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篇(热)
读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
这本小说名字很特别。
我也好久没读国外的小说,因为社会习惯、语言风格不一样,很多点get不到。这次也一样,书前半部分并不是太有意思,如果不是知道这是一本好小说,我可能就读不下去了。
书的名字《月亮与六便士》,被解读为理想与现实。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的原型是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书的作者毛姆用旁观者的角度,通过自己和主人公短暂的经历,和从别人口中知道的支离破碎、不甚完整的转述拼接起主人公的.后半生。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本来已有令人羡慕的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但在40多岁像“被魔鬼附了体”,迷恋上绘画,抛家弃子,身无分文的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在巴黎不仅肉体受着贫穷和饥饿煎熬,贫病交加,躺在小阁楼里奄奄一息,若不是朋友相救,几乎一命呜呼。离奇的是,等病好的时候却让他的救命恩人家破人亡,占有恩人的妻子又使她自杀。主人公离开巴黎后,来到了南太平洋上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离开了文明世界。在这里,他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他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在他染上麻风病双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画了一幅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却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这幅画作付之一炬。
小说中有很多精彩的段落。有些段落,会让你兴奋,原来有时自己一闪而过不可名状的想法竟然被作者100多年前就精确描述过。有的段落,会开放你的思维,原来事情还能这么理解。
读完这部小说,每个人都会问自己一些问题:我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我敢放弃现实去追求梦想吗?什么样的人生才算成功的人生?怎么生活才不算辜负生命?我想这便是这部小说给人带来的思考,也是这部小说之所以流传下来的原因。
我觉得这本书是有“毒”的。主人公为了追求内心的东西,摒弃社会价值,放下家庭、朋友,变得自私、冷漠、没有道德。总之,我觉得这本书是不适合给孩子们看的,特别是没有经过社会捶打、凡事理想化的孩子们。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
斯特里克兰德在四十岁那年从零开始学习绘画,他放弃了安逸的工作,抛弃了妻子儿女,离开了他从小生活到大的英国,去了巴黎。在那里租了一间破旧,狭窄的小屋,一个人孤独的学习绘画,后来他又离开的巴黎,居无定所,穷困潦倒,时常睡大街,时常好几天不吃东西,但尽管如此他也从来不曾抱怨生活,不曾放弃绘画。
说实话我很敬佩斯特里克兰那种为了自己内心的世界,为了自己的理想放弃一切的勇气,就像电影《返老还童》里面说的那样:不管何时做你想做的事永远都不嫌晚,你可以改变,也可以不变,没有什么硬性规定,我们可以做的很好,也可能很糟,我希望你能充分利用时间,希望你能看到令你吃惊的东西,希望你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感受,希望你遇到具有不同观点的人,希望你过上让你自豪的生活,如果你发现生活不如意,我希望你有勇气从头再来。
后来斯特里克兰德去了塔希提岛,那个与世隔绝,没有嘈杂的小岛上,在那里他安静的度过了他的余生,在那里他和一个女人结婚了,并且他们有了自己的两个孩子,在那里他成天专心于他的绘画,哪怕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他染上了恶疾他也没有放弃绘画,在那里他找到了自己内心想要的世界,也抵达了他绘画的顶峰。而在他死后,他生前那些不被赏识的作品都一名扬整个法国,整个英国,乃至整个世界了。
在《月亮与六便士》中其实不仅仅是斯特里克兰德,还有一位叫阿伯拉罕的医生,他也是为了自己的理想与内心世界,在快要进入事业的高峰的时候,毅然地去了一个船舶上当个职务相当低,工资也极其微薄的小医生,放弃了原本可以锦衣玉食,万人敬仰的生活。
“你后悔过吗?”
“从来没有。一分钟也没有后悔过。我挣的钱刚够维持生活,但是我感到心满意足。我什么要求也没有,只希望这样活下去,直到我死。我生活得非常好。”这是阿伯拉罕医生的回答,他从来没有后悔当初的选择,即使无人理解,无人支持,他也从来没有后悔过,就和斯特里克兰德一样,无人理解,无人支持,无人欣赏,穷困潦倒,受尽讽刺嘲笑也从来没有后悔过。
你想要得到什么,必然要放弃什么,任何你想要的东西都存在等价交换的条件,斯特里克兰德放弃了原本幸福美好的`生活,居无定所,辗转百折,经过无数个穷困潦倒的日子才抵达他绘画的顶峰,才找到他内心的世界;阿伯拉罕医生放弃了他事业的高峰,放弃了衣食无忧,荣华富贵的生活,才找到他内心所想的世界。
“拿你有的换你要的。”生活大抵就是如此。从来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与事物,如果真的存在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到的,那一定是很廉价的吧,或者说那一定是被很多人给抛弃的吧。
斯特里克兰德是个脾气很糟、性格古怪的人,可同样他也是个很勇敢、很是个了不起的人,从他四十岁离开家开始,他从来不畏惧别人的碎语,也不在乎自己被人说成什么样,就像村上春树说的那样: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
斯特里克兰德的成功,不仅仅是他对绘画的热爱,更多的应该是他对自己的内心的坚定。他从不被任何人,任何事的发生而质疑,放弃绘画。即使睡大街,好几天不吃饭,有人因他而死亡,被人嘲讽,咒骂,被人逼迫,身染恶疾他也依旧坚定如初。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3
《月亮与六便士》书中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是一位证券经纪人,家庭富裕美满,妻子温柔贤惠,孩子健康聪明,妥妥的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羡慕的“人生赢家”。但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他做了一件令所有人惊掉下巴的事情,年近40的他放弃了拥有的一切,只身一人去了巴黎追求自己的理想—画画,他的妻子觉得他是出轨了,其他人觉得他太过于自私。其实之前有刷到过很多人对这本书的评价,有人把重点放在了他不负自私自利的重点上、同情与他的妻子,不谙世事的孩子。有人把重点放在他应该追求自己的梦想,而他的妻子不是他的灵魂伴侣,所以他的做法无可厚非,其实这两者的观点都没有绝对的正误,因为每个人思考的方式所站的角度不同。
当斯特里克兰来到巴黎去学习绘画。在这里他甚至连温饱都不能被满足,可是这一切对他来说都无关紧要,只要能画画,纸笔就是他的全世界,但是他作画只为寻求自己内心的世界,在极度贫困的境地下,面对别人的赏识,他甚至都不愿意将他的画展示在世人面前,他的.行为举止皆令人厌恶,仿佛他的存在就是最大的矛盾体。为了找寻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他必须完全抛弃肉体。终于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中,他找到了那座小岛,和当地的一个土著女孩结婚(遇到的唯一一个不会打扰他的生活的女性),在穷困潦倒的日子里记录不断迸发的灵感,在生命的最后一年里,疾病缠身双眼失明的他终于找到了自己内心最终的伊甸园并将其展示在墙壁上。画作完,他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而他最后的遗言是让妻子烧掉这惊世之作,他所作的画从不为名与利,只是单纯至极的追逐梦想。在这个满地皆是六便士的世界里,他抬头看到了自己的月亮。
我想对于普通人来说,既然不能也不应该脱离现实生活,单页一定不要忘记你心中的“月光”。一边脚踏实地的工作,一边仰望星空地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应该是最好的状态,毕竟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4
本书讲述了两个人的故事。其一是思特里克兰德,在他离家后,就一直过着落魄的生活,但他没有放弃画画,在一路追求过后,终因麻风病离世,并且带着他的作品一起离开。而施特略夫则是个心善的好人,但他的好经常给人带来负担;让我不能理解的是他所谓的宽容大度,尤其是思特里克兰德和他太太在一起后,施特略夫还担心他太太是否过得好,甚至把房子留给思特里克兰德和他太太,结果是施特略夫的太太带着悲伤自杀而去。
思特里克兰德最后和爱塔相爱,因为他是个向往自由的人,爱塔与他的前两任妻子截然不同,她不会干涉思特里克兰德,她会尊重他的意愿,不会强迫他做事,两个人在相处过程中应该给彼此留一点空间,不要事事都干扰。故事结束时,思特里克兰德完成了自己的画,也达到了自己追求的目标。
这让我又想起了开头的'那句话,“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光。”
文中对月亮这样的字眼只字未提,但我看懂了,六便士是物质生活,月亮则是一种摆脱了六便士的精神境界。思特里克兰德有着稳定的工作,幸福的家庭,他明明可以一直安静的活到老,可是他突然抛妻弃子。我曾一度认为他是个自私的,没有责任感的人。而事实上他只是在实现他的梦想,他看着很老实,但内心对梦想又是如此狂热,正如他冷漠、不世故、偏执、矛盾以及精神世界的富足。这样的人物形象立体而丰满,夸张却真实,也注定了他与妻子那一份在外人看来完美无瑕的婚姻,实际上,个中滋味,只有个人懂得,生活这杯水,冷暖自知。
于我看来,他是一个天才,同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疯子”。实现梦想固然重要,能够活在当下也很可贵。如果脱离生活单独把月亮和六便士放在面前让人做选择,任谁都会去选择那纯洁皓然的月亮。可是在生活当中,一个虚无缥缈的,一个却是实实在在的货币,哪怕它的价值仅仅只能换两个包子。无论是自由还是梦想,如果以牺牲烟火、朋友、真我为代价,都是昂贵的。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5
一个家庭美满,事业有成的证券交易人突然放弃了自己的一切,抛妻弃子,身无分文的来到巴黎,在一间破旧的廉租房里开始了自己的第二重人生。没有蓄谋已久,不是头脑一热,他像是被魔鬼抽走了灵魂,被命为画奴,终其一生只为画画。对于世人的指控,情人的以死相逼,他冷酷无情,岿然不动;对于朋友的接济与善意,他理所应当的接受,还不断打骂欺辱他们。这样的奇幻,却又有种魔力在震撼着我们,他技艺粗陋却坚定地强调“我必须画画”,他在临终前瞎着双眼却将生命的那种明艳、壮美、力量铺陈在整个房间,又甘愿将其付之一炬,他把生命托付在画纸上,只有用颜料填涂才能拥有色彩。
坦白说,毛姆笔下的这种人是不存在的,相比于原型来说更像是毛姆自己的理想化身,是为歌颂理想而存在的人物。原型高更在做出改变一切的时候也是经历了诸多选择和考量的,但文中的斯特里克兰却是直截了当的改了行,让人摸不着头脑。但从全书来看,正因为他是斯克里特兰,所以他一定会这样,对于世俗的抛弃,道德的背离,人际关系的逃脱,正证明着他不具有社会人的特质。一切的社会行为,包括给人做翻译,和朋友的爱人建立情人关系,都是为了生存和原始需求的服务,是对社会的妥协。而他两次搬迁,从高度文明的上流阶级到鱼龙混杂的`底层阶级,再到无管辖的自由状态,隐居大山深处,都体现着他在想方设法逃离人类社会的枷锁,所以如果用道德标尺去衡量他是不公平和没有意义的。
而这样的斯特里克兰却有着超脱常人的地方,那就是必须要去做的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说我必须要去做什么,是因为权衡利弊下这么做更有好处或者更符合道德标准,但很少有事情是无缘由的必须要做,如果有这样的人,在车流中一定要逆行,没有任何理由,仿佛神明的旨意一样,我们八成会觉得他疯了,而斯特里克兰却正是这样,在社会的洪流里非要无故的逆行。
而支撑这种不明智逆行的正是理想。想法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像是一棵小树,不断的开枝散叶,有的被人砍掉了,有的自己脱落了,而理想则是树的主干,在我们成熟以后没有道理的去坚持,去喜欢,去奋斗,有的人能找到自己的主干,在故宫修40年的表也不觉得无聊;有的人在沙漠里科研十几年不能与家人通讯也觉得付出值得;有的人像斯特里克兰一样抛弃一切在西单的地铁站歌唱。他们是幸运的人,但大多数人可能找不到自己的主干,最终成为社会的一份子,过着效益第一,职称优先的中产阶级生活,但偶尔还是迷茫,像是书中局促的证券经纪人斯特里克兰一样。也许我们暂时不幸,没找到可以为之奋不顾身的理想。但通过这本书,我想说的是,我们还有可能遇见理想,还有时间为之奋斗,在斯特里克兰完成生命里最宏大最震撼的巨幅图景时,那明黄和鲜红交织的是生命的激越和力量,是理想的荣光,这种淋漓尽致的激情和意志仿佛命运交响曲结尾的休止符,无声却激昂回响。我被震撼了,理想太美,为坚持理想还是屈服现实举棋不定的人,还没遇到理想的人们,要敢想敢梦。
理想啊理想,我愿为你臣服,献上我的生命,做你永世的奴仆。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6
电影《怦然心动》中有这样一段话“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世人万千种,浮云莫去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而《月亮与六便士》正是这样一本“遇上方知有”的书。
一书一世界,字字皆匠心。《月亮与六便士》是毛姆这位大文豪最负盛名的一本小说。从流动的故事中观人性的枷锁,以主人公查尔斯之口语问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我听到故事后不禁地问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心平气和,怎么能叫作践自己?”做一个有名的外科医生,娶一位漂亮的妻子,就是成功?月亮是他饱含浪漫色彩的高尚理想,而六便士是无法逃避的现实。在毛姆的精神世界里,查尔斯带着自己的“月亮”随大火逝去,而月光却永远的洒向了人间。短短十几万字将这个传奇人物描绘的`淋漓尽致。
抬头便是月亮,满眼皆是星光。即将毕业的我们,正处于最好的年华,意气风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时的我们自然是能看见头顶的月亮,可若干年后呢?是否会被物欲横流所吞噬,风尘仆仆,紧紧攥着六便士呢?中科院博士黄国平在博士答辩中写道:几十年的求学经历、读书就是他的月亮。年过半百,历经沧桑,仍初心不改,归来还是少年。王振义一生呕心沥血研制特效药,却分毫不取,牡丹花开两袖清,“大爱”就是他的月亮。湖南女孩钟芳蓉高分“屈就”历史系,对古籍文物的热爱就是她的月亮。无论何时,不论何处,是前辈还是同你我一样的青年,都有人始终抬头仰望月亮,满眼皆是星光。查尔斯是毛姆内心的展现。也应该是每一个人的侧影。
你望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你亦如是。心中有月亮的人才能真正的被月光所照到。翻开《月亮与六便士》,你从中看见一个为理想而坚持的查尔斯映射的就是一个不甘堕落的自己。五月是草长莺飞,是夏花萌动,而未来是万丈青山,星辰大海。愿这个夏天我们都能站在月亮升起的地方。
抬头便是月亮,满眼都是星光。我想这是对即将毕业的我们最好的寄语。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7
主要叙述了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在不惑之年,抛弃事业和家庭,追求内心绘画的梦想,最后在一座孤岛——塔希提岛,找到了归宿,创作了诸多惊世杰作,也完成了对月亮的追逐。
对于主人公离经叛道、抛妻弃子的行为我不予置评,因为生活在世俗中,牵绊太多;但他遵从内心、抛弃名利、追逐梦想的勇气让我非常震撼。当然主人公近乎疯狂的追求理想的方式并不适合我们大多数人,但他给了我们选择另一种生活的勇气。正如书中所说的“做自己最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求得内心安宁,怎么能叫作践自己?做一个有名的外科医生,一年赚一万英镑,娶一位漂亮的妻子,就是成功?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你对社会、对个人的要求。”
在读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之前,我以为作者想告诉我们应该仰头看看月亮,而不是低头捡六便士。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太偏颇了,作者深谙人性的复杂矛盾,多少惺惺作态包含在真挚中,多少卑鄙躲藏在高尚里。
人生而不同,我们无权评判他人生活的意义。月亮是诗和远方,六便士是充满物质的俗世。你不能说世间无数温馨安逸的生活模式就是错的,也不能说满怀勇气探索追求梦想的步伐是错的`。月亮或是六便士,并不必然对立,也没有正确答案。
文明人最根深蒂固的天性就是事事都要先得到别人的认可。别人说生活安稳最重要,别人说事业有成、家庭美满才是成功,别人说父母没实现的愿望你来实现才是孝顺,别人说一切都应该为了孩子……因为总是在意别人的想法,所以总是随波逐流,无视了内心的想法。要知道你的人生不是你父母的续集,不是你子女的前传,也不是别人的外篇。生活的意义,应该由你自己去探索寻找。
无论是选择月亮,还是选择六便士,请成为你自己,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别人。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8
旅行读书特别有效率,毕竟即使在飞机上可以照相看电影,还是看书更舒服。在独自旅行的路上读书更容易有想法。
这本书我是看《一本好书》推荐来的。这个节目真的很好,用舞台剧表演的方式呈现了一本书的内容,上次看《万历十五年》也是因此有兴趣的.。
读书以前我以为是表演的夸张,但是读到书后我发现,书里的内容就可以直接拿来做台词的。
所以如果是直接阅读,我一定读不下去。《一本好书》里连旁白都没有放松要求,所以和我一样对文风有奇特要求的小伙伴们,可以考虑先看节目再看书。熊师傅说过,有的时候剧透会让你更懂这个剧,书亦然。
毛姆对一眼能看到头的生活充满了不屑,对自由和理想的坚持溢于言表。有的时候我们或许也想逃离,想去往诗和远方,但是现实琐碎又将我们拖了回来。有的时候我们会羡慕勇于放弃现有的一切去追求理想的做法,但是无论什么样式的生活,都是我们自己的,只有自己可以做主。
读完书后我只有一个想法,自己的生活自己觉得舒心就好。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9
《月亮和六便士》虽然是一本接近100年前的作品,但却一直有着经久不衰的现实价值,这也是它畅销至今的原因。
书名中的月亮和六便士,相信大家都了解它的寓意所在:月亮高高在上,是我们的理想。六便士是当时英国金额最少的钱,象征着我们生活。
人生赢家总是能成功地将这两者结合,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曾尝试过去平衡月亮和六便士的关系——当然土豪富二代不在此讨论范畴。
所幸的是,今时今日,这两者之间已经不再是水火不容了,起码已经进步成猫和狗之间的关系——我们既可以追寻自己的理想,又能够凭理想获得相应的收入。
简单跟大家梳理一下故事情节吧,思特里克兰德是个百年难得的艺术天才,却从事着普通的白领工作:股票交易所的经纪人。
他已经成功让自己活到了四十不惑之年,并拥有一个看似美满幸福的家庭,有米有房有车有娇妻有存款有二胎甚至还是龙凤款,可却突然像是魔鬼上身,抛妻弃子,连夜做滴滴顺风车去到巴黎,追寻自己虚无缥缈的画画梦想,并在屡屡碰壁后,决定离开文明的世界,去到一个荒岛里混迹余生。
荒谬的是,逝世之后他的作品才得到世人认可(听到这,像不像我们那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呢)。
另外,这儿还有个小插曲,在巴黎穷困潦倒到几乎要饿死的期间,思特里克兰德还不忘风流地勾搭了自己最好的而且还救了自己的朋友之爱妻,造成了对方的家破人亡(友妻殉情)。
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毛姆是现实主义作家的恪守者,书本里大量的故事环节都有生活的原型,包括男一号,正是死备哀荣的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见下图其作品),只是换了个国籍而已。
也就是说,还是印证了那一句话,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总的来说,作家毛姆的文字是偏向于叙述型,同时又不乏一定的幽默感(这一点的确能得,举例如下),其通过一种娓娓道来的态度,去解剖那些引藏在人们内心的'感情。
“我来同你谈谈您太太的事。”
“是吗?当您年纪再长几岁的时候,肯定就会懂得不该管别人的闲事了。如果你把头稍微往左转一转,你会看到那里有一扇门在这。
整部作品的结构非常严谨,用第三者的视觉娓娓道来,同时让故事围绕着某条线索串在一起,慢慢地引人入胜,最终形成了的一种强大的表达力。
高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高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众所周知,最近许巍有一首歌非常火:生活不应该是眼前的苟且,还应该有诗和远方。但是,如何平衡这两者的关系呢?却是一直困扰着所有的追求自由和梦想的人,当然也包括思特里克兰德。
所幸的是,我们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这个时代更加包容,包容每个人的梦,哪怕它偶尔不公平不正义还有些操蛋,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全力以赴,然后耐心地等风来。
作家王小波曾经说过,年轻的时候最痛苦的是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其实,就算是年轻时候没有想明白也没有关系,这种事情永远不会太晚,只在于有没有这勇气去改变。
人到老年的陆游也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少时汩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然渔歌菱晚,犹不能止。”
由此可见,倘若没有勇气去改变,即便是成功地混到了老,也无法跟自己妥协。既然这样,既然我们早晚要追寻心中的那朵蓝莲花,那为何不早点出发呢?
“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看到了月亮。”
最后,虽然跟本文主题无关,还是忍不住对类似于思特里克兰德的老婆那样的好姑娘(贤良淑德又出得厅堂的英国好媳妇)说上一句公道话:
如果你不够爱一个人,而他又是一个绝对的月亮主义者的话,请真的要放大眼睛(不是放大瞳孔),谨慎选郎,千万别盲目乱嫁——因为你要么收获一个夏天的六便士满地的繁华,也有可能收获一个冬天的贫困寒冷的孤寂。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0
早上读书是理想,晚上卖菜是生活。我不能只抬头看天上的月亮,我也得低头捡地上六便士。我不能只仰望星空,我也得意识到自己还深处阴沟里,早上是浪漫期,晚上是烟火气,这两者都要有,没有烟火气人会显得轻浮和不真实,如果人只有烟火气,人会显得粗俗和缺乏魅力。
5个月前读完《月亮与六便士》,小文章开头也是四个月前写好的,拖到今天这个只属于自己的清晨,又提笔写起来,书中的很多内容已经忘却,但今天提笔而写,是不想继续颓废下去,前面因为过度的累,导致我长期失眠耳鸣,还买来黑色素服用助眠。因为大约三个月的时间都在出差,孩子都丢给老人照看,可能白天因为工作耗用我太多的精力,晚上又是加班干审计,中间还时长加入单位的一些杂七杂八事宜,回去我就只想躺平,躺平睡不着,于是刷刷微信短视频,放松下。结果真正应验了“抖音5分钟,人间两小时”。这段期间并不快乐,不管孩子使我的身体变轻松了,但心里的枷锁一直在。所以自己的哪个时间段都不属于浪漫期,因为只有早晚的烟火气和六便士,没有月亮。生活变得粗俗,失去魅力,比如有时候咬牙切齿的对孩子说出“小兔崽子”。
查尔斯.斯特里克兰为何为了月亮可以抛弃一切,我带有个人偏见的认为,那多少和性别有关系,大多也只有男性基因里带着一生放荡爱自由,而女性们世代遗传基因里就刻着紧守妇道,照顾家庭,教育孩子,这些枷锁在这个时代也依然牢不可破,坚不可摧,更可悲的是新时代女性不仅要具备以上“素养”,还要会挣钱养家。而无数的的男士们就可以只工作,不用花太多的精力照看家庭。如果晚上有饭局和陪伴家人,他们一定会理智的选择前者,美其名曰为了工作。
生活除了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苦一点没关系,但是对于未来总要充满希翼,否则留下的恐怕就都是无穷无尽的抱怨,抱怨过多会吞噬希望。书中最值得被女性看见的是斯特里克兰的妻子艾米,她并没有因为被丈夫无情的抛弃而丧失对生活的希望,面对两个孩子,她选择摆脱婚姻的阴影,看清摆在面前的现实,抛头露面,捡起生活的一地鸡毛,五年的时间她拥有了自己稳定体面的事业,生活不再依附于男人,这难道不比斯特里克兰摆脱生活的枷锁追求月亮的行为伟大吗?
这个世界追求六便士的人一定要比追求月亮的人多无数倍,谁都有自己的选择,大多数人的选择一定会迫于千百年来沉淀下来的人性的本能,但社会能正常运转不正是这有序的本能吗?我接受自己更多的时间在找六便士,但也一定会时不时抬头看看远方的月亮……
保持对生活的的热爱,爱孩子,爱工作,孩子是我坚定刚毅的铠甲,工作是给我六便士,这是我生活的底气,用它可以投资自己的大脑,可以投资我的孩子,让他们衣食无忧的去追寻自己的.梦想,那不是每个妈妈的伟大之处吗?就像我现在拥有的一切也不正是妈妈无私的给予吗?她埋头奋斗多年,从来没有机会找寻她的月亮,在父亲离开20多年之后,如今70岁的她任劳任怨,也依然支持着自己每个孩子,这样饱含力量的母爱,助力我读了更多的书,看更多她没有看过的世界,比她拥有更加独立女性思维,母爱是羁绊,但也是生活最硬的靠山。
感恩母亲几十年对我的厚爱,让我有勇气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多般难,让我无论何时都保持对生命的乐观,在寻找六便士的同时,不要忘记头顶还有一个月亮,伺机而动,月亮就在那里。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1
这是一本探讨梦想的书,讲述的是一个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为了实现自己年轻时候想要成为一个伟大的画家的梦想,在四十多岁的时候辞掉了工作,抛弃了幸福美满的家庭,放弃了优裕的物质生活,从伦敦出走巴黎,开启了他的逐梦之旅。
之后又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在这段时间,他过的穷困潦倒,从风光体面变得衣衫褴褛,过上了流浪汉的生活。他画了很多的作品,但都没有得到世人的认可,最终他病逝在了岛上。在他逝世之后,他的画作反而拍卖到了很高的价格,他的才华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虽然他的后半生过的十分的艰苦,但是他却一点都不后悔当初的出走。他对周围的一切事物包括人都十分的沉默甚至是冷漠,但是他周围的朋友们都很在他有困难时毫不犹豫的伸出援手,这或许是因为他身上的那股子劲感染了周围的人了吧。虽然他生前贫困交加,碌碌无名,但是他一直都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他一直都肯定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最终成为了一个鼎鼎大名的画家。
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多则一百多年,少的也有几十年,这日子说长不长,说短也没那么短。人生的价值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是用之不竭的'财富,还是幸福美满的家庭,还是为理想而奋斗的活力四射的模样。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的人,有很多人都在工作,但是有多少人所干的事,所做的事都是自己有兴趣的呢?又有多少人为了生计奔波,在日复一日的劳累中丢失了曾经的梦想呢?筷子兄弟在《老男孩》里这样唱道: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任岁月风干理想,再也找不回真的我。是啊,岁月带走了那个真正的我们,只留下了为生活奔波的木头人。
但是,我也在思考一些问题。我在想他这样做是否值得?他为了曾经的梦想,抛下了一切,伤害了家人和朋友。我想假设一个如果,如果他从二十几岁就坚定自己会成为一个伟大的画家的想法,然后立即着手去追逐自己的梦想的话,那结局会不会好很多。
人啊,一定要干自己喜欢的并且擅长的事,不要等到年华逝去,才去追求你那虚无缥缈的梦想。追求梦想,承担责任,关爱家人都很重要,不能够顾此失彼。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2
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亮。——毛姆
这是一本关于理想与现实的书。毛姆的这句话道出了一位追求梦想的人在世俗和理想之间的挣扎和决心。月亮高挂于天空中,周围满是星辰的衬托,看似触手可及,实则美好而遥不可及,如同人们的理想。而六便士,当时英国面额最小的钞票,承载着平凡而现实的生活。
两者往往不可兼得。自古至今,这矛盾与纠结,困扰着追逐心中那份洁白月色的人们,包括作者自己。
毛姆笔下的斯特里克兰为了追求绘画艺术中的`灵感,放弃稳定体面的工作,舒适的家庭生活,留在塔希提小岛。即使最终贫病交加悲惨死去,但在斯特里克兰心中,他的人生价值无疑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得到了最绚烂地绽放。小说末尾,当看到斯特里克兰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断然将自己的画作付之一炬时,我心中不禁为之一振。毛姆用这种方式,试图挣脱一切世俗的枷锁,只留下心中无比皎洁的月亮。
当每个人站在现实和梦想的岔路口时,什么样的选择,将会铸就什么样的人生。
如书中所述,“人世漫长得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无论你见到什么,都是你对人生的阐述。没有人能阻碍你追逐心中的月亮,也没有人能替代你去实现梦想。世界上有着千千万万的人,有些人敢爱敢恨,追逐心中的梦想;有些人屈服于市井,平平凡凡地生活;有些人不问世间凡事,隐居山林,清贫一生。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你选择向生活低头还是勇敢追逐梦想,那都是你看待生活的意义,无关对错。
也许生活不只是一成不变地苟活,人们也不必不顾一切地追逐梦想。也许我们能在两者中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方向。
小时候人人都有一个梦想,平凡的生活中承载着平凡的人们各自的梦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要那个梦想仍然在,无论大小,无论远近,只要专注,脚踏实地,付出努力,我们终会离心中的月亮更近一步。
即便我们终究只能远远地仰望,又有何妨?若心间永怀皎洁,人生依然璀璨而美好!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3
其实一开始读这本书,不太读得懂。现在终于明白原来艺术力量可以如此之伟大。斯特里克兰一开始给我的印象就是不负责任,坏脾气,不务正业。但是在读到后面斯特洛夫的妻子为她倾心,为了她去自杀,我就在想,可能他身上确实有一种无形的魅力,有一种气质在深深吸引着她。后来她死后,他依然继续逐梦,到了马赛,过着仍然是打一段时间工,画一段时间画,永远都是在充饥。他对于生活品质根本就没有什么追求,胡子邋遢,衣衫褴褛,可他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坚持不住的画画。后来他遇见了阿塔,那个一直深深爱着他的女人,她把他带到了世外桃源,在那儿他可以专心作画,那个地方对他来说那么那么合适。于是他一生中忙忙碌碌的奔波,在这儿他终于停下了脚步,因为他找到了月亮,所以他一直坚持在这创作。
尽管最后他得了麻风病,他依旧笔耕不綴,在死前完成了艺术之作。他毕生追求的东西,始终是最初的想法,他坚持了一生,尽管会被误解,甚至被嘲笑,可是他无所谓,只要他觉得是正确的`,他就一定一定会坚持。他最后依旧骄傲的毁掉了自己的杰作。他从来都没想过用自己的画赚钱,他只想安安静静的完成,想追求内心深处的那份宁静。我对他的态度,由一开始的厌恶,到现在深深的敬佩。他可以用一句话形容: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懂。由衷敬佩他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4
我在看前五章的时候,真心觉得这本书应该是晦涩难懂的,只有那种潜心钻研的人才看的下去。直到两个月后重新拾起这本书,才知道那前面的铺垫与后文的曲折有多么大的反差。
我曾经形容我看这本书的感受,每翻一页我的眉毛就会惊奇地上挑一下,斯朱兰家庭的美满,到斯朱兰为艺术出走,到古德家庭美满,再到古德妻子为爱跑路,跌跌撞撞,斯朱兰的生活却从来没有激起过一丝波澜。
艺术,是他生活唯一的光。
同样是偏执,同样是渴望,斯朱兰的形象让人惊讶又讨人喜欢的'多,他的鲁莽,他的狂妄,他的惊世骇俗,始终如一。尽管作者笔下的他那么令人讨厌。
但我始终不欣赏。放荡不羁,野蛮无理,为了自己的渴求不去在乎其他人的感受,甚至给他人带来伤害是不可取的。你总归是要生活,要与这个世界接轨,你既没有办法摆脱俗世,又有何理由叛逆?
题外话。我真的被古德先生感动到了。当他面临难以言说的痛苦,他比起斯朱兰太太更是个明眼人。他看透了那些假装和暗流涌动,仍然流着泪狠下心闭上眼睛,他是个温柔的人,他近乎绝望地爱着那个女人,即使她抛弃他,唾弃他,用尽全力伤害他作为一个男人的自尊,可他也只有卑微地躲起来,在暗无天日的角落里悄悄注视着所爱之人,泪流满面,喃喃自语。
“我不能走啊,她要是出事了我不在怎么办啊……”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
这几天我读了英国著名作家毛姆著作《月亮与六便士》。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并没有什么要说的,只想闭上嘴巴,继续追寻自己的梦想。其实整本书里写的是一位画家。
他是怎么追寻自己的梦想,怎么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位画家受到了当时世人的诽谤与污蔑,可他并没有沮丧继续画画。
我想现在很多人不知道别人故事时,就评价别人。
可是他们并不承认自己所作所为是多么肮脏,永远都不会。
回想自己的.行为时,也或多或少发现自己也有这样的行为。在卡耐基的《人性弱点》里写到“喜欢批评就没有朋友。”我觉得这句话说非常好。也许我们自己没有意识到,可身边的人一定感受到了。
也许你们也是一直在路上的追梦者。那么请别灰心,问问自己。“为了梦想自己做过最大的努力是什么?”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相关文章:
月亮六便士读后感07-25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01-16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03-11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1-13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09-29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04-15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04-19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03-13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通用)09-12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通用10-24