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作文大全>读后感>《活着》读后感

《活着》读后感

时间:2024-04-24 14:06:2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活着》读后感必备11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活着》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活着》读后感必备11篇

  《活着》读后感 篇1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这就是余华的《活着》里,福贵的一生。

  远近闻名的阔少爷徐福贵迷上了嫖赌,一心想着光耀祖宗,结果他输光了家里的一百亩地。原先他昂着脖子大摇大摆别人喊他少爷,后来他笑得满脸褶子低头哈腰喊别人老爷。他的父亲摔死,母亲病死,女儿凤霞从小命苦,一场大病让她成了聋哑人,儿子有庆抽血过量死了,好不容易凤霞嫁了出去,日子好像有些起色,结果死在了生孩子,然后妻子家珍得了软骨病,病死了,孙子叫苦根,女婿叫二喜,二喜在工地上被水泥板压死,孙子苦根因为自己的疏忽,吃豆子被撑死。

  结果徐福贵的一家都是被自己亲手埋了的`。

  原先徐家的老祖宗不过是养了一只鸡,鸡养大后变成了鹅,鹅养大了变成了羊,再把羊养大,羊就变成了牛。徐家就是这样发起来的。后来到了徐老爷这代牛变成了羊,羊变成了鹅,到了徐福贵这一代,他爱上了嫖赌,一下子连鸡也没有了,徐家就是这样衰落的。

  那时徐福贵对“我”说着自己的故事,但好像在说别人的故事一样,他明白自己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向衰落的,他比谁都清楚,可是谁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他也许很痛苦,很遗憾,很后悔,就像他沙哑的笑声。晚年的福贵有一头老牛,也叫作“福贵”,是福贵在经过牛市场时把它从屠刀下救出来的,这头牛和福贵一样,被喂饱过,被饿过,最后也都在脖子上抵着锋利的刀片的时候,被救过。

  福贵让牛耕田,他说,“今天有庆,二喜耕了一亩,家珍,凤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还小都耕了半亩。你嘛,耕了多少我就不说了,说出来你会觉得我是要羞你。话还得说回来,你年纪大了,能耕这么些田也是尽心尽力了。”

  福贵用那么多不存在的人和名字去骗那牛干活,同时也好像在骗自己,让自己多一份信仰。活着,无非也就是为了自己的信仰。

  让我谈起“活着”,我一定是没有多大概念,我怎么知道活着究竟是怎样会更好,或者说,活着不一定要好,不一定要长久,每个人的人生路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大家“活着”才会显得有价值,这个价值很难说,不明不白。

  是到了像福贵那样的年龄,回忆起跨越了大半个世纪的故事,心里就突然明白了。

  《活着》读后感 篇2

  夏日午后,一位老人,一头老黄牛,两个进入垂暮的生命将那块古板的田地耕得哗哗翻动,犹如水面上掀起的波浪。活着就好。

  从骄奢淫逸的纨绔子弟到白发苍苍种田为生的老人,从家庭圆满到身边只有老牛相伴,这几十年到底经历了什么,只有福贵知道。

  当人们期待着的一件好东西到来的时候,它往往来的既迟缓又艰难,而且它还附带着一切人们在幻想里没有顾及到的现实的灰尘。“鸡养大了变成鹅,鹅养大了变成羊,羊养大了又变成牛,日子还得好好过下去。”在福贵的眼里未来的日子总是美好充满希望的,可是现实呢,母亲妻子因病而死,儿子为了救女校长抽血抽死了,女儿产后大出血死了,二喜被两排水泥板夹死了,孙子因为吃了过多的豆子活活撑死……悲剧接踵而至,令人无法喘息。幻想在现实中一次又一次的破灭,最终只剩下一头老牛与福贵相依为命。福贵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没有抱怨,只有希望。

  如果福贵在年轻的时候能够珍惜他原有的生活,他的一生又会怎样,福贵不知道,我们也不知道……张爱玲曾经说过:“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人间,没有谁可以将日子过的行云流水。但我始终相信,走过平湖烟雨,岁月山河,那些经历劫数、尝遍百味的人,会更加生动而干净。时间永远是旁观者,所有的过程和结果,都需要我们自己承担。”残酷其实是我们宿命的一部分,但残酷和希望从来就是孪生兄弟,生离死别的残酷现实没有将福贵击垮,在大风大浪之后他依旧顽强的活着,为了心中永远不灭的希望。我愿意相信,有一天,福贵会过上好日子。

  《活着》本身没有什么华丽的语言,有的只是朴实平淡的自述,一个平凡人物的一生却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力量。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都让我们感动:始终相信“人只要活的高兴,穷也不怕”的母亲、对福贵不离不弃的家珍、勤劳的凤霞、善良的二喜……生命中最困难的时刻曾经有过他们的陪伴,福贵是幸运的。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生活不易,活着就好。

  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

  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笑着,唱着。这日子还得好好过下去……

  《活着》读后感 篇3

  我妈总是担心我会越活越孤单,怕以后孤身一人,客死于他乡,连一个埋我的人都没有。

  我知道她的担心,她太了解我的性格。自卑且自负,孤单又不知道如何融入人群。

  她总试图用在我情绪低落时候给我讲些自己周围的事和人,自己种的芝麻谷子今年长的可高了,隔壁邻居搬走了,然后让我放宽心,时日还长,别想太多。讲到最后,以我的不耐烦告终,因为我早已忘了村里的地,地里该怎么种的的种子,我告诉她,别和一个精神病讲道理,你的道理在他那里是把尖刀。

  我时常想,或许他们没有送我读书,我会比现在快乐的多,在东山放羊,西山种地,傻呵呵的娶个老婆,生个孩子,在北山的山腰盖个房子,然后平平淡淡过日子。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活的不开心,我同学说这是矫情。

  我原来一直以为自己看了那么多书,知道那么多道理,但是我依旧没能过的很好,我百思不得其解,却依旧到处给人讲道理,劝人好好活。

  知道我后来的自以为是,工作后我自以为经历过确切的'讲是看过那么的生命流逝,自己应该可以结合那些道理让自己更加阔达,让自己的道理更加深入人心。

  于是,我给老l讲道理,我告诉她什么才是好好活,什么才是康庄大道。只是她听不进去,我知道她抑郁症犯了,越说越激动,摔碎边上的盘子,要拉开自己的手腕,我都蒙了。我从来不知道讲道理能杀人,还自以为是的和她讲道理。

  或许是太脆弱,或许是性格,也或许是后天经历。

  我和人一直举《活着》的例子,结局是牵着牛的李富贵。为什么要牵头牛呢?人性哪有道理可言?一个疯子就更没有道理可言了。

  某些人,垮掉了。

  悄悄的,像个人是的,悄悄的跨掉了。

  l说从来不奢望有个人去深入了解自己,也不需要谁雪中送炭,只是希望那些不了解自己的人留些口德,也不要自以为是,在一场自以为是的道理里杀死一个脆弱的灵魂。

  《活着》读后感 篇4

  这是我第一次读余华的书,故事朴实,可结尾又是那么残忍。我向来都不爱看悲剧的,也从不愿直视社会上真真切切存在的惨案,我是个理想主义者!曾耳闻过《活着》中的一些故事与人物,所以《活着》在家中书柜已久,甚至书上面都有了一层薄薄的灰。每每捧起它,我却又一次次地放下,终于,我翻开了它,专心地读着……

  小说开篇便写了两位老福贵——男主人公和一头老牛,由主人公的叙述来追忆往事,揭开了故事的序幕:

  地主的儿子福贵的一生命运坎坷,该经历的,不该经历的,都经历了。从家庭的富裕到落魄,从富贵参军到回乡过着食不果腹的穷日子。灾难在他身上接踵而至,犹如晴天霹雳般地将他原本就不太美满的生活毁于一旦。儿女双亡,妻子病逝,“偏头”女婿工作时遭意外去世,连最后的.亲人,年仅七岁的小外甥都先天而去。每当一个厄运降临,我的心都会为之一颤,若是那样壮烈地死去,也就罢了,可偏偏就是那样平淡地一个又一个死亡,普通人,连死去都是那样无助,那样平静。福贵本是一个纨绔子弟,如今却得面临自己的挚爱一个又一个地离他而去,心如刀割却又眼睁睁地束手无策……

  书看完了,可每每想到福贵所遭遇的这些事情,我都会眼泛泪光,即便过了许久,那种为之惋惜,为之怜悯,为之悲切的情感也挥之不去。

  上天可真是眷顾他——打仗的时候让他从死人堆里爬了出来;土地革命的时候他已不再是地主了;一个个亲人死去唯他活着……他似乎是最幸运的人,但却是最可怜的人!

  小说最后写福贵和老牛渐渐远去,那沧桑的背影,与夕阳的余晖、无垠的田野,已融为了一幅画,福贵的背驼了,他背负着一家人活着的希望。他失去了一切,唯有活着的意志无法被剥夺。

  他,为了活着而活着。

  这是斗争与生存的故事,作者用朴实无华的笔墨,写出了当时中国社会中农民阶级不同时期的生活经历,打造出福贵这么一个看似幸运而又可伶的人。

  正如余华所说的: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而活着”。

  《活着》读后感 篇5

  第一次读完《活着》这本书,我只觉得压抑充斥了自身的整个心灵。同时也觉得余华太过残忍,让故事中的人物一个又一个的死去,却惟独剩下主人公孤独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在我生病的那段日子。于是那本《活着》被我一气之下压在了书堆底下,因为我讨厌于华,讨厌他的残酷。

  第二次看《活着》,是在今年的四月。那是个黑色的四月,在我满怀憧憬着自身的幸福未来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噩梦彻底打碎了我所有的梦。我没有办法接受那样残酷的一个事实。我觉得整个世界都崩溃了。不清楚,自身流掉了多少泪。我开始自暴自弃,甚至有了万念惧灰的地步,我深深感受到了活着的艰辛,活着的痛苦。"我该为谁而活,我为什么要活着。"那几天我想的只有这样的一个问题。于是我开始发泄,开始焚烧我所有曾经喜欢的东西。因为我想烧掉过去,烧掉病痛。

  我又看到了那本《活着》,鲜红的封面深深地刺激着我。我留下了这的一本,开始重新去体味活着的含义。我总认为人生的悲哀的莫过于地静静地等待着死亡的那一刻,可当我再读《活着》,我才明白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是你眼睁睁看着身边的一个个亲人慢慢死去,你却毫无办法,直到只留下你孤单的一个人!这才是人生的悲哀。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换成是我,我会不会继续生存下去,但他却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这种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和对世界的乐观态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也更是我所需要的。我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当这个贯穿全文的引子让我扪心自问时,我却无从答起。当我生病的那一刻起,我变得开始暴躁不安,怨天尤人。我开始挑剔身边的人,无理取闹,而身边的人一次次的包容我,无怨无悔。在伤害深深爱我的人同时,我也深深地伤害了自身。其实我比余华更残忍,我亲手在伤害身边一个个爱我的人。我的病不是他们导致的,但我却让他们左右为难。为什么我要把自身的痛苦强加在爱我的人身上呢?活着,就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千万别为自身找什么借口,因为"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在艰难中活着,在活着中享受艰难!

  《活着》读后感 篇6

  从小是一个少爷,一个无知的小孩,到一个为了一百亩田而疯狂赌博的年轻人,以致赌光了家产,被国民党抓去拉大炮,到了人生的末端,亲人纷纷先他而去,只留他苟活着。这么一个苦命的人儿呀,就是余华作品《活着》的主人公——福贵。他早年丧父母,中年又丧了一对儿女,那可怜的妻子和女婿呀,死神也不放过,还有他那唯一的外孙儿苦根,因吃多了豆,也被活活撑死了。

  福贵,他一生不福不贵。作者的“假惺惺”有点让人反感,他经常会在你被悲惨的情节弄得快窒息时,加入一丝淡淡的喜悦,如同在黑暗的世界中给了你一丝丝的光明。而当你刚刚松了口气时,你却发现这只是个巨大的陷阱:就像有庆长跑得了第一,紧接着就面临死亡;凤霞怀孕了,一家人终于露出了难得的笑颜,不久,她又因难产而死了。

  作者的手法真是太残忍了。他让我惊愕地站在那里,站在他描绘的世界里。我仿佛看到一棵快枯萎的`树,刚抽出一点让人喜悦的丫枝,他便无情地举起斧子,拦腰斩断,斩断了这让人期待的美好。

  我想福贵活下来又有什么意义呢?这太可怕了,死了一堆人,都是他的亲人,全是他的血和肉呀!最后只留一头老了的牛和他相依为命。他留在世间还有什么意思,他的灵魂是不全的。我曾以为失去自己喜欢的东西是痛苦的,可是福贵接二连三地失去亲人,那仅仅是痛苦吗,那是绝望。当绝望在你心中时,你虽然活着,但已经是死人了,所以福贵没有真正痛苦过,他是万念俱灰,是行尸走肉。

  我想余华写作的目的是让我们感悟人生的沉重吧,直到看到他说的写作缘起。

  “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的那位老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这样的一篇小说,就是这篇《活着》。”

  人在活着的过程中免不了苦难,但你必须去忍受。这也许就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吧。但是我的感受完全不止这些,它引起了我对人生的思考。

  《活着》读后感 篇7

  作者写了小人物福贵,让所有的厄运都集中在他一个人头上,“千钧系一发”。那么,我们比福贵幸运或者是高兴不知多少倍的人,该如何“活着”还是为着身边的名利互相倾轧、争斗,还是为了蝇头小利、一时得失而斤斤计较苦日子向好日子过容易,那就倍加珍惜。好日子滑到苦日子,也不能可是,但要象福贵那样不埋怨,活得真实。人总有一天会不活着,活着就必须真实。张贤亮感激生活,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感激生活。以平常心而平常地活着,这是每一个有职责和良心的人,都应当具有的生活态度。

  有一句话说的很真实,那就是“情义无价”。情,就是亲情、感情、友情、感情,福贵的父子情、母子情、夫妻情、儿女情、战友情都表现得十分真实,当他输完了家产,想到的是家,当他被解放军俘虏遣散时,他第一个念头是:只要不死,就回家。人在最困苦的时候、最无助的时候第一个闪过的真实的想法就是“家”,因为从“家”里能够得到无所不在“情”的温暖,无论你曾奉献过还是辜负过,“家”总是一个人的“避风港”。只要活着,“家”始终存在心里,且离“家”愈远,思念愈切。义,就是此生所尽的'义务和所承担的职责。福贵始终感到内疚,父母死了,儿女死了,妻子死了,他总觉得对不起他们,没有尽到职责,没有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如若人活着没有“义”的话,那么不就是白来人世走一遭了吗也许混蛋时象福贵那样满街胡闹一气,可这毕竟是属于福贵时代,离我们很久远,除非自我想从“牛”的日子硬要滑向连一只“鸡”都没有的光景,再说甚至连福贵都不如,难以承受接踵而来的挫折,说不定早已“红尘看破”一命呜呼了。

  人,没有理由不活着,不管贫穷富贵,不论地位高低,真实地活着,活出个人样,才不白活。而支撑着自我活着的,是自我一颗善良的心。

  《活着》读后感 篇8

  《活着》这本书对我的触动是非常大的,主要讲述的是一个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贵生活在那个纷乱特殊的年代,经历了战争,杀伐以及一系列动荡的生活,经历了家庭的兴富到衰落,身边人陆续的死去,在他们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东西,失去金钱,失去亲人,最后只剩下一头瘦骨嶙峋又险些被人宰割的老牛与他为伴尽管这样,福贵还是活了下来,活着——心中永存希望,只要心中有希望,那么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可以克服。作者在书中说了这样一句话: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活着自己去感受生活,不可以看别人是怎么说的。希望在心中是不会破灭的。

  书中的福贵小时候家里非常的有钱,他经常出去赌博,把所有的钱都都赌光了,那时的福贵还不知道挣钱的不易,当赌完所有的钱财时,福贵的爹死了,娘病了,福贵才真正体会到活着的意义。福贵变了,在国军遭到攻击的时候,福贵活了下来,为了活下来福贵也是遇到很多的不幸,家珍生下了凤霞,当福贵回来的时候,凤霞已经会说话了。后来家珍又生下有庆,有庆给别人输血时,生生的被输死了,有庆的死对福贵的打击很大,但是福贵依然选择活下去。家珍病了,病的越来越严重,可后来又渐渐的好起来,福贵的日子也慢慢的好起来了,但是凤霞又因生孩子大出血死去了,家中只剩下二喜、苦根、福贵,但好景不长,二喜又被压死了,苦根吃豆子太多撑死了,最后只剩下福贵一人了,但是还是没有放弃生活,坚持活了下去。

  福贵这一生应该说是幸运的。因为经历了中国多次的大变动、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危难,他都活了下来,同样,他也是悲惨的,亲人们一个个的离他而去,但是他心中依然选择活着,没有放弃希望。《活着》结束时说: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的东西。福贵可以说就是一个英雄,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当时的社会局势动荡,可福贵的一直坚信活着、乐观的活着,这就是活着的意义。

  《活着》告诉人们的就是福贵的那种精神吧。《活着》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坚强的活下去吧,并且乐观的活着,快乐的活着,没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只要快乐的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活着》读后感 篇9

  一直以来是很抗拒看余华的这本活着,即使知道这本书在豆瓣分很高,也一直不愿去碰触,可能是完美主义者吧,不喜欢太压抑太悲情的故事,所以一直没有去看。

  在图书馆借书,在满目琳琅的书籍里突然看到了一本《活着》夹在中间,瞬间有了想看这本书的冲动。人生既应有轰轰烈烈小说似的爱情憧憬,也应有踏踏实实、平平淡淡生活的态度,于是就把《活着》借了回来。

  看到三分之一,觉得故事平白无奇,一个纨绔子弟不学无术,吃喝嫖赌。再往下读,书的后三分之二叙述“渐入佳境”,但富贵的人生曲线开始发生转折,先是赌博输光几辈人积累的田产,爹变卖田产换成两大箩筐铜钱让富贵挑给债主。看到此处,心中感触:生活是本最好的教科书,浪子回头千金不换!接下来,富贵爹气病逝世,自己被拉壮丁,没见到母亲最后一面,好容易回家和家珍、孩子团聚,过着辛劳但温馨的日子,可接下来厄运接踵而来,儿子有庆抽血过多惨死,女儿凤霞生孩子难产死亡,家珍劳累过度也撒手而去,女婿和外孙也相继去世。

  看到结尾,富贵与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在回忆自己的人生过程中,他没有抱怨、没有仇恨。

  在推荐给妹妹看过后,她问:“富贵经历了这么惨的人生怎么还能活着而不选择结束人生呢?”我想了很久回答道:也许在富贵看来,他的人生本该如此!我们没有经历过那样的人生,不能用我们的人生观去判断别人的`行为。

  细细想来,人生这条路并不像我们一直以为的那样:

  努力了就一定成功,相爱了就会结婚,结婚了就一定幸福……生活就像一部自导自演的电影,不往前看,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努力会有什么回报,不知道自己的付出值不值得,更不知道当下的挫折自己能不能跨过去。想品尝自己的人生味道,只能靠自己去努力生活。

  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很多很多负重前行的人,就像富贵一样,但是他们依然对生活抱有期待,对他人抱有善意。这让我看到了不完美生活的美好之处。我想,不管是乌云斑驳,还是阳光灿烂,都要守护好心中的明珠:心怀善意和期待,它会一直支撑着我们在这个现实的世界里,披荆斩棘前行。

  最后以一句余华的话共勉: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活着》读后感 篇10

  三个小时,嬉闹间也许转身而逝,但同样是转眼而逝,我却读完了一个人的一生,也了解了什么是"活着".

  其实对于什么是活着,不用读也有感,因为我们存活在这个世界上。

  可是读过它之后,我才知道什么是"活着",什么是最朴实的活着,什么是最真实的活着。

  《活着》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福贵的普通的一生。

  小说以时间为主线,讲述了福贵如何从游混于社会的阔少爷变成一无所有的佃农,如何从刚开始无所事事的败家子到最后持家生活的顶梁柱,如何从刚开始的'淡漠亲情到后来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痛。

  小说中,作者对于死亡的安排更是独具匠心。

  父亲的死第一次把他从生活中唤醒,使他开始谋求自己的生活;老全以及伤员们的死,使他开始了解到战争的残酷,生活的残酷,更体会到家的温暖;就在他与家人团聚之时,

  母亲的死更是引发他对自己深深的自责,也让他刚刚品尝亲情的心跌落谷底;就在这一切趋于平静时,儿子有庆的死再次给这个家庭以沉重的打击;

  人近暮年,就连唯一支撑他活下去的希望——外孙苦根也离他而去……现在看来近乎荒谬的情况,也是当时人们生活中的各种遭遇,集中反映在福贵的身上;生活的疾苦,亲人的离去,一次又一次体会着从天堂跌入地狱的感觉,使晚年的他能够平静地讲述这一切。

  小说通过一系列死亡来体现"活着"的价值的写法,不得不使人拍案叫绝。

  活着或许是一场游戏,只不过它真实地连自己都分辨不出;或许真的有上帝,让人们感受希望到失望,快乐到悲伤,理想到现实。

  亦或许,万物只是为了冲淡时间的寂寞,陪伴它的流逝。

  这便是一个产生并禁锢于人类文明的思想所能想到的,其他的一切,便无从知晓了……

  《活着》读后感 篇11

  《活着》这本书我已经读了不下5次,但是每次看都给我不一样的感受。最近心血来潮又重新的去翻看了一下这本书,更是有了和以前不一样的理解。

  这次我把自己带入到整本书里,以自身为福贵来体验他这一辈子经历的酸甜苦辣。

  一开始,他还是快乐的。自己是有钱人家,家里的资产足够让自己生活美满,又有一个好的媳妇,衣食无忧家庭美满。但是随着事情的发展,开始沾染赌博恶习,把家里给败光了,老父亲也因为此事气死。为了赚钱开始放下富裕人家的架子,脚踏实地的赚钱。后来为了给母亲买药而不幸被抓去当兵,一走就是好几年,回来的时候母亲已经去世并且大女儿还不会说话,给予自己的双重打击。

  再后来在自己与妻子的努力下,生活慢慢回升,随着国家政策,也开始过上差不多的生活,孩子也上了学女儿也嫁了人。

  但是妻子的身体越来越差,只有自己更加努力才能撑起这个家。

  再后来儿子为了帮助别人不幸献血而死,儿子死了没多久妻子也跟着去世。大女儿生了个儿子但是难产大出血也死了。再往后突发情况使女婿遇难致死,小孙子又吃东西闷死。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与一头年老的牛。尽管这头牛时间所剩无几,但福贵有着仁爱之心,毅然决然的买下了他,让这头牛陪自己度过这下半辈子。一头牛一个老人,对着过往的人,讨论着自己年轻到现在的故事。对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已经释然的情怀是我学不来的,但同时我也理解到了像他这样经历的人恐怕也对任何事不抱有任何的想法了吧。只剩自己与一头畜生,快乐并潇洒的活着。

  看这一遍的感受就是压抑,置身于事里,太多的事能让福贵喘不过来气,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并没有被生活所打败,尽管身边的`所有人都离开了,但是他并没有失去对生活的期待。他依然而然的好好活着,生活虽然艰苦,但是自己有个非常好的心态。他已经看淡了所有的生活,什么事都已经不能再让他痛苦。我想这就是难过的事经历多了已经自我免疫了吧。问世间能有几人像他这样,如此大度如此潇洒。尽管世间把莫大的疾苦给予我,但我仍然笑着活。

【《活着》读后感】相关文章:

余华活着读后感,余华活着读后感简短12-10

读后感活着03-08

《活着》读后感(精选)01-27

活着读后感12-12

《活着》读后感09-15

(经典)《活着》读后感08-16

[经典]《活着》读后感07-29

《活着》读后感(精选)07-30

活着读后感(经典)09-01

活着读后感【精选】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