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作文大全>读后感>《和教师的谈话》读后感

《和教师的谈话》读后感

时间:2024-01-30 07:46:4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和教师的谈话》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和教师的谈话》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和教师的谈话》读后感

  《和教师的谈话》读后感 篇1

  这学期,我拿到了一本苏联列·符·赞科夫的《和教师的谈话》一书。赞科夫是苏联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苏联教育科学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教学与发展问题实验室”领导人。

  虽然苏联已经解体了,但苏联的教育曾经是世界上最优越的教育之一。众所周知,中国教育受苏联教育的影响很深,建国之初,我们曾根据苏联教育的经验对旧中国的教育进行了彻底改造,这给当时我国的教育带来过积极影响。

  在苏联教育界涌现了一批著名的教育家:有鼓动用共产主义教育青年的加里宁,他对教育下的定义至今仍影响着教育理论界;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欧美教育的克鲁普斯卡娅,她对少年儿童的教育思想至今仍散发着光芒;有改造流浪儿童的教育家马卡连柯,他提出的许多教育原则不仅丰富了教育理论宝库,也被广大教师所运用;有提倡教育促进发展的赞科夫,他的实验研究为教育科学实验提供了范例,他的发展能力的理解对教育适应时代的要求、实现教育职能的转变具有重大的意义;有主张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他可以说是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他的教育实践鼓舞着千百万的教师,他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心中追求的偶像,此外还有像维果茨基、巴班斯基等一批教育家,他们都为教育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书是作者以其长期实验积累起来的研究成果。全书分十一章,以各种谈话形式阐述了低年级教学中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把对小学教学的各种不同的教学论观点、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它们的特点和效果,是专门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

  翻开书来,刚看第一章,我就被吸引住了。第一章讲的是“课堂上的生活”。其实这个说法和“教学联系生活”有些类似。书中有人认为像是在作文里描写儿童观察到的东西就是联系生活,或学语文时举生活中的例子就是联系生活。依我的理解,这确实是联系生活。也有人认为:

  ——儿童是那么渴望多了解一些周围的事物,如果学校不能给以响应,那将会对他们欠下一笔多么大的无法偿还的债务啊!在此,指的是那些记忆犹新的、昨天或者前天才在我们眼前发生的事件。孩子们满怀着新的印象来到学校上课。可是结果怎么样呢?在课堂上,常常是根本不谈这些重大事件,或者是三言两语的一带而过,而孩子们很想倾吐自己的满腔热情,并且希望对不懂的问题得到解答。

  因为是谈话,所以会有各种不同的意见。可是,我本以为既然孩子们从自己家里的人那里,从电视里已经听到或者看到了,课堂上又何必重复讲解呢?书中有一段话说得很好:

  ——就是在课堂上跟老师、同学交谈自己的想法,跟在校外偶然听到别人的谈论并不是一回事儿。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儿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开阔了,儿童们就会感觉到我们祖国前进的巨大的步伐。这里就会萌发出幼芽,从里面培育出爱国主义的情感来。

  是呀,这种无拘无束的谈话,对于班级集体的形成也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每一个孩子听着同学们的发言,如同他们体验着同样的内心感受,共同的感受也就有助于集体的团结。

  读到这里,我感觉到这一切很需要,但是做起来就有困难。首先,在上课时哪里有时间跟儿童进行这种谈话?其次,怎样跟儿童进行这种谈话?

  ——当教师解释他要说明的事件和谈话的时候,必须克服那种形式主义、装腔作势的作风。如果班级里能够创造一种推心置腹的交谈思想的气氛。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而教师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并且参加到谈话中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可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后面以语文课的'讲读课时的做法为例。比如说,我们一般会这样上课:把课文初读之后进行分段阅读和分析,然后把全文重读一遍,再把全文来个表情朗读。还不算完结,还要进行分角色朗读。

  —-按照上面所说的方法进行教学,课堂上的气氛是多么的枯燥乏味。即使教师竭力想把课上的活跃一些,向儿童提出几个引起注意的问题,说几句有特色的话,但是仍然达不到目的。看得出来,儿童眼光里刚刚露出一点火花来,可是刹那之间就熄灭了。有时候,眼看着儿童就要“热情奔放”起来了,可是并没有发生这样的事。因为,按照教学法的规定,这时候却要转到重复朗读课文的阶段去了。

  我想,这些话触及了一个怎样上课的问题的一个新方面:儿童在课堂上的生活。那什么叫生活呢?生活就是人的(也包扩一切有机体的)生理的存在。这就是说,人在呼吸,他的心脏在跳动,消化器官在工作,感观在活动,等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当然,在任何一节课上,不管课是怎样上的,学生都在生活。但是,还应从精神生活(人的思想、感情、愿望)的意义上来理解生活。精神生活可能是积极的、丰富的、多方面的,也可能是贫乏的、萎靡不振的、单调的。

  第一章的前半部分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质疑,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到底对学生有什么样的意义?能否提高学生的发展能力?为什么分析课文一定要先经过六个阶段,才开始阐述作品的中心思想呢?为什么加深对课文的完整感知一定要和阐明它的中心思想分开进行呢?为什么整篇课文的表情朗读要放在末尾呢?表情朗读是跟阐明课文内容和它的语言表达手段无法分割的!起初呢,我还觉得原来的这种教学方法很严整,很有逻辑性,我上学的时候老师就是这样教授的,而且一直是这样教的。但是,现在读了专家的谈话,我也开始怀疑它的优点究竟在哪里了。

  《和教师的谈话》读后感 篇2

  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来形容教师这一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记得当老师的第一天爸爸对我说:“教师是全天下最崇高的职业,你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用心去做,一定要对得起这句话——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那时起我一直兢兢业业的工作,把所有的热情和爱心投入到学生身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我也遇到了很多困惑和

  疑问。于是我一直在工作中探索,不断向老教师请教,总是在盼望有人能为我指引方向,就在这时候,朋友向我推荐了一本赞科夫的《和教师的谈话》,从而获得了一次向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学习的机会。

  《和教师的谈话》——它是一部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亲身向教师们“现身说法”的名著。赞科夫在这本书中把自己那深邃的理论体系浅显易懂地介绍了一线教师,涉及“课堂上的生活”、“教师和儿童”、“学习的诱因”等11个章目的框架设计,很清晰地展现了赞科夫理论体系的全貌和要点。因为深入浅出,联系实际,使我很自然的联系到自己的教育教学,读后使我豁然开朗。它使我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师德的核心源自于“师爱”。

  一.爱学生,就是要深入地了解他们。

  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这个世界里有他们的梦想,有他们的喜怒哀乐。通过多途径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我们找到他坏习惯的成因,才能让他们形成良好的人格。而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每天,我们都有责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玩耍,他们的世界应该有蓝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欢快的笑声。“学生的很多命运,其实掌握在教师的手里”。我们班有个学生行为习惯懒散,上课总爱打瞌睡,没有一点学习的积极性,后来经过和家长联系,和学生谈话,得知这个孩子的父母也常年不在身边,自小跟随爷爷生活,加上自己有狐臭,常受同学排挤,因此自信心受到很大打击。得知这个情况后我便找他谈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他爷爷的爱感化他,告知他要自强自立,懂得用行动去感恩。因为身体原因,许多同学不愿和他搭档,于是我特意让科代表做其师傅,辅导他学习。很快我便发现他状态好转,并能主动地和我接近。了解就是教育的钥匙。

  二.教育学生,就要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

  作为一名老师,面对这样有独特生命的“精灵”,我们不必去美化他们,但是又不能回避他们在学校生活中的种种矛盾,而是要宽容豁达,善待他们。放大他们的闪光点,赏识他们的优点,充分释放潜能。因为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看得起”,对孩子而言,就是“你真棒,你真行”。这是让孩子快乐成长的奥秘。在我们的教育行为中,要多说一些“太好了!” “你真棒,你真行”。这样的话,能让孩子感到自信,一个“行”字,消除了孩子的恐惧感;一个“行”字,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一个“行”字,唤起了对生命的热爱;一个“行”字,找到了学习的快乐感觉。这样,就能够使孩子在各项活动中保持良好的状态,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充分体现了活动中的主体意识,也能够缩短老师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使孩子更能亲近老师、信任老师。而我始终坚信这样一句话“用阳光的笑容对待阳光的学生,我们的教育必定会充满阳光。”以前有个学生上课老爱趴桌子,课堂提醒她,她反而很厌烦。课后我找她谈话,说她基础不错,完全可以成为语文科的种子选手。结果这次谈话让她大受鼓舞,上课便开始积极发言,后来发现他朗读功底不错,于是在课堂上有意识地给她很多朗读的机会,在同学们的好评和掌声中,她终于有了学习的热情。事后她对我说,她很感谢我这么重视她。其实我只是一根火柴,点亮了那根灯芯。

  三.爱是耐心和热情的结合。

  《和教师的谈话》的第二章讲到了教师和儿童之间相互的情感关系。他提到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应当体现在教师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成果。教育工作很琐碎,学生们在成长中总会反反复复出错,这就需要我们要任劳任怨,持之以恒。心平气和地面对各种学生错误。教学初,因年轻气盛,常为学生的错误而恼怒不已,大发雷霆,教育缺少足够的耐心。因此教育效果很不好,学生不仅不能正视错误,还产生了逆反心理,怨恨心理。后来发现冷静得倾听,细心的教导,持续的关注,不断的鼓励,严格的要求才能让学生听话。其次,教师的爱还应该与合理的严格的要求相结合。赞科夫同时也说到教师还需要很大的热情。没有热情就不可能会很好地去爱学生。这时候对照我自己,有时候我没有一点热情就走进了教室里,结果学生听了一堂乏味无聊的课,我自己是窝了一肚子火出来。相反,我精神抖擞,学生也是激情高涨,课堂热闹,课后有收获。老师要把课堂变成自己的.舞台,走上舞台,就要进入角色 。要用自己的热情去带动学生的热情,用自己的爱去带动学生的爱。我很信奉赞科夫的这句话:儿童对教师给予他们的好感,反应是很灵敏的,他们是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的。

  总之,书中赞可夫谈到的问题很多很多,我所学到的知识远远不止这些。古人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此我要把这本书当成我前进路上的指明灯,不断的阅读

  它研究它,让自己重新当一名渴求知识的学生,学习书中提到的教学上的技巧和知识,同时从正确的角度不断去反省自己的教学,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学生,让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21世纪新人才,也让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和教师的谈话》读后感 篇3

  《和教师的谈话》是苏联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列符赞科夫所着。我们对赞科夫的“新教学体系”还不够了解,因此,研究一下他的名著《和教师的谈话》是有意义的。他的“新教学体系”及其理论着作是长期的教育改革的科学实验作为坚实基础的,由于实践上的革新才带来理论上的革新,因而他的教学论观点和实验工作博得了国际上的高度评价。

  《和教师的谈话》一书,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新教学论同传统教学论的基本分歧,尤其是针对小学低年级的许多教学问题提出了新观点新方法。书中采取对比方式大量论述了新旧教学方法的长短得失,但又不是空泛议论,不是就方法论方法,而是从长年的实验效果出发来分析新教学方法所依据的心理学和教学论的科学规律。行文上举例生动,分析具体,通俗易懂。这本书虽然是专谈小学教学问题的,但它的崭新立论对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是有启发的,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从传统教学体系的消极影响束缚下解脱出来,探索教学新路子。

  赞科夫说:“不应当把儿童在课堂上的积极而充实的精神生活理解成连续不断地紧张状态,所谓儿童的生活并不是指让每一个人单独地去苦思冥想。孩子是在跟教师、同学一起交谈自己的想法,有时是互相争论。这里面有游戏的成分、有开玩笑,也有笑声……当然,儿童在课堂上的生活,毕竟是以学习为主的一种精神存在的特殊形式。可是,只要是真正的,有血有肉的,不故意造作的生活,它就会是既自由自在,又丰富多彩的。

  以往在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中总感到在教育上有缺陷。发现他们总是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看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对提高课堂效益是十分重要的。关系融洽,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起学生的极大热情去参与学习。反之,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苦学,使学生厌学,则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当然更谈不上课堂效益的提高。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感到:建立和谐的教与愉快的学的师生关系是实施乐学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首要前提。诚然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进活动,但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师的理智、情感和教育方法。第一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取得学生对你的信赖。例如当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有困难,老师此时一定要用心去点拨学生,启发思维,切不可简单生硬地要求学生坐下,一定要给学生回答正确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体会出掌握知识后的快乐。

  第二要热爱学生,我们都知道,爱是教育的保证,教师热爱学生与学生热爱教师互为条件。没有教师的挚爱,也就不可能有学生的乐学,因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思想、情感、知识的综合载体。

  第三要了解学生,因为没有对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观察与了解,我们的教育就难免是偶然的教育目的,教学更是如此。不了解学生的`学情,何以指导学生的学习,乐学也就只能是缘木求鱼,教师必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深入了解每个学生都要有相应的标准,知道他们的学习水平,分别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对每个学生都要有相应的标准,让他们跳一跳,达到原有的起点,切合自己的实际来有所提高。因此,老师在给学生设计提问时,一是要因人而异,恰到好处地去进行学习,使学生感到学习是无止境的,只有坚持不懈地学,才能掌握好更多的知识。

  另外,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还得到启发。我觉得提高课堂效益,教师必须要优化自己所教学科的课堂结构。首先要形成活泼进取的学习气氛,变死学为活学,老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良好的学习气氛中,丰富知识,增强智能。其次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的学习基础、潜能、水平不同,其学习的需要也不同,教学中就要不同对待。有的需要点拨,有的需要辅导,有的需要鼓励,有的需要补课,尤其是对学习基础差、接受能力慢的学生,教师要善于查缺补漏,下到功夫。最后是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发展个性特长,既要学得扎实,又应学得轻松。

  总之这是一本对我们教学工作非常有帮助的书。通过学习,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使我懂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用自己的身和心去影响孩子,用自己的激情去诱发孩子的激情,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孩子,使学生和我心心相应、协调一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立良好的教学情境,师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努力提高学习效率。

【《和教师的谈话》读后感】相关文章:

和教师的谈话读后感03-18

谈话的日记12-27

幼儿谈话活动教案03-14

《谈话的艺术》读后感02-08

幼儿谈话活动优秀教案03-15

幼儿谈话活动教案15篇03-14

我和老师作文02-22

老师和朋友作文12-22

我和老师作文01-20

《老师和学生说话》读后感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