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作文大全>读后感>《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时间:2024-01-16 08:59:2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这本书是在做兼职的时候看完的,朋友推荐的书,说这是她最喜欢的长篇小说。这是完整读完毛姆的第一本书,另外一本更出名的可能是《月亮与六便士》。

  毛姆一生创作了大量不同类型的作品,有长短篇小说,戏剧,游记,随笔。他也是一个世界旅行家,曾经在19世纪20年代来到中国,写了游记《在中国的屏风上》(1922),并以中国香港为背景写了一部长篇小说《面纱》(1925),之后又去拉丁美洲与印度。毛姆出生在法国,大部分作品是在二战期间创作出来的。在序言中,法国自然主义的创作手法吸引了我的注意。

  首先登场的是艾略特,第一部分前四章基本是在介绍艾略特外貌性格为人,个子高高,举止优雅,浓密略带卷曲的黑发中掺了一些银丝,他有堂堂仪表,穿着十分讲究,生活用品和衣服鞋帽都是专卖店的奢侈品牌,他博雅,彬彬有礼,办事周全,极度热爱上流社会的社交活动,人缘好,脑子聪明,跳舞棒,网球打得好,枪法准,善于搞气氛,是达官贵人宴会上的一个宝,大方殷勤。当然也是一个势利眼,而且是个厚脸皮的大势利眼。对别人的冷言冷语和断然拒绝,他都能容忍,不予理睬。为了赴一个他想要参加的宴会,或是想要结识一位大名鼎鼎却脾气暴躁的老寡妇,他可以吞下任何羞辱,死乞白赖地去恳求。他不屈不挠。在找好目标后,他会不懈地追逐,就像一个植物猎人为寻找罕见的异种兰花而不顾洪水、地震、热病和怀有敌意的土著人那样。

  艾略特对名利的追求,有一种孩子般的纯粹。说到小孩,有一个被小孩的纯粹和勇气触动的瞬间。那是一个大概4岁的孩子在公园玩,他希望加入别的孩子队伍里,他过去主动问别人“我能和你们玩吗”,那个孩子直接回复“不可以”,他没有继续纠缠,接着又去问别的小朋友能不能一起玩。听着孩子们的对话,觉得TA们太酷了,直接问,直接拒绝,不需要理由!失败了也无所谓,继续问,没害怕失败。我们长大之后多是扭扭捏捏,患得患失,不敢(或者说不能)说出自己内心真实感受和想法。小孩子则单纯得多,不想和你玩就直接拒绝,不用考虑别人的感受,多酷啊!艾略特死皮赖脸地追求那些他想得到的东西,他没有伤害别人,不虚伪,不掩饰自己的势利眼,真是纯势利。

  “1914年一战爆发,他参加救护队,在巴黎红十字会有了一个职位。那个时候,他已很富有,对要人举办的慈善活动,他慷慨捐助。他总是乐于用自己的博雅知识和组织才能,来支持那些为募捐而举办的盛大集会。他成为了巴黎两个最高贵俱乐部的会员。他是法国名媛贵妇口中常提起的“那个好艾略特”。他终于功成名就了。”

  之前的交往中,艾略特并没有把作者放在眼里,见面只是热情握手,没有进一步交往的意思,但在作者一部剧本意外获得令人瞩目的成功后,艾略特对作者的态度发生了改变。想想自己是一个势利的人吗?势利不只是物质上的,也是精神上的。在格尔木认识几个朋友,我们谈及“是什么令我们走到一起,才认识几天我们就可以无话不谈的时候,她说到“互相利用”这个词,她说这就是势利的一种,不只是金钱利害方面的,比如对方分享的东西对你的认知有没有价值,有没有让你心灵为之一震。人与人的关系都可以说是以各种互相利用为起点的,“互相利用”可以是价值观的吻合,可以一起搞事情的,可以是令你有所收获,精神上有共鸣的,也可以是为你带来人脉和钱途的,包括绝大部分父母的爱,也是有前提的。

  艾略特每天都有应酬,想想已经感到窒息。我每次参加完聚会都要独处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元气。我会想热衷上流社会社交的他们这样处在喧嚣奢华的聚会中,真的会开心吗?在喧嚣过后独自一个人的时候会感到孤独吗?答案是肯定的,就在艾略特去世时给出了答案,依附于身外物取得的快乐,是短暂的和会有失望的时候。

  作者对艾略特的描述,几乎没有单方面的贬义,说他势利造作,但又真诚善良,说他卑鄙恶劣,又乐于助人慷慨热情。他热心为拉里介绍工作,在侄女伊莎贝尔一家破产的时候,给予她们房子住,去世后,大部分遗产留给了伊莎贝尔。这个人物很丰满多面。“自从我病倒以后,打电话询问我病况的还不到十个人,这一个星期以来,只有一个人拿了一束不起眼的花来看我。我为他们做了我能做的一切。他们吃我的饭,喝我的酒。我为他们跑腿办事。替他们安排宴会。我挖空心思地为他们着想。可到头来我得到了什么呢?什么也没有,什么也没有,什么也没有!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人在乎我的死活。噢,这世道真是太残忍了。”他说着哭了起来,大滴的泪珠顺着他枯槁的脸颊淌下来,“我真希望我一直待在美国就好了。”

  这是艾略特病倒时发出的感叹,这就是所谓的酒肉朋友,有吃有喝的时候勾肩搭背称兄道弟,大难临头各自飞,势利了这一辈子的人,难道连这个都不懂吗?他是真单纯。晚年的艾略特抱着重病,却仍然硬撑着追求社交生活,就像一个快要死去的演员,脸上涂了油彩出现在舞台上时,会暂时忘记了他的病痛一样,艾略特用他惯有的自信,扮演着他彬彬有礼的侍臣角色。这里有种被别人按着人中还要说“扶我起来,我还能社交”的即视感。在艾略特快要去世的时候,社交的世界与他渐行渐远。一些重要的社交活动特意不请他,以此来羞辱他。可见,上流社会的世界,感情分文不值。要是他能脱离这些失望感和孤零感还好,能让我佩服这样势利惯的人能够及时抽身,享受自己最后的快乐。但实际上并没有,没有了社交和人的虚假奉承,艾略特无比绝望和空虚,他觉得社会交际是他的命根子,宴会与他休戚相关,哪一家请客没有他,就是对他的冒犯,一个人待在家里便是一种耻辱。

  他说他的墓志铭会写上一句“我总是出入于欧洲的上流社会”,我差点笑死,多么没有自我的一个人啊,追求的全是外在的东西,内心的空洞比宇宙还大。不管是走过很多的路,读过很多的书或者是赚很多的钱,都一样是在世间修行。如果从人生的过程来说,不把最后的结果当成结局,艾略特的一生足够丰富多彩了,可惜是他太不知足了,什么都想要,快乐了一辈子,最后凄惨一会儿怎么了?本来艾略特这种人的生活是我以往没有体会过的,感觉离我很远,看得不知道给些什么样的反应。看多几次又发现很有趣。对比拉里的生活,不就是我现在和过去所经历和追求的吗,反而觉得很熟悉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对我来说,艾略特才是这本书的主角。

  艾略特在这本书里的戏份快要比拉里还多了,大概是为了让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吧。

  在故事的最后,毛姆写道:所有我关注的人物皆各得其所,埃利奥特名声显赫;伊莎贝尔在一个活跃而高雅的社交圈里有了稳固的地位,支撑她的是殷实的财富;格雷则重返朝九晚六的公司生涯,其职业稳定且利润丰厚;苏珊娜·鲁维耶有了安全感;索菲得到了死亡;而拉里获得的是快乐。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相关文章: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02-07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02-12

月亮六便士读后感07-25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09-29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1-13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03-13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04-19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04-15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