧,我是在妈妈的“威逼”下才很不情愿的看这本书的,因为我不喜欢看历史上打仗的书,虽然这是四大名著之一。我和妈妈经常一起去书店看书,妈妈已经看完了好几种儿童版本的《三国演义》,她从中精心挑选了一本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三国演义》买了回来,这本书被我冷落了很久。
一天,我随手翻到这本书,刚想放一边去,心想:反正要写感想,不如就耐着性子看看吧。不看不知道,看了几页后,我觉得内容并不像想的那样枯燥无趣,还挺有意思的'。
《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演义小说的巅峰之作。故事起于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终于三国归晋,描绘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再现了群雄逐鹿,斗志斗勇的精彩瞬间。书中刻画了众多历史人物,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等经典人物,千百年来家喻户晓;桃园三结义,煮酒论英雄,过五关斩六将,刘备三顾茅庐,火烧赤壁……
我最喜欢的是“三顾茅庐”。这一篇主要写了:第一次刘备三人一起去拜访诸葛亮,但是诸葛亮一大早就出门了,刘备非常失望的回去了。隆冬时节,刘备带着关羽张飞第二次来到茅庐。结果,诸葛亮被朋友邀出去玩了。刘备很无奈,只好告辞。第三次,诸葛亮在睡午觉,刘备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醒了,忙把刘备请进屋。刘备对诸葛亮的见地极为敬佩,再三恳请他出山相助。诸葛亮见刘备很诚恳,又想到了刘备的三顾茅庐,便答应了。我认为刘备是一个执着的人,我应该向他学习。
读过了三国演义,我认识了智谋惊人的诸葛亮,义气深重的关羽,勇猛粗鲁的张飞,奸诈狡猾的曹操,坚强执着的刘备……这本书对我的感触很深,我更喜欢这本书了。
三国演义读后感5
《三国演义》读后感读了三国演义之后,使我深受启发。
它让我知道了三国时期的故事,让我们增长了无穷的智慧。其中我最欣赏诸葛亮的才华横溢、料事如神。比如说火烧博望坡。故事大概写的`是:说刘备请到诸葛亮后,对他百般尊敬,这让关羽和张飞都很不服气,因为当时他还没…
读了三国演义之后,使我深受启发。它让我知道了三国时期的故事,让我们增长了无穷的智慧。
其中我最欣赏诸葛亮的才华横溢、料事如神。比如说火烧博望坡。故事大概写的是:说刘备请到诸葛亮后,对他百般尊敬,这让关羽和张飞都很不服气,因为当时他还没有张飞年龄大。就对刘备说:“孔明年纪还小,有什么学问和才干?哥哥对他太过份了。”而刘备却说:“他得到了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二位贤弟不必多说。”曹操知道刘备最近来了一个军师诸葛亮,又听别人说他很聪明这让曹操担心起来,于是令他手三名将士去攻打刘备。刘备知道后,就去问破敌之策。诸葛亮说他早有办法:“博望坡是曹军的必经之路可在豫山和安林内埋伏人马,由云长带1500人在豫山埋伏,曹军来后,先放他们过去,他的粮草一定在后,你看到南边起火,就烧了他们的粮车。翼德带1500人在安林后面山谷中埋伏,看到南边起火后就杀下去。”
这样一条妙计就打的敌军落花流水,这充分表明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做什么事都要经过思考,要以智取胜,要多开动脑筋,要多学习各种知识,把知道转化为能力,才能有他那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本领。
三国演义读后感6
《三国演义》我想大家都读过吧!这是一篇非常值得借鉴的历史剧作,当然,《三国演义》也是四大名著之一。写出了三个国家相争权利和地位的故事,当然,在这三个国家中也有英雄好汉,其中我最佩服的是常山赵子龙。
常山赵子龙当年为闯进刘家庄拯救刘备母子,自己却单枪匹马和曹军大斗,曹军上万号人,而赵云自己却单枪匹马的跟上万大军打的很激烈,当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意看到刘备的老婆和孩子死亡,最后抱着刘备的儿子阿斗冲破上万大军回到阵地,而刘备刚接到自己的儿子阿斗却扔到了地上,嘴里说道:“为了你,差一点牺牲了我一员大将。”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赵云对刘备的忠诚,也是对整个蜀国的忠诚,赵云在刘备心中的地位。现在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班的李思聪就像赵云,而任老师就像刘备,赵云在刘备心中的地位很高,李思聪认认真真的完成老师教给他的任务,而我们这些班干部也像一个个刘备的大忠臣,一心一一的去完成老师教给我们的任务,不管任务是多么的艰辛和困难,我们都要有赵云的精神,去完成任务。
而现在,许多公司的`员工们,领导给他们布置任务,他们只是应付一下,简简单单的对付一下过关就行,根本没有用一个良好的心态去认认真真的做好每一件事。如果我们每天都应付做事,那么,事情是永远都做不好的,为什么有的人宁愿对付一遍又一遍,就不远专心致志的做好呢?
只有你认真做事,才能赢得领导心中的地位和信任,赵云为什么可以成为刘备的大将,而你却不可以,为什么刘备宁愿不要儿子也不牺牲赵云,因为赵云在刘备心中的形象很高大。
让我们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7
跨入三年级,老师推荐我们看四大名著,我疯狂爱上了《三国演义》,爱上了刘、关、张的兄弟之情;爱上了亮、瑜的足智多谋;爱上了绍、曹、刘的运筹帷幄。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他们自从结义后,亲如兄弟,情同手足。在第十五回中关公被曹操所擒,曹操想收买关公,让关公成为自己所能用的大将。于是,他献酒、献钱、献美女,但关公都不屑一顾。最后曹操拿出心爱的宝马——赤兔。关公看到非常高兴,连夜骑马与刘备会和。曹操是赔了宝马又失脸面。从而看出关公对刘备的兄弟之情有多深。在第五十回中关云长义释曹操,赤壁之战中曹操一败涂地,落荒而逃,被关云长所擒。曹操道出了他之前对关公的好,关云长听后就放了曹操。从而看出关公讲义气。
《三国》中还有许多人物都能体现他们的情与义,这些深深触动我小小的心灵。
记得有一次我刚上完体育课,当时我们都口干舌燥,而我恰没带水,于是我向我的好朋友要水喝。但我的好朋友扭扭捏捏的就是不肯。我当时气极了。从此我一直对这件事耿耿于怀,想着总有一天我要以牙还牙。这一天终于到了,快上课了他突然跑过来向我借刨圈。我想:是你先对我不义,修怪我无情。他灰溜溜的走了。课中我总是坐立不安,想起《三国》,想起他们朋友间的情深意重,觉得我好小人。于是我偷偷的把刨圈传递给他,他收到刨圈后向我甜甜的一笑。我这才安心听课。
从此我们又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而我也懂得了遇到什么事都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对朋友要以礼相待,不要斤斤计较。
三国演义读后感8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长篇历史小说。小说主要讲述东汉末年魏、蜀、吴三个军事集团之间的斗争和一系列故事。内容不仅丰富多彩,而且生动形象。
我喜欢其中的诸葛亮和关羽。其中关羽对我的感情最深:以酒杀华雄,以汉不杀曹,以五关六将。但最后,由于他太骄傲和粗心,荆州,战略地位的蜀,放弃了吴国。这就是“不小心失去荆州和梅城”。关云昌失去了生命。所以我想到了我的数学成绩在期末考试:由于我的骄傲和粗心,我的数学成绩不令人满意。这是真的:关羽一不小心丢了荆州,而我一不小心丢了分。从这我认识到一个真理:做任何事都不能骄傲,要用心去做。战斗中的骄傲导致失败。我将努力争取下次考试取得好成绩。
诸葛亮,姓诸葛,是孔明和卧龙居士。他被称为“卧龙先生”。离开茅屋之前,刘备知道他有三次机会请他出山。我最喜欢诸葛亮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想杀死他,让他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说:“才三天。”周瑜很高兴,让他下一道军事命令。一开始,我担心他怎么能在三天内造出10万支箭。那只是一次夜间谈话。直到我理解了他的'计划,我才意识到这一点。原来他计算过这条河三天后会有雾。鲁肃会帮他保守秘密。曹操射箭。第三天,果然,雾已经弥漫了整个天空。果然,他得到了十万张弓和箭。诸葛亮真是神通广大。他懂天文和地理。这不是天生的,而是他努力工作的结果。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感到:天才来自勤奋。只要我们努力学习,我们一定会获得像诸葛亮一样的智慧。
三国演义读后感9
罗贯中先生艺术地为我们描绘了三国时期的历史画卷。从东汉末年宦官之祸到黄巾军起义失败,直到魏蜀吴三国鼎立,终于西晋灭吴,统一中国,共约九十年的烽火岁月,融合成一部璀璨耀眼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之所以流芳百世,千古传诵,主要有赖于精彩惨烈的战争场面描写和对主要历史人物的个性刻画和他们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分析。其间各人性格展现的淋淋尽致,战场画面的描述也可圈可点,不失为经典。
在我还未看《三国志》前,常为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沉吟良久,并为关公华容放曹、败走麦城而捶胸顿足,还对在彝陵火烧连营大败刘备的陆逊恨之入骨。而今我已长大,理智少许,当我爱上“是非成败,转头空”后不再为得失而叹息。分久必和,和久必分。我开始钻研每一场战役的天时、地利、人和与人物间复杂的'关系。于是我了解到了让国家强大不应只靠武力。在政治上,应联和其它势力,互相帮助。而对内在经济上应跟据民情收税,兴立屯田,发展农业生产。正所谓修内而安外。待时机成熟,再一鼓作气,完成霸业。这说起来很轻松,但要实施并完成,需要大家的不懈努力,并非易事。
《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其中有不少不属实的记载,什么诸葛亮火烧博望、新野;关羽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美人计……还有许多历史冤案:周瑜,“性度恢阔”、“曲有误、周郎顾”,与《三国演义》中周瑜完全相反;鲁肃本是一代英雄,结果被说成胆小怕事,唯唯诺诺。曹操……
但无论如何,读了这本书写英雄的书,让我懂得了在我们遇到困难时,要有关羽勇往直前的精神,还要有孔明的足智多谋;在学习上我们要有刘备“三顾茅庐”的耐力;在交朋友上,我们要学张飞与朋友相交的豪爽,学曹操的大度!
三国演义读后感10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广受人们的喜爱。我所读的正是其中家喻户晓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故事。
这个故事向我们讲述了周瑜就曹营连船的弱点,定计,准备火烧曹营。可是一切工作都已就绪,只等东南风点火。后来,周瑜请诸葛亮帮忙。果然,诸葛亮在七星坛上引来了东南风。而使得蜀军最终大获全胜。这才有了后来人们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来比喻一切都准备停当,就差最后一个条件。但,事后周瑜却心生妒嫉,想方设法地欲至诸葛亮于死地。
读完这个故事,我对诸葛亮和周瑜有以下几点分析:
第一,诸葛亮与周瑜的知识都很丰富,两人同时想到了火烧曹营的计策,但周瑜却无法借用东风点火,而只能请诸葛亮帮忙。所以,诸葛亮在才识上更胜一筹,可谓是天文地理样样精通。
第二,诸葛亮的心胸宽阔,能够包容别人的过失,面对周瑜对自己的嫉妒和陷害,他都显得很平静。而周瑜却胸量狭小,容不得别人超越自己,所以,最后他才会被诸葛亮三气而死。
诸葛亮在事先,就早有预料:周瑜在事成之后,肯定不会轻意放过自己。所以,诸葛亮在任务完成以后,就悄悄地远离了周瑜的地盘,不与他争功论赏。这也正反映了诸葛亮的`远见卓识,他能识得周瑜其人,避免了与周瑜发生矛盾。但周瑜仍然不肯放过诸葛亮,甚至还想进一步加害于他。
也许,正因为诸葛亮宽阔的心胸,深远的智慧,才使他最终成就了汉室的基业;也许就是周瑜心量狭小的缘故,阻挡了他自己前进的脚步,使他英年早逝,壮志未酬。
我认为,聪明和才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能宽洪大量,能够包容别人。我应该向诸葛亮学习,做一个有知识而善于向别人学习,心胸宽广的人。
三国演义读后感11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精彩的一百二十回的第二回:张冀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这一回主要讲了:张飞用柳条痛打督邮,但在仁慈的刘备的劝说下,仍旧停下了,以及何国舅谋诛宦竖。我觉得张飞和刘备俩兄弟的.性格截然不同,从“性发”、“大怒”、“咬咬钢牙”、“滚鞍下马”、“早”等词中可以看出张飞的性子比较急,比较卤莽,同时也是一个十分重义气的人,要不刘备受了点小委屈,被人家诬蔑,他怎么会挺身而出,为兄弟两肋插刀呢?
再来说说刘备,他是个十分纳贤的人,但他比较仁慈!就连一个对自己有害,想害自己的人都一视同仁,也是那么仁慈,那可怎么行呀!就算要帮助别人,那也得是就对自己无害处的人,不是吗?我们现在还小,还在成长,我们可千万不能太卤莽,同时也不能对人太仁慈。
有一次刘备怕曹操害自己,为了让曹操放松对自己的警惕,便在园中种地,一天,曹操叫刘备去小亭吃吃梅喝酒,突然下起了雨,曹操便与刘备谈起天下英雄,刘备一惊,突然打了一道闪电,刘备正好筷子掉到了地上,便对曹操说;“对不起,看着雷把我吓得”,曹操以为刘备只是一名胆小的懦夫,便对他放松了警惕。让刘备有了更多时间发展自己。
书中的刘备有勇有谋,将计就计骗过了曹操,让自己有了更多时间发展,聪明真是过人,让我大为震惊,怪不得将来是一方的霸主啊!
如果太卤莽的话,就可能会失去许多朋友,如果太仁慈的话,那么被你帮助过的人就会得寸进尺,使你没有任何的反抗能力!
三国演义读后感12
在这个寒假期里我读了《三国演义》一书,我受益匪浅。《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先引入正文:“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诸葛亮的`方法也极简单: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三国演义读后感13
我刚合上书,眼前就像电影播放器一样,一个个人物出现在我眼前: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忠肝义胆的关羽,粗中带细的张飞,阴险狡猾的曹操,桌面上亮着灯,我手上拿着《三国演义》。“这已经是第几遍呢?”我自己问自己。我想,该写写读《三国演义》的观后感了!
我刚合上书,眼前就像电影播放器一样,一个个人物出现在我眼前: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忠肝义胆的关羽,粗中带细的张飞,阴险狡猾的曹操,碌碌无为的刘阿斗,神勇无比的赵云,仁慈爱民的刘备……罗贯中描写的《三国演义》里的200多个人物,每个人都栩栩如生!《三国演义》中有数不清的英勇事迹,其中给我形象深刻的`是:第一个就是“三顾茅庐”。刘备当时由于徐庶被曹操骗走,他只能再招谋士。他听水镜先生说过,“伏龙、凤雏若得其一,可平天下!”,而徐庶临走时也说过,“伏龙是诸葛亮,今在卧龙岗”。刘备因此带好礼物,与关羽、张飞两人前往卧龙岗。连去了三次才请回来诸葛亮。如果我也有刘备这样的精神,我做什么事情都能坚持不懈!第二个就是“刮骨疗毒”。关羽领军攻打樊城,水淹七军,还杀了庞德,俘虏了于禁。关羽大为骄傲,再次进攻樊城。樊城守将曹仁用毒箭射伤了关羽,关羽在关平、关兴的掩护下才回到了大营。他为了治病,请来了神医华佗。华佗告诉关羽“要先用刀翻开肉,然后刮掉毒,再包扎起来,才能治好。”关羽笑道:“先生现在可动刀”。现场的人都不敢看,而关羽却有滋有味地一边喝着酒一边和马良下着棋。华佗被关羽的勇气惊倒了。我如果也有关羽这样的勇气,我就有勇气上台发言、讲话了,今后我在培养勇气方面要更加努力。
初读《三国演义》,你就能感受到祖国文学的华采与深奥,而当你读了十遍、二十遍、三十遍以后,你更会感受到祖国文学最博大精深的地方。真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
三国演义读后感14
《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三个典型人物:关羽(忠绝)、诸葛亮(智绝)、曹操(奸绝),还有许多人物,如见利忘义的吕布;长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典韦、许褚;自作聪明的'蒋干;昏庸无能的刘禅;器量狭窄的周瑜……每一个都栩栩如生,深入人心。所以,每当看见“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首《临江仙》,就会想起《三国演义》来。
三国中的“草船借箭”、“单刀赴会”、“蒋干盗书”等故事,生动有趣。特别是“陆逊营烧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阵图”的故事,它让我突发奇想,写出了一篇想象作文呢。
先来说说关羽。它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玉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真是名副其实其实的“忠绝”,而且“义绝”。因为他千里走单骑,只为三兄弟相聚,五关斩六将,就是为了去袁绍军中,后来又义释曹操,连“智绝”的诸葛亮也料不到关羽“义”到这个程度了!
曹操“奸绝”是肯定的啦!请看这一段对话:
攸曰:“公今粮草尚有几何?”操曰:“可支一年。”攸笑曰:“恐未必。”操曰:“有半年耳。”攸拂袖而起,趋步出帐曰:“吾以诚相投,而公见欺如是!岂吾望所哉!”操挽留曰:“子远勿嗔,尚容实诉,军中粮实可支三月耳。”攸笑曰:“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操亦笑曰:“岂不闻‘兵不厌诈’!”遂附耳低声曰:“军中止有此月之粮。”攸大声曰:“休瞒我:粮已尽矣!”
这算得上是曹操奸雄的一个铁证吧!这种例子还有许多,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这些只是《三国演义》的片面,弄懂这些还不够,再往深层研究,它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启示的!
三国演义读后感15
记得在二年级时,我就开始读这本所谓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那罗贯中在书中吹的那是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把我蒙得云里雾里。一开始,我还以为曹操是邪恶的一方,刘备是正义主义者,而孙权则是一个旁观者。读完后,才知道他们都是当时最为强大的三大势力,后来我又知道了一些经典的战役和一些有名的文臣武将。
说到有名的文臣武将,我觉得罗贯中写这个,写得很偏心。为什么呢?举个例子,我第一次看的那本三国演义就是个典型!因为看完后,我对魏国的人就知道了三个,一个曹操,一个司马懿和一个张辽。吴国我只知道两个,孙权和周瑜。而蜀国我知道的超多,因为他大部分都是写蜀国的,所以就导致了人才不平衡,好像刘备就是唯一的主角。
随后的`两年,在对三国知识的积累后,我开始对三国有了新的了解。又知道了很多别的人物。我还知道了古代的战役其实并不像罗贯中说得那么神,而是另有内幕。
就说“空城计”。我想这个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因为那时如果司马懿大军真的兵临城下,而诸葛亮又在城墙上弹琴,其实胜利就在眼前,即使是魏军全军覆没,司马懿也要去拼。为什么?因为司马懿来时人马就比蜀兵多,况且之前连着六败蜀军,此次兵锋正胜,足可以以一当十。就算他疑心病重,也可以下令放箭来打击诸葛亮啊!或用投石机乱轰,千百多石头一齐打击总有一个会中嘛,所以说,司马懿败完马谡后根本没有打向诸葛亮老巢,空城计根本没发生!
除空城计外还有种种例子,我就不说了。但罗贯中写得虽然有些是杜撰的,但他也能吹出水平,吹出精彩,吹出辉煌,不愧是明朝文豪!
【三国演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读后感06-28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6-30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4-19
三国演义读后感01-04
《三国演义》读后感02-09
三国演义读后感02-09
★《三国演义》读后感02-24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2-10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2-11
《三国演义》读后感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