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作文大全>读后感>《边城》读后感

《边城》读后感

时间:2023-11-17 11:36:0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边城》读后感14篇[合集]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边城》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边城》读后感14篇[合集]

  《边城》读后感 篇1

  一直听说过《边城》的大名,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都没有看过。这一次在语文课本上与《边城》结缘,感触颇深。

  人性是世间最美的东西。在现代都市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森林里,我们又保留了多少纯净的人性呢?在城市中终日奔波劳累的我们实在无力去呵护,只任尘埃将它一点一滴淹没,甚至吞噬。人性中太多的美德将尘封的心灵在一角,疲倦的我们如何有闲暇将其开启?或许有很多人早已忘记了它的存在。可是在边城,在这个几乎被世界遗忘了的边城,我找到了人性的归宿。

  湘西山美、水美,但人更美。青山绕水,水环青山,缠绵不已。在大自然母亲的宠爱中出落得亭亭玉立的翠翠,山教会了她坚强,水赋予了她柔美。在清澈的见底的`溪水的眷顾下,她的心纯洁无暇。年少的懵懂,初开的情窦,她的心里喜愁掺半。因为纯朴,她无法拒绝大老,也无法向傩送表白。一切都是源于善。然而终是凑巧,落得个孑然一身独守空船,为了一个未必会回来的人作无期的等待!

  其实不管悲惨也好,完美也罢,我们都要走下去,不管我们高不高兴,花开花谢,潮起潮落。昨日随风已逝,明日迎风将来,世界从不理会任何人。

  翠翠的爱情随着傩送的悄然离开逝去,就这样,爱情之花还没盛开就已凋落了。也许没有开始的爱情才是最完美的,因为错过,才会刻骨铭心,没有结局。才会意味着永恒的存在。夕阳易逝的叹息,花开花落的烦恼,然而当我们感恩着这种体验,安然一份放弃,固守一份超脱,不管红尘世俗如何变迁,不管个人的选择方式如何,更不管握在手中的东西轻重如何,我们虽然逃避也勇敢,虽然感伤而欣慰,始终坚守着那种像《边城》中的爱一样纯洁与自然,为心中的秘密花园浇灌着更多的养料。

  属于边城的故事结束了,但我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人生路漫漫,吾等切记珍惜。

  《边城》读后感 篇2

  《边城》营造一个使人难忘的美丽世界:立在半山腰的白塔,宽约二十米却清澈透明的小溪。但书中的人物,却比这美景更令人难忘。

  《边城》讲述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虽然以悲剧收场,我却喜欢书中的每一个淳朴善良的人物:

  翠翠的爷爷。当一辈子的船夫,却从没有收人家一分钱。这要是换到现在来看的话,我们有可能会觉得这样的人不存在,不过,在书中,老船夫的形象却十分真实。他淳朴的形象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的每一个带着一点儿“傻气”的行为,使人发笑——端午节时,为坚守岗位,将翠翠一个人扔在城里头;将自己的烧酒分给别人喝……我在觉得好笑之余,也对他更加喜爱,喜爱他淳朴善良的心。这也许也是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之一吧。

  文中淡化钱的意义。即便是最有钱的顺顺,也是十分慷慨。可见,文中的边城是一个重义轻利的地方,没有一股浓厚的商业气息,使人觉得轻松。随着金钱的淡化,全书的主题也更加突出。全书中的淳朴的人情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更深。于是,一个个鲜明可爱的人物形象便留在我的大脑里:热诚质朴的杨马兵,豪爽大度的顺顺……他们都是美好道德品质的象征,都体现理想人生的内涵。

  大老和二老的兄弟情义也让我觉得很感动。当二老向大老说出自己的心事之后,兄弟两人并没有反目成仇,而是通过“公平竞争”来分出胜负。这也体现书中的人物淳朴的特点。

  故事虽最终以悲剧结尾,却留给人们遐想的空间“也许明天就回来!”读到这一句话,令我无尽感慨。我不禁为作者巧妙的构思所折服,只一句话,就让故事的结局使人容易接受许多。这样一个结尾,让人意犹未尽。

  读边城,是一种享受。边城里的文字处处是鲜活的,处处是淳朴善良的风味人情,却每每读起,都会不由自主地忧伤,为主人公的命运,也为淳朴善良的人情的消逝而忧伤。在现在这个被钢筋水泥包围的城市里,还有多少拥有这样的品质的人呢?

  《边城》读后感 篇3

  习惯了城市的喧嚣,习惯了华丽的辞藻,当好不容易静下心来翻开这本书时,便立即沉醉其中了。

  它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语言,平淡无奇,内容,也并无什么新意,但它却能将一个小山村的情味跃然于纸上,使人完完全全沉醉其中,一气呵成读毕全书,读罢还回味无穷,这便是它的魔力了吧。

  对农村,我存有的感情不过是外婆家的一句乡音,一片竹林,不过是个玩乐的地方罢了,充其量,不过是一家人在异乡的一个念想。这个小村庄,和我脑海中的的确有相同,又着实不同,它与我的家乡有着近似的景,至于情,是在认识了这座小村庄后才忆起与自己的家乡有所相似的。

  一切都这样纯朴。

  摆渡的人并不求利益,有时甚至还白送上一条黄烟;大黄狗如此近人情,不再被当作宠物来养,而就是与人为伴;顺顺没有丝毫财主的蛮横,大方洒脱,又能济人之急;两个儿子也没有公子的娇气,荡桨时选最重的一把,吃干鱼,睡舱板;人们的皮肤被阳光染上了小麦的颜色,空气中震荡着沙哑的歌声,老人摇桨摇了五十年,身板仍硬朗着。大自然在这林子中造了一个“世外桃源”,俨然如沈从文自己评价的一样,同时,大自然赋予了这里的人们与生俱来的快活和不受任何杂质玷污的心,大概就是这一点,使人着迷。

  这个故事的悲剧结尾,让无数人叹息,似乎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大老的溺死和二老的`离去,为它画上了省略号。故事没有给我们一个温馨的结尾,也就使我们拥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永远的回味,是分歧,是分歧让他们之间有了距离,不只是人与人之间的,还有“车路”与“马路”,船主和船夫,这个么多的分歧使他们相去渐远,也不足为奇了。

  似懂非懂的,我合上了书,一股书卷的气息扑鼻而来,我闭上眼,为故事假想着另一个结尾,却总是不合适,这时,我明白了这书的又一高明之处:它的故事是不容拆散的,情感、分歧也是一样。

  《边城》读后感 篇4

  总觉得《边城》这样的书,是该静下心来好好读的。无奈我平日没有足够的时间细细品味,也便不想去读。那日闲来无事,偶然捧起这本书,竟在恍惚之中被领进那如梦如幻的世外桃源。

  边城依山傍水,风光旖旎,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只留下静谧安详。一脉清流缓缓流淌,洗净人们心上的垢污,小小山城里淳朴赤诚的民风撼动着我的心,不由让我生出几分羡慕。

  溪上总泊着一只渡船,老船夫一辈子毫无所图,只是一心一意地用这只渡船载渡来往的客人。他与这渡船定是产生了感情的吧。渡船同他来回渡客,静静感知周遭发生的一切。这渡船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往来的游客,也承载着这小城的记忆,还有专属翠翠和老船夫的故事。翠翠一定曾在心底将满腹的心事说给这渡船听。渡船不能言语,可它定能明白翠翠的心。

  溪边一白塔,默然耸立,在高处俯视这个小城和城里的一切。它不忍看着那纯真可人的翠翠在渡船上为等待心上人的归来黯然落泪,终于在暴风雨中轰然倒塌。那场雨带走了守护着翠翠的'白塔,带走了陪伴翠翠多年的渡船,也带走了翠翠唯一的亲人。老船夫终日为翠翠的婚事担忧,却没来得及看见翠翠拥有幸福,就带着对孙女的挂念离开了人世。

  同时爱上翠翠的两兄弟天保和傩送没有反目成仇,选择了不同的方式为自己争取翠翠的心。二老的歌声有如山间的竹雀。自他开口的一刻,大老已经预知属于自己的命运。大老决然出走,却被无情的茨滩漩水夺去了他年轻的生命。而自责填满了二老傩送的心,他放弃了与翠翠的爱情,放弃了那个深深惦念着他的人儿。

  这个凄美动人的故事没有华丽的笔触,从头至尾都是淡淡的细腻真实,卓然清丽的美感使我的心头空落落的。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我仿佛看见翠翠已成长为温婉清新的成熟女子,坐在船头痴痴等待心上人的归来。

  记忆里仍有那个女孩的影子,黑黑的皮肤,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分外绰约动人。

  《边城》读后感 篇5

  边城,无所谓边,也无所谓城。与其说它是一部鸿篇巨作,不如说它是悲惨时代中,一个怀有思想的人心中的美好桃源;与其说它是湘西生活的写照,不如说它是人性的质朴之玉,未经雕琢,也未经描画。

  牧歌的情调是必然要说的.,因为它太能动人的心思。牧童黄牛梧桐村,草青叶绿无尽天,云雨烟高不知处,正逢遥歌踏寒来。乡土的气息是必然要说的,因为相对于大都市的灯红酒绿,它太易感人了。淙淙的溪水不必说了,孤舟一叶也不必描了,茅椽漏檐更不用去斟酌了,单枝头鸟,单拾柴夫,单小蓬童足以让你留恋往返。

  若将边城之人比为一子,此子必有“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之神韵。人合天姿,则铸以金屋藏之。这座人性的金屋,藏有质朴的人性之美,遥隔于乱世风尘,远离于肮脏之地,无卑微低下之灵魂,无贪婪无穷之利欲,无弦瑟红友之乐,无灯红酒绿之燥。生活是一箫,是一笛,像一个浪荡于江湖,不闻于世俗,遐避于山水的隐士,为当世之陶潜花源,为魏晋之竹林再现,陶然乐之矣!

  山美孕育人灵,人灵方有佳事。夜深三年六月,弥漫歌喉未哑。这是一场梁祝的翻版,比之于都市人的肤浅,世俗人的势利,更显纯真纯美。这是一场悲剧?还是一场喜剧?天公不作美,这是闲聊的常话;生死在天,这是难言的悲楚。纯善、纯清葬送了美,纯真、纯心买别了情。再讲那“物极必反”的大道理也无济于事,也是对美的一种玷污。虽然人影皆去,留下的是凄凉,但凄凉属于凄美;凄美,也是一种美。

  渡船晚不休,待月还归人。山重无灯火,江暗旧青滩。无语拭干泪,春雨带秋风。阑角人憔悴,千帆不叙归。

  这等待又何尝不是一种美,翠翠的心中也必怀有江南的古韵,等着那跶跶的马蹄经过,必思,那马上之人,是归人,而非过客。

  《边城》读后感 篇6

  第一次读边城,是不完整的读,准确的来说是看了一遍电影,当时的感受是由于爷爷的迂腐和翠翠的扭扭捏捏造成了整个故事的悲剧。

  这次,当我再次拿起边城,细细品读其中的滋味,感受到的是一个美丽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美丽而又淳朴的地方,发生在淳朴善良的人中间。美丽的茶峒啊,这里民风淳朴,风景如画,这里的人如水一般纯净。

  爷爷已经历过一次女儿感情的不顺,心中最挂念的就是翠翠了,当他知道大老和二老都喜欢翠翠的时候,心中想的.也不过是依着翠翠的意思,不妨碍翠翠的选择。奈何他说话弯弯绕绕,不直截了当,反倒弄巧成拙,本是一桩喜事,弄得乱七八糟。

  第一次看边城,我怪翠翠的扭扭捏捏,为何不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当我再次读这个故事时,我原谅了翠翠,并理解的她的处境。这是自然孕育出的女子,她善良、单纯、有天然的女子的娇羞。从小与爷爷相依为命的她如何懂得怎样处理感情的事情呢,况且爷爷也未能给她做出正确的引导。直到最后所有的事已尘埃落定,她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

  大老和二老是茶峒代表性的青年,说话做事爽朗,为人正直。当兄弟之间发现喜欢上同一个女孩子时,没有反目成仇,而是坦坦荡荡地说出来,公平竞争。很喜欢傩送身上那股青春洋溢的朝气,磊落的为人。第一次读,到结尾时,我以为傩送生了翠翠的气,所以出走,为此还暗自伤神,再次回首,才品出,傩送是因为时势,在那种情况下,船总定是让他娶王团长的女儿的,一方面是父命和大哥的死,一方面是心爱的女人,最终他远走他乡,但我相信,或者说是希望,“明天”他会回来的。

  这是一个人美丽的故事,不用去追责究竟是谁造成了它的悲剧,因为这就像是我们生活中处处存在的遗憾一样,没有人想要这样的结果,但每个人都是促成这个结果的一份子。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在这个淳朴的地方,这个故事还没有结尾,“明天”他会回来的,然后继续这个小城的安详与幸福!

  《边城》读后感 篇7

  那个年青人究竟有没有回来呢?《边城》里没有说,留下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局给读者去猜想、去补充。象一首悠长的山歌,旋律朴素,但是嘹亮的音调却足以在听者心中激荡起层层涟漪,久久不能散去。

  若是把各种书籍比喻成各式的饮品,那么,《边城》就是一杯白开水,透明、纯粹,不含任何杂质。入口的感觉虽然总是淡淡的,但是你不会厌倦,反而,会在一次一次的品饮中体会到她与众不同的风味。

  不能不佩服沈先生的文笔,薄薄的一本小书,那样云淡风轻的描写,就生动地重现了茶峒别具特色的人情风味、乡土世故。还有翠翠,这个山泉一样清澈的女孩,她的爱情亦在字里行间不动声色地铺展开来了。遍览全书,可曾有一处明明白白地写出“爱情”两字呢?但凡是用心读过的人就一定能体会出一个情笃初开的女孩对爱情的向往与执着。

  要怎样的一份情感,才值得用一生去等待呢?看书的人也许不明白,但是写书的人一定明白,书中的人物一定明白。

  翠翠不过是十四五岁的年纪吧,刚刚开始憧憬“爱情”这种神秘的情感。她所想要的,不是富贵的家业,不是显赫的地位,她所期盼的.,不过是自己喜欢的人能为自己唱三年零六个月的情歌,而自己就能在歌声的伴随下,在美丽的梦境里遨游。

  这本书把一个沉浸在对爱情的美好幻想中的女孩的形象勾勒出来了。我们的眼前也许没有这个女孩的相貌特征,但是有一点是无庸置疑的:她一定有一双清澈透明的眸子,一定有一颗晶莹剔透的心。都市里有太多纷扰复杂的情感了,就像河水,再好的水质也免不了搀杂泥沙和石块。而在《边城》里,一切都是简简单单的。爱,或者不爱,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白。

  《边城》像清风一般吹拂着都市人那颗不安分的心。简单决不意味平淡,相反,简单的文字、简单的情节,蕴藏的正是强烈的情感。《边城》里的文字正如茶峒小镇的民风,淳朴、单纯、明了。在平凡中看出伟大,在琐碎中透露深刻。这就是《边城》。

  《边城》读后感 篇8

  美,到底要怎么样去定义。

  我并不认为好看就是美丽,相反的,我认为破碎的美丽更为单纯的美增添一份妩媚。

  残缺的人性只会让原本美好的一切变得丑陋。二老对翠翠的真情却遭到父亲的阻挠,他的父亲只想到摆在眼前秀色可餐的利益,完全没有顾及儿子的感受,没有理会属于二老感情的自由。在整本书看来,我就觉得这里是让人气恼的,原本二人郎有情妹有意,是一件幸福美满的事情,却让父亲硬生生破坏了,也突显出他丑陋的面孔,令人讨厌。

  天生的缺陷虽然无法满足当事人的美好心愿,却促成另一件美妙的事。大老不会唱歌,唱得不好听,只能让二老去唱,谁知就这么唱着唱着,引出了翠翠的心事,二老的心意,与祖父恍然大悟的发现。一件因缘有了美好的牵引,却被无情的命运压制了。

  命运让这段感情支离破碎。大老的丧命,二老的出走,祖父的落叶归根,让小说的结尾带出了破碎的美丽。生命中无数的失之交臂,所有尚未开始却已经消失的一切,赋予了人生另一种催人泪下的凄美,却更能触动人的心弦。

  谁能断定失去就是厄运的到来而不是命运对你的眷顾?命运是公平的`,它在让你失去的同时一定是为你带来了什么。就像树叶飘零,或许它是大树的不挽留,是命运中的注定。但它是真切地预示着新叶即将抽出嫩芽,长成朝气蓬勃的枝叶。花儿谢了会再开,燕子去了会重来。失去与拥有是相对的,没有人规定失去一定是坏事,拥有一定是好事。不失去些什么,又怎能激起你的心去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不尝试失去的痛楚,又如何懂得拥有是什么滋味?

  破碎是一种美丽。在你看来是厄运的到来,或许会有新的机会在雨后呈现。雨过天晴的那个时候,你就会发现破碎的美丽。

  《边城》读后感 篇9

  文字意境都很美,湘西景美人也美。我一度觉得这是一个世外桃源的地方。

  但确实太天真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不美的地方。

  傩送是看了最让人难受的。他是一个青年才俊,却将哥哥的死归结在老船夫身上,吊着翠翠不明说。复杂的心事谁还没有点,当他说老船夫“不利索”,没想到自己的'“不利索”呢。

  话说回来车路马路必选其中一条吗?

  说到底,两兄弟有了解翠翠多少呢?和翠翠说过几句话呢?当爱情的降临建立在未知上,真的结婚了,彼此又将如何度过余生呢?

  这大概当时时代很正常的事,但并不美。

  翠翠也同样让人难过,她也从未试图去了解两个人的事情或是老船夫的心思,只知道等着等着,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个对爱情懵懵懂懂的少女,纠结在自己的小心思上,顾不得别的,这个可以理解,但也不美啊。

  总之就是这几个角色都沉浸在自己的心思里,都没有看透这件事情的本质,所以把事情搞得很复杂。我这样说像站在制高点在评价一样,但从我的角度来看,果然还是翠翠父母的爱情更美更纯粹更真实。

  结尾写翠翠等傩送。

  等到的结果是什么,无论找不着到天保的尸体,都只会更令人难过。在这种情况下,看到羞涩躲闪的翠翠,是什么心态?难道还重燃爱火吗?这样性格的人会继续阴沉,甚至怪罪翠翠的“不利索”吧。回到家,回想这段爱情,一场空,有什么理由继续下去呢?难道要为了现如今已莫须有的爱情,去继承那“害死天保”的人的船杆吗?不如现实点,过得好点,继承碾坊,试图从新开始。

  边城啊,也还在人间。

  《边城》读后感 篇10

  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因为这样一段直入人心的句子,第一次翻开沈从文的作品,很短的一篇小说,躺在床上两个夜晚就读完,一如想象中的湘西小城,沈从文的行文纯净质朴,描绘出来的那种宁静的田园生活、像是记忆力再也回不去的童年。小说中的人物展现出的那种最原始的人性美,始终贯穿全文,忠厚善良的撑船老人、乖巧懂事的翠翠、受人敬仰的船总,以及天真的兄弟,可惜这是一个悲剧、又或者这只能是一个悲剧。

  少年时代的爱情、因为懵懂、因为纯粹、再回忆的时候才倍显珍贵,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正好彼此喜欢、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好的事情呢,翠翠是幸福的、因为喜欢的.男孩也中意她,翠翠又是悲剧的、有些懦弱的性格让她不敢去与现实抗争。小说的最后,因为船总家老大的意外死亡,原本纯粹的喜欢之间便夹杂了对已故人的罪恶感,所以一切都变了,即使还是喜欢,那也和原来不一样了,纯粹的爱情搁浅了,青春已经不在。

  因为年轻,所以关注了太多小说中的爱情,但小说所讲述的东西远不止于爱情,对现实生活中古老的美德、价值观失落的痛心,以及对现代文明物欲泛滥的批判也是应该看到的更深层次的东西。

  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一个感觉没有结局的结局,也许作者也如我所想、亦或在暗示,青年人终究会在“明天”回来,因为有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姑娘,需要最简单纯粹的爱情。

  《边城》读后感 篇11

  连日的阴雨,心情本就有些郁郁,更那堪是夜晚,似乎寂聊也随之侵袭而来。不想陷入一种空洞和无助,就起身去泡了杯咖啡,让自己温热和活力起来。然后端坐在电脑前,慢慢地阅读起数日前朋友推荐的沈从文先生的《边城》。

  初读,许是习惯性的读小说的方式,急切的想寻读里面的人物或情节,故对于小说开篇大段的景物描写似乎看不进去,可渐渐的,一幅曼妙的风情画卷随着文字徐徐展开,使人不由自主的`沉浸其中,仿佛置身湘西那美丽的世外桃园。翠翠就是在这样一个淳朴、天然、优美的环境中孕育出来的自然之女。

  就是这样一个懵懂、娇憨、不食人间烟火的纯美女孩,却遭遇了一段似乎尚未开始就已结束了的绵长而忧伤的爱。也许越是急切得到就越容易失去,难道这就是宿命么?“那个人明天会回来么?”故事的结尾以这样的反问戛然而止,让人唏嘘不已。掩卷,脑海中似乎浮现翠翠灯下托腮喃喃自语的神情:“那个人明天会回来么?”她的纠结让人生生的心疼起来:这漫长的日子她是否能够靠着那个初见时的甜美回忆安然度过呢?

  很久没有读到这样使人惊艳的文字了,这惊艳不是华丽。而是不染尘世的纯美爱情遭压抑带给人的一种柔软、一种怜惜,一种淡淡的忧伤,一种对命运不解的扣问。不由感慨有时男子如何竟有比女子还极致的细腻,沈从文先生如何知晓那样一个情窦初开的女子那么隐微的心理,难道真如他所说:“在最好的年纪遇到了一个正当最好年纪的女子?”

  有时间,有合适的心情,再读《边城》。

  《边城》读后感 篇12

  一部简短的小说,文字细腻有画面感,像处在远山高处隔着一层薄纱雾看烟火人间,波澜不兴,宁静祥和。

  甚至连导致悲剧结果的冲突都发生得那么柔和。明明是看了一出悲剧,却不觉得悲伤压抑。朦朦胧胧的爱情萌芽,简单真诚的人际关系,都让人心生柔软。

  难道这本小说的成功就是因为用白话文写了另一个版本的桃花源记?我想着看它是因为和菜头说这是国内文学作品排名于四大名著之后的第五种独特的文体。

  看完之后不知道独特在哪里。这样的故事实在是平淡无奇得很。难道就特别在这平淡里?故事里没有其他小说的`反抗精神,人物的“美好”都来自于认命,知足。没有野心,没有斗争,老船夫小小的算计了一下就破坏了孙女的好事。

  很像很多年前的一部电视剧《似水年华》,乌镇背景下故事缓慢的展开,波澜不兴,不悲不喜。当年看得非常喜欢,除了迷黄磊和刘若英,也喜欢整个故事里都没有一个坏人。

  如今的感悟却是,这些文艺工作者为什么要把这样一个虚幻的世界嫁接到一个那么现实接地气的环境里。让没见过世面的年轻人分不清现实还是虚幻,耽误了对真实世界的理解,影响了真正的成长,有什么意义。

  曾经大概也是受这些文字的影响,总觉得会有些地方民风特别淳朴。走过一些地方看过一些人之后,发现那种淳朴其实很脆弱,经不起一点经济利益的污染。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正是因为极其稀有而被世人歌颂。如果硬要保住那点淳朴,恐怕只有把那地方隔绝起来才行。

  这样说起来《桃花源记》倒算是一篇非常写实的良心之作了。

  《边城》读后感 篇13

  等过第一个秋,等过第二个秋,等等等等,等到哭了为何爱恋依旧,她等她的承诺,她等他的回头,等到黄叶滑落,等到燕儿飞过,等等等到了最后,竟忘记了承诺。

  翠翠,你是否还站在斑驳的小木船上,静静地,静静地等待,你的心是否早已随他徘徊于远端的垂阳,久久不归呢?我明白世上最苦的味道便是等待,静坐在那儿,等,等着生命的流逝却无法挽留。等时过境迁,却不流一滴眼泪。你曾告诉过我,你喜欢等,因为等能让你感觉你正一步步与他相遇。你喜欢等的味道,因为它是时间,记忆沉淀而酝酿的。

  你等,你闻着等的味道,时间却在时钟的画面穿梭,指针在你等待逆向转动,你和他的记忆,排山倒海而来这湘西边远的小城原本是静谧的;这破旧的渡口原本是残缺的;这时间流淌的故事,原来是没有的;然而因为渡口承载了他和你的承诺,故事因为有了你的等待,这小城开始布满了馨香。你难以忘记你和他邂逅的那一刻,那一刻你和他交换了生命的誓约,从此你用等谱写人生的`奏鸣曲,你每天闻着等待的味道等待着,等待着那个也许明天就会回来的他,也许永远也不会回来的他!

  我不知道风是向哪一个方向吹,你的温存,我的靡醉。翠翠,你是否感觉到徐志摩的唏嘘正如你一样呢?谁都不愿看见你一天又一天地守望在渡口上,苦苦地等待。如果我是沈从文,我必定不会让你日复一日地等待。因为我知道等待的味道很苦,很苦。你必定会在雨中与他再次邂逅,可惜!我是沈从文吗?我不是,所以我只能犹如一列火车从你身边缓缓驶过,用几滴和着我对你的爱怜,同情的泪珠告诉你:对不起,我无能为力!不过残缺也可以是一种美吧!尽管我不知道你下一刻是否能邂逅他,但我知道浓郁的山色锁不了你的情,曲折的流水圈不住你的爱。你始终会秉持永不灰飞烟灭的信念,一直地等等等

  流水坠月,遮不了山的青葱;寂静忆风,盖不了水的闲适;时间流淌,带下走你对他的等待。你一直在等待的味道中,一直地等,等着他再次出现于渡口。

  《边城》读后感 篇14

  <边城>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情诗和小品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和心灵的清澈纯净。

  如此诗意的文章,略带悲情的人物。从?喜万分到怅然伤心力交瘁的老船夫,从情窦初开到常年为人摆渡心中充满等待的翠翠,从颇有名望的少爷到不幸落水毙命的天宝,从非卿不娶到不愿再提婚事的傩送,人物之间的关系似乎混乱,却又是如此的清晰。

  翠翠的天真善良,温柔清纯,对爱的'执着,使硪深受感动。现在开放的社会,使人的意识更加清楚,但人似乎并没有更加清醒。结婚成了一件不再奢侈的事,离婚更是成了一个十分轻松的决定。似乎大家都忘记了老人家常说:千世修来共枕眠。可见一份感情是多么珍贵,作者通过写翠翠和傩送的爱情悲剧,淡化了现实生活的黑暗和痛苦,用诗一般的文笔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反映了作者对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恢复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和坦诚的思考和愿望,他把这些美好的愿望交给了家乡湘西的乡亲,所谓“礼失求诸野”吧。

  边城的文字是优美鲜活的,只有深沉的爱才会孕育出这些带着哀思的文字。或许应该说,每个人都有一座边城,只是沈从文先生那座悲天悯人的边城随这历史的洪流沉入那厚重的底色中,留下我们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边城》读后感】相关文章:

边城读后感02-27

边城读后感02-09

《边城》读后感02-12

《边城》的读后感02-13

(经典)边城读后感09-08

[经典]《边城》读后感09-13

《边城》读后感【经典】09-02

【精选】《边城》读后感09-02

(经典)《边城》读后感08-31

《边城》读后感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