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作文大全>读后感>《围城》读后感

《围城》读后感

时间:2023-09-11 13:24:4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围城》读后感(精品15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围城》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围城》读后感(精品15篇)

《围城》读后感1

  第一部分的感情纠葛很吸引我,最后一部分的婚后生活也很有趣。中间工作的部分我不喜欢。

  方鸿渐和苏小姐之间,写得太精辟了!夫妻俩吵架也好玩。原来男人吵起架来和女人一样小心眼。

  苏小姐后面的形象很可怜,她的优美气质哪里去了?!孙小姐千方百计和方结婚了,可结果呢;这个女人订婚前后判若两人,悲哀!

  更坚定了我的信念,爱情里面不要耍手段,要真实坦诚。嗯,说不定最后嫁不出去的就是我,呵呵。

  文中所谓的`精彩讽刺,不好意思,我看不懂,也体会不到它的精彩。悲哀!我是一个文学素养极低的人。

《围城》读后感2

  其实围城并不可怕,只是如何看待这个围城,身处围城中,为何总想冲出这个围城,最终不是撞得头破血流,退回去就是冲到另一个围城之中,又饱受纠葛,其实我们的生活就是一个大围城,包含很多小围城,围城中总有不如意,我们并不是总要去逃避,而应该适应这个围城,在围城中逐渐建立自己高大房屋,不要总好高骛远,不断地换城,总以为世外桃源就在城外。其实不然。审视这个世界,围城处处存在。

  眼看21世纪,围城依然存在,我们看待围城依然要有正确的眼光,除非围城中乌烟瘴气,实在无法生存,否则就不要不停的.出城进城直到最后精疲力尽,而流浪街头。

《围城》读后感3

  初读《围城》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用语,是以往我读过的书不曾见过的词藻。用我女朋友的话说,就是有时代的烙印吧。

  我不记得是谁说过:“你一定要读围城,而且要在你觉得差不多的时候读,如果在太年轻的时候懵懂的'读了,你以为你看过了,实际上是永远的错过了,会很可惜”。

  里面对人物的内心的洞察,是令人窒息的。很难说是老成还是年轻。实在太过犀利。

  那种谦和不偏不倚的写作态度,会让我觉得这不像是一本小说。更像是一本人性启示录。

  我现在只看了一半,我也不愿意透露更多的情节,因为这会让看这篇文章的人以为,这本书就是这样而已的错觉。

  我会在看完的时候再接着写这篇文章。

《围城》读后感4

  《围城》是钱钟书所写的一部长篇小说,书的名字是“围城”,“围城”取自书中苏文纨的一句话,“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婚姻也罢、事业也罢,整个生活都似在一个围城之中,人永远逃不出这围城所给予的束缚和磨砺。

  那么何谓“围城”?钱钟书的夫人杨绛曾给黄罗芳一张纸条,阐明了“围城”的丰富内涵,上面写道:《围城》的主要内涵是:围在城里的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大都如此。在读完这本书后的人都能对这句话有着很深的理解。

《围城》读后感5

  我们永远都不能逃出这无尽的压力和束缚,注定要在这无形的'围城下过完一生,那么我们所要做的不是整天想着如何翻过那座城,也不是为自己生活在一座难以翻越的城墙里而自怨自艾,而是在自己的围城中保持一颗积极地心去创造自己所独有的色彩,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精彩丰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生真正的价值。

《围城》读后感6

  从《围城》发表以来,就有好多人对方鸿渐提出不同的看法。有的报道说,方鸿渐就是作者的化身,甚至有的人还怀疑作者的博士学位是否也是虚构的。但无论如何,方鸿渐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这句话是无容置疑的。但正因为他是知识分子,而且是那种带着玩世的态度处世又有点良心的知识分子,才构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围城”。方鸿渐是有点虚荣的,有点玩世不恭的,但是,他又并不像辛楣一样有真才实学,也不像韩学愈等人一样完全昧着良心。他希望做个大人物,这样的性格,似乎就决定了他的一生。

《围城》读后感7

  性格决定命运,我想是这样的,书中的主人公方渐鸿就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他虽然善良,但又有些懦弱,缺乏原则,甚至还带有一丝玩世不恭的态度,正是因为这种性格,使他身陷“围城”。其实,“围城”都是自己创造的,他想成为大人物,这出发点是好的.,但他只想去改变环境,并没有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在那个时代,作个大人物不容易,必须有高尚的品质和情操,要具备很多优点……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他人的尊重,或者利用旁门左道,利用手段,做一些自己都觉得对不起自己的事情。而方鸿渐,他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面对自己的欲望,他有些亦正亦邪,他一直在两者交界处游荡。正是这种性格,使他身陷自己为自己创造的“围城”。

《围城》读后感8

  一个像唐晓芙一样清新、自然、纯真的女孩,在现实中只是一个梦境,可以远远的`观望、想象,只是一旦你去触碰,这个梦会毫不留情的破碎。

  唐晓芙所占据的笔墨固然不多,但是她的淡出代表着完美神话难以存在于现实的悲剧。

《围城》读后感9

  生活本就是一座围城,婚姻与事业、学习与娱乐、发展与落后、成功与失败,都是这座七彩城中的一种颜色,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城中的一种元素。当一切人和事因为努力和乐观而变得美好,当城中的色彩都均匀和谐时,那么这座围城就不再是一种可怕的束缚和压力,而是一个幸福的.乐园。

  没有人会试图离开她,即使是自怜自哀的方鸿渐也会喜欢,假恶丑也会被同化为真善美。也许世界永远不会变得如此美好,但允许我心中永远存在这种美好的理想。

《围城》读后感10

  学习是这样,爱情也是如此。我们可能都听过这样一句话”追求幸福的时候往往是最幸福的,而当幸福真的来临的时候我们却容易患得患失。“细细想来,的确是这样。当我们努力去追求我们喜欢的那个她时,我们好像一下子有了铠甲,又好像一下子有了软肋,我们会变得小心翼翼,因为想在她心里留下一个完美的自己。

  当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当我们的努力有了结果。我们会经历一个短暂的甜蜜期,可是短暂过后,生活的琐碎可能会让彼此无征兆的`生气,无理由的吵架,我们可能会发现彼此的缺点越来越多,以至于产生厌恶之感。

《围城》读后感11

  《围城》是一本终生相伴的好书。少年读时,被书中辛辣幽默,讽刺诙谐的语言所吸引,常常会情不自禁的大笑。

  青年时再读围城,正是追逐梦想的年龄,会为书中人物鸿志高远壮志难酬的'命运感伤心痛。如今已是而立之年,品尝过爱的酸甜苦涩,又看围城,会有笑中有泪的心酸,人生百味均在其中。

《围城》读后感12

  很多的人都像方鸿渐—样,有那么一点的良心,有那么—点的虚荣。他们处处做小人,又不得处处提防小人。他们也知道世道的'艰险,可是并没有好好地去接纳它。他们尝试去改变,就好像方鸿渐想知道韩学愈文凭的真伪,以此找回自己的公道一样。熟不知道,人家早就设定了陷阱等他踩进去。

  或许《围城》的文学价值也正在此。它写出了人们不愿意正视的,真实的社会环境。

《围城》读后感13

  读完《围城》,感触颇深,钱钟书十分诚实地刻画了那个年代的一些事。

  这本书讲了抗战时期关于一个留学生回国后的一些事。方鸿渐真是个凄惨的人物。但也许这就是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吧。围城这个书名很妙,非常含蓄的概括了全书的主旨内容。

  仔细品味会发现书中有三道围城,爱情的'纠葛是一道围城,学校里的明争暗斗是围城,家庭的婆媳之争是一道围城。其实生活本身就是一道围城,夹杂着城内的喜怒哀乐,一个城围住了我们整个人。

《围城》读后感14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小说《围城》是钱锺书先生最经典的作品,他以超高的语言天斌加上非常高级的幽默,嘲讽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可笑姿态,写了许多关于生活、关于爱请的深刻哲理。

  城外的人要想冲进城,城内的人要想逃出城。可見《围城》这本书对不同的读者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即使是同一个人,当他(她)拜读第二遍后,也会有新的感受和理解。这或许就是读书的'趣味吧!

  关于男男女女这些事历来是永恒的题材。《围城》这本书之所以多次成功发行,能成为这么多年来长盛不衰的作品,不外二个条件:一要有钱鍾书这样的作者:二要有会学习会阅读的读者,二者互动,缺一不可。

《围城》读后感15

  我认为,做人应该有原则,应该用正当的手段去达成自己的目标,如果这个目标现在实现不了,就只能说明你自身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要多看看自身的`因素。如果目标很大,可能自己无法实现,那也不要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要做事,先学做人,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做人原则都没有,是不可能成功的。我觉得,一个人一生最大的成就莫过于学会做人,当自己已是不惑之年时,回想自己的一生,或顺利,或坎坷,但自己问心无愧,这便是一生最大的成就。

【《围城》读后感】相关文章:

《围城》读后感08-03

《围城》读后感03-20

围城读后感11-09

《围城》读后感10-26

围城的读后感01-15

  《围城》读后感02-13

围城读后感02-09

围城的读后感06-25

《围城》读后感范文10-17

《围城》读后感【精】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