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毕淑敏心理咨询手记》读后感【必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毕淑敏心理咨询手记》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拜读毕淑敏的著作《毕淑敏心理咨询手记》,最开始是被书中的语言和来访者的曲折故事所吸引。往后深读,则开启了我的心灵之窗,让我对心理学有了全新认识,并将其学以致用于工作与生活中。
这本书记录了毕淑敏作为心理医生咨询的一个个真实而鲜活的案例,她说:“每一个来访者都是崭新的世界。”当她办公室的门被推开,她都觉得是一个鲜活却复杂的世界,像一幅画在她面前缓缓展开,她也在书中生动地描述那一个时刻:那是一个神圣的时刻,因为那是一颗心在向你讲述,她把最隐秘的思维音符向你倾诉,这是何等的信任,何等的真诚!
其中一篇《你究竟说了些什么》令我感触颇深。成绩平平的高中生阿伦为激励自己奋进,在模拟高考报志愿时填写了清华大学,遭到代课老师的无情嘲讽,自尊心受到极大打击。为报复老师,他甚至滋生放弃高考的念头,沉迷于网络游戏,试图游戏中夺得第一证明自己。毕老师在对待这位来访者时一直用心倾听,而后以崇拜的眼光对他说:“你在游戏中充满爱国精神!”就是这种信任与理解让阿伦觉得不再孤单,不再继续幼稚,他不再用网络游戏证明自己,而是选择了正确的方向,重回学校,最终考上了重点大学。当朋友问起毕老师用了什么方法时,毕老师只说:“那一天,我说得很少,阿伦说得很多。”
善待孩子的每一次表达,耐心听孩子把话说完,这样会让孩子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理解、宽容、尊重、关爱。这份情感会感染学生,会无声传递。学生也会从老师身上学会倾听的态度、倾听的习惯,并潜移默化受到影响。
正是这样一本不同于一般专业词汇满篇令人望而却步的心理学著作,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形象生动的表达,描绘出来访者的感受、困境、矛盾,以及内心的种种挣扎,让我深感心理教育对于现今孩子的迫切需要。毕竟,小学生不像成年人,需要耐心倾听,了解他们的想法,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填补”和“删减”。身处讲台上时,我们是老师,但生活中与孩子沟通交流时我们要努力成为他们的知心好友、倾诉对象,找准他们的心理教育切入点,有针对性地指导,用肢体语言表达对孩子们的尊重与关爱。
于是,当遇到班上转来了一名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流的男生时,深受启发的我便尝试做孩子忠实的倾听者。起初,为帮助他适应学校生活、跟上学习节奏,我多方了解才从他奶奶口中得知,孩子的父母早就离异,只有奶奶一人抚养。此后,我经常找他谈心,倾听他的烦恼,聆听他的梦想,当他取得进步时我便用他喜欢的书籍嘉奖他……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将我视为朋友,小心思也会毫不避讳地告诉我,而我也会时不时给予他一些建议和鼓励。渐渐地,他的脸上又绽放出自信的笑容。回想起他的成长过程,更多时候我仅仅只是作为他的倾听者。
阅读此书,我常常会有种时空交错感,在毕淑敏的一个个故事里产生共鸣。想来如此,在与这群可爱的孩子们相处的时光里,身为一名教师,我们所做的绝不仅仅是传统的传道授业,很多时候我们更要成为他们成长阶段的倾听者。
倾听花开的声音,我们才能读懂花儿的心思;倾听流水的声音,我们才能读懂山林的呼吸;倾听孩子们的声音,我们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让我们都像书中的毕淑敏一样学会倾听,让这束温暖的光离每一个孩子近一些,再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