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体会15篇(必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心得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书心得体会1
我最喜欢的《飘》。里面主要是围绕思嘉、艾希礼、瑞德的情感线索展开的。故事最终当思嘉发觉她的真爱是瑞德时,一切都迟了。瑞德对她的爱已经被她的固执随时间慢慢消磨掉了。她固执的认为她爱的是从小青梅竹马的艾希礼,并紧紧抓住他不放。对爱她的那些人十分残忍,用他们的爱当作鞭子放在爱她的人的'头上。所以,瑞德对她不能向其他人一样,不然,她会觉得他也软弱可欺,于是瑞德用他日常嘲讽的方式爱她。他爱她,也理解她,于是宠她纵她。可怜的思嘉无视它,认为他的爱是理所当然的。真爱来了,不知晓。真爱走了,没感到。故事的结局总让人感觉一团阴影,毕竟结局让人不欢乐。它同样让人思索感情的点点滴滴。
情感是复杂的,情感的路没有一帆风顺的。因为把两个本来毫不相干的人揉在一齐本是件困难的事。我最近读了一篇文章叫《补过的感情要不要?》,有这么个故事。瓷盆碎了,需要修补匠修补。当它再一次被不经意打碎时你会发觉,修补过的那一块完整无缺。所以,当我们的情感出现问题时我们首先想到是共同修补再呵护,而不是出现问题就找借口说我俩不适宜而抛弃它。当无法修补或修补不了时再想想是不是应当放弃。我想,至少我们对一份情感负责吧,也是对自我负责……情感丢了就丢了,没有谁,世界一样疯狂。毕竟,寻找情感的过程是一条寻寻觅觅的路。如果爱了,就认真一点。没有谁能把情感拿的起又丢的下,除非他没认真。
送大家一句话:珍惜+包容=长久!
读书心得体会2
已经一天多了,耳边仍不时地响着“向下看,向下看(lookdown,lookdown)……”的歌声。那低沉、压抑、愤怒的歌声好像挥之不尽,萦绕在耳畔,让我的心情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沉闷,阴郁。
昨天,反复思量后还是决定带儿子去看《悲惨世界》。说起来这部名著,我是只闻其名,从未拜读过。总感觉那是离我太遥远的世界,那是我的理解力不能及的领域。但是,它一旦搬上荧屏是否就浅显易懂了呢?是否就离我近了呢?我是否可以对其洞悉一二了呢?正是这种想法促使我决定去看《悲惨世界》,也正是这种想法促使我想带着儿子一起去看。于是,昨天我们终于成行,领略了这部大片的风采。
影片一开始就是满屏的灰暗,色调很是压抑,巨大的轮船被无数的囚徒牵拉着,看守们在高高的台上来回巡查。巨浪无情地拍打冲击着囚徒们的身体,囚徒们身带重枷,一边拼命地拉着纤绳,一边低沉地唱着心底愤怒的歌。就在这群人中,我们主角冉。阿让也身处其中,满脸的络腮胡,一身的疲惫,只有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充满了仇恨和愤怒。只为了救活饥饿的侄子偷了一块面包,冉。阿让换来了十九年的牢狱生活,对此除了仇恨他还能有什么呢?终于,这天他获释了,但是他还得带着证明他曾经有罪的假释证明去生活。因为这个证明,他无法寻到工作,无法获得人们的同情和理解。饥饿、寒冷、困乏袭击着他,他摇摇欲坠,心灰意冷。
这时一位善良的神父收留了他,给他饭吃,给他地方住。可是,他那已经完全冰冷的心没有被此感化,他在吃饱喝足后偷了神父的银器企图逃之夭夭。只是,他没有那么幸运,他再一次被警察抓住,眼看他的余生又将在牢狱中度过。然而,善良的神父再一次救了他,他没有指责他偷他的东西,相反,说那些东西是自己送给他的。就这样,冉。阿让躲过了牢狱生活;就这样,冉。阿让的心灵受到了冲击。这样的世界里仍然有善良,他撕掉了自己的身份证明,改名换姓决定从新做人。
八年的时间,冉。阿让成功了,他成了一名有身份的绅士,成了当地的市长。他本可以一直这样舒适的生活下去,但是,为了救大车下压住的赶车人,他在一直追捕他的警察贾维尔面前暴露了身份。为了救误认为自己被抓的陌生人,他勇敢的走向了法庭承认了身份。为了完成对被贫困折磨致死的女工芳汀的承诺,他带着芳汀的女儿珂赛特开始了又一次的逃亡。
又是九年的时间,法国革命的火花在全国点燃,激情的学生,愤怒的人们走向了街头,举起来革命的旗帜。这时冉。阿让再次以绅士的身份出现,而珂赛特做为他的女儿已经长成了一位美丽的大姑娘。革命青年马吕斯和珂赛特相遇了,并且相爱了。一直追捕冉。阿让的警察贾维尔也再次发现了冉。阿让。
革命打响了,青年志士们浴血奋战,他们的呼声没有唤起民众的相应,他们孤军奋战,寡不敌众,最终革命失败,革命者的鲜血染红了整个街道。马吕斯也在革命的队伍中,他也在战斗中身负重伤。这时,冉。阿让已经知道了马吕斯和珂赛特的恋情,他的心受伤了,珂赛特恋爱就意味着将离他远去,这可是他唯一的依赖。但是他没有自私的把珂赛特留在身边,为了珂赛特,他从战火中救出了身负重伤的马吕斯。促成了他们的恋情后,然后悄然离去,孤独的一个人在教堂里等待生命的终结。虽然最后马吕斯和珂赛特完全了解了他,来到他的身边,但仍然无法留住他生命的脚步。
整个影片的色调非常灰暗,天好像从来没有晴过,太阳好像从来没有出来过。整个影片都应用歌唱的方式表达,无论是对话还是心理描述,低沉的歌声回荡在影厅中,震荡着我们的心。法国社会最底层人的生活让人望而生畏,饥饿、寒冷、贫困折磨的人性扭曲,让穷人和穷人之间也没有一丝的怜悯,用人吃人来形容一点儿也不过分。于是,被神父唤醒的冉。阿让善良的心显得那么可贵和闪亮。
影片中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就是警察贾维尔,他是当时法律的忠实捍卫者,在他的心里被法律制裁的人一定是十恶不赦。所以,他一点儿也不同情冉。阿让,甚至对他充满了仇恨。当冉。阿让撕毁身份证明,人间蒸发后他就开始了对他无穷无尽的追捕。后来,他被革命者抓捕,冉。阿让放了他。他的心充满了疑问和不解,他看到了冉。阿让的善良和宽容,他的心灵底线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再后来,他看到在革命斗争中惨死的孩子加夫罗契,他再一次困惑了,他所一直捍卫的法律真的'是正确的吗?带着这份迷茫,他放走了他追捕一生的逃犯冉。阿让,带着这份迷茫,他选择了放弃自己的生命。
他的死也是儿子困惑的一点,影片结束后儿子一直纠结于此,为什么贾维尔要自杀呢?这种心灵巨大的冲击对于儿子来说一时半会还无法理解,当我们详细向他讲出我们的看法后,儿子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当然,雨果的这部巨著《悲惨世界》蕴含了太多的东西,不要说儿子,我们也无法全面理解。那时的社会、那时的世界、那时的人们都是我们没有办法完全参透的。搬上荧屏,利用色彩的感觉,利用音乐的震撼,利用精彩的演技冲击着我们的心,拉近了我们与名著的距离,让我们在影片结束后良久,耳边依然回荡着影片中的低沉而悲凉的歌。这就是影片给我们最大的艺术震撼。
读书心得体会3
最近我有幸地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著》,读罢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陶行知先生作为一名留洋的教育家,在深刻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教育学说,既强调了教育的显示功能,又关住了教育的终极目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他的理论和实践,应该成为中国教育血液的重要成分。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敬业精神让人感动,我也为之折服。
在读到《教学合一》这节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要合一的观点,有三个理由。
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第二,新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系起来。简而言之,
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
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我仔细阅读,细细品味,联系我的教学,我感觉陶公所提出的“教学合一”的观点很有道理。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师的课堂设计应适合本班学情,根据学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那么这样学生就会乐学了。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外还需不断的学习,用丰厚的知识去充实自己,不是有句话“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吗?”
《学生的`精神》中提到三点;
(一)学生求学必须具有科学的精神;
(二)要改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
(三)应付环境必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我想说说我自己的感受。现在的学生正如陶公所说容易“自满”,自己刚刚对这个知识点有一定的领悟,就沾沾自喜,但真正实践做题时,却无从下手。学生对学习缺少一定的目标,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到学校来接受教育是为了什么。每当找学生谈话时,我便会问“你准备读完干什么?”学生的回答:“不知道。”他们从来很少会想过我以后的路该怎么走?会是什么样?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上不想下功夫,更不愿意吃苦,对于周围的环境学生很少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把更多的原因归纳在外界的环境上。例如,学生作业未完成,当问其原因时,学生回答无非这几种“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交作业?”“我不会做。”“我不知道做哪道题?”“我忘记交作业啦!”“课代表交作业时没告诉我!”诸如此类的冠冕堂皇的理由让人无可奈何,更多的时候我在问自己:“我们的学生到底是怎么了?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变成这样?” 回首这些年的教学,我在不断的告诉自己:你一定要学会去转变角色了,你现在已经是一名教师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著》中师范生的第一变——孙悟空,也是这样告诉我的,只有先知道怎样做一个好学生,才能培养出来许多好学生。可是为什么是变成孙悟空呢?陶行知先生说孙悟空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他是抱着一种目的去拜师的,这无形中就告诉了我们如何做一个好学生。
陶行知所研究和实验的教育问题,直到今天,让人感到很中肯,很新鲜,仍有进行试验的价值。他的“第一流的教育家”,“教学合一”,“我们的信条”“生活及教育”等这些诸多观点让我叹服,不断地从他的教育名篇汲取丰厚的营养,来充实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他的著作又如一盏明灯,在教育的海洋中引领我们去找寻属于我们自己的目标。读完此本名篇,我除了感动之余,更多的是佩服,佩服他的为人,更佩服他在那个时期所提出的一些鲜明的观点,也正如鲁迅所说:“读完此书,我和一个高尚的灵魂接触了!”我将努力去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业务素质。
读书心得体会4
我读了《精灵鼠小弟》以后,有很深的感受。下面就谈谈我的体会:
文中的小老鼠很爱帮助别人,有一天,它开着车,看见一只小鸟从天上掉下来,恰巧落到了它的'车里。那只小鸟说有一只老鹰在追它。小老鼠回头一看,后面真得有一只老鹰在追赶它。小老鼠把车开到了一个管子里,老鹰没看见就飞走了。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不少像老鼠一样乐于助人的人。最后小老鼠从楼上掉下来,也是这只小鸟救了它。这也说明了好人有好报的道理。
我以后要多读书,多做读书笔记,更要像文中的小老鼠一样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比如,当残疾人遇到困难时,我要主动热情的去帮助他们,遇到盲人过马路时,我要扶着他们,并且送他们到要去的地方。力争做一个文明好少年。
读书心得体会5
读《红与黑》是一段太过漫长的过程,因为时间已给了作家和作品最无私而又公正的评判,我的阅读态度自不能像对畅销书那样肆无忌惮,又不能像对言情小说那样不置可否。我是在用心灵去与那个时代交谈,重点也放在历史以外的探究和思考。
引领我啃完着本书的是其本身的巨大魅力。作者从一纸简单的刑事案件资料中展示出那个时代广阔的社会画面,把一个普通的刑事罪行提高到对十九世纪初期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制度,进行历史和哲学研究的水平。小说令我看到在生硬的历史书上无法感受的,那段法国大贵族和资产阶级交替执政的关键时期的状况。我从中了解到现实主义作品的另一种艺术特色——司汤达倾心的人的“灵魂辨证法”;这与以往我从《高老头》、《欧也妮·格朗台》中体会的巴尔扎克的“造成一个人的境遇”有很大不一样。
全书最耀眼也是文学史上著名的人物自然是于连·索雷尔,“平民出身,较高文化,任家庭教师,与女主人发生恋情,事露,枪杀恋人,被判死刑”是他一生的骨架,“追求”幸福的“热情”和“毅力”、对阶级差异的反抗所表现出近乎英雄的气概就是动人的血肉。作者用淡化物质描述而突出心灵跟踪的手法强化的,正是于连处在青年的冲动下追求“英雄的梦想”经历,这是对那个社会形态的反抗,也是对碌碌无为、虚度青春的反抗。
在社会现实阻碍实现抱负时仅有两种选择:退避或是反抗。那些当着小职员不求上进、整天抱怨生活乏味的青年就是退避者,他们或许平庸得舒适却被社会的前进所淘汰。能不断树立人生目标、决定实现人生梦想的便是和于连有同样气概的反抗者。这个时代当然不欢迎虚伪的言行作为手段,但仍然需要对生活的热情来反抗空虚的度日。这样,于连杯具性的结局除了昭示“个人反抗行不通”外,就有了对当今社会更实际的意义。
写至此,不得不引到这部小说的一个“创举”——使于连与德·雷纳尔夫人“心灵的感情”和于连与德·拉莫尔小姐“头脑的感情”相映成趣。尽管这两个贵族女性的感情方式迥然不一样,一个深沉,一个狂热,他们在这两个基本点上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对本阶级的厌恶,对封建门阀制度的叛逆。记得当于连发现自我的感情正蜕变成虚荣的工具时说“我把自我毁了”,可之后的细节是“一种高傲之间带着恶意的表情很快的代替了最真挚、最强烈的感情的表情。”这时的贵族小姐却是摆脱了一向慢得像乌龟爬一样的生活,用丧失尊严的方法博得感情。书中两段杯具感情的进展始终伴随着新贵的若即若离和于连的自卑带来的怀疑,直至生命将要终结时,感情才爆发出无济于事的.原始的火花,令人感怀。
当我将落笔时,发现用意识写出感想的时间已可与用精神阅读原著的时间相比较了。我兴奋于自我得到反抗平庸的启示,感动于那些尽管扭曲而依然壮烈的感情片段。当有人提及《红与黑》,我能够自豪地在回答“我读过”后面加上一句“我也掩卷沉思过”。
于连.索莱尔的命运时时刻刻牵动着我。综观他极其短暂,却满是波折动荡的年轻生命,流淌着太多矛盾和复杂。对此,人们能够作出很多评判——是个小私有者盲目追求个人利益的杯具;一个野心家的毁灭;一个反封建斗士的牺牲等等。各有各的看法,但又都在情理之中。就我以为,说于连是个个人主义野心家固然不错,但不如说他是个追求幸福而又不幸走上歧途的人更为确切些。自然这种歧途不是简单地采取了某种有背社会道德的手段,而是来自他心灵更深处的矛盾本质。
于连的一生都在追求幸福。他虽出身卑贱,却有幸受到良好的教育,又有着杰出的智慧,所以他日后能厕身在所谓的上流社会中。什么是幸福,怎样得到幸福,是困惑着人类几千年的问题,也同样困惑着我们的于连。在他心目中,幸福并没有确切的标准,只是在他的心计,在他的警觉,他的一个又一个的“作战计划”及其实施当中。他为第一次摆脱了父兄的虐待而幸福,为德.莱纳夫人面前履行“某种职责”而幸福,为骄傲的玛蒂尔德在自我面前屈服而幸福,为一次次地发迹而幸福得要命。他渴望幸福,渴望飞黄腾达,他发誓宁可死一千次也要飞黄腾达。为此,他制出了一个又一个“作战计划”,使出各种虚伪手段,他超人的智慧发挥的淋漓尽致。但他毕竟是个好苗子,所以在每每幸福之时,他又会扪心自问,深深自责。所以,他的计划总会漏洞百出,总会让人怀疑。
我们不难发现于连在这种幸福的标准是以社会和他人标准为标准,追求他人和社会的承认。实质上,他并没有获得多少欢乐和幸福,反而使他处在一种紧张状态,仅仅是感到“欢乐的到了极点”,兴奋地跑来跑去,一种“野心家实现后的狂喜”,只是片刻活力而已,剩下的是想着紧之后应当在制定一个计划。这些所谓的幸福仅仅是表象而已,于连为了表象而牺牲了本质。当他以为德.莱纳夫人的一封信断送了他的幸福时,他想到了报复,最终被投进了监狱。在狱中反而使他从社会的束缚解脱出来,获得了自由。他卸下了往日一切伪装和面具,找到了真实的自我,也找到了本质的幸福。他放弃了逃跑和上诉,能够真诚地对待每一位朋友,坦然地应对死亡。
对于于连的感情,我们同样怀着强烈的兴趣。因为于连的成功幸福既而毁灭都与他的感情紧密联系着的。他的两个恋人——德.莱纳夫人和玛蒂尔德伴着短暂而奋斗的一生,所以不妨分别来看看于连与两个恋人的恋情。于连和德.莱纳夫人的感情始于于连对她的诱惑。起初,他只是在履行所谓的“职责”,这是一种对贵族老爷的报复,一种虚荣的满足。可是德.莱纳夫人的善良、淳朴、温柔深深地打动了于连。一段时间,他疯狂地爱上了德.莱纳夫人。可惜这颗爱心又很快被种种野心占有了,直至最终才又复燃,爆发。
读书心得体会6
自古以来中国不变的传统文化就是读书,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有那么一句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读书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无适从;只是空想而不读书,便会对思想有害。可想而知,古人们早已将读书读到‘精’,明白了学习和思考的重要关系,也讲久了学习方法。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啊,人类从远古到今日的辉煌,从粗鲁到文明经历了多少?书籍它记载了历史,留下了先辈们的生活经验,经过后人的不断总结和积累,并以此得到合理的利用,最终的结果,那肯定就是人类的发展。
读书有许多益处,而我认为,读书也是一种享受,一个人静静的坐在一间安静的书房里,手里捧着一本自己喜爱的书籍,桌边有一杯香浓的茶,岂不一种享受?
读书其实并不枯燥无味,只要你细心去读,读懂这本书蕴含的真理,“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交谈。”慢慢的,你也会喜欢上读书,因为它不仅让你增长知识,也让你增长见识。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读多了,自然也会‘用’了我们不仅要学习书的内涵,也要学习书的‘写法’像一些修辞手法;拟人,比喻等等,我们要学会用,用到自己的文章去。读书就是这样,要懂,也要会用。
“习惯铸造人格”,若养成良好的习惯便可铸造品德高尚的人格。我喜欢读书,现读书已成为我养成的良好习惯。
我喜欢读书获得的快乐。因为读好书就像与名人圣贤促膝谈心,聆听教诲,何不充实?读书如与知音闲聊神侃,心不设防,口无遮拦,何不舒畅?与作者思想碰撞,偶有灵感之花,茅塞顿开,何不惊喜?俗话说得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博览群书如得知音无数,有知音的理解与共鸣,何不满足?读书者足不出户,天下大事无一不晓,如何不聪?
如何读书才能乐?必须是不为功名利禄而读,若你是为升官发财而读书定是无乐可言。快乐的读书应是“乘其兴之所适”。古人云:“读书太乐则散漫,太苦则枯燥乏味。”这两者都可能导致精神偏枯如痴,失去读书的`真乐。读书不能尽信书,也不能沉迷于书中不能自拔。书,各有其趣,各有不足。作者的认识,情绪各有偏颇。如有的愤世妒俗、慷慨激昂,有的高谈阔论、天马行空。如果长期沉迷于某一类书可能走火入魔,不能自拔。书能移性情,故君子应博览群书、相互参照,以免偏听不明。情志误谴。读书若信书,不如无书。
读书有乐必有苦,正所谓好书难觅、知音难求。这何尝不是一种痛苦呢?读书之所以苦,是因为你急切想了解作者思想却往往晦涩难解、意深难测;又因为外界精彩的世界太喧哗吵闹,读书的冷板凳难坐;还因为与遥远的知音无缘对话或相见恨晚,书友天南海北难相聚。读书成了一种孤独。
读书使我结实了许多知音,从书中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读书心得体会7
《背影》是朱自清写的作品。虽然朱自清已经离开人世了,但我仍能感觉到他们父子间那浓浓的感情。最使我感动的是父亲对儿子那质朴无私的爱。“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的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的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每次读到这里,我都会被父亲那深深的爱给感动。儿子虽然已经20岁了,但父亲总是为他做这做那,在父亲眼里,儿子始终是最重要的。
回想起我成长的点点滴滴和每一点进步中,不都蕴涵着父母的哺育之恩吗?每天,当我还在睡梦当中,妈妈早已起床给我做好了早餐,为了让我多睡一会,总是在最后一刻才叫醒我。晚上,又带着一天的工作疲惫准备好晚餐,吃完饭后,陪着我做作业,了解我的学习情况,无时无刻的关爱着我。而这不正是父爱和母爱的真谛吗?所以我们长大后,一定要孝顺父母,让他们可以安心的颐养天年。
读书心得体会8
暑假里花了些时间,认真学习了《幼儿教师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格温。斯奈德。科特曼,在美国马里兰大学获得幼儿教育专业学士学位与硕士学位。她从事幼儿教育事业近30年,当过幼儿园教师、幼儿园园长、大学教师和教育培训者。本书着重介绍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和建立积极有益的家园关系两个方面的内容。她以讲故事的方式提供了88个幼儿教师与孩子、与家长相处的细节,包括如何与孩子交流、如何应对孩子的错误、如何帮助孩子学会合作与分享、如何与家长合作等。对于幼教工作者而言,可将此书比喻成自己的私人导师。
我非常赞同作者从始至终阐述的观点:尽量给幼儿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有时间和自由去探索一个丰富多彩、安全可靠的环境。要知道玩耍对于小孩子来说并不是什么分散精力的坏事,相反,那是他们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要理解并尊重孩子自身的兴趣爱好与能力发展水平。只要我们明察秋毫,他们就会给我们指明方向。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中的每一个都发人深思,第一遍看完这本书后我又细细研读了第二遍。在重读的过程中,我也在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我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应该如何利用这些案例呢?我可以试着做哪些工作?我应该在哪些方面有所改进?我应该怎样灵活地应用这些道理来处理自己特殊的情况呢?反思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虽然已经是有近20年的老教龄了,但也容易生成一些惯性,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对幼儿的关注、对家长工作等反思的深入还是不够的,通过学习和自省也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能不断反思、不断创新,形成对教学工作的新动力。
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我从书中吸取了很多有用的东西,给我今后的工作会带来很大的帮助。我希望幼教工作者们都来看看这本好书。
读书心得体会9
苦菜花开高岗上,烈士鲜血洒在青湖畔。
伟大的民族精神凝结着母亲深明大义,赤胆忠心,坚韧不拔抗击封建地主,日本侵虐者的赤忱之心,是柔弱可人的小蔓子不俱强权,不被敌人糖衣炮弹所诱骗的勇敢之心,是姜娟夫妇在站征中经受死亡考验的大无畏之心。
寒凝大地,苦菜花开得更灿烂,血雨腥风,母亲的胸膛更坚挺。特工的奸猾,日寇的`残酷,都不能阻挡革命胜利的大浪潮。
读书心得体会10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不是用一两句话就可以概括的,而我从中学到的,也不是短短一篇文字就可以完全写出的。我想,每个看过这本书的老师,也跟我有一样的体会。但是现在,我主要想对陶行知先生关于师范生的一些文章,发表一点自己的想法。
是的,师范学院的学生,就是要学会改变,在学校里面一直学习的,就是怎样从一个学生,变成一个先生。上大学的时候,我们学习的,都是教书的方法,都是怎样教别人学习的方法。但是,作为一个老师来说,我们应该先去研究一些学习的方法,先研究一下,怎样才能变成一个好的学生,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篇》中《师范生的第一变变孙悟空》就是这样告诉我的。只有先知道怎样做一个好学生,才能培养出来许多好学生。可是为什么是变成孙悟空呢?文章中,陶行知先生指出,孙悟空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它是抱着一种目的去拜师的。这无形之中就是告诉了我们如何做一个好学生。
做一个好学生,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在老师的心目中,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好学生。杨校长就经常跟我们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先生。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目的,我们要根据他的目的,他的性格,来研究对他应该是采取怎样的措施。我们学校的很多老师老师,对于这点都把握得很好,值得我去学习,他们对于每一个学生都很细心,去研究他们的`思想,不仅做他们的师长,更重要的是去做他们的朋友。他们兢兢业业的工作,对学生爱护有加,他们的这些精神,值得我这个初生之犊好好学习。
陶行知先生的《师范生的第二变变孩子》一文,正是告诉我,要想真正管理好一个班级,就要融入这个班集体,和每一个学生一样,知道学生在想什么,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就像于顺华老师那样,他所教的班级,三年来,没有一个学生掉队,没有一个学生离开。这样的老师,不正是和同学们融入一体,把每一个同学都当成是自己的朋友。记得有次改卷,正好和于老师一组,他一边改卷,一边还在想着该给学生讲些什么,还想着学了这么久了,考了这么久了,再给学生们做什么练习,他们只会更累更辛苦。他正是一个知道如何变成孩子的老师。
这个暑假,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就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徘徊,对我个人来说,这是一次思想的升华,他的思想,在我以后的人生旅途中,将会是一份永远无法用尽的财富。
读书心得体会11
书是人类提高的阶梯,书是人类的好朋友。书籍就像“营养品”一样,仅有去勤读而精思,才能汲取为自我所作为。而图书馆就是大学里的第二课堂;是心灵的栖息地;也是益于学生丰富阅识、陶冶情操、提升修养的后台,承载着年轻人的期望与梦想。相对于师范生的我,当然更要抓住时间,好好看书,夯实专业基础知识。
一个拥有强大内心的人无论遇到怎样的困境都能够从容应对,泰然处之,所以看书是强大内心的最好方法。我爱看书,很幸运我们拥有一个漂亮大气的.图书馆,里面的书应有尽有。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那是一个丰富的世界,书的世界值得我们用一辈子去探寻,去领会。遨游在书海中,欢乐使然,悠哉悠哉。
在湛师图书馆,我看了好多的书各个方面的书,让我汲取了丰富的精神营养,也发生了好多的事,错的对的一大堆。慢慢的学会承受学会淡然处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我最欣赏的一句名言是我院图书馆外墙上的一则励志名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华罗庚”。这句至理名言告诉我们大学生:只要我们付出一分辛劳,就能学到一分本事,那些缺乏天赋、成功条件的人,只要勤学,总能弥补自身不足,才能走向成功。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不该去挥霍青春时光,理应珍惜最终的系统的自由的学习 机会,利用闲暇时间勤去图书馆多看书,为自我充电,未免日后“书到用时方恨少”。
国学大师季老曾这样自评读书心得:“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我兀坐在书城中,忘记了尘世的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以世界之大,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仅有我和无言的书友存在。”这句话正是我所努力追求的,也是我们大学生都应当去探索的。我期望更多的大学生能勤去多读书,有计划、目标的去读书,珍惜在校有限的时光,充分利用无尽的图书馆资源,共营书香氛围浓郁的和谐学校。
“书本好比一面镜子,一头驴子照镜子,绝不可能看出一个天仙来。生活在书中比生活在人当中更幸运。”叔本华的这句话很形象的说出了书本的“神奇”作用。无论是工具书还是小说书都能够让我们受益匪浅。古代的那些文人墨客,都有一个相同的爱好-------读书.书是人类提高的阶梯.读书是每个人都做过的事情,有许多人爱书如宝,手不释卷,因为一本好书能够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读书心得体会12
读过《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觉得他写的很好,很有道理所以一直收藏着它。这本书的各种成功和失败的案例都告诉我们一个浅显的道理——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单位、或者个人,如果他想发展壮大,或者有所成就,都必须从细小的环节做起。只有每个环节,每个部位,每个点都做的非常到位,才能使它正常运转,不断的发展壮大。
细节是平凡的、具体的、零散的,如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会面。细节很小,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但它的作用是不可估量。有些细节会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有些细节会改变事物的发展方向,使人们的命运发生转变。对个人来说,细节体现着素质;对部门来说,细节代表形象;对事业来说,细节决定着成败。汪中求先生的《细节决定成败》,从各个方面,由浅入深,从思想观念出发,到细节的产生的`差距,忽视细节的代价,由细节的本质到细节的积累。清清楚楚,淋漓尽致的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全新的观念,从做人,做事,做管理,处处体现了细节的重要性。而“细节”又是一个多么容易被忽视的字眼啊,在表面风光的背后,有谁会真正注意到细节的存在和影响呢?而要真正做到对每一件事都细致入微,周全考虑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如书中所说的注意细节其实是一种功夫,这种功夫是靠日积月累培养出来的。谈到日积月累,就不能不涉及到习惯,因为人的行为的95%都是受习惯影响的,在习惯中积累功夫,培养素质。香港商业巨子李嘉诚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与人的交往中都可以说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就在一次讲学中说道:“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可见“注重细节”这个行为习惯的日积月累对人的影响。
我们现实生活中,切实感到:细节确实决定成败.不注重细节而酿成大祸的事件天天都在上演,矿难事故频频发生,井喷事件的不断涌现,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的事件屡禁不止等等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细节决定成败》也举了很多例子: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因脱下鞋子进入航天飞船而成为遨游太空第一人,一位应聘者因检起地上的纸团而成功应聘,这些事情无不生动地不告诉我们细节决定成败。
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必须从我事做起,从小事做起,注重每一个细节。一个成功的人必定是一个注重细节的人。因为细节往往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操守,直接关系到别人对自己以及自己管理团队的客观评价.而做好细节的功夫往往又都在平时自己的一言一行,作为管理人员,更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细小处着手,以身作则,模范带头,做精益求真,不折不扣的执行者。《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就举了许多事例:“一个药厂的厂长因随地吐了一口痰,外商就终止了谈判,菲利用一把椅子问候,从此走上了让人梦寐以求的成功之路”。细节体现一个人的素质,细节更隐藏成功的机遇.古云:“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西方有句名言:“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再大的事都必须从小事做起,先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成就大事业。一个细节的忽略,往往可以铸成大错,而一个细节讲究,可以让企业咸鱼翻身,可以在谈判中挽狂澜于既倒。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在比较中日公司员工的认真精神时曾说:“如果让一个日本员工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员工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让一个中国员工去做,那么他在第一天可能会擦六遍,第二天可能也会擦六遍,
但到第三天可能就只会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后来就不了了之。有鉴于此,他表示,把每一次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正如书中所说:“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础。
这是一个细节制胜的年代,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细节往往被我们忽视,随着经济的发展,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也要求人们做事认真、精细,否则会影响整个社会系的正常运转,对一个单位来说也是如此,单位要成功,得靠每一个员工做好每一个细节。所以,我们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细做实。古人有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周恩来总理就一贯提倡注重细节,他自己也是关照小事,成就大事的典范。
读书心得体会13
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本学期,张校长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通过假期的读书活动,同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一、博大而炽热的爱,在爱中不断认识自我
名言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是的,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成缺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名师魏书生认为: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学生不好教,常常是我们的方法太少。众多的成功者一再告诉我们,不管处于什么样的处境,只要你有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你就会自觉地去改变自己把外在的压力转化成巨大的动力,不断地学习,引千道清泉、集百家之长提升自己、充实自己。“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标示了有效教师高尚的师德境界。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教育尤其需要热情,需要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博大而炽热的爱,就不能成就有效教师。古今中外的名师们都是在以德之教,以身示范的教育过程中站立起来的,都是在无私奉献、无私的爱中不断认识自我。
二、在不泯的童心面前,时刻警醒自我
有效教师们都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他们总是保持着真诚、热情、乐观和积极,他们十分乐意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钱梦龙老师说:教师只有始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斯霞老师直到七八十岁高龄还在与不学生亲切密接触,谭迪敖老师整天与学生一起沉浸于小发明之中,多年如一日,乐此不疲。试问他们又怎么不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又怎么会不亲其师信其道呢?
“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是魏书生老师总结的涵养性情的一条法则。这给予我的启示便是教师要以平稳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于营造亲切、和谐的愉快的教育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与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名师们为榜样,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在学习与反思中,不断发展自我
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教师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只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可见要成为有效教师对于学习的至关重要要有深刻认识,要把学习作为自身发展、胜任教学的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深入的思考,那么既便是有 xx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 xx年来的最深、最明了的体会。
从古人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到今人的“书籍是人类灵魂进步的阶梯”,无不看出读书的良好作用。读书好处和重要之大的道理人所共知,再加上在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会经常出现在每个人的身上。于是人人都想读书,把活到老学到老作为至理名言,可是在读书的过程中,许多人只体会到读书的无比之苦,我却更多地感悟到读书的无限之乐。我不是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也不是把读书单纯的当成一种无所事事时候的消遣,而是把读书当成一种心灵之旅,当成一种和古之先贤、智者名士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交流的过程,当成一种消除疲惫,洗去烦恼的精神生化的过程。
书,是良师,更是益友。
好读书,是年轻时候养成的习惯,但是不得不承认,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量和各种社会关系的增多,年少时候那种单纯的安心的读书的心境难以追回,再加上每天的各种事务踏至纷来,每天可以有一段长的读书时间就显的弥足珍贵,所以,我这样的年纪和工作的特点使我在读书上不得不养成自己的特点,一是要读书首先是选书。虽说是开卷有益,但是时间有限,所以必须有选择的读书,把有限的时间放在好的,适合的书籍上。在选书上,不看庸俗无聊,不求高深专业,但要切实有用;不过于专一,而追求广博,读书如交友,只是呆在一个小圈子里,很容易自我封闭,自我限制,所以要广交朋友,经史子集,古今中外,各种书都要尽可能涉猎一。二是随时备书,“见缝插针”。没有大片的时间可用来读书,只能是把片刻的闲暇时间利用起来。有时间就拿出来翻上两页,享受一下。就算是一本大部头的书籍,只要发挥愚公移山的精神,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总会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搞定;三是有计划,虽说读书的时间少,但是,不能找借口,不能放任,每天必须要挤出一段时间读书,我把这个称之为:每天多走一点路,意思是在每天要停下来休息的地方,要再坚持一下,多看一会儿书,在多走一点路。四是要用脑读书,多做批注,常写心得体会。用眼读书,获得一种简单的快乐,用心读书,赢得一片安宁,一种丰润,用脑读书,在思考中完成和作者的对话,那么收获的除了快乐,安宁,更是一种洗礼和升华的过程。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学习和独立思考必须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最优化的效果。五是读书以致用。有人说,现代人读书很功利。我倒是觉得,读书是不能过于功利,那样读书读不好,读不深,读不出快乐。但是读书也要有目的性,那就是读书必然是直接或间接为了我们工作,生活服务的,这就是读书的目的性。读书是要用的。读书不能像是在沙漠中下注水,浇灌了很多,但是长不出娇艳的玫瑰。读书可以死读,但千万不能读死,所以读书应该是要结合自己有选择的读,有目的的读。让书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成为我们工作生活中前进的阶梯。
大家都在读书,但是,每个人读书的方法、感受和收获是不一样的。说了我的读书的方法,在说说我读书的各种体会和收获。总结起来,应该是“三开”。
开心养气。我在读书之中,收获的开心,快乐分四个层次。一是最为简单直接的快乐,一段快意恩仇的故事,一个精采绝伦的比喻,一个构思精妙,哑然失笑的结尾……这些都会让我怡然自乐,欣然发笑。二是读书让心灵安宁,抛开烦恼的快乐。这时候读书已经深入其中,忘记身边的种种事情,溶入到书的世界里。这时候读书,因为书的世界不同,会有激情如火,也会有沉静似水,也会有百般无奈,感慨叹气。这种在书的世界中畅游,与书的内容同呼吸,共命运的感觉就是读书的第二层快乐。三是独立思考,对话交流的快乐。这时候读书不是读了,而是和好友知己聚在一起,或茶香四溢,或青梅煮酒,或踏雪寻梅……总之是在契合两欢的氛围下的对话、交流、碰撞、引申。四是读书有用。这种快乐就不在读书之中了,而是在读书之后的一种反馈。这是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够“书到用时不恨少”,能够信手拈来,娓娓道来,能够自信大方,举止得体。这样,快乐自然而来了。
修身养性,怡悦身心,几乎是众多读书人对读书作用的一致性的`评价。许多人把读书弄墨说成是附庸风雅,这句含有贬义的话却道出了一个事实,读书对一个人的修养,气质有很大的塑造力,这种塑造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但又是实实在在,明显改观的,古代不就有“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典故吗。当然这个“三日”不是指三天,而是代指一段时间的意思。总之,腑有诗书气自华,经常读书的人总会给给人们一种感觉,那是从举止言谈中流露出来的。
开阔视野。书籍是向上的台阶和平台,是望远镜也是显微镜。因为书籍我们能够摆脱地域的限制,视野的狭隘,从而站的更高看的更广,看的更远,看的更深。有句说:视野决定事业。我们要走出大山,跳出峡谷,目的就是为了开阔视野,学习外面先进的科技,成功的经验和高效的方法。而我认为,要达到这样的目的,读书无疑是最为便捷,最为经济,最为高效的方法。从《世界是平的》,我们一下子打开了视野,模糊遥远的地方被拉成了“一马平川”,让我们如此清晰的感受到了全球化的脚步如此接近,一下子把我们也拉入了在太阳升起后,一起奔跑的动物行列之中,危机就在眼前,可是,机遇和希望也同样的实实在在,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用力加速向前跑,必须“率先”冲在前,不是大吃小,而是快赢慢。
开拓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以科学和发展观念指导,解放思想,革新观念,是我们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读书学习是我们真正掌握科学发展观,不断开拓思路,革新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书是先贤们智慧的浓缩,是其他人其他地方的先进、成功经验的总结,是“大补”之品,需要认真研读,反复推敲,不断咀嚼。我看李瑞环的《学哲学,用哲学》,其中许多的话语短小精炼却意深旨远,比喻通俗恰当,却引入深思。有许多的警示之语,也有许多的谆谆教导,总能让我玩味其中,收获颇丰。
读书心得体会14
一本好书犹如一位老师,让我分辨善恶,让我分辨悲欢。是童话让我爱上读书,书中的《丑小鸭》让我泪流满面,我被《皇帝的新装》里皇帝的愚蠢而感到大笑……
还有一次,我因看书入迷和妈妈走散,而在广场上大哭起来,经过这件事情后,我再也不敢边走边看书了,有时实在忍不住也拉着妈妈的手看书。
这个四年级的.暑假几乎全是在读书中过的,我每天早晨起床,打开空调开始看《上下五千年》我总感觉到大禹治水的艰辛,还为姜太公的智慧感到骄傲……
读书可懂得大道理,书也是一位高师,可以指点我们的写作,也是我的朋友,还是我理想的阶梯,让我迈向我的理想更进一步。
读书心得体会15
当优雅婉转的古典音乐被浮躁喧嚣的流行歌曲所取代时,当京剧国画被横行一时的日剧、韩剧所掩盖时,当淡淡的书香被倚叠如山的文化垃圾所压倒时,我们会感觉到那个“读书使人充实,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的读书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在都市的灯红酒绿中沉迷已久,如今的大学生变得越来越现实和浮躁,有些人一开始就打着“万般皆下品,唯有爱情高”的幌子,将爱情进行到底,可以说是,天昏地暗,爱到休死。但当岁月流过,回首自己的爱情长河,突然觉得还是“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爱情好;有些人成天泡在网吧,沉溺于虚拟世界的刀光剑影、光怪陆离中不能自拔;有的追星族们天天带着耳塞、手舞足蹈,热衷于八卦新闻,莫名其妙地冲动,为哪个明星的私事担忧发愁、大呼小叫;更有的人毫无人生目标,丢掉曾经努力拥抱的梦想,为把自己嫁入豪门成为自己的终极目标,这样的人真得是可悲可恨。
在物质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世界变得更小了,人们不再为吃穿愁眉苦脸,通过互联网,我们能知道发生在地球村任何一个角落的事,所以有许多自认为无所不能的现代人往往看不起“孤陋寡闻”的读书人,其实,虽然我们的物质生活大大改善,但精神灵魂却在闹市中饱受煎熬。
读书能够让我们的心灵找到皈依,让精神不在荒野中到处流浪,我们通过读书能够排解心中的枯寂、抚慰心头的创伤。
我喜欢读书,通过读书,我了解到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及历史在长河中经历的世事沧桑,朝代更替。我知道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唐太宗虚心纳下,广开言路,开创了“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
从书本中,我知道意大利哥白尼为了科学敢于冲破封建缚束,为了科学真理敢于献出生命,他的“太阳中心说”打破了封建社会“地球中心说”的'神话,为以后的科学家探索天文学奠定了基础;我了解到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史蒂芬霍金,没有被突如其来的病魔吓倒,而是在万念俱灰中突然意识到“如果被赦免的话,还能做许多有价值的事情”,于是在轮椅上去探索宇宙,去探讨星系黑洞、夸克、“带味”的粒子、“自旋”的粒子、“时间”的箭头。
通过读书,我知道了经典爱情,是罗密欧与朱丽叶饮鸠而亡、同栖一穴魂的矢心不二,亡死靡它;是简爱对罗彻斯特远隔千里的呼唤;是哭瞎眼睛的阿炳的二泉映月;是舒婷的“我必须是你身旁的一株的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读书,让我从名人的实例中知道成功不是一张“中彩票”,人生梦想需要汗水和心灵的浇灌,能让我从浮躁中走出来,去感受到走自己路的真实,让我从孤独中找到宁静,从宁静中找到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