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中国近代史读后感1
1840年随着广东珠江口的英国舰队一声炮响,中国近代的黑暗历史正式拉开帷幕。由于当时的中国闭关自守,与世界隔绝,没有先进的武器,而且清政府好大喜功,腐朽愚昧,使得英国的侵略者势如破竹,直攻入南京。最终签订了我国历史上第1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作为弱者,我们需要赔偿其2100万白银,割香港,开放数处通商口岸。英国得了便宜,美法两国居然要挟中国签订同样条约。可当时的清政府目光短浅,不重用剿夷派大臣,以致英法等国不断压榨我国收益,收割我国土地这些条件都给中国人民带来野蛮和屈辱。
1856年英法等国不满于既得利益,发动了第2次鸦片战争,古老的落后的`防御被侵略者的坚船利炮如摧枯拉朽般毁灭,并与多个国家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血的教训告诉我们落后就会挨打!清政府终于肯吸收外国的科技文化成就。可两次鸦片战争之间的20年时光,就这样白白的浪费了!中国也因此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尤其是沙俄,掠夺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里的领土。外国侵略势力的扩张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书中写道,中国历史还有一个循环套“每朝的开国君主及元勋,大部分起自民间自奉极薄,心中的奢侈标准是极低的,而且比较能体恤民间的疾苦,办事宜比较认真,这是内政昌明、立志澄清的时代。后来,慢慢的统治阶级的欲望提高,奢侈标准随之提高,因此官吏的贪污一大大的长进。”所以我认为每到了天下太平已久,人口增加很多民生痛苦的时候,官吏加多,每个官吏的贪污更加厉害,人民所受的压榨也更加严重。而清朝嘉庆年间正是到了这个循环套的最低点,此时清政府连铲除内患都不急,又何谈抵抗西方侵略势力呢,所以西方势力侵略起始的时候,正是我们抵抗力量薄弱之机,因此中华民族在近代遇到的难关是双重的。
读完中国近代史,我的心中有自豪,有不甘,有憎恶,有无奈,慨叹于1840年起这段灾难深重而屈辱的历史,这段饱受欺凌和侵略的历史。至今,因人民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中国走向光明共创辉煌,而现在我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理所当然的享受着这个国家的和平和自由。我们只有凭努力学习回馈社会,才对得起那些岁月用鲜血和生命堆砌起的今天。
关于中国近代史读后感2
《中国近代史》是由蒋廷黻先生编写的一部讲述中国近代历的重要事件及其背景的书。这本书是蒋廷黻先生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思考,1840年——1925年这段时间,也让我对神州大地上的人民有了更多的了解。
当时的中国政府由于自古以来的小农经济以及过于膨胀的君主专制,不明白他们所面对英国、法国并非是蛮夷之国,西方国家带着绅士风度并不是到中国来朝拜进贡,而是来进行贸易。那时的中国,继续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根本不知道工业革命将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变化,而此后引发的鸦片战争仅仅是因为皇帝对待马嘎尔尼十分无礼。中国直到鸦片战争失败及剿夷派崩溃后,才有人意识到改革是强国之路。
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林则徐这个人物,他是典型的中国士大夫的代表人物。鸦片战争的失败跟林则徐本人是有着很大关系的。在虎门销烟时,林则徐看起来是一个十分有决断,有思想,一心为国保卫人民且百战百胜,战无不胜的`人。其实他也真的觉悟到了是时候去西方取经了,但是他为什么没有把他的想法大胆公开出来?如果从他那时起,觉悟了的士大夫都去表达自己,那中国的现代化可能会早二十年。他为什么不这样做?因为在他心中,他的名誉比拯救世界更重要。这也是中国士大夫的通病。我认为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士大夫本来就是胆小懦弱,不敢说出实话,另一方面是皇帝和官场的大背景十分固化,且皇帝时常用人不当,使士大夫们不敢言也不敢怒。所以我认为现在的统治者应当多听取八方的意见,让真正有抱负的明珠慧眼帮助中国一直进步。
其实只要当时政府回过头去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闭关自守是多么大的错误。远在唐朝时,日本就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快速引进中国文字,服饰,建筑甚至是管理制度,它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然后进行很彻底的进行改革,于是它就越来越强大。不说日本,当时玄奘西行,引进了佛教,使其在中国发展。佛教的引进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选择,还促进了国家的管理。这说明引进外国的优秀文化是一个促进国家发展的好办法。倘若当时的中国有足够高的智慧,大胆引进西方文明,将战争化险为夷,那么中国不仅会与西方强国并驾齐驱,而且一定会在国际上重塑中国文明的辉煌。历史不会改变,但我们可以吸取历史的教训。学习历史,吸取教训,是走向成功的捷径。在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相关文章: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01-10
《感动中国》读后感02-04
《中国简史》读后感02-27
《美丽中国》读后感01-28
《徒步中国》读后感01-08
《中国寓言》读后感01-05
乡土中国读后感02-14
《乡土中国》读后感02-13
《中国童话》读后感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