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作文大全>读后感>《傅雷家书》读后感

《傅雷家书》读后感

时间:2023-10-28 07:42:1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傅雷家书》读后感[热门]

  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傅雷家书》读后感[热门]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

  《傅雷家书》是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写给儿子的家书,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先生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关于写这些家书的目的,傅雷先生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曾这样说过:“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播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家书中,有是写傅雷先生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这就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还有写在儿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这则满怀欣喜,激情洋溢。融会、贯穿于这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纵观家书的语言,都是平易近人、朴实自然的,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是对他人生方向的引导与哲理的启示,满含慈父的舐犊之情。

  在家书中,傅雷先生曾对儿子说过:“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这句话强调了坚强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在《傅雷家书》中,坚强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即使孤独也不怕”,并且“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对感情的创伤,要做心灵的`灰烬看”。二是“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永远保持“对艺术的谦卑”。这两方面合起来,就是“胜不骄,败不馁”,就是宠辱不惊,得之泰然。在家书中所讲的“心里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高潮不过分是你紧张,低潮不过分是你颓废”;不怕矛盾,相信“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也都是这个道理。

  但“坚强”的最高境界,可以说还在于葆有一颗“赤子之心”。“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赤子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能够无惧孤独,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

  从这个苦心孤诣教子篇中,我看到了傅雷先生望子成才的良苦用心,也得到了许多前文提到的启迪,学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了自己的修养。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2

  翻开《傅雷家书》,一封封深情的家信映入眼帘,父母的谆谆教导、孩子的感恩之情,不觉已流入心间。

  《傅雷家书》,创作于9~9经历了___初期,___前,傅聪去波兰留学。此后与父亲傅雷常常书信来往。___时傅雷家遭到抄家,傅聪的书信只剩下残余的几通,所以文章中大部分为傅雷对傅聪写的书信,故名“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不仅仅是书信,还是傅雷和傅聪交流艺术的平台,处处可见深厚的艺术功底。在一篇篇清新的文笔中,我们还能够感受到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即使相隔万里,依然不减。

  家书中最常见到的,还是关于音乐的资料。父子俩时常在家书中畅谈自我对音乐的见解,对音乐作品的感悟,对艺术家的评论。傅聪曾获得第五届肖邦钢琴比赛第三名,是有名的钢琴家,受过国内外知名音乐家的赞誉。这些功劳与他严厉的父亲是密不可分的。

  傅雷对小时候的傅聪严加管教。那时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四周被日本侵略者包围的上海孤城,连大气中都弥漫着一种罪恶的毒氛。傅雷先生不让孩子去街头游

  玩,他把孩子关在家里,培养他的音乐和文化。他还十分注意孩子的`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惯,他要求孩子生活俭朴,学习认真,每一天都要监督傅聪不停地连上几个小时

  的琴。可是傅雷并不是死板的教育。有一次傅聪正练着琴,突然来了灵感,弹着弹着就跑到自我的调上了。父亲察觉到异常,便走下楼来。傅聪吓得赶忙回到谱子上

  去。但这次,傅雷不仅仅没有责备傅聪,反而叫他弹自我创作的曲子,父子俩一齐研究,并将刚才的曲子命名为《春天》。

  傅聪长大后远出家门出国留学、演出,傅雷的家书也一向陪伴着他。傅聪在外艰苦奋斗时,家书便是他唯一的慰藉。9年9月3日凌晨,傅雷夫妇戴着沉重的精神镣铐,离开了这个世界。两个多月后,当傅聪从一位法国朋友那里得知噩耗后,顿时天旋地转,热泪纵横。

  人爱其子,胜于一切。傅雷对孩子所灌注心血,全部融入到一封封家信中。傅聪在异国他乡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信念与精神。使他在海外孤儿

  似的处境里,好像父母仍在他身边给他教导、鼓励和鞭策,使他拥有更多的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走自我正当的道路。他拒绝与祖国敌对的国家

  的邀请,从不做有损于祖国尊严的言行。这种热爱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在万里之外给他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

  傅聪在艺术上的造诣,离不开父亲傅雷苦心孤诣的教诲。傅雷已去,家书仍留。傅雷家书给我们带来的爱与精神,永远影响着下一代。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3

  打开《傅雷家书》,就是走近一位父亲,聆听他“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诲”。父亲对孩子的深爱作为一条人类的公理,如同太阳的光辉温暖着其间的每一个人。傅雷对傅聪的爱也是如是,这样的爱是高尚的、纯洁而又无私的,它荡涤了世间尘事的功利,洗去了人生的浮华,留下的是舔犊情深的人间第一情。“多少对你的爱,对你的友谊,不知如何在笔底下传达给你!孩子,我精神上永远和你在一起!”这是多么真挚的人间真爱呀。

  然而,这样的爱毕竟又是特殊的,它超越了那种爱加威严式的教导,代之的却是建立在父子心与心相互交流基础上的一种隐没、深沉的父爱。傅雷是“清高”的那类人,在他的骨子里都渗透着这种独特的个性,当他把这种“清高”带到给儿子的信中,却成就了一份“清高”的父爱!

  于是这一封封家书中便少了几分唏嘘不已,更没了世事钻营的技巧,写下的却是对人生、艺术的见解,对崇高精神和真理的追求。人生何其大,真理又何其空!而这又是多么可能会使这些家书变成概念的准则!然而没有,做父亲的以他自己大半生的心路历程来给爱子揭示生活的方向、精神的归宿!这般的揭示却不是那种艺术化的“展示”,却是结合了百般的勇气和无私的爱。

  傅雷极其敏锐地觉察到孩子在艺术之外所遇到的问题,譬如交友、感情、花销等等。家书中有一句话是“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我想:一个人有了它,也便有了整个世界!

  在生活上,他教给儿子外国的礼节,指导儿子的为人处世;在事业上,他为儿子搜集资料,一起研究音乐艺术,他们是一对父子,却更胜似一对朋友。在儿子跌入人生低谷的时,他以激情的语言唤起儿子的自信;在儿子演出成功时,他以平实的话语说服了儿子的躁动。他为儿子所付出的,远远胜过自己。

  在那段父子离别的日子里,父亲用一封封家书,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文字,延续了一段远隔重洋的父子情,让远在他乡的儿子不再孤独。是那一封封家书,让我们看到了父亲的另一面,读懂了父亲那份热烈却又深沉的爱。傅雷对儿子的爱,不是那么强烈,也不是那么震撼人心,更不是那么耀眼,但它很温暖,慢慢地流入心里,滋润着整个灵魂。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4

  轻启富有质感的书页,淡淡墨香并着一句句流水般的叮嘱,在时空中泛滥出一种温馨,若是时光倒流,在建国时期漂泊海外的游子,最期待的便是从家中漂洋过海的家书了吧,夕阳斜下,手中执卷,我走进了傅雷的内心,随着他的父爱,越过了千山万水,仿佛手中的《傅雷家书》还有傅父的余温。

  眺望书中的背景,傅聪少年出国学艺,带着父母的厚望,只身来到了波兰。这是苍白的求学时光,是茕茕孑立的淡灰色日子,但绝不是缺少亲情陪伴的岁月,因为父母的牵挂思念,都化作了真情漫漫的笔墨,不断地鼓励着他,细细地滋润着他,给予了他浓浓关爱,带来了温暖与欣慰,也指导着他的行事,纠正着他的错误。每一个字都折射着父母的思念与担心,包涵着对儿子的.爱和望子成龙的愿望,纵使时空隔绝了儿子的音容笑貌,却隔绝不了父母的爱子情深啊!

  回望书中,情意绵绵。除了一些寒暄与关怀,更多的便是对儿子劝说的箴言了,不论是傅聪想从波兰转去苏联,还是情感上的波折,父母都对此都耳提面命,真切而又着急,恨不得去到孩子身边滔滔不绝地对其指导,但是除了有条不紊的分析和讲解原因看法外,父母不曾强加思想,也不乏对孩子的尊重。而是用自己的人生阅历作为儿子的产考,以一种希望助儿子一臂之力的语气,不强求,也不责骂,也不否认儿子的看法,眺望人间,从古洎今,如此能思量孩子内心的父母也屈指可数了吧。

  看书,最重要的莫过于悟书,从傅雷呕心沥血的教育中,我也不没有受益匪浅,“细水流长才是办法。”这是傅雷对儿子为了在外赢得口碑一个月频繁出演提出的看法,是的,人生如细水长流,重要的并不是一时的光芒万丈,更不要锋芒毕露,若是良马必有伯乐,若是萧何必有韩信,超负荷的支出,能量必然会告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东西并不存在,毕竟人生不是梦,一时的辉煌终究只是昙花一现,落落浮浮,日新月异,世代更迭,没有不失色的绸缎,没有不退隐于苍穹的星辰,没有持久不衰的新鲜感,只有不急不躁,旷日持久,不断学习,不断升华才是长久之计。只有走好每一步,才能一路开花,一路闪耀,走向成功的彼岸。

  橘黄色的淡淡光华融入了黑白笔墨,书中没有明艳动人的词藻,没有让人为之失色的语句,然而这淳朴的文风却是白发苍苍的父母对孩子的爱最好的见证。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5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令我受益匪浅的书——《傅雷家书》。

  它不仅让我们懂得怎样做一个好孩子,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懂得怎样做人;怎样对待人生,也让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着什么,这让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沟通。同时也应该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子女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写的每字每句已经成为经典,永垂不朽的经典。从书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甚至是比较刻薄的人,这正是他的身世所决定的傅雷在幼年丧父,童年母亲的严厉家教。在细节上修炼自己的品德,虽然家书中是许多教育儿子的话。但实际傅雷自身都做到了,这也就是儒家文化中在品德修养身教胜于言传吧。当然这和他所受到的既有儒家底蕴的儒家文化,又有从头到尾的接受唯物主义的思想是分不开的。

  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其实,我们身边的父母也跟傅雷一样的平凡与伟大。我们的父亲也是经常为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能拥有好的成绩,使得他们的头发都白了,费尽了心血,这是真正的伟大,这才是真正的父亲!

  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的对子女的充满爱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长。从这里边我想到了现在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确实令人担忧,许多孩子的自主能力越来越低,以致于现在的孩子不能适应社会,不能自己照顾自己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正是中国父母的悲哀,所以培养一个孩子,最好要在他小的时候,该给予自由就给予,该让他自己去冒险,就让他去……不要过分溺爱,让他自己去承受一些事情。

  告诉他,他所在的世界,所在的国家,所在的社会,以及这个家庭等一切一切他应该了解的东西。永远不要说:“等你长大了你就明白了。”之类的话。那样他会不珍惜童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再说人自己一辈子都活不明白,有时候只能顺其自然。你给予了他生命,有责任。每一位父母,每一个家庭,都只是暂时的避风港,要出海的船,是终究要出海的,要经历的风浪,是终究无法避免的。

  人生的许多路,许多暗夜,只能独自去面对,孩子的人生,父母无法去替代,去承担。清华大学曾辞退了一个学生,原因是该生在学校竟不知如何穿衣服,系鞋带。另有报道说,曾有一女生在校不知如何煮鸡蛋,只好哭着握着两个鸡蛋回家,这样可笑的事情居然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奇怪吗?不奇怪!有这样的教育,就会有这样的孩子。

  温室里的花朵是弱不禁风的,大自然中的树木才能经受狂风暴雨。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6

  ''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其所能,无愧于心''。这些话语已成为我的座右铭,它们出自哪里?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不同的家庭就会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儿子常年于海外求学,作为父亲只得通过书信与之交流,先后写了近百封家书。这就是傅雷与儿子傅聪的两地情,将其家书汇集成册,就是《傅雷家书》。

  ''我常问到你的经济情况,怕你开支浩大,演出太多,有伤身体与精神的健康;主要是因为我深知一个艺术家在西方世界中保持独立多么不容易。而惟有经济有切实保障才能维持人格的独立。并且父母对儿女的物质生活总是特别关心。再过一二十年,等你的孩子长大以后,你就会体验到这种心情。''

  每次看到这,我都发自内心地羡慕傅聪有个这样的好父亲。

  通读这本书,不难发现,字里行间透露了傅雷对傅聪的关心牵挂之情,如开头引用的两句话,还有傅雷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是强调坚强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吧。在这本书中,“坚强”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一一打击''‘’即使孤独也不怕‘’,并且‘’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永远保持‘’对艺术的谦卑”。将这两个方面合起来,就是‘’胜不骄,败不馁‘’,就是宠辱不惊,泰然处之,而不是为了艺术而艺术。

  家书中,当儿子精神消沉时,傅雷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如同和风细雨款款相慰;当儿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傅雷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融会贯通于这两类书信中,主旋律都是让儿子做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时刻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热情。纵观这本书的语言,都是那么平易近人,朴实自然的,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是对他人生方向的引导与哲理的启示,满含慈父的舐犊之情。

  不错,作为父母无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优良的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可是有多少家长以“爱”教育好孩子呢?若仅像某些家长的一个''打‘’字当头,能得出一个好的结果吗?就怕当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了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之后,他们的金色童年也就成黑色童年了吧。

  展读百余封家信,我总觉得呈在面前的是作为父母为海外求学的儿子撑起的一把巨伞,挡风遮雨,而巨伞之下洋溢的是浓浓的父子情。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7

  《傅留家书》,它收录了傅雷在傅聪海外留学期间寄给他的一百多封信,这些信中蕴含着一个普通普通通的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与爱,它如潺潺流水,细腻而又深沉。傅雷时时刻刻担心和关注着傅聪的方方面面,无论是读书求学、人际交往、生活细节还是感情处理等都尽力运用自己的毕生经验与知识,指引着年少、涉世未深的傅聪绕过人生道路上一个又一个的圈套与陷井。

  在读书求学这一方面,傅雷対傅聪的学业煞费苦心!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在法国留学时与之前的自己作对比,言传身教,说明了“语言以随时随地应用的关系”;以煦良虽在谈翻译上极有见解,但真正落笔译稿时的一塌糊涂为例子,论证了空谈理论是设用的,主要是自己动手。他会为儿子的成功而高兴——当傅聪通过数月练琴最后取得国际乐坛竞赛中的第三名时,他深深地为傅聪感到骄傲,感到自豪,感到喜悦!但大喜过后,他也不忘教导傅聪“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傅雷的信从头到尾贯穿的最本质的东西就是这个;他也会为儿子感到的矛盾与困难而忧心,去思考,他这样鼓励傅聪:“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有矛盾正是生机莲勃的明证。”

  傅雷是一个伟大的父亲,更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自身便有着极高的文学素养和知识底蕴,也正是如此,傅雷从小便对子女要求严厉,直至长大,在傅聪国外留学期间,他也希望能尽自己的力量为儿女提供更多帮助。在信里,他会特地查阅各种资料,拜访许多专家在乐理知识上为傅聪非常细致地分析、解说,如在弹琴的技术上——不能机械的把“手”孤立起来。在对艺术的理解上,他说“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当傅雷得知傅聪最近在研究莫扎特和舒伯特,便给他仔仔细细地整理了莫扎特和舒伯特的各种宝贵资料,有他们的生平事迹、乐曲风格以及作曲特点,还有深远的'意义等等,有时,他还会附上其它音乐家的资料,如贝多芬的作曲风格及经历,用作对比,以便傅聪更加方便、迅捷地理解。从那一篇篇音乐笔记中,能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傅雷对于孩子的爱与用心。

  傅雷在傅聪的生活中担当着“亲人”“老师”,有时也会成为“朋友”“知己”,他从不在对待孩子时端着父亲的架子,更多的是谦虚和蔼的态度,从他与儿子的交谈便能屡屡感受到,他经常在交代完一些事情或感受和看法后,都会写“你觉得呢?”“关于上述各点,我很想听听你的意见”“你觉得如何?”……

  傅雷用自己的耐心、细心、虚心与毕生所得的经验和知识数导着傅聪,最终他成功了,以他独有的方式,培养出了一枚冉冉升起的新星!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8

  轻轻合上书,品味着书中诗般的文字、真挚的情感,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傅雷家书》虽说只是一部傅家书信的真实记录,但是通过这些飘洋过海,飞越大陆的书信,把千里之外的儿子与牵挂他的严父,亦如挚友,还有无微不至的母亲之间的情感紧紧相连,想想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不禁热泪盈眶。

  楼适夷说过:“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没错,透过家书,父子二人对艺术深入的探讨中,饱含父爱的关切。他为了儿子,从小聘名师教他钢琴,后来又送去波兰深造。儿子不断学习,父亲不断翻阅古今音乐典籍,从诗词歌赋到古典浪漫时期的经典,为儿子提供最恰当的建议,有多深的父爱,才有如此伟大,这才真是呕心沥血!这也就能明白傅雷家教多么严,望子成龙的心情多么热切,他创造了无法达到的神话。从他对傅聪的指点中对我有很大启发:练习往往只是第一步,迈向成功必须靠理想和思想,灵魂便在其中。肖邦能在傅聪的琴键上重生,不是年复一年的磨练技巧,而是精神上的'一致。“头脑是一切的总指挥。”

  “美的音质来源于心的感受能力。”中国古典文化给傅聪以极大的帮助,常常捧一本书,品味五千年文明,欣赏汉唐风韵。人生活中不作文/仅仅有疲惫、劳累,更有诗意,使人开朗,给人以奋斗勇气。傅聪曾说:“诗词在手边越读越爱它们,也越爱自己的祖国,人在他乡,心永在家乡,永在中国。”这与傅雷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学艺术在于为人民服务,做人、做教育家,给他人经验、借鉴。”“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就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拥有一颗真挚的心,才能撑起人生的境界,故赤子永不会孤独,没有鸢飞戾天之心,便不会失落,以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积极面对世间百态。”傅氏父子不断进步,至死也铭记于墓碑上。永留于心。傅雷总害怕儿子成名后高傲自大,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儿子谦虚做人,严谨做事,心中要有人格的尊严。傅雷夫妇的心血体现在傅聪的一言一行上。几年前,在西安音乐厅偶遇傅聪先生,看到先生在后台准备演出,与书后照片相似,我一眼便认出了他,举止儒雅,举手投足间溢满了的是教养,虽只是看到先生的侧影,但对傅氏家族的敬意油然而生,也不禁感叹傅雷教育的成功。

  傅雷家书,伴随一生,带来的收益存于心里,即使傅聪没见到父母最后一面,但家书勾画出了他们的真情,“润物细无声”,合上书本,回味这些家书,对我做人、处事、立身具有极大的教育启示,受益终身。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9

  每一封家书都是文化遗产,《傅雷家书》更不用说了。家书,顾名思义,是指家人、亲人之间往来的书信。大约在文字产生后,家书就出现了,可以说是源远流长。随着文字语言的逐渐丰富,纸张的发明,家书逐渐流行起来,一直到今天,家书都是维系亲情纽带之一。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和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以《傅雷家书》来说,这本书是傅雷写给孩子的家书。傅雷所写下的近百封家书,总的主题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华文明为准;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务。

  在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平时教育子女极其严厉的傅雷直抒胸臆,爱子情深:“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1954年“你回来了,又走了;许多新的工作,新的忙碌、新的变化等着你,你是不会感到寂寞的;我们却是静下来,慢慢的回复我们单调的生活,和才过去的`欢会和忙乱对比之下,不免一片空虚。”1956年“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少别多,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

  傅雷家书给我们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很好地为我们保存那个时代的记忆,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体现,它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傅雷家书除了教人们立身行事,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透露的亲情令人感动。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不是伟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出让人立身处事的大道理,但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我考虑,为我打算。傅雷家书中有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样讲道理,然而他们总是为我好。

  傅雷家书除了教人们立身行事,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透露的亲情令人感动。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不是伟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出让人立身处事的大道理,但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我考虑,为我打算。傅雷家书中有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样讲道理,然而他们总是为我好。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大道理,还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0

  家,是在风雨席卷大地的时候一个温暖的避风港;家,是在现实中处处碰壁时候的一丝慰藉。读了《傅雷家书》——这本充满亲子之爱的书。我感受到了亲情之伟大,之绚烂。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45年至1966年间写给孩子们的书信,每一封信都充满了傅雷先生的“拳拳父爱”。父子之间谈艺术、谈人生、谈道德、谈做人,开拓我的眼界,使我受益匪浅。

  读了这本书,我打从心底里,羡慕傅聪有傅雷先生这位父亲,感叹于这伟大的爱。他们之间没有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坦率得像个久别重逢的老友——从艺术中的精神世界聊到物质需求,从做人的基本道德谈到中外的世事,可以促膝长谈个天南地北;推荐书籍、推荐汉代石碑上的刻画,共同欣赏人类的智慧。更有快漫出纸张,漫出天际的父爱令我动容——傅雷先生病重,却依然坚持给儿子写信、寄信,只为儿子在异国他乡为人处世时多一份后盾,过的安定;又担心儿子在国外语言的干预下忘记中文,傅雷先生细心地找来了许多古籍帮助儿子……何来这份坚持?是父亲对儿子最真挚的爱,是一种伟大的本能。我赞美这温暖的本能,叹于它的朴实而绚烂,回首,我们的父亲不皆是如此?

  说回开拓眼界一事。书中谈外国古典音乐,谈及多位音乐家——肖邦、莫扎特、巴赫等,并结合当时的风评予以分析,使我更直观感受到古典音乐文化的灿烂辉煌,更深入了解到了其中的知识。除了外国的文化,父子俩还谈及中国文化,基本围绕艺术方面——行书、敦煌壁画、拓印工艺等,令人不禁惊叹于中国文化的神奇魅力。尤其是傅雷将这些在书上描绘出来时,我脑海中已经浮现出实物的模样,多希望一睹“尊容”。开拓的,是许许多多的中外文化,是灿烂的历史!

  最后说到受益匪浅,除了文化上的`开拓眼界,还有对一生受用的做人道理。《傅雷家书》是中国现代最最经典的家教范本,青少年读后,便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明白了人生的基本修养和心境。傅雷先生谈了许多关于做人做事的道德,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这是我时刻记着的,这使我不会紧张,不会太好胜,心情好了,做事效率自然也就高了。傅雷先生的句句话,皆是良苦用心,字字又都是精华,使我受益匪浅。

  一封信,连起的是父子之间感情的桥索;一封信,展示出的是家教的基本原则;一封信,表现了艺术与道德。封封家书,苦苦用心,是可永世不倒的结晶。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古以来,一封封雪片似的家书都饱含着亲人间的浓浓情感,在战场之间来回穿梭。而这本厚厚的《傅雷家书》,又包含着傅雷对儿子的哪些情感呢?

  轻轻翻开崭新的封面,细细品读,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傅雷夫妇对两个儿子的爱和期望。不管是对他们艺术方面的谆谆教诲,还是生活上的千叮万嘱,从中我都品味出了浓浓的亲情。傅聪出国多年,为了避免他忘记中国的文化传统,傅雷不间断地为他寄去一本本中国名著,从《诗经》到《世说新语选》,从《楚辞》到《唐五代宋词》;他建议儿子每天写一些中文日记,并坚持要他用中文与自己写信,就是为了不让他忘记祖国的汉字;为了让儿子更好地理解东方和西方的文化差异,他用文字耐心地引导儿子,一步一步……他做这些事情,就是为了让儿子不要忘记:我是龙的传人,那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的子孙!

  和现在许多父母不一样的是,傅雷和儿子之间不仅仅是父子的关系,更是朋友的关系。他像一个知心者一样,与儿子天南海北地谈:他们谈艺术,“理想的艺术总是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即使是慷慨激昂也像夏日的疾风猛雨,好像是天地中必然有的也是世所必然的境界”;他们谈婚姻,“古语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又有一句话说,'夫妇相敬如宾'。可见只有平静、含蓄、温和的感情方能持久;另外一句的意义是说,夫妇到后来完全是一种知己朋友的关系,也即是我们所谓的终身伴侣”;他们还谈中西方文明的异同,“中国人的理想是追求智慧而不是追求信仰。我们只看见古人提到彻悟,从未以信仰坚定为人生乐事,而这恰恰是西方人心目中的幸福”……他希望儿子在国外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人格的尊严和崇高的气节,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傅雷是一个睿智、博学的父亲,他对儿子的要求很高,但他同时也在忏悔自己以前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并希望儿子能做得比自己更好。

  合上书本,闭上眼睛,平日里的一幕幕浮现在脑海里——桌上一碗碗冒着热气的菜肴,上学前耳畔的一声声叮咛,也包括父母日渐苍老的背影……为人父母,他们虽然没有傅雷夫妇的博学,但他们也在努力让我们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做人的道理。可是他们对我们的期望,我们又真的像傅雷一样,理解它们,并努力去完成了吗?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作为万里相聚的亲人之间维系感情的方式,自古至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而一对父子之间的通信,能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得到如此多的认同,这就是《傅雷家书》不同于普通家信之处。

  如果我们现在提起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和他的《人间喜剧》,可能不少人都听说过。可是你知道是谁把它们介绍到中国来了吗?他就是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他就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并翻译了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大部分作品。同时,傅雷还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的指导。这些家信汇编成册,就是《傅雷家书》。

  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有“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的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傅聪说,透过父亲写给他的那么多家书,足以看出父亲是一个非常热情的人,充满父爱的人。《家书》谈的是做人得原则,艺术的修养。父亲既热情又细致,细小到衣、食、住、行都要管,什么都替你想到了。傅聪很坦率地说,有优点必然有缺点,他以为父亲过于严格慎微,他大笑道,幸亏他一半像父亲,另一半像母亲,他从母亲那里继承了宽容、乐天的品格。

  傅聪记得,当他的琴艺有了长进之后,父亲让他退学,在家专门习琴。父亲亲自编课本,教他中文。傅聪说,父亲教我,从未采用“旁敲侧击”。父亲提出一个问题,让傅聪回答,如果答不上,父亲就讲一个故事启发他,再答不上,又讲一个故事一直到他经过自己的思索,讲出了答案。傅聪颇为感叹地说:“这样,学问就成了我自己得来的,不是道听途说,不是拷贝,不是抄书。父亲这种教育方法,使我永远受用不尽,那就是独立思考。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就不会停留于一,就会举一反三,在面前展现广阔的知识天地。如果说我以后在学问上有所成就的话,那就归功于独立思考。我的基础就是这样打下的。”

  家书是真情的流露,苦心孤诣的教子篇一切都为了孩子。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3

  人生一世,总是在追寻。寻山间鸟语,见花落花开;寻琴音乐语,感撩拨心弦;寻卷中乾坤,叹如梦人生。是的,每个人在世上都在苦苦追寻着,可又有多少人回眸看看背后一直支持你追寻的那个人?傅雷,就是这么一个在他孩子追寻旅途中给予极大帮助的人。《傅雷家书》是傅雷与儿子之间的书信,是傅雷思想的折射。全书无处不体现浓浓的父爱,但在关爱的同时,傅雷不忘给孩子进行音乐、美术、哲学 ……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的教育。

  “把自己的思想写下来(不管在信中或是用别的方式),比着光在脑中空想是大不同的。写下来需要正确精密的思想,所以写在纸上的自我检讨,格外深刻,对自己也印象深刻。”这是傅雷写给他儿子信中的一句话。傅雷每个月都会给孩子写信,教导他做人做事,给予他关爱,无不体现他的爱子之心。他的每一封家书都以他严谨,细心的态度对待,决不允许其中有一个错别字,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也是以此来教育远方的孩子。我们再回首看看这个网络世代,人们仿佛已经和书写渐行渐远。虽说网络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传达千言万语,一个电话便可完成,但这能给人留下多少印象呢?距离虽短了,但隔膜却多了。

  《傅雷家书》既体现了“严父慈母”式的中国传统教育,但同时也包含了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急功近利一直都影响着中国教育,让为人父母者急于求成。孩子犯了错,成绩退步了,为人父母者谁不着急呢?有的父母可能开展温柔式教育,但更多可能就是:来,数落一顿再说,严重的直接“家法伺候”。教育不是打骂。“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只要爬得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这是傅雷在儿子遭遇挫折时所写的一番。的确,当我们跌倒时,需要的不是冷眼相对,我们需要的是自己勇敢地爬起来,他人的`鼓舞只是很少的力量,最终还是取决于自己。毕竟祖国的花朵盛开也需阳光,露水和时间。还没到花开之时,还是多一分耐心,多一分等待。

  傅雷自孩子1954年独自开始自己的人生旅途,就一直坚持给孩子写信,直至1966逝世。可能现代很少会有这种事例发生,但父母对孩子的“唠叨”却无处不在。“天气冷了,穿多件衣服。”“外面下雨,出门带伞。”可能每逢我们看到这些话或者小纸条时,我们总觉得父母太啰嗦了,总把我们当作三岁小孩。的确,我们在父母心中永远都是不会长大的孩子,时刻需要保护,关爱。当我们平静看待这些“唠叨”话时,就能感觉感觉到父母的爱将自己包围,一件件小事拉近父母与自己的感情,更懂得互相理解与关爱。

  拳拳爱子心,温暖你的心。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4

  《傅雷家书》是翻译家及文艺评论家傅雷及其夫人朱梅馥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这是一部最好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作为父亲的傅雷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还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一位严厉、尽责同时不乏爱心的父亲,这主要体现在他对儿子的教育中,那么傅雷是如何教育儿子的呢?

  首先,他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因此这些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在信中,他常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谨慎,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为了儿子,他以身垂范、孜孜不倦,现实中又有谁能完全做到呢?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现在有多少家庭的父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刚尝到点甜头,就高兴的得意忘形了?自己对待长辈,不分轻重,时不时还会恶语伤人;教育子女一遇到点小困难,便畏首畏尾,总想着去逃避,不愿担负为父的责任……是时候该静下心来想想了,所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其次,深深触动到我心灵的是,他对儿子那份浓浓的爱意。颇深印象中,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的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里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之间的小故事。”诚然,每个人都有展开翅膀,飞出巢穴的那一刻。父母们是多想看着我们茁壮成长,却又多想不愿我们离他们而去啊。他们含辛茹苦的把我们抚养成人,为的还不是望子成龙,希望我们能有点出息?恩情深似海,这份爱,水不能溺,火不能灭。来日的一言一行,定不能忘了他们的教诲,也决不能辜负了这分情,更要争做栋梁之才。

  在阅读中我也感悟着自己那份父子情,父母每日的辛勤劳作,就是一面镜子,照耀着我也要勤奋努力。我开始理解父母平日里的那份唠叨,是这些所谓的闲言碎语教会了我许多东西,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学习上的,如今想来都是受益匪浅的。

  读《傅雷家书》,我想既会成长父母,更会激励我们青年,让我们更深刻领悟亲情的含义,做人的追求。强烈推荐,你也来读一读吧!

【《傅雷家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02-28

《傅雷家书 》教学反思03-19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04-20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03-27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15篇02-04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15篇)04-20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精选15篇)04-20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反思03-27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15篇04-15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通用15篇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