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上书店》读后感(实用11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岛上书店》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岛上书店》读后感1
“阅读爱好者”宁愿沉浸在《岛上书店》这样绯红色的梦幻之中,安慰自己“逆流而动”的阅读也有一种英雄气概,独立书店则透过门口的“宣言区”为自己加油打气。更多的人是迷恋“阅读”这种浪漫文艺的动作,而不是读书这种偷懒不得,一本一个脚印的智力劳动。
与书相遇,与人相遇岛上书店是梦幻童话 在这样一个近乎与世隔绝的小岛上,“唯一的优质文学”带给者是一个高冷孤傲的书店老板,而他的个人好恶、文学偏见左右着岛上居民的阅读视野,他无视读者的抱怨,对嘀咕“书价太贵”的读者冷嘲热讽。他既苦恼于收入微薄,又对任何可能引起普通人兴趣的书嗤之以鼻——“我厌恶电视真人秀明星请人捉刀的小说、名人的图文书、体坛人物的回忆录、搭电影顺风车的版本、新奇玩意儿以及——我想不用说——关于吸血鬼的书。”
不错,正如书中所说,在这个年代开书店的人都有几分英雄气概。而老板因车祸去世的妻子也说过“一个地方如果没有一家书店,就算不上一个地方。”然而,这位孤岛英雄却并不怎样讨人喜欢。没办法,谁让文化的风景凋零到书店已经不再有人参与竞争,以至于一个我行我素、将自己的品位强加于人的书店竟然能够存活。想象一下,如果小岛上只有这样一家面包房会怎样。
如果不是玛雅出现,这家酗酒鳏夫“摇摇晃晃”经营着的书店将继续成为岛上一个无伤大雅的存在,一个文学不灭的符号,一条和大部分小岛居民毫无交集的平行线。
然而,这个被遗弃在店内的小女孩改变了老板、这家书店的命运轨迹。为了让玛雅阅读,他开始进货不喜欢的绘本;为了给玛雅更好的照顾,一向独来独往的他也开始与邻居妇女攀谈,进她们爱看的书,吸取她们养儿育女的经验;还办起各式各样的读书会。
如果说之前的岛上书店只是老板和妻子用于实现理想的个人书房,此刻,它才变成一个人与人相遇的地方。
对于一家书店来说,这真是一个梦幻般的小岛。那里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把读书衬托得黯然失色——“八月人们都会感到很无聊,为了解闷干什么都行,甚至去听作家朗诵”;那里的家庭主妇不是聚在一齐嚼舌家长里短,而是读一切名字中有“妻子”的小说;那里甚至有一个“警长精选读书会”,是小岛书店举办的参与人数最多的图书聚会。
在这样一个为读书人“量身定做”的童话中,book rule sall,书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比如,在约会中,一个人的阅读品位有着“一票否决权”;追一个女人也要留意翼翼地揣摩她的阅读历史;而作家的狂热粉丝要么成为他的妻子,要么成为第三者……所有感情的起落兴灭,所有剧情的转折跌宕背后,都站着一本书。
现实残酷,童话破碎讨论书,却无人读书 现实当然不是这样的。有多少书呆子能够无视其他条件和另一个书呆子走到一齐就算两个爱书之人走到一齐,真的.不会因为偏好的不同而冷战不断吗正如一位豆瓣网友所言:在一段感情里读书只能带来意料之外的趣味,但并不足以支撑起一段感情。将书奉为唯一的准绳,与谈恋爱时只看银行卡数字并无不同。
一家社区书店真的能够让并无阅读习惯的普通人重拾书本吗书店是就应退守为读书人之间的抱团取暖,还是就应进击向其他人散播火种如果是前者,难道跨越地域阻隔的网络不是会让爱书人的交流更少羁绊吗如果是后者,在文化洪流中固守依然步履维艰的书店,何来进击的资本。
现实中的岛上书店鼓浪屿上那些披着书店外衣的“明信片邮局”吗社区书店好像除了成为妈妈们讨论育儿心经的绘本馆之外别无他途。读书人群的日渐稀缺意味着单个书店的覆盖面也务必跟着扩大,从一区扩展到一城,从一城辐射到全国,成为跨地区流动的文艺青年纷纷“签到”的景点。
如今,走进任何一家书店,在入口处的醒目位置,你总能看到一块“关于书的书”的区域。关于书店、读书人、藏书人的书日益多了起来,朋友圈里的书单和“如何阅读”一类的文章也有刷屏之势。然而,豆瓣的书评区却日渐荒芜了。水木丁不禁感叹:讨论看书这个事,比讨论看的书人还多。讨论图书馆,讨论书价,讨论翻译问题,讨论书打折,讨论在地铁上看书,讨论书的腰封,书的封面,讨论书架和书店,讨论关于书的一切,唯独你认真看完了一本书,写篇书评,或者想找人聊聊时,会发现根本没什么人搭理你。
这也难怪会有7000多人将阅读的选取权交给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也许他们并不怎样读书,所以才会毫无阅读偏好。他们不在意收到的《爱丽丝漫游奇境》是什么版本,甚至不在意将成功学和养生书急不可耐地晒出来。这群人可能同样也是《岛上书店》的读者,将阅读选取权交给康夏与交给书店老板有本质区别吗不明白这群人会不会认同书店老板对自己的评价——“我个人觉得大多数人的品位都很糟糕。如果由着他们自个儿来——完全由着他们自个儿来——他们会读垃圾书,而且分不出差别。
也许是为了“反鸡汤”,《岛上书店》中书店老板最后患脑瘤而死,连同他一肚皮对于网上书店、电子阅读器的激愤之词。“在书店老板的葬礼上,每个人的脑子都有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小岛书店将会何去何从。人们对他们的书店有感情。”在岛上居民的眼中,这家独立书店如今已经成为“他们的书店”。
《岛上书店》读后感2
在一座与世隔绝的小岛上有个书店,书店老板名叫 A。J。费克里。这个男人不是本地人,他与出生在本地的妻子妮可相识于大学,毕业后一起回到了妮可的家乡艾丽丝岛,用她的一笔基金开了这家“小岛书店”。
A。J。费克里性格孤傲古怪,对图书的品味很独特,他不喜欢童书,特别是有写到孤儿的,他讨厌魔幻现实主义的小说,悲剧的非虚构文学,吸血鬼故事,名人图书,他也不进处女作,年轻女性喜欢读的畅销书,诗集和翻译作品,他只喜欢文学作品,尤爱短篇。书店的收入主要来自夏季的游客,但他又讨厌游客。他跟镇上的居民没有什么交往,大家都觉得他怪怪的。要不是妻子妮可做了一些营销活动,可以想象单靠他书店的经营状态不会有多好。
这一年,怀孕两个月的妻子发生车祸身亡,成为鳏夫的A。J。费克里,活在对爱妻的无尽思念中。书店虽然照常营业,销售额却创下历史最低。屋漏偏逢连夜雨。在一个醉酒之夜,他家中唯一值钱的珍本书被偷了。不久之后,有人还把一个2岁的幼儿丢在了他的书店,希望孩子在有书的地方长大。
这是艰难的一年,也是充满奇迹的一年。原本A。J。费克里会继续走在把自己喝死,把生意做垮的路上,但这个小孩真正改变了他的人生。当他在书店的地板上抱起向他伸著胳膊的玛雅,她搂著他的脖子时,一切就不再与之前相同了。
后来,A。J。费克里领养了玛雅,成为了一名父亲。表面看来,是他拯救了这个孤儿,但实际上玛雅才是他的人生拯救者,将他从内心的绝境中拯救出来。他接受警长兰比亚斯的提议,给玛雅办了一个非受洗派对。在这个派对上,他内心生出一股久违的欢欣感,他想大笑,想一拳砸在墙上,他感觉到自己对这个小女孩的爱。“一旦一个人在乎一件事,就发现自己不得不开始在乎一切事。”玛雅一点点融化了A。J。费克里如荒岛般的内心,他变得温和好相处起来,对女儿的爱一点点扩张了他的人生版图,玛雅成为了连接他和小姨子伊斯梅、警长兰比亚斯、出版社业务员阿米莉娅、小镇上的居民之间的纽带,将他的生命与许许多多其他的人串联起来。玛雅彻底扭转了他的人生。他不再只是个沉浸于自己阅读世界的书呆子,他成为一个愿意与人分享好书,分享阅读感受的小岛书店老板。
我们因为爱一个人而爱上世界上的`其他人事物。这就是爱的能量和魔力。爱,丰富和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命变得丰润而辽阔。在爱中的人会有一股趋向完美的动力,不断获得成长和勇气,度过人生的不幸与悲哀,甚至战胜死亡的恐惧。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看到那些因爱改变的人。处在人生低谷,陷入深渊的人因为看到爱的光亮而得以振作和重生;软弱依赖他人之人因为爱而变坚强和独立起来;自私又逃避责任的人因为爱而学会付出和承担。。。 。。。这就是爱的魔幻又现实的力量。
这本书讲了书的故事,岛上书店,书店老板,出版社业务员,写书的作者,失窃的书,还有无数的书名贯穿全书;这本书讲了阅读的故事,书中每个章节的题记是主人公的读书笔记,还有许多与读书相关的片段,一段段关于阅读品味的谈话;这本书更了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沟通,讲了爱如何改变人的故事。两个爱书的男女因为阅读品味一致而情投意合,相互爱恋,克服重重困难在一起。因为爱一个弃婴,一个孤僻的男人不再封闭自己,不再愤世嫉俗,他开始敞开心扉,与其他人去交流,去建立关系,于是他看到了人们的善意,交上了贴心的朋友,也将书店的生意越做越好。
这本书让我看到爱与被爱,付出与接受在我们生命中占据著多么重要的位置,也让我看到无人为孤岛,人们是如何通过爱相互关联的。它能拯救陷于孤独绝境中的我们,它能让我们感受到存在本身的美好,它也许也是我们活著的意义之一。
我相信,这本《岛上书店》爱书之人会喜欢,普通读者也会喜欢,它具备有趣又动人的故事,真实感人的情感,优美活泼的语言,多元丰富的内涵等诸多好书元素。故事从一开始就非常扣人心弦,让人一路读下去,充满阅读的快乐。我在旅行的路上,在夜晚的灯下都不忍放下这本书。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孙仲旭老师参与了此书的翻译,感谢他的付出,我们才有机会读到优秀的译作。
很喜欢书中主角A。J。费里克说的一句话,将之作为本文的结尾。“我们不是我们所收集的、得到的、所读的东西,只要我们还活著,我们就是爱,我们所爱的事物,我们所爱的人。所有这些,我认为真的会存活下去。”
《岛上书店》读后感3
“阅读爱好者”宁愿沉浸在《岛上书店》这样绯红色的梦幻之中,安慰自己“逆流而动”的阅读也有一种英雄气概,独立书店则通过门口的“宣言区”为自己加油打气。更多的人是迷恋“阅读”这种浪漫文艺的动作,而不是读书这种偷懒不得,一本一个脚印的智力劳动。
与书相遇,与人相遇岛上书店是梦幻童话
在这样一个近乎与世隔绝的小岛上,“唯一的优质文学”提供者是一个高冷孤傲的书店老板,而他的个人好恶、文学偏见左右着岛上居民的阅读视野,他无视读者的抱怨,对嘀咕“书价太贵”的读者冷嘲热讽。他既苦恼于收入微薄,又对任何可能引起普通人兴趣的书嗤之以鼻——“我厌恶电视真人秀明星请人捉刀的小说、名人的图文书、体坛人物的回忆录、搭电影顺风车的版本、新奇玩意儿以及——我想不用说——关于吸血鬼的书。”
不错,正如书中所说,在这个年代就开书店的人都有几分英雄气概。而老板因车祸去世的妻子也说过“一个地方如果没有一家书店,就算不上一个地方。”然而,这位孤岛英雄却并不怎么讨人喜欢。没办法,谁让文化的风景凋零到书店已经不再有人参与竞争,以至于一个我行我素、将自己的品位强加于人的书店竟然能够存活。想象一下,如果小岛上只有这样一家面包房会怎样?
如果不是玛雅出现,这家酗酒鳏夫“摇摇晃晃”经营着的书店将继续成为岛上一个无伤大雅的存在,一个文学不灭的符号,一条和大部分小岛居民毫无交集的平行线。
然而,这个被遗弃在店内的小女孩改变了老板、这家书店的命运轨迹。为了让玛雅阅读,他开始进货不喜欢的绘本;为了给玛雅更好的照顾,一向独来独往的他也开始与邻居妇女攀谈,进她们爱看的书,吸取她们养儿育女的经验;还办起各式各样的读书会。
如果说之前的岛上书店只是老板和妻子用于实现理想的个人书房,现在,它才变成一个人与人相遇的地方。
对于一家书店来说,这真是一个梦幻般的小岛。这里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把读书衬托得黯然失色——“八月人们都会感到很无聊,为了解闷干什么都行,甚至去听作家朗诵”;这里的家庭主妇不是聚在一起嚼舌家长里短,而是读一切名字中有“妻子”的小说;这里甚至有一个“警长精选读书会”,是小岛书店举办的参与人数最多的图书聚会。
在这样一个为读书人“量身定做”的童话中,book rules all,书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比如,在约会中,一个人的阅读品位有着“一票否决权”;追一个女人也要小心翼翼地揣摩她的阅读历史;而作家的狂热粉丝要么成为他的妻子,要么成为别人的第三者……所有感情的起落兴灭,所有剧情的'转折跌宕背后,都站着一本书。
现实残酷,童话破碎,讨论书,却无人读书
现实当然不是这样的。有多少书呆子可以无视其他条件和另一个书呆子走到一起?就算两个爱书之人走到一起,真的不会因为偏好的不同而冷战不断吗?正如一位豆瓣网友所言:在一段感情里读书只能带来意料之外的趣味,但并不足以支撑起一段感情。将书奉为唯一的准绳,与谈恋爱时只看银行卡数字并无不同。
一家社区书店真的可以让并无阅读习惯的普通人重拾书本吗?书店是应该退守为读书人之间的抱团取暖,还是应该进击向其他人散播火种?如果是前者,难道跨越地域阻隔的网络不是会让爱书人的交流更少羁绊吗?如果是后者,在文化洪流中固守依然步履维艰的书店,何来进击的资本?
现实中的岛上书店?鼓浪屿上那些披着书店外衣的“明信片邮局”吗?社区书店?好像除了成为妈妈们讨论育儿心经的绘本馆之外别无他途。读书人群的日渐稀缺意味着单个书店的覆盖面也必须跟着扩大,从一区扩展到一城,从一城辐射到全国,成为跨地区流动的文艺青年纷纷“签到”的景点。
如今,走进任何一家书店,在入口处的醒目位置,你总能看到一块“关于书的书”的区域。关于书店、读书人、藏书人的书日益多了起来,朋友圈里的书单和“如何阅读”一类的文章也有刷屏之势。然而,豆瓣的书评区却日渐荒芜了。水木丁不禁感叹:讨论看书这个事,比讨论看的书人还多。讨论图书馆,讨论书价,讨论翻译问题,讨论书打折,讨论在地铁上看书,讨论书的腰封,书的封面,讨论书架和书店,讨论关于书的一切,唯独你认真看完了一本书,写篇书评,或者想找人聊聊时,会发现根本没什么人搭理你。
这也难怪会有7000多人将阅读的选择权交给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也许他们并不怎么读书,所以才会毫无阅读偏好。他们不在意收到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是什么版本,甚至不在意将成功学和养生书急不可耐地晒出来。这群人可能同样也是《岛上书店》的读者,将阅读选择权交给康夏与交给书店老板有本质区别吗?不知道这群人会不会认同书店老板对自己的评价——“我个人觉得大多数人的品位都很糟糕。如果由着他们自个儿来——完全由着他们自个儿来——他们会读垃圾书,而且分不出差别。
也许是为了“反鸡汤”,《岛上书店》中书店老板最后患脑瘤而死,连同他一肚皮对于网上书店、电子阅读器的激愤之词。“在书店老板的葬礼上,每个人的脑子都有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小岛书店将会何去何从。人们对他们的书店有感情。”在岛上居民的眼中,这家独立书店如今已经成为“他们的书店”。
《岛上书店》读后感4
话说上周接了个广告,一共修改了10遍左右,因为涉及风控问题,果真,从前只看到别人的人前风光,却没看到人后辛酸。由于现在规定一人最多只能开3个账户,今天的第3个户也按阅读原文开了,感觉还不错,因为有4张理财券,很快就用了其中之一。
另外,既然接了广告,额外写篇美文,希望除了给伙伴们实惠外,还能提供给大家美好的感观享受。《岛上书店》虽说是20xx年出版的,然而我此前没有看过,当然对那一句: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倒是听过,且深有体会,并且,拿到书看到封面的那一句: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最艰难的那一年,将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实在太有感触了!于是,中午,我一目十行地看完了。
怎么说呢?外国人的小说,中国人翻译过来,终究和中文有点不太一样,有点晦涩,如果不是出于对那些话的深切体会,我想我不可能那么快看完,但看完后,却让我对它更有共鸣了,不愧为畅销书啊,晚上回到家,我还在灯下细细地又翻阅了一回。
一、我们在二十岁有共鸣的东西到了四十岁的时候不一定能产生共鸣,反之亦然,书本如此,生活亦如此。
书中说的是主人公A.J.费克里开始很悲情,人近中年,生活各种不如意,爱人去世,连手中值钱的书都被偷走了(被谁偷走的?这是一个悬念),同时还捡到一个被遗弃的婴儿,他不得不收养,在这收养的过程中发现爱,付出爱,并且也找到了自己的爱人阿米莉娅(起初出于对人生的不如意,还各种不喜欢,过后才顿悟),可惜最后他还是因病去世了。
至于另一条线,他的妻姐伊斯梅和其先生丹尼尔、警长兰比亚斯之间(我也留个悬念,大家有兴趣可以自行去看书,我只能说,书就是被伊斯梅偷走的)。
艺术从来就不是批判或说教,相反,它让我们思考或反省,而悬念,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正如书中这段话:我们在二十岁有共鸣的东西到了四十岁的时候不一定能产生共鸣,反之亦然,书本如此,生活亦如此。
二、因为从心底害怕自己不值得被爱,我们独来独往,然而就是因为独来独往,才让我们以为自己不值得被爱。有一天,你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你会驱车上路。有一天,你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你会遇到他(她)。你会被爱,因为你今生第一次真正不再孤单。你会选择不再孤单下去。
这段话深深地打动了我,年轻的时候啊,这种感觉真是如出一辙呢,我们害怕,我们独来独往,结果更加深了这种害怕,直到有一天,我们找到真正的爱人,一起驱车上路,路上风光无限,你的微笑,你的眉眼,如此生动,不会骗人,不会言不由衷。
三、人生美好而辽阔
关于人生,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答案,因为人生而不同,际遇不一,但没有人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这句话应该对谁都是真理,你的高光时刻在哪里?你的困难时分在哪里?最难熬的日子过去了吗?……
我想这本书之所以成为畅销书籍,应该是每个人都可能会从中找到自己的一些影子,大海,潮来潮往,每天都有涨潮和退潮,但不影响它的辽阔无边,广袤无垠,人生同样如此,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才是正道,无论是谁,总有一天,都会站上生命之巅,拥有自己的荣光。
这本书的开头是颓废的,过后却一直令人感到温暖,就像孟秋和煦的阳光照耀着脸颊,秋风吹拂着长发,面前的大海泛着粼粼波光,更像夜晚就着橘黄色的灯光,细听夜曲,静等归人,书香雅韵,韵味悠长。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我们到最后,都将成为一部人生作品集,往日的剧情,余下的光阴,如何演绎,并且在最后,如何来一场令所有人都深深铭记的完美谢幕。亲爱的.你,准备好了吗?
读岛上书店有感12
岛上书店是间维多利亚风格的小屋,门廊上挂着褪色的招牌,上面写着: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
暑假过于无聊,为了充实生活,我买了一些书来看。暑假读的第一本书,叫《岛上书店》。
我看了一下简介,是本小说。很好,我喜欢看小说。
我花了一天的时间看完了这本小说,读完后,情绪还在书中漫步着。我敢说,这是我这半年间读到的第三好小说。第一好是雨果的《悲惨世界》,第二好是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其中我还读了几本外国小说,但目前为止只有《岛上书店》可以在我心中排到前三的位置。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很朴实,就是一个人经营着一家书店,有一天他最宝贝的东西被偷了,然后他收养了一个孩子,又娶了一个妻子,然后孩子长大了,他生病了,死了。故事就完了。但这本书的字里行间,都让我感到一种被治愈的感觉。
我被这本书感染上某种感情,而且还能模模糊糊理解这种感情。总的来说,我跟这本书的主角产生了某种共鸣。
爱,与被爱的能力,付出与接受的意愿,这些能拯救陷入孤独绝境的我们。
A.J.费克里做到了,阿米莉娅做到了,兰比亚斯做到了,伊斯梅也做到了。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我们读书而后知道自己并不孤单。我们读书,因为我们孤单;我们读书,然后就不孤单,我们并不孤单。
我们不全是长篇小说,也不全是短篇故事,最后的最后,我们成为一部人生作品集。
《岛上书店》读后感5
我也想有一家那样的书店,一个建在寂静小岛上的书店,那个书店是属于我自己的精神领地,也是岛上很多人的精神乐园。
这本书的笔风浅浅淡淡,却让人那样喜欢,想象那孤独的爱丽丝小岛上有个安静的,惨淡经营的书店,老板是一个孤僻的男人,他的名字叫A.J.这个男人生活毫无乐趣,每天靠吃各种速冻食品、读书度日,完全活在由书构建的世界里。看到他的第一次故意醉酒,我甚至都想不出他的一辈子该怎样过下去了,感觉生活似乎没有出路,充满绝望和冰冷!
可是一切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一个意外而至的生命成了他生活的转机,那个可爱的坐在书架中间的小小女孩,用她的童稚和咿咿呀呀温暖了这个坚硬的男人。他以为这只是一个短暂的相逢,他怎么可能去养大一个小孩子,可是小姑娘就那么亲近的爱上了他和他的书店,令他无法舍弃,最后他选择了留下小姑娘玛雅,因为这个可爱的小姑娘,书店变成了小岛上那些妈妈们喜欢去的地方,妈妈们不相信一个单身男人可以照顾好可怜的小女孩,她们把照顾玛雅当成了一项事业,尽可能的多去书店,这样,书店里的人慢慢的多了起来,而A。J为了玛雅开始在书店购进他不喜欢的适合小孩子阅读的各种绘本,同时为了拉近和妈妈们的距离,开始购进她们喜欢的书,并从她们那儿获得养儿育女的经验。不知不觉间,A。J从过去那个孤僻的男人变成了一个可以让人接近的男人,心肠也慢慢地变软了。
所有读书的人内心都有一种渴望,渴望遇到同样爱书的人,因为每一次的阅读都是灵魂的一次奇妙旅行,而这种奇妙的感受渴望与他人的分享,只有分享才能让那种美好的感觉持续发酵,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分享的对象,需要同样爱书的人,需要知音,但寻找知音的过程却是漫长和无望的,我们只能等待遇见,却完全没有方向。阿米莉亚作为出版社的销售代表,是一个并不美丽却勤奋又执着的姑娘,她熟悉出版社的每一本书,虽然第一次来到岛上的推销并不顺利,那个不近人情的书店老板A。J给阿米莉亚留下了很坏的印象,可是这个姑娘四年不懈的坚持却最终成全了他们彼此的寻找,那就是共同对书的爱好。虽然在爱的追逐中,还有那么多的困难,但是从读到A。J发现自己对阿米莉亚的爱的时候,我就是怀着一种愉悦的心情在阅读了,我坚信因为阅读而产生的爱情一定是珍贵而默契的,犹如茫茫人群中寻寻觅觅好不容易发现的那一抹亮色,内心的惊喜无以名状,而这种惊喜也一定是彼此的。我坚信当A。J发现自己的情感时,阿米莉亚也必然是有感觉的,所以,小岛的孤立、冬天的封闭、辗转的重逢,这些都不足以障碍他们的爱情,多好,从此有一人可以如你爱书一般爱你、爱书,可以分享,可以陪伴。
“玛雅知道她的妈妈把她留在小岛书店,但是也许每个小孩在某个岁数都会遇到这种事。有些孩子被留在鞋店,有些被留在玩具店,还有些被留在三明治店。你的整个人生都取决于你被留在什么店里。她可不想生活在三明治店。”这个可爱的姑娘并没有因为妈妈的'离去而伤悲,反而成了书店所有转变的契机。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象一个摇摇晃晃徜徉在书海中的小小姑娘,“她的手滑过杂志,把放书签的旋转货架转了一下。早上好,书签!早上好,书本!早上好,书店!”小姑娘的每天都是这样开始,闻书的味道、研究画、研究书,最后以爱书为标准来评价身边的每一个人。我喜欢玛雅,喜欢玛雅成长的环境,喜欢玛雅有一个爱书的爸爸引导她的阅读和成长。还在不断的想象,这样的养育,是不是我也可以试试?哈哈!
这是一本令人温暖的小说,而且恰恰发生在我最喜欢的地方——书店,那个书店坐落在爱丽丝小岛上,这个岛上的居民几乎彼此都认识,只有旅游旺季的时候,才会来很多游客,天啊!这简直就是我可以想象出来的最美好的世外桃源了,有书读,有很多如同亲人般的邻居,大家守望相助,处处可见熟悉的面孔、暖心的问候。
我相信玛雅是上天看到A.J.生活的无望时,送来拯救他的那个美丽的小天使,还有那个聪明能干的姑娘阿米莉亚一定也是老天爷送给他的礼物,他们让A.J.学会了爱,学会了柔软,爱是一切力量的源泉,因为内心的爱,A.J.把书店变成了岛上居民温暖的聚集地,而每一次的读书会也成了大家相聚的节日,共同的阅读,成为了人与人交流沟通的捷径,小岛上连警察也变成了读书人。我始终相信爱读书的人内心世界一定是美好的,因为他们在乎精神的纯净,所以,我同样可以了见那个冬天会断了渡船的小岛,定是美好的令人沉醉。
《岛上书店》读后感6
在一座与世隔绝的小岛上有个书店,书店老板名叫A.J.费克里。这个男人不是本地人,他与出生在本地的妻子妮可相识于大学,毕业后一齐回到了妮可的家乡艾丽丝岛,用她的一笔基金开了这家“小岛书店”。
A.J.费克里性格孤傲古怪,对图书的品味很独特,他不喜欢童书,个性是有写到孤儿的,他厌恶魔幻现实主义的小说,杯具的非虚构文学,吸血鬼故事,名人图书,他也不进处女作,年轻女性喜欢读的畅销书,诗集和翻译作品,他只喜欢文学作品,尤爱短篇。书店的收入主要来自夏季的游客,但他又厌恶游客。他跟镇上的居民没有什么交往,大家都觉得他怪怪的。要不是妻子妮可做了一些营销活动,能够想象单靠他书店的经营状态不会有多好。
这一年,怀孕两个月的妻子发生车祸身亡,成为鳏夫的A.J.费克里,活在对爱妻的无尽思念中。书店虽然照常营业,销售额却创下历史最低。屋漏偏逢连夜雨。在一个醉酒之夜,他家中唯一值钱的珍本书被偷了。不久之后,有人还把一个2岁的幼儿丢在了他的书店,期望孩子在有书的地方长大。
这是艰难的一年,也是充满奇迹的一年。原本A.J.费克里会继续走在把自己喝死,把生意做垮的路上,但这个小孩真正改变了他的人生。当他在书店的地板上抱起向他伸着胳膊的玛雅,她搂着他的脖子时,一切就不再与之前相同了。
之后,A.J.费克里领养了玛雅,成为了一名父亲。表面看来,是他拯救了这个孤儿,但实际上玛雅才是他的人生拯救者,将他从内心的绝境中拯救出来。他理解警长兰比亚斯的提议,给玛雅办了一个非受洗派对。在这个派对上,他内心生出一股久违的欢欣感,他想大笑,想一拳砸在墙上,他感觉到自己对这个小女孩的爱。“一旦一个人在乎一件事,就发现自己不得不开始在乎一切事。”玛雅一点点融化了A.J.费克里如荒岛般的内心,他变得温和好相处起来,对女儿的爱一点点扩张了他的人生版图,玛雅成为了连接他和小姨子伊斯梅、警长兰比亚斯、出版社业务员阿米莉娅、小镇上的居民之间的纽带,将他的生命与许许多多其他的人串联起来。玛雅彻底扭转了他的人生。他不再只是个沉浸于自己阅读世界的书呆子,他成为一个愿意与人分享好书,分享阅读感受的小岛书店老板。
我们因为爱一个人而爱上世界上的其他人事物。这就是爱的能量和魔力。爱,丰富和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命变得丰润而辽阔。在爱中的人会有一股趋向完美的动力,不断获得成长和勇气,度过人生的不幸与悲哀,甚至战胜死亡的恐惧。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能够看到那些因爱改变的人。处在人生低谷,陷入深渊的人因为看到爱的光亮而得以振作和重生;软弱依靠他人之人因为爱而变坚强和独立起来;自私又逃避职责的人因为爱而学会付出和承担......这就是爱的魔幻又现实的力量。
这本书讲了书的故事,岛上书店,书店老板,出版社业务员,写书的作者,失窃的书,还有无数的书名贯穿全书;这本书讲了阅读的故事,书中每个章节的题记是主人公的读书笔记,还有许多与读书相关的片段,一段段关于阅读品味的谈话;这本书更了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沟通,讲了爱如何改变人的故事。两个爱书的男女因为阅读品味一致而情投意合,相互爱恋,克服重重困难在一齐。因为爱一个弃婴,一个孤僻的男人不再封闭自己,不再愤世嫉俗,他开始敞开心扉,与其他人去交流,去建立关系,于是他看到了人们的善意,交上了贴心的朋友,也将书店的生意越做越好。
这本书让我看到爱与被爱,付出与理解在我们生命中占据着多么重要的位置,也让我看到无人为孤岛,人们是如何透过爱相互关联的。它能拯救陷于孤独绝境中的.我们,它能让我们感受到存在本身的完美,它也许也是我们活着的好处之一。
我相信,这本《岛上书店》爱书之人会喜欢,普通读者也会喜欢,它具备搞笑又动人的故事,真实感人的情感,优美活泼的语言,多元丰富的内涵等诸多好书元素。故事从一开始就十分扣人心弦,让人一路读下去,充满阅读的快乐。我在旅行的路上,在夜晚的灯下都不忍放下这本书。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孙仲旭老师参与了此书的翻译,感谢他的付出,我们才有机会读到优秀的译作。
很喜欢书中主角A.J.费里克说的一句话,将之作为本文的结尾。“我们不是我们所收集的、得到的、所读的东西,只要我们还活着,我们就是爱,我们所爱的事物,我们所爱的人。所有这些,我认为真的会存活下去。”
《岛上书店》读后感7
如果你正处于人生的低谷,如果你正等待救赎,如果你还愿意尝试着去爱,那么我想你可以试着读读这本书。
岛上书店是间维多利亚风格的小屋,门廊上挂着褪色的招牌,上面写着:“没有谁是一座孤岛,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
这本书在评价上褒贬不一,有人说它有着略显俗套的情节、过分的营销手段。但对于一个读书的人来说,一本小说能让你有所触动,能触及到你心底最柔软的地方,那么它对于你来讲就是一本好小说。所以对于我来说,它做到了。
看这本书的时候恰巧在冬天,我在一个不大不小的低谷中徘徊,可能也恰好因为当时的一些事情,让我在迷茫与疲惫的日常生活中能静下心来去阅读与思考。个人认为读这本书的最好的季节就是在最冷的冬天,一个人静静的窝在家里,旁边有一杯热茶或是热咖啡,安静地去感受文字的温暖。
读完整本书下来,我想到了两个词:救赎与爱。我更愿意用《图书馆日报》的一句话来概括这本书:“这是一本关于生命、救赎以及第二次机会的小说。有趣,温柔,感动人心,不时提醒着我们阅读与爱的理由。”
这本书里的每一个形形色色的人物都在爱丽丝岛上生活。但我想作者想表达的一个共同的主题,也是在我脑海中出现最多的一个词,便是——救赎。这里的每个人都不完美,每个人都有过过去,但每个人都在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一次救赎。而我想作者描写他们的本意,或许就是试图去拯救那些把自己的世界隔绝在外的孤独患者们。
书店老板AJ,一个失去妻子的鳏夫。自私,冷漠,刻薄,不近人情,对于图书极其挑剔,失去妻子的他像失去了灵魂的行尸走肉,终日酗酒。他对之后的人生计划仅仅只是“打算把自己喝死,把生意做垮”,然后靠一本偶然淘来的珍品图书拍卖浑浑噩噩的度过余生。可一个晚上之后,一切都变了,他唯一值钱的宝贝受到偷窃,他的人生陷入僵局,他的内心沦为了荒岛。几周之后,一个被遗弃在书店的小女孩玛雅却拯救了他,他因为玛雅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成为了一个慈父,并找到了一个自己所爱的人度过自己的余生。
出版社的销售代表阿米莉亚,一个在情场上失意的大龄女青年,一次次的约会失败让她的爱变得成熟与谨慎。喜欢看书却找不到有精神共鸣的另一半。就在她准备和一个与自己相距数千公里还没有共同爱好的“美国英雄”式人物结婚的时候,她却和他的老客户——逐渐因为孩子走出人生低谷的AJ,产生了精神上的共鸣,最终不顾母亲的反对,找到了真正适合与属于她的人生伴侣。也许AJ对于她来说并不完美,甚至他们还有过很糟糕的初次相见的经历,但她选择用爱去救赎这个男人、也救赎自己,包容这个孩子内心的孩子气,成全他的好辩与自以为是。所以真正的爱情其实并不是两个完美的人互相欣赏,而是我已经知道你的不完美,可是我却依然爱你。
AJ的妻姐伊斯梅,中学教师,表面光鲜亮丽,却是一个在爱情中偏执与懦弱的悲情之人。年少时嫁给了一个风流倜傥的作家,但丈夫却多情爱出轨,自己则流产了七次。在这段畸形的感情中,她选择了一次次的隐忍与放纵,甚至偷走AJ唯一值钱的珍品书打发玛雅的母亲,最终玛雅的母亲自杀,而她却再一次选择了懦弱,向AJ隐瞒玛雅的身世,之后与丈夫的争吵导致丈夫车祸身亡,自己也深受重伤。之后,她选择去救赎自己的人生,与朴实忠厚的警长兰比亚斯结合,并归还了AJ的书,延长了他一年的生命,在AJ死后和兰比亚斯一起接手了AJ的小岛书店。
让AJ与阿米莉亚走到一起的那本书《迟暮花开》的真正作者是利昂诺拉·费克斯。这个仅仅只在一个章节中出场的人物却令我记忆犹新,她其实更贴近的我们的生活。她写了部长篇小说,试图把她卖出去,但是却无人问津。这部小说是关于一个失去了妻子的老人,里面没有超自然的科幻生物,也没有什么可以一提的高深概念,所以她想给这本书换个书名,称它为回忆录,为了更容易出售,她通过中介公司请来的一个老人来充当作者。
这恰恰是让我们产生共鸣的点,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她有过梦想,但梦想却被残酷的现实狠狠的击碎,于是她学会的逃避与说谎,在现实面前的低了头。她欺骗了所有读者,却仅仅是因为想把书卖的更好一点。可她却废了很大的工夫去答应了去AJ书店的举办朗诵会的邀请,也仅仅是因为她想看看她的这部失败的作品会对两个毫不相干人来说又怎样独特的意义。她纠结,却又坚定,但却一直在阳光与黑暗之间徘徊,因为她仅仅是个有过梦想的普通人。
正因为每个人都曾拥有过不堪回首的过去,所以每个人都值得被救赎,当你觉得内心沦为一片荒岛的时候,请试着给自己第二次重来去救赎自己的机会。因为爱,我们的灵魂才算完整。
正如书中所说:“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最艰难的一段时间,将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不论你是在何时经历着人生的低谷,永远别让自己的灵魂成为一座孤岛,给自己个机会去救赎。所有的人生,都值得去重新开始。
《岛上书店》读后感8
在一座与世隔绝的小岛上有个书店,书店老板名叫AJ。费克里。这个男人不是本地人,他与出生在本地的妻子妮可相识于大学,毕业后一起回到了妮可的家乡艾丽丝岛,用她的一笔基金开了这家“小岛书店”。
AJ费克里性格孤傲古怪,对图书的品味很独特,他不喜欢童书,特别是有写到孤儿的,他讨厌魔幻现实主义的小说,悲剧的非虚构文学,吸血鬼故事,名人图书,他也不进处女作,年轻女性喜欢读的畅销书,诗集和翻译作品,他只喜欢文学作品,尤爱短篇。书店的收入主要来自夏季的游客,但他又讨厌游客。他跟镇上的居民没有什么交往,大家都觉得他怪怪的。要不是妻子妮可做了一些营销活动,可以想象单靠他书店的经营状态不会有多好。
这一年,怀孕两个月的妻子发生车祸身亡,成为鳏夫的AJ。费克里,活在对爱妻的无尽思念中。书店虽然照常营业,销售额却创下历史最低。屋漏偏逢连夜雨。在一个醉酒之夜,他家中唯一值钱的珍本书被偷了。不久之后,有人还把一个2岁的幼儿丢在了他的`书店,希望孩子在有书的地方长大。
这是艰难的一年,也是充满奇迹的一年。原本AJ。费克里会继续走在把自己喝死,把生意做垮的路上,但这个小孩真正改变了他的人生。当他在书店的地板上抱起向他伸着胳膊的玛雅,她搂着他的脖子时,一切就不再与之前相同了。
后来,AJ。费克里领养了玛雅,成为了一名父亲。表面看来,是他拯救了这个孤儿,但实际上玛雅才是他的人生拯救者,将他从内心的绝境中拯救出来。他接受警长兰比亚斯的提议,给玛雅办了一个非受洗派对。在这个派对上,他内心生出一股久违的欢欣感,他想大笑,想一拳砸在墙上,他感觉到自己对这个小女孩的爱。“一旦一个人在乎一件事,就发现自己不得不开始在乎一切事。”玛雅一点点融化了AJ。费克里如荒岛般的内心,他变得温和好相处起来,对女儿的爱一点点扩张了他的人生版图,玛雅成为了连接他和小姨子伊斯梅、警长兰比亚斯、出版社业务员阿米莉娅、小镇上的居民之间的纽带,将他的生命与许许多多其他的人串联起来。玛雅彻底扭转了他的人生。他不再只是个沉浸于自己阅读世界的书呆子,他成为一个愿意与人分享好书,分享阅读感受的小岛书店老板。
我们因为爱一个人而爱上世界上的其他人事物。这就是爱的能量和魔力。爱,丰富和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命变得丰润而辽阔。在爱中的人会有一股趋向完美的动力,不断获得成长和勇气,度过人生的不幸与悲哀,甚至战胜死亡的恐惧。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看到那些因爱改变的人。处在人生低谷,陷入深渊的人因为看到爱的光亮而得以振作和重生;软弱依赖他人之人因为爱而变坚强和独立起来;自私又逃避责任的人因为爱而学会付出和承担……这就是爱的魔幻又现实的力量。
这本书讲了书的故事,岛上书店,书店老板,出版社业务员,写书的作者,失窃的书,还有无数的书名贯穿全书;这本书讲了阅读的故事,书中每个章节的题记是主人公的读书笔记,还有许多与读书相关的片段,一段段关于阅读品味的谈话;这本书更了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沟通,讲了爱如何改变人的故事。两个爱书的男女因为阅读品味一致而情投意合,相互爱恋,克服重重困难在一起。因为爱一个弃婴,一个孤僻的男人不再封闭自己,不再愤世嫉俗,他开始敞开心扉,与其他人去交流,去建立关系,于是他看到了人们的善意,交上了贴心的朋友,也将书店的生意越做越好。
这本书让我看到爱与被爱,付出与接受在我们生命中占据着多么重要的位置,也让我看到无人为孤岛,人们是如何通过爱相互关联的。它能拯救陷于孤独绝境中的我们,它能让我们感受到存在本身的美好,它也许也是我们活着的意义之一。
我相信,这本《岛上书店》爱书之人会喜欢,普通读者也会喜欢,它具备有趣又动人的故事,真实感人的情感,优美活泼的语言,多元丰富的内涵等诸多好书元素。故事从一开始就非常扣人心弦,让人一路读下去,充满阅读的快乐。我在旅行的路上,在夜晚的灯下都不忍放下这本书。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孙仲旭老师参与了此书的翻译,感谢他的付出,我们才有机会读到优秀的译作。
很喜欢书中主角AJ。费里克说的一句话,将之作为本文的结尾。“我们不是我们所收集的、得到的、所读的东西,只要我们还活着,我们就是爱,我们所爱的事物,我们所爱的人。所有这些,我认为真的会存活下去。”
《岛上书店》读后感9
全书不难读,可以比较轻松读的下去的类型。话题不标新立异,内容不故作高深,也不讲大道理。但是读完感觉确实有点平淡,读的中文译本,语言也谈不上有什么特别的。书中两个设计点--一是价值不菲的孤本书在书店被偷,一是书店里发现弃儿。以读者心态来看,以为要有什么文章可以做一做,但是后面一直到看完,也没有更精彩的设计。有点失落,不过倒成了此书从始至终的基调。
从书的名字就很明显看出,讲的是个书店的故事。按理说,作为小说,它的故事情节谈不上引人入胜。但是就像《查令十字街84号》一样,对于读书人有致命的吸引力。一个相对封闭的安静小岛,一个有品位的书店,还有爱的故事,已经是"童话故事"了。
全书情感最饱满的描写,恐怕就是伊斯梅参加完一对新人婚礼之后,疯狂的把车停在危险的地方,不顾一切的质问自己丈夫那一幕了。这个饱受失败婚姻折磨的女人,由爱生恨,不再年轻漂亮,不再拥有爱情和幸福,也不再拥有原本美好的自己。绝望的只想要两个人一起同归于尽,最好对方消失。
她是个好人,但是她也刻薄,看着一对新人,还在心里念叨两个人衣服品味很差,嘲讽一番。但是,她也知道人家真的幸福呀。
现在自己的想法也和刚刚毕业那会不太一样了。还没开始工作的时候,心里有很多美好的"宏图",简直像斯嘉丽觉得插着羽毛就能征服全世界一样。希望去最高档的.办公区,在上海最繁华舒适的地段上班。但是,还没一年,我就发觉自己其实不是真的想要那种生活。我认清了自己的小虚荣,甚至觉得上海的大,忙,快都不是那么可爱了。这种尴尬简直无处安放。直到有一天,我偶然和大学时期的一个外教聊天。他是加拿大人,那时候正好看到加拿大大火就问候了一下,他很健谈,也问了我很多近况。我说我可能会离开上海,他说上海确实很大,而他从来都不是一个city person.不知怎么,这句话给我挺多安慰。
这本书里还有一个求婚的场景也挺有意思的。紧张的AJ准备向艾米求婚了,他把戒指盒从裤兜里逃出来,朝艾米扔过去,本来指望她接住的,但是很巧,正好砸到她的脑门上。然后AJ更紧张了,胡言乱语说了很多自己脾气古怪,没钱,也只是个不景气的书店老板等胡话。最后在艾米好心引导下,终于真的开始求婚了:"我可以向你保证有书,有交流,还有我的全心全意。"最终他们结婚了。读了这段,我觉得世界上任何求婚都可以是美好的。
中国现在年轻人求婚,更倾向于呼朋唤友一起,当众求婚,可能是我们向来喜欢热闹吧。我曾经也想过要尽量的浪漫,最好到永生难忘那种程度。好像现在想要的也变了,弄一个兴师动众的求婚,简直会尴尬。属于两个人的事情,但凡有爱,怎样都好。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一个触动就是卖书和卖书真的不是一回事。书里反复说,如果一个地方没有书店,那就不能叫一个地方了。但是如果以岛上书店这种书店为标准的话,恐怕很难有地方能够够格为一个地方了。我想起来在锵锵里面,许子东老师总是吐槽说,国内应该赶紧提高一下书店经营者的素质,都是些什么人在卖书啊。确实,岛上书店,或者扩大说书里提及的其他书店吧,卖书的人基本上都是有英语文学之类的学位的人。书店老板,以及销售人员会给你推荐适合你的书,像AJ还很不客气的说"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品味不错,但实际上大多数人并没有好品味,甚至很糟糕。如果由着他们自个儿来--他们会读垃圾书,而且分不出差别。"
有人引导着读书确实影响很重大,如果中学时期被老师逼着读《白鲸》之类的书作为课外读物,估计很多人都对阅读早早失去兴趣吧。在我印象里面,家里对我阅读也都是压制的态度,从小就知道读闲书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抱着一大部格林童话的幸福感永远都伴随着被老爸强制关灯反省的阴影,还有感谢初二英语书刚好够大可以挡的住不是那么单薄的《傲慢与偏见》。直到现在,舒舒服服读一本书,也有人会问你怎么整天那么闲……所以很羡慕能有这样的书店的岛上居民,比如一个警察,通过AJ的推荐也热爱上阅读,并且最终继承发展了这个老书店。那么当下,又是什么在主导着我们的阅读呢?
这本书我恰好是在kindle上面看完的,书里这个古怪的书店老板,在女儿要使用电子阅读器看书的时候,大发脾气,古怪固执的很。我想像的到,如果他知道我是用这么个玩意儿看他的故事,应该会大翻白眼吧。
《岛上书店》读后感10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但总有某个时刻你会感到孤立无援。——题记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最艰难的那一年,将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很鸡汤的一句话,就这样大喇喇地印在书外壳的最下方,和“阳光治愈小说”这一标签相呼应。
读完《岛上书店》后,老实说,我并没有太大的情感波动,没有高兴,没有疑惑,没有伤心,顶多有那么些微的遗憾吧,毕竟A.J.最终还是去世了。但总体来说还是平静的,整篇小说简短,情节还算波折,也有悬疑,但从字里行间就是透出平静。突然间无法理解“阳光治愈”这个词儿,但又一想,自己确实有被治愈到,是小小的玛雅空降小岛书店的时候,她让A.J.彻底变了,变得让人有点不可思议——温柔又傻里傻气的,之后的收养相信也在不少读者的意料之中,毕竟那是怎样可爱机灵的一个小团子啊。想象一下,颓废、脾气差劲、连生活都不太能自理的男人当起了团子的奶爸,就会给人一种莫名的温暖和悸动,就像是《熊出没》里的光头强和嘟嘟,还有《神偷奶爸》中的格鲁和艾格尼丝。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但事实上每个人都是,至少故事的开头给人以这种感觉。主角A.J.一年前失去了妮可,他那个聪明漂亮随和的妻子,A.J.的妻姐伊斯梅和她的丈夫丹尼尔维持着一段早已崩坏的关系,警官兰比亚斯的婚姻也不怎顺利,女主人公阿米莉娅的恋情一个比一个糟糕。他们都在自己的岛上孤立无援,尽管相互接触但就是谁也拯救不了谁。
直到玛雅出现,然后像是蝴蝶效应或者说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件件微小的事情改变了一个又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先是A.J.和玛雅,然后是阿米莉娅,再接着是兰比亚斯和伊斯梅,还有一众艾丽丝岛的住民。孤岛间的船只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坚固的桥梁,以A.J.和玛雅为中心,自发的建成了这一座座改变人心的桥梁。A.J.读了阿米莉娅推荐的《迟暮花开》,两人因书相遇、相知、相爱,伊斯梅和兰比亚斯组成了新的成功的家庭,玛雅感受着独特的父爱和小岛书店一起成长。
好像所有的事情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好像那最艰难的一年过去了,但毕竟是“好像”,掺杂在美好中的也有不愉快,价值极高的《帖木儿》被盗,玛雅的母亲自杀,《迟暮花开》的作者的欺骗,伊斯梅和丹尼尔发生车祸,还有夺去A.J.生命的癌症。有些被隐瞒,有些被发现,还有些被遗忘,但一如既往的是平静的描写,这或许也是《岛上书店》的特殊治愈之处,淡淡地将伤害展露出来。
这真的是一本很贴近生活的书,其中的爱情、亲情、友情都类似于现实,《岛上书店》中的各位有自己的工作和性格,他们会因为距离产生感情上的不自信,会因为厌倦产生婚姻上的破裂,会因为书成为朋友,会因为单纯的一份好感成为一辈子的父女,也会因为不甘心偷窃。当我读到A.J.得了癌症时,第一反应是一定会有奇迹,然而事实是一年后他走了,没有小说的奇幻,有的只是现实露骨的残忍,而小岛书店也同时面临了关闭的结果,这时又一个转折,伊斯梅和兰比亚斯继承了小岛书店,让它继续在艾丽丝岛上生活。这不仅仅是书店的存活,更是一种精神的存活。
有人会有这样的问题,成为《岛上书店》各个人物所在孤岛间的桥梁到底是什么,是玛雅,还是书?没有玛雅,小岛书店不会被这么多人光临;但是没有书,玛雅的母亲也不会将玛雅放在小岛书店。所以没有绝对的回答,只能说每个人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使孤岛上架起了桥梁,而玛雅和书都是催化剂,让一切发生的更快。
我们,不论小孩大人,不论读书工作,都会有孤立无援的时候,或大或小,可能是论文不过关,可能是设计遇到瓶颈,那个时候可以有抱怨,有难过,但不可以绝望,不可以觉得自己永远是一个人,要知道我们还有父母,有朋友,以后还会有自己的家庭。“无人为孤岛;一书一世界”,只要是没有封闭自己的人,周围再不济也会有船只,就像是A.J.,然后渐渐的也会有桥梁。人生在世,不顺心之事十之八九,它不会像小说那么美好,谁都是主角,谁又都不是主角,所以不存在传说中的主角光环,难关不会自己消失,你不动就只能永远蹲在原地,永远呆在孤立无援的小岛上。
挫折总会有的,但那不意味着你是一个人,你可以求助,可以害怕,但就是不能闭塞不动,不能停止交流。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没有谁不会经历所谓的低谷,实在觉得没有办法的时候,试着走到桥的对面去,有时候只是一句安慰也能带你走出黑暗。
点评:人的一生会经历无数人的来了又走。他们来的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是被一片大陆拥入怀中的岩石,而他们走的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如此。当你感觉自己是一座孤岛的时候,也许你可以试着找到周围的孤岛,那时候,也许你们自己就可以连成一片大陆。
《岛上书店》读后感11
极少写读后感,不敢说是书评,只是个人的读后感而已,内容也尽是自己的想法。我喜欢写字 ,不论写得好不好,有个开始是好的,但是,没有长期的坚持,也就算不得是喜欢。
那天发了条朋友圈,是佳佳提醒我好久没写公众号了,突然间有一种被关注的感觉,当天我就告诉自己,要重新写起来。其实在几个月之前我尝试去登陆公众号,然后我发现自己忘记了密码,接着就是因为嫌麻烦而没有再继续下去。其实我知道,很多事情就是因为自己的怕麻烦,而耽误了。
很巧的是,今天打开电脑后,准备登陆公众号,输入刚好想起的一个密码,居然就是了,很惊喜,原本想着要更改密码了。有时候,人生就是那么有意思。
一开始敲键盘,就有一种莫名的紧张,就像曾经每次登台一样,是不安,也是想要把更好的和大家分享。
刚一读到这书名,挺让人遐想的,很好奇这是一家怎样的书店。首次遇到这本书是在妹妹的书箱里,记得她说好看,但我一直没有捧起来阅读。
花了两天半时间看完,本书很好进入,不像很多小说的开头那样让人摸不着头脑。整本书平平淡淡,也足够吸引人。以小说的形式来写故事,并且把故事分成短篇小说来写,思路很清楚,不会把人绕晕。
很喜欢这种小说,确切来说,这更像是在看一种生活。它或许平淡无奇,没有大起大落,生老病死中很多事情就值得我们唏嘘。故事里也有些让人猜不透的地方,看到后面就会恍然大悟。
活着,一直都在为变得更好而改变着。
在很多人眼里,男主A.J是个不受大家欢迎的人,和他的性格有关,当然,也和他的遭遇有关。每个人长大成人,必定会有他这二十年来所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也是因为经历不同,所以做法也不尽相同。像男主这般固执己见,恐怕在哪都不容易被平常对待。
A.J说过:“我们在二十岁有共鸣的东西到了四十岁的时候不一定能产生共鸣,反之亦然。书本如此,生活亦如此。”这句话就让我产生了共鸣,我同意这句话,并且能够体会。
是什么,让你和这个你觉得你们不会有交集的人遇见,并且在之后很久都在你人生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一个位置。世上这么多的人,这个人却可以和你产生共鸣,这是非常值得珍惜的。
他说,想要了解一个人,你只需问一个问题:“你最喜欢哪本书?”。如今,不知道有多少人一直在阅读,这说法放到现在,不知道有没有意义。我喜欢阅读,它能把我从俗世生活带离,好让我知道,生活的难以外还是有很多值得我去发现的有趣的事情。
除了一些特殊情况,我几乎每天都会写日记,之前有过不少时候,因为忙于别的事情,把日记给落下了。每当这个时候,我都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记日记,也就是写写流水账,把今天发生的比较深刻的事情写下来,毕竟没过几天就会忘掉。
对于阅读,的确还没做到每日必看,只是几天没翻书就会觉得整个人很空。还在读书的时候,妈妈曾经问过我,看这么多书有什么用。成绩还是一样差劲,人也不见得有什么改变。但是,我好像无法和她解释,我看完一本书之后的那种精神满足感,她也不能理解。
大学以后,除了看书、看电影、去玩、搞搞自己喜欢的事物之外,就不太愿意去接受别的事物。有时候我会被嘲笑是个老人,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说实话,就拿阅读来说,我也还是更愿意看纸质书,我不待见电子书,那种一页一页的纸,才让我感觉自己是真的在看书。虽然后来我也接受了电子书。
我有一段时间对于能聊天的好友越来越少很是郁闷,直到后来和文子、狗子聊过之后才能释怀。我明白,我们曾经无话不说,如今却越走越远,是因为我们选择的生活方式不同,就像小岛书店老板A.J那样。但是我们不会总是一个人,毕竟人生中会有很多人来来去去。
我时常怀疑我活着的意义,我不知道那是否有意义。但是,生活中的确有很多有趣的事情,以及你爱的和爱你的人,虽然有时候也会很苦。我看到活成各种各样的人,我羡慕那些不论生活有多难,都可以让自己开心的人。想太多反而觉得自己很可笑,“你看,别人不都是那么活的吗?”。
像大多数人一样,做一个标配的人,到哪个年龄就做哪个时候该做的事儿,这样活的会轻松些吗?虽然我并不认为年龄是一个标准。我想做我自己,这个好难,但是,更有意思。
书中提到非常多的`文学小说作品,可想作者一定是个很爱阅读的人。没有人是一个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人都是孤独的,永远可以依靠的只有自己。但是,我们会遇到很多人,我们看起来又不那么孤独。
我喜欢女主艾米,喜欢她可以为了找到一个聊得来的人,而不断寻找,我觉得这才是最难的。比将就还难。找到一个像知己一样的另一半,是多么难得。
这是一本畅销书,可能是因为它的故事发展和真实生活的相似。都知道,成年人的生活不容易,每个人都会遇到问的题。像加斯.斯坦说的那样:这本书提醒了我们,爱与被爱的能力、付出与接受的意愿,能拯救陷于孤独绝境中的我们。
看完这本书会觉得很温暖。生活中都是各种问题,但是最终都会变好不是吗?因为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岛上书店》读后感】相关文章:
岛上书店读后感03-29
《岛上书店》读后感03-23
《岛上书店》读后感02-21
岛上书店读后感02-08
岛上书店读后感02-25
《岛上书店》读后感02-27
(精品)岛上书店读后感11-22
(优选)《岛上书店》读后感07-05
《岛上书店》精选读后感01-22
《岛上书店》读书心得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