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毕飞宇和他的王家庄》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名著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毕飞宇和他的王家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毕飞宇是一个我比较熟悉的作家,他的《青衣》、《玉米》系列我都有阅读,之所以叫阅读是因为读这个的时候在高中,是涉猎最广的时候,但很多内容都是浅尝则止,没有生活历练的阅读是无法全部感受小说其中精彩的。现在回忆只隐约记得有性描写,其他都仿佛逝水无痕了。但我也相信有东西会留下,一切都是厚积薄发,在需要的时候忽然闪现。
现在回忆反而大学时代是我精神生活最荒芜的时候,只有魔兽世界和DOTA。想起大学时候安慰自己的话:青春就是拿来后悔的。NND,真是后悔啊。好在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题归正传,毕飞宇的作品除了上面提到的中短篇,还有个《推拿》是最出名的,不仅获得茅盾文学奖,改变的电影也大受好评。但我也没有看过,文中毕飞宇个人最喜欢的却是《平原》,这一电影一小说纳入后续的阅读计划。希望能深入学习一些东西,积累下。
这是一篇在《读库》上刊登的毕飞宇的访谈记录,读库向来是别具一格,且审美较好的。看来读库的总编老六(张立宪)对毕飞宇是推崇的。欣赏的人欣赏的对象,不会差。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有好几处感觉讲出了我平时的所思所想,但表达得不如毕飞宇准确和精炼。摘录几处,作为反刍。
1、我是一个职业演员,我的目的是有效地把戏剧人物的情况传递给观众,而不是替戏剧人物哭泣。同样...把哭天抢地的东西给别人,那不是作家该干的事,那样的文字是无效的文字,为什么?那不是你在写小说人物,是作家在自我表演。
2、语言的审美体系说起来很复杂,其实就是两句话的事:第一,准确;第二,生动。除了公文,天下所有叙述性的语言,只要满足这两点就行了。就像我们人跟人之间说话一样,需要很准确地表达出来,如果你还有富余的才能,把它说得很生动,让人听了以后很有感染力,或者说得特别幽默,这就是生动的那部分。
3、现代心理学早就告诉我,人类的审美能力,尤其是把审美的认知转化成为你的生理机能,这个过程发生在十七岁之前。
4、一个小说家一生就做两件事情,第一个,精神诉求,这个是命根子,你必须在精神上有你的诉求。第二个,美学呈现。任何一个艺术家,尤其是小说家,必须要完成这个两个使命。为什么我对鲁迅评价那么高,对汪曾祺的评价没那么高?原因就在这里。汪曾祺只是半个作家,他在美学呈现上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准,但他在精神诉求方面等于零。
5、“伟大”这个词是不可以用在民族上面的。如果你一定要说,你这个民族是伟大的,我反过来马上就会问你一个问题,哪个民族不伟大,是吧?你一定要说,你这个民族让你自豪,我反过来又要问另外一个问题,哪一个民族的人民不该为他的民族自豪?这个是常识。如果我们看不见这样的一个常识,就太糟糕了。....盲目的民族自豪感对这个民族只有坏处,没有好处。一个真正热爱自己民族的人,应当学会心平气和地看自己的民族,看其他的民族。
6、所以我觉得一个人在童年和少年时代,要见得越多越好,哪怕是毫无意义。这些见得特别多的东西,到了一定年纪,会改变它的化学性质,也就是说会发酵。
7、到了秋天,芦苇上面的絮非常肥硕,风一吹过来,所有的都斜过去,像舞蹈队一样,每棵芦苇的动作都有导演规定好了的,很漂亮。
另外毕飞宇个人很推崇资中筠和秦晖,搜索了一个是被主流认可的,一个是存在争议的,可以作为时间富裕阶段的涉猎对象。博而不精说的就是我这样啥都有点兴趣又不深入的~
【《毕飞宇和他的王家庄》读后感】相关文章: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09-24
我和他记叙文11-02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读后感08-08
《渔夫和他的妻子》读后感10-01
(优选)《渔夫和他的妻子》读后感02-14
《农夫和他的儿子们》读后感11-06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语文教学反思07-17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反思02-19
读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有感06-23
《渔夫和他的妻子》读后感实用(15篇)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