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红楼梦读后感1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开始我并不喜欢它,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是老师推荐我们并且还要在放假之后检测,我怀着不情不愿的心情捧起了它,却越来越爱不释手。
初读时,只觉得书中的故事太过繁杂,人物关系很难理清,但是为了检测能够过关,也只能硬着这头皮往下看,一开始读到关于林黛玉的描写时,只觉得她太过矫情,而且不懂得处世之道,言语犀利,而没有什么风度的小女子而已。可当我读完整篇红楼梦之后,我才发现我错了。黛玉的小家子气并不是因为她天生的性格,而是她不懂,不懂这世间的冷暖。就拿刘姥姥的事儿来说吧,看到刘姥姥的贪得无厌,黛玉心中自然有些不平,言辞刻薄了点儿。
黛玉是一个很有灵气的人,思维灵动跳跃,写诗填词,向来别具一格,骂起人来也是尖巧俏皮,促狭刻薄,但他不曾想到的是,像刘姥姥这样的乡野之人,那能够与她们这些富贵之人相比呢?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为了自己和自己的小孙子能够过冬不惜拉下老脸,自毁形象,把自己当作小丑一般,哄贾母和众人开心。其实黛玉的刻薄也不能全都怪她,只是因为她不懂,她不了解穷人捉襟见肘的困苦,不知这世间竟然有人能为了生计放下自己的尊严,正是因为这一点,导致了黛玉那悲惨的一生。
大多数的人看过红楼梦之后,都会觉得黛玉是一个有才华,但非常善妒的女子。我这样说也是有依据的',说不清是哪一回了,只知道宝玉因为黛玉的嫉妒而烦恼了很久。听别人说有一个道长有这些偏方,便去寻那道长,那道长用轻佻的语气说:“只需干净的梨一个,冰糖少许,陈皮二钱,加水熬制,方可服用,你大可放心,若是一天不好便吃两天,两天不好吃一个月,就这样一直吃下去,反正此汤药无毒无害,就让她吃一辈子,吃到死,死了还嫉妒什么呢?呵呵……”宝玉见道长疯疯癫癫的样子,也就没敢给黛玉喝这幅汤药,但或许宝玉坚持把这幅汤药给黛玉喝,最终黛玉可能性情会大变,这一切我们现在已经无从得知了。
回顾整篇红楼梦黛玉的遭遇,很让我们怜惜。可是她生活在那样的封建社会,注定了她的悲惨一生。从中我体会到了: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环境,都得去适应它。
红楼梦读后感2
它,是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一部千古不朽的人生大戏;它,是一个不朽的人生杯具——它就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红楼梦》的内容甚是精彩,从8岁开始,我的老师就指导我去阅览《红楼梦》,虽然用很多章节片段不太理解,老师带领着我一句一句的思索,最终花了2年看完了。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就应说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一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又全是女子,自然而然的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他们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位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林黛玉。
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一出场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委婉有致,从容细腻的笔调,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性格的人物形象,尤其对林黛玉人物形象的刻画,无不渗透着曹雪芹大量的心血。寄人篱下的林黛玉有着常人共有的自卑,她无法排解自己是外人的心理,处处谨小慎微,生怕惹出事端,但小女子强烈的自尊心又不能让她唯唯诺诺,她必竟也曾是名门闺秀。
即使是寄人篱下也摆脱不了小姐脾气,她尖酸刻薄、心胸狭窄。敏感多疑是她复杂的心理体现,令人欣慰的是林黛玉的尖酸刻薄也有可爱之处,一方面是小女子任性霸道的天性,更重要的是恰恰反映出林黛玉的坦率、纯真、和不畏强权的`个性。
文中还写到有些官员总是自私自利,不顾百姓的安危和利益,一切从自身利益出发,贪污、腐败最终不得善终,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作者曹雪芹本人就是这本书中贾宝玉的原型,他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警戒世人不要被名利迷瞎自己的双眼,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著名学者王蒙曾说:“《红楼梦》就是人生,读一次《红楼梦》等于又活了一次,至少是活了20年。”是的,读一次《红楼梦》让我得到一次解脱,更透彻的看清这个世界,让我明白潇洒中自有悲凉,悲凉中自有潇洒。
淡极始知花更艳,一切尽在不言中。
红楼梦读后感3
一次偶然的邂逅,翻开了《红楼梦》,于是我认识了她林黛玉。她,让我深深的震撼,宝黛空前绝后的爱恋,流传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贬。普天之下,又有谁有这资格呢?从那以后,黛玉姐姐的影子就荡漾在我心里,来来回回,隐约中似乎听到她娇弱的喘息,脑海里是她伤感的容颜,带着一分憔悴却万分迷人。她落泪,因为只有放纵的哭过后才会更舒展,笑容才会更加绽放。闭上眼仿佛看见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闪烁着点点泪光,让人沉迷其中,为之动情,不能自拔。
常听人评价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狭窄,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在这背后,只是因为她太在意宝玉了,因为爱的深、爱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总觉得宝玉给黛玉的时间太少,黛玉的心太细腻,而宝玉却体会不到。在她某个抑郁的瞬间,情绪像是走丢的.小孩没了方寸,宝玉不该到来的问候会被她驳回,狠狠的、凶凶的,却是无心的,不是不理解,只是因为太难受,于是她只有用诗来发泄内心酝酿已久积压不了的情感。
诗,是她美丽的灵魂,是她精神的寄托。每当读到她的诗,总有振人肺腑的感觉,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尖锐锋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读者的心里,让人有至窒息的幻觉,无形之中像是有谁掐住了自己的喉咙,挣脱不了的伤感,只能不情愿地放下书,让自己慢慢地清醒过来。记得她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后像是被万箭穿心,肝肠寸断般的阵痛。
她的泪,像涓涓细流一样潺潺流动,汇聚成一泓清泉,澄清着她的杯具。她哭泣,因为她太委屈,她是悲惨的、是值得人们怜悯的,她和宝玉的感情在那样的社会是不被容许的。她对宝玉太痴情,她一生无限伤感,然而临终前她笑着喊宝玉,宝玉然后她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虽然她的故事结束了,但是给我留下了万千思念,合上书想要把这份内心的尘埃封住,但一闭上眼,那段就应被禁锢的伤感像尘埃一样在空中飞扬、旋转、舞动。
红楼梦读后感4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黛玉低吟着的这悲凉诗句一向被古往今来的独孤人士吟诵至今。似乎也暗示着《红楼梦》这部小说的悲惨结局,以及其中蕴涵着的封建社会独有的苍凉与无奈。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为清代的曹雪芹所著,又名《石头记》,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写了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大家族错综复杂的矛盾,表现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堕落。作者曹雪芹以他清新自然的笔触,将人物刻画的入木三分;把事件描绘的淋漓尽致;对情节把握的炉火纯青,令我钦佩不已。
记得初读《红楼梦》时,我是怀着一种压抑的情绪,对它的兴趣也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王熙风的心狠手辣都使我厌烦,总之,这本书只是记录了晚清时一户人家的兴衰史。可通过最近的细细阅读,随着见解的丰富,这本书在我心中有了更深远的寓意,尝到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这本书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有多愁善感、才思敏捷的林黛玉;有豁达大度、雄心勃勃的薛宝钗;有尖酸刻薄、心狠手辣的王熙凤;也有心直口快、开朗豪放的史湘云,其中我最敬佩的便是贾宝玉。他善良正直,拥有一颗主仆平等之心;他平易近人,对待别人友好和善;他自由不羁,敢于挑战封建社会的制度。
这本书的故事件件耐人寻味。从《宝玉摔玉》中,表现出他对世俗的鄙弃;对礼教的蔑视;以及对黛玉的痴情。从《黛玉葬花》中,揭示了她多愁善感的性格;如履薄冰的生活;以及像落花般漂泊无依的命运。从《宝钗扑蝶》中,说明了她栽赃嫁祸的恶毒;追求爱情的勇气;遇事不乱的冷静。
靠在书架上的《红楼梦》,静静的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是喜,是忧,是聚,是散。它,孕育着狂热的内涵,传承着深刻的思想,透散着醉人的感伤。不禁让我想起冰心的那句名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好的书籍值得我们去阅读、去欣赏、去细细品味……
红楼梦读后感5
今日,妈妈引见了一本书给我。它就是出名古今中外的《红楼梦》。它的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
在这本书中,薛宝钗、袭人等是《红楼梦》的主耳目物,贾宝玉、林黛玉两人的悲惨剧贯串一直。由多情潇洒的宝玉,柔嫩多病的黛玉,塑造了一个发作在清朝封建家庭的感人恋爱悲惨剧。作者曹雪芹经过《红楼梦》,提醒了那时封建社会的阴郁,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恨。故事讲述的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贾府,渐渐与令郎贾宝玉相恋,原本这是一段美妙的姻缘,但却又因凤姐从中运用掉包计,使得贾宝玉娶了带有黄金锁的薛宝钗,让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识破尘凡的故事。
我以为《红楼梦》这本名著很动人。看了它,我还真懂得了不少事理,也时常投入不已。我感觉,那时的贾府很浪费,贾府的贾母有权有势,措辞也很有重量,贾尊府下全都得听她的。但她特殊心疼贾宝玉,把他看成掌上明珠。虽然贾母十分心疼贾宝玉,但我并不是非常喜好他。我感觉贾宝玉这个人物有点“玩世不恭”的意味。轻佻,恶劣,屡教不改,这些词都可以用在他的身上。当然,最终他也在分开黛玉的宏大悲哀中醒悟了过来,一改本人素日率性妄为的作风我却是喜好贾宝玉的表妹林黛玉。她虽然喜欢哭,但很却有才气,琴棋书画样样通晓。她和贾宝玉很谈得来,常常一同游玩,两人是两小无猜,非常要好。我感觉,本人也是一个样样通晓的小女孩,喜好很普遍,念书、画画,弹钢琴、办小报……我也有些喜欢哭,有时家人说说我的不是,呵!我的“金豆豆”就咕噜噜地滚了一地。但是,这些应该矫正,作为现代的孩子,我感觉我们要刚强些,不要像林黛玉那样动不动就暗自垂泪。我感觉,林黛玉在我心里是《红楼梦》里最喜好的人物,也是最动人的`人物!
自从我看了《红楼梦》以后就很佩服曹雪芹,他可以写出这么好的作品,能把里面的人物写得那么维妙维肖,阐明他的写作功底非常深沉,里面的人物个个仿佛就站在我面前,同我措辞似的。我要向他进修写作的办法,把写文章的根本功打扎实,进步本人的写作程度。
红楼梦读后感6
悠悠红楼,已逝千年。最美红颜,隐匿在亘古不变的大观园。
——题记
行如流水的文字,镌刻我心,如同一道道彩虹,绽放在蔚蓝的天空。打开书卷,一股墨香扑鼻而来。
才华横溢,灵动俊秀的林黛玉。
书生之气,情之所钟的贾宝玉。
温柔妩媚,暗藏心机的贾宝钗。
大大咧咧,心直口快的史湘云。
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仿佛真正存在过。他们身上所散发出的.不同气息,交织成一朵硕大的玫瑰,令人温暖而宁静。尽管他们在书中演绎着一种别样的世界,可我确信,他们曾经来过。
《红楼梦》里所展现的,并不只是宝玉与黛玉之间美好的情感。更多的是对人世沧桑的另一种感悟。在作者的笔下,披露了社会丑恶的一面。荣华富贵并没有什么不好,不过,如果任其挥霍,那么,最终的结局想必与荣国府遭遇相同吧。
荣国府的衰败,确实让人感到悲伤。原本家世显赫,呼风唤雨,可转眼之间,已经沦落到家破人亡。不管台上多么辉煌,台下,依旧平凡。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也许有些人会惊异,她的多愁善感是从何而来。我觉得这没什么好奇怪的。父母双亡,寄住在荣国府。可偏偏大家都觉得黛玉清高孤傲,与人相处不融洽。更喜欢宝钗的朴素大方。可谁又知道宝钗富于心计。想必很多人都不喜欢富于心计。如果黛玉能做到宝钗一张为人圆滑,那么她还是我们所认识的林黛玉吗?这样活着反而更累。
宝玉与黛玉最后没有走到一起,虽然很让人遗憾。但是不是每个故事都有完美的结局。自古红颜多薄命,这些多才多艺的红楼女子最终都销香玉陨了。真是“金簪雪里埋”啊。
合上书卷,眼前仿佛浮现出荣国府奢华的轮廓。抚摸着那些跳动的文字,心中感慨万千。那些如诗如画的梦,轻轻地飘着,带走我对红楼的爱慕……
云消雾散,寂静中激荡出现实的本色。悠悠红楼,请入我梦中,从此沉湎。
红楼梦读后感7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泡,古今一梦尽荒唐。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一部怀金悼玉的红楼梦,一首暗示着兴败繁衰的荒唐诗,在这白玉为堂金做马的贾府中,在这光鲜的浮华后,又暗藏着什么呢?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从此,一块纷纷扰扰的石头陨落人间,牵系起一群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红楼女。在那浮华的贾府中演绎着“美中不足今方信,如花美眷空蹉跎”的凄美故事。浮华的悲剧,即将开幕。
贾元春,贾府第一个传奇人物,贾家嫡系孙女,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大观园真正的主人,可谓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享尽荣华的她用二十年的青春看清了这人间是非。一曲“恨无常”道出了她悲、美的一生。同时也说出了她那华丽的.凤袍下掩盖的无限的悲伤和痛苦。可怜薄命女,生因浮华,死亦因浮华。
一个道金玉良缘,一个念木石前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一个孤高自诩,一个处事圆滑,一个肌肤如雪,一个娇花似水。一个薛宝钗,一个林黛玉。只可惜了两个薄命女,入了富贵家,却不知那浮华之门易进不易出啊。“可叹停机德,甚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富贵一生只落得个空劳牵挂,枉自嗟呀!败落的大观园,没有了昔日的繁华,潇湘馆在那几束翠竹的衬托下显得那样清幽,可是里面却没了颦儿的笑音和哀叹。宝钗啊,当你再一次看到这景象是想必也会为那“登上青云”的追求而后悔吧!
金银散尽,家业凋零,有恩逃生,无情报应,欠命命已还,欠泪泪已尽。食尽鸟投林,皆因浮华散尽!一卷红楼落幕,不禁慨叹:“陋室空堂芴满床,衰草枯杨歌舞场。金箱垠箱又怎样,只可惜你命不长。浮华门里唱大戏,那结局怎一悲字了得!莫要不舍富贵乡,浮华皆可抛!
红楼梦读后感8
《红楼梦》里有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一本书读完之后,亦好似在梦境里走了一遭,我尝试着把他们化作身边的人,去设身处地的感受她们的心灵世界。由此,我发现其实贾母也会寂寞。
贾母这个富贵了一辈子的老年妇人。是这个大观园里的“掌权人”,她早已儿孙满堂,因而这园子里总是热热闹闹的。院子里有精通琴棋书画的人,有擅长吟诗咏文的人,且丫头间的嬉笑也更是少不了……可谁又知道贾母也会寂寞呢?
此前,我一直觉得贾母就是一个人生赢家。整个大观园上上下下全听贾母的。贾母说一,则绝无他人敢回二。贾母不仅有钱,还有权,何谈寂寞呢?
在贾府的老一辈里,贾母无疑是最长寿的,身边同辈人都离开了,这确实难免也会寂寞。园子里没人能陪贾母谈谈心,陪他聊天的人虽不少,但不过,都是随着贾母的话附和罢了,又有谁能真正理解贾母,说到他心坎里去呢?知音难觅,也是一种寂寞啊。
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时候,尊贵的贾母会对一个“粗野人”刘姥姥,如此热情,不正是因为刘姥姥是她那难觅寻的知音吗?二人可以算得上是同龄人,且刘姥姥同别的府的客人不同,别人都是十分恭敬拘束的,生怕丢了颜面,可刘姥姥不是什么大家闺秀,从村子里出来,不忌惮丢了谁的颜面,便可恣意扮丑,这也给贾母,带来了“姐妹”的亲切感,亲自引着刘姥姥逛了大半个园子。
贾母的寂寞,或许还源于对过去的怀念吧。她的心头还眷恋着逝去的时光,但伴侣已过世多年,身边的亲友也早已走的走散的散,再无人陪她去追忆过往。亭台楼阁里的点滴回忆也只得她自己收在脑海里,看着园子里的丫头姑娘们追捕蝴蝶、吟诗作乐,便无奈地感慨一句:“我像他们这么大的时节……”
令人唏嘘的是,曾经那么奢靡风光的贾府,最后连一个老太太一个体面的葬礼都办不起来。看到这里,我心里就不觉地升起一阵“树倒猢狲散”的悲戚来。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红楼梦里的小社会,反映出了一个表面是如此光鲜亮丽的人,内心深处也会有寂寞。有的时候,正因为园子太大,才让空虚有了“容身之地“,繁华落尽,无处话凄凉。
红楼梦读后感9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泡,古今一梦尽荒唐。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一般。”一部怀金悼玉的红楼梦,一首暗示着兴败繁衰的荒唐诗,在这白玉为堂金做马的贾府中,在这光鲜的浮华后,又隐藏着什么呢?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从此,一块纷纷扰扰的石头陨落人间,牵系起一群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红楼女。在那浮华的贾府中演绎着“美中不足今方信,如花美眷空蹉跎”的凄美故事。浮华的悲剧,马上开幕。
贾元春,贾府第一个传奇人物,贾家嫡系孙女,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大观园真的的主人,可谓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享尽荣华的她用二十年的青春看清了这人间是非。一曲“恨无常”道出了她悲、美的一生。同时也说出了她那华丽的凤袍下掩盖的无限的悲伤和痛苦。可怜薄命女,生因浮华,死亦因浮华。
一个道金玉良缘,一个念木石前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一个孤高自诩,一个处事圆滑,一个肌肤如雪,一个娇花似水。一个薛宝钗,一个林黛玉。只可惜了两个薄命女,入了富贵家,却不知那浮华之门易进不容易出啊。“可叹停机德,甚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富贵一生只落得个空劳牵挂,枉自嗟呀!败落的`大观园,没了昔日的繁华,潇湘馆在那几束翠竹的衬托下看上去那样清幽,可是里面却没了颦儿的笑音和哀叹。宝钗啊,当你再一次看到这景象是想来也会为那“登上青云”的追求而后悔吧!
金银散尽,家业凋零,有恩逃生,无情报应,欠命命已还,欠泪泪已尽。食尽鸟投林,皆因浮华散尽!一卷红楼落幕,不禁慨叹:“陋室空堂芴满床,衰草枯杨歌舞场。金箱垠箱又如何,只可惜你命不长。浮华门里唱大戏,那结局怎一悲字了得!莫要不舍富贵乡,浮华皆可抛!
红楼梦读后感10
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我国古代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而当时我对《红楼梦》只明白有叫贾宝玉、林黛玉两个人。就是此刻读起它,也会被它所深深地吸引。
到了七年级,那时班里已有好多同学都读完了四大名著,可我还有一本《红楼梦》。当我第一次看时,就被吸引住了。
我发现这书里的诗句写得十分妙,读时不但琅琅上口,寓意也是极深刻,渐渐地,对《红楼梦》产生了浓浓兴趣。读完后,不禁感慨,林黛玉竟然如此的多愁善感,这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女所应具有的性格吗?或许她的性格是周围环境所造成的,没有父母的关心、寄人篱下。但她受到了贾府上下无微不至的关心,却依然有些不满足。她最终因忧虑而死。我觉得林黛玉正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黛”是一种墨绿色,代表她对自由的向往。她多愁善感、任性自私,还很爱哭,但实质上,这正是对封建社会束缚人性的一种很好的回击!她敢于追求自由,对抗社会,寻找自我真正的幸福,这正是她可贵的品质和。在那黑暗的时代,却有着这种特殊的风景线。
没错,她就是一道风景线,以降珠草的'身份,给了黑暗、趋炎附势、欺上媚下的社会留下深深的印迹。虽然有着薛宝钗、贾元春之流的批判,可是她的芳迹、高贵、勇敢以及敢于同时代抗争的精神给人留下深深的印象。
全书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感情杯具为主线,讲述贾府的兴衰历史,也以侧面写应了封建家庭的荒淫、腐败,表现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社会的黑暗。作者也写终都透露着哀怨伤感的请调,流露出一种思想。
以前初读出了对于封建剥削阶级的腐朽生活和精神实质有切实的体验和感受,小说自始至《红楼梦》时,一向都认为林黛玉是不懂事,细心眼的人。每当贾宝玉对别的女孩子说一句话时就又哭又闹。当别人含蓄地指点她的错误时,她总会挖苦别人一番。好似自我是多么的完美,没有丝毫的缺点。贾府怎样容得下这样的人。可是读的次数多了,才真正体会到她,所以才会有了先前的感悟。所以我还想再次强调:林妹妹是一道即美丽又特殊的风景线。
红楼梦读后感11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赚取了我太多的眼泪,可是她清灵秀丽而又多疑多妒的气质又吸引了我的目光。只能说黛玉的一生是个悲剧,而她与宝玉两小无猜的恋爱也注定是个悲剧。黛玉病弱的身体、孤傲的个性与自定终身的行为都不是贾母所喜欢的,所以敏感多病的黛玉注定无人可以依赖。于是,她怀着纯洁的爱可对世俗的怨愤离开了尘世间,实现了她:“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誓言。
黛玉小小年纪,父母便先后离世,过着寄人篱下的孤单生活,她常听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人家不同……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因此,她自矜自重,警惕戒备,用率真与锋芒去抵御、抗拒侵害势力。
黛玉的泪所表达的是世间最贞洁的情感,是对“异端”的.崇敬,更是对自身的怜悯。黛玉葬花便是她这一性格的真实写照。她不忍看落花被玷污,希望它们“质本洁来还洁去”。她追问:“天尽头,何处有香丘?”于是她用锦囊收集落花,建立花冢,用“一杯净土掩风流”。一首《葬花吟》道出的是她一生凄凉的感情和冲破封建礼教的渴望。
我感受颇深的是黛玉“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从小便在荣国府长大,可是封建礼教和世俗功利对她并无影响,黛玉仍保持着纯真的天性从不顾及后果得失,所以很难融入到大观园里去,而且她从不劝宝玉追功求名,也不会逆着自己的性子做事,以这种性格在贾府这样声势显赫的家族中我行我素自然没有好人缘儿。
昨夜红楼入梦里,红楼梦里梦红楼。黛玉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严酷现实中香消玉殒,而贾府也最终归结红楼。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
伤怀日
寂寥时
试遣愚爱
因此上演这出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红楼梦读后感12
《红楼梦》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我身为小女子一枚,最喜爱的名著当然是红楼,因为里面的许多细节性的描写和敏感心态大部分是从一个女子的心态出发的。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
以前就想写一些关于红楼梦的文章,一则因时间仓促,二则笔下无文,所以也就搁下了。近来又重读红楼,实感其中趣味,故写此文,希与古典的朋友们共赏。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呢。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这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断,理还乱”,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纰漏,它们往往全有父母处理,什么“指腹为婚”,更为可笑的是,他们有时从未见过面便稀里糊涂地成亲了。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们又何苦进宫呢?皇帝姥儿们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啊。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心寒而又愤怒,让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时的苛捐杂税,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疾。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红楼梦读后感13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因情姐姐的错误而恋爱,劝哥哥的错误》宝玉被打躺在床上,怕黛玉跟着着急,晴雯就送了两个半新帕子过去,黛玉收了帕子。之后明白宝玉的良苦用心大受感动,立刻动情地写道
标题下,其中一个是——
眼睛是空的,眼泪是空的,又黑又闲,向谁扔更多。
为了你送你礼物,你不难过。
这首诗虽然只有28个字,但却道出了黛玉藏在心底多年的秘密,黛玉终其一生都会落泪的'本质使命,以及从古至今无数才子佳人的共同心声。
稍加留意,我们会发现,自从这次“提婆”事件后,黛玉和宝玉再也没有像以前那样吵过架。黛玉和宝玉是一起长大的,小的时候也没有什么猜测。虽然他们很傲慢,但他们从未真正表达过自己的感情。这是黛玉第一次直面自己
爱情已经深入我的内心。当爱情不知不觉已经深入心底的时候,面对“缘好姻缘好”的理论,爱人无法改变长辈的安排,但他是父母去世的寄人篱下,又怎能不在黑暗中落泪?美好的爱情刚萌芽就注定要破灭。
,这多少有些无奈。于是,林妹妹终于带着无限的悲哀落泪,留下了一个宝玉,终于实现了自己出家的愿望,永远只留下了世界上一个孤独的身影,一个无法填补的遗憾。
我不禁想起了唐婉和陆游,那对深深眷恋在怀里的可怜夫妻。通过父母的命令,他们结婚了,同意一起变老。但是,变化来得太突然,以至于“不孝有三,后无大事”,所有的欢愉和誓言一度成为过去式。
然而,一对夫妻留下的只是一张离婚的纸,一对发夹留下的只是一声“错”“陌陌”的无声叹息。离开后,他们思念,放弃,却又忍不住擦干眼泪,放下过去,重新开始,只因为还得活着。后来他又结婚了,她又结婚了。
但他们的爱情,千古传诵,千百人敬仰。
面对失败的感受,我们有悲伤的权利,也可以选择放下,重新开始。
人生没有悲伤、快乐或悲伤,只有我们的思想之间。
红楼梦读后感14
中国有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部部皆是精彩绝伦,而作为一个女孩子,前三部对我而言没有多大兴趣,它们涉及到了军事、政治、神话,所以最吸引我的则非《红楼梦》莫属了。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又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他们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这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断,理还乱”,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纰漏,它们往往全有父母处理,什么“指腹为婚”,更为可笑的是,他们有时从未见过面便稀里糊涂地成亲了。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冷清了,又何苦进宫呢?皇帝姥儿们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啊。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心寒而又愤怒,让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时的苛捐杂税,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疾。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红楼梦读后感15
读《红楼梦》,读到我最后满心情节都退潮而去,只剩下干枯的残念,只觉人情淡漠不可自胜。看一脉而承的人勾心斗角,画眉描眼,不由便仿佛已是七旬老妪,炎凉世态打在略有钝重的心上,也只剩下迟钝的痛觉。原来多少嬉笑驽骂,多少月明风清,多少依顺体己,通通都是戏台上虚晃的一枪,犹剩看客叹息不觉反倒显得矫情了。看那王夫人提携探春,待庶出的她那般好,也不过是愿在周姨娘面前再赢一句:儿子比不了儿子,女儿攀不上女儿,饶剩一个探春也是“亲外”,这样的胜负快感不知给了她几多满足。更何况滩春的能力对她一直都“有用”:管理家政有用,针锋对决有用,嫁个外番王爷更有用。过程和结果,细节与概况一样折腾人,谁也无心照看一个“别人”。人存于世上,或多或少都在偏袒自己,现世的我们并没有比多少万年茹毛饮血的先人更善良与更文明。还有那厉害了一辈子依旧两手空空的琏嫂子,持家几年,连猫狗都厌弃,丈夫不爱婆婆不疼,哈着脸欺下媚上掉价儿带伤的还不是自己。一个女人的心并不大,谁放着软香温玉不要去做劳什子铁血娘子,谁有犯得上撒泼放野做戏给别人看。亏空、尤二姐、抄家、丈夫远谪,几场情景剧闹下来,多厉害的角儿也只是在病榻上捧个药罐子,身边的丑角倒是脱了面具上演大反转。谁尚且不会自甘变作冰,又岂得是谁做的女子呢?浮生真的那么丑陋而可鄙么?看着金钏儿投井,我们自我安慰如今还得一夫一妻制;贾珍和尤氏貌合神离亦可辩驳爱情的坟墓并不多。当下,对于此种残忍,我们默认了。寻求解释和出路,创造反驳以求开脱,从来都只发生在我们“设该命题成立”之际。或者真如史铁生所言,人不仅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而且是被分开来一个一个抛的;或者只是生物学上定义的`人类之间天然的竞争关系;或者我们内心从未辍耕预设的自留地;或者曹公已经明示生死悲凉。
读《红楼梦》,读得指尖眼梢都是心伤。在那样的明朗之后突觉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绝望。所谓困兽,所谓虚妄,所谓清空,统统都不是词,它们已经越过我们自身,抵达不能言说的真相。而我们依然在别人的故事和自己的悲怆之中,兀自掉下泪来。
【红楼梦读后感】相关文章:
《红楼梦》读后感06-13
【精选】红楼梦读后感07-05
红楼梦读后感【精选】07-04
[精选]红楼梦读后感07-07
《红楼梦》读后感(精选)07-06
红楼梦读后感[精选]07-06
(精选)红楼梦读后感07-11
(精选)红楼梦读后感07-09
红楼梦读后感07-08
红楼梦的读后感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