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葬礼》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穆斯林葬礼》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1
安拉,宽恕我们这些人,活着的和死了的,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孩子。安拉,你让谁生存,就让他活在伊斯兰之中,你让谁死去,就让他死在信仰之中。——葬礼悼词
让我们缓缓拉开故事的帷幕:八十年代的一天,北京,一个古老沧桑的城市,一座颓旧的四合院门前,伫立一个风尘仆仆的老人,夕阳的余辉已经无力再现这座城市,这座记忆之城,一扇门,两重天,老人无可避免进入悲剧的记忆
时光,断层。让我们重温那些很久以前的爱和恨,幸福和苦难,放任和坚守。
梁亦清,一个本分低调的琢玉人,终日默默无为的劳作,将自己精雕细琢的艺术品低价卖给玉器行,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他一辈子都在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盘剥,他象征中国广大的任劳任怨的人民,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但却在社会的底层挣扎。视玉为命的梁亦清,再玉作坊里苦心经营自己的生计,自己的梦想,但有一天,倾注他大量心血的宝船玉雕却不幸碎了,玉碎,也即他命运的碎,在终身劳作的作坊里,他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韩子奇,一个孤独漂泊的孩子,无父无母。但他从穆斯林中得到了庇护,吐罗耶定收养了他,从此他们辗转流浪,朝者圣地麦加行进。这是饱经沧桑的人们在寻找精神的皈依。有一天,他们来到梁亦清家,受到很好的接待,因为他们都是回回,都信仰安拉。韩子奇与玉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他留下来了,放弃了朝圣。作为一个在玉器行打拼的人,子奇明显比师父强很多,凭着对玉的苦心经营,创建了一番基业,但这一切在xxx不安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多么脆弱。韩子奇为保护玉器,远渡英国,但命运终究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不久德对英发动猛烈攻势,异乡的硝烟刺痛游子漂泊的心,满世界都是战乱,而家国在滚滚硝烟中愈发凄迷,美玉也在异国毁坏,在宏大的社会背景下,在执拗的个人坚守也会在瞬间崩溃。漂泊无依的灵魂还在寻找皈依,无法重圆的结局却早已埋下漂泊无依的宿命。那些痛彻心扉的失去,那些刻骨铭心的流浪,那些扭曲却又真实的爱情,全部要汇流成一个人的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一个民族的悲剧!
梁冰月,正如名字的释义,冷冷的月儿,凄清孤独,蕴着隔世的光芒,这是她的个性。战乱的年代,她考上了北京大学,并很快融入了时代的大潮,时代动荡,青年人思想更加动荡,她有着那个时代青年人特有的迷茫与冲动。她最深爱的人,却背叛了她的信仰,她陷入了绝望,最后选择了离开,离开这个带给她痛苦的地方,跋涉万里,与子奇共赴英国。但命运并不因为她曾经的不幸而垂青于她,外国人疯狂的追求,昨日梦魇的重现,一切都另她更加难受,记忆是七月的大水,气势汹汹找她来复仇,她站在原地,泪流满面。追求者的猝然离去,让她的心灵蒙上了更深的阴影,近乎崩溃的灵魂再也无法倔强的支撑,而同样的子奇也在异乡寻找慰藉,他们走到了一起,因为混乱的年代,谁也不知道谁还活着,谁也看不到希望。子奇后来回国,冰月依旧在异乡生活,即使回去有能怎样,‘’物是人非事事休”,她曾经勇敢的冲破世俗,这是她一个人的化蝶,没有人能够理解,也不需要理解。那些人,那些事,永远不会在那样进行了。
韩新月,这个天真善良的女孩子,从小在复杂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母亲对她有些冷淡,而父亲却总有些难言的苦衷。18岁时,新月考上了北京大学,和她生母一个学校,命运的轨迹惊人的重合。当美丽的新月跨入这个学校,一切都在悄无声息中展开,她学着自己忠爱的英语,遇见了另她心仪的.楚老师,新月苦练英语,成绩越来越好。同时,她和楚老师的感情也越来越深,这一切都在向美好的结局方向发展,但人间终究没有童话,一切都潜伏着危机,新月的养母强烈的反对他们的结合,而新月也在生命中最灿烂的年华猝然凋谢。当那些美好的东西被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点一点毁灭,就是悲剧。楚老师为死去的新月试坑,生离死别,何等悲伤。穆斯林的葬礼,埋葬着几代人的悲剧。当棺门关闭,世界在亡灵面前冷得干净,那时他们曾经来过的世界,但终究不能停留太久,一切都将成为一段再也没有当事人的往事,让忧郁的远天,落寞的季节来诠释葬礼的背景吧!
这本书,有着大量的宗教礼仪的描写,透漏着浓厚的宗教气息,为故事的背景蒙上了莫可名状的诡异,也许宗教本身就是一种悲剧,是一群孤苦无依的灵魂的彼此慰藉与温暖,以提供活下去的勇气与动力,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信仰,而命运的残酷,人性的脆弱,使人们甘于自欺,那是一种对未来天真的自信,而面对悲惨的现实,却只能通过信仰疗伤。宗教笼罩下的人物命运都有一种宿命的忧伤,在生命的路上,渐行渐远,愈发凄迷。这人间,每天都要上演太多的悲欢离合,那些忠贞不渝的爱情,有时也难逃毁灭,但愿爱能在灿烂中死去,在灰烬中重生,但这只是惯于喜剧思维的我们对悲剧的美好幻想。
而悲剧的力量,究竟再哪里?穆斯林的葬礼,向世人展现了难以愈合的疼痛,当面对宏大的社会悲剧时,当事人再悲痛的眼泪,再虔诚的忏悔,都无济于事。悲剧,作为一种力量,让我们对人性有着更深的了解,启示后来的人,后来的事,少一点遗憾,少一点悲伤。
那些往事,让我学会回忆,那些悲剧,让我学会流泪。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更加敢于去憎恨,去热爱,去尝试,去体验!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2
啊,!宽怒我们这些人:活着的和死了的,出席的和缺席的,少年和成人,男人和女人。
啊,!在我们当中,你让谁去生存,就让他活在伊斯兰之中;你让谁死去,就让她死于信仰之中。
啊,!不要为他的报偿而剥夺我们,并且不要在他之后,把我们来作试验。——穆斯林葬礼上的祷辞
第一次听说《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是听至交好友介绍的。说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也很感人,曾感动了一辈人,当然也感动了我的这位好友。鉴于他的强烈推荐,我不禁有种马上要看的冲动,但更有几许怀疑,这书真有他们传的那么好么?说她好,她到底好在哪呢?书拿到了,粗粗一看封面,很平常,简单的文字和几笔图画,一弯月牙一行回文,看不出有何奇特,感觉是很普通的一本书,洋洋数十万字,也没有感到什么奇特地方。匆匆粗略看完这本书,才在脑海形成一个大概格局,但我再次欣赏此书时,却得到了更多的感触,惊叹于回族女作家霍达的笔触,可以让人陶醉在那样的意境里,让我真实地感觉到和主人公进行一次零距离接触,为他们欢乐,为他们痛哭,当一个个的送他们离开人间的时候,也为他们生死离别折磨的痛彻心肺,甚至于担心自己葬礼先于书中葬礼而举行。默默地,我流着泪,以特有的方式向已逝去的人表示我最沉痛的哀悼!
这本书巧妙地将玉与月作为线索贯穿整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读来着实让人心动!韩子奇是梁君璧、梁冰玉的父亲梁亦清收留的孤儿。为了师傅临终的遗憾,也为了他自己爱玉如命的嗜好,他和梁家的大女儿梁君璧结成了连理,并成了梁家的主人。随后,他通过自己的努力,选择了和他师傅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也成就了他在这一行业的顶尖地位。然而,抗日战争爆发了。为了他心爱的玉,他背井离乡,携带了他的全部玉器来到了英国。而战争的硝烟同样弥漫到了英国。在痛苦与绝望中,韩子奇与相依为命的梁冰玉相爱了,他们在绝望中努力找到了希望。并有了爱情的结晶——新月。在国外飘泊了数年后,还是为了玉,韩子奇回到了妻子的身边,带着女儿,守住了他的玉,继续做着玉的奴隶。
六十年代初,韩新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大的西语系,也就是她亲生母亲梁冰玉曾经就读过的燕京大学的`前身。在北大,新月和他的年轻英文老师楚雁潮深深地相爱了。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命运偏偏就是如此的残酷,新月,一个十七岁的姑娘却在他风华正茂的岁月被检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那是一种不治之症。在楚雁潮的支持、鼓励下,新月勇敢地与病魔作着斗争,即使病魔缠身,她还是积极、乐观地生活着。想着等到病愈那一天重新回到校园。而另一方面,对于新月来说,最渴望得到的就是母爱,从他记事起就似乎没怎么受到过母爱,一位母亲该担心的,该操心的事,全是由疼爱自己的姑妈所取代,似乎姑妈更像妈妈。每当新月看到写字台上那张六寸大小与母亲的合影时,才会感受到隐约的母爱。她不知道,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当新月了解到了事实的真相后,她微弱的心脏难以承受如此沉重的打击,和楚雁潮的真挚爱情也最终没能留住她的生命。新月带着无尽的遗憾闭上了眼睛……
几年后,当新月的亲生母亲梁冰玉到女儿坟前看望女儿时,发现了一位中年男子,矗立在亲人坟前,用小提琴深情地拉着《梁祝》……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看到穆斯林我们想到最多的还是清真寺等;关于回族,我知道的也很少,只知道回族人都很爱干净,不吃猪肉,男人们头上都戴一顶小白帽;仅此而已。《穆斯林的葬礼》的确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在这部长达五十余万字的长篇小说里,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的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示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及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作品清新流畅,质朴无华;以细腻的笔触探测人的心灵,读后荡气回肠,留下深沉的思索,让我们看到了更多有关穆斯林的精神生活。
和新月的坎坷命运相比较,想想其实我们还是应该感到十分幸运和满足的。生活在现在这个和平社会,有父母的疼爱,更有追求幸福的权力。当看到当新月在病榻上还念念不忘学习她所钟爱的英文时,这种精神不正是我们现代人所要学习的地方吗?人啊,是应该学会满足,正所谓知足长常乐,当经历了生离死别,当看透了悲欢离合,我们最应该学会的是放弃看似重要东西。因为放弃更是一种美,而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进取、知足常乐的过程。
常常出现这种情况,每当人们在看完一部小说后,而置身于故事人物其中,情绪也久久受故事人物的影响,这也许就是作者在用自己的心,或自己的生命去写的缘故吧。他们并不是为了赚别人的眼泪,那也是他们自己的情不自禁。一个好的作家在写作时,并不急于下笔,而是经过想当长地一段“孕育”之后,他们面对文学,有着宗教般的虔诚,写作在他心中应该是神圣的,来不得虚伪,欺诈和装腔做势,也容不得肮脏和居心不良。因为一颗丑恶的心是写不出真善美的好文章的,也不会让人泪流满面的。难道你不是这样认为的吗?
长路漫漫,无限的思绪仍在飘荡,何处才是心灵的彼岸……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3
本来写完了就想放blog里低水平自娱自乐完了,后来觉(jiao三声)着不贴出来给绿友看看也挺冤的,万一要有人有共鸣啥的呢……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阳光进来,视线从电脑屏幕前移开,感觉不到视线中是临近黄昏时的那种“窗外”。一个下午的阅读让一部名着的最后几章印于又一个平常读者的心中。
《穆斯林的葬礼》——很早就被这个书名吸引,知道这肯定是个“很好很强大”的作品。着手开卷阅读却是因为此书是我计划中一个必读的任务。故事在两个年代穿插进行,一是抗战前后的民国时期,二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故事中的主角有N位,并且大都来源于真实的曾经的生活。下面这段文字是该书的官方总结:“全书五十余万字,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这个总结真是太官方了,官方得都有点儿“中央”了。在这个高度概括的鲜明旗帜下,俺再总结一个“地方”的哈。头几章中,作者除交代故事主线外,还对中国穆斯林的由来、传统、习俗,以及民国年间老北京的风貌,韵味甚至风味食品都进行了深入描写。尤其是对老北京东来顺涮羊肉的那段十分内行专业的描述直让我想飞回北京,甚至是飞越大半个世纪的时间,直接前往几十年前的那个东来顺。除去对贯穿始终的对玉器行当的精深讲述外,这些对文中各行业的细节描述,也如出自业内人士之手一般。看过后就是一个字儿:赞!不过读到中后部分时,本读者确实也因为八十年代主流文学特有的带一点儿说教,并且啥事都有点儿小煽情的讲话方式而觉得有那么一点点儿小乏味。这大概是因为本人历来就不是那么喜欢读一些小男、小女、小情感,小悲伤之类的东西。然而,这小乏味并不能拦着我喜爱这部巨着。并且,看到后面几章时,先前的那一点点儿小乏味也自己个儿消失了。这出悲剧在最后几个章节真可谓是越演越悲,悲得连作者在写她的时候都止不住泪水,心绞痛一次次发作……本人属于那种看恐怖片都能看乐看开心的`类型,而《穆斯林的葬礼》令我这样的人员都几度眼睛湿润。倒不是说这部作品擅长“赚取”眼泪,而是所有读过她的人都会被她触到内心深处最本质的东西,那是一种人类与生俱来,并刻在骨髓中的共有物——任年代的变换,意识形态的更迭,都不会被丝毫改变。但具体这种共有物是什么?俺也说不大清楚哈。凡伟大的作品都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所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我想,大概正是因为她们可以跨越时空的界限参透人性中这些说不清楚的共同之处吧。通篇文字中,一家两代人两条故事主线交替进行,最后合为一处。而两条主线衔接处并不生硬,而是让人感觉像是在看电影。能让读者置身于其中的故事是好故事,能写出这种故事的作家当然就是好作家啦。在给全书收尾的后记中,作家霍达向读者们详谈了故事的背景,写作过程和对文学的一些看法。其中很多观点令本粉丝由衷欣赏和佩服。
摘录几句如下,大家共勉:“文学,来不得虚伪、欺诈和装腔作势,也容不得污秽、肮脏和居心不良。‘文如其人’,作家的赤诚与否是瞒不过任何人的眼睛的,我历来不相信怀着一颗卑劣的心的人能写出真善美的好文字。”“我笔下的主要人物,既是人间曾经有过的,也是我所憧憬的。我觉得人生在世应该做那样的人,即使一生中全是悲剧,悲剧,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毕竟完成了并非人人都能完成的对自己的心灵的冶炼过程,他毕竟经历了并非人人都能经历的高洁、纯净的意境。”“最高的技巧是无技巧,仅仅炫耀技巧就失去了灵魂。让人看见的技巧是拙劣的技巧。”“必须真正理解‘历史无情’这四个字。谁也不能改变历史、伪造历史。”一整部书,五十万字,一家两代那么多主角,所有这些都是为牢牢写出一个“情”字。从古至今,很多伟大的作品从开篇到结束也都是在围绕着这个字。其实早就不相信世界上有这种东西多年啦,但今天完整读过此书后,似乎俺又有点儿小动摇了哈。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4
记得初次接触霍达的这本成名著穆斯林的葬礼,是在二十多年前上中学的时候,那时中午吃饭有个习惯,每天准时收听中央广播电台的长篇小说联播,上高中时,电台正热播这本轰动一时的长篇小说,从此这部长达50多万字的独特的长篇小说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书中的那些鲜活的呼之欲出的人物,韩新月、楚雁潮、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等等,总是盘旋在脑海之中,挥之不去。
上个月去西单的图书大厦买书,在文学类图书中竟然发现这本二十多年前就出版的小说,现在还在热卖。于是当即买了一本。此后又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把这部被冰心称为“奇书”的书,从头到尾,仔仔细细读了一遍,当读到韩新月病逝出葬的一段,竟然还是泪流满面,伤感不已。
穆斯林的葬礼确实是一本好书。这是一部最有生命力的茅盾文学奖经典作品,二十年发行上百万册、感动中国几代读者。最纯洁的梦想、最凄美的一爱一情、最痛楚的命运,这个评价毫不过誉。
我觉得这部书最大的优点是,整部书结构安排的非常巧妙,两个时空相互穿插,并以“玉”“月”为每章的标题,交织在一起,在小说的结尾又合二为一。小说情节紧凑,高超迭起,使读者看书,如入迷宫,登山光景,佳境不断,总是能不断地吸引读者,不断地往下读下去、读下去。尤其是韩新月的身世之谜,深深地吸引着读者看下去,去解一开这个谜一团一。此外,异于汉族的回族伊斯兰穆斯林文化也是小说的一个亮点。千年古都北京又为小说展现了一个富于文化底蕴的背景。
霍达为小说设置了一个清绝的艺术基调。小说中的主人公姓“韩”“梁”“楚”,隐喻了“寒凉、凄楚”。小说中人物的“清、冰、玉”等,也给小说笼上了一层凄清的意境。“韩新月”这个名字,显得多么清新美丽,而小说作者为读者塑造的韩新月,也是那么的冰清玉洁,完美无瑕。整部小说文笔清新优美,和茹志鹃的百合花很像。
据作者自述,穆斯林的葬礼的故事是取决于真一人真事,通过小说可以大概推知小说中隐藏的真实故事。我猜想应该是作者本人熟悉的一个亲朋好友,她就是书中“韩新月”的原型,她的父辈也有类似书中的感情纠葛,而这个原型也经历了类似“韩新月”的忠贞不渝的师生恋情,不幸的是年纪轻轻就患病夭折了。
要说书中的不足,就是通读全书,还是能明显地感觉到,作者在描述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情景时,常下笔如神,活灵活现,而当描述不熟悉或未经历的事件时,就显得有些单薄不够丰满。如描述韩子奇与梁冰玉在英国时候的经历时,细节上就觉得经不起推敲。还有就是有些情节安排的不够自然,如女仆“姑一妈一”初到韩宅,刚换完衣服,一看见嗷嗷待哺的天星,就母一爱一大发,当着陌生人,解一衣露一乳一喂一奶一,就算姑一妈一是一个乡下妇女,起码的羞耻感还是应该有的吧。我觉得书中最失败的一处描述是韩子奇与梁冰玉在国外生下新月,回国,冰玉与君壁姐妹相见,毕竟姐妹之间血浓于水,冰玉是君壁一手带大,这里的感情应该是很深很深的,而书中的梁冰玉从海外归来,姐妹相见,完全是一副小三见原配的感觉,还口口声声喊着“我也有权利生活,有权利一爱一。”难道你一爱一了,就能伤害一爱一你养你如同亲生母亲的亲姐姐,梁冰玉还声称“我只知道她是我姐姐,只这一点儿。”还鼓动韩子奇离开苦苦等待了他十年的'结发妻子(她的亲姐姐)和儿子,和她远走他乡。这是人话吗?是在国内海外受过最好教育的人说的出来的吗?如果梁君璧和梁冰玉是完全的陌路人,韩子奇已经不一爱一君璧,那梁冰玉说这话还能理解。所以说这一段书中对于梁冰玉的塑造失败的。实际上梁冰玉当时的心情是应该是很复杂的,既有对于韩子奇的一爱一,又有对于姐姐的思念愧疚,又有对于家园的依恋怀念等等,但作者并没有完美地把这种充满人生无奈的复杂情感表达出来,确实是书中的一个比较大的瑕疵。还有就是小韩子奇初入梁家门,把梁亦清的玉碗打碎,突然决定留下来,也比较突兀。最后就是此书初版时,有韩子奇在临死前吐露说自己是汉人的孤儿,这一段极具震撼力的描写,最后在此书再版时,据说霍达迫于回民同胞的压力而删改为韩子奇临终前的忏悔不尊教规,故事感就差了一些。但是就算完全按照原来初版,写韩子奇是汉人的孤儿,欺骗了吐罗耶定巴巴和梁家,在小说前也应该不断地有暗示,才能在临死前的吐露真言的一刻,不至于让人觉得太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和突兀,让人吃惊。还有韩子奇回国几十年与梁君璧分床,也有点怪,毕竟梁君璧并没有对比起韩子奇,韩子奇也并没有抛弃这个为他生养儿子的结发妻子。
小说的高超境界是要写出人生的无奈,而不是简单化、概念化。
小说也有许多一精一彩的描述,印象最深的是写北京的春天,干燥风沙大,花还没盛开就被风沙中吹残,生活在北京二十多年,深有感触,北京春天常常是花刚开没多久,几阵风沙就落花满地了,春天的北京并不令人愉悦。写韩新月临终时眼睛突然看不见了,若是没有亲身经历,是很难写的如此真实的。写韩新月大学时候的校园生活和同学情谊,也是活灵活现,肯定也是作者的校园亲身经历为素材的。尤其是罗秀竹讽刺上海人小气一段儿,令人喷饭。肯定也是却有其事。
穆斯林的葬礼这个书名,总让人觉得应该是一种历史类图书,好像是要介绍穆斯林的风俗似得,而以此小说改编的电一影取名月落玉长河就婉约诗意多了,可能也是觉察到了这一点儿。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本奇书,也只有像霍达这样的出身经历背景天分才能写得出来,很难再复制了,也难怪这本书有这么多喜一爱一者,感动了那么多读者。
穆斯林的葬礼值得一读。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5
穆斯林的葬礼,还是之前朋友推荐我看的,当时并没有很看好这本书,因为书名太过悲伤了,况且,在我伤心难过的寝食难安的时候,不想自己更难过就没有看。后来康熙大帝看完了,就又想起来这本书开始看了。
故事的开始是从一个虔诚的穆斯林老人带着年幼的孤儿韩子奇引出,结束在新月的墓地前楚雁潮缓缓的琴声与天上的新月相交辉映的美景之中,至此,所有喜欢的不喜欢的故事角色,都结束了,如同天星所说,您想看见的不想看见的都看不见了;所有的人物,都在此终结了。
书中‘玉王’韩子奇承受着巨大压力艰辛创业,迫于现实而对感情的妥协,从一个气度非凡的王子,到一个佝偻的老人,一生对玉的执着,都化为灰烬,他一无所有的到来,最后一无所有孤独离世,也许作者正是在借这么一个人物告诉我们,没有什么东西是我们生可带来死又能带去的。设想,如果子奇享受生活,不视玉如命,抛弃身外物跟冰玉在一起,将会是一个大圆满结局。
子奇跟冰玉的爱情,彻底的扭曲了君璧,使她从一个坚强独立的女人,变成了一个固执,执着,心中充满了恨与报复的女人,更因为他的固执,最终决定了他最爱的女儿新月无法幸福,君璧为了虔诚的信仰,为了门当户对,亲手毁掉了儿女的.婚姻和爱情,直到丈夫离去,她才幡然醒悟,过去的一切都过去了,没有任何东西比与她一生厮守的那个人更重要。“她无法遏制心中的哀痛,把脸贴在丈夫的手上,眼泪冲刷着这双为了奇珍斋,为妻儿老小操劳一世的手,不舍得放开。”
受了高等教育的梁冰玉,大胆的追求自由和爱情,脱离信仰与现实的枷锁,但最后的结局不过痛苦的漂泊他乡,就连自己日思夜想的女儿也未曾再见最后一面,冰玉虽是一代新青年的象征,但直到现在,能够接受她的作风的人,又有几个。文中最可怜的莫过于辛勤劳苦,等待奇迹到来,会有美好幸福生活的老姑妈,她一直默默的守候着韩家直至最后的暴病而亡。而天星和淑彦这一对被妈妈强拼硬凑的可怜夫妻,不正是我们大多旧时夫妻的象征,不相爱,但又不能分开,只能彼此都带着痛苦悲伤活着。
那个永远定格在十九岁的花季少女新月,因为先天性心脏病而早早的凋谢了生命之花。“当她的爱情来临的时候,她的生命,已经开始一点点的走向终点了。然而它来了,来的那么纯净美好,没有一丝一毫的杂质。然而和自己的老师产生感情,这又是不被允许的。不过他们不怕,什么也不怕,连死也不怕了,更何况爱情的阻挠呢?”“走的人,注定是要走的,谁也留不下,这是她的宿命。她离去的时候,他那疯狂的吻,是初恋的吻,也是诀别的吻。死亡可以夺走生命,却带不走爱情。”淡淡的月光下,幽幽的树影旁,一位脸色沉郁,神情凄楚头发花白的中年男子,一动不动的拉出轻柔徐缓的小提琴声,如泣如诉,如梦如烟。文中曾描述新月跟楚老师的小别,他走了,一步三回首,把自己的心留下了,把新月的心带走了。但最后,新月走了,不仅带走了楚老师的心,把他的灵魂也带走了。不能完美一生,何不壮烈来去,人生难得一知己,但得一知己却足以。
这本书,跟百年孤独有所相似之处,但自认为比百年孤独更符合国人的口味,珠玉世家出身作者通过对一个从繁华到落败的穆斯林家族,讲述了几十年间,几代人的爱恨情愁,人物形象刻画地很生动,故事发展也扣人心弦、前后呼应,作者对人性的描述,葬礼的描述,都是极好的。看了这本书,更加明白身边人,身外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不必坚持。但那些与我缘分已尽的人,是切切实实的该放手了,我不能也不会做第二个楚雁潮。“去死,去睡就结束了,如果睡眠能结束我们心灵的创伤和肉体所承受的千百种痛苦,那真是生存求之不得的天大的好事。去死,去睡也许会做梦!”的确,去睡会做梦,而且,会一次又一次的哭着醒来,那又如何,时间是最好的良药,而且,一点都不苦!
恋爱是什么,我不懂,也无法形容,更不知道为什么有的人恋爱久了会为了无法脱离那个两个人的小圈子而放弃跟别的朋友的大圈子,也不知道为什么昨天还开心的依偎在一起打算结婚发誓永远在一起的那个人第二天就像魔鬼附身想要马上跟你分离,不知道为什么人会变的那么快,你认为比亲人还要亲一百倍的人突然就变的一点都不想跟你有任何关系,不知道为什么人要有七情六欲,不知道为什么要有喜怒哀乐,为什么要有做这么复杂的事情,难道单纯的感情不好吗~噗~我想当个机器人!当然不是大白那么萌的,也不是像T-800那样的大帅叔,还是我这么美的的就好,只是没有了感情那便是极好的!呵呵,你们只需要记住我是机器人!我最喜欢对那些自认为能力出众的人出手!你若是感觉有实力跟我玩,我,不介意奉陪到底!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6
这个寒假中唯一不让自己堕落的项目就是读书了,还好寒假中读了三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围城》和《穆斯林的葬礼》。第一本书应该要重新读一遍,做好读书笔记。
这本《穆斯林的葬礼》是弟弟从他们班里借来的,最开始我不是很想读,因为我更像度一些方法论的书籍,不过反正在家闲来无事就读着玩,没想到还挺吸引我的。
?这本书中有很多关于玉的历史的讲解和穆斯林少数民族特有信仰,风俗和生活习惯的描写,这些知识增长我的见识。我的读后感只想写写自己对书中的故事,人物的感受。
书中用交错的手法写了?从抗日时期到建国之初一个家庭两代穆斯林的命运纠葛。虽然主角撕下一代的韩新月,但是读完书个人感觉唱重头戏的是上一代韩子奇,梁碧君和梁冰玉的纠葛。没有一个人是完全的善良也没有一个人是完全的邪恶,甚至在这本书中你找不到一个人是故意做坏事的,可是结局却是令人唏嘘。再读书的前半部分的时候,我很讨厌梁碧君也就是韩太太,前半部分的她,虽有一儿一女却是一心向儿子言语行为都透露着对女儿的疏离甚至讨厌,以至于我在看完第一节就猜测这个女儿不是她亲生的(当然我才对了,只是这个女儿的来历比我猜的还要令人咂舌),虽然能感觉到对丈夫的关心但是有常常显露出对丈夫的恨意,到了后半部分谜底揭晓,我的韩太太的讨厌变成了同情甚至理解。韩太太从小长姐如母的带大自己的亲妹妹,可是自己的亲妹妹却拐走了自己挚爱的丈夫,而在此之前自己一点点的防备都没有!现在的狗血电视剧也不过是闺蜜拐走丈夫,这可是自己辛苦带大的亲妹妹,而自己为了家庭的完整和颜面却要继续和这个男人过下去,还要一天天的抚养他们两的孩子!这,恐怕任何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爱的人都不能再平静安详,内心的怨恨发泄出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再说韩子奇和梁冰玉,韩子奇也算是逆袭成功,从一个流浪儿到一代玉王,如果没有战争,如果不是韩太太的固执,他或许可以继续商业上的传奇并且他还是一个人真正的爱玉如命的人,他也或许可以居家搬迁去国外逃过悲惨的战争和文革,可是他没有。一方面是因为他爱玉如命,他舍不得将玉留下,一方面是因为他本人具有很强的家庭归宿感和责任感。从这些方面来讲他真的是很棒的。另一方面,他在感情中是一个软弱的人,他没有坚强的拒绝梁冰玉,是这一出家庭悲剧的`起源,至少是表面上的起源。梁冰玉,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有颜有才,但是她在感情中软弱而任性,这个角色有点像前一阵电视剧《中国式关系》中男主的第一任妻子,一辈子为爱而活,可是却爱的没有了是非没有道德结果就是伤人伤及。以我拙见,梁冰玉感情中的软弱而任性真是这个家里悲剧的源头。第一次爱错了人,第二次因为前一次的伤害而不敢再爱拒绝了一颗火热的心,当对方怀着一个火热的心死在战火中时,她几乎是奔溃的,所以她直接找了最不会欺骗她的姐夫!或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也许会承认人的理智是大不过情感的,可是我还是很不齿梁冰玉。两次伤害就让她如此奔溃,现在社会的中多少菇凉在感情中是伤痕累累,单身的有过伤,成对的也未必就没有伤。可是因为自己一时有伤,选择潜在的更大的错误真是不应该,而且还伤害的是自己最爱的两个人,加上自己就是三个人,不,还有下一代!如果说对梁冰玉的这些行为我是不齿还带有些惋惜的话,那么等我看到她回国面对姐姐时的所言所语,我简直是厌恶。明明是自己有愧,可是她却扛着她所理解的女权主义大旗和爱情大旗为自己辩护。虽然我也不是很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女权主义,但是为了自己伤害最亲最爱的人就是自私! 一个原本风雨飘摇中走过来的家就这么人心崩塌,貌合神离,因为特定的历史,更因为自私和脆弱!可惜。
下一代的生活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天星和淑颜本来就只是为了结婚而结婚,过日子可能还好,想要知冷知热恐怕难。新月,本就是这本书的悲剧担当,失去了新月的楚雁潮,生活也不幸福。虽然这本书的明线都是放在新月的悲剧上,可是看完书,新月的悲剧在我心中到没有那么重,甚至说是排名最后。
看完整本书,我只感觉:
或许正如“成年人的生活本就没有容易”,或许是我们想要的太多,或许我们太脆弱。幸福哪有那么容易,也许要花上所有的坚强,努力和聪明。尽管如此,还是愿我和我爱的人生活的幸福。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7
很早以前就一直想看看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可惜在高中那种紧张迎考的时期找不到一份属于自己的空闲。终于在进入大学的某个周末,从图书馆找到这本书欣喜地捂着然后跑回宿舍,拉上床帘,隔开尘世的干扰,静静地把自己放进穆斯林的那份神秘和时代的凄凉中。
一口气完成了那漫长的40万字旅程,在书里的主人翁都得到应有的结局时,我的心并没有随着书的最后一页的闭合而释然。我把书在从头翻了几遍,思绪也开始烦乱,我忽然发现这本书本不是为了简简单单地向读者阐述几个回族的穆斯林之间恩爱情仇的故事,它好像在借那几个悲惨的人物向世人表达着什么,呼喊着什么。
同宿舍的朋友在讨论着人间爱情。我隔着薄薄的帘子,偷听着。有人说:“如果存在不吵架的恋人她们就一定如陌生人般达不到爱情的最顶峰。而最深刻的爱情却是给予对方最大极限的自由。”我也许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爱情,无法体味这话里的真谛,但是《穆斯林的葬礼》中梁君璧对韩子奇的爱却是令我感到畏惧和寒心。我也不赞成梁冰玉不顾一切的爱,为了自己的爱不惜毁了姐姐的家庭。她的爱是自私的。不要说是在思想封建的四五十年代,就算在新事物飞速发展的21世纪,这样没有限度的爱也是为人们所唾弃的。但君璧为了扞卫自己的爱而不惜扼杀儿子、女儿的真爱。为了挽回自己未能得到的爱,用母亲的身份强行安排儿女的爱情。更为了阻止丈夫对妹妹的爱而强行赶走了妹妹。但这又得到了什么,她只留住了一具没有心的躯壳,她这一辈子再也没有得到丈夫的爱。()她的人生是悲惨的,为了守住穆斯林的宗教信仰,她的一生没有反抗,没有挣扎,她把因为丈夫和妹妹的背叛而产生的那份怨恨都深深埋在了心底。最后回归土地时再一并带进泥土……
而韩子奇的人生却更富戏剧化。他从一无所有的到来至两手空空地离去,霍达给了他一个回归原始的命运。他的一生虽然曾经辉煌过。但他却是懦弱的,在战争到来时为了自己的收藏,为了固守自己的那份追求不惜抛开家庭,抛开每个中国人应有的救国救难的义务藏身于英国。他是在战争中保住了那些玉,可结果又怎样呢?他还是一无所有地孤独离世。而他的爱情却更是失败。他的背叛使两个女人生活在痛苦中。更因为他的固执,最终决定了他最爱的女儿新月无法幸福。
新月如她的生母一样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但是她的命运是悲惨的,老天让她在人生得意时接受了突如其来的大难。在失去母亲关爱的同时还被一颗不健康的心脏牵累着,在追求爱情路上她走的坎坷又甜蜜。虽然母亲那句:“我宁愿你死也不要你跟楚雁朝在一起的话”让她的心凉到了极点,但是在她辞别人世16年后的忌日,还有个楚雁朝在她坟前拉那曲《梁祝》。还有凄美的小提琴的旋律诉说着楚雁朝对她深深的爱恋。而同此时她的生母也回来看她了。一生爱她的两个人的出现使她的结局虽悲却不惨。
相反一直说她命苦的`天星实际上却是书中最苦的人。他的所爱因为没有良好的家庭背景而被亲生母亲拒绝。当最亲的母亲精心策划摧毁他的幸福时他居然毫无所知。为了妹妹,为了他并不爱的淑彦的幸福,他在得知自己苦难来源后却无法反抗。他是个老实人骨子里却并不懦弱。是时代的局限,是穆斯林的那份虔诚注定他一辈子都要活在痛苦里。他无法得到幸福,却默默地给她人制造了幸福。
所有不幸的爱情都只因为一个穆斯林的身份。新月与楚雁朝是这样。如果新月不是一个穆斯林,或者楚雁朝是个穆斯林,那么梁君璧就没有借口阻止他们的交往,新月的生命也许就不会这么快结束。而如果奥力弗是个穆斯林,那么他的诚心已经感动了冰玉,他们也必将结合,奥力弗就不会成为战争的牺牲品,也许准确的说是不会成为穆斯林规矩的牺牲品。那么这以后一切的不幸就不会发生。
再翻开书的时候注意到韩子奇的忏悔。在临终时他再也无法继续埋藏心底的秘密。那个韩子奇自己守了几十年的秘密最终曝光让梁君璧整个身心受到巨大的震撼。这个一辈子以穆斯林身份自居的老太太在晚年才得知与自己共同生活了几十年的丈夫居然不是一个穆斯林,那么她一辈子用穆斯林的规矩要求自己和家庭,她一辈子对真主安拉的朝拜又算什么呢?她用这个逼死了女儿的做法又得用什么来解释呢?
终于我发现对标题上的葬礼开始可以得到一点解释了。那不是对穆斯林的葬礼,而是对穆斯林繁乱规矩的葬礼。韩子奇用自己的一生,痛苦的一生埋葬了那些属于穆斯林的礼节。虽然在他临死之际他恳求身为穆斯林的妻子原谅,乞求真主的原谅,但这些不能删除他所走过的轨迹。这本书看完了,眼泪也跟着停了,有人说所有文字的最后都是对人生的思考,我想这句话应该是对的。那么现在我应该思考些什么呢?
舍友们关于爱情的讨论也接近了尾声。她们终于统一意见:爱情是不可以等待的,无论男女对爱情都有主动权,如果你发现了爱情就必须勇敢的去追求。对啊,就向新月还有梁冰玉,在她们身上没有爱的怯弱,没有时代的被动。她们算是勇敢的。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8
有幸拜读《穆斯林的葬礼》得缘于文学社的好友推荐,初次看这个书名,觉得大概也就是讲述穆斯林的丧葬习俗而已。经过认真读过之后,才知道其实并非如此。
这本书我认真的看了两遍,每次都有新的收获。它一方面讲述了一个世代以琢玉为生的穆斯林手工艺人梁亦清所创建的玉器作坊“奇珍斋”的兴衰和韩氏家族的情感历程。一方面又容纳了建筑、医学、玉器、民俗等方面丰富知识的书籍。
我先谈一下知识方面,从一位女士踏入一条熟悉的胡同,站在“博雅斋”大门外起,作者开始详细描写这座四合院,用了很多专业的术语如“鸱吻”“垂花门”“门簪”“悬山顶”……当然,这些都是经过上网查资料后,我才有了初步认识。当第二次阅读时,一座晚清的院子就出完整浮现于脑海了。
我是汉族,书中详细描述了回族的起始发祥,并多处引用回族母语,以及回族人每天从“榜答”(晨礼)“撇什尼”(晌礼)“沙目”(昏目礼)“府盖尔”(哺礼)到“虎伏滩”(宵礼)五次礼拜,了解这个熟悉又陌生的民族,学到了很多知识。为什么说是“熟悉又陌生”呢?我的亲戚当中就有回族人,可是对他们的风俗、母语、做礼、都一无所知。小说把回族婚丧嫁娶的习俗,描写的非常仔细。读梁亦清的葬礼片段,那是一个人在经历了沧桑磨难以后,最终的归宿,虽然心情沉重,但是也不乏是一种解脱。与读韩新月的葬礼是不一样的,新月太年轻了,美好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却被命运的魔掌扼杀了,心一次次被她紧紧撕扯,生生的疼,泪眼朦胧,不禁为她叹息。
回族的'婚娶,也是非常隆重的“按照回回的习俗,男婚女嫁,不是自由恋爱、私订终身就可以了事儿的,任何一方有意,先要请“古瓦西”(媒人)去保亲,往返几个回合,双方都觉得满意,给了媒人酬谢,才能准备订婚。订婚通常要比结婚提前一年至三年,并且订婚的仪式也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初次“放小订”,在清真寺或者清真饭馆或者“古瓦西”家里举行,男方的父、兄预先订下一桌饭菜,备了用串珠编织成的聘礼,前去行聘。女方的父、兄带着一只精巧的玻璃方盒,里面放着“经字堵阿”和刻着待嫁女子的经名的心形银饰。双方父、兄见面之后“拿手”,互换礼物,然后聚餐,“小订”即算完成。过了一年半载,再议“放大订”。“大订”比起“小订”,就要破费得多了,男方要送给女方一对镯子、四只戒指、一副耳坠儿、一块手表、一对镯花儿,装在玻璃盒里,连同“团书”(喜柬),由“古瓦西”送到女家,“团书”上写了两个日子,供女方任择其一。“古瓦西”讨了女方的口信儿,再回男方通知。“团书回来了吗?订的是几儿呀?”“回了,×月×日。”这个日子就是预订的婚礼日期,所以称为“大订”。“大订”之后,男方就要依据婚期,早早地订轿子、订厨子,并且把为新娘做的服装送去,有棉、夹旗袍,棉袄棉裤,夹袄夹裤……共八件,分作两包,用红绸裹好,外面再包上蓝印花布的包袱。至此,订婚就算全部完成,只待举行婚礼了。
喜期来临,排场当然更要远远超过“放订”,当那十抬嫁妆浩浩荡荡出了门,人们才知道嫁女的父、母要花多少钱!看那嫁妆:头一抬,是二开门带抽屉的硬木首饰箱(官木箱),箱上搁着拜匣;第二抬,一件帽镜、一只掸瓶、两只帽筒;第三抬,四个棕罐;第四抬,两个盆景;第五抬,鱼缸、果盘;第六抬,两个镜支;第七、第八抬,是两只皮箱,盛着新娘的陪嫁衣物,箱上搁着对匣子和礼盒;第九抬,又是一只小皮箱;第十抬,是新娘沐浴用的木盆、汤瓶以及大铜锅、小铜锅、大铜壶、小铜壶。这十抬嫁妆,是断不可少的,如果女方家境富裕,还可以加上炉屏三色和大座钟,便是十二抬。若要摆阔斗富,再增加几倍也没有止境,多多益善,但少于十抬便觉寒酸了。”作为一个女孩做梦都想拥有这样一个排场的婚礼,可是梁君壁是在这个家族最落魄的时候嫁给韩子奇的,他们的婚礼仓促而寒酸,两人之间也谈不上所谓的爱情,大都是出于责任。韩子奇是出于对师傅的责任,壁儿做为长女是对家庭的责任。而天星的婚礼是君壁精心策划的,虽不能和传统婚礼相比,可算得上排场了。
“奇珍斋”第二代斋主韩子奇刚于沙蒙。亨特接触时,作者不但对中国两千年的玉器做了详细描写,从玉器的使用历史到玉器的雕琢刀法,“阴纹”“阳纹”“双钩阴线”“圆雕”“浮雕”“镂空”……而且涵盖中国各个时代的玉器:周朝扁圆形的玉璧,外方内圆的管形玉琼,上尖下方的玉圭,“半圭为璋”的玉漳,弧形的玉磺,虎形的王琥……
明代有;青玉竹节式杯,青玉缠枝花卉镂雕杯,青玉“万”字耳乳丁纹杯,白玉缠枝花卉壮丹珮,茶晶梅花花插。那件花插,茶黑色像只笔筒,周身缠着一根梅枝,朵朵梅花却是白色的,完全是巧用黑白二色,匠心独运,精工巧制,是明朝琢玉大师陆子冈的作品,可见作者的知识有多渊博。
整部小说,如同一个不规则的圈,在主人公经历起起落落几十载之后,画面又返回序曲那一幕,冰玉推门踏入“博雅斋”回到了魂牵梦萦的地方,寻找自己的女儿,却不料女儿已不在人间,为小说画上了句号。
整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男主人公在商场上叱咤风云,精明能干。在感情上却唯唯诺诺一辈子,最终遗憾离世……,的确是一部佳作!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9
一本书让我了解了一个民族的执著与顽强,一本书让我感知了一家人的多灾多难,一本书刻画了一个时代的剪影,一本书浓缩了一群人的生活状态。
终于没有懈怠的一口气看完这本书,泪眼婆娑,但心里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大约远在公元7世纪,一些头上缠着白布的阿拉伯商人来到了东土大唐,神州大地富足的水土,终于让他们停留。历史的辗转,岁月的蹉跎,一个新的民族在东方诞生了,并以“回回”自称。由于历史上难以避免的融合,回回民族当中也揉进了一些汉人、蒙古人、维吾尔人和犹太人的成分,但回回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存在,而不融入汉人或其他民族之中。幅员辽阔的中国,是汉人长期生存繁衍的地方,回回不可能像土生土长的民族一样拥有整块的、大片的土地,他们不断地被派遣被迁徙,甚至被征讨、被杀戮,为了生计,他们流落四方……他们始终是少数,这少数的人艰难地、顽强地、小心翼翼地生活着,信奉着自己的主。
韩子奇:他有过卧薪尝胆的隐忍,他有过事业巅峰的辉煌,他有过背井离乡的经历,他有过爱情家庭两难的选择,他有过中年丧女的锥心之痛,他有过老年失玉的万念俱灰。他的一生从波谷到波谷,时代的艰苦他无法选择,但他无疑是勇敢的;但同时,他是懦弱的,他的责任心让他甘心留在了那个并没有爱情存在的家里,他选择了低下头静静的生活。
梁君璧:少年丧父让作为长女的她过早的成熟。她稳重,有魄力,和子奇一起重新高高挂起了奇珍斋的牌匾。同舟共济让她顺理成章成了韩太太,她爱子奇。她却不知从来子奇对他只是兄长对妹妹的责任,而丈夫十年的漂泊海外,促成的却是他与自己妹妹的心心相印。她不甘心,她愤恨,她抱怨,一夜间她变得暴躁而咄咄逼人。这最忠实的教徒,赶走了亲妹妹,逼死了新月,破坏了儿子天星的婚姻,也催促了韩子奇之死,当然她也悲痛,但是她也无法摆脱这种家破人亡的命运悲剧,更无法理解自己对宗教的虔诚制造的悲剧。但是怎么可以怀疑她的宽容,当妹妹留下了她与子奇的骨肉毅然决然地离开,她还是接纳了那个孩子,虽然会不喜欢,虽然会冷漠,但是,至少她给了新月一个母亲的角色,
韩新月:如此不染人间烟火的美丽女孩。她爱她的家庭,同样的她不理解她的家庭,她不明白爸爸妈妈的争吵,她不明白爸爸的懦弱,她不明白妈妈的盛气凌人,她更不明白妈妈看到她似的`眼里偶尔流露出的冷冷的光。她是单纯而聪明的,对于自己的未来有着美丽的憧憬,于是为了美丽的梦而努力而奋斗。但是生命无法预料,全速前进的路上一个急刹车,斩断了所有的梦,不要怪罪命运的不公过早的带走了新月,至少她收获了一份至诚的爱情,她带走了所有人的爱,她是幸福的。 楚燕潮:一个无法解释政治背景的父亲让他从很小就学会沉默,学会接受。在一次次无休止的审查、询问、谈话中,他一次次的从希望到失望,眼中的光渐渐褪去。怀疑他接受、否定他接受、无奈他接受。何必抱怨?抱怨为何?满腹的心事,就都投进未名湖碧波荡漾的湖水中,轻轻地不激起一点涟漪。任凭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译文的快乐中,不再纠葛于现实中的名利场,保持一种单纯与平静,直到他遇到了新月。眼中是她甜甜的笑,梦里有她明媚的双眸,虽然作者在描写他对爱情的忠诚与真挚时还缺少一些更深厚的基础,虽然宗教背景的差异像一副厚厚的桎梏阻挠了他们,虽然一段本可以玉成的佳话最终演变成人鬼殊途的悲剧,但你不可以否定的过程的美好,在感叹的同时也要感恩。还好他们彼此相遇,眼中的焰色曾燃烧了两颗年轻的心灵。《梁祝》凄迷的乐曲响起,泪水潸然,呼吸难为,只因感情厚重。新月墓前燕潮忘情的演绎,因为他懂得,时间流转,他们最终殊途同归。
梁冰玉:他本来是她的,时光错漏,就流落在另一个女人的生命里。她以为爱需要相守的,于是她宁愿背负一个骂名,宁愿逃离所有的过去。芭蕉不展丁香结,各自春风两厢愁。当命运的重负铺天盖地的压下来,子奇选择放弃的偏偏是他们的爱情,她错愕,然后便头也不回的离去。几十年来,她就这样在异域安静的凝望那些日升月沉、无家可归的忧伤。终于当一切的爱恨情仇都冰释,冰玉带着满头的白发重又叩响了“博雅宅”,她可以拥入怀的却只剩下一抔黄土。
《穆斯林的葬礼》,章节杂乱着,作者在跳跃的时间中讲着他的故事。每个人物都可以拿出来细细的体会,可我累了,这样的分析会让我重又跌进那个故事,沉进一种情景是疲惫心灵的一项历程,一个人承受不住太多的历史的重负,太容易投入,是我的错。
如果记忆如钢铁般坚固,是该微笑还是哭泣?
如果钢铁如记忆般腐蚀,那这是欢城还是废墟?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10
第一次看《穆斯林的葬礼》,竟然有那么大的一种冲动想把这本长达五十万字、六百多页的书读完。我的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与冲击。
的确,一页页读下来,我进入一个庄严而伟大的世界。读到新月,带给我的是她的坚强。在与病魔作斗争的时刻,她努力使自己走出死亡的胡同,顽强地,不顾一切地向前闯,协助医生,和死神争夺时间。她不忍离开她爱的人,当她离开的那一天,胡同里挤满了为她送行的穆斯林,交通堵塞了,车辆早就不能通行了,人们为新月让开了一条道儿,怀着真诚的祝愿,目送这位姑娘离去……她是那么地令人怜惜,从此,燕京大学校园里少了一位在未名湖畔刻苦读书的少年;楚老师少了一位优秀的,给人做榜样的学生,更少了一位有共同梦想与追求的知己,少了一位拥有刻苦铭心初恋的情人;韩子奇少了一位骨肉至亲,少了一位亲爱的女儿;天星少了一个从小到大,寄托着自己读书理想的最疼爱的妹妹;陈淑彦少了一位相依为伴的知己,少了一位亲如妹妹的朋友。
新月的离去使这个家缺少了生机。新月是善良的,却无数次被伤害。从两岁,母亲被迫离开家后就跟着大姨去生活,口里喊着“妈妈”,却得不到真正的母爱,面对十二岁床单上的血痕却被“妈妈”嘲笑;面对自己考入大学这美好的愿望却得不到“妈妈”的真心支持;面对自己生平第一次的爱情,面对楚老师却得到“妈妈”的反对、嘲弄和百般阻挠;面对天星哥哥的婚事,她那么热心却遭到“妈妈”的数落。这一切无不在她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深的创痕。然而,她又是幸运的,她有个支持她上大学追求梦想的爸爸,有个疼爱她、事事为她着想的.哥哥,有个在任何时候都陪她度过孤独岁月的朋友;有个鼓励她战胜病魔追求自己目标与事业的老师、爱人;她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已经闪着光辉,已经值得。新月之死,是缠绵的,又是壮烈的,不只是柔情感人而是苍天泣血。
对于梁君壁,真是又可气又有可怜之处。这使我想到了《后楼梦》中的凤姐,在曾经富极一时而终又凄凉零落的大家庭中,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她表面上显露着压人的气势,其实内心却隐藏着一腔的悲痛。但最坏的谜底是,她的丈夫韩子奇跟别的女子好上之后,她的精神寄托,她的幸福憧憬,十年来苦苦盼望的美梦击碎了。她所信赖,所依靠的丈夫,她心中最完美的男人,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顶梁柱,坍塌了,折断了,垮了,完了!她是令人可怜的,她生命中的全部意义都不存在了,而夺走她丈夫,拆散她家庭的不是别人,竟然是她的胞妹。一个是孩子的爸爸,一个是她的妹妹,她该怎样呢?以后的生活中,妹妹离家出走了,家中多了她们夫妻间的争吵,多了新月对“母亲”的神秘的不解。但她又是可恨的,她赶走额奇珍斋的候爷 ,最后奇珍斋又落到了杀父仇人蒲绶昌的手中。韩子奇当时忍受着屈辱换来的家业与声誉从此毁了,“玉王”的地位从此被取而代之了。她看不起天星谈的对象“容贵芳”,看不起她的事业与出身,想办法使他们之间产生误会而生生拆散他们。这换来的是天星结婚后知道真相的无奈,也换来了天星在场子被斥骂的痛苦。她是自私的,总想让事物按照她所想象的情况发展。
面对楚雁潮与韩子奇之间纯洁真挚的爱情,我被深深地震撼,仿佛又看到新月刚走进燕园时误认为楚老师是学生的情景;仿佛又看到在红枫掩映的湖心小岛上,新月对楚老师的蓦然回首;仿佛又听到医院中留声机播放的小提琴演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仿佛又看到全医院的都为之动情的曲子感染的画面;仿佛又浮现在新月离开后,楚老师不可遏制地吻着新月的情景,这和着泪水的吻,是他们的第一次的吻,也是最后一次;是初恋的吻,也是诀别的吻。看到躺在白幔中的新月,楚老师他……新月,这是两年前的新月吗?是两年前他提着行李用英语交谈着的新月吗?是那个在备斋充满激情地和他谈论事业与理想的新月吗?是那个在未名湖畔踏着月色听他朗诵拜伦诗篇的新月吗?是那个在西厢房和他并肩斟酌译文的那个新月吗?是两年来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斗争,执着地追求生命价值的那个新月吗?是昨夜分别前还拉着他的手的那个新月吗?楚老师心被狠狠地撕痛了,他心碎了,绝望了,疯狂了。
风在呼号,雪在狂舞……。。 天星与淑彦日夜守着妹妹,妹妹是他们心中的月亮,没有了这月亮,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度过漫漫长夜。韩子奇日夜守着女儿,女儿是他的掌上明珠,没有了这明珠,不知道还有谁能伴随他跋涉前面那坎坷的路。
人生如果缺少一种美,人生还有什么意义?正是这种美,深沉的美,崇高的美,人的灵魂才得以提升。
淡淡的月光下,幽幽的树影旁,响起了轻柔舒缓的小提琴声,如泣如诉,如烟如梦,琴弓亲吻着琴弦,诉说着一个流传在世界东方的家喻户晓的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 新月的墓地的位置上,又出现了楚老师那熟悉的背影,又传来了悠扬徐缓的小提琴声。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相关文章: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10-22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精选)09-17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05-10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07-01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0-24
(热门)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09-09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范文08-21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5篇09-26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4篇08-09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5篇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