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作文大全>读后感>《围城》读后感

《围城》读后感

时间:2023-09-18 18:35:4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围城》读后感(精华15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围城》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围城》读后感(精华15篇)

《围城》读后感1

  《围城》给予我的感觉是陈年老酵的佳酿一般。细水常流,细细品味,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围城》的一大亮点莫过于诙谐幽默的语言,形象逼真的'比喻,是使人一望不能忘怀的倾国的美人。每一个篇幅都能欣赏到钱老的深厚的文学底蕴和一双洞悉万物的慧眼。他是生活的欣赏着,能随心所遇的运用生活的常理,使我等望尘莫及。如肚子肥凸的像青蛙在鼓起,声音像雪球似的在滚动。早晨的市面仿佛被里的人面。

  故事放映的是主人公从出洋到归国的经历,背景是抗战时期,国人的迂腐可笑可恨,可悲可耻。鸿渐是一个地道的光说不练嘴把式的人,靠天,靠朋友,靠父母,靠妻靠丈,无能至急,夸夸其谈的人。仿佛中国的一个缩影,依附与人,卖国求存。国尚如此,况与人呼……

《围城》读后感2

  这两天刚看完《围城》这本书,故事的更概是这样的,主人公方鸿渐在回国的船上与同船的鲍小姐有些青睐,初尝了爱情的滋味,但却有另一位大家闺秀苏文执小姐对他有了好感。回国后,他通过苏认识了她的表妹唐晓芙,不想方却对这位唐小姐产生了好感,但由于某种原因,两人的感情也并没能长久。

  后来经过好友赵辛楣引荐,同去三闾大学任教,同行时又认识了孙柔嘉小姐。俩人也不过是普通朋友,可最终走到了一一起,不过他俩的.感情实在糟糕透顶。书的作者钱钟书先生说这本书"锱铢积累”而写成的,没有明确的故事线素。语言平淡无奇,所写之事也只是人间的是非不过书中却始终贯彻了这样一句话,那就是“增姻感情犹如困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中的人想出来”。这也许是作者的,得意之处吧。

《围城》读后感3

  人生万事如围城。从19xx年重版到现在,学者钱锺书惟一一部长篇小说一直保持着持续的热销:1980年11月首印13万册以后,迄今总销量达398万册。更被改编为小说连播、电视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研究著作和论文也不计其数。不管是从销量还是影响上来说,都是30年阅读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作为知识分子小说的典范,影响了几代读者。

  作者以?围城?做书名,也许是想告诉我们:不仅婚姻像围城,人生,生活,职业等等更像围城。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兜圈子,重复的做同一件事情;找个笼子把自己关起来,过了不久却发现那边的风景比这边跟好,于是出了这个笼子进了那个笼子。就这样的不断重复并乐此不疲。

《围城》读后感4

  学习是这样,爱情也是如此。我们可能都听过这样一句话”追求幸福的时候往往是最幸福的,而当幸福真的'来临的时候我们却容易患得患失。“细细想来,的确是这样。当我们努力去追求我们喜欢的那个她时,我们好像一下子有了铠甲,又好像一下子有了软肋,我们会变得小心翼翼,因为想在她心里留下一个完美的自己。

  当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当我们的努力有了结果。我们会经历一个短暂的甜蜜期,可是短暂过后,生活的琐碎可能会让彼此无征兆的生气,无理由的吵架,我们可能会发现彼此的缺点越来越多,以至于产生厌恶之感。

《围城》读后感5

  《围城》,我看到了本书的题目——《围城》。我惊呆了。

  当时,我凭题目感觉《围城》这本书应是写一些抗战时期的事情——“围城“吗!即八路军把日本鬼子围在一座孤城里无路可逃,被迫投降一类的事。但是,内容和我先前的所思所想根本对不上号。它倒是讲了一个上海的青年,出国留学后骗来了个博士学位,回国时候和回国后发生的事情。我终于明白了这大学生的`平常生活和艳遇等事件与“围城“二字有什么关系。不过,在说“围城“二字之前,还是先来说说这本书,这对理解有好处。作者钱钟书的夫人杨绛说:“这书写的正是作者本人的故事。“也许正是这样,作者才写出了本书。读完后我暗下决心:无论做每件事,都要像鸿渐最初对待唐晓芙一样对待它们。

  不知我是否做到了,也不知我是否能做到,但,然我立下了决心,就尽最大力来将它实现吧。

《围城》读后感6

  看到关于苏小姐跟方鸿渐在香港玩了两天之后作者关于方鸿渐的部分心理描写:只有九龙上岸前看她害羞脸红的一刹那,心忽然软的没力量跳跃……读到这句“心忽然软的没力量跳跃,”的时候,突然会有一种真实感,仿佛这一幕就发生在自己的眼前,画面感真实的'存在于眼前,看到这些自己的心也软到没有力量跳跃,这种描写就让读者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读书的速度语调都慢了下来,甚至还会停顿下来静静享受一下这种心忽然软的没力量跳跃的感觉,更有甚至也许会回忆一下自己的曾经,那段懵懂而又美好的岁月……

  其实这就书的力量,一种无形但又确实存在的力量。读到某些东西,产生了共鸣,然后回想!这种回想就好比一种反思,但是比反思高明的是,每每这种时候的回想,我们可以用旁观者的态度,全面、客观的看待人、物、事,会得到一种完全不同于当时的体验。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认识!

《围城》读后感7

  从《围城》发表以来,就有好多人对方鸿渐提出不同的看法。有的报道说,方鸿渐就是作者的化身,甚至有的`人还怀疑作者的博士学位是否也是虚构的。但无论如何,方鸿渐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这句话是无容置疑的。但正因为他是知识分子,而且是那种带着玩世的态度处世又有点良心的知识分子,才构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围城”。方鸿渐是有点虚荣的,有点玩世不恭的,但是,他又并不像辛楣一样有真才实学,也不像韩学愈等人一样完全昧着良心。他希望做个大人物,这样的性格,似乎就决定了他的一生。

《围城》读后感8

  <围城>的确是本好书,每一次读它我都会有新的感受,好书也的确能让我在忙碌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有一片闲暇的时光,让自己缓解一下疲劳,使人在心灵上得到解放。

  伟大的人为什么伟大?因为,你是跪着看他们的,你跪着,别人自然比你高大了,因为你只想当一个汲取者而不是一个创造者,所以作者站在一定的高度俯视着人生,毫不掩饰地揭露出人性的弱点、生活的真实性,并入木三分地撕开来并加以展示,给人以思想深层次的震撼与启迪。

  作为学生,婚姻并不是我应当去讨论的话题。<围城>无疑是在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实的生活。每个人从懂事的那天起就开始追逐自己认为理想的爱情,当追到的`时候又在为爱情寻找一个理想的婚姻,而真正都做到的人寥寥无几。其实生活已经教给我们一个规律:婚姻是随机的!结婚就像围城,有的人想进去,进去的人想出来!当爱情被岁月侵蚀,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时的爱情已经升华为亲情了。

《围城》读后感9

  这是作者描述的感情世界,但也是现实中会有的,听说一个人一生中会遇见四个人,一个是喜欢自己,但自己不喜欢的',一个是自己喜欢的,但不喜欢自己的,一个是相互喜欢但不能走进婚姻的,最后一个就是自己并不多喜欢,但也不讨厌,但是会陪自己走一生的,也是这个人陪自己终老。这样相互喜欢的人,鸿渐是遇见了,辛楣没遇着,只是遇到这样的人时,不知道两个人是否都足够成熟,成熟到能包容对方的一切,能珍惜对方的一切。于是,婚姻终究成了围城,没有恋爱的基础,婚姻只是牢笼;有了婚姻的条件,又未必真能和喜欢的人进这样的围城。

《围城》读后感10

  我认为,做人应该有原则,应该用正当的手段去达成自己的目标,如果这个目标现在实现不了,就只能说明你自身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要多看看自身的`因素。如果目标很大,可能自己无法实现,那也不要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要做事,先学做人,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做人原则都没有,是不可能成功的。我觉得,一个人一生最大的成就莫过于学会做人,当自己已是不惑之年时,回想自己的一生,或顺利,或坎坷,但自己问心无愧,这便是一生最大的成就。

《围城》读后感11

  大约花了20多天时间,读完了钱钟书的《围城》。书中以洞达世事的睿智,对社会人情世态,尤其是四十年代的知识分子众生相进行了深刻的.描写。

  揭露了教育界的倾轧、虚伪、堕落。方鸿渐对苏文纨、唐晓芙的追求,与孙柔嘉的婚姻生活,则表现了他的庸俗、软弱、虚荣,从而折射了知识分子人格上的弱点。

  小说在语言运用上精炼、幽默,时常使我禁不住发笑,如同×××(姐姐)昔日同我说的一样。只是这本《围城》是从杨杰(表弟)处借来的盗版本,错字、增字比比皆是,还有不少空白页,似乎是嫌纸张太多了,由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附录,25页只剩下9页,显然是漏印了。

  当初没说的是:等结婚成家之后重读,也许有更直接的体会。但是,6年过去了,一直没有这种机会。

《围城》读后感12

  其实围城并不可怕,只是如何看待这个围城,身处围城中,为何总想冲出这个围城,最终不是撞得头破血流,退回去就是冲到另一个围城之中,又饱受纠葛,其实我们的生活就是一个大围城,包含很多小围城,围城中总有不如意,我们并不是总要去逃避,而应该适应这个围城,在围城中逐渐建立自己高大房屋,不要总好高骛远,不断地换城,总以为世外桃源就在城外。其实不然。审视这个世界,围城处处存在。

  眼看21世纪,围城依然存在,我们看待围城依然要有正确的眼光,除非围城中乌烟瘴气,实在无法生存,否则就不要不停的`出城进城直到最后精疲力尽,而流浪街头。

《围城》读后感13

  性格决定命运,我想是这样的,书中的主人公方渐鸿就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他虽然善良,但又有些懦弱,缺乏原则,甚至还带有一丝玩世不恭的态度,正是因为这种性格,使他身陷“围城”。其实,“围城”都是自己创造的,他想成为大人物,这出发点是好的,但他只想去改变环境,并没有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在那个时代,作个大人物不容易,必须有高尚的'品质和情操,要具备很多优点……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他人的尊重,或者利用旁门左道,利用手段,做一些自己都觉得对不起自己的事情。而方鸿渐,他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面对自己的欲望,他有些亦正亦邪,他一直在两者交界处游荡。正是这种性格,使他身陷自己为自己创造的“围城”。

《围城》读后感14

  近日读罢《围城》,心中不免唏嘘一片。脑海中时时回想起方鸿渐短暂几年间的起起伏伏。在坐上回国的轮船上,鸿渐定是不知日后自己的生活如此这般波澜,在上海租界寄人篱下的屈辱,在三立大学的饱受冷眼,在妻子孙柔嘉的冷嘲热讽中,鸿渐从一个蓄势待发的.青壮年,变成一个唉声叹气的弱者。

  人生可能也是这么的起伏,时间在匆匆扫过时,你的人生轨迹可能在一步步偏离正轨,慢慢麻痹着你,直到最后你才猛然醒悟自己的人生已经不如自己当初所想了。

《围城》读后感15

  第一部分的感情纠葛很吸引我,最后一部分的婚后生活也很有趣。中间工作的部分我不喜欢。

  方鸿渐和苏小姐之间,写得太精辟了!夫妻俩吵架也好玩。原来男人吵起架来和女人一样小心眼。

  苏小姐后面的形象很可怜,她的优美气质哪里去了?!孙小姐千方百计和方结婚了,可结果呢;这个女人订婚前后判若两人,悲哀!

  更坚定了我的信念,爱情里面不要耍手段,要真实坦诚。嗯,说不定最后嫁不出去的就是我,呵呵。

  文中所谓的`精彩讽刺,不好意思,我看不懂,也体会不到它的精彩。悲哀!我是一个文学素养极低的人。

【《围城》读后感】相关文章:

围城的读后感06-25

《围城》读后感08-03

围城读后感02-09

围城读后感11-09

《围城》读后感10-26

  《围城》读后感02-13

围城的读后感01-15

《围城》读后感03-20

围城读后感(精华)07-06

【优选】围城的读后感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