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译注读后感 推荐度:
- 论语译注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论语译注》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语译注》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语译注》读后感1
读书,倘若读得浑然忘我,茶饭不思,便是“痴”了,读《论语》便该有这种境界吧。
初读《论语》,我的眼前仿佛呈现出一座座巍然屹立的高山,我便在这崇山峻岭间攀爬着,满眼尽是碧绿苍翠,不时停下想欣赏一番,却又怕错过了前面更多的美。
孔子提倡待人要坦诚,开诚布公,最恶巧言令色、貌恭神怨之人。“巧言、令色,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反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所谓“忠”即指忠于人、忠于事、忠于理。他更相信人自己的`力量,“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可见一般。
忠于事,即实事求是,忠于事实的真相,绝不添枝加叶,也不缺斤少两,正所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而“吾少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则是忠于理。孔子说话,处处可见真理,以理为本,随意而行。
“忠”是人之根本,亦是“仁”的前提,更是处事必不可少的。而“恕”则是人格的精华,道德修养的提高。孔子有言:“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这便是“恕”之所始。
如此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却只是《论语》的表层含意,而我实在无法将遍地奇珍异果完全采集,只能在这华美的庭院穿梭,流连忘返,深为我们的先人深刻的生命与智慧而感到叹服。
《论语译注》读后感2
读《论语译注》已有三周,这本书大概是同学们在所有已读书籍中读的最慢的一次。从不懂到看翻译,从看翻译到得不到智慧,读的慢,读不懂是自然的。为此,推荐赵文瑄主演的《孔子》电视剧让学生在周末的时候看一看,来帮助自己理解书中的语录。从上课的回答中,从课后与学生的交流中,从周记中,慢慢发现他们读出了少许的味道,这实在是让我兴奋不已的事。
半部《论语》治天下,“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都早已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中,希望《论语译注》这本书的阅读带给学生更多的人生智慧。
在欣赏《论语》时,我慢慢地去咀嚼它,规范我的言行和学习方法。印象最深的那一次:步入高一时,我急于求成,忽略了对公式定理的理解,学得不扎实,使一次次的考试失利。现在,我读《论语》时深有体会:“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等一些话语使我受益匪浅。它倡导老实、严谨的学习态度,多复习,多重复更有用。做任何事都不能违背它的原则,不仅仅是学习,更是生活。否则,必然失败。我豁然开朗。
《论语译注》读后感3
孔子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试想一下在距今如此遥远的时代,就有人能发出如此真确的主张。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不错,只要真正掌握了孔子的思想,何愁无法在这世上立足?
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论语》集齐了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思想,告诉读者大大小小做人的'道理。虽然孔子的政治道路不是那么的理想,但是他的教育事业还是十分成功的。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地。常言道:世界是个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禀性,不过都是求真的一种心境。“不夺其真香”,“不损其真味”,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诚说话,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论语译注》读后感4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在社会上朋友是最重要的,人与群分,你在你朋友的身上,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在《论语》中明确写出了交朋友。
好朋友有三种,分别是友直友凉友多闻,坏朋友也有三种,分别是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侒。
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你的整个世界。好朋友要交正直的,要坦荡,要刚正不阿,要有一种朗朗人格,在这世界上是顶天立地的,他的人格可以改变你的人格,在你懦弱的.时候给你勇气。好朋友要交宽容的,有时候宽容是一种美德,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美的之一,在你反错的时候可以给你机会,宽容的朋友可以让你自省。好朋友要交友多闻的,认你朋友所读的书,可以变成自己的,在你犹豫的时候你可以找你的朋友,帮你参考,你作出选择。
坏朋友可以让你变坏,让你做出违法的事情。坏朋友不能交便辟的,他们皮气暴躁,一群人打架,把一人杀了,有人还不知道是谁,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朋友义气,人不能靠技术,要考明智。坏朋友不能交友善柔的,有一个东西叫机遇,这些朋友就是阻碍你抓住机遇,在他走过你时,你想抓住他,也抓不住。坏朋友不能交友便侒的,他们有几个面他们心怀鬼胎,给你套上了枷锁,你不给他付出,会让你付出惨重的代价。
《论语译注》读后感5
孔子说:善人,我不能看见了;能看见有操守的人,就可以了。本来没有,却装作有;本来空虚,却装作充足;本来穷困,却要豪华,这样的人便难于保持一定的操守了。
我们都希望和有操守的人交往做朋友,因为他们有原则,不会为了名利而丧失底线(直白的说就是不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在背后捅我们一刀)。但是,人们不会主动说,我是有操守的或我是没有操守的,只能靠自己去分辨。
孔子告诉我们,那些“装”的人,通常难于保持操守。为什么呢?操守在原文中用的是“恒”字,意思是长久。长久的人是不会为了虚名而做表面功夫,因为装的了一时,装不了一世。如果只是为了某种情况,去装一时,那他就不是一个长久的人。
有人说:我们不要做那种一根筋,要灵活,要因时而变。这就涉及到哲学问题了,适度原则告诉我们,凡事不能走极端。我们说的'恒、长久,也是在相对正确(或者说,我们自己内心认为正确,但另一个人不一定就完全认同)的方向上的恒、长久。典型的例子就是,人们常说日本人一根筋、不知变通,中国人灵活,然而现实是人们都愿意买日本制造的产品。
顺便问一声,同等价位、同样功能的商品,你会买哪家的呢?
《论语译注》读后感6
孔子说:颜回的学问道德差不多了吧,可是常常穷的没有办法。端木赐不安本分,去囤积投机,猜测行情,竟每每猜对了(就像在说证券投资一样)。
这里提到的端木赐,复姓端木,字子贡,孔门十哲之一。大家都以为孔子最喜爱颜回,但端木赐也是他的得意弟子。《论语》中,子贡的名字出现57次,而颜回的.名字仅出现32次。他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国、鲁国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的首富。子贡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为后世商界所推崇。
他是孔子周游列国经济上的支持者。经商成为他宣传政治主张和实现外交才干的重要条件。《史记·货殖列传》载:“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越王勾践甚至“除道郊迎,身御至舍。”子贡通过经商,达到如此显赫地位,成为孔子的代言人和杰出的外交家。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端木赐发挥自己经商的才能,积累巨额财富,从而有能力推动儒学的传播。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虽然微不足道,但也有自己的理想。足够的财富有助我们更好、更快的实现我们的目标,所以努力赚钱不代表“钻到钱眼里去了”,而是我们实现目的的一种手段。
为了理想,而努力赚钱吧,只要不忘初心即可。
《论语译注》读后感7
有语曰:“有些事想多了头疼,想通了心疼。”孔子说过,想得太明白未必是好事,糊涂一点也未必是坏事。正是这个道理。一天10小时左右的学习时间已经够我们受了,如果还整天的胡思乱想,疲惫的不只是我们的身体、精神,我暂且认为那样是叫“心累。”老师常讲只要自己忙起来,我们就会想得更少。我也同意这句话。忙之所以会让我们想得更少(强调这里的想是指一些与现实与自己的生活毫不相关的胡思乱想)是因为这会转移我们的注意力,甚至会麻痹我们的神经。所以对于学生,对于公职人员,治愈“心累”的方法,只有“工作”。唯有不断地学习、工作,才会探索出新知,才会得到你想要的问题答案。
这周我看完了《孔子》这部电视剧,虽然只有16集,但是它带给我的冲击是巨大的。任何天才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并不是说他具有天赋,而是他善于让自己成功,这才是我理解的天才。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是他面对生活的态度,和他留给我们的知识大道。我看到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奔赴于各国,处处碰壁,最终能实现自己的大道了,可楚国君王逝世,自己终也未实现他的最高理想——大同。虽“大同”在现如今还是古时候都不太现实,但他在逆境中的生活追求、生活态度都值得我们学习。所以无论在学习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初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论语译注》读后感】相关文章:
论语译注读后感01-16
论语的读后感02-11
《论语》的读后感01-20
论语读后感02-27
论语读后感02-09
《论语》读后感02-11
论语的读后感04-15
论语读后感07-31
《论语》的读后感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